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浙江农林大学2023考研考试大纲林业专硕-初试810《生态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2023考研考试大纲林业专硕-初试810《生态学》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考试大纲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并初步具有应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分析相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考试内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3.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二)生物与环境1.环境的概念(不同领域的辨析)与分类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特征3.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及其生态作用(三)种群生态学1.种群概念及种群的基本特征2.种群空间分布类型及其特点3.主要种群增长模型的特点4. 种群调节理论5. r、k-对策的特点。

6. 他感作用7. 种内与种间关系(四)群落生态学1. 生物群落概念与基本特征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及其影响因素3.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与影响因素4. 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过程及机制的主要理论、控制演替的主要因素、演替顶级学说5. 群落交错区及边缘效应(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与特征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及生物生产力测定方法4.物质循环基本特点与过程5.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6.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六)应用生态学1.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一般原理2.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及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及特征3.热岛效应的概念及形成原因4.城市生态管理的概念与原则5.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意义与价值6.全球变化的概念及全球变暖的影响二、考试要求(一)绪论1.理解生态学的定义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二)生物与环境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生态因子及作用特征3. 理解限制因子及其实际应用4.理解主要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及其生态作用(三)种群生态学1.理解种群概念及种群的基本特征2.掌握种群空间分布类型及其特点3.理解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4. 理解种群调节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5.掌握r、k-对策典型生物种类及其特点。

416《生态学》考试大纲

416《生态学》考试大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16科目名称:生态学参考书目:《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生态学是生态环境类学生应掌握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 通过生态学课程的学习, 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生态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培养学生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考生应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全球变化等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1. 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生态学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掌握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型,特别是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 掌握限制因子、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生态作用的基本原理、生态幅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3. 理解生物稳定性机制、内稳性生物和非内稳性生物的区别。

4. 理解生态系统中主要环境因子(光、温、水和土壤因子)生态作用和生物的适应性。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 掌握种群的概念、种群空间结构的基本类型,理解单体生物和构建生物的差别。

2. 掌握与种群统计学有关的参数(出生率、实际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死亡率、最大死亡率、生态死亡率;存活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增长率,内禀增长能力)、理解种群年龄结构类型。

3. 掌握Deevey存活曲线类型。

4. 掌握种群Logistic增长模型的公式含义、Logistic增长模型曲线的特征和意义。

5. 了解自然种群变化动态规律、种群大爆发的现象和危害、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控制。

6. 了解种群调节的几种假说第四章种群生活史1. 理解生活史(生活周期)的概念、动植物生长的概念,理解营养生长和繁殖生长的区别,理解种群扩散的概念和实质、扩散的方式和扩散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意义;理解动植物繁殖和繁殖成效的概念以及描述繁殖成效的指标(繁殖价值、亲本投资和繁殖成本),了解繁殖格局形成原因及其生态学意义。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2024

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生态学教学大纲是为了系统化地介绍和探究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本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的核心理论,并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本文介绍了该教学大纲的各个部分。

正文:1. 生态学概论1.1 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1.4 生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5 生态学的发展历史2. 生物群落生态学2.1 生物群落的定义和特征2.2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2.3 生物群落的演替和稳定性2.4 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2.5 生物群落保护与恢复3. 气候与生态3.1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2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3.3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3.4 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5 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缓解策略4.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服务4.1 生态系统功能的定义和分类4.2 生态系统功能与物质循环的关系4.3 生态系统功能对环境健康的影响4.4 生态服务的概念和价值评估4.5 生态服务的管理和保护措施5. 生态学研究与社会发展5.1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2 生态学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的应用5.3 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5.4 生态学在环境政策制定中的参考5.5 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培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生态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具体贡献。

生态学考试大纲

生态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生态学考试科目代码:[073]一、考试要求在整体上认识生态学、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掌握生态系统中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层次生命体系的生态学规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及理论应用。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知识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生态学的划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生态学的作用、生态学的意义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概念;生态作用的基本规律;生态适应的基本规律;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生物的生态反作用。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知识点:生物种群及种群生态学;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数量动态及调节;种群的种内关系;种群的种间关系。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知识点:生物群落与群落生态学;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

第五章生态系统知识点:系统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与管理。

第六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流动过程;能流模型;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第七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知识点: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水、碳、氮、磷、硫、养分的循环;物质循环与环境问题。

第八章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知识点:信息流的概念;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植物的信息传递;动物间的信息传递;信息流的人工调控。

第九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控知识点: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稳态机制。

第十章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的要求、中国生态农业的总原则、生态农业的模式。

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2)筒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3)论述题(共45分,每小题15分)四、参考书目《生态学概论》,曹凑贵主编,教育出版社。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13课程名称:生态学英文名称: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3学分:3.0适用对象:生物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先修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指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

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基础或环境科学基础,需要配合教师的讲授,积极参与讨论和勤于思考。

Ecology is one of the obligatory courses for the major of Bioscience.Ecology is the mai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 harmonizing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directing mankin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and example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ing beings and it’s environment could be elucidated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population, biocoenosis, ecosystem, and biosphere, respectively, aiming at making the students have the capability to grasp thefundamental knowledge system of ecology and ecological ideology, and improv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problem.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logy, should have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scie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生态学》是生命科学类、环境科学类专业必选课程之一。

生态学考试大纲

生态学考试大纲

《生态学》(841)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以来,它已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由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灵活运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成对名词辨析、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4 种类型。

一、考试内容(一)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二)生物与环境1.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 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3. 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4.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三)种群生态学1.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2.种群空间分布特征3.种群密度的估计4.种群的动态5、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6、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7、种群的调节(四)群落生态学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2.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4.群落的动态:形成与演替5.群落的分类与排序6.群落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4.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5. 生态系统的发育6. 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六)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七)应用生态学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应用3. 全球变化:概念、原因、生态学潜在风险4. 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5. 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二、考试要求(一)绪论1. 理解生态学的主要定义2.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3.掌握现代生态学发展的趋势(二)生物与环境1. 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 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3. 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4. 熟练掌握光、温度、水、土壤、大气CO2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特点5. 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三)种群生态学1.理解种群、异质种群概念与特征2.了解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3.熟练掌握种群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的估计方法4.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对策者特征5. 熟练掌握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6. 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7.熟练掌握协同进化的原理及不同类型种间的协同进化作用关系8.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9.理解种群调节的六大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争论焦点10.灵活运用种群调节理论分析和解决种群生态学问题(四)群落生态学1.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2.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4.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5.熟练掌握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和演替的系列类型6.熟练掌握群落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7、了解群落生态位、排序和聚类分析的一般方法8. 掌握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9、灵活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生态演替、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问题(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 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2. 掌握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关系3. 熟悉生态系统中能流基本途径、特点和基本模式4. 熟练掌握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测定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方法5.掌握物质循环基本概念、特点6.熟练掌握水、碳、氮、磷和有毒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途径与主要特点7. 理解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主要途径和收支特点8.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子8.掌握生态系统发育中的特征变化9. 掌握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10、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分析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管理与服务功能中的生态问题(六)景观生态学1.了解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等级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4.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生态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七)应用生态学1. 熟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的价值、保护途径3. 掌握全球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及其减缓途径4. 熟练掌握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主要技术5. 了解入侵生物学的概念、可能途径与生态风险三、主要参考书目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主体是什么?A. 个体B. 种群C. 群落D. 生态系统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基因多样性答案:D3.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D.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答案:A4.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A. 种群数量的最大值B. 种群数量的最小值C. 种群数量的平均值D. 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答案:A5.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A. 先锋阶段B. 次生阶段C. 顶级阶段D. 衰退阶段答案:C6.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包括?A. 竞争、捕食、寄生B. 捕食、寄生、共生C. 竞争、寄生、共生D. 竞争、捕食、共生答案:B7. 什么是生态位?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物种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答案:A8. 什么是生态足迹?A. 物种对环境的影响范围B.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C.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小D. 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答案:B9. 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B. 生态系统内部物种的多样性C.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流动速度D. 生态系统内部物质的循环速度答案:A10. 什么是生态平衡?A.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的平衡B.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D. 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态学中的“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答案:种群数量动态2. 物种的_是指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答案:分布范围3. 生态系统中的“_”是指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含参考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硅藻一桡足动物一沙丁鱼一较大鱼一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A、腐屑链B、寄生链C、混合链D、捕食链正确答案:D2.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 )。

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正确答案:A3.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A、趋于互补,利用卓低B、趋于竞争,利用率商C、趋于竞争,利用率低D、趋于互补,利用率高正确答案:D4.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次级生产量B、初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正确答案:B5.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

A、上窄下宽B、中间宽上下窄C、中间窄上下宽D、上宽下窄正确答案:A6.《中国植被》(1980)中未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是( )A、生态型B、群系C、植被型D、群丛正确答案:A7.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C、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正确答案:D8.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作物生产的土壤pH范围是( )。

A、8.0-9.0B、6.0-7.0C、4.0-5.0D、10-11正确答案:B9.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的特征之一是 ( )A、环境变化剧烈B、种群数量变化太C、系统趋于稳定D、结构趋于简单正确答案:C10.对于S型增长的种群,根据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 )。

A、大于1B、等于0C、介于0-1D、等于1正确答案:B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B、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C、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正确答案:B12.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A、海克尔B、马世骏C、坦斯利D、竺可桢正确答案:C13.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多种,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725 生态学考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725 生态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生态学;代码:725)一、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科目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学等一门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基础生态学学科中的相关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对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注重生态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态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名词解释题(概念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简答题(问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绪论明确:生态学的定义理解: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的四个阶段了解: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2.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理解: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Liebig’s 法则、限制因子、Shelford耐性定律了解:生存因子的概念与生态因子的分类3.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理解:光的生理有效辐射与光的生理无效辐射、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的周期性变化对动物和植物的生态效应、温度对生物作用的“三基点”、有效积温法则及其生态学意义、BERGMAN规律;ALLEN规律、乔丹规律、温度对生物分布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了解:土壤因子的生态学意义、水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火的生态关系第三章种群生态学1.种群的基本概念与数量特征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基本参数、生命表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特点了解:种群数量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参数、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2.种群的增长理解: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的基本概念;种群的不同增长模型、逻辑斯谛方程及其各参数的含义、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了解: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理3.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种内关系与种间关系;寄生、共生等种间关系;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理论;高斯假说;密度效应;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物种间竞争格局分析了解: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4.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理解:等位基因、纯合、杂合、基因型、表型、基因库、染色体突变、自然选择等基本概念、哈迪-温伯格定律与遗传漂变规律、种群两种生活史对策:R—K生存对策理论及其生物学意义了解:物种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形成方式5.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机制理解:捕食对种群数量和质量的调节作用、密度制约因素与非密度制约因素、了解: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6.应用种群生态学理解: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及种群管理的科学方法了解:野生生物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恢复;有害生物的科学管理第四章群落生态学1. 生物群落的特征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了解:机体论学派与个体论学派对群落性质的不同观点2. 群落的种类组成理解: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多度、相对密度、投影盖度、基盖度、频度、生物多样性、群落最小面积等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其表达公式3.生物群落的结构理解:生活型、生活型谱、层片、同资源种团、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等基本概念;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交错区的基本特征;同资源种团在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层片的基本特征、中度干扰假说了解: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岛屿化理论4. 生物群落的动态理解: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顶极群落、群落演替、演替系列、次生演替、气候顶极等概念、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单顶极群落学说与多顶极群落学说的区别、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了解: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与演替特征;顶级群落的主要特征、演替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5.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理解: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概念、植被型与植被型组的概念、植被的三级分类单位、群系与群丛的概念了解: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群落的数量分类方法、排序的主要类型、群落分类和排序的区别6.生物群落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理解:陆地生物群落的水平分布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了解:世界植被的主要类型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系统、同资源种团、生态平衡、负反馈调节等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功能类群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及反馈调节机制了解: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理解:生态锥体、林德蔓效率、生态效率、同化效率掌握: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流过程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状况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理解: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氮循环了解: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4.自然生态系统了解: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牛翠娟等编,《基础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尚玉昌主编,《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ISBN:9787301053812∙3、李博主编,杨林,林鹏,副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ISBN:7040079763∙4、Odum, E. P,《生态学基础》高教出版社,2009年1月,ISBN: 9787040251531。

西南林业大学702森林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702森林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1、概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等基本概念;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 特征。
2、光因子:光的基本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光的生态作用,树种的 耐荫性。
3、温度因子:温度因子的变化规律,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树种对 极端温度的适应;温度与树种分布的关系。
4、水分因子:不同形态水的生态学意义,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态 适应,森林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3
反应,植物与食草动物种群的协同进化关系,以及植物和食草动物种 群间的相关动态变化。
2.3 寄生:寄生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4 共生:共生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2.5 种间协同进化:种间协同进化的基本概念及其代表性实例。 3、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群落的植物物种组成及性质分析,优势种、 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的定义;群落内种类的数量特征 的描述,包括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等单一数 量指标,以及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等综合指标的定义,种间 关联的定义及计算;生活型的定义及分类,以及群落生活型结构特征, 叶面积指数、层片、林相等概念的定义,群落垂直结构分层及其特征, 群落水平结构的定义,群落外貌及季相的相关概念;群落交错区与边 缘效应的概念,以及边缘效应的特征及其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影响 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干扰的概念及性质。 4、森林群落演替:群落发生发育的一般过程,群落演替的概念, 不同分类原则下的群落演替类型划分及其演替途径;演替顶极学说及 不同演替顶极理论的异同,以及相关演替顶极的概念;不同演替途径 下的典型实例。 5、森林群落分布规律: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 规律,地带性植被及非地带性植被的定义,不同水平地带性及垂直地 带性上的代表性植被类型,以及典型地段上的植被水平分布及垂直分 布规律分析;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6、群落分类与排序:群落分类及排序的定义;几类代表性的植被

生态学复习大纲

生态学复习大纲

一、绪论1.生态系统的四条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午餐。

2.环境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4.生态学与环境生态学的区别1)定义不同: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而环境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范围不同: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新分支,是属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而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3)研究内容不同: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研究内容侧重点不同,它侧重研究人类干扰下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自身的一系列变化,也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5.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主要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研究判断;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保护的措施和技术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二、生物与环境1.生物种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特殊、遗传、生理、生态及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2.协同进化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仅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因此,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在很多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

生物的协同进化有以下4种情况:1)昆虫和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如甘蓝分泌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防治昆虫接近。

生态学复习大纲

生态学复习大纲

生态学复习大纲生态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 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重点掌握)2. 生态学形成与发展3.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掌握)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子的类型及作用特点(重点掌握)2、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4、生态因子作用规律: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重点掌握)第二节能量环境1、光照和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2、光质、光强、光周期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光质、光强、光周期的适应(重点掌握)4、温度的生态作用,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5、生物对极端低温、极端高温的适应(重点掌握)6、根据生物对光、温的反应规律进行引种驯化第三节物质环境1、水的分布、形态及水的生态作用2、生物对淡水和海水、对干旱和湿润水环境的适应3、大气的生态作用和植物对光合生态效应4、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主要概念环境、生态因子、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限制因子、生态幅、驯化、内稳态、光合有效辐射、春化、气候驯化、发育阈温度、有效积温、贝格曼规律、阿仑规律问答思考题1. 如何根据工作的需要对生态因子进行分类?2. 生态因子作用有什么特点?3. 如何分析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4. 光的什么特征对植物产生影响?它们又是如何适应这些变化的?5. 低温和高温对生物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是如何适应极端温度条件的?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一节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的概念(重点掌握)2、种群的特征:时空、遗传和数量特征(重点掌握)3、种群的各种参数:种群大小、种群密度、种群的内分布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重点掌握)4、种群的动态:种群增长、季节消长、种群波动、种群波动、种群的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灭亡、生态入侵5、种群增长模型6、种群调节机制(重点掌握)第二节生活史对策1、生活史的相关概念2、生物的能量分配与权衡3、r-选择和K-选择(重点掌握)4、C-S-R对策5、生物抵御不良环境的方式第三节种内与种间关系1. 种内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2. 种间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3. 种间关系的类型和协同进化主要概念种群、内分布型、年龄结构、性比、生态入侵、内禀增长率、生活史、生殖对策、r-选择、K-选择、他感作用、竞争、捕食、共生、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竞争释放、性状替换、协同进化问答思考题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种群分布型有几种?2. 种群调节机制理论如何?3. 什么是最小可存活种群,说明其在生物保护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生态学 教学大纲

生态系统生态学 教学大纲

生态系统生态学教学大纲摘要:1.生态系统概述2.生态学简介3.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4.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6.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正文:【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则包括气候、土壤、水等因素。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载体。

【生态学简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探究生物群落结构、功能、演化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生态学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2.消费者:包括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它们通过摄食其他生物获取能量,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分解者:主要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它们分解死亡生物和有机废物,将有机物质还原为无机物质,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供保障。

4.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等因素,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资源。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与服务,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

这些功能与服务是生态系统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型模拟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规律,为生态保护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

此外,生态学还为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包含以下内容:
1. 生态学概述
- 生态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关键概念:生态位、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
3. 物种和种群
- 物种的概念和分类
- 种群的概念和属性
- 种群动态: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等
4. 生物群落
- 生物群落的定义和分类
- 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
- 生物群落演替:植物演替和动物演替
5. 生态学方法与技术
- 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技术
- 古生态学方法
- 生态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技术
6. 生态灾变
- 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生态灾变的恢复和保护
7. 生态学与环境保护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以上是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考试内容以省级招生委员会的规定为准。

必修3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 考纲、考试说明解读及高考试题分析研究

必修3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  考纲、考试说明解读及高考试题分析研究

《必修3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考纲、考试说明解读及高考试题分析研究●3-4 种群和群落(一)知识内容及要求:(1)种群的特征I 基本考查。

构建种群特征、概念的模型,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深度考查。

建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各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S”型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K值和K/2的应用。

(3)群落的结构特征I 了解群落层次上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构建种间关系的模型和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

(4)群落的演替I 列表比较两种演替类型,从实例、起点、过程、物质和能量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试题特点:试题注重对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数量变策略方法化曲线、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等知识点的考查,如多以曲线和表格形式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三)策略方法:构建种群特征、概念的模型,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和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运用比较法记忆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四)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7全国Ⅰ)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最大种群数量的1/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

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

2.(2017全国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用样方法调查时,选取的样方过小,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 错误。

808《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2018研究生入学考试

808《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 西南林业大学2018研究生入学考试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808《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绪论及个体生态学20% 种群生态学25% 群落生态学25% 生态系统生态学25% 全球生态学5%四、试卷的题型结构填空题15%名词解释题20%简答题45% 论述题20%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普通生态学1、绪论生态学定义及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2、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 耐性定律,生态幅、内稳态、适应、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概念;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提高森林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森林植物的耐荫性;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极端温度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水因子的生态作用,生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森林对水分的调节作用;土壤肥力概念,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土壤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森林对土壤的影响;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大气主要成分对生物的影响,风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植被的防风作用;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焚风、山风和谷风、海风和陆风、高原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火因子对植物的影响与植物的适应。

3、种群生态学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绝对密度与相对密度、单体密度与构件密度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种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成因;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生态学意义,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生命表与存活曲线概念;环境容量、种群增长率与内禀增长率概念,种群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规律,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种群扩散的方式及生态学意义,植物种群的密度效应,动物的领域性和社会等级;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的概念及特征,捕食的生态作用,共生与寄生的类型及生态学意义,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种群调节学说;生态对策的概念,r-对策者与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种间协同进化的概念及其生态学意义。

《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群落生态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的调查方法和技能,对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发展动态及新的成就有所了解。

同时,在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学生了解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满足生态科学研究应该具备的生态系统生态知识,而且还能适应我国农林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要求1、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地把握好课程深度、广度、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2、要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注意掌握学生的听课动态,对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注意听讲、说话、睡觉、搞小动作、使用通讯工具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要坚决制止。

3、遵守课堂纪律,执教期间应坚守岗位,按课表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得迟到和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或地点。

在课堂上应关闭通讯工具,严禁接听、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

4、课堂讲授应当做到理论阐述准确,概念交代清楚,教学内容充实,详略得当,逻辑性强,条理分明,重点、难点突出。

5、任课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6、任课教师要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授课,必须能够熟练操作程序,多媒体课件应做到图、文、声、像并茂,达到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先修课程基础生态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动植物生理生态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结构:三大功能类群-无机环境、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动态及调节:负反馈、生态平衡。

(3)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物种流、物质生产、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资源分解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群落最小面积;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或罕见种;关键种; 冗余种;投影盖度;基盖度;频度;相对重量;生物多样性;重要值;优势度;生活型;生活型谱;叶面积指数;层片;层间植物;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系列;顶级群落;排序;直接排序;间接排序;植被型;植被型组;群系;群丛;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系统;同资源种团;十分之一定律;生物量;现存量;生物放大(扩大)作用;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流通率;生态平衡;同化效率;尺度;生态演替;稳态;有害生物;适应;负反馈;适合度;矿化;再循环;自养生态系统;异养生态系统;抽彩式竞争;中度干扰假说;岛屿效应;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库;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2.如何理解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3.群落成员型如何分类?
4.Raunkiaer频度定律说明了什么问题?
5.重要的群落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如何估计?
6.不同空间尺度的多样性指标包括哪些?反映了什么生态学意义?
7.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因素有哪些?
8.何谓生活型,如何编制一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9.按Raunkiaer生活型系统,高等有花植物可分为哪些生活型类群?
10.什么是群落交错区?
11.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12.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是什么?
13.什么是定居?
14.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有什么不同?
15.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

16.比较个体论演替观与经典的演替观。

17.什么是演替顶级?单元演替顶级理论与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
18.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9.发展中的群落与成熟群落有哪些区别?
20.试述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与系统。

21.什么是植被型和群系?《中国植被》中将中国植被分为哪几个植被型组合哪几个植被
型?
22.植被型、群系和群丛是如何命名的?
23.什么是排序?排序方法可以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24.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如何构成生态系统?
25.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生态锥体是如何形成的?
26.说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27.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28.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29.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30.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
31.自养生态系统和异养生态系统的区别有哪些?
32.概述或图解Odum普适的生态系统能流模型。

33.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34.生物地化循环的三大类型及其特点?
35.比较气体型和沉积型两类循环的特点。

36.简述影响物质循环速率的主要因素。

37.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38.简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

39.试述水循环的生态意义。

40.试论述元素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说明其研究意义。

41.为什么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2.简述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
43.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大循环)的特点。

44.与一般营养物质相比较,有毒有害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有哪些特点?
45.简述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三大地带性规律。

46.什么是热带雨林?其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
47.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48.我国青藏高原植被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49.论述顶极群落的特征。

50.论述单元顶极、多元顶极和顶极格局三种理论,并找出三者间的异同点。

51.论述生物群落的发育过程。

52.论述演替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变化趋势。

53.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54.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55.简述我国湿润亚热带地区植被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

56.概述中度干扰假说及其对生态管理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