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幻灯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俯视
平视
透视图形角度
画面、视点位置不变,立方体绕着它和画面相交的一垂边旋转,旋转不 同的角度而形成不同的透视图形
透视形象的变化规则
用两个消失点V1,V2的距离作为直径画圆形,位于外侧的,使人看不出它是正方形和正六面体。平行 透视发尽量限定对象物,并设定其相近于V。有角透视法,要把对象纳入V1,V2的内侧来画,若要脱 离这种规则,需要作若干的调整
视向的划分
平视
俯视
中视线
仰视
斜俯视
斜仰视
在立方体的两点透视中,视距近时,消失点VX,VY距离较小;视距远时, VX,VY距离较大。视距较近,立方体的两垂直面缩短越多,透视角度越陡

VX
VX
VY
VY
视高
建筑物,画面,视距不变,视点的高低变化使透视图形变为仰视图、平视 图、和俯视图
仰视 视平线 视高
透视学
这个里面的知识有点深 容易看不懂 不过你静下心来 慢慢看
透视学 把人的视觉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等规律, 运用到绘画上,在画纸、画布的平面上画出具体有空间感和 立体感的图画,使人看起来,画中的人物和景物就同生活中 的人物和景物一样真实和生动,这就是绘画透视学和它的应 用。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知识
一、透视含义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就是透 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 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二、运用范围

(1)透视在应用于绘画、建筑、设计方面有较长
的历史,是视觉艺术领域中的技法理论学科。
(2)透视的三个构成因素 绘画透视是专门研究人的视觉规律在绘画中的艺术 应用的。透视中有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 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 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视角: 指眼睛看物视线所成的角,单眼视角最大范围150 °,双眼180 °。垂直视角140 ° 视锥: 若将从视点发出的所有视线用示意图画出,如图,这样的圆锥体,称为视锥。 视圈: 又称视域,将视锥沿着与中视线相垂直的方向横截成一剖面,即视锥的底面,也就是固定视点 时眼力所及的最大可见范围,叫视域。最大范围的视域叫可见视域,60 °以内视角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中视线针对着的一点即心点,心点附近小范围视域叫视觉中心。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 视圈小。 视心线:也称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它必须与画面垂直。 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以称视平线, 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面垂直。
2、视点、物体、画面三者的关系 画面与视点的关系:由于人的视觉习惯,看物体大多向前“正视”,决 定了代表视向的中视线永远保持与画面相垂直的关系。只有使画面与中 视线垂直,画面的物体形状,才能形成符合正常视觉规律的变形,而不 致产生反常的奇怪变形。也才能保证画面物象的中心能准确地投射到视 网膜中心窝上,得到最清晰的影象。所以,画面和眼睛的关系。就好像 戴在眼前的眼镜一样,它永远随着视向的改变而改变其位置和角度。 画面与地面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画面都与地面垂直。因人们绝大多 数情况身体垂直于地面,因而中视线也保持与地面平行的关系。通常状 况,在透视中称为平视。但在人们视向向上成仰视,或视向向下成俯视 时,画面就不在与地面垂直。全仰或全俯视时,画面与地面变成了互相 平行;半仰或半俯视时,画面就与地面成了倾斜状态 (在未特别说明时,一般都指平视,所以画面也多与地面垂直) 视点与物体的关系:视点、画面、物体三者,除了要保持画面始终处于 其它二者之间,以起“媒介”作用外,可以随作画时的需要,将视点与 物体作各种位置的变动。为了使物体能被置于人眼的舒适视域内,视点 就至少要距离物体最高或最宽之长的1、5倍远,否则物体形象就可能产 生反常现象。

①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是怎么产生的呢? 是由于人看东西时,眼睛视角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同样 大小的物体,近的视角大,远的视角小,这样就产生近大 远小的视觉规律。 ②怎么才能在画纸、画布平面上面画出具体的空间感、 立体感的图画呢? 必须运用透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作图时首先在画面上要 有统一的视点、视平线、视心线、心点(主点)。 有了视点、视平线、心点,才能把画中的人物和景物(不 管多复杂)统一在一个空间里。再用求透视高度、宽度、 深度的原理和方法,作出各种不同形象的不同角度的透视 图来。

视距:视点到主点的垂直距离
心点 视点
垂 直 视 角 140
焦 点
水平视角180
°
°
150 °
30 °
余点:在视平线上,心点(主点)和距点外,位置和数量均不固定的许多其它点 距点:以主点为圆心,在视平线上以视距长为半径作圆且与视平线相交的两点 天点
余点
主 点
距点
地点


灭点:凡是不平行于画面,但相互平行的直线,其最终形成的透视投影必然向远方汇集于一点, 这点便是灭点(消失点) 包含主点、距点、余点、天点、地点。 灭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平面,其在画面上的透视投影必然消失在灭线上(如地平面或与其 平行的平面均消失在灭线 地平线上);相互平行的平面必有一条共用灭线;平行于某平面的各种变线,它们的灭 点均在该平面的灭线上。 天点:在地平线上方的灭点。 地点:在地平线下方的灭点。 内余点:在主点与距点之间的灭点 外余点:不在主点与距点之间的灭点
2、怎样确定距点的远近
各种远近不同的距点,实际上代表着各种远近不同的视距。对同一景物, 视距愈近视角就会愈大,反之视距愈远视角就会愈小,视距过远,视角 过小,物体就不易看的清晰、准确。视距过近,视角过大,物体就难以 容纳在舒适视域之中。超出舒适视域之外的物象,就会与中间部分产生 不协调的反常关系,以致破坏形体结构上的美感。 所以:一般画面的视角,都应在60 °的最大范围和28 °的最小范围之 间。而以53 °左右为最常用。 要把所画物体都置于舒适视域内,取景画面就应全部包含在60 °视圈 之中。根据图示,距点至心点之长就与心点至画面最远部分(多为最远 一角)之长形成1。5:1的比例。
CV
D, B, C, A,
X
D C
45
B
A
室内作图 1).先定出画幅,视平线,距点X1X2,主点CV。 注;X1X2分别到CV的距离是CV到画幅最远角的距 离的两倍
X2
X1
CV
画幅最远角
2)定出画幅宽度AB,室内宽度ac,在基线上确定 室内深度ad(水平量线),通过距点X1,画出房屋 室内深度
水平 原线
直立 原线
直角 变线
种类 线的名称 原 线
与画面关系
与地面 平行 垂直 倾斜 平行 平行 平行 倾斜 倾斜
消失方向 保持原方向无 消失
变 线
1水平原线 平行 2垂直原线 平行 3倾斜原线 平行 4直角变线 垂直 5对角变线 45度 6余角变线 成任意角度 7上斜变线 倾斜近低远高 8下斜变线 倾斜近高远低
三、透视中的基本术语
视点: 足点: 画面: 基面: 基线: 心点: 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指画者的力足点。 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看景物时可扩展 成很大的画面。 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也称主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例如画高大的建筑物,如长江大桥桥头堡或辛亥革命纪念碑, 为了突出其高耸雄伟,视平线就应低至一人左右的视高,距 点也应相对地近一些。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大多在这种视位 置瞻仰这类物体的雄姿,但如画日用品或小机具的广告画, 尽管广告牌设在街头、路口,而且面积宽大,也只宜将画面 视平线升高和将距点放远,以减缓这些物象的透视变形。因 为这类物品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了它们的视觉形象,过份的变 形常会被误认为是物体的形体不正常或结构不准确。
(3)透视的三种类型
将透视归纳为三种的定论,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 芬奇提出的。 1、大气透视(又名色彩透视):指物体由于受大气或空气 的阻隔造成色彩冷暖变化进而影响到物体深度变化的现象。
英 威廉 透纳《古罗马》

《月光下的煤港》
法 莫奈 日出印象
3、线透视: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 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称之为直线透视。 理解:由于线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础,那么线透视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 喻了,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线透视”称之为“透视”这个 道理了
60视角,视距长为视圈半径长的1。5倍
53---2
1
1。5
37---3 28---4
视 距 53 37 28
90
3、距点测量法
距点法:利用45度角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 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用X点测量)
先确定画幅,视平线,主点(CV)点,X点(距点)到CV点的距离等于CV点到画幅最远 端角的2倍来确定,然后在画幅中确定正方体的底边AB,并使AB与画幅平行,从AB分别 向CV点消失,自B点向X消失,与ACV相交于C,再从C点引水平线与BCV相交得D,由此, 正方体底面四条边ABCD已完成,自A、B、C、D分别向上引垂线,在经过A、B两点的垂 线上分别截取等长于AB的线段,即A,B,。再从A,B,向CV点消失,交得C,D,。再 分别连接A,B,C,D,正方体最后完成。
V1
V
V2
匈牙利 维克多瓦萨里 《维加帕尔》
第二章、透视学原理和方法
一、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 (1)平行透视的概念
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垂 直于画面,它们聚焦于一个消失点。
(2)平行透视设计构图画面的特点
具有使画面中的景物表现出集中、对称和稳定的优点;因其表现范围广、 对称感强、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大场景、大场面的题材, 并为题材主题配景。 视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呆板。我们分析一幅画,就看其大的物 体,主要的物体和起主要构图作用的物面是什么透视,也就可以用它作 代表,称这幅画的透视是什么透视。
真 高 线
X1
CV
X2
基线பைடு நூலகம்
a A
B c d
3)在基线上确定窗户与画幅距离以及其宽度(水 平量线),通过距点X1,找到其深度轨迹,在利用 真高线,画出窗户的透视。
X1
CV
X2
基线
A
B
e
4)利用基线(水平量线)与真高线,画出扁长方 体。
X1
CV
X2
基线
a A
B
5)利用基线(水平量线)与真高线,画出门框, 注意,真高线上的门框高度,到了墙角要水平移位! 而门的透视灭点必须在地平线上
一点透视
CV
以正方体为例,不管呈何种位置,平行透视中只 存在一个消失点
(3)平行透视的画法要点
任何透视画法中,都必须掌握两个要点:
1、准确画出线的透视方向。2、准确画出线的透视长短。 每一条线的透视方向和透视长短都画准确了,它们构成的面和组成的体 的透视,也就都画准了,再要准确地画出整个物体的复杂形象,自然也 会得心应手。我们在练习人像写生时已经深有体会,特别是在画分成块 面的石膏像时,这种观念更为具体,明确。 (一)在平行透视中如何掌握两个要点 如图例:有街道、房屋、橱窗、广告牌、汽车、电线杆等等。所有这些 物体,都基本上可以概括成方形面和方行体。在平行透视方形平面中, 一共只有两种直线。方形体中也只有三种直线:直立原线(与画面平行, 与地面垂直);水平原线(与画面和地面都平行);直角变线(与画面 垂直、与地面平行)。因此,这三种类型的直线的透视方向,就可这样 1、凡属于原线的,都一律按照实物原来的方向去画,即垂直的仍一律 画成垂直,水平的一律画成水平。 2、凡属直角变线的,一律都画成近宽远窄引向心点集中。
视平 线上 视平 线外
心点 距点 余点 天点 地点
(二)正式做透视图的方法步骤 1、确定视点的三种位置,并在画稿上通过画面明确下来。 具体的透视作图,第一步就必须对取景画面,视平线,心点 和距点作全面的安排,任缺其一,就不能画出物体的肯定透 视图形。它们的相应关系,除应参照透视模型作全面理解外, 更主要的应从所画内容所需的视觉效果和构图效果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