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回归生活

合集下载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需要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生活实际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是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比如物质消费的诱惑、网络信息的泛滥、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等。

这些都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再那么简单和纯粹。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面对这些生活实际,就很容易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回归生活实际,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正视现实,面对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生活德育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种道德教育。

通过生活德育,我们可以引导人们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

如今,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进行生活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生活德育的实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实际,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实施生活德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深处,生活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生活德育,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起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要实施生活德育,首先要重视人的价值观和人的道德观。

价值观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人、对事物、对世界的认识和评价。

道德观是指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所体现的、主观上认为正确的正确与错误的认识、态度和行为。

通过对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教育,可以增强人们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

要注重实践的培养。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实践是极为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内化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生活实践,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

要重视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一种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精神资源。

回归生活的德育

回归生活的德育

一、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回归生活的德育,就是使德育回到对普通个体日常生活伦理世界的关注,增进对生活的理解,引导个体过有意义的生活,引导个体在对可能生活的追求中提升个体生存的德性品质。

内涵二,乃是针对那种脱离生活实际的灌输式的德育方式方法,力求回到生活情景之中,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之中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二、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德育中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体”。

这要求在德育中,以学生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人格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标准、围绕学生的生存和人格发展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指导。

德育“回归生活”,就是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客观存在,让德育的展开过程成为学生个体完美充盈的成长过程。

让学生在由生活构成的德育情景之中,能积极自主地思考、发现、探索、理解和领悟。

在自我生活世界与生活经验的拓展中去理解生活、发现世界、陶冶情操、锻炼人生智慧。

三、创设德育情境1、真实的情境学生个体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生活是“生活德育”;直接的、天真的、无痕情境,没有刻意的创设,学生主体不会觉察自己是在受教育,只是在习以为常的情境中享受着真善美的浸染。

德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

2、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创设有着更多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的空间和更多的价值旨趣和精微义理。

让学生在主题活动、辩论、角色扮演等模拟的情景中担当一定的角色。

四、体验感悟生活德育回归生活就是要让德育关注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伦理世界,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引导他们过有意义的生活,在追求生活中提升自身生存的德性品质;建构开放的、与当代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合的价值目标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理解、创造性接受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和自觉提高自我品德修养的实践中去。

五、构建生活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当下的、即刻的、正在进行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积极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提供给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认识他人和规范自身行为的一项重要教育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够,一些学生的品德素质和思想觉悟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社会生活,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 品德教育是人格的基础。

良好的品德是一个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确实素养、品行修养和社会道德观念的高低。

在成长过程中,一个人的品德素质和道德观念对其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2. 思想教育是精神的指引。

积极的思想能够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充满信心、勇气和毅力。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3. 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

当代社会需要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来培养。

一个社会的品德建设和精神风貌,离不开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良好与否。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回归社会生活1. 关注生活实践,强化社会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脱离社会实践而空泛地进行,而是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的社会体验,让他们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挑战性,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社会态度和社会价值观。

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参与志愿者活动、参观企业和机关、参加公益活动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文化的魅力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2. 注重情感教育,促进社会融合情感是人的灵魂,是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情绪复杂的成长阶段,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塑造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德育回归生活(共五则范文)

德育回归生活(共五则范文)

德育回归生活(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德育回归生活德育回归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要变成一种能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在“做中学”。

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我大胆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也很好地发挥了在与生活密切联系中的工具性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我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区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父母工作情况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我县旅游资源知多少”等专题调查。

在调查报告中,学生用他们特有的观察眼力和细腻感受,表达了他们对我县环境状况的忧虑不安、对阅读优秀课外书籍的渴望、对父母工作劳动的重新认识、对我县旅游资源的自豪。

批阅他们幼稚而真切的调查报告,我更加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和德育教育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中的重要意义,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才干,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内化了思想品德,效果作用明显。

第二篇:“德育回归生活”浅析“德育回归生活”浅析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社会是德育的资源。

“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基本理念,它是在改变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时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反思基础上产生起来,是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德育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如何推进德育生活化,我做了一些尝试:1、立足现实,力求实效。

生活是可感知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它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生们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都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也要讲一个“实“字。

我们应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制定可行的目标。

例如:我会针对班级每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参与讨论与评价,明辨是非,使学生们从心底里认识到该怎么做才是对的,从而导行,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从小做起,抓紧落实。

“养成教育虽不是学校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

浅谈德育教育要回归生活

浅谈德育教育要回归生活

浅谈德育教育要回归生活何谓德育教育回归生活?正如有学者所言:“通过具体德育的生活而学习德育。

即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回到生活的道德教育,是赋予德育教育以生命本性的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回归生活既着眼于学校日常生活,强调学校的德育教育作用、学校教育气氛、同伴关系、同伴群体等非制度的、日常的社会关系与互动的道德教育意义,也着眼于非日常生活,重视制度生活和学习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人的生命之根就是现实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是人们生存的共同场所,人是在生活世界中张扬着人的思想、个性与言行,抒写着人的生命存在与人生历程,展现着人的生命意义与人生的价值,人生运行轨迹的每一点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对应、交汇之处。

学校德育教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融为一体,是在人生活世界的领域中进行的,它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

德育教育活动和在教育中的生活都是属于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才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基,是人的一切科学知识和实践行动的根基,是德育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是与师生实际生活发生真实“牵动”极具感性色彩的真实生活场景。

德育教育回归生活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德育实践活动,是将德育教育与师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的,在具体、可感、可悟、可触的德育实践中进行的德育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生活着的有道德品质的人。

但当前,很多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较低,它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方面:第一,德育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

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重说教,重外烁,消泯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

这种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脱离现实人生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在遭遇复杂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学生具有“多重人格”,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1. 引言1.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社会发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性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从小学习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意义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孩子们奠定了健康成长的基础。

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品德修养。

法治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使他们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道德与法治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观念,还在于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社会栋梁。

2.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方法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育。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娱乐、学习、社交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电子设备的支持。

但与此我们也隐隐感受到了生活的失衡和焦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心灵的寄托越来越匮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成为了当务之急。

什么是生活德育?生活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

它是全面的、持久的、无处不在的,贯穿于人们的全部生活活动之中。

生活德育也是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在行动中实践,用生活去教育和感化人们,成为一种具有践行性的德育。

而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让生活成为我们德育的基础,让我们的德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回归生活实际就是要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之中。

现代人因为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很容易陷入虚拟世界里,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真正去感受生活的细微之处。

去品味一杯清水的甘甜,去享受阳光下的微风,去体验雨后大地的清新。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我们都需要适当地将电子设备放下,走出房间,走近自然,与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

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快乐的源泉。

实施生活德育就是要将道德品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现代社会,道德滑坡、失信现象屡见不鲜,这让我们深感忧虑。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和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我们要培养孩子们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学会分享;我们要提倡大家热爱劳动,注重诚信,在生活中细心体贴他人,坚持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加温馨,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加融洽。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也意味着要注重修身养性。

浅谈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

浅谈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

浅谈回归生活的学校德育浅谈归回糊口的教校德育品德质量的学育是一个齐社会的话题,对社会风气的造成有着相当紧张的做用,异时决议着一个平易近族的废盛。

教校正在社会上饰演着学书育人的脚色,因而,教校不只要作到学书,更紧张的是作到育人。

教校德育存正在答题归回糊口品德质量的学育是一个齐社会的话题,对社会风气的造成有着相当紧张的做用,异时决议着一个平易近族的废盛。

教校正在社会上饰演着学书育人的脚色,因而,教校不只要作到学书,更紧张的是作到育人。

而年夜局部教校自觉逃供降教率、便业率,过于器重文明成就的进步,往往无视了品德质量的学育,只弱调品德认知的开展,重大穿离了糊口理论。

古代社会品德不雅想的缺得曾经形成了重大的负里影响,进步齐平易近的品德程度火烧眉毛。

新时期呐喊教校必需阐扬其本身劣势,注重德育取糊口真际糊口相干联,提倡教校德育归回糊口原实,片面进步教熟的品德认识及程度。

1、教校德育仍存正在的答题今世学教事情外,无论是教校、教师、野少战教熟普遍存正在不放在眼里政乱思维学育景象,尤为是教熟,重大的乃至会对其孕育发生腻烦情绪。

形成那一景象的次要起因是教师学教要领使用没有得当,对付品德思维的学育只逗留正在实践层里,少少以糊口外实真领熟的状况作引例,而只给教熟贯注所谓的“测验重点〞的思维,揭晓小我私家不雅点也要宽格依照教师所讲的解题构架模式,学教过于古板、学条化,重大穿离了糊口真际,向离了实邪意思上的品德学育。

间接贯注政乱实践思维不克不及作到让教熟造成邪确的品德不雅想,只能让教熟理解品德的界说、做用等书里实践,而不克不及深刻天消化排泄此中包罗的寄意,更不克不及对教熟本身止为起到精良的约束做用。

海内中那一学育近况仍存正在种种困局,至古已能很孬天处理。

鉴于政乱思维课程的学育近况,有些东方国度提没修议与消德育课程的谢设,而年夜局部西方国度那么否认那种决议方案,以为必然的思维学育借是必要的。

因而,东方国度测验考试另辟门路,谢设博门的政乱思维学育课程,但仍已能处理教校德育所面对的窘境。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1. 引言1.1 生活实际与德育的重要性生活实际与德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突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形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脱离生活实际的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问题。

生活实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现实情况,包括各种生活经验、困难挑战以及社会环境等。

德育则是指对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感和行为进行培养和教育,使其能够成为有道德感、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生活实际与德育的结合,既能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能让人们更好地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

只有将生活实际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秩序的建设,并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因此,生活实际与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1.2 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挑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社会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不得不牺牲一些道德原则,比如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为了成功不择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人们面临着来自网络世界的诸多诱惑和负面影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逐渐蔓延,导致了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人们道德观念的混乱。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挑战之一。

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父母工作繁忙,家庭教育的传统功能已经日渐衰退,许多孩子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了道德观念的混乱和行为失范。

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缺失。

面对这些挑战和困扰,急需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重塑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2. 正文2.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生活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分析

基于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分析

基于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分析小学品德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品德教育似乎逐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

在我看来,回归于生活是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向,它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品德教育的实质,从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回归于生活可以使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是品德教育的对象,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社会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对品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如果品德教育只是停留在教科书和课堂上,与学生的生活脱节,那么学生可能会感到品德教育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大关系,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动动力。

将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经历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回归于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品德教育中。

品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式的灌输和被动接受。

回归于生活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品德教育中,更好地体验和实践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班级中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品德的实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品德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这样的参与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品德教育的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够在实践中加深他们对品德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回归于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综合素养。

通过回归于生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品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理解品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从内心产生对品德的追求和自觉实践。

在生活中面对机会和困难时,学生可以运用品德教育所提倡的正直、勇敢等品质,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这样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发展出一系列的综合能力,如情感认知、情绪调控、社交沟通等,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回归于生活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他们在品德教育中应该共同承担责任。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其中。

生活德育的实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生活德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意味着我们要真正理解生活,理解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充满了变数和挑战。

回归生活实际就是要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观察和理解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去了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了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只有真正了解了生活,才能更好地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实施生活德育意味着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

生活德育并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一种生活素养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培养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和学习,去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健身和运动,去培养自己的健康品质;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培养了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生活,更好地去与他人相处,更好地去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生活之中。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也意味着我们要注重真实的情感和关系。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关系,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我们要在这些情感和关系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源泉。

我们可以通过关心父母、关爱朋友、爱护伴侣,去体验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关系,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实幸福和快乐。

只有真实的情感和关系,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活的本质。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还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

生活德育的实施,并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去体验生活的真实和多元,去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去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力量。

基于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分析

基于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分析

基于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

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它应该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小学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

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意味着品德教育应该与生活密不可分。

品德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示积极向上的品质,如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等,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还意味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

品德教育不应仅限于理论上的教导,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感受和体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品德教育回归于生活还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人成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品德教育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学校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品德教育计划,帮助学生在道德和品德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家庭和社会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是指在小学教育中,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首先要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

只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教育效果。

二、德法并重,相辅相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中,德法并重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法育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过程。

德法并重,相辅相成,可以促使学生在行为上遵循道德规范,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通过德法的双重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做文明守法的公民。

三、筑牢道德基础,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只有学生的道德基础牢固,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明确道德准则。

同时还要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思考,还要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意义,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通过以上几点的浅谈,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法并重,筑牢道德基础,注重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一、回归生活本身
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基础,首先需要回归本身。

在这个时代,教育很多时候会让孩子们失去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和认知,反而过分关注课本知识。

教育者应该重新审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发掘孩子们内在的素质,鼓励孩子们热爱生活,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和生活节奏。

这种方法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使孩子们更自然地接受教育。

二、注重生活被动学习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最大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中学习,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这是他们应该保有的好品质。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们在生活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将教育的内容与孩子们的身边事物相结合,深化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和认知。

三、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素质,促使他们在生活中感知和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情感原因和情感维度。

另外,情感教育也能够培养小学生胸怀宽广、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让他们在困难中挑战自我,发现更生动和美好的生活。

四、注重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
在思想品德教育当中,要注重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孩子们需要感知到生活的发生变化、生活中的矛盾和争斗,而这些矛盾和争斗都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加真实地体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比如通过实践教育学习合作、相互尊重等素质。

总的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本身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实践教育和实战感知放在首位,并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素质。

同时,也应该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和完善,让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地生活化。

这样,在未来的教育中,孩子们才能真正获得一生的快乐和成就。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 实施生活德育

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己,忽略了生活中的真实和美好。

为了让人们重新回归生活的实际,实施生活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德育不仅是对人们品德的教育,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引导,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并且能够更加地注重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成长。

本文将围绕回归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德育展开讨论。

要回归生活实际,就需要认识到生活中真实的一面。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容易被虚假的信息所影响,让我们远离了生活的本真。

我们需要培养真实的生活态度,学会用真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理。

只有真实的了解生活,才能更好地去实施生活德育。

实施生活德育也需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但却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向。

生活德育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去过同样的生活,而是要求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品质高尚的生活态度。

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有自己的信念,对待他人要有爱心,对待工作要有责任感,对待生活要有幸福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实施生活德育也需要我们注重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成长。

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社会是我们生活的舞台,而自身的成长则是我们生活的目标。

在家庭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要学会倾听,要学会和谐相处。

在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尊重规则,要学会关爱他人,要学会承担责任。

而对于自身的成长,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完善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才能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实施生活德育也需要我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

德育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敷衍的举措,而是需要我们付诸实践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爱心,要关心弱势群体;在工作中,我们要有责任感,要为自己的事业努力拼搏;在社交中,我们要有真诚,要对他人以诚相待。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环节。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被过分重视其理论性,而忽视了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要回归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

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更容易通过实际行动来领会和理解道德规范。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家庭、学校等实际情境出发,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和感受道德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实际行动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质。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道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爱心、友善等积极情感,同时借助一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和故事,激发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勇气、正直、责任感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和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个体行为和社会道德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可以通过探究问题、开展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榜样、讲述真实的案例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明确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错的。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自律意识。

道德规范是指社会给予的某种行为规则和要求,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准则。

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自律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班级纪律、规定学校规章制度等方式,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并通过定期的行为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

要回归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道德情感和品质、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和自律意识。

只有通过生活化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优秀品质,为未来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让德育回归生活

让德育回归生活

让德育回归生活
一.德育回归生活
对于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解,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中,停留在考试上,而是应该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处理遇到的情况,并确实去那样做,比如说保护环境,告诉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是不够的,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去保护环境。

我认为课程标准里的德育为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二.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
记得我曾经给学生们讲过与环保相关的一些话题,当时从网上查了一些数据给学生们看,并且对一些话题比如说废弃电池等进行了一些理想情况下的定量运算,让学生自己算一下,一人扔一块电池,两块电池,或是不扔电池对环境的不同影响,让学生有比较形象的认识,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意识到不能乱扔废旧电池,看到地上的废旧电池一定要捡起来。

这也就回归到了生活。

德育回归生活对我们的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教书不仅是为了告诉学生知识,而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德育在这里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德育只有回归到生活,才会有实际意义。

我们培养的孩子,一定不能使高分低能的,其实有道德有素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三.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品德课程改革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最大成效是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素质的人才,但是依然会有不足,我们虽然很努力,但仍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去按照我们所说的去做,这时引导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引导的方法可能不够多,因此适用于大多数孩子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小部分学生,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好每一个学生,虽然这非常难,但是如果我们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办到。

浅谈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浅谈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浅谈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

传统德育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评价体系,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日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

进入困境,我认为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那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一、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的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

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就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回归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浅谈对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解

回归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浅谈对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解

回归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浅谈对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解记得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小时候上课,真信书里说的,长大了,走上社会才发现,生活不是书中的样子,多年坚守的东西忽然不是那个模样,我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因此,当我看着网上、报纸中那些说我们的学校教育缺失的话语,我只能无奈地笑着,因为那时的教材真的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

后来,自己参加了工作,拿到教材时候的心情可以用惊喜二字来形容。

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名称由思想政治改成了思想品德;内容,删除了社会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记得当时上学的时候这几部分内容很难理解,我们学习的时候是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同时也增添了很多内容,比如青春期心理健康特征,比如如何与人交往,甚至我们上学时被诸位老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男女关系问题也由以前避而不谈、简单粗暴压制改成了写在教材里,用引导,引起学生思考而后找到正确交往模式的方法出现。

这一切,无一不在昭示着我们的教育开始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本真。

记得当年,我刚刚入职,接手了我校新初一的一个班。

由于我们的学制是五四制,初一的孩子们大的十一岁,小的十岁,正处于男生女生相互排斥的时期。

那个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全班参加学校的活动,需要穿校服,那些在校服外穿了外套的同学就需要临时把外套脱下来。

按照规则,男生先参加活动,女生后参加活动。

于是我跟同学们说,咱们男生参加活动的时候女生帮着拿一下衣服,女生参加的时候男生帮着拿一下吧。

结果,我听到了一阵阵“啊,不要”。

后来,男生比赛的时候,女孩子们倒是帮着拿了,但都是用两个手指尖夹住,把胳膊伸得长长的,离得自己远远的。

我看到之后,哑然失笑。

后来,在上《荡起友谊的双桨》那一课时需要讲到男女生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时我想到了校园里的那一幕,就在考虑: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能起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呢?直白的提问,能打开学生思考的思维吗?于是这一课,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班的班主任,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他们班的男生宿舍特别的脏和乱,多次指出,但男生们却不以为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育回归生活
摘要: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所以应让德育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关键词:小学德育回归生活教育
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

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

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的应然选择。

回归生活,注重人在生活中的动态生成过程,这是德育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回归生活,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回归生活,德育方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获得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一、构建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德育内容
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

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便应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学习兴趣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很容易地发生作用了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的切人点,将德育内容进行整合,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其体的、分层次的要求。

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国***教育、热爱人民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方面。

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

坚持差异性原列,在教育内容中设计若干个等级标准,让每一位学生自行选择德育内容。

二、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

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源于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生活交往和联系。

因而,德育不能“在岸上指导学生游泳”,必须在学生的生活交往和联系中展开。

鲁洁教授指出:“德育不是预设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生成性的活动,是在偶然无序的人与人的交往中生成的。

”德育只有通过生活,关注生活的本真,才能焕发活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关注生活的本真,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

德育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德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在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活动的组织形书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雏鹰小队、或个人,因地制宜,因“效”制宜。

集体活动重在引导学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互动发展;个体活动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地道德体验和自我内化。

关注生活的本真,要善于创造性地实施随机教育。

这里的“机”指“德育契机”,是学生在日常
生活交往中出现的最佳教育时机。

它往往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学生心理的内求性。

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住德育契机,才能找到学生心理需求的突破口,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实施随机教育,不能消极被动地“随机”而教,而应该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随机教育意识,充分研究分析并准确把握德育契机出现的主要集中点,巧妙地开发和利用偶然生成的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

德育契机往往会出现在以下五个点上:
兴趣点。

当社会或学校某项事物或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时,他们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热情,产生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引导,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主要教育方法有趁热打铁法、兴趣转移法、顺水推舟法等。

冲突点。

在日常生活中,当学生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而与他人发生认识和行为上的冲突时,学生思想斗争较为激烈,必须及时排解引导。

主要方法有软着陆法、角色换位法、将功补过法等。

荣辱点。

学生在学校或社会中受到表扬、奖励或者做了坏事担心批评时,思想上一定会产生变化,这些变化需要正视和及时利用。

主要方法有巧泼冷水法、激将法、正迁移法等。

疑难点。

学生在道德行为的养成过程中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思想上会产生很大压力,需要寻找解决的办法。

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逐步走向成功,主要方法有目标分解法、心理暗示法、重任激励法等。

习惯点。

学生在参加相同内容的活动时,往往会有习惯性的思想、行为和态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表现,提前开展针对性教育,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结合来自于教师或学生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巧施教育。

主要方法有超前行动法、积极情绪感染法等。

三、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

如我在教学《爱惜粮食》一课上,先让学生去了解家长种粮的过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

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辛苦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

让学生抓一把鸡毛键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键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这一活动的感受。

有了这腰酸腿痛的真切体验,再来谈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其中的劳动。

这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比如教《认识好朋友》这一课,可以先安排学生介绍自己,再带学生到校园中玩找朋友的游戏。

“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鞠个躬,笑嘻嘻呀握握手,……”让孩子们一边唱儿歌一边拍手玩游戏,创造一个热烈的气氛,然后再讨论如何和朋友相处,怎样才能让伙伴们喜欢你?孩子们各抒己见,把游戏中的体会说出来,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出和同学相处是要谦让有礼貌,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友爱,交朋友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又如,在上《爱爸爸妈妈》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

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

有的说,在理菜的时候最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

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给你的爸
爸妈妈。

”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支持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条件,引导儿童投入活动。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之一。

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

只是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例如教学《和春风一起玩》这一活动,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小玩具,亲自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

他们也发现了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这种活动是学生感悟后的创造。

又如:《平安回家》这一课,可以和当地交警大队联系,和交警同志在一起将学生带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进行体验。

学生可以一边走,交警同志在一边向同学们介绍沿途标志的名称、作用和意义以及在马路上行走时该注意的一些安全常识,要求同学们边听边记,最后再将学生带到最近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让学生观察行人如何过马路,怎样行走才安全。

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的联系到刚才看见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交通规则,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行为。

可见,体验在品德在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是强化重视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总之,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立足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

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

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唯此,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生活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