谈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生动性
参考答案: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 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 度。(1分)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 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语言的准确性:
2. ……词能否换成……词,为什么? 答题方式: 1. 表态:不能替换; 2. 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 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 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 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特点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 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准确性是前提,在准确的前提下也可以生动。 1.表达方式多样,运用了两到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的特点,原理 等。 2.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辅助说明事物的特点或原理。
语言的特点
3.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等其它资料来丰富,补充说明的内容。 4.使用大量的修饰性的词语,使文章和语言更丰富、生动、具体。 5.说明方法的多样、灵活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考察语言的生动性(表达效果):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
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 的作用。 常见题型:阅读文章某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
例:“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 “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和严密,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精确、合乎语法规律;②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概括性词语;③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④选用科学的修饰、限制词语;⑤语言力求简洁、浅显、平实。
有时也用一些描写、形容等表达方式和某些修辞手段,但目的仍然是为了解说明白,不是为了感染读者。
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在这个句子中,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用“有记载”表示确实存在,用“最”表示程度,使全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
又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这些石狮雕刻得生动活泼、精美动人,其目的在于通过摹状貌,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再如《中国石拱桥》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
先后次序也不可以颠倒,若是改为“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就改变了作者的原意。
可见词、句的次序,关系到语言的准确和周密。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答题技巧如下:
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性:说明文语言必须准确、清晰、严密,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夸大、不缩小、不模糊。
2.简洁性:说明文语言要求简洁明了,不冗余、不啰嗦,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准确的意思。
3.通俗性:说明文语言要通俗易懂,使读者容易理解。
4.生动性:说明文语言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1.把握说明对象:首先需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然后把握其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2.分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分析。
3.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和要点,需要认真理解。
4.概括中心思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需要认真概括。
5.注意文意和文题:文意和文题是说明文的灵魂,需要注意其内涵和外延是否准确、一致。
6.结合语境答题:说明文的题目往往结合语境设置,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7.运用逻辑推理:说明文中有些题目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来解答,需要认真分析语境和选项。
8.注意细节和修饰语:说明文中的细节和修饰语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真实意思和作者的意图,需要注意。
9.关注图表和数据:说明文中常常配有图表和数据,这些信息也是答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10.积累知识和经验:说明文阅读需要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分析动词使用与搭配。说明文中恰当的使用动词,能使说明的 对象更加准确生动,能更好的把握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如 “为了 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 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 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讲究”一词运用 得恰当准确。若换为别的词像“注意”等就显得不够庄重与正式了。 再如“布局”“配合”“映衬”“层次”与前面的词语也搭配合理。 若“布局”与“配合”一换,就显得不恰当了。因为布局一般指较大 的建筑、房屋等,而配合一般指相对较小的事物。明白了这词语的意 思,也就知道本文按照从高到低、从主到次的写作顺序来写的了。 (四)分析关联词语的使用。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 连贯、更严密,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例如“这个创 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 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 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 种设计的优越性。同时,用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增加桥洞的 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要理解这一点,还 必须认真阅读,仔细推敲,结合语法功能和具体语言环境去分析,才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分析确数、约数类词语的使用。说明文中有些 事物的特点表现在数量上,这就需要用具体的数字加 以说明。数字有确数与约数两种。对客观事物的了解 达到全面而又精确的地步,应用确数予以说明;对客 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尚未达到全面、精确的地步,则 应用约数加以说明。运用列数字可使模糊的概念变得 清晰,使读者对事物的了解更为真切具体。如 “海水 平均深度一百四十六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四百米。” 这句中写平均深度时使用的是确数,而写最深的地方 使用的是约数。这平均深度是达到全面而又精确的地 步,所以用确数,而写深度了解不够精确,所以用约 数。这些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高分阅读】四年级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含答案)部编版
阅读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以传授学问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需用精确的语言,照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精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的文字表述,都要求精确无误。
为了使读者对较简单的事物、较浅显的事理有明晰、精确的理解,说明文经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
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语言的严谨性。
例1:(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中国石拱桥》“在当时可算是”起限制作用,表明赵州桥的大拱只是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不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石拱,语言讲究分寸,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例2:松鼠好像很怕猛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乘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好像”一词表示猜想,并非确定。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缘由可能不止是可怕猛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肯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行带一点风趣。
”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精确,有时需要一些生动形象的描述,增加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1:在酷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重新焕发生气。
“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台风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度。
例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石拱桥像虹”这个比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桥洞的外形,通过这个比方,我们大致可以想象得到石拱桥的外观。
综上所述,说明文的语言精确严谨,但又不失生动趣味。
语言精确性常见题型一、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精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思路:1、找出体现语言精确的词句:A、找有精确数据的词句B、找有概数的词句(大约、左右、至少、最多、或许)C、找限制性词语(大多、可能、或许、目前)2、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篇一: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分析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分析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旨在向读者传达客观事实、知识和信息的文体。
在说明文的创作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们相互补充,共同为读者呈现清晰、易懂且富有吸引力的内容。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基石。
准确的语言能够确保所传递的信息真实、可靠、无误导。
这意味着在词汇的选择、数据的引用、概念的解释以及描述的精确性上都要做到一丝不苟。
首先,准确的词汇运用是关键。
例如,在描述物体的大小时,使用“大约”“左右”等词汇能够表明数据并非绝对精确,但也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避免了误导读者。
而对于一些科学概念或专业术语,必须使用其准确的定义和名称,不能随意替换或创造新的词汇,以免产生混淆。
比如,在介绍生物学中的细胞结构时,“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术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功能,不能用模糊或错误的词汇来替代。
其次,数据的引用要精确。
如果文中涉及到数字、比例、统计结果等数据,必须确保其来源可靠,并准确无误地呈现给读者。
例如,在介绍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时,不能随意捏造或夸大数字,而应该依据权威的医学研究报告给出确切的数据。
再者,概念的解释要清晰明确。
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要用简单易懂且准确的语言进行阐述,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比如,解释“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时,要清晰地说明其发生的条件、过程和产物,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此外,描述的精确性也不容忽视。
在描述事物的特征、性质、变化等方面,要做到细致入微,不遗漏关键信息。
比如,介绍一款电子产品的性能时,要详细说明其处理器型号、内存容量、屏幕分辨率等重要参数。
然而,仅仅具备准确性还不够,为了使说明文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生动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生动的语言能够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方法多种多样。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比如,“月亮像一个大银盘挂在天空中”,将月亮比喻成银盘,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月亮的形状和亮度。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分析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分析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在说明文的创作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特性,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为读者呈现清晰、准确且富有吸引力的内容。
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首要特点。
它要求作者在描述事物、阐述事理时,必须用精确无误的语言,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1、用词精准说明文往往会使用专业、准确的术语和词汇。
例如,在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时,会使用“发芽”“抽枝”“开花”“结果”等特定的词汇,而不是模糊地说“长大”“变化”。
这些精准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让读者获得清晰明确的信息。
2、数据准确数据是说明文增强准确性的有力手段。
通过确切的数字,能够使读者对事物的数量、大小、比例等有直观而准确的认识。
比如,在介绍某个城市的面积时,给出“_____平方公里”的具体数字,比单纯说“很大”要准确得多。
再如,说明某种动物的寿命是“平均_____年”,这样的表述比“比较长”更具说服力。
3、限制修饰恰当为了保证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常常会使用恰当的限制词和修饰语。
比如“大约”“左右”“基本”“主要”“一般”等。
这些词语的使用,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的不确定性,又避免了表述的绝对化,使语言更加严谨。
例如,“这种药物一般在服用后半小时左右生效”,“一般”和“左右”的使用,让表述更符合实际情况。
4、客观陈述说明文的语言应该保持客观中立,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偏见。
例如,在介绍一种新型科技产品时,应客观地描述其功能和优缺点,而不是过分夸大或贬低。
这样才能让读者自己做出判断和评价。
二、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生动性能够使说明文摆脱枯燥乏味,更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拟人则赋予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比如,“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独地旋转着”,将地球比作水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地球的外观。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保留着说明了什么,有删去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
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说明文经常考察的词语: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极度……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表频率:经常、常常……表数量:之一、丝毫表主观推测:应该、可能“最”表程度,首要的意思。
强调了木结构是抗震的首要因素,不排除还有其它重要因素。
删去就不能突出她的重要程度,语言表述不准确。
不能去掉,“之一”表数量,突出(说明)这(重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重要手段不止一个。
去掉后重要手段就成了唯一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不能去掉,“几乎”表程度,突出(说明、表明)非常接近都是如此(以重复作为重要手段),并不排除例外情况。
去掉后就成了无一例外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部分”表范围,强调只是局部地区能生长。
但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
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
不能。
“应该”表主观推测, 说明作者推测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过影响,也许客观事实未必如此. 不能。
“左右”表示估计.说明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前后,但因为年代久远不敢肯定确切时间。
所以加上“左右”一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格式归纳1表态:不能删。
2先定性: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3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说明、表明)……(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c、无一例外的情况4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5语言就不准确、周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经常考察的词语:
• 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考察题型: 典型试题 一: 典型试题 二: 典型试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B、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性
方法归纳
1定性。本文语言平实、准确或生动、准确。 2列举修饰限制性词语、句子或具有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3分析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体现语言特点
➢练一练: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 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 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不可以。 “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 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 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当”表达准确、 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注意基本语言格式)
如果将第②段中划线的“亟待”一词可以 改成“需要”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 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 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 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 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 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 。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 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
练习: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 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 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能去掉,“之一”表数量,突出 (说明)这(重复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在中考中主要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二、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考察重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本质的要求是符合客观事实,其中语言的准确性 往往体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
初中语文
本文档后面有精心整理的常用PPT编辑图标,以提高工作效率
一、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 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 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 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体现:
①表示时间 对时间的说明要尽量做到精确 ②表示空间 ③表示范围 ④表示程度
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 略等。 ⑤表示程序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要说明事物的成因、结构和原理,则有一 定的程序或顺序。
题型演练: 1.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中考试题环保与和平)
题型演练
下大雨时,不少电视频道也会开始下雨,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移动也会 出现杂音变大的情况,这是雨滴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造成的。雨滴大小 不同,散射衰减作用也不同,所以测量雨滴的大小就成了解决这个通讯传输 难题的前提条件。
问:文章第⑥段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大雨对电磁波的散射衰减作用。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 不断缩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准确表达:1.使用同义词(近义词)丰富语言,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
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使用得当,能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表现力强,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2.准确运用专门术语,展现学科特色和侧重点。
3.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使用关联词语使语言连贯、严密。
4.恰当使用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使语言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的作用是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替换,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换了后意思会有改变。
类型3:限制性词语不能随意删去,会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⑦(2011·滨州市《祸从天降,谁为真凶》)第②段提到“它(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泥石流发生的地点不是全部都是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因此“往往”更准确地表达了这一点。
⑧(2011·资阳《非凡的蜻蜓》)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但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⑨(2010·眉山市《闲话白菜》)“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如果把“仅”换成“全部”,表达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因为“仅”是限制范围的副词,表示入书的白菜食用方法只占全部食用方法的一小部分。
如果换成“全部”,就表示白菜所有食用方法都数百种,并且无一遗漏都已入书,这不符合实际。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刘家河中学
初三语文组
如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 特点。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 遣词造句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从而 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
• 答题方法:
• 抄上它,解释它;夸准确,说的啥; 正反两面说全它。
• 一,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恰 当地使用表程度、范围的副词和数量词,可使语 言表达得更具体、更全面,增强语言的严密性、 科学性。 • 例1: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 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有多少风沙。” • 副词“还”用来修饰形容词“充沛”,表示陕西 榆林地区雨量还说得过去,同我国西北地区相比 是比较充足的,但和沿海地区相比则少得多。副 词“多少”表程度,说明数量不多,但仍有一定 数量。这两个修饰性词语,准确地反映了 “雨 量”和“风沙”的情况。
浩瀚的大海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据专家测 算,仅水产品一项,海洋每年就可以向人类 提供30亿吨,能满足300亿人的蛋白质需要。
结合句子,说出“仅水产品一项”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个理由。
解析:仅水产品一项在文中是为了说明前面“浩瀚 的大海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资源”一句所举的例子, 通过这个事例,突出海洋资源的丰富。如果去掉, 我们就不知道这300亿人的蛋白质是从哪里来的。
• “常常”表明不是唯一的情况,而是大多数 情况下如此,莺鸟在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居然“常常”躲
避,足见其生性胆小到了什么程度。
• 例3: 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 占,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 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到袭击, 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三十公里都变成沙 漠了。 • 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 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传达信息和解释过程、方法或原理的文体。
为了让读者准确理解所传达的信息,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谨。
首先,说明文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和行业标准词汇。
这些术语和词汇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特定的含义,可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例如,在科学领域,常用的术语包括“假设”、“实验”、“数据”等,这些术语都有明确的定义和使用规范。
其次,说明文应该避免使用多义词和模糊的词语。
这些词汇可能会导致读者对信息的理解产生混淆。
例如,一些多义词如“光”、“面”等,其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容易引起歧义。
另外,说明文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
不必使用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词汇,这样反而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相反,简明的语言可以让读者更快地理解信息和概念。
最后,说明文应该遵循逻辑严谨的原则。
在描述过程、方法或原理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展开,避免漏洞或矛盾。
同时,应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并掌握所传达的信息。
总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是确保传达信息的重要基础。
只有通过严谨准确的语言,才能确保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 1 -。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说明文,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选用同义词(近义词),使语言丰富,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
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其中大量同义词的存在更体现着汉语语言的发达。
同义词使用得当,会使遣词造句和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和更富有表现力,能充分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富有变化,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
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
2.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
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它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术语的使用也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
说明文中,有时使用表意精确的词语,有时使用表意模糊的语言,要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
有些事物本身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事物人们的认识暂时有限,如果太肯定,显得武断,运用模糊语言反而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表态(“能否替换”,注意:绝大多数“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女口:“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 “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例如:A、抓住起限制作用的词语:(表估计、程度、限制等)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2、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1)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的一种体现。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经过治理,已有一部分沙丘长出了草皮和灌木,对于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这里,“过度”、“任意”均用得非常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放牧不能“任意”。
(2)恰当的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词,是语言准确的另一种体现。
例如《莺》中说:“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常常”表明不是唯一的情况,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莺鸟在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居然“常常”躲避,足见其生性胆小到了什么程度。
(3)有时把话说得肯定是准确,有时说得不肯定也是准确。
到底该怎样说?得用客观实际这把尺子量量才好。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为什么?因为这是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占有资料可信度还不够高,所以这样写。
总结: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练习1、“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
”“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
“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是指一种回答问题的方法,将归纳出来的信息以及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要精确、明了、有逻辑地表达。
一般来说,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包括三部分:首先,要找准问题,明确关键词,理清思路;其次,要抓住重点,不要过多偏题;最后,要正确理解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首先,要找准问题,明确关键词,理清思路。
对于一道答题题目,我们要先理解它的内涵,明确关键词,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思考,分析问题,并基于此梳理出一条思路,让自己能够清晰地明白问题的要求。
其次,要抓住重点,不要过多偏题。
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把握住重点,尽量不要偏题,也不要离题。
如果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过多地把不相关的内容加以论述,则会降低我们答题的准确度,也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最后,要正确理解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在思考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实际情况,把握好时间、地点等各种因素,正确理解问题,以此为前提,再去思考,分析回答,最终的结论也才能准确。
总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是一种高效的答题方式,要求回答者仔细思考,找准问题,明确关键词,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不要过多偏题,正确理解实际情况,最终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从而使答案更加精准、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新乡市十中杜天颖
自古文章多锤炼。
唐朝诗人贾岛便以“苦吟”而著名,其诗形象鲜明,冶练功夫也较深。
如,“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等等,他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送无可上人》)更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宋朝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为经过六次改动所得,这足见他们苦思锤炼的写作态度。
我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作说明文的过程中,虽不必像贾岛,王安石那样字字推敲,呕心沥血,但也切不可忽视遣词造句之小技,因为对于说明文来说,语言准确是第一要决。
无论是写作事物说明文,还是写作事理说明文,都应力求通俗易懂,准确生动。
一方面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诸如下定义.举例.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等,尽量使说明对象与人们普遍熟悉的事物产生联系,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作者还要注意炼字造句,在关键之处,多一字或少一字在表达感情达意上则迥然有异,应真实地再现事物的特点,准确地提示事理的本质,使读者看得清、弄得明、理得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
一、时间的说明要精确
年代久远而且无法准确印证的,用概数说明。
如“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若要强说“早在3008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则反而不准确了。
对于确切的记载和科学的推算;如“2000年9月1日,一颗编号为2000QWY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240万公里的地方擦肩而过”,则精确到某年某月甚至某日。
这两者都是准确的说明。
二、位词使用要准确
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介绍纪念碑“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清楚地说明了纪念碑的位置。
〈〈故宫博物院〉〉中“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
走过午门,是一条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这些句子中加点词清楚地说明了午门及午门各建筑所处的位置,给读者留下了准确.清晰的印象。
如果方位词使用得不准确,所介绍的对象便会模糊不清,使人产生混乱印象。
三、数量词运用要准确
如〈〈死海不死〉〉中“据统计,死海的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
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的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前三个数据用确数说明各种矿物质的绝对含量,后一个数据是用概数说明盐类与海水地相对比例,从而说明了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
再者,有一篇说明宇宙飞船的速度的文章这样写到:“由于火箭逐节点燃,飞船速度愈来愈快,当达到没秒11.1公里以上时,飞船就能摆脱地球的引力遨游于太阳系了。
”“11.1公里以上”这个短语所表达的数值,除11.2,11.3公里以外,也包括11.1本身在内。
而飞船的速度只要小于每秒11.2公里哪怕是11.19公里,都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范围,这真是失之毫里,谬以千里。
四、肯定和推测要严格区分
如〈〈地球是圆的吗〉〉一文中作者说明地球形成时,“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的理证,由于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应是一个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一些的扁球体。
”对于科学界以认定的事实,用“他所发现”予以确定;而对科学家的推断则准确地运用“他断定”以示区别,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修饰.限制性词语使用要慎重
〈〈向沙漠进军〉〉中:“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的斗争”,“不断”修饰“斗争”,说明人类同沙漠斗争的次数多,历史久。
“最”修饰“顽强”,说明沙漠之强硬非同一般。
“最顽强”揭示了人类同沙漠斗争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苏州园林〉〉中“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等句中加点的限制性副词的使用,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当然,说明的准确性应该建立在作者对说明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和科学理解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帷其如此,才能真正把事物说明得清楚.准确.把事理说明得透彻.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