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诗歌浅析

合集下载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假如从诗歌的成就来比较李杜的诗歌,我觉得没有可比性。

一个被称为天才,一个被称为地才;一个被称为天上的诗人,一个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个如天上翱翔的鹰,一个如地上狂奔的虎。

他们都是诗坛的强者,尽管他们也是好朋友,但他们谁也不能取代谁,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既然李杜诗歌的成就我们比不了,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他们诗歌的风格差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异,诗歌的艺术手法等。

要说李杜的诗歌就先从他们的人生经历说起。

李白,生于701年,见证了大唐的盛世辉煌。

杜甫,生于712年,洞悉大唐的繁荣和衰败的原因。

李白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起时,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大落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杜甫的一生几乎都很潦倒,“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李杜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写作有很大影响。

一.李杜诗歌的比较:(1).创作上:李白写虚,杜甫写实。

1.李白他乐观、豪放、自信,他是天才的骄子,盛世的歌手,所以写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很虚的诗句。

2.杜甫他生在危机四伏的盛世和创痍满目的乱世,他过的是屈辱艰难,颠沛流离的生活。

所以他用大笔忠实记录了严峻的现实。

如《悲陈陶》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象征寓托上:1.因为李白性格纯真,崇尚自然,洒脱不羁、傲世独立,又有老庄的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鹏凤凰·黄河大江·青山明月·仙境醉乡等。

如写大棚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他用大鹏自比,大鹏的自由豪迈,扶摇直上,都是他向往的。

如写黄河大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山喷雪来”,在气势磅礴的江河之间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

李 白与杜 甫的诗歌创作有何独特之处

李 白与杜 甫的诗歌创作有何独特之处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有何独特之处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朝诗坛的巨星,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学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他们的诗歌创作各具特色,独树一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放不羁的浪漫气息。

他的诗如同天马行空,自由奔放,不受任何束缚。

其诗歌中的想象力可谓是超凡脱俗,常常能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幻而美妙的世界。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亲眼目睹那壮观的景象。

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是李白诗歌的一大特色,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李白的诗歌情感表达也是直率而热烈的。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对人生的追求,还是对权贵的蔑视,都在诗中表现得鲜明而强烈。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诗展现了他自信豪迈的性格和对未来的满怀期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表达了他对权贵的不屑和对自由的向往。

他的情感如同汹涌的波涛,直接冲击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与力量。

在语言运用上,李白的诗歌简洁明快,却又韵味无穷。

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和简洁有力的句式,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短短几个字,就传递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难以忘怀。

杜甫的诗歌则呈现出一种深沉凝重的现实主义风格。

他的作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百姓的疾苦和时代的沧桑。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出了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鲜明地对比了富贵人家的奢华和贫苦百姓的悲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的悬殊。

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而深沉,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人感受到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国家动荡、战火纷飞的背景下,就连花和鸟都能触动他内心的伤痛,这种深沉的情感令人动容。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

举例分析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的曲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

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白诗歌清新俊逸与杜甫诗歌沉一顿挫。

李白是主观感受很浓,浪漫派,写虚,浪漫主义。

杜甫是写具体的事物,反映现实,现实派,写实,现实主义。

总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仙,天纵英才,神出鬼没,奇幻百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圣,脚踏实地,深入细致,力透纸背,振聋发聩。

李白是云端上的织梦人,杜甫是苦难大地的悲歌者。

对于后人来说,李白的飘逸让人苦苦追寻不得,杜甫的忧国忧民为代代百姓所怀念,他们都是“照耀着唐代乃至整个古典诗坛的两面万古常新的旗帜”。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比与分析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杰出的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通过对两位诗人的创作主题、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来探讨他们的差异之处。

首先,就创作主题而言,李白的作品以豪放奔放为特点,他热衷于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豪迈的英雄人物以及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

他的诗作中常常充斥着对自然的赞美和抒发自身情感的内容。

例如,他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平淡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相比之下,杜甫的作品则更偏向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诗作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世道之艰难,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社会不公进行了揭示和抨击。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背景,详细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伤痕,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可见,杜甫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人文关怀和对民众命运的思考。

其次,在修辞手法上,李白多采用浪漫主义的笔法,他擅长以夸张、夺目的修辞手法来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意象等手法,使诗歌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的山水景色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相反,杜甫的修辞方式更加朴实而真实。

他着力于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凭借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睿智的思考,用诗歌告诉读者真实的社会状态,以及每个个体在其中的悲欢离合。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他用简练的文字描绘出春雨的意义,突出了自然界的自发适应,展现出一种隐含的和谐和秩序。

最后,在语言风格上,李白的诗歌语言具有豪迈奔放、浑厚洒脱的特点,常常采用句句押韵、音调优美的表达方式。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介绍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并解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以描述社会现实、人民苦难为主要写作内容,他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真实感情流露及自然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给人以深思。

他笔下的景物常常呈现出悲壮、沉郁的氛围。

李白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李白则更加擅长于豪放奔放、旷达高远的抒情诗。

他多以山水自然为背景,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并表达了对自由、不拘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豪情壮志和唯美主义的风格。

杜甫与李白诗歌主题比较杜甫的诗歌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包括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战乱流离以及人民生活困境等。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深厚的情感,直抒胸臆,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群众面临的苦难和正义。

李白的诗歌主题相比之下,李白在诗歌主题上更加追求个体自由、快乐幸福。

他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奇观和草原狂欢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力量和宇宙万物之美的狂热赞美。

杜甫与李白艺术手法比较杜甫的艺术手法杜甫擅长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并善于以寥寥数语道出复杂情感。

他也常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使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

李白的艺术手法相比之下,李白更注重音韵和节奏上的自由感。

他以豪放激昂的词藻和富有旋律感的韵律表达内心激情与情感。

同时,他还借用典故、神话等元素来扩展诗歌意境,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异同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差异源于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性格特点。

杜甫在动荡不安、社会困苦的时代生活过,深受政治腐败和社会冲突的影响。

因此,他对社会现实更有关注,写作风格也更为沉郁厚重。

而李白则出生于文化繁荣、国家强盛时期,享受自由奔放的个人生活,并追求超凡脱俗之美。

这些背景形成了他欢乐豪放、不羁浪漫的创作风格。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导言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两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流传千年,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二者都是唐代文学巅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截然不同。

本文将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差异所在。

李白的诗歌风格自由奔放与豪放不羁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自由奔放和豪放不羁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作充满了奇思妙想和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常用夸张的手法,以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例如,他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李白常用的夸张手法,通过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较量,展示了他的豪情壮志。

诗人与世界的融合另一个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是诗人与世界的融合。

他经常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以及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大自然、人类历史和传说的描绘。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渴望回到故乡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索。

杜甫的诗歌风格现实主义与悲剧意识与李白不同,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悲剧意识。

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痛苦的关注。

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深刻的悲剧元素,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悲痛。

例如,在《登高》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时局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通过猿啸、渚清、落木和长江滚滚来描绘景象,突出了他的悲壮情怀。

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变革杜甫不仅承袭了唐代文学的传统,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革。

他既受到了先贤诗人的影响,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详细描写来展示诗人对人物的洞察力和情感表达。

他还注意用诗歌表达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以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呼吁社会的改革。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唐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因其文化繁荣、士族阶层强大以及社会富足而备受赞誉。

在唐代的文学中,诗歌尤为重要,而李白和杜甫则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们在自己的时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之后的诗歌史上被广泛传颂。

本篇文章将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李白的诗歌风格和特点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非常奔放自由、豪放淋漓、清新洒脱,他笔下的自然万物和个人情感常常充满激情、热烈和豪迈。

他的诗歌中冲破了旧有的诗歌创作模式,不拘泥于朴实、慷慨的写作风格,而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以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示个性化的诗歌形态。

李白的诗歌中特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以期高度地表现诗人的感情,表达出诗人的生命力和生命热情,在李白的诗歌中,自然与人格彼此交流,形成了一种生命与情感融合的意象,使他的诗歌看起来就像一篇篇沸腾的怒潮。

李白的诗歌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诗句优美流畅、活跃生动,常常以意象和意境来展示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将进酒》一首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其诗句简洁明快,句子间旋律各自迸发出强烈的感情和力量,能够让读者深刻领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情理思考。

李白的诗歌风格也体现了一种新时代的特征,他的笔触充满了对生命、爱情、梦想的热爱,唤起了当时普通民众强烈的生命感和独立精神,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相对于李白的奔放,杜甫的诗则更为深沉和细腻,更注重用文学手法来展示社会问题、历史背景和人性的深刻内涵。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能够呈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历史、自然和人性问题。

从诗歌的角度来看,杜甫的诗歌内容与李白十分不同。

杜甫的诗歌不是只展示自然风景和个人情感,而是采用了宏观抒情、铺陈叙述、讽刺批评、呈现社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写作。

在杜甫的诗歌中,人物的塑造和人性问题的表现是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已。

然而,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两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对诗歌风格的全面评估1.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气干云著称,常常展现出豪情壮志、放浪形骸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情、叙事为主,情感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夸张手法,以及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写景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

2.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则以抒情写实、坦率率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乏忧国忧民的政治关怀。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誉为“诗圣”。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1.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差异的深层原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两位诗人的性格、经历、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李白放浪不羁,个性张扬,有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特征相契合,多以个人感慨、抒发情感为主。

而杜甫则深受社会风云的熏陶,他的诗作常常承载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歌风格更加坦率、真挚,表现了一位有国家情怀的诗人的诗歌风格。

2. 李白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思想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杜甫则在诗歌中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深情厚爱,被后人誉为“民族的良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更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不同性格与境遇所致。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给人以宏大、奔放的艺术享受;而杜甫的诗歌注重写实,表现了一种深沉、执着的情感,使人在从容、沉静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们的诗歌艺术堪称完美。

本文将从他们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两方面入手,来探究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艺术。

一、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以“志怀之作”见长,他的诗歌经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沉痛压抑的情感,用微妙的笔触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和人民遭遇的苦难。

例如他的《春望》是一首描写民生疾苦的诗歌,枯野净无人,但润物细无声,以此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和膜拜。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把深重的思想表述得非常明确,同时含义深厚,诗句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而李白的诗歌风格则更为浪漫多姿,他的诗歌在题材上更加广泛,既有对祖国的赞美和忠诚,还有游历与冒险经历的描写,表现出了他豁达、乐观的态度。

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夸张和比喻,以及心理描写手法,如《将进酒》表现了自己豪情万丈的性格,给人无尽的荣耀和虚荣。

而《庐山谣》则写了自己对原野大和美的热爱,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敬仰和感激,深感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昔在黄州,会梦吴越,具体道出了他游山玩水的心境,使读者沉浸到作者的情意之中。

他的诗歌语言则比较华丽,含义含深,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美感。

二、艺术特点杜甫的诗歌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她的情感语言。

他的诗歌在社会历史背景和人物塑造上都有得到了圆满展现,语言生动,情感深刻。

像《后赤壁赋》以“干戈不肯休,鬓发苍苍兮”的自述活生生地描述出冯唐兵变和自己身受排斥的艰苦经历,抒发了对家国离乱的忧患之感。

同时他也具有强烈的感知和唯美的想象力。

他在诗中融入了大量的感受,传达出了他的个人哲学和文学观点。

李白的诗歌艺术特点则在于他的创造性地运用诗歌语言开创新的思想。

他的诗歌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浪漫和幽默见长。

他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隐喻、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此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诗歌形象表现和世界观。

同样,他也非常擅长运用叠字和音韵,使诗歌语言变得美妙至极。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很重要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文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形式各有特点,包括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形式特点、意境特点和题材特点三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从形式特点方面来讨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在诗歌的形式上,偏爱采用对仗形式,喜欢创造琳琅满目的景象,多以抒情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

而杜甫则擅长以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种种真实存在,刻画出人物形象,传达出社会深刻的思想性思考。

其次,我们从意境特点来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善于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创造出伫立于云霄之上,离世而又饱蘸着远洋之涛的超然豪迈、神秘而恬静的意境。

而杜甫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着重表现的是求职的劳作、失意的忧虑中的令人深思的意境。

最后,从题材特点来看,李白的诗歌主要以缅怀家乡、寻寻唐代贤臣、表达对宇宙大自然的隐喻及形象的感情为主,或者是描绘世俗的清晨、春天等景色;而杜甫则写作题材更加灵活多变,他写政治和社会,写山水和风景,写传说小说和历史事件。

从上面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他们的诗歌丰富多彩。

它们各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良好机会。

因此,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诗歌背后的文化精髓,更可以丰富我们的诗歌理解,引发我们对文学的趣味,激发我们立足自身所学,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扬我国美好文化传统。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一直对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这两位诗人在唐代被誉为“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风格迥异,但都对唐代社会和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本文将从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主题、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

首先,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主题有着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主题多以豪放奔放、酒与美女、仙境幻想为主。

他以自由不羁的个性和豪情万丈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而杜甫的诗歌主题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例如《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其次,李白和杜甫的艺术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象丰富、语言华丽为特点。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例如《将进酒》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而杜甫的诗歌则以朴实真实、语言平实为特点。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写实手法,使诗歌更具现实感和感染力。

例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创作受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他对仙境、神话和宇宙的幻想贯穿了他的创作。

他的诗歌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和追求永恒的思考。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的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综上所述,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展现了两位诗人在诗歌主题、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豪放奔放、意象丰富,表达了对自由和豪情的追求;而杜甫的诗歌朴实真实、语言平实,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5篇范文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5篇范文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5篇范文第一篇: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特点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特点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
特点各有千秋。

李白的诗歌豪放、奔放,充满了自由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他的诗
歌风格独具特色,以自然景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为题材,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的诗歌世界。

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精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相比之下,杜甫的诗歌则显得沉郁、厚重,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精神。

他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和形式的美观,更注重语言的平实、自然,从而表达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有特色,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展现
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和魅力。

李白的诗歌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充满着激情和自由;而杜甫的诗歌则像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充满着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两人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但都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研究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甚至能背诵几首古人的诗作。

而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中,李白与杜甫无疑是最值得称道的两位。

他们之间的创作风格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有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抒发情感、描写自然、表现社会等三个方面对两位大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来看两位诗人在抒发情感方面的差异。

李白的诗作以情感激烈、豪放不羁而著称,他善于借酒解忧、借酒壮胆,将自己激昂的情感直接写入诗作之中。

例如他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些简短而富有情感的句子将李白对乡愁与思念的深刻感受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而杜甫的情感则更为沉郁、忧伤。

他的诗作常常揭示出他对时事的关注与关怀,以及对社会的深刻认识。

《春夜喜雨》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句,表达了杜甫面对庙堂的心力交瘁,以及他对现实困境中的无奈与苦闷。

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示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其次是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方面的优势。

李白的诗作常常以热情洋溢的笔触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他喜欢以广阔的视角、宏伟的场面来表现自然界的壮丽景观。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中,他用奇特的想象想象,将云彩、山川河流融入自己旺盛的情绪之中,使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

而杜甫的描写则更为细腻、真实。

他善于从小事入手,以准确的细节描写悲欢离合、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中的“铜炉华烛热,银烛瓶花冷”一句,通过对温暖的铜炉和烛光、寒冷的瓶花的描绘,展示了杜甫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方面各有卓越之处,李白以豪放的笔触调动读者情感,而杜甫以细腻的触觉打动读者心灵。

最后是两位诗人在表现社会方面的不同之处。

李白的诗作不太关注现实社会,他更多地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玄奥的境界。

他憧憬仙道,并追求人生自由与个体价值的实现。

相比之下,杜甫更注重现实的社会问题,他在诗作中频繁提及朝政败坏、民生困苦的现象。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差异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存在明显的差异。

总体来说,李白的诗歌以豪放、飘逸、浪漫为主要特点,而杜甫的诗歌则更注重现实主义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1. 时代背景: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他的诗歌大多展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而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历了安史之乱,诗歌中更多地表现出对人民疾苦和国家破碎的关注。

2. 风格:李白的诗歌富有想象力,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意境瑰丽,语言轻快。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山水、友情、爱情、历史等,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沉稳深沉,他的叙事诗善于铺陈,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

抒情诗则情景交融,抒情、议论、叙事熔于一体。

3. 主题:李白的诗歌主题多样,包括山水、友情、爱情、历史等,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 表现手法:李白的诗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夸张、比喻、拟人等,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炼字炼句,他的诗歌语言精练、深刻,表现力强。

总的来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差异主要表现在时代背景、风格、主题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李白的诗歌表现出盛唐时期的繁荣和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国家命运。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各有特色,但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李白、杜甫的诗歌思想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

本文主要从诗歌创作方法、诗歌风格、诗歌象征寓托三个方面比较了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一、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对于朝廷的腐败。

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心情的表白。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

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的腐败,聚敛财富的残酷,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字当中。

二、诗歌风格的上不同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

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被公认为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们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属于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比较。

一、题材与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创作涉及的题材广泛,他不拘一格,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景的描绘。

他的诗歌情感奔放豪放,表达了自由、豪迈、奋发向前的个性。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他关注民生和国家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对朝政往往持批评态度。

他的诗歌情感更为内敛深沉,表达了对人类苦难和社会现实的关怀。

二、形式与修辞手法李白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尤其擅长写长诗和乐府体诗。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大量的夸张与比喻手法,使诗句富有韵律感。

杜甫的诗歌则偏向于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在形式上比较规范。

他的诗歌用字力求准确,修辞手法多样,常借用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力度和感染力。

三、写景与抒怀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豪放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狂热与奔放,给读者带来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困境。

他的作品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四、艺术追求与个人特色李白的诗歌追求意境的超脱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示出自由奔放的灵魂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他追求形象意境与语言音韵的统一,以及情感和思想的深远。

杜甫则强调诗歌的写实性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现实,传达了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结论:虽然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风格有很大不同。

李白的诗歌表达豪放奔放,关注个人意境和对大自然的狂热追求,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表达更加内敛深沉的情感。

他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赋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特的魅力,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构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痛中成形。

杜甫深入细致社会并关注政治和民生疾苦,注重叙事。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沈重责任钟爱描写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体会。

杜甫“没有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自中唐至宋代以来都承继了杜甫的叙事风格。

尤其就是宋代江西诗派遣更是杜甫视作宗祖。

他的影响力非常大。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早年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就是初唐关键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就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道“诗就是吾家事“。

杜甫颇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存有统领君王的心愿,又加之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构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力避行 文唠叨 , 我 只要觉得能将 意思 优劣的评论浩如烟海 ,既有抑李扬 传给别人 了,就宁可 什么陪衬拖带 也 杜 , 又有抑杜扬李的。我认为 , 正是 没有。” 语言唠叨 , 重复哕唆 , 向来惹人 因为李杜之在中国,是根 深蒂固地 生厌 , 我们 写文 章 , 要尽 量写得简 明扼 植入生活里 ,他们 的诗歌是中华民 要, 一语破 的 , 不要 漫无 边际 , 哕唆 个 族 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才会有 没 完。清代 王奕 清说文章要 :篇无 累 这么 多 的文人 墨客来 探讨 这 一 问 “ 句, 句无累字 , 圆润明密 , 言如贯珠 。 ” 题。 白和杜甫各有所长、 李 不宜用优 这是前 人对写作 的要 求。我们 写文章 劣论之 。我觉得将两个伟 大诗人进 时也应 力求做到没有 累句、累字 。当 行比较 , 分析他们的特点 , 展现他们 然, 修改重复哕唆 的语言 , 绝不是不考 的诗歌成就 , 才是有意义 的探讨。 虑文章 的具体 内容 ,如 果离开 内容 的 提 到 浪漫 主义 诗人 李 白和 表达 , 一味追求文章 的俭 省 , 也是不应 现 实主义诗人杜甫 , 我们往 往想到 提倡 的。 的 是 他 们 的 不 同之 处 。 诚 然 , 们 他 3推敲字句 , . 一丝不苟 。前 人写诗 两个的创作方法 、 风格是根本 不同 作文 ,讲究字句 的推敲。唐代 皮 日休 的。 但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稍微提一下他们 说 :百炼成字 , “ 千炼成 句。 ” 代袁枚 清
±》 北征 》 , 些作 品对 于细 部描 写 , 《 等 这 或 人 或物或心 情 , 精心 刻画 , 从细微处 见 出真
实, 展开 画面 , 把人 引入 某种 氛 围 、 种境 某 界 , 种描 写方 法与李 白风驰 电掣、 这 大刀 阔 斧颇 为不同。四、 于对现实生活做 典型的 善
o Yu
2 3
法 问题 , 的是 逻辑问题 , 的是 不理 有 有
关键词 : 诗歌
创作
风格
起 兴 , 接 “ 人 语 天 姥 , 霞 明 下 越 云
“ 李杜文章在 , 光焰万丈 长。 ” 解词义 , 有的是生造不合 习惯 的词语 。 这些情况都影 响语言 的通顺 ,都要认 李 白和杜 甫是 中国唐代 诗歌 乃 至 真修改 , 不然不仅影响意义 的表达 , 还 中国古代文学 的两座高峰,我们分 会造成 各种错误 。 别称他们为 “ 诗仙 ” “ 、诗圣” 。
把句子读断了。于是他摇头晃脑地念起 征思想愿望 时就借助 于惊人 的幻想 ,神话 、 ” 来 :今年真好 , “ 晦气全 无 , 财帛进门。” 历史故事也就挥之而来 ,感情瞬息万变 , 思 “ 昨夜生下, 妖魔不是 , 好子好孙。 ” 员外 想 的奔腾流动 , 也带 来句式和 结构 的跳 脱变 听, 心花怒放 , 并请他吃酒道谢。由此 化等 , 而形成 其独特 的浪漫主义 手法。其 从 可见 , 修改文章也 不能忽略对标点的斟 表现手法异常丰富 : 、 一 夸张。 这是 李白重要
会 越 来 越 顺 手 , 以 学 会 修 改 文 章 也 的想象。 比兴。 所 二、 李白喜 用比兴 , 梦 游天 如《 是提高 写作 的有效 方法。 姥吟留别》 “ ,海客谈瀛洲 , 烟涛微茫信难求 ”
2 1 ・7 0 0 1
的浪漫主义就成 了空想主义 , 为了无源之 成
水、 无本 之 木 了 。 现 实 主义 的夸 张 和 放 大 也
的是 一己情怀 。这是杜诗 异于盛 唐诗 的地 方。二、 语言成就高 。叙事 诗善于 写对话 和
人物 独 白 , 做到 个性化 ; 于使 用 动词 、 善 叠 词等等。 寓主观于客观 。 三、 通过具体 生动、 细致入微 的客观 描写 , 体现诗 人主观思想 ,
艺术概 括 ,通 过个 别反映一般 。如著 名的
“ 吏 ”“ 别 ” 往 从一个 人 , 件事 , 三 、三 往 一 一
激情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时用大胆夸 抬头看到这幅不吉利 的对联 , 生气地找 时 , 现实生活 中的事物不足 以形容、 比喻、 象 祝枝山评理 ,祝枝山不慌不忙地说 :你 张 。 “
河 总 之 ,李 白诗歌 的美是 多样 北 的 , 了大气磅礴 、 奇壮美风格 除 雄
模仿他 的创作 手法。 再 看看杜 甫。他 善于 写现 实 主义 的诗 歌 , 主要体 现 在几 个方 面 : 、 一 杜 诗 用叙事 手法 写时事。 他大量使 用五 、 七言
古体 写时事 , 即事名篇。 写时事融入 自己 他
慨 苍凉 、大刀 阔斧 与细 致入微 ……这几 组
酌, 否则 , 语意表达会 受到影响。
表现方法 , 白发三干丈 ,缘愁似个长” “ “ 、 飞 总之一句话 ,好 文章是修改 出来 流直下三干尺 , 疑似银河 落九 天”他 的想象 , 的。学会 了如何 修 改文章 , 也就 掌握 变化莫测 , 往往发想无端 , 奇之又奇 , 常随情

体 之外 ,还有 自然明快的优美情调、 育 明净秀美。 作诗“ 纯以气 学 清新飘逸 、
院 胜” ,他在创作时具有很高的思想
人格 力量、 情才调及创作 性 张 境界 、 激情 、 勇气等等 , 使 国 时独有 的冲动、
他 的作 品赋予 了奇气、 大气、 朝气 。 这是他最为独到的特点 , 后人难以
先说说李 白。在盛唐诗人 中, 白是艺 李 副对联 ,上联是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 “ 财 帛进门”下联是:昨夜生下妖魔不是 术个性 非常鲜 明的一位 ,他 崇尚浪漫主义 , , “ 其诗歌 创作带着强烈 的主观色彩 , 在其创作 好子好孙”第二天一大旱 , 。 人家一开 门,

达到雄浑 壮丽 的艺术境界 。如 《 卫八处 赠
词语意思 显然 大相径庭 , 这也 就是说 , 若 倘 李 白的诗歌 汲取杜 甫的特 点或是杜 甫的诗 歌 汲取李 白的特 点 ,这样就 会变得 不伦不
类 的 。 因 此 , 位 大 诗 人 各 有 所 长 、 宜 用 两 不
优 劣论之 。
了写好作 文 的 方法 , 样 , 这 写起 来也 思流动 而变化万端 , 跃极大 , 成 了李式 跳 形

个 家庭写起 , 以小见大 , 我们提供 了比事 为
件更 为广阔的生活 画面。 总体上看杜诗 , 其主要风格 特征是沉郁
顿挫 , 其感 情基调 是悲慨 的 , 诗 中蕴 涵着 其

种厚积薄发的感情力量。另外 , 的诗歌 他
另一特色则是萧散 自然。
雄 奇壮美 与沉郁顿 挫 、冲动激 情与 悲
2删 繁就简 , . 力避 重复。鲁 迅说 :
在 漫 漫 历史 长 点题。类似 这种写法 , 李 白用得随 心所 欲 、变化 莫 测 。 三、 用典。典型作品如《 行路难》 通
篇 用典 ,使得诗歌 内容更为深 刻 丰 富。除此之外 , 他的诗句中还有 不 少的瞽言佳句 , 安能摧眉折腰 “ 事权贵 , 使我 不得开心颜 。” 这一 点与杜甫颇为相似。
说 :爱好 由来落 笔难 ,一诗 千改始心 “ 安。 ” 古代作 家对语言 的推 敲锤炼 , 留
下许多美谈 。我们 写文章也应 当炼字 、 炼句 , 一丝不苟。 四、 标点的斟酌 不论写什么文章 , 标点符号都是不 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 它可以帮助读者分
李 白 杜甫诗 歌浅 析
之 问的联 系。我认为 , 他们虽然在创作 方法
缺少 了浪漫主义 的现 实生 活 清结构, 辨明语气 , 正确理解文意。因此 就是浪漫主义 , 也就缺 少 了更 多的姿色 。另外他 们都推 崇 修改文章 , 不仅要注意观点 、 材料 、 语言 , 都以此来称颂。 的修改, 还必须注意标点的使用和修改。 “ 风雅 ” 对他们所赞赏 的人 , 他们对汉魏诗赋 的看法也颇为相似。 传说 明朝 四大才子之一祝枝 山, 很喜欢 还有 , 但 是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 同的树 叶 , 更 开玩笑, 一年除夕 , 他和书童路过一员外 不用说 两个相同的伟 大诗 人了。 两个诗人更 门口, 忽然听到“ 哇哇 ” 落地的婴儿哭声 , 他略 一思 索 , 顺 手 在 人 家 大 门 口写 了 多的是 他们之间的不同特 点。 就
上有所不 同, 但两者都 是以现 实生活为依 据 的。 诗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浪漫主义和 现 实主义之 间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浪漫主义决
强烈 的抒 情 、 议论 。如《 羌村三首 》 他记 述 ,
的是 时事 , 反映 的是 历史真 实场景 , 而抒 发
不能脱离现 实生活而存在 , 脱离 了现 实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