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电影的民族风格
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中蕴含的土家族文化因素
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中蕴含的土家族文化因素作者:刘锋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7期刘锋内容摘要: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原名《神农溪之恋》,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神龙溪畔一个真实的事件。
该片讲述了一位堪称天才的日本东京少女画家纯子到长江三峡神农溪游玩时,对当地的纤夫谭大志一见倾心,并漂洋过海追随爱情的故事。
在这部凄美的爱情影片中蕴含着诸多土家族文化,比如神龙溪上的纤夫文化,土家民歌民乐峡江纤夫号子和哭嫁歌,土家饮食咂酒、合渣和五香豆干,丧葬仪式歌舞撒叶儿嗬等,下面笔者将逐一展开论述。
关键词:爱情土家族文化一.神龙溪上的纤夫文化自古以来,巴东就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的美誉,在这里有一条由南向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的小溪,相传炎帝神农氏曾经来到此地采集药物,并顺着这条溪水而下长江,因此后来的人就将这条小溪称为神农溪。
“说尽道绝的戏班子,做尽道绝的桡夫子”。
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神农溪畔的一句俗语。
“桡夫子”是当地人对纤夫的称呼,由于长期生活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地方,他们形成了古朴、浪漫、粗犷、豪迈的性格。
“做尽道绝的桡夫子”的意思是神农溪的纤夫不穿裤子,他们丝毫不回避坐船的客人和河岸边的洗衣女,一直以来,他们都是裸体拉纤。
至于纤夫为何要裸体拉纤,据笔者考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这是神农时代的遗风。
这一时期人们所处的社会正在发生变化,即原始氏族社会开始由母系过渡到父系。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个时期的人们大多没有裤子可穿,加之当时人们的道德意识还很原始,认为不穿裤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并无羞耻之心。
其次这是由劳动性质决定的。
纤夫拉纤要整天浸泡在水里,裸体比穿衣服更方便,对皮肤也有很大的损伤。
神农溪纤夫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它虽然无声无息,却能给人一种向上、向善的神秘力量。
时至今日,这一文化符号逐渐演变成一种“纤夫精神”,简言之就是团结拼搏、奋勇前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它是一种特定的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从日本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看宫崎骏电影风格成因
从日本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看宫崎骏电影风格成因作者:吴媛宋旭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13期动画电影艺术发展至今,逐步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的立体动画,随着题材的不断多样化,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孩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美国的迪士尼和梦工厂等动画公司所推出的作品,都在电影票房上表现不俗,占据着动画电影市场的巨大份额。
而日本动漫电影凭借着独特的视听语言表现形式,也异军突起,备受关注。
提到日本动漫电影,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他的动漫电影作品当中,具有浓郁的日本文化特色,正是因为这种民族特色在其电影视听语言中的运用,使得日本动漫电影具有一种不同于欧美动漫电影的独特风格。
日式风格的动漫电影之所以能够受到东西方社会的广泛认可,植根于日本的特殊文化背景的创作理念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点日本地处岛国,其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发展过程。
在日本社会发展的早期,也就是日历史上的绳文时期,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仍然处于人类文明的边缘地带,被日本学者成为“停滞的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日本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
公元7世纪,我国大唐文明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强盛吸引了日本派遣大批的遣唐史来学习大唐的先进文明,可以说,日本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唐代文明的缩影。
日本仿照唐代设立国家行政体制,参照汉字创造日本文字,效仿唐代建筑、服装,甚至被认为是日本典型特色的艺妓妆容都是效仿盛唐某一阶段流行的蛾眉粉黛妆。
所以,日本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典型的东方文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是植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随着西方国家的迅速强大,善于学习的日本,又把学习的目标转向了西方世界,接触到了与东方文明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文化。
19世纪“明治维新”运动,标志着日本全盘西化的开始。
当中国还在拒绝西方文明的进入之时,日本快速地接受先进的西方文化,完成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转型,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幽灵公主》中的日本民族文化特质
《幽灵公主》中的日本民族文化特质《幽灵公主》的出现让日本电影真正进入了主流,它代表着日本室町文化的时代缩影,表现了“照叶树林文化”下的民族心理积淀,影像以民族文化为依托,让动画在质量和品质上得到提升。
标签:日本;民族;文化;影像《幽灵公主》的上映成为当时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同时获得了世界性的广泛赞誉。
究其成功的原因离不开奇幻外壳包裹下的民族文化内核,影像狂欢的背后是来自本土文化的滋养。
1森林的信仰纵观宫崎骏的电影,人物的始终存在于大片广袤的森林下。
《幽灵公主》的中的森林不再作为影像背景的点缀存在,而是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凸显着自然的原始面貌和神性。
古代的日本人生活在遍布树木的岛国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加深了日本民族对于森林的认识和情感,日文中的“美”是指树木细密繁茂,越看越是浓密无缝。
1森林不仅是族群的生存发源地,也构成了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原初心理积淀。
除了森林的敬畏,日本还有着对于这一文化祭祀的仪式。
远古时期的绳纹人利用树木编织的绳子在陶器上刻印花纹,大概是想把树木的精灵力化为自己所有。
2《幽灵公主》中的森林被赋予了灵性,成为孕育万物的母亲。
《幽灵公主》的创作,除了根植于民族内心的森林信仰,很显然是受到了“照叶树林文化论”的影响。
中尾佐助曾在《栽培植物与农耕的起源》一书中提出,有照叶树林的国家存在着同样的农耕文化,即“照叶树林文化”。
中尾佐助按照植物来划分人类文明的理论,消解了宫崎骏内心对于战争国家的厌恶和反感,森林成为了他与国家和解的桥梁。
森灵之美与自然崇拜结合起来,在《幽灵公主》的影像中完成了一次集中的表达。
2人与自然的共生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的传统宗教。
神道教认为“万物有灵”,以此为基础构成日本的自然观。
日本人对于自然的认识,一方面是把自我融入到自然之中,另一方面也是将自然纳入自我中。
《幽灵公主》的主题也传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
影片的时代立足于炼钢术起步的日本的室町时期,实际就隐喻了一种以破坏生态文明为代价的人类进步。
大岛渚电影中的日本文化根性
种 透 过残 酷 具 象 所 诠 解 的 日本 民族 主 义 的现 代
大 岛渚是一位 乘着风 浪在 民 族意 识波 涛之 中,
悖 论式 寓言, 同时, 大岛渚 更以其迥 异的风格 化 、 锐
巍 然 屹 立 潮 头 的 领 航 者,自其 第 一 部 影 片 问世 以 来, 大 岛渚 即 以剖析 现 代社 会本 质 为己任 。 大 岛渚 新 锐 的先 锋 意识 , 与其 激 进 的反传 统 精神 , 使 其一 直 以来一举 一动尽 皆成 为 日本民 族 文化 界关注 的焦 点, 同时 , 亦成 为整个 日本舆 论界所关注 的焦 点。 有 人说 大 岛渚 的作 品 中较 多表现性 的异 化 , 这 显 然只 是一种 对 于大岛 渚作品 的最 为浅表性 的认 知 , 而 事 实上 , 却未 能看 到大 岛渚透 过这 种性 异 化 的表象 , 所 进 行 的针 对 人性 抽 象 , 乃至 人 性 意 象 的 深 刻 揭 示。 无论 是大 岛渚在 其作 品中所 貌似 刻意 表达 的性 之 异化 , 还 是大 岛渚在 其作品 中所 貌似 不经 意 间表 达 的死之 悲悯 , 都是 大岛渚在 其新 浪潮 电影意 识驱
欲 望与暴 力 、 爱情 与残 酷 、 青 春 与死 亡概 莫 能外 。 从 大 岛渚 的映 像 之中, 所 看 到的是 一种以视 觉语 言
武器 , 对 于 日本现 代社 会民 族 文化 的满 是精神 重荷
的颠覆 , 从 这 种 意义而 言 , 显 然大 岛渚 的作 品要 比
恰在 此时 , 与黑泽 明 、 小津 安 二郎 、 今 村 昌平等 齐名
的大岛 渚 , 即 开始 以 其艺 术 另类 与前 卫新 锐 , 而 主
导着 日本 电影 的新 浪潮运 动 。
简析黑泽明电影的民族化风格
简析黑泽明电影的民族化风格摘要:黑泽明被誉为“电影天皇”,又被誉为“东方的启示录”,可以说是亚洲最富盛名的的电影导演。
黑泽明极富民族性格因此在他的电影中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化风格。
关键词:武士道能剧日本绘画故事背景的诠释黑泽明被誉为“电影天皇”,又被誉为“东方的启示”。
无论是从东方还是从天皇这两个词中的任何一个词来看,都体现着浓浓的东方意味,实际上也体现着黑泽明的民族性格。
一个具有深刻民族性格的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会把他的性格带入他所从事的事业当中,因此,带有日本民族性格的黑泽明在电影的拍摄生涯中不可避免的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会。
从而使得他所拍摄的电影表现出日本式的民族风格。
在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黑泽明的出身及成长经历。
黑泽明出身于武士家庭,自小深受武士文化的熏陶,因此,日本传统文化包括武士文化在黑泽明的精神世界中根深蒂固。
黑泽明对绘画具有很大的兴趣,还做过一段时间的画家。
黑泽明的生长处于日本社会的大变革中,经历了日本社会从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日本的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方文化对黑泽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凤凰网一篇关于黑泽明的文章中写到,他是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碰撞出的大师,这一文章深深道出了西方文明与日本文明对黑泽明的影响。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对于人性的解剖往往异常深刻,这与其在1923年经历的关东大地震不能说没有关系,这次大地震震出了人性,震出了社会现实,在黑泽明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印记。
日本古代社会最为突出的一种与他国不同的文化是武士道文化,那么什么是武士,武士精神又是怎么样的呢?所谓的武士道其实就是为主公行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生命,奉行的是一种不分黑白的愚忠,强调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我们之所以谈到武士是因为,黑泽明开创了武士电影的新发展,使武士电影成为类似于中国武侠电影的电影国粹。
黑泽明电影的代表作有《七武士》,《罗生门》,《战国英豪》,《影子武士》,《生之欲》等,从他的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武士电影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武士文化对黑泽明作品的影响。
从《告白》看日本电影的民族性PPT精选文档
日本人认为樱花是大和民族的象征, 是自己的精神寄托。樱花盛开时绚丽 璀璨, 然后又在一夜间凋零散尽, 凋零 时落英漫天飞舞, 既无比辉煌,又凄美 动人。
8
9
10
▪ 武士刀: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一个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武士道把刀当作 力量和勇敢的象征。
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并非神造万物, 而万物皆有生命, 皆有灵魂。因此作 为武士象征的武士刀也绝不仅仅是一 件杀人用的工具, 更是一件有灵魂有 生命的神器。
11
12
13
14
15
▪ 鲜血与雪
鲜血是一种非常国际化的死亡语言, 很多文化都将鲜血与死亡连接在一起, 但是日本电影将鲜血的那种魅力表现 得更加极致。在日本古代的审美意识 中,白色代表美的理想, 白象征清明、 纯洁, 洁白的雪自然拥有其颜色所赋 予它的象征含义。由此, 被洁白的雪 掩盖其尸体, 死亡便增添了神圣性。
▪ 《菊与刀》的作者鲁思• 本尼迪克特 所概括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 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 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 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 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 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21
▪ “菊”与“刀”实际上反映的是日 本人对待生命与死亡的两种看似 矛盾实质统一的哲学态度。,生 命的存在包含动、静两个方面, 静如菊,动如刀,静极思动,动 极归静,两者相辅相成,转换自 然。
界当红导演,1989年首度执导广告。 随后跨足电视界,曾经执导日剧,包 括《世界奇妙物语》、《私家侦探 MIKE》。《下妻物语》是他第一部 电影作品。中岛哲也也是一名出色的 编剧。包括《下妻物语》和《被嫌弃 的松子的一生》都出自他之手。
浅谈日本电影的暴力情结及其成因
浅谈日本电影的暴力情结及其成因摘要:纵观日本电影史,“暴力影像”扮演了重要角色,凝聚了以黑泽明、北野武以及三池崇史等几代优秀电影人在此领域中的不懈努力,它形成一种类型片,并以这种独特的风格跻身世界影坛。
暴力情结彰显了日本电影的民族品格, 而这种民族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从尚武传统与武士道精神等日本传统文化中衍生而来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严峻的生存环境。
总之,日本电影在暴力影像背后引发的文化思考值得我们关注。
暴力,一直是很多日本电影的鲜明特点,1930年代到“新浪潮”[1]之前,日本的“暴力影像”已经产生。
那时,“暴力影像”还只是日本电影的支流。
到了50、60年代,新暴力影像逐渐汇入日本电影主流,涌现出黑泽明、大岛渚、深作欣二等大师级人物。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独立电影和地下电影的崛起,一批新生代导演渐渐浮出,崛起了以北野武、北村龙平等为代表的导演, 他们有着标榜个性、追求创新的艺术精神、同时有着对鲜血膜拜发狂的情结、对暴力镜头语言的过分沉迷,这也宣告了一个电影新时代——暴力影像时代的来临。
由此看来,日本电影的暴力元素由来已久,纵观日本电影中的暴力表现形式,大多是直接赤裸裸的呈现暴力,旨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或是把暴力和杀戮化为一种形式,用强化视觉、听觉形象来渲染暴力。
在我看来,日本暴力影像的代表性人物是北野武、三池崇史和塚本晋也这三位暴力写意派导演。
这三位导演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对暴力的表现形式也独树一帜。
首先谈谈北野武,北野武是静态暴力美学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与香港导演吴宇森的在枪林弹雨与爆炸碎片上抹上浪漫和温情的色彩不同,北野武常使影片笼罩在一种安静的死亡气氛里。
北野武的暴力场面多用全景式长镜头,人物的反应镜头一般较长,且人物像面无表情的雕塑,使得他对暴力的叙述时刻有一种停顿感、静止感。
北野武的代表作,曾在1997年威尼斯电影节中获得金狮奖的影片《花火》中有这么一幕:刑警阿西坐在酒吧正为同事的事烦恼着,两个来讨债的黑帮分子一左一右坐在两边,阿西不动声色地任凭他们唠叨,酒杯和筷子静静地放在桌上,长时间的沉闷在突然之间被打破,只见筷子已经扎穿其中一个黑帮分子的眼睛,鲜血长流。
不同国家动画色彩的民族性表现
不同国家动画色彩的民族性表现动画是一种以图像和声音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
虽然动画是一种国际性的艺术形式,但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的差异,每个国家的动画作品都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表现。
本文将探讨不同国家动画色彩的民族性表现,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日本动画的鲜艳色彩和夸张表现日本动画(Anime)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动画产业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吸引了全球观众。
日本动画作品的色彩鲜艳且明亮,充满了光与影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日本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夸张的特点,比如大眼睛、长发等。
这一特点使得日本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可爱和生动,引发观众的共鸣。
日本动画色彩鲜艳和夸张表现的背后,可以追溯到日本文化中的某些特点。
日本传统文化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例如,丰富多彩的和服和富有意义的花纹图案。
此外,日本社会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表达方式,因此在动画中夸张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这种个性。
二、美国动画的写实色彩和幽默表现美国动画(Cartoon)具有明显的写实色彩和幽默表现。
美国动画作品的色彩常常还原真实生活中的色彩,注重细节的表现,追求逼真度和立体感。
此外,美国动画中的幽默元素广泛运用,通过夸张的情节和搞笑的对白,使得观众在欢乐中得到满足。
美国动画色彩的写实性和幽默表现,与美国文化中的特点密切相关。
美国注重实用性和效率,这种思维方式也影响了他们对于色彩和表现的追求。
同时,美国人具有幽默感和喜剧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动画中幽默元素非常丰富的原因。
三、法国动画的细腻色彩和情感表现法国动画以其细腻的色彩和情感表现而闻名。
法国动画作品注重细节的刻画和画面的丰富层次感,色彩运用更趋于柔和和温暖。
同时,法国动画中的情感表现非常丰富,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深处。
法国动画色彩的细腻性和情感表现,与法国文化中的特点有关。
法国文化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人情味的体现,因此在动画中能够看到这种情感的呈现。
日本电影《浪客剑心》中民俗的审美解读
前 ,点头 示 意 、脱下 木屐 充满 了仪式 感 , 凸显 了 日本 人 严谨 的性 格 特 点 。熏 向剑 心娓 娓道 来 自己 以女 流之 辈 的身 份 守护 父亲 的遗 志 “ 神 谷 活心 流 ”力 不从 心 的无 奈 。 “ 神 谷 活心 流 ”是 以 “ 活人 剑 ”为理 念 的善 良流 派 ,常 以竹 刀迎 敌 。 比起 其 他在 电影 中展示 的剑 术流 派 如 “ 飞天 御剑 流 ” “ 天然 理心 流 ” “ 示现 ‘ … 神道 无 念 流 ”等 , “ 神 谷 活心 流 ” 的战斗 力最 弱 。 即便如 此 ,熏 依 旧 心 守护 流 派的 执着 还是 感 动 了观众 ,也让 剑心 对熏 有 了惺 惺 相 惜 的 感情 。推 崇 “ 活 人剑 ”的熏 和手 执 “ 逆 刃 刀 ”的剑 心有 着 相 同 的美丽 理 想 ,两人 齐心 协 力 以 自己 的方式 守护 着 对方 和 这个 时 代 。各种 剑 术流 派 的集 中展 现 让观众 对 剑道 有 了一 定 的 了解 ,每 次 和风 满 溢 的道场 出现 不 仅推 动 了剧 情 ,还 见证 了熏 、 剑心 和 居住 在 道场 里 的人们 的感情 ,观 众 深切 体会 到 剑心 “ 剑之 所 向 , 心之 所属 ”的辛 福感 。在这 里 ,道场 不 仅 是栖 息场 所 ,还 是众 人 信仰 的归 属 。 ( 三 )居 酒屋 居酒 屋 即 日本独 具特 色 的酒 馆 。它 不 同于饭 店 或 餐馆 ,顾 客 的主 要 目的是饮 酒而 不 是吃 饭 。这 里 除了有 各 种酒 类 外 ,还有 各 式适 合 下酒 的 小吃 。剑 心在 道场 住 下 ,和 熏还 有 弟子 弥彦 以及 出 逃 的 惠小姐 四 人来 到居 酒屋 畅 饮一 番 。店 员热 情地 喊 着 “ 欢迎 光 临 ” ,市 民坐在 “ 座布 团 ”。 上一 边 扇着 扇 子 ,一边 喝酒聊 天 。居 洒 屋里 随 处可 见温 馨 的小 灯和 各种 新 奇 的小摆 设 ,独 具韵 味 。人 们 欢饮 的 同时 拉近 距 离 ,增进 感情 , 日本 人骨 子 里 的热情 和 豪 爽 在 居 酒屋 得 以释放 。在这 里 ,剑 心遇 到 了想 收买 自己 当护 卫的 实 案例 。影 片呈 现 了 日本幕 府 末期 和 明治初 年 的整 体面 貌 , 既包括 业家 武 田观柳 。剑心 拒绝 了武 田的要 求 , 因为深 知武 田是个 为 了 外 在 民俗 视 像 的 展 演 , 也包 括 独 具 人 文 价 值 的 深层 次 的 民俗 文 利 益什 么 事都 做得 出的鸦 片贩 子 。剑 心 的不解 风 情让 两人 结 下 了 粱 子 ,为 之后 两 人 的对决 埋 下 了伏笔 。此 外 ,剑 心 与打 手相 乐左 化 ,都 让观 众沉 醉其 中 。 之 助相 遇 ,两 人 不打 不相 识 , 日后成 为 了 ‘ 起 出生 入死 的 挚友 。 二 、 民俗视 像 的展演 熟悉 日本 影视的观 众都对 其独具 民族 特色 的情调和礼 仪 印象 深 居 酒屋 的 出现为 后续 剧情 做 了铺垫 , 让故事 迎来 了一 个 小高潮 。 刻。 《 浪 客剑心 》虽然 是让人倍 感酣畅淋 漓的商 业 巨制 ,但牢牢抓 ( 四 )茶 室 与 中 国 的茶 艺不 同 , 日本 的茶 道 是 一 种 修 炼 精 神 ,调 整 身 住 观众心 的还是和 剧情相得 益彰 的传统 民俗 和地方特 色 的展 演 。 心 的仪式 。在 剑 心 回忆 十 四年 前 的场 景 中 ,虽 然没 有 出现 展现 茶 ( 一 )祭 典 “ 在 日本 ,作为 民俗 文 化 的一 个最 突 出的 表现 形式 就 是每 年 道 的场景 ,却 出现 了两 次茶 室 。茶 室 中, 除 了壁龛 和 地炉 ,就 足 在全 国各地 举行 的 各类 民俗 节 庆活 动— — 祭典 。 日本 人相 信神 灵 空 旷 的榻 榻米 ,壁 上 挂着 墨 迹 “ 尊攮” ( 即 尊 王攮 夷 ),屏 风 要 求剑 心 成 为刺 客 ,美其 名 日 为 了新 是在 离人 不 远 的地 方 守护着 大 家 ,同 时认 为神 灵不 会 永远 停 留在 上 印着 淡 雅 的 图案 。萨 长 “ 相 同 的地方 ,但会 在 固定 的时 刻从 某 个地 方过 来 ,于 是人 们就 在 时代 的太平 安 宁 ,实 则维 护 自己的利 益 。不请 世 事 的剑心 误 入歧 某地 。 等 待着 神 灵 的到 访 。 ” 《 浪客 剑心 》 中, 剑心 在 继 续他 隐 途 , 以为 自己杀人 能够 换取 新 时代 的 到来 而铸 成大 错 ,这 成 为剑
品味电影《七武士》中的日本武家文化与民族精神
品味电影《七武士》中的日本武家文化与民族精神作者:吴宏杰来源:《卷宗》2014年第01期摘要:电影《七武士》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日本崇高的武士家文化与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也正是日本民族精神的象征与代表。
电影中的七位武士具有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忠于自己的团队,并且有着伸张正义,同情弱者的良好思想品行。
关键词:日本;电影;七武士;武士道;民族精神1 《七武士》中的日本武家文化日本电影《七武士》中无不体现出了日本的武家文化,即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精神的象征。
影片为全世界展示了日本武士的高尚品德与人格,他们忠于自己的主君,对自己的组织与团体能够保持着合作的良好态度,并且富有勇敢无畏的精神与崇尚正义的高尚品德,而这些品德与精神也是日本文化与精神的一个缩影。
整部影片就是通过对七位武士的故事来体现出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是一种针对于武士阶级的道德规范与约束,只有这样,武士才能不仅注重自己武艺的修炼,还会养成良好崇高的廉耻与忠义观,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品行进行熏陶。
由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敬仰与高度认可,故武士道逐渐成为了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就连平民百姓也有许多人开始模仿武士的道德规范,加强对自身的修炼。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忠”,早在平安时代,就已经有了武士道的雏形,即平安主从道德,那时代就已经强调了主君与武士之间的规范与道德。
首先,主群与武士之间是以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主君雇佣武士,他们将自己财产的一部分分给武士,而武士以及武士们子子孙孙的后代都必须为主君所效忠,甚至为了主君在战场上不惜自己的生命以表忠诚。
直到现在的日本社会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类似的主从关系。
在日本企业,下属对上司极为的尊敬,下属与上司地位悬殊,而且下属为表敬意,往往用较为复杂的敬语来表达交流,而上司则可以用十分简洁的简体形来回答下属的提问。
日本的封建社会为了培养武士们的精神,强迫他们进行极为严苛的训练,让他们在训练中吃尽苦头,从而锻炼出他们大无畏与肯吃苦耐劳的精神。
日本电影《镰仓物语》传统文化观与家庭观的投射
THE FILM CULTURE电影文化由日本著名漫画家西岸良平的漫画改编的同名电影《镰仓物语》通过打造人与妖怪、精灵共生的奇幻小镇的方式为观众讲述了爱情和亲情、生存与死亡以及善良与丑陋的故事。
影片通过对男女主角日常的点滴生活琐事进行描绘,传达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对于生死观念和家庭关系的理解。
导演山崎贵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虚拟的魔幻世界和现实生活穿插为一体,为观者打造了一场新颖的奇幻之旅。
本文将从影片中的人物生活环境、人物意念和精神世界以及治愈性的家庭关系等方面品读电影所体现的传统日本文化。
一、背景溯源——治愈系文学大行其道《镰仓物语》是一部充分体现日本传统文化,表现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爱情观和世界观的治愈系电影。
影片故事发生在一个神奇小镇——镰仓,这是一个可以连接现实世界与黄泉世界的奇幻小镇,这里不仅生活着普通的人类,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妖怪和亡灵,彼此和谐相处。
影片主要讲述了出生在该小镇的作家一色正和与新婚妻子亚纪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在妻子被带走后男主角勇敢地闯入黄泉之国营救妻子的故事。
该片虽然塑造了一个人魔共生的奇幻世界,但却通过朴实日常的琐碎生活来表现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和亲情,传达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生死观、爱情观以及世界观的理念,是一部可以治愈和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的治愈系电影。
治愈系电影在日本的兴起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联,二战后战败的日本无论是在民族文化还是经济上都遭受了重大创伤,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都面临巨大挑战,日本民众普遍陷入一种沮丧和落魄的情绪中,非常需要找到面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寄托来缓解日常生活中的悲伤情绪。
这时大众慢慢从一些治愈系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精神寄托,越来越多的表现淳朴和善良的文学作品开始出现,于是一种透露着单纯朴实风格的治愈系文学开始在日本流行和发展[1]。
这种治愈系风格的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单纯和朴实,故事素材和内容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点滴琐事,这些作品中虽然没有惊险刺激的打斗场面,但却通过温和平淡的现实生活来传递美好和善良,安慰日本民众受伤的心灵,使日本受损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得到缓解,给予民众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从《小偷家族》看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
从《小偷家族》看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向蔓溯/南京艺术学院摘 要:日本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本土化风格,擅长写实、节奏慢、情感细腻。
《小偷家族》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特别明显的日本电影,并且荣获第71届戛纳金棕榈奖。
它讲述的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某些机缘巧合组合成了一个家族。
他们活在社会的底层,受到生活的压迫。
但是,他们在这个家里面非常满足、幸福。
本文通过分析《小偷家族》来看现代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
关键词:《小偷家族》 人性 本土化 现实主义美学一、对于现实生活的折射日本是个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并且有着较为完善的保障系统。
但是再富裕的国家也有贫困的底层人民,这部电影描述的就是生活在日本底层的一群人。
这部剧没有选取日本的上层社会,也没有选取光鲜亮丽的生活外表,而是选取了更接近真实甚至大多数人不知道发现不了的底层社会。
角度独特,讲述的是一个以偷东西为生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
家里的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背景都是值得推敲的。
父亲柴田治是工地的工人,除了上班之外还会带着孩子去便利店偷一些家常用品。
靠着低薄的工资、偷窃和“奶奶”的养老金活着。
他在工地意外弄伤了脚,因为是临时工,没有额外的赔偿和保险,养病期间只能在家闲赋。
这间接地揭露了日本人民极其不稳定的生活。
看似周全的保障市民的体系,却有着如此的漏洞,讽刺了日本政府的失职,同时也表明在这个经济低落时代,日本有很多人面临着失业、食不果腹的日子。
奶奶初枝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年人,但是她却单独住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
她忍不住孤单,“收留”了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
每个月拿着政府的养老金,却没有子女来陪伴照顾她。
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只有这些没血缘关系的“亲人”来陪自己安度晚年。
这其实折射了日本对于个体老年人的保障体系还是有漏洞缺陷的,也暗指日本现在正有一群老年人像初枝奶奶一样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靠着政府的养老金痛苦地度过晚年。
二、人性的复杂多样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日本当代影像艺术的民族性重构——以是枝裕和的电影创作为例
日本当代影像艺术的民族性重构——以是枝裕和的电影创作为例日本当代影像艺术的民族性重构——以是枝裕和的电影创作为例引言: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电影已经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日本独特的电影风格、优秀的导演,还是深刻的剧情,都吸引了全世界的观众。
而在日本当代影像艺术中,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是一座耸立的丰碑。
本文将以是枝裕和的电影创作为案例,探讨日本当代影像艺术的民族性重构,从而深入理解日本电影对于本土文化的表达与影响。
第一章:日本当代影像艺术的文化背景1.1 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电影的独特性源于其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
传统的日本价值观,包括对家庭、尊重、忍耐和荣耀的重视,对于日本电影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日本古典文学、戏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也为导演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1.2 后现代主义对日本电影的影响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在日本影像艺术中兴起。
后现代主义强调个体主义、反传统、追求多样性和超越性别和种族的思考方式,这也对日本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其重新审视和重构日本文化的民族性。
第二章:是枝裕和的电影创作2.1 是枝裕和的背景与风格是枝裕和出生于日本,他的电影作品深受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和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
他善于通过微观的细节来展现“大家庭”的矛盾与复杂性,并通过其特有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情绪描写,引起观众的共鸣。
2.2 代表作品《无人知晓》《无人知晓》是是枝裕和的代表作之一,该片以一个家庭中的丧失为主题,探讨了亲情、记忆和道德的议题。
他通过对家庭成员的细致刻画,呈现了一个真实而触动人心的故事,并将观众的情感与角色的内心体验紧密联系。
第三章:日本当代电影的民族性重构3.1 表达现代社会的问题日本当代电影通过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探讨,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细腻的日本社会。
作品中的家庭问题、青少年问题和经济问题等,不仅展示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由日本电影看日本国民性(1)
由日本电影看日本国民性一直以来,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所孕育的独特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大和民族传统的武士道和艺妓文化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有着强烈的神秘感。
作为四面临海的狭长岛屿,日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自强意识和危机意识,这已经作为日本国民的集体意识渗透到每个国民的灵魂中去了,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观感不断地从文学、美学、音乐仲得到体现。
当然,电影也不例外。
下面,我们所要谈的就是日本电影所反映的日本民族气质:一、武士情结日本民族,具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菊与刀”来总结日本的国民性。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而武士情结便是其突出的体现。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大批影片都是彰显武士道精神的作品,比如《姿三四郎》、《七武士》等。
《七武士》中的菊千代是一个冒充武士的农民,但是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并且杀身成仁,因而他足以成为一个武士——胜四郎按武士之道在他的坟上插上了战刀。
《影子武士》中的影武者是个冒牌货色,他的糟糕表现毁灭了武田家的大业。
但是他在武田军队被敌人的火枪兵全部消灭时,以武士的精神一人冲向敌阵,慷慨赴死,成就了一个武士的业德。
黑泽明的作品中也表现了丧失武士精神的武士遭到天谴的必然命运。
《乱》中的太郎、次郎逐父夺位,结果一个被谋害,一个被迫切腹。
而父亲一生杀人无算,又丧失了武士冷静、客观的基本能力,因此必然在老年遭到恶报。
违背了武士道精神的武士绝没有好下场,这从反面说明了武士道的威力以及日本国民对武士道精神的崇拜与敬畏。
二、物哀情结在日本电影中体现得最集中的就是物哀情结,这也是日本国民普遍存在的世界观。
所谓“物哀”,简而言之,日本人对大自然的景物和人事变迁非常敏感,时常触景伤情,同时把这种悲伤衍生出美感来。
比如日本人把樱花奉为国花,就是哀叹她开到绚烂至极之时却义无反顾纷纷坠落的悲壮之美。
因此,在日本电影的笔调之中,经常蕴含着一丝丝哀愁和忧伤。
从日本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看宫崎骏电影风格成因
从日本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看宫崎骏电影风格成因动画电影艺术发展至今,逐步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的立体动画,随着题材的不断多样化,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孩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美国的迪士尼和梦工厂等动画公司所推出的作品,都在电影票房上表现不俗,占据着动画电影市场的巨大份额。
而日本动漫电影凭借着独特的视听语言表现形式,也异军突起,备受关注。
提到日本动漫电影,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他的动漫电影作品当中,具有浓郁的日本文化特色,正是因为这种民族特色在其电影视听语言中的运用,使得日本动漫电影具有一种不同于欧美动漫电影的独特风格。
日式风格的动漫电影之所以能够受到东西方社会的广泛认可,植根于日本的特殊文化背景的创作理念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日本民族文化的特点日本地处岛国,其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发展过程。
在日本社会发展的早期,也就是日历史上的绳文时期,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仍然处于人类文明的边缘地带,被日本学者成为“停滞的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日本基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
公元7世纪,我国大唐文明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强盛吸引了日本派遣大批的遣唐史来学习大唐的先进文明,可以说,日本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唐代文明的缩影。
日本仿照唐代设立国家行政体制,参照汉字创造日本文字,效仿唐代建筑、服装,甚至被认为是日本典型特色的艺妓妆容都是效仿盛唐某一阶段流行的蛾眉粉黛妆。
所以,日本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典型的东方文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是植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随着西方国家的迅速强大,善于学习的日本,又把学习的目标转向了西方世界,接触到了与东方文明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文化。
19世纪“明治维新”运动,标志着日本全盘西化的开始。
当中国还在拒绝西方文明的进入之时,日本快速地接受先进的西方文化,完成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转型,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生态视域下的浓浓乡愁——看日本电影《龙猫》的审美取向
110文化艺术Culture and Arts动画电影《龙猫》海报生态视域下的浓浓乡愁——看日本电影《龙猫》的审美取向张庆斌《龙猫》这部电影集中体现了日本自古以来对大自然的美学观点,在日本人的眼里,世界万物都有灵性,人也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要理解尊重大自然同时还要做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对大自然的审美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国古代对大自然的理解是相似的,近些年来,世界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电影开始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在《龙猫》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导演对本土美景的挖掘,通过这种美景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人们浓浓的乡愁,这也是让人们关注生态,重视生态的发展有效方法。
在中国,日本的动画占据了一部分人的童年,而宫崎骏则是动画作品的代表,90后的孩子对他喜爱程度不亚于中国本土的动画制作人。
同时《龙猫》在登上银幕之后也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特别是在日本本土掀起了一阵狂潮,在日本国内电视中不断地重播,根据统计发现,在前10次的收视率居然超过了20%,可见这部作品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1]由于电影本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获得了国内外很多大奖,同时这部电影的题材适合广泛的观众群体,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是非常的惊艳甚至显得有一点平淡。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户人家来到了农村。
其中故事里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只好带着一家人来到乡下,两个可爱的女孩一个叫小月一个叫小梅,这期间两个可爱的女孩结识了精灵龙猫,并在长期的相处中产生了深厚友谊。
这样一部电影为什么受到那【作者简介】张庆斌,男,内蒙古阿荣旗人,河南科技大学园林专业学生。
111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4期么多的人关注,以至于有很多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其进行研究,而且研究的方向也是各不相同。
其中有对《龙猫》中幻想要素的调查,故事通过对小月和小梅的描绘来追忆过去美好的情怀,那种童真纯纯的幻想也同样打动了很多人。
从影片《七武士》窥视日本电影的民族风格
从影片《七武士》窥视日本电影的民族风格摘要日本电影的民族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从日本传统的文化中衍生而来的,它是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各种元素慢慢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影片《七武士》处处渗透着日本的民族风格,洋溢着日本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七武士》日本电影民族风格《七武士》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武士片中的一部力作,在第十九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影片银狮奖,被日本《电影句报》杂志评为日本电影史上“十大佳片”的第一名《七武士》讲述的是日本一个四面靠山的小村庄。
为了免遭山贼麦收季节的洗劫,保卫他们的家园,雇用了七名性格迥异的武士保卫自己的家园,在武士首领的带领下,农民与武士共同战胜了侵犯他们的山贼。
一、武士道精神的传播武士道是日本的传统精神文化,在日本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以黑泽明为主的日本电影大师们以其独特的探索对这种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并以电影的方式阐明自己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与崇尚。
武士道的说法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武士素来以武士道为最高准则,所谓武士道就是武士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值、坚毅、简朴、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
日本人有把武士比作樱花的传统,可见武士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尚。
《七武士》中的七个武士均是处于那个年代较为窘迫的武士。
但他们的个性各个鲜明,代表不同基层的武士。
首领堪兵卫足智多谋、勇敢果断、谦逊稳重。
有着强烈的正义感,虽然早已经厌倦战争,但是在目睹了农民之苦以后,毅然率领众武士。
帮助农民对抗山贼,兑现自己只求一碗白米饭的报酬的诺言,履行了作为一个武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责。
菊千代则是七个武士中最不像武士的一个。
他经常上蹿下跳、抓耳挠腮、大吼大叫,有时还有些鲁莽,但这些瑕疵不能掩盖他纯粹的武士道精神,当村子里的小孩与母亲为了教老爹陷入困境时,他毅然决然的;中出突围解救她们:当面对共同战斗的武士兄弟不幸遇难时,他跪在遇难的武士的坟墓前彻夜不眠:在与山贼决一死战的那一刻,他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被山贼围困住的农民,最后牺牲在山贼的枪炮下,很好的诠释了武士道的精神。
论日本电影的民族性格表达
论日本电影的民族性格表达作者:万静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21期【作者简介】万静,女,河南商丘人,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学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照日本是一个非常懂得珍惜的国家,很多古代遗留的传统文艺样式得到较好保存,众多从古至今的民风民俗也得到充分发展。
这种保存和发展体现在多方面。
而在民族电影的发展中,日本电影人更是格外注意将本民族的特点与电影融合。
纵观日本电影的演进过程,电影与其民族性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能动关系。
一、简析大和民族性格对电影的影响日本作为一个独特的东方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变迁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风民俗、民族文艺和民族精神。
这就是其民族性格,即国民性的表现形态。
简言之,众所周知的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可以说是日本民族性格“菊与刀”的具体表征。
而这些特殊的民族符号对日本电影又有着长久而深刻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展现为电影发展提供契机日本民族“菊与刀”的矛盾性格在电影中有广泛而深刻的表现。
这些民族性格特点在电影中之所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离不开日本传统文化对诸多电影导演潜移默化的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的创作——处处闪现传统文化的光芒。
他出身于武士家庭,自小深受武士文化熏陶。
成为电影导演之后,其作品也大多沾染武士道精神的气息,呈现出日本传统意义上的阳刚之美。
正是他始终致力于将日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溶于电影艺术之中,才创造出深远悠长、独具特色的东方电影奇观,从而打开西方了解和欣赏东方电影的大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名言在黑泽明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是他能成为“亚洲电影第一人”的重要原因。
在西方电影尤其好莱坞电影称霸全球时,东方电影要在世界电影中占据一席之地,必然离不开自身民族文化的底蕴,民族精神的支撑。
民族性格的展现为日本电影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大和精神和审美意识的自身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制约电影活动日本人推崇武士道精神中的“强者哲学”。
日本电影和中国电影风格有什么区别
日本电影和中国电影风格有什么区别近两次看的电影都有部日本的,比较安静,人文,感人的,但并不很出奇,和预期的差不多,日本影片的表现方式过于夸张,而缺乏逻辑,不能说不好,只是不适合我这种人的口味。
或许是受了中国电影,电视剧的熏陶,我们习惯于将每个细节追求到极致,将每个情节都挖掘充分,理出一个逻辑顺序来,而日本片似乎更习惯于跳跃性的思维,莫名其妙中,一个人不见了,忽然间,一个人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而省略了其没落或成名的过程,而这对某些现实主义来讲难以接受。
还记得《东京铁塔:我与母亲》,这是对亲情描绘的很浓重的影片,而确实从母亲的青年到老年的过渡都做的非常出色,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经历也非常自然,然而孩子成人后的刻画就显得非常粗糙了,莫名其妙,他似乎就有出息了,而之前我们观众看到的不过是个颓废的青年形象。
虽然,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国际奖项包括日本国内的,但说实话,这部电影的水平和中国的亲情片相差无几,在细节上的刻画可能还没有那么真挚自然。
再说到中国亲情片,可以说,让你感动到流泪不是件困难的事,它的不足之处是将电影都无意识的制成了苦情片,所谓成功的影片无外乎,孩子出生在贫寒的家庭,父母如何用尽一切能力培养他,可能中间还会发生一些惨剧,然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就,回报父母,可能结局还没那么好,通常此时父母都不在了。
这的确很感人,但光感人不是一部电影追求的最终境界,它应该有更宽广的思路,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渠道,比如故事情节完全可以跳出这个范围,不是所有的感人的亲情都发生在贫寒的家庭,在普通的家庭中同样可以挖掘出故事。
也可以基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这更加现实,也和社会结合的更加紧密。
日本电影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化名为方明的日本人持永只仁还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在长影期间先后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与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创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日本电影的民族风格近年来一些日本故事片引起了我国电影界的很大兴趣,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感到了日本电影的独特之处。
这种发现当然不仅限于七十年代。
早在五十年代的日本故事片,尤其是日本独立制片运动的影片,如《不,我们要活下去》、《一个女矿工》、《蟹工船》、《浮草日记》、《原子弹下的孤儿》、《没有太阳的街》、《米》、《暗无天日》、《箱根风云录》、《这里有泉水》、《战火中的妇女》、《赤贫的岛》、《第五福龙凡》、《二十四只眼睛》、《缩影》、《板车之歌》等等,就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951年,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的影片《罗生门》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它以其独特的哲理思想和结构,以及新颖的表现手法引起了西方电影界的注目,并由此开始了西方电影史学家和理论家对日本电影的研究。
美国导演马丁•里特甚至依照《罗生门》的故事情节,拍摄了一部名为《凌辱》的影片,它与《罗生门》的区别仅仅在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美国西部,这种模仿决不是偶然的。
不论人们对它是否习惯或喜欢,不论日本青年一代导演试图或已经摆脱了它,日本电影传统风格的存在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日本电影理论家岩崎昶在其《日本电影史》的序言中谈到日本电影的独特风格时曾说:“日本电影画面的构图是静止的,非常小心地避开哪怕是有一秒钟不动就会坍塌的那种动的危险感。
这种静止的画面仿佛足能保持一千年。
这里表现出整齐匀称的美,同时也沉潜着一种无为和观照的心理。
”他又说“日本电影远景和全景这种远距离摄影位置的镜头多……所谓远景这一样式,有一部分是从早期的戏剧表现形式中继承下来的,不仅如此,这一风格同时还具有日本人特征的风格,或者说,是一种来源于创作意识的朴实而又自然的风格”。
岩崎昶还谈到了这种风格的缺陷,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日本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是我国电影工作者始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电影原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日本电影如何吸收了最初由西方发展起来的电影艺术,而后又怎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借鉴的问题,对于同属东方文化国家的我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由于平素对日本电影缺乏广泛和深入的知识,手头掌握的史料极其有限,而观看日本影片的机会又屈指可数,所以本文不准备对日本电影民族风格的形成作全面的论述,只想就目前掌握的材料,对日本电影发展史具有较大影响的、在艺术技巧上自成一体的沟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的创作风格作一粗浅探讨。
追溯日本电影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沟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岩崎昶的《日本电影史》第八章中有一节的标题就是“日本的创作家____沟口、小津和成濑”。
书中提到沟口的四部影片《浪华悲歌》(1936)、《青楼子妹》(1936)、《西鹤一代女》(1952)、《近松物语》(1954)“是可以流传后世的代表二十世纪日本艺术水平的作品”。
书中谈到小津时说,他“和成濑已喜男一样,也是公认最具有日本风格的导演”。
这两位日本导演的艺术发展道路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影对日本来说(对我们也一样)是舶来品,因此在其成长的初期必然要受外来影响,对研究一点不仅不能回避,而且有必要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现在让我们概略地看看日本电影早期发展的状况。
小山内薰拍摄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路上的灵魂》(1921),受到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1916)的直接影响,使用了平行蒙太奇,二十年代中期的剑戟片则是受到美国西部片样式的影响。
老导演衣笠贞之助于1928年至1930年去德国和苏联进行考察,得到接近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机会,直接学习了他们的方法。
可以说,他既受到德国电影的影响,衣笠回国后的第一部作品《黎明以前》(1931)就运用了“爱森斯坦的锐利的蒙太奇手法”(岩崎昶语)。
而伊藤大辅显然受到法国先锋派的蒙太奇节奏和苏联蒙太奇理论的影响。
佐佐木能理南和岩崎昶在1928年将苏联的蒙太奇理论介绍到日本,牛原虚彦最钦佩的导演是卓别林,栗原喜三郎曾在美国导演兼制片人英斯(分镜头剧本的创始人)的指导下当过演员,他把美国的一套生产组织方法及分镜头剧本的形式传授给日本人。
在有声电影初期,五所平之助学习的是好莱坞方法,阿部丰也如是,而衣笠贞之助则受到爱森斯坦等人的有关声音宣言的影响。
仅仅这些实例就可想见日本电影当时受到外来影响是何等混杂,现在我们着重分析一下沟口和小津两人的情况,看看他们最初是怎样受到西方外来的影响,后来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沟口于1920年正式从事电影事业,担任助理导演,1922年开始独立拍片。
他于1923年拍摄的《血与灵》显然受到当时在日本公映的德国表现主义影片《卡里加里博士》(1919)的影响。
他于1929年拍摄的《东京进行曲》则完全吸收了西方电影的创作手法,摄影机的各种运动都含有剧作动机,镜头虽然偏长,但有插入的特写镜头。
他于1933年拍摄的《滚滚的瀑布》依然按西方的剪辑体系发展。
1935年拍摄的《折纸鹤阿千》的剪辑技巧绝不亚于欧洲的导演,甚至在一场戏中连续表现两个人物各自的闪回镜头;医生来到童年时代同生活的车站;闪回到他的少时代,同时在车站候车生病的阿千,闪回到与医生少年时代同期的一段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影片里已开始出现日后成为他的风格特征,也就是一场戏用一个镜头拍下来。
次年,他拍摄了《青楼姊妹》和《浪华悲歌》,明显地摆脱了西方的影响,开始走上了具有自己风格的创作道路。
TOP管理员∙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2#大中小发表于 2006-11-13 05:24 PM 只看该作者在小津的创作道路上也出现类似的情况。
小津主要是学习好莱坞的西部片。
他于1930年根据一部美国通俗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那天夜里的妻子》,被美国电影理论家评论为“对西方体系的透彻的掌握,只有一处出现偶然的视线匹配错误……。
有不少说明性的,旨在强调主要场景的肮脏环境的摇镜头。
”虽然影片中有不少“对白字幕”,但影片仍符合西方的准则,主要通过画面来讲故事。
由此可见,这两位导演有首先致力于吸收西方电影的表现手段,每人在早期都有一两部影片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是“学到家了”。
接着他们就根据日本民族的传统和个人的特点来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继而成为日本电影民族风格的一部分。
好友 当前离线沟口在充分掌握了西方电影技巧之后,就开始走向自己体系。
他的风格特点是长镜头。
这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德国电影的影响,另一方面则由于他的主要题材是艺妓生活,歌舞会的缓慢节奏决定了他偏重于使用长镜头。
但是,沟口的长镜头不同于欧洲导演所使用的长镜头。
欧洲的导演,如茂瑙、奥弗尔斯所使用的长镜头手法,旨在把一系列连续画面通过摄影机的运动联结起来。
而且,这种手法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的摄影机的运动和大景深镜头结合起来,形成长镜头,例如,在《青楼子妹》中有一场戏,开始时一名艺妓与男客坐在房门口附近的草垫上聊天,是远景,然后艺妓起身向摄影机走来,摄影机往后拉,展现出房间这一端的一张茶几,这时始终保持艺妓的全景。
艺妓走到茶几房,反身背对摄影机坐下来备茶。
过了一阵。
男客也起身走过来,在茶几前与她相对而坐。
然后艺妓又转到男客身边坐下,两人以侧面对着摄影机,摄影机稍向前推,但没有推成近景。
即便在戏剧性强烈的时刻,沟口也不用特写。
他自己的解释是,他相信一部影片主要是由环境气氛构成的,气氛对于影片就象对于绘画一样重要。
沟口所追求的这一效果恰恰需要通过长镜头,以及让摄影机和被摄体保持一定距离这两种手法的结合才能获得。
他还认为,越是在能引起观众共鸣,而需要延长镜头予以加强。
这种长镜头必然要求大景深的构图,例如在《山椒大夫》(1954)中,孩子中遭绑票的一场戏,母亲与孩子的动作和摄影机始终保持一段距离,但同时又用大景深的镜头不断突出动作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关系。
沟口分别把从岸上和船上的视点拍摄的两个长镜头联结起来(而不是不断地交叉剪辑)。
先是母亲在船上背对摄影机站在前景,看着在背景岸上的孩子挣扎着朝她跑来;下一个镜头是孩子在前景岸上挣扎着朝母亲跑去,母亲在背景的船上疯狂地挣扎着想回到岸上来,船越驶越远。
这两个相对机位的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长镜头的联结充分体现出了复杂紧张的关系。
沟口在影片《元禄忠臣谱》(1941----1942)中还根据日本绘画艺术,使用横移的摄影机运动来造成象一幅逐渐展开的卷画的散点特征。
在商人破产家产被拍卖的那场戏中,开始是摄影机横移过一排日本式房屋的拉扇门,接着移到另一间坐满了讨债人的房间。
然后移到一群仆人正在清理准备拍卖的什物的房间,接着摄影机横过一个柱子,一个手拿小家具的仆人从柱后走出来,化,摄影机推至坐着破产商人及其朋友的房间。
在另一部影片,沟口还使用180度以上的摇镜头来造成这种卷画的效果。
岩崎昶把沟口的这种长镜头风格和西方对特写的运用作了比较,“……只有紧紧地抓住现实,深入现实,并表现得很主动的时候,才可能成为特写式的风格。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和西洋人对待自然与人的态度有所不同。
一般外国电影的风格……顶多也不过是摄影机在跟随主人公拍摄他们的活动时,附带地把景物一部分一部分地拍下来而已。
这些作家,最感兴趣的是拍摄人,他们对于围绕着人的空间和自然景物只有特殊的场合才感兴趣。
这和日本人喜欢把人更多地放在和自然环境里来观察的情况正好相反。
……日本人特征的风格……是一种来源于创作意识的朴实而又有自然的风格。
而在具体谈及沟口健二的风格时,岩崎昶说:”有一个时期像沟口健二那样的导演,也曾经打算有意识采用这种全景主义,以便创造出尽可能不同于外国影片的、具有独特的风格的日本式的电影表现形式。
TOP管理员∙个人空间∙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3#大中小发表于 2006-11-13 05:24 PM 只看该作者至于切割在沟口影片中的作用就像是阅读小说时的翻页,而不起镜头之间的连贯性转换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理论,日本一些电影理论家们骄傲地说,长镜头风格是我们日本导演沟口二创立的。
小津安二郎在日本民族电影的发展中似乎占着比沟口健二更为重要的地位,岩崎昶认为他是“使用本无声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艺术家。
同时对于自己的风格具有近乎顽固程度的自信。
”确实,小津公开反对拍摄那种迎合外国旅游者口味的影片。
耐人寻味的是,恰恰是这种“顽固的自信”使西方认为,只有小津才能拍出真正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影片来。
和沟口健二一样,小津拍摄的《那天夜里的妻子》证明他已经把西方的电影手法学到了家。
然而次年拍摄的《东京和唱》一片中,他就明显地背离了西方体系,开始形成另一套如今已成为日本电影特色的剪辑风格。
在《东京合唱》中有这样一场戏:桌面的特写,桌面上摆着一顶帽子和一面镜子,一只男人的手入画取镜子___镜子中的特写,男人边走边在裤子上擦镜子___180度的反拍镜头,中特写,男人站在那里打领结,然后朝左看画外____仰拍工厂的烟囱___中景,男人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