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1.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古诗三首》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诗三首》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古诗三首》中的《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如下:
4.诗歌结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标题、韵律、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结构。
突破策略:
1.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结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模拟春节庆祝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歌的意境。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们将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元日》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我们将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并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当堂检测环节,我们将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元日》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元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元日》问题。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结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流利、准确地朗读三首古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件: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3.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元日。

二、探究新知(一)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

3.学生读生字。

(二)学习《元日》,理解诗意。

1.再读,教师指导,划分朗读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齐读。

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3.出示课件(第一个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3)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

(4)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第二个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4.理解“屠苏,屠苏酒”。

(1)再读这句,哪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的理解。

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青年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有了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2)再读诗句,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同学们,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阳把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都出门迎接朝阳。

迎着红日,人们喜洋洋地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能够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背诵古诗,并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难点:用自己说的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结合图片背诵古诗。

引出诗题《元日》。

2、了解诗人。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元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节日的习俗,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元日》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三首元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意,感悟作者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节日的习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三首元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析诗意,感悟传统文化。

4. 交流分享:各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分享,教师点评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解答疑难。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元日》2. 作者:王安石3. 诗意:描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传统文化:了解古代春节的习俗,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背诵《古诗三首元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传统文化。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古诗鉴赏水平。

总计:约8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日》古诗的意境和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2.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3. 讲解重点词语及诗句4.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5. 讨论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日》古诗的意境和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和展示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播放古诗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逐句讲解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分析: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讨论:分组讨论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板书设计1. 《元日》教学设计2. 内容:作者、创作背景、古诗内容、重点词语、诗句分析、意境表达、哲理讨论。

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元日》古诗。

2. 总结《元日》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写一篇关于《元日》古诗的感悟或心得。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注:本教学设计为初步设想,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它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诗三首《元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设计一、文本解析:《元日》是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日》这首诗描写新春喜庆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同时寄托了作者执政变法、强国富民的抱负,充满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诗句中“新”字成了本诗的诗眼,诗人所写春节情景都在叙述“新年新气象"。

本课教学着重让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1.认识“屠”2个生字,会写“符"1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元日》。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中的情感。

3.收集和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显现的画面感兴趣,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对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设计理念:这是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

《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注重课内外紧密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悟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文本体验中,了解春节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揭题1.猜字:分步出示“元”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让学生感知元有“头、初、首"的意思。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3.交流:春节期间,你知道家乡有哪些习俗活动吗?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1.出示朗读要求,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以读悟情,背诵古诗。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理解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4、了解贵州个少数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及其节日的风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的场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

《元日》教学教案设计优秀7篇《元日》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

(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

(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

(学生各抒己见)附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热闹、欢快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朗读并理解诗句,通过组常用词语、结合自身经验的方法理解生字字义。

2.学习古诗《元日》,通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人们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往往都有它们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这一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三首古诗,了解三个中华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出示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相关照片。

3.过渡:在开始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通读三首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

板块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初步感知课文。

(2)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3)看一看,结合课文插图,揣摩诗意。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更正读音,重点强调“屠、苏、魂”等生字的读音。

“苏”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兄”是后鼻音。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魂、借、酒、何、独、佳”为左窄右宽的字,“欲、牧”是左右同宽的字。

让学生通过将生字组成常用词语来理解字义,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牧童”,结合注释理解“旧符”的意思。

教师板书生字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书写笔顺。

符:上短下长,下部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欲:“口”略向右上倾斜;“欠”第三笔撇伸向“谷”下,捺向右下伸展。

魂: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牧:“牜”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第八笔捺稍长一些。

“牛”做偏旁时,第二横要变成提。

4.过渡: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5.板书诗题:元日。

6.过渡:大家看到诗题,可能会问:“元日”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先交流一下,说说你们理解的“元日”是什么意思。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202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元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元日》的作者王安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 诗意理解: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欣赏《元日》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元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春节的喜庆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介绍《元日》的作者王安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化: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板书设计1. 《元日》2. 作者:王安石3. 背景:北宋时期4. 诗意:描绘春节的喜庆氛围,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5. 意象:爆竹、屠苏、桃符等。

6. 情感:喜悦、祝福、期待。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元日》,默写《元日》。

2. 选做题:查找王安石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赏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元日》的背诵和默写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意和诗人的理解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档共计约800字,未达到2000字的要求。

如需进一步扩充,可以在每个部分增加更多的细节和深入分析,例如在“教学内容”部分增加对王安石时代背景的详细介绍,在“教学过程”部分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案例分析,在“作业设计”部分增加更多的拓展阅读材料等。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设计课题:《元日》元日教材分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

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设计思路1.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

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2个生字,会写“符”这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同时能够进行背诵。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体会诗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风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1.出示有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对单元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们,图片中分别表示的是哪些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或哪几个呢?为什么?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诗,就是和我们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的。

2.板书诗题,解释题意。

过渡:我们首先要一起来学习的,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请大家读一读注释,“元日”指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一。

)它和“元旦”有什么不同?(一为农历,一为公历。

)这首诗写的就是古代的人们过春节时的情景。

3.师生交流讨论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教师给出课件进行补充。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屠、苏”两个生字及“曈”字的准确读音,同时指导学生读准诗歌的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通、读熟,读出一定的节奏美。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2.课件出示诗歌中的生字(符、屠、苏),指导“符”字的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解字的基本架构。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重点。

(3)学生临写三遍,教师巡视检查,并及时辅正。

(4)同桌合作,一人用会写字组词,一人听写。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质疑引入。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元日》,识别并解释其中的新词,如“屠苏”、“新桃换旧符”等,了解作者王安石及其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时代背景,理解《元日》作为宋代元旦(今称春节)的庆祝诗。

2. 词语解析:详细解释诗中的生僻词汇,如“屠苏”(一种古代的酒)、“新桃换旧符”(古代的一种风俗)等。

3.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意,分析诗中所用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

4. 文化拓展:介绍中国古代春节的传统习俗,如放鞭炮、贴春联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背诵《元日》,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的主旨。

2. 难点:对诗中复杂意象和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资料和春节习俗的视频。

- 课文材料:学生课本、诗歌打印稿等。

- 艺术材料:用于板书设计和学生创作活动的彩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节庆祝活动的视频,引入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王安石及其时代背景,引出《元日》的主题。

3. 词语解析:通过互动问答,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 诗句解析:带领学生逐句阅读,分析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6. 文化拓展: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加深学生对诗歌背景的理解。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8.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春节诗歌或画作,展示并分享。

板书设计- 诗歌标题《元日》居中。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元日》,理解诗意,了解有关春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生活经验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介绍王安石创作《元日》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宋代春节的习俗。

2. 词语解析: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如“爆竹”、“屠苏”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深入理解诗中描绘的春节景象和气氛。

4. 诗歌欣赏: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元日》,感受诗中表达的春节气氛。

2. 难点:学生对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古诗的韵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备《元日》的文本,彩色笔用于标记关键词语。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忆和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王安石和《元日》的创作背景。

3.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春节景象。

5. 诗歌欣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韵律,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6. 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节的文化意义。

板书设计- 课题:《元日》- 作者:王安石- 重点词语:爆竹、屠苏- 诗意理解:春节的喜庆气氛- 诗歌欣赏:意象、韵律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元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2. 选做题: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元日》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理解诗意、背诵诗句方面表现良好,但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词语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元日》。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元日》。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元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元日》的韵律美。

2. 通过对《元日》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通过对《元日》的学习,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元日》的背景,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教学内容课文背景《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的是他在新年元日的所感所想。

王安石当时身为宰相,正在推行新法,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期盼和自信。

课文解读《元日》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喜悦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新年热闹的气氛和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而“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则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元日》。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元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元日》中的意象和寓意。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元日》的朗读音频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课文插图: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朗读稿: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元日》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元日》的韵律美。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日》的主题和情感。

新课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元日》,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难句。

2. 教师通过分析《元日》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元日》的韵律美。

活动与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元日》的背诵比赛。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1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4、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元日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元日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元日》,使学生了解古代春节的习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元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

2. 课型:新授课。

3. 教学内容:《元日》诗意讲解、朗读指导、诗句赏析、课后作业布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日》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节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春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句:教师示范朗读《元日》,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学生跟读,体会诗句的韵味。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等。

4. 体会情感:通过讨论、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5. 赏析诗句:教师挑选诗句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如“总把新桃换旧符”等。

6.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元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同时,搜集其他有关春节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元日》2. 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诗意:描绘春节的喜庆氛围,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4. 赏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元日》,体会诗句的韵味。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元日》,使学生了解古代春节的习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美好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王安石及其创作《元日》的背景。

2.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3. 诗歌鉴赏:从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情,提高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节喜庆的音乐,让学生分享过年的习俗,引入课题《元日》。

2. 新课内容:介绍王安石及其创作《元日》的背景,解析诗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从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元日》教学设计2.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元日》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诗歌鉴赏等要点。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元日》。

2. 摘抄诗句,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顺畅,课堂活动是否有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通过学习《元日》,使学生了解古代春节的习俗,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珍惜美好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元日(教学设计)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元日》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3. 了解春节的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春节的喜庆氛围,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元日》,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画面。

4. 背诵古诗: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检查,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地背诵。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表演,让他们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表达古诗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20232. 主要内容:古诗《元日》的朗读与背诵,诗句的意思,春节的习俗。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古诗《元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画面,家长签字确认。

2. 拓展作业:收集其他关于春节的古诗,与同学分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第【1】篇〗《元日》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1)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

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见到?(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出示:元:第一、起始。

]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

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

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3、老师发现,刚才两位选手很了不起,尤其这几个生词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再来教教大家。

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

会读还要会写,我们再来记一记这几个生字的字形:三个生字结构都不一样,一起说说?知道“爆”字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别写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

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

(扩词:元宵、元日。

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

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

(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

尝试读出诗的节奏。

(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

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

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

(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

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

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

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

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

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

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板书设计:元日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新——旧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

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清明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

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

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

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

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

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

)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

见过吗?【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简述“山东”的意思。

(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

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

课件出示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

(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

异乡:他乡。

异客:外地生活的人。

逢:遇到。

倍:加倍。

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