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民族性
日本人民族性格的特点
开场白中日之间的两件大事。
一.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原因神岛二郎:日本人的精神结构有上层的武士道精神和下层的自然村秩序构成的。
自然村的概念通过渔猎耕种等生产活动,依照自然环境聚集而成的居民生活共同体。
地理特色四面环海土地面积狭小多山地多地震台风是群居生活成为了一种必然。
尤其是水稻的传入,为自然村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条件。
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公元57年,及西汉王朝授予刻有倭奴国王称号的金印起正式开始。
由于当时国家和地方领主的支配权过大,农民的自立程度和结合程度都很低,因此,直到13世纪,自然村落还是一些零散的弱势群体。
到了江户时代,即公元1603年后,自然村从真正从形式趋于成熟。
今天所提到的自然村秩序主要是指江户时代以来成熟的自然村的特色。
自然村具有哪些特色呢?1.排他的封闭的小社会水稻的种植保障了村民的生活。
而江户时代的长达265年闭关锁国,和平稳定的历史,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内部结合日趋紧密,使自然村落成为了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社会。
这种封闭表现在与村落外界的划分上。
(疫病,害虫发生时与己无关的外部世界瓦拉几钱他界的存在)这种与外界的明显划分,强烈的排他意识,使村内的一体性,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不断增强。
2.共同的产土神村民生活的村落不仅是一个封闭的小群体,在精神上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在每一个独立的自然村里都会建筑一座神社,供奉的产土神,类似于我们的土地神,所守护的范围有明确的界限,就是所在的这个村落. 因此,同一个村落的村民在精神上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村里人就是在同一个神保护下的“自己人”。
在村内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各种名目的祭祀活动。
村人通过共同参与的祭祀活动来不断加强精神上的联系。
如果说中国的村落里强调的是同宗族的祠堂的祭拜,日本的祭拜的范围则是村落的全体。
3.一体意识强大的村落:家里的一半是村落的在这个封闭的自然村内,人们在精神上紧密联系,村民通过参与水稻的耕种等集体劳动,保证自身的生活需要。
从日本人的生活看日本的民族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看日本的民族性作者:李晨来源:《人间》2016年第02期摘要:大和民族在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的同时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宗教等,是融合发展起来的民族。
在文化交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速、便捷的今天,日本文化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异化。
在近代以后作为亚洲国家中的一个中心影响着其他民族文化。
特别是日本从古代到近世吸收了中国的文化,日本向中国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大量的吸收中国大陆的技术和文化。
并且大量吸收从大陆而来的渡来人。
日本与中国近在咫尺、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本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也是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
关键词:民族性;日本;特征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93-01民族性的定义:所谓的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所持有的特性、心理上的特质、风气、思潮、精神和素质等。
在学术上来讲,属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等研究领域。
分析民族性的手法有观察法、面谈法和心理测试等。
所谓的观察法就是观察每个人的行为,将行为抽象化,再从行为方式将文化种类抽象化,然后从文化类型将风气、思潮、素质等抽象化。
用这种方式,可以准确的抓住和掌握群体文化的特性。
心理测试法在文化群体中最常见的是探索分析个性的种类。
国民的统一性国民性就是一个民族为了与环境相适应而演化培养出来的心理习惯。
日本人提倡共同进步、协调一致,讲究团队精神。
所以,日本人大都人云亦云。
这也是日本人长期遗留的心理习惯。
美国学者发表了著名的《菊与刀》一书。
日本学者将这部作品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并受到广泛好评。
在书中,日本人提出了与美国学者相对应的“羞耻文化”,并指出,日本文化是“羞耻文化”。
由此可见,日本人很注重羞耻,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自身言行总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左右,甚至迷失自我。
与日本人相处,发现他们事事小心谨慎、顾虑重重。
其实,这都源于日本人自我意识薄弱、随波逐流、讲究步调一致的统一性。
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
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日本大和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其一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亚洲一直以老大自居。
中国老辈就一直受其侵略、欺凌。
近几年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特别是JDP超过日本的现实,他实在无法接受,他们不能容忍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他们面前。
一种强烈的民族嫉妒感油然而生,钓鱼岛事件的发生为日本民族发泄其内心不满情绪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其次一部分对中国持敌视态度的右翼势力,还仍然认为中国是个弱小民族,他们认为中国一直是他们的手下败将,现在没有资格在高尚的大和民族面前摆出强硬的姿态。
必须把中国的气焰压下去!其二是,大和民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日本今天的狂妄是其民族祖传的劣根性所决定的。
为什么?(1)军人掌权富有侵略性,这是日本民族的第一个特点日本从1192年开始实行幕府制度,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在长达近700年的历史中,日本一直由军人(将军)把持国家政权。
军人掌权,故日本民族自古形成了崇尚勇武,对外侵略的特点,他们不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2)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民族的第二个特点在幕府制度下,上从中央的将军,下到地方上的大名、领主等盛行蓄养武士之风。
武士是职业军人,他们对内保护领主、大名,并把领主、大名视为自己的主子,并宣誓为主子效忠,彼此之间形成森严的道德规范。
对外崇尚“勇武”,以杀伐为荣,崇拜日本刀,刀不见血不算武士,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国内斗争和对外侵略战争。
这就逐渐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以森严的等级制度来维持内部帮会式的纪律。
武士道精神是一种极度的野性和奴性相结合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一身具有狼和羊的双重性格。
所以日本民族从12世纪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以勇武、杀伐、侵略、斗狠为特征的民族精神。
1592和1597年他们两次侵略朝鲜,明末又串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骚扰、抢劫,被中国称为倭寇。
(3)单一的民族性和对外扩张性是日本民族的第三个特点日本国内只有一个民族——大和民族。
岛国,国内资源欠缺。
所以对内比较团结,对外侵略以扩大领土面积是其历代政府的基本国策。
第一章 日本民族性概说
6、武士道
主要内容:(1)强调主从关系中的“忠节”;(2) 强调“武勇”;(3)强调献身精神;(4)强调 “礼仪”和秩序。 “哪怕是思想最先进的日本人,只要揭开他的外衣, 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武士。”
7、勤奋
“过劳死”
8、节俭
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
日本武士切腹自杀
松本一男说:“日本人中存在一种共同的看法,即 认为无论是怎么人死后都会成佛,所以他们极不喜 欢议论死者的是非曲直,他们认为这是‘鞭打死者 ’。……不管是怎么战犯和罪犯,既然死了就没有 罪了。” 本尼迪克特:“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 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 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 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 相互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现上出来。 ”
三、“万分之一的偿还”意识——“报恩”意 识
日本统计数理研究所曾在1963、1968、1973、1978年 对“你最重视的新道德和传统道德是什么”(各举两 项)进行了四次调查,结果,日本人认为最受重视的 传统道德是“孝顺父母”和“报恩”。每次调查提及 报恩的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3%、45%、43%、47% 。
“忽略仁慈而强调忠诚,只能被看作是日本的儒教所 独具的特征。” “在中国,忠诚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 真诚。而在日本,虽然它也在同样的意义上被使用, 但是它的准确的意义基本上是一种旨在完全献身于自 己的领主的真诚,这种献身可以达到为自己的领主牺 牲生命的程度。结果,孔子所说的‘事君以忠’在中 国被解释为‘臣子必须以一种不违反自己良心的真诚 去侍奉君主’;而日本则把此话解释为‘众臣必须为 自己的君主奉献出全部生命’”。
日本文化中的民族性和现代性初探
纵观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可以看出,很难有两个国家在现代设计理念和风格上是完全相似的,每个国家都具有独特的本国设计理念。
而二战后经济近乎崩溃的日本,在现代设计领域却发展得十分迅速,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和魂洋才”是日本文化发展的主体精神,以本国民族文化精神为灵魂,充分借鉴西方先进设计理念,这是日本能够始终保持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日本的设计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也是日本自身学习和消化的结果。
所以,不从历史上入手分析日本设计的成长和发展,是不足以说明为何日本设计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
一、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向外界学习的国家,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向中国派送了大批遣唐使,不断吸取唐朝文化以丰富自身的内涵,所以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许多受中国影响的作品,例如书籍的印刷装帧、风俗画版画,乃至文字的设计。
19世纪中叶的幕府时代,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日本港,日本人平静的农耕生活被彻底打破,幕府统治被迫结束。
只不过,国门被打开的同时,日本人发现了新的学习榜样:西方。
日本并没有像彼时的中国那样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
明治维新让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同时也成为了日本现代设计的起点。
当时官办的美术学校已经聘请了意大利人作为教师。
但总的来说当时日本的现代设计并没有真正的起步,只有平面设计中的图书绘本有了一系列的进步,那时欧洲向日本进口茶叶,浮世绘图案作为商品的包装到了海外,其东方韵味的颜色以及优美的线条也影响到西欧艺术家的创作,例如梵高和莫奈。
后期虽然有一些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有志青年,把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带回本国,并办了一些设计杂志期刊还有一些新式学校,希望打开本国现代设计的局面,无奈那时日本政府忙于海外军事扩张,并无暇关注于本国教育文化以及设计的产业问题。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
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透视日本民族性王豫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陕西西安 710071)【摘 要】 本文从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现象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敬业、一丝不苟以及“和”的精神所带来的日本特有的“委婉、暧昧”、“恩情”和“集团意识”等民族性,并分析了这些国民性所产生的历史和地理根源以及对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日本人;生活习惯;民族性 日本人说;“中国は近くて遠い国です(中国是既近又远的国家)。
”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本,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日本人,一个时而友好时而敌视的民族,这是许多人对日本及日本人的看法。
日本人自隋唐开始研究中国,继而研究欧洲上百年,才造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地位。
面对昔日远方来朝,今日成就显赫的国度,我们既不能稳坐汉唐辉煌的史书之上轻蔑其为蕞尔小国,更不能自贬身价、盲目哈日。
研究一下日本近代能够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取长补短,对于我国自身的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然而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际地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以在日本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来探讨日本这个民族的特性,为我们全面了解日本及日本人尽微薄之力。
一、经济发达背后的日本民族性留学日本德岛大学的四年,最让我难忘的是那里农村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四国是日本四大岛屿中最小、最不发达的一个岛,而德岛是日本四国地区的一个小地方,是居住在大城市的许多日本人从不问津的地方。
去之前,问起日本人有关那里的情况,你首先会听到:“徳島は田舎です(德岛是农村)”这样的回答。
带着我们中国人对农村固有的印象来到了这片土地的时候,眼前的景色令人大吃一惊。
灯火通明的百货大楼,大街小巷的超市,随处可见、建筑模式统一、标志醒目的24小时便利店。
入其店堂,方知什么是服务的周到,言语之典雅谦恭,举止之得体周详,还有你购物后所受到的深深地致谢,彷佛使你真的感到店家的生存就是依靠你的垂爱,原来所谓的“顾客是上帝”是这样一种感觉。
日本人是什么人种
日本人是什么人种
日本人是蒙古人种,也就是我们说的黄色人种。
1、日本人主要由和族组成,在日本北海道亦有阿伊努族人居住。
日本人虽然属于蒙古人种,但却是好几个民族融合而来。
另在北海道有2万5千多阿伊努族人。
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
使用日语,语言系属未定,多数学者认为属独立的日本语系。
受汉语影响极大。
以东京话为标准语,在全国推广。
信仰比较普遍,流行多种宗教。
大乘佛教自6世纪经朝鲜传入后,迅速普及全国。
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遍,明治维新以后曾被定为国教,全国城乡皆有神社。
2、东亚日本的基本居民。
主体为大和族。
学术界通常的说法是,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日本岛才开始有居民,最早的日本居民是从北方大陆移来的通古斯人,以后有马来人从南方渡海而来,大约从公元前一千纪后半开始,就不断有中国和朝鲜人移居日本。
日本的民族性
日本的民族性:其一,日本民族是一个冷漠和热情的结合体。
其二,日本民族是优雅与残忍的结合体。
其三,日本民族是服从于反叛的结合体。
其四,日本民族的群体性非常鲜明。
这带来了日本民族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日本非常强调个人对团体的绝对服从。
其五,日本民族非常热衷于学习和改造。
其六,遵守纪律、追求完美日本这种民主性形成的原因:资源贫乏,地域狭窄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日本的文化特征。
美国人的性格:热情大方、坦承与直率、独立进取、竞争的意识强、时间的观念强、遵纪守法、有礼貌讲公德、讲求实际、看重成功的价值。
评析:日本式管理的超越与被超越-------------------------------------------------------------------------------- 2002年09月09日08:55 经济观察报本报记者方军/文现在,西方管理大师们争相为“不具竞争力的”日本工业提供建议,他们的潜台词是“日本需要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
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中说,日本公司需要通过定位于利润、制定明确的战略和加强雇员激励来创造竞争优势,也就是接受西方的“战略性思维方式”。
在美国《商业周刊》眼中,法国人卡洛斯·戈恩因拯救日产汽车公司 Nissan 而成为“日本民族英雄”,他的成功源于抛弃日本的传统做法——放弃按资历支付薪酬和升迁的日本方式、为员工提供股票期权和奖金、划分明确的责任并赋予经理直接管理权。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讨论日本企业管理的语气与现在完全不同。
当时,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强国,它的工厂以惊人的高效率生产着高质量的产品,大量的美国经理人飞越太平洋去丰田和索尼“朝圣”。
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是当时最畅销的商业书之一(其他几本也都是关于如何面对日本的挑战),当时最热门的管理时尚是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连续改进和适时制造——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企业管理方式。
民族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定义和理解的?
民族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如何定义和理解的?
一、民族性的定义和概述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的特殊性格、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人们
对民族的集体心理特征的总称。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民族性的定义和理
解存在差异。
二、西方国家的民族性观念
1. 法国:法国人注重形式与美感,追求个人自由与个性表达。
2. 英国:英国人注重礼仪和传统,保持冷静和自制力。
3. 德国:德国人重视纪律和效率,追求精确和秩序。
三、亚洲国家的民族性观念
1. 中国:中国人倡导集体主义和孝顺的传统,强调和谐和亲情。
2. 日本:日本人注重纪律和自律,重视团队合作和尊重他人。
3. 韩国:韩国人重视家族和社会地位,追求成功和社会认可。
四、非洲国家的民族性观念
1. 尼日利亚:尼日利亚人强调社群和家族的连结,重视亲密关系和礼仪。
2. 肯尼亚:肯尼亚人注重和平与温暖,传统尊重长辈和强调共享资源。
3. 埃及:埃及人崇尚谦逊和礼貌,重视信仰和家庭纽带。
五、民族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替代性观点
1. 具体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具体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开始凸显,民族性的定义和理解越来越多元化。
2. 移民对民族性的影响:移民的涌入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传统的民族性定义和理解逐渐变得模糊。
总结: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民族性的定义和理解存在差异,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在西方国家、亚洲国家还是非洲国家,人们对民族性的认识都体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性的定义和理解趋向多样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挑战着传统的民族性观念。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的民族性是怎么形成的?----日本史笔记2所谓民族性,就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
日本的民族性是什么,大多数文章都指向其二重性或矛盾性。
这个观点应该主要来自美国学者的《菊与刀》,该书对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有一个概括:“日本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征服。
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该书作者本尼迪克特在书的末尾再次提及:“由于这种植根甚深的两重性,他们在成年后可以从毫无节制的浪漫恋爱突然转到对家庭意见的绝对服从。
不管他们在履行极端的义务方面走得多么远,他们都能够尽情地享乐与贪图安逸。
慎重处世的教养使他们在行动中常常表现得像一个胆小的民族,但他们实际上勇敢得近乎鲁莽。
他们在等级制下可以表现出非凡的顺从态度,但绝不会轻易服从来自上面的控制。
他们尽管彬彬有礼,但仍能保持着傲气。
他们可以接受军队所要求的狂热盲从的纪律,但又桀骜不驯。
他们可以是热烈的保守主义者,但又受新的方式的吸引,就如他们在接受中国风俗和西方学问时一再表明得那样。
”多数评论认为,这个概括准确指出了日本的民族特性。
笔者对日本人的了解基本来自书本和文艺作品,所得印象与以上结论虽不矛盾,但印象最深者似乎这一结论并未概括。
笔者对日本民族最深刻之印象,一是认真、执着,力求把事情做到极致;二是极善于学习。
《菊与刀》出版于五十年代,我虽不完全接受其观点,但却认为是我迄今看到的对日本民族性分析最深刻的作品。
一般来说,民族性的形成脱不开该民族的传统习俗、宗教习惯和文化影响。
学术界的主流意见认为,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影响之前,只存在一种发育不全的低层文化。
比如神道,只是一种简单的对万物有灵的崇拜,缺乏系统的宗教理论。
可以推论,这种传统的宗教习俗,造就了日本民族敬畏、崇拜神和大自然的特性。
从日语文字构成看日本人之民族性
0前言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自古以来互相影响,不但都属亚洲人长相一样,连文字也有相同之处。
很多根本没学过没看过日语的人,当第一次看见日语文字时都会吃惊地说:“这是日语还是汉语?怎么一半我都认识,日语挺简单吧。
”(田中さんは日本人です。
/田中是日本人)(王さんは晩ご飯を食べる/小王吃晚饭。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都有讲一讲的冲动,所以,本文简述一下日语文字的构成和由来,以及文字背后所体现日本人的民族性。
1日语文字的构成日语文字主要由汉字、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和罗马字母三部分构成。
1.1日语汉字日语中的常用汉字范围以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为标准,共1945字,构成了现代日本所使用的汉字的基础。
汉字组成的单词如:学校図書館手紙靴貿易経済娘1.2日语假名日语共46个平假名,片假名与平假名发音相同写法不同。
平假名如: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たちつてとなにぬねのはひふへほ片假名如:アイウエオカキクケコサシスソタチツテトナニヌネノハヒフヘホ1.3罗马字母罗马字母就像汉语里的拼音,日语104个发音都能用罗马字母拼读出来。
a i u e o (为五个元音)ka ki ku ke ko sa si su se so ta ti tu te to na ni nu ne no ha hi hu he ho ma mi mu me mo ya yu yo ra ri ru re ro wa wo(其他是辅音分别与五个元音相拼)。
大部分国家的语言都是由一种符号组成,日语却是三种,令人不得不心生疑惑,日语文字为何如此复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日语三种文字的由来。
2日语文字的由来2.1日语中的汉字日本史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日本最先出现的文字是汉字,大约在弥生时代中期,约公元一世纪初期(中国汉朝)。
另根据《古事记》《日本书记》正式文字记载,汉字最初传入日本是始于应神朝(中国汉朝)。
日本独特民族性是如何形成的?
日本的强大须建立在日本的开放政策之上。
只有通过开放政策,日本人才有可能尽快地从西方那里学到日本所需要的东西。
精心挑选需要引进的西方文化首先是学习。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了系统地学习外在世界过程。
学习在日本可说是一种传统。
在和西方接触以前,日本人就学中国和朝鲜。
即使在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期,日本政府也派了特殊的官员学习荷兰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1830年至1840年,日本国内就日本的外交政策有一场大讨论。
一派强调日本应实行开放政策,虚心向西方学习。
另一派主张强化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日本的孤立政策。
但“孤立”政策由于佩里将军的到来变得不可能,用武力把外国人赶出日本的实践已变得不具可能性。
多数政府官员认为,日本的强大须建立在日本的开放政策之上。
只有通过开放政策,日本人才有可能尽快地从西方那里学到日本所需要的东西。
至19世纪80年代,日本人对西方世界的研究已经具有相当水平。
日本人不仅自己学习西方,而且还引进西方的人才来求得西方先进的知识。
至19世纪70年代,87名英国专家在海军部做顾问,46名法国专家在陆军部,6名荷兰专家在建设部,11名德国专家在医疗部。
很多美国人被邀为体育教练和兴办大学的顾问。
明治政府以教育为本,政府把公共学校的课程标准化。
日本校服的蓝本是普鲁士的军官学员服。
但是这种学习并非是照抄照搬。
日本的一位史学家指出:“明治政府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并非是毫无计划、照抄照搬。
文化引进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挑选,看它们是否对日本民族的经济和国防有潜在的贡献。
”对内募资以集中国家资源对后发展国家来说,如果要赶上或超过先发展国家,控制似乎是必要的。
就是说,国家需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发展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方面。
全面出击经常导致深刻的国内危机,明治政府对这一点是有深刻认识的。
在日本的门户被迫开放后,日本的经济现代化面临两条主要途径。
一是全面出击,大面积地增进国家的能力,同时提高许多工业部门的能力。
日本的国民性
等级制 军队-完全废除 社会、 家庭-根深蒂固
具体表现:
实用主义
对中国文化的选择性接受, 如日本人没有祖宗崇拜,因此忠 孝两难时很容易“舍孝求忠” 又如人们熟知的 唐时不取太监, 宋时不取缠足, 明时不取八股, 清时不取鸦片。
等级制
幼儿摇摇晃晃会走时,学习的 第一课就是尊敬父兄。 日本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以 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继承来区 分个人的等级。 每一个日本人最初都在家里接 触等级制,后来再把这种习惯 带到经济以及政治上。
2-3
社会文化
家庭中的长幼 礼仪教育 U形自由曲线 教育断层
恩情如债
报恩于万一
等级制
双重人格
三、参考意义
•本尼迪克特撰写《菊与刀》(战略意义) •通过了解人类心理如何受到文化的塑模,来解释较大社会的 整体性质 •克拉克洪( Clyde Kluckhohn ) 和莫瑞( Henry Murray) 曾说过 一句名言: “每一个人( 性格) 都有若干方面像所有的人若 干方面像一部分人,若干方面则什么人都不像。 •对日本的国民性,大家可以不认同,但起码不能忽视。
3
参考意义
·什么是国民性?
国民性,是由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 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 其成因非常复杂,一般多表现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 复出现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
一、日本国民性内容
各得其所
集体主义忠义勇武源自神道危机意识耻
实用主义
等级制度
双重性格
忠义勇武
·德川幕府统治的影响
德川幕府将日本的 封建体制和中央集 权推至了顶峰,不 同团队进行分属, 不同领域加强对被 统治者的控制,潜 移默化中加强日本 人的团队意识。
浅析日本民族性
浅析日本民族性第一篇:浅析日本民族性浅析日本民族性——以《菊与刀》为例直到今天,一提起“日本”这个词,大多数中国人的感受不是百感交集就是恨得咬牙切齿,始终难以从日本侵华的阴霾中走出。
电影电视从来没断过抗日主题,历史课本也永远写着“勿忘国耻”四个大字,作为一个正宗的90后,我既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也很难领会爷爷辈们声嘶力竭的控诉。
我有的更多的是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弹丸之国能够跻身资本主义列强;资源匮乏,却曾一度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小国寡民,却敢叫嚣美国;以中国为导师,却把中国拍倒在沙滩上。
”我们总说日本这指日本那,可是我们又真正有多了解它。
我们扬言只要每一个中国人吐一口唾沫就能淹死它,我们也老是抗议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甚至集结起来抵制日货,可是我们对它仍旧一无所知。
我们能看到很多日本学者、文人等对中国历史、社会做的种种探讨。
更有意思的是对于中国的纪录片,日本人、西方人拍得比我们深刻、细致、详尽得多。
好多我们不在意甚至摈弃的的元素却被他们完好地保留和继承下来,特别在考古界,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堪称世界典范。
放眼中国各界,却少有研究日本的人才和著作,即使有,也多以大国的姿态俯视日本,除了骂还是骂,实在不堪入目。
美国作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却能够以相对客观和冷静的态度,引用丰富的事例、访谈以及日本本国的相关著作,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民族性,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日本的大门,使我感悟颇多。
下面我就文中提到的几点谈谈自己的想法:一、精神优于物质、环境。
灵魂是可以训练的,人可以通过特殊的修行可使精神变成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东西。
一方面,作为一个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物质的匮乏使人们转向对精神的探索,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靠强大精神、强大内心来战胜肉体对物质的诉求。
而实践证明,强大的精神支柱往往能够支撑人战胜现实现在的困难和危难,创造生的奇迹。
正如当年中国红军十万里长征一样,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以小米加步枪的绝对弱势战胜了国民党的飞机大炮,来了个奇迹般的逆转,最终赢得中国的江山。
日本人的民族性,价值观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 日本人的集团主义 日本人的亲自然性 日本人的生死观 武士道精神 和文化
日本人的性格,特点
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1.一般家庭的子女上大学或者是找工作之后,开始独立生活 整体来说与父母的联系比较少。 2.一般的情侣除了背叛对方的行动意外,比较尊重对方的私生活。 3.婚后望父母给自己买房,买车的期待值比中国低一些。 4.日本年轻人的攒钱意识比中国年轻人差 5.日本的网络游戏玩家比中国少, 很多人不愿意把很多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上。 6.日本人出去喝酒一般是平分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日本人给人印象比较深的生活习惯有以下这些: 勤洗手 勤刷牙 勤洗澡 勤换衣 不随地吐痰 不边走边吃 鞠躬代替握手 说话轻声细语 香烟灰有专用袋 垃圾分类盛放 朋友亲友串门较少 主妇每日打扫卫生 日本人有送礼习惯
日本人的生死观
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是多数日本人的 人生信念。一些日本人的房子与墓地靠得那么近, 似乎那也是居所的一部分。把窗户一推,一排排的 墓碑尽收眼底。日本的墓碑小巧玲珑,墓地虽然拥 挤,但井然有序。在墓碑前的花瓶里,总是插有白 色或黄色的菊花,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使墓地 透出几分雅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很多宾馆 里,一边办葬礼一边办婚宴的情况时有出现。两个 气氛完全相反的仪式都集中到一幢漂亮的大楼里, 有时甚至在一个大厅的两端举行,中间仅仅用拉板 隔开。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樱花飘落 一样灿烂地死去是日本人追求的境界。为何日本人 有生死皆坦然的生死观?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自 然资源的匮乏,加上频繁的灾害,在漫长的时间里 雕塑着日本人的气质。
日本人的亲自然性
日本民族介绍
據說,女性这个「子」是古時宮廷貴族社會喜好為女子取的名字。昭和時代 以後,過半數的女子都是某某「子」。 子字的由来:因為平安時代(794-1192)盛行陰陽五行,謂女性是「陰」, 「陰」又是「穴」,是四次元的冥府,創造萬物的根源世界。而這個「陰」 的方位是「子」,以時間觀念來講,「子」是一天的結束,也是一天的開始。 所有嶄新的事物,都是從這個四次元世界創造出的,而「子」的中心存在, 正是女子。 日本女子的名字排行榜,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1912),第一名是「千代」 (ちよ),翌年以後,才讓位給「正子」(まさこ)、「靜子」(しずこ)、 「文子」(あやこ)、「幸子」(さちこ)、「久子」(ひさこ)、「和子」 (かずこ)等「子」族的。 這些「子」持續到昭和末期,昭和55年(1980)開始,榮登排行榜前十位的 是「美咲」(みさき)、「惠」(めぐみ)、「愛」(あい)、「彩」(あ や)、「舞」(まい)、「瞳」(ひとみ)、「楓」(かえで)、「萌」 (もえ)等單字名。其中「愛」連登寶座有八年之久,「美咲」持續了六年 之久。
现代日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有趣现象。在幼年时 期,小孩子们在七五三节(11月15日)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附近 的神社祈福。青年时期举办婚礼的地点,多数是在教堂,青年男 女在神父的见证下共结连理。组建家庭之后,家中必然是长幼有 序,以忠孝思想持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去世之后,家人 会请僧侣前来家中主持道场。人的一生之中会和各种宗教发生关 系,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一种文化现象。
季 变 生 块 得 的 环 史 中 ,对 很高 自 然
虽然日本在很多方面移植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但是又不是 照搬和全盘西化。比如佛教,中国的佛教宣扬的是‚出世‛思想, 和尚的戒律十分严格;在日本,僧侣可以结婚,‚僧侣‛是作为 一种职业存在的。又比如说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孝为本,尽忠次之,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日本人则提倡忠孝一体,而且忠的地位要 远远高于孝。再比如,欧洲的管理方式讲求个人主义,个人的表 现占主导地位;在日本,管理中追求的理念则是团队精神,有时 为了保证团队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在移植之中有改造,这是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日本的考察团, 每到一处,都是认真聆听,详细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态度给被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有不少 考察团则是借考察之名,行出国旅游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处是吾乡——日本人迷失的归属感
礼仪之邦——日本人的风俗习惯
日本国位于亚洲东北方的海面上,由一连串岛 屿和山脉组成,总面积377682平方公里。因为曲卷 而狭长而狭长的地理环境让日本人容易形成一种局 促狭隘的眼光和复杂的心态,既偏激又固执,既自 悲又自傲。因为狭隘,它不由时时向外凯觎和张望; 因为局促,凡事必经过慎密思考。 日本人一方面极端的自尊排外,另一方面又特别 崇拜强者.这与日本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日 本自身在的地理条件有关.打个比方,就象一个贫穷 了很长时间的爆发户一样.西方有学者给日本人一个 很形象的比喻,称其为“作坊里的民族”———— 一方面肯定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一面,一方面也 说明了日本是一个心胸狭隘的民族。
日本人的民族性
大家好!本篇文档从日本人的民族性方面切 入,思考中日两国之间的异同,希望对于我 们分析近期的撞船事件有所启示。
什么是民族性?
民族性 (ethnicity ) 定义:某一个体所
确定个人身份的方 式以及某一具有共 同起源的人群所形 成的社会阶层类型 。
日本人民族性的特点
岛国心态——冰与火的双重性格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 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 “再见”,“请多关照”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 樱花深受广大日本人民喜爱,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 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他们把樱 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清酒在日本俗称日本酒,它与我国黄酒为同一类型 的低度米酒,在日本享有国酒之誉。无论喜怒哀乐, 婚嫁丧娶,日本人都喜欢以酒助兴或消愁。
后述:在当代,和 平 与发展 是主 流,作为亚太地区的两个 大国,日本与我国应该 摒弃前 嫌,共谋发展,但在交往的过 程中要考虑到两国民族性格的 异同,增重彼此的文化性格才 能赢得信义。我希望在座的各 位同学理性看待日本这个骄人 的国度,青年人一定要放眼未 来。 相信有两国政府与人民的努力, 中日人民的福然 资源却非常缺乏,火山地 带的岛屿带给日本的只是 一些硫磺和石灰岩,耕地 有限,人口不断增加,使 得日本人普遍有危机感。 危机感使得日本人勤奋向 上和竞争意识浓烈,日本 政府很想成为世界大国, 但狭小的生存空间,贫乏 的自然资源,使得他们必 须依赖外界和向外界扩张。
日本的防震演习
日本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深刻的渊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系的 一个分支,而且日本一直在学习中国。日本这个民族从根上 说,就是中华民族的衍生品, 从汉朝时的“汉倭奴国”到秦朝 就成了了徐福的1000童男童女的后代,再往后连日本人也说 不清他们从那里来。日本人津津乐道的武士道精神,也不过是 中国传统道德传播到的一种异化而已——也就是说是中国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文化的一种异化,从其根源上看,我 们仍能找到其中的诸多相似之处。 日本的文化功力比中国浅,外来文化比较容易扎根,所以近 代日本的“脱亚入欧”成功了。而日本超过了亚洲其他国家, 在日本人心中,中华文化就成了落后的象征,为了表明自己的 先进,就急着同其他国家划清界限,与其渊源最深的中国也就 成了日本近代极力排斥和丑化的对象,所以日本人称我们中国 人为“支那人”,意思只有他们日本才配的上称为亚洲文明的 中心. 这种心里特征决定了日本人只服从强者,尊重强者, 所以日本人从骨子里不尊重一切人,要不是美国人打的他们 彻底失败,他们也不会把美国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