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文章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文化建设工作,以便发挥出我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切实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文化建
设与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的总纲领。

文化是根、是魂,更是当代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核心要素,从根本上体现一个国家的深层底蕴和制度优势,发挥物质文明无法比拟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精神和文化消费需求水平不断提高,怎样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活动方面的需要,是我党在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首先,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使文化发展的硕果惠及于民。

人民是文化的缔造者,也是文化的受用者,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惠及于民始终是我国文化发展的目的。

文化事业的发展既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它的发展能起到文化公平的作用。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文化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更充分发挥。

在城市里,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职工书屋、职工之家等文化场所和设施,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文化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保证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农村文艺等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使农村不再是“文化沙漠”,实现了“文化温饱”和“文化幸福”。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面,更重要的在于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民众的文化修养。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大力宣传劳动模范、英雄人物、创业之星、改革尖兵等体现我国人文精神的时代人物,从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评选到对自主创新典型代表的鼓励,在社会上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学习热潮,使敬业奉献、乐于助人、积极进取、求实创新在华夏大地上蔚然成风。

文化具有传承性,也具有开放性。

我国的文化事业不仅要在国内施惠于民,还应该敢于走出去。

对此,我国一方面借力遗产保护工程,做好国家级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利用工作,把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推向世界的同时也使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因此得以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借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提升文化魅力的机遇,我国的文化不断地走向世界,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以传播中华文化为目标的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全球已建立超过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这极大地提升我国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影响力、增强了国民自豪感。

其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发展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之器就是不断壮大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因为其独特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作用,所以不同于其他领域的产业,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一是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新意识在文化产业上的集中体现。

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一些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

反观中国整个文化行业创新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许多文化产品和服务都只是简单加工和复制,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某电视台在2005年推出的选秀节目获得成功后,多家电视台竞相模仿。

于是中国电视形成了同一时段,多个频道同时上演相似模式的选秀节目之怪象,乃至在2012年这股硝烟仍然在电视台里弥漫。

因此,要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创意上寻找突破,这对于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开发文化消费潜力,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对世界人口第一、gdp总量第二的中国来说,国内需求一直是社会发展巨大动力,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着力开发我国的文化消费潜力,把文化产业切实培育成为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2008年至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稳步提高;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
gdp比重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总之,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公益性文化事业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营性文化产业离不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者是加快推进我国文化发展的两大利器,二者合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才能切实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