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文化权益
“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与意义
“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与意义作者:张晋生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2年第01期[摘要]“基本文化权益”与“文化权利”,涵义有重合,也有不同;“基本文化权益”概念,深化了文化权利理论。
[关键词]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权利;文化建设;文化理论一、“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文化权益”是近年来热度逐年走高的一个词语,十七大报告首提“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权益进入执政党的政治纲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更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列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基本文化权益”?与“文化权利”有什么区别?目前,不少人对“文化权利”与“基本文化权益”是不加区分的。
本人认为这是不妥的。
两个概念具有重合的地方,但不是等同的。
理清“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外延,无论对学习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建设理论,还是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实践,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文化权利”是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相并列的人的基本权利,属于人权范畴。
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对由于他所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有享受保护的权利”。
1966年第21届联合国大会又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家公约》,这就在世界范围内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公民的文化权利。
概括讲,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进行文化创造的权利,四是文化成果受保护的权利。
“基本文化权益”是我们党在现时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明确地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确立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预期成果之一。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采取措推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充分实现。
标签: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阐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在阐述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艰巨任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演进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概念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文件中出现是在2005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会议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自此,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进入中共的决策视野当中。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从我国文化建设全面布局的高度对“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做了规划性的安排。
文化权益保护和弘扬文化的权益
文化权益保护和弘扬文化的权益1. 引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保护和弘扬文化的权益是保障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共同进步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文化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文化权益的定义与重要性2.1 文化权益的定义文化权益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文化领域内享有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参与文化活动的自由、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文化创作的权益等。
2.2 文化权益的重要性文化权益的保护和弘扬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权益可以鼓励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表达和传播,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传承文化传统:保护文化权益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维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3.促进社会和谐:文化权益的保护可以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创新发展:文化权益的保护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意和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创造力的释放。
3. 文化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挑战3.1 文化权益保护的现状目前,各国在文化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国家的文化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灰色地带和盲点。
2.执法力度不足: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但执法力度不足,使得文化权益保护的效果大打折扣。
3.侵权行为频发:侵犯文化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包括盗版、剽窃等,对文化创作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创作动力的削弱。
4.文化市场乱象:一些文化市场存在乱象,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严重,使得优秀的文化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3.2 文化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文化权益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时代的挑战:网络的普及使得文化创作和传播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盗版、侵权等问题,难以有效监管。
2.文化交流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但文化权益保护的标准和机制并不一致,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我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
A.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B.发展大众性文化事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D.发展市场性文化产业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故选C。
保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公共文化。
应把事业作为保护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
优先考虑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化建设项目,特别重视广播电视通村工程,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厅)工程,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项目。
扩展数据
要抓好基层文化建设,维护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要努力改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条件,使城市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居民对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需求。
在农村,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读书,看戏,看电影,听广播电视的问题。
应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确保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
国有博物馆和其他公共文化设施向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群体免费或优惠开放。
国有艺术团和电影院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表演或演出,主要是针对低收入居民。
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本月修正简版
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益,是确保公民个体自由和尊严的法律保障。
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是制定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石,涉及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
本文将为您介绍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
第一世界权利:政治权利1. 自由言论权: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参与公共讨论和批评。
2. 新闻自由权:公民有获取、刊登、传播新闻信息的权利,媒体必须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结社自由权:公民有结社自由的权利,可以自由组织、加入各种组织,包括政党、社团、工会等。
第二世界权利:经济权利1. 个人财产权:公民有私人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权益。
2. 劳动就业权:公民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并享有公平的劳动环境、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
3. 收入分配权:公民享有收入分配的权利,国家通过税收、社会福利等方式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第三世界权利:文化权利1. 受教育权: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维护教育公平和质量。
2. 科学研究权:公民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国家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保护知识产权。
3. 文化参与权:公民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并保护自己的文化权益。
以上就是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的保障,有助于确保公民的尊严和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权利的行使也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需要公民自觉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稳定和繁荣作出贡献。
如有任何关于公民权利的问题或对以上内容的补充,请随时向我们提问。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对农民文化权益保护的思考】》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对农民文化权益保护的思考】》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乡文化差异的矛盾也不断突出,农村的去农村化,劳动力的转移等,对当前农民文化追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各级党政部门虽然大力倡导保护农民文化自由发展,但是现代农民文化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关键词:农民文化权益保护思考一、保护农村文化权益的意义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的一个基本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安全与发展,还关系到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等各项事业的协调与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不断推进的同时,保护好农民文化权益、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胡锦涛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项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这是党中央对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
二、保护好农民文化主体的需求农民文化作为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是党政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之一,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农民是文化创造、文化接受的主体,各级政府学者在探索保护农民文化权利的时候,必须根据当前区域农民文化需求现状及其变化、发展出发,让需求的声音来自基层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加,思维活跃,文化需求广阔,各级文化工作者要认真调查、研究,获取不同层次的农民正确的心声。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保障:
保障是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比如:基本生存、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就业、失业、阶段性的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居住条件、安全、合情合理、正当正义的言论自由等。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人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人民能够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人民在文化生产和创造上有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人民在进行文化生产和创造中所形成和产生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成果不受损失与侵犯。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内涵丰富,无论是文化生产与创造,还是文化消费与享受,都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所应触及的界域和所应指向的对象。
基本文化权益:
指人民大众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具有基本性、福利性、均等性、保障性的特性。
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指公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
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社会权益一样,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也是社会主义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相关机制与实现路径
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相关机制与实现路径
一、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机制
1、制定标准。
统一制定农民工受教育的有关标准,明确社会责任,确保农民工受到义务教育。
2、开设学校。
为农民工开设特殊学校以及就地教育机构,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要求。
3、改善住房条件。
加大投入,提高住房品质,建立租住循环机制,为农民工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条件。
4、落实职业安全培训。
建立职业安全教育机构,落实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的安全及职业素养。
二、实现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路径
1、建立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关于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的具体制度,以便更有效地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
2、加强监管。
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审计,确保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杜绝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3、积极参与教育。
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民工受教育上的作用,组织教育赛事,鼓励农民工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4、突出服务精神。
建立办学服务理念,实施重点服务帮扶,在改善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方面有效投入。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渐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文化工程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断改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效果显著,公共文化运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公益性文化人才队伍等等。
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继续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逐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捐赠赞助等多种形式投入公益文化事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因此要调整资源配置,投入要向对社区、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二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从思想观念、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创新。
坚持政企分开,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科学分类,事业单位和企业要按照各自的客观规律创新不同的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事业。
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政策保障在税收、土地等给予优惠。
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捐赠和帮助公益性文化单位,充分利用各种书籍、杂志,计算机等,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图书馆、文化室要尽最大努力向周边居民开放,开展各种文化服务;四是培养更多优秀文化人才投身于公益文化事业中来。
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要努力建立起科学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我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B.发展大众性文化事业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D.发展市场性文化产业
C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故本题选C。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人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人民能够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人民在文化生产和创造上有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人民在进行文化生产和创造中所形成和产生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成果不受损失与侵犯。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内涵丰富,无论是文化生产与创造,还是文化消费与享受,都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所应触及的界域和所应指向的对象。
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对应的,以非营利性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事业。
其基本职能是面向全体公民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
具体包括:福利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科技馆等提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如纪念馆、陈列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为丰富广大人民
群众业余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层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等;具有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造诣的各种文化作品和表演艺术等。
浅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浅谈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者:张成田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摘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内容;怎样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关键词】基本文化权益;内容;保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把人民对文化的需求上升到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拓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公民权益的内涵,体现了文化发展中的民生价值理念,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具有认知、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塑造等功能,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人民便越来越关心如何生活的更好,这种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更包括精神文化生活。
今天,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应该说,文化权益的彰显与实现,既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这一宗旨,要体现在能使社会全面进步上,能使人全面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逐步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我们党强调要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使人民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获得丰富与提升。
可以说,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对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概念及实现渠道的考察
对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概念及实现渠道的考察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和社会权益一样,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也是社会主义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以上内容为保障城乡居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可见,文化权益作为现代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并且社会各界也认识到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目前对于基本文化权益具体内容的界定及其实现渠道的探索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对基本文化权益概念的考察基本文化权益是一个中国语境下的现时概念。
对于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目前最权威的表述是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的一句话:“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
”不管对于文化权益做出什么样的话语阐述,其基本内涵无外乎两个方面,即权力和利益两个方面。
从权力层面来说,文化权益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一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当享有的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
同时,权益的主体应该具有无差异的特点,任何公民都有公平、平等地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权利。
从更加具体的利益层面来讲,文化权益的保障贯穿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既涉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包括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开展文化活动等实实在在的知识信息获取,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审美愉悦的获得和价值观念的确立。
而对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来说,文化权益中的利益要素又有一种个人的价值诉求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诉求的有机融合的需要,因为基本文化权益的内容提供及实现是与社会政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的,不能超越也不能低于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
[ 参见: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对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渠道的考察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文化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在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
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范文)
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论述中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这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让广大群众享用发展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应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是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行管理机制系统的总称。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是指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总称。
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的基础,是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
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是当前新形势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其作用不可替代。
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强全民体质;另一方面,它有利于丰富业余生活。
第三是有利于提高居民素质;第四是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以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把加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举措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狠抓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使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各类社区文化中心、镇级综合文化站迅速崛起,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村居各类文化大院、图书室、农家书屋一应俱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覆盖;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形成了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城乡统筹协调的格局,有效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中国宪法中文化制度
中国宪法中涉及到的文化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权利: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以及享有知识产权的权利等。
宪法保障公民在文化领域的基本权益,鼓励并保护公民的创造性和表达自由。
2. 文化事业:中国宪法将文化事业确定为国家基本建设事业的一部分,强调国家支持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宪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的文化体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比重。
3. 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国宪法强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国家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宪法还强调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团结。
4. 文化产业:中国宪法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强调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创新。
5. 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宪法倡导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强
调中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对话,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以上是中国宪法中涉及到的一些关于文化制度的内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具体的细则和政策由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予以补充和具体规定。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扩展资料抓好基层文化建设,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使城市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基本满足居民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
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众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国有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开放。
国有艺术院团、影剧院每年安排一定场次主要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低价演出或放映。
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既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提出的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决定》还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决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的要求和任务重点。
一要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国家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扶持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是重点之一。
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文化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文化建设。
制定相应税收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关于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几个问题
权 益 的 几 个 问 题
。 朱 建 纲 钱 岳 林 等
文化 权益 与 政 治权 益 、 济 权 益 一 样 , 经 是公 民 的一种 基 本 权 益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的 快速 发展 , 民对文 化权益 的诉求 越来 越强 公 烈 。关注 文化 民 生 , 进 文化 低 保 , 现公 推 实 民的基本 文化权 益 , 经成 为贯 彻科 学发展 已 观 、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一 个 重 大 理 论 问 题 和 实 构 践课 题 。
5 2
的精 神上 和 物质 上 的利 益 享受 被 保 护 的权 益 等 , 我 国法律 、 在 法规 中大 多有 明确规 定 , 在 文化建 设工 作 中大多 有 明确要求 . 国宪 我 法 明 确 规 定 :公 民 有 言 论 、 版 、 会 、 “ 出 集 结 社 、 行 、 威 的 自 由” “ 民 有 受 教 育 的 权 游 示 ,公 益 ” “ 民有 进 行 科 学 研 究 、 学 艺 术 创 作 ,公 文 和 其 他 文 化 活 动 的 自 由 。 国 家 对 于 从 事 教 育、 科学 、 术 、 学 、 术 和其 他 文化 事 业 技 文 艺 的公 民的有 益于 人 民的创造 性工作 , 给予鼓 励 和帮 助” 。据 不 完 全 统计 , 中 国成 立 以 新 来, 国家 已经制 定 了有 关 文化 的 法律 、 政 行 法 规 和行政 规章 4 O 件 。近 年来 , O余 国家有 关 部 门和 各地 方 行 政 机关 制 定 了大 量 的执 行 国 家 法 律 、 政 法 规 的 地 方 性 文 化 法 规 和 行 规 章 。这 些 都 为 实 现 我 国 公 民 的 文 化 权 益 提供 了法 律保 障 。 2 文 化权 益 的 经 济 属 性 。文 化 权 益 与 . 经济 水准 相关 联 , 一个 动态 的过程 。国际 是 经 验 表 明 ,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人 均 GD 达 到 一 P 10 O O美元 到 3 0 O 0美 元 之 间 、 格 尔 系数 下 恩 降 到 3 ~ 4 时 , 文 化 消 费 快 速 增 长 0 0 是 的时期 , 是 文 化 权 益诉 求 最 强 烈 的时 期 。 也 以处于 全 国 中等 水平 的湖 南 省 为 例 。全 省 城 乡居 民 近年来 的消 费性支 出中 , 于文化 用 娱 乐用 品 和服务性 的支 出增 长迅 速 , 城镇居 民人 均 文 化 娱 乐 用 品 和 服 务 性 的 支 出从 20 年 1 7 上 升 到 20 O1 3元 0 6年 的 6 9元 , 0 农 村居 民人 均文 化 娱 乐 用 品 和服 务 性 的 支 出 从 2O 年 的 6 元 上升到 2 O O1 1 O 6年 的 8 元 。 5 目前 , 省 居 民 的 文 化 娱 乐 消 费 规 模 在 2 0 全 0 亿元 左右 。我 国城 乡 居 民文 化 消 费 需 求 正 在进 入快 速发 展 的时期 , 这势 必直 接刺 激文 化权 益诉 求 。据有 关专 家统 计 , 目前我 国文
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内涵、经验与建议
中 图分 类 号 :C 9 3 1 .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1 4 9 4 ( 2 0 1 5 ) 0 2 - 明确 的 是 ,“ 文 化 权 利 ” 是 基 于 公 民 身 份 建
二 战 以来 ,文 化 权 利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公 民 的基 本 权 构 起 来 的 西 方话 语 ,它 侧 重 于通 过 文 化 权 利 的赋 予 来
2 01 4-1 2-26 收 稿 日期 :
化 权 益 作 为 公 民 文化 权 益 的 基 础 , 它 由 平 等 参 与 文 化 活 动 、共 享 文 化 成 果 、 文 化 成 果 收 益 受 到 法律 保 护 、 传 承 本 民 族 或 本 地 区 文 化 生 活 方 式 以及 接 受基 本 文 化 教 育 和 培 训 等 方 面权 利 组 成 。 发 达 国 家在 基 本 文 化 权 益 保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 大招标课 题 《 加快公共 文化服 务体 系建设研 究》( 1 0 D Z & 0 1 8 ) 、 国家社科基金 西部 项 目 《 文
化体制 比较 中的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 研究 》( 1 3 XK S 0 1 1 ) 、华 中师范大 学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 业务 费项 目资助 《 中国地 方治理现代 化及 国际比较研 究 》( C C N U1 4 Z 0 2 0 0 8)的阶段性成果 。
利之 一 。1 9 4 8 年1 2 月 ,联 合 国通 过 2 1 7 A( I I I )号 决
议—— 《 世 界人权宣 言》 ,其 第 二 十 七 条 宣 称 :“ 人 人
《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在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民裙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质与生活品质,加强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连续性,激发市民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制定的行政标准。
1. 文化权益保障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首先要保障人民裙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这意味着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每个市民都有平等获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这包括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表演、传统文化传承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设施。
在鄂尔多斯市,不论你身处何地,都应该能够方便地接触到这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 文化事业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也是为了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文化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和壮大。
只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3. 文化素质提高通过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鄂尔多斯市也意在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质与生活品质。
这要求不仅仅是提供文化服务,更需要引导市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在参与中提升自我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只有这样,市民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才能得到提高。
结语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必要而且有意义的举措。
通过这一标准的执行,可以帮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推动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市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与生活品质。
在未来的实施中,相信这一标准将不断得到完善和落实,为鄂尔多斯市的文化事业和城市形象注入新的力量。
在写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鄂尔多斯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是一项制度安排,更是为了让每个市民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作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战略部署,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四大任务之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深入总结十七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经验,近期文化部和光明日报组织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调研,形成了此报告。
“三好一途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涵盖文化政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技术技能等多方面内容,公益性、服务性是其根本性特征。
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对策有: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五个“有利于”: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文化性能的充分实现和整体提升;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生命价值感、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切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有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和文化情致;有利于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文化成果权益内涵丰富,无论是文化生产与创造,还是文化消费与享受,都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所应触及的界域和所应指向的对象。具体而言,就是人民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人民能够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的权利,人民在文化生产和创造上有展示和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人民在进行文化生产和创造中所形成和产生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文化成果不受损失与侵犯。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文化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意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本质:用优秀文化为大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变文化为人民群众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