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策略-DOC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带答案)九上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复习学案@@@【能及要求】单元知识内容目标要求识记理解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报、电话的发明者√卡尔.本次发明内燃机和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理清时序,知识整合】第二次工业三国同盟、萨拉热一战开始一战结束革命开始三国协约建立窝事件(1914.7)(1918.11)(19世纪70年代)(1914.6)卡尔.本次莱特兄弟凡尔登战役美国对德国投降发明汽车发明飞机(1916)德宣战(1918.11)(1885)(1903)(1917)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标志: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3)新能源:石油影响:(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时间:1914—1918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考点梳理,随点巩固】1.(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标志是的广泛应用。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21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2022年中考。
二、复习备考安排初三历史下学期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二月到四月底,主要进行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复习从4月底到五月底,主要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从六月初开始到中考,进行考前冲刺,综合能力的提升。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轮复习(抓住教材,扫除障碍)复习时间:2022年2月——4月底。
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4、复习思路:以单元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历史整体,形成历史线索,大视野认识历史。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内容:以《中招考试说明》为复习纲要,以中考题型为导向,进行专题归类,结合当下热点,归纳专题。
如:第三轮:综合复习,考前演练1、复习内容: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
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
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2、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复习措施1、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开卷试题闭卷做,养成学生良好做题习惯,合理分配时间。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2022-2023年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2022-2023年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目标:本复计划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有效备考历史中考,掌握核心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三个月):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 复重点:古代历史- 研究内容:重点复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
- 复方法:每周划分时间复不同的古代历史主题,包括阅读教材、做题和参加讨论。
2. 第二阶段(两个月):2023年1月至2023年2月- 复重点:近代历史- 研究内容:重点复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革命和改革,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 复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文献和参与小组辩论来加深对近代历史的理解。
3. 第三阶段(一个月):2023年3月- 复重点:复总结与模拟考试- 研究内容:总结前两个阶段的复成果,并进行模拟考试,检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 复方法:复重点知识点,解答模拟考试的历史题目,并自我评估和反思。
复工具:1. 九年级历史教材:阅读教材中的核心章节,理解重要概念和事件;2. 历史文献:选择性地阅读与复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献,增加深度和广度;3. 题集和模拟考试题:做历史题和模拟考试题,巩固知识点和提高解题能力;4. 研究小组或讨论组:与同学组成研究小组或参加讨论组,相互交流研究心得和解题技巧。
复建议:1. 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根据时间安排,每天或每周制定复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阶段性任务;2. 注重基础知识:重点复教材中的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和影响;3. 深入思考和讨论:在研究小组或讨论组中,积极提问、探索和讨论历史问题,加深理解;4. 多做题和模拟考试:通过做题和模拟考试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5. 定期复总结:定期回顾和总结已经研究的内容,加深记忆并发现不足之处;6.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为复提供良好的身体状态。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范文(精选24篇)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篇1一.复习时出现的问题1、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2、大部分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材料分析这个环节上,同学们对于书写文字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3、一些同学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4、也有一些同学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并有意识进行更正的,复习时出现的错误,望同学们警惕!二.计划达到的目标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中,应该达成以下学习目标: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自己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以考试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
三.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20xx年中考历史虽然是开卷,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网的建立都不容忽视,遵循以下三个阶段的复习方案,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会得到提升!(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为全面迎接20xx年中考,打好20xx年中考攻坚战,同学们的整个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历史考试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教案: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知识链接】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的历史,其中分裂时间仅700年左右。
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大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分裂只是短暂的、相对的、次要的,统一是主要的趋势。
1.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
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
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割据,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使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他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使商品贸易便利进行。
奠定了我们《56个民族一个家》的基业。
3.元朝统一全国: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的时期。
4.新疆问题:(1)两汉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2)唐朝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3)清代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4)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疆的建设。
兰新铁路、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
(5)不和谐音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突”势力为实现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在中国境内外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新疆成为当前我国反恐的主战场,我国政府正严厉打击恐怖主义,以维护我国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4.西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隋唐时期;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及唐蕃会盟。
(2)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元设宣政院管宗教事务、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行政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
理版)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治理与文化交流
1.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三皇五帝”、“夏、商、周”简要介绍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比较
1.2 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孔子思想
- 墨子思想
- 荀子思想
- 道家、法家思想简介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辉煌的唐宋文化
2.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 夏朝、商朝、西周到东周
- 秦到汉和三国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2.2 唐代和宋代的辉煌文化
- 唐代文化
- 宋代文化
第三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
3.1 中国古代经济的起始和发展
-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生产力的提高
3.2 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市场贸易的兴起
- 货币的演变
- 交易的方式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4.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4.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第五章互联网时代的中国
5.1 互联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互联网的特点
- 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最新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严格遵循开卷考试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整合知识点,科学组织复习,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1、现在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不够认真,导致复习效果欠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视而不见,失分严重。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复习方法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
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理清历史事件脉络。
2、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找准该历史事件的地位作用、影响大小,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和理解。
大概念视域下中考历史单元复习策略——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例

大概念视域下中考历史单元复习策略——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例[摘要]:中考历史单元复习旨在实现知识的通贯和结构化,将大概念从具体知识中抽象概括出来,进行联系整合,实现广泛迁移。
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例,本单元的大概念确定为“社会转型”,围绕这一大概念展开的复习逻辑是:社会转型的根源、社会转型的表现、社会转型的影响、社会转型的条件和规律。
[关键词]:大概念;中考历史;单元复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使用大概念进行整合”等教学建议,为初中生在新考试制度下更好的应对挑战提供了路径和指引。
鉴于大概念复习教学的价值和优势,本文以世界历史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为例,谈谈如何用大概念指导中考历史进行单元复习。
一、整合教材内容,制定大概念复习目标本单元课程以“走向近代”为主题,讲述了中世纪后期西欧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了社会阶层、思想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逐渐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
由此,可将本单元的大概念总结为社会转型,并以此设定复习目标如下:1.从生产工具、技术的革新,探究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的根源。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2.从西欧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文艺复兴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等方面,概括出社会转型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交往方面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史料论证及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梳理对比中西近代社会转型的事件,探究社会转型的条件和规律,并与当今“中国正在经历新的社会转型,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的观点进行融合,实现知识纵横迁移,培养历史思维,厚植家国情怀。
二、创设趣味活动,激活大概念复习课堂传统历史复习课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列提纲复习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然后配合相应的习题巩固复习。
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
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九年级历史中考总复习教学案第一课时(七年级上册1—2单元)一、《中考说明》目标要求1、了解北京人、元谋人两个文化遗存2、了解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4、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5、知道春秋时期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6、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7、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二、自主复习1、位于长江流域的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使用火,而山顶洞人已经懂得取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粟的国家。
4、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5、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我国代替禅让制。
6、商朝后期制造的,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7、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时期。
8、春秋著名的霸主是指、晋文公、楚庄王。
9、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时期。
10、战国七雄是指、、燕、、、、秦。
11、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有在成都附近建立的。
12、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改革和变法中,在秦国的变法是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
13、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14、伟大的诗人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国,他的不朽的抒情长诗名为《》。
1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墨家有墨子;法家有韩非子。
16、《》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三、课堂练习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大汶口人2.在半坡遗址的许多窑穴、房屋和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其中一座窑穴内,贮藏的粟多达数斗。
这说明了A.半坡人生产能力比以前提高了B.劳动产品有一定的剩余,生活有一定的保证C.半坡人会种植农作物了D.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3.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4.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A.选举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5.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经验交流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经验交流一、明确考试范围与要求。
1. 研读考纲。
- 人教版历史教材对应的中考考纲明确了考试的范围,包括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板块的具体内容。
例如,世界近代史中的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等是重点内容。
仔细研究考纲中的知识点要求,是了解中考考查重点的第一步。
- 考纲还会对知识点的考查层次进行区分,如识记、理解、运用等。
像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多为识记层次,而事件的影响、意义以及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等可能是理解或运用层次。
2. 分析历年真题。
- 收集所在地区近5 - 10年的历史中考真题。
通过分析真题可以发现,有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
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内容经常出现。
- 观察真题的题型分布,一般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
了解不同题型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如选择题可能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材料分析题则侧重于对材料的解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构建知识体系。
1. 按时间脉络梳理。
- 以世界历史为例,可以将其划分为古代文明(如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欧洲)、近代(从文艺复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现代(一战后至今)等几个大的时间段。
- 在中国历史方面,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后)、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等时期。
在每个时间段内,梳理出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例如,在隋唐时期,要掌握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内容。
2. 专题式整合。
- 除了时间脉络,还可以进行专题整合。
比如政治制度专题,在世界历史中可以比较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近代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等;在中国历史中可以研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演变,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明清的高度集权等。
- 文化思想专题也是重要内容。
如世界历史中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中国历史中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中考考点)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P14-29)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P14-19)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1919.1-6):参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识图P14三巨头)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的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识图P15签署《凡尔赛和约》和右图)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启示:弱国无外交)(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内容: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对中国:是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美国: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九年级下册历史考点复习中考目标要求: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课文内容提要:一、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⑴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②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⑵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⑶领导人:列宁⑷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⑸主要参加者:工人阶级⑹最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⑺主要经过:P3第二段小字★⑻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⑼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春种。
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⑤1918-1920年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考目标要求:1、了解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2、了解苏联的成立;3、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课文内容提要: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4—5)⑴时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⑵目的:为了战胜敌人⑶主要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1.查看考试大纲:仔细阅读历史科目的考试大纲,了解考试重点和基
本要求。
2.整理学习资料:整理历史课本、笔记、作业和试卷,将重要知识点
和题型整理出来。
第二阶段:知识点回顾
1.复习历史的时间线:回顾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确保对历史
发展过程有整体的认识。
2.重点知识点回顾:深入学习各个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如夏商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秦始皇的统一和,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唐
朝的开放政策和科技进步等。
3.重点人物回顾:重点复习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如孔子、老子、秦
始皇、刘邦、王莽、司马迁、曹操、诸葛亮、李世民等。
4.重要事件回顾:着重回顾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时期的诸侯
争霸,战国时期的兵家政治和阴谋诡计,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和乱世英雄,唐宋时期的边疆战争和文化繁荣等。
第三阶段:题型训练
1.选择题:根据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解答选择题,强化对知识点的掌
握和理解。
2.问答题:以历年真题为基础,针对性地进行问答题的训练,培养自
己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复习计划:指导思想以历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材为依据,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基本理念,以探究性学习和课程评价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20年中考。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复习计划: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和山西地方史。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复习计划:具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检测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复习计划:复习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考标。
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依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点。
2、根据每次考试成绩和学校的中考目标圈定优生和差生,指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并督促他们检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3、制定培优辅差计划。
在复习时,注重因材施教。
对优生除了要求他们掌握考试标准中的识记内容外,还要掌握理解、运用的内容。
而差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识记和理解的内容。
4、特别关注临界生。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背诵知识点,尤其是优生带动临界生。
老师对临界生多鼓励,进行个别辅导,力争把他们列入优生行列。
5、平时的要强化训练。
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清,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清、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6、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
特别是应试的技巧。
如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九年级历史上册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中考复习提纲1、中考考点: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印度两河流域文明;通过种姓制度,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
古埃及:位置:发祥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
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
古巴比伦:位置:发祥于亚洲西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意义):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位置:发祥于亚州南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种姓制度”由高到低排列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2、中考考点:知道大化改新对日本古代社会的影响。
时间、人物:七世纪中期(646年)、孝德天皇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标志):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中考考点:知道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知道伯利克里执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雅典: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有权参政)。
4、中考考点: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记忆:佛、基、伊;(前)六、一、七;三大宗教相继立。
)经》。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巴勒斯坦,创始人耶酥,经典:《圣经》。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典:《古兰经》。
佛教传播: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向南,传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2021年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复习内容较多,共涉及七八九年级六册教材内容,但课时较少,因此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
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特制订如下复习计划:一、复习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梳理教材,细化知识点,夯实基础。
内容:历史课本内容时间安排:3月1日---5月10日根据每一单元内容多少不同,预定一节课复习1个单元。
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历史作用和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制度政策等,对知识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识记上,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热点讲解时间安排:5月11日---6月11日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范围及要求,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相互联系,千丝万缕。
作为历史教师要通过“专题”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成条理和体系,通过一系列“专题”引导学生将点点滴滴的零散知识变成了系统化、体系化。
专题的设计要灵巧、细小。
不能设计过大的专题,进行大的专题知识梳理;要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角度、重点问题的角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角度,设计一些轻巧灵便的小专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备考资料《加速度》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归纳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知识结构归纳使学生对本专题涉及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训练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
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时通过梳理历史知识的形式,搞好热点问题的梳理,找准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切入点。
通过热点讲解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提高能力。
时间安排:6月11日---6月18日将课本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说明中考试目标与要求,选择若干针对性较强的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024年初三考试历史复习计划(4篇)

初三考试历史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复习范围:三、复习目标1、以课为本,紧扣要点、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2、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3、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4、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复习思路: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复习,____月____日-____月____日,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也是夯实基础的最关键时期。
每年中考试题几乎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熟悉课本非常重要。
这一阶段要找准考点,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认真研究历史与思品课标,知识与能力要点,《考试说明》,最短时期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依据教材将考点编成复习资料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点。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____月____日-中考,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强化训练,注重落实。
强化训练,对复习内容进行消化和巩固。
考试说明是中考重要指导用书,把握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结合九年级每次考试的主观题,进行研究性复习。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参加到复习迎考中来。
对于历史知识掌握好的同学应加以鼓励,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于历史与思品知识掌握一般或较差的同学,课后多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误区,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五、中考历史复习策略1、解读中考说明,明确考点。
2、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时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
关键是要在一定的知识框架下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复习交叉网,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
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了整体把握。
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
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进行复习。
3、链接中考,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研究中考命题方向,科学训练,对我们有效组织历史复习是非常有用的。
纵观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命题,无外乎这样几种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策略
2015年中考在即,历史课复习内容多, 课时安排少,针对时间紧任务繁重的情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进行复习,成为初中毕业班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中考历史复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抓好中考复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系统复习:逐章(单元)逐节复习,对新课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和充实。
这个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把每节课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教给学生,为今后的复习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此阶段的复习是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之上,形成专题联系,全面提升能力。
通过这轮复习应让学生把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掌握起来;把未理清的线索串成线、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第三阶段是适应性训练:让学生体验、感受中考,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调整。
能力的深化和巩固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选做一些历年的中考题及各地的模拟题,不宜过多,但要精选,争取选用紧扣教材、查漏补缺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训练及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让老师帮助指导,比如自己丢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呢,还是审题方法和解题方法的问题等等,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方法,要求学生
围绕这些问题,大胆构思设计,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根据每道题分值的多少判断答案要点,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二、要处理好重点、难点与知识面的关系
复习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但在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是不行的.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基础性的原则。
“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这就需要处理好重点、难点与知识面的关系:
1.注意复习的广度。
对教科书上的每一知识点应逐一学习,特别要重视那些易为人们所忽视的所谓“非重点内容”。
在单元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列出该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
2.注意对重点的复习和难点的突破。
为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应在照顾全面的同时,必须克服事无巨细平均用力的做法,高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突出重点,必须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剖析某个重点,不遗余力地讲深挖透,直至揭示其内核和本质。
而达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必然突破、包围重点难点,这也是历史学科特点本身所决定的。
三、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中考复习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也要有学生的积极性;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调控职能,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使教与学始终
能够处于最佳结合状态。
在教的同时,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要求教师:
1.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机械地单纯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的本质,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学习行为。
2.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采用章节复习、单元复习法。
四、要处理好讲、练、评的关系
讲、练、评是复习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总复习阶段由于历史科内容广,复习任务重,课时紧,讲课往往犯“满堂灌”的毛病。
而强化训练往往陷入“题海的误区”,对于大量的练习,教师往往只是忙于对答案,看似增大了复习课的密度,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认为:
1.精讲。
没有教师的释疑,就没有质量的提高。
讲授法仍是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教材的主要形式,但决不是泛泛地重复教材,而应力争讲出新意,提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把力用在刀刃上,开思路,促理解,启思维,达到消化教材,深化教材,理解教材的目的。
2.精练。
“练”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教学成效,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练”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并与精讲有机结合,但是“练”要适度,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求质不求量,切忌次数频繁,题海战术,猜题押宝,抄题拼卷,无章无序,无计划,无目标的考试。
训练时不要只顾偏题怪题,容易好高骛远,会导致学生考试时难题答不全,容易题失分率太高,现在中考历史试题逐渐从客观性试题向主观性试题转化,我们不要只强调答案有几条,只要求学生把要点答全即可。
3.认真批改,精心讲评。
一次高质量的讲评课,其效益往往超过多次单纯的书面练习。
要求教师:准备要充分。
每次考试后,教师应认真地进行考试分析,对不同内容、不同题型、不同层次能力要求和不同解题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普遍问题、个别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登记造册,知其进退,因材施教。
讲评要及时,重点归纳考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剖析导致错误的根源,教给纠正和克服失误的对策,讲评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应力争一题多练,引导学生扩展思路,纵横联系,举一反三,深化复习。
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状况有机地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五、要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历史中考命题不回避热点。
在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
拓宽视野,把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认识这些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要注重优生的培养与差生的转化
在总复习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差生的转化,优生是我们的希望,差生也是我们的希望,在复习过程中让他们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识记抓起,逐步升华。
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样重要。
总之,中考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作为九年级的历史教师,要想发挥出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就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要在复习中转变观念,更新传统的复习方法,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了解中考命题趋势,才会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