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_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我设计这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从生活到理论,再回到生活的思路,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 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照相机;2. 学具:笔记本、彩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 讲解:介绍眼球的成像原理,解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3. 实践:让学生用照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观察成像的变化,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改变照相机的参数来矫正近视眼,并展示讨论结果;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其他视觉问题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如远视眼、散光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照相机与眼球的成像原理:1. 我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我解释道,照相机通过镜头(凸透镜)将景物的光线聚焦在底片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眼球。
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我使用了眼球模型进行演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包括远视、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 让学生了解远视、近视的成因,掌握视力矫正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远视、近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思考如何用照相机捕捉到这些画面。
2.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照相机的光学原理,如焦距、光圈、镜头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眼球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分析眼球的结构,如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并与照相机的各个部分进行对比。
4. 视力的矫正:讲解远视、近视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视力矫正。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关于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矫正的例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视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 板书设计:将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远视、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板书,以便学生复习。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答案:照相机通过镜头将景物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题目2:请解释远视、近视的成因,并给出矫正方法。
答案:远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分别为:远视可通过佩戴凸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近视可通过佩戴凹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设计的这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对比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发现近视的成因,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2. 知道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成因,学会矫正视力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照相机和眼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相似之处。
2. 提问:“你们认为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二、讲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10分钟)1. 使用PPT讲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 提问:“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眼球的成像原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 讲解眼球的成像原理。
三、探究近视的成因(10分钟)1. 提问:“你们知道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吗?”2. 引导学生观察眼球模型,找出近视的成因。
3. 讲解近视的成因。
四、实践活动:矫正视力(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视力矫正仪器。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3. 提问:“你们学会了怎样矫正视力吗?”1.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活动重难点: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成因,学会矫正视力的方法。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近视的成因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教案(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照相机、眼球的构造,眼睛的视物原理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研究究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过程。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通过情景互动因引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眼睛的构造及其成像原理,投影仪的制成原理。
四、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产生原理及矫正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同学们学过凸透镜的应用,知道了老花镜可以解释人眼为什么会看见物体,会看见活动的画面。
【思考】眼睛近视了为什么要带近视眼镜,老龄人为什么要戴老花眼镜。
我们就来探索这些问题的奥妙——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二)讲授新课1.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课堂上用教学工具展示照相机的相关图片,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来成像的?【结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的结构:展示眼球的图片,介绍结构: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和照相机类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3.成像原理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的授课内容,现将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照相机和眼球成像的基本原理。
2.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三、教具?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学生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实际是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全景图,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怎样被装进小小的照相机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和像的大概位置;物距变大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从而引入照相机的原理。
出示照相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同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简图。
再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镜头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适时播放照相机成像的动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3.探究眼球的成像原理人的眼球也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生:晶状体、视网膜(师画眼球简图)引导学生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实验时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实验时的光屏。
三组图对比,学生一目了然。
眼睛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如何调节的呢?出示动画,介绍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远处的物体,观察晶状体是如何变化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构成。
2.了解人眼的构造和视力的矫正方法。
3.掌握调节和矫正视力的基本原理。
4.学会使用照相机和眼球进行视力矫正。
二、教学内容2.1 照相机的原理和构成照相机可以将外界的光线通过光学装置聚焦到感光材料上,记录下来的光线模式形成影像。
照相机的构成主要包括镜头、快门、胶片(或传感器)等部分。
2.2 人眼的构造和视力的矫正方法人眼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组成。
而视力矫正方法主要有眼镜、隐形眼镜和激光手术等。
三、教学过程3.1 照相机的原理和构成1.引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照相机的兴趣。
2.讲解照相机的构成和原理: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照相机的构成和光学原理。
3.示范演示:教师使用实际的照相机进行演示,让学生对照相机有更直观的认识。
4.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照相机的构成和原理,并汇报讨论结果。
3.2 人眼的构造和视力的矫正方法1.引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实例,激发学生对人眼视力矫正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人眼的构造和视力的矫正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人眼的构造和不同的视力矫正方法,包括眼镜、隐形眼镜和激光手术等。
3.知识巩固: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进行讲解和答疑。
3.3 视力的调节和矫正原理1.引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实例,让学生思考视力是如何调节和矫正的。
2.视力的调节原理: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视力调节的基本原理,包括晶状体的变焦能力等。
3.视力的矫正原理: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矫正方法的原理。
4.示范演示:教师进行简单的示范演示,让学生亲自体验视力的调节和矫正。
3.4 实践操作:使用照相机和眼球进行视力矫正1.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成小组,一组使用照相机进行视力矫正的实践操作,另一组使用眼球进行视力矫正的实践操作。
第四节_照相机与眼球_视力的矫正教案
教学目标: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照相机、眼睛成像原理。 2.视力的矫正
教学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教学器材: 实物、图片或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 导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来我们一起来回忆: (摘其要点板书) (1)当 u>2f 时,凸透镜成什么像?当 u=2f 时,凸透镜成什么像?当 u<2f 时, 凸透镜成什么像? (2)从问题(1)中可以看出,在成实像的前提下,物距减小,像距如何变化?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物距增大时呢? (2)从问题(1)中可以看出,在成实像的前提下,物距减小,像距如何变化? 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物距增大时呢? 2.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可以制成很多有用的产品,例如外出旅游拍照用 的照相机、教室里展示课件和实物的投影仪、电影院里的电影放映机(幻灯机) 、军事 或天文观测用的望远镜、生物实验室里的显微镜等等。 ( 2)可以解释人眼为什么会看 见物体,会看见活动的画面,还可以解释眼睛近视了为什么要带近视眼镜,还可以解 释老龄人为什么要戴老花眼镜。 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 (二)学习“照相机与眼睛” (一)照相机 1.结构和原理 (1)展示或投影照相机的图片,如图 1,介绍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感光 胶片或感光器件 CCD(相当于光屏) 。 (2)问:物体通过照相机在感光胶片上成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像是实像还是虚 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再问: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来成像的? 板书: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成像调节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 眼球的结构: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视力的矫正: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各部分功能的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眼镜模型、照相机。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展示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眼球的结构:讲解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视力的矫正:讲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展示眼镜的佩戴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眼球结构及视力矫正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画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能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物原理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机、凸透镜、照相机、眼球模型。
学具:凸透镜、光屏、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幻灯机投影片,引导学生思考幻灯机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原理。
同时,展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 知识拓展:介绍现代眼科技术,如激光手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球结构及视物原理、视力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物体在不同距离时的成像情况。
答案: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题目:简述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答案: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凹透镜、激光手术等。
远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凸透镜、激光手术等。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教案: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4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
1. 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包括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
2. 视力的矫正:介绍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如凹透镜、凸透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
2. 掌握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掌握视力矫正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显微镜、模型眼球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视力情况,发现有的同学佩戴眼镜,有的同学视力较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 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展示幻灯片和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照相机与眼球的结构,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分析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原理。
3. 分析视力问题的成因:让学生观察模型眼球,了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
引导学生分析凹透镜、凸透镜在视力矫正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视力问题,如佩戴眼镜的同学应该是近视还是远视,以及应该使用何种透镜进行矫正。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视力问题的计算方法,如近视、远视的度数计算等。
6. 作业设计:(1)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请分析一位佩戴眼镜的同学的视力问题,判断是近视还是远视,并说明理由。
(3)请计算一位同学的近视度数,给出计算过程。
七、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能够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结构,解释视觉形成过程;(2)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结构图及视觉形成过程;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绘制眼球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形成过程;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3. 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还包括了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时下正是秋冬交替时节,秋天在带给人们最绚丽的美景后就要谢幕了,人们用眼睛观赏秋色,更希望能留住这精彩的秋色,怎么办呢?(幻灯片2)生:用照相机拍照师:是的,那么照相机是怎么工作的呢?人的眼睛又是怎样看到物体的,你对眼睛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照相机和眼球的奥秘。
(幻灯片3)师:要学好今天的知识,我们需要复习一下上一课学习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幻灯片4)二、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活动一:认识照相机和眼球成像原理。
师:我们的眼睛就是一架随身携带的照相机,那我们就先来了解照相机的有关内容1、照相机出示相照机后投影照相机的结构图片,请同学指出相应的凸透镜、光屏。
并分析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小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2、眼睛:我们随身携带的照相机(1)请同学结合生物课上学过的与眼睛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眼球的认识:(用多媒体投出眼球的结构及其成像图)(2)照相机与眼睛相类比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__胶片相当于______________问:我们的眼睛又是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这样的动作,把书本从离你稍远处慢慢靠近你的眼睛,看书本上的字,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原来:因为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是可以调节的,(投影)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放松就像这个气球一样,变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远处物体的光线,恰好在视网膜成清晰的像。
而在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就像这气球一样,肌肉拉伸,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通过秋天的美景将照相机和眼睛联系起来。
老师用白板动态演示,学生口头展示规律。
让学生结合图片,思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完成思考题。
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学生比较后得出结论。
使近处物体的光线,恰好在视网膜成清晰的像。
所以会感觉眼睛酸。
“假如我的眼睛的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不够理想,那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三、视力的缺陷与矫正活动二: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1)近视眼的看物感受请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来和我们介绍一下他摘下眼镜后看近处物体和远处物体时的感受吧!(2)近视眼的形成指出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任务1)给“近视眼睛”戴上凹透镜,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物体清晰的像,记下此时光屏的位置1。
《第四章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1. 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能够解释生活中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理解眼球的构造和视觉形成机制,认识视力问题及其成因。
3. 了解视力的矫正方法,学习并体验不同屈光矫正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重点:1. 突出照相机和眼球成像原理的相似性,对比两者结构和工作方式。
2. 强调视力问题的识别与矫正方法,尤其是眼镜镜片对光线的调整作用。
难点在于:1. 深入理解光线经过眼球折射形成视觉的复杂过程。
2. 掌握不同类型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及其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节课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工具和材料:1. 照相机实物或模型、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供学生直观观察照相机内部结构。
2. 人体生理模型或图谱,展示眼球结构及视觉形成过程。
3. 不同度数的近视、远视眼镜镜片,供学生体验矫正过程。
4. 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如光线折射实验装置等,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会展示一系列精美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光影的魅力。
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照片是怎么来的吗?”当学生们充满好奇时,教师再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我们首先会探讨一下照相机的原理,再类比到我们的眼睛。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们不仅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对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探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接下来,教师会详细介绍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镜头、快门、胶卷等部分。
然后,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线是如何通过镜头汇聚到胶卷上形成图像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镜头能够汇聚光线?这里可以结合凸透镜的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照相机镜头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与眼睛_视力的矫正[1]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背景和教学任务】本节教材是苏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凸透镜、凹透镜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及视力的成因和矫正。
作为学习主体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重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调节,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本节教材作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在了解照相机的基础上,借助比较和类比眼睛的成像及调节,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的重点教学,又分解了教学难点,也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教材实际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本节从盲人的歌声及扮演盲人展开教学,使用提问设疑、教师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观察眼睛模型、模拟视力的矫正等多种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案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及成像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用眼镜矫正视力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教师自制照相机模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化照相机成像原理。
(2)通过拍照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学以致用。
(3)通过对眼睛缺陷的模拟实验,找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眼保健意识.(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重点:(1)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1)眼睛的调节(2)视力的矫正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具】调焦照相机、眼球模型、圆纸桶、半透明塑料膜、胶带、剪刀、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近视镜片、远视镜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猜谜语: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光,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打一物品:照相机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首先从照相机学起.二、新课教学(一)照相机的构造及基本成像原理1、用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图片,结合调焦照相机实物介绍照相机各部分名称及功能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上面涂有一层感光物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
物体的像被记录在它上面,经显影\定影为底片,冲洗底片得到相片.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数字越大,时间越短。
(例:百米冲刺照片暴光时间应短一些)光圈:改变进入照相机光的强弱,数字越大,进入镜头的光越少。
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使胶片上成清晰的像教:现在大家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如果我们要自制一个简易的照相机模型,需要哪些器材?镜头用什么?胶片用什么代替?(学生讨论)镜头————凸透镜胶片————半透明膜视频:自制照相机模型2、照相机成像基本原理(1)学生观察老师的自制模型过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教案
看:P.89(上)
交流、回答:近、远视眼的真面目。
通过看书弄清近、远视眼是怎么回事,知道“明视距离”。
要求参考书上图,分别画一发光点在近视眼、远视眼中成像的大致情况(每种情况用两条光线即可)
画图
通过画图,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如何矫正视力?”
四、视力矫正方法的探索
设计思路
由135照底片上小小的像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像碰撞,引出寻找照相机、眼睛各自成像的原理及结构。通过介绍用眼不当,周围肌肉对晶状体平凸程度调节功能变弱了,讨论远、近视眼成因及成像表现,引出让学生探讨的问题:如何矫正视力缺陷?让学生在探讨中体验应用已知规律(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处理实际问题的意义,以增强应用的意识。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案这篇文章共5498字。
另列一表格,将学生的交流汇总。(表格见附表)
学生阅读,获得“两种相机”的结构、原理,制表、填表
用视频展示台交流查阅结果:“两种相机”各自的结构、原理,用表格列出对比。
让学生查阅资料,学会看书,收集信息。
三、视力的缺陷
提问:由学生戴眼镜提出近视眼、远视眼是怎么回事?
介绍用眼不当,周围肌肉对晶状体平凸程度调节功能变差。
法?
小结
练习
设计
1.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像,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站在画面外,为使每个人都能入画面,应怎办?
2.同学们眼睛离书太近或长时间看书学习以后,要向远处眺望休息几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近视眼的发生,为什么?
3、眼睛成像时像距不变,但,当物距变大时,为成清晰像,需怎办?(焦距怎么变?)
作业:P.90.3w.1.2..
想到把凸透镜比作晶状体让蜡烛在比作视网膜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然后移动光屏模拟近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在近视眼前放一凹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像清晰看看屏是不是比一开始成清晰像时离透镜远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照相机的构造;了解眼球的构造(2)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会探究近视眼的原因视力的矫正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近视眼的原因”的分组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细心观察的基本技能和精诚合作、善于交流、乐于探究、综合推理的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探究出“探究近视眼的原因”和矫正方法教学过程照相机及成像原理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2、照相机里的胶片相当于:光屏3、成像原理: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调节照相机为了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的清晰像落在底片上,调节镜头往前或往后移动,即改变像距的大小。
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镜头后,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球像神奇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例用照相机拍照时,物到镜头的距离应__大于__(填“大于”或“小于”)镜头的两倍焦距,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凸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__倒立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类似的,眼睛也是利用物体在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两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总结人眼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光学系统,能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成像过程中,像距不变,焦距根据物距发生相应的变化。
近、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眼睛的工作原理正常人的眼睛,是一个精密的凸透镜当观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成的像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人就可以看见物体了提出问题远近不同的物体为什么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睛的工作原理晶状体有自动调节焦距的功能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甲)。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眼球的结构,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及视力的矫正。
难点:照相机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照片的拍摄原理。
2. 照相机工作原理讲解:引导学生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照相机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3. 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照相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
4. 眼球结构讲解:介绍眼球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5. 视力矫正讲解:讲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让学生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让学生学会判断自身视力状况。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照相机模型,并尝试拍摄照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工作原理、眼球结构、视力矫正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功能。
3. 举例说明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分析自身视力状况,判断是近视还是远视,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眼球结构和视力矫正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小结归纳】(板书)
1.照相机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拓展应用】如果要使得照相机拍摄的景物范围增大(减小),则照相机的镜头应该与拍摄景物间的距离,同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选项:“增大”、“减小”或“不变”)
(二)眼睛
【想一想】眼睛的结构有哪些?
(1)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2)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视觉暂留: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滞留现象
【议一议】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点拨】师: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等到组成的一个综合凸透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