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1022王冉冉-《史记》导读教学大纲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dbd3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c.png)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程旨在通过选读《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领会司马迁的史学精神,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2)掌握《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史记》中的历史事件。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
(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史记》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史记》的成书背景及体例2.1 成书背景介绍司马迁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以及《史记》创作的年代,让学生了解《史记》成书的historical context.2.2 体例特点分析《史记》的纪传体、表、书、世家、列传等体例,让学生了解《史记》的literary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第三章:《史记》的重要篇章选读3.1 《史记》开篇——《太史公自序》选读《太史公自序》,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史学理念、人生经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2 《史记》名篇——《项羽本纪》选读《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军事才能及其失败原因,让学生领会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3 《史记》佳篇——《孔子世家》选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对比分析——《史记》与其他史书4.1 《史记》与《春秋》分析《史记》与《春秋》在体例、叙事风格、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古代史书的演变。
《史记》公开课教案
![《史记》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e07f9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b.png)
《史记》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培养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司马迁与《史记》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史记》的文学价值1.3 教学活动播放与《史记》相关的纪录片,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分享个人阅读《史记》的心得体会。
学生讨论《史记》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1.4 作业布置学生预习《史记》中的某一篇章,了解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史记的文学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史记》的文学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
对比《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
教师讲解《史记》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史记》中的精彩片段,分享感悟。
2.4 作业布置第三章:《史记》的人物描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命运的深入思考。
3.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如矛盾冲突、心理描写等。
讨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选取《史记》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进行讲解。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分享心得。
3.4 作业布置第四章:《史记》中的历史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中的历史观念。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4.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中的历史观念,如天人感应、宿命论等。
对比现代历史观念与《史记》的差异。
教师讲解《史记》中的历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历史观念的思考。
4.4 作业布置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史记》的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5.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推荐与《史记》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
《史记》选讲 课程教学大纲
![《史记》选讲 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81f9560ba0d4a7303763a82.png)
《<史记>选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42044课程英文名称:Historical recordsselection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史记选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
首先,能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历史,品评人物智慧与得失。
其次,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再次,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手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能欣赏本纪、世家、列传三种艺术形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增加文学底蕴和历史底蕴。
2、通过读《史记》作品,能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分析,掌握做事的道理,成为为人处世的必修一课。
3、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从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四年级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40学时。
2.本课程是阅读品评课,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历史,品鉴历史,品鉴历史人物。
3.本课程尽量在每节课中加大容量,广泛的涉略,体会《史记》作品的特点,感受史记作品的思想内涵。
4.选文突出基于学会为人处事的核心教学内容。
5.由于本课程涉及的是古代文学作品,涉及古代汉语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以及课文中存在大量与现代汉语词性和词意不同的古代词汇,所以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学生已经具备汉语高级水平,在之前古代汉语课学习中掌握了古代汉语的一些基础和应用知识,并已经修完古代汉语的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对所选作品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一般在了解选段内容之后,用一些时间结合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分析。
《史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史记》阅读指导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ab330ffab069dc512201bf.png)
时间:2021年 月 日
阅读内容
《史记》阅读指导课
设计教师
执教教师
阅读目标
1.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历史故事和历史常识。
2.了解全书内容,学会写读书笔记,学会复述及点评。
3.在写作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作品的发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2.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
七、制定阅读计划
每天读多长时间,读多少页,下次阅读课能读到哪里?
八、布置作业
《本纪》读完,并做好阅读笔记。下节阅读课一起分享!
板
书
设
计
阅
读
反
思
检查人签字:时间:2021年 月 日
2.全班分享交流。
3.教师出示阅读步骤。了解情节、分析角色、领悟道理、学以致用。
五、自主阅读
1.光说不练假把式。赶紧把书打开,注意按照老师教给你的阅读步骤,开始阅读《史记》——本纪吧!
2.小组交流所得。
3.全班交流所得。
六、总结收获
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总结前人得失、或加以利用、或引以为戒。正是他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阅读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交流。
阅读流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阅读过不少成语故事,了解不少成语。读读这些成语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故事图片,学生猜成语。
过渡:有同学已经发现了,是的,这些词语都来自于历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书——《史记》
二、看前言了解《史记》
谁能简单介绍下这本书?同学们看,前言里面藏着这么多内容呢!看来以后读书我们要看前言!
三、了解封面和目录。
1.除了看前言,我们还要看封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想不想知道里面有哪些故事?赶紧看看目录吧。
《史记》阅读推进课教案
![《史记》阅读推进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a11b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e.png)
《史记》阅读推进课教案史记阅读推进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作之一,由司马迁撰写而成,被誉为史家之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史记》的阅读推进,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背景和作用,理解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历史并与现实社会联系,拓展视野。
4. 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史记》简介1. 课程介绍和教材说明: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目标和研究内容。
2. 《史记》简介:介绍《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体裁特点等。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史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4. 总结和展望: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展望下节课内容。
第二课:《史记》的读法和阅读策略1. 课程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澄清学生的疑问。
2. 《史记》的读法: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史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标注、摘抄和思维导图等工具辅助阅读。
4. 阅读实践:选取《史记》中的一段文字进行实际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第三课:《史记》中的人物形象1. 课程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澄清学生的疑问。
2.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介绍不同人物形象在《史记》中的塑造方式和意义。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学生对某一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
4. 总结和展望: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展望下节课内容。
第四课:《史记》中的历史事件1. 课程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澄清学生的疑问。
2.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介绍其背景、影响和意义。
3.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就一位历史人物和一个历史事件做简单的报告。
4. 总结和展望: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展望下节课内容。
第五课:《史记》与当代社会关系的探讨1. 课程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澄清学生的疑问。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1931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0.png)
《史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以“五礼天地务民”为纲,按照一统天地、八纪差综、夏商周、秦汉以及经传的编排架构,记述自上古传世以来到西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
作为古代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史记》展现了诸侯国时期至秦朝统一中国前的历史面貌,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史记》的内容结构、编写背景和特点,理解其中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熟练运用史记中的历史资料进行历史研究与分析。
2.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史记》的内容架构和编写特点,深入讨论其中的历史事件、制度和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历史分析和研究中,培养学生深入挖掘历史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史记》的内容结构和背景,让学生全面了解《史记》的编写特点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课外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文献,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视野。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步:讲解《史记》的内容架构和特点(20分钟)教师讲解《史记》的编写背景、结构和编排原则,介绍史记的编写者司马迁及其在历史学上的地位。
第三步:分组讨论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展开对史记内容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第四步:课堂展示和总结(20分钟)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
第五步:作业布置和反馈(10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针对史记中的一段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撰写相关报告。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eb6ce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d.png)
《史记》研究教学大纲《史记》研究教学大纲《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的巅峰之作,由司马迁所撰写。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史记》的研究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史记》研究教学的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史记》研究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深入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通过学习《史记》,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理解《史记》的背景和意义:学生应该了解《史记》的创作背景、作者的观点和写作风格,以及《史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2. 掌握《史记》的基本内容:学生应该熟悉《史记》的主要篇章和内容,包括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史料的选取和整理方法等。
3. 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应该能够深入分析《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了解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4. 批判性思考《史记》的局限和偏见:学生应该能够对《史记》中的观点和叙事方式进行批判性思考,认识到《史记》作为一部史书的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偏见。
二、教学内容《史记》研究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史记》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介绍《史记》的创作背景,包括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写作动机。
同时,探讨《史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史记》的结构和篇章:介绍《史记》的整体结构和各篇章的内容。
重点讲解《史记》的纪传体写作方式,包括史料的选取和整理方法,以及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事方式。
3. 《史记》中的历史事件:通过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史记》中的叙事方式和历史意义。
例如,可以选取《史记》中的“太公兴邦”和“项羽本纪”等篇章进行讲解。
4.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选取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分析其在《史记》中的形象描写和历史意义。
例如,可以选取司马迁对刘邦和项羽的描写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对这两位重要人物的评价和观点。
史记名篇导读教案
![史记名篇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a333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6.png)
史记名篇导读教案导读教案是一种教学工具,通过对史记名篇的导读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针对史记名篇的导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这堂导读课,学生将能够:1. 了解史记名篇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史记名篇中的几篇重要章节的内容;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史记名篇是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许多经典的章节。
本堂导读课将重点介绍以下几篇史记名篇:1. 《太史公自序》:这是史记的引言部分,介绍了作者司马迁的背景和写作动机,是了解《史记》整体内容的重要入口。
2. 《五帝本纪》:记载了中国古代五位传说中的帝王,是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重要依据。
3. 《封禅书》:记载了中国古代封禅仪式的细节,是了解古代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史记》封面、介绍作者司马迁等方式。
2. 导读《太史公自序》:- 介绍《太史公自序》的作用和重要性;- 分析作者写作动机和写作风格,引导学生思考史记的特点;- 分段导读,让学生理解和归纳每一段的核心内容。
3. 导读《五帝本纪》:- 介绍《五帝本纪》的背景和重要性;- 分析五帝的传说,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传说的意义;- 分段导读,指导学生提炼出每一段的关键信息。
4. 导读《封禅书》:- 介绍《封禅书》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古代封禅仪式的意义和影响;- 分段导读,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今天的导读内容,提醒学生今后通过阅读史记名篇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内容;-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史记》的兴趣,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资源,如其他史书或解读《史记》的书籍。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堂导读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史记名篇的特点和内容,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c3846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3.png)
史记选讲教学大纲史记选讲教学大纲一、引言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也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来了解各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选讲史记的内容,帮助学生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二、史记概述史记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大型史书,由司马迁所著,共分为十二卷,记载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浅出的文字风格,成为了后世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课程将选取史记中的重要章节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三、课程内容1. 《本纪》本纪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它以各个帝王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政绩和治国理政的经验。
通过学习本纪,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君主对国家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他们的政治才能和个性特点。
2. 《世家》世家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它以世家宗族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兴衰荣辱。
通过学习世家,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世家的家族历史、家族文化以及他们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列传》列传是史记中的另一个重要篇章,它以不同人物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和思想。
通过学习列传,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政治观念和对历史的贡献,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平,来分析历史中的个人奋斗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史记的背景、作者及其写作风格等基本知识,并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史记的内容和意义。
2.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就史记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深入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阅读学生们需要阅读史记的相关章节,并结合课堂讲授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1. 熟悉史记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了解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史记导读课教案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
![史记导读课教案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b13d8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7.png)
史记导读课教案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一、引言史记,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是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实性历史著作。
通过学习史记,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史记导读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
二、课程目标1.了解史记的背景与意义。
2.培养学生对史记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通过史记中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材准备- 史记选读- 课堂练习题2.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史记的背景与意义,引起学生们对古代历史与文化的兴趣。
(2)学习史记选段选择适当的章节,让学生们听读史记的具体内容。
可选段包括帝王纪、列传等,涉及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讲解与解读对选段进行讲解,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事件与人物背景。
同时,引导学生们思考史记所体现的价值观与思想。
(4)分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面对一个问题或主题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理解。
(5)课堂总结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总结与点评,概括史记中的重要内容,并与学生们一同思考古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讨论质量以及对史记的理解程度。
2.作业评估布置课后练习题,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3.课后反馈整理学生的评估结果,给予积极的反馈与建议。
五、拓展延伸1.阅读更多历史著作除了史记,中国古代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如《春秋》、《左传》等。
学生可以阅读这些著作,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
2.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组织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古代历史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史记导读课,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
通过分组讨论以及课堂总结,能够激发学生们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与帮助。
《史记》说课稿
![《史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207d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3.png)
《史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背景、作者、体例及《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史记》中人物描写的手法,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3.通过阅读和分析《史记》中的篇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介绍《史记》的背景、作者、体例及《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重点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选取《史记》中的一篇或几篇篇目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4.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史记》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
2.分析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篇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史记》的艺术价值。
4.阅读法:通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素养。
四、教学环节1.导言(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书和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引出《史记》这一主题。
•介绍《史记》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过程、体例等。
•强调《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史记》的背景,包括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写作背景等。
•详细介绍《史记》的体例、篇目结构等。
•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分析人物描写手法(20分钟)•选取《史记》中的一篇或几篇篇目进行重点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史记》的写人艺术。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史记》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史记》中的篇目进行深入探究。
•小组讨论的内容包括:《史记》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等。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eccf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9.png)
史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学习《史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掌握历史知识、人物故事、事件发展等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文字记载的大量人物、事件、文化及政治、军事、经济对历史的影响等等,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次教学将主要涉及《史记》的部分内容,包括:•导言和总论:《史记》的介绍,作品特点等•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尧、舜、禹的历史介绍•夏本纪:商汤、太甲、太康、仲康、相、比、虞、夏后氏、少康等人物介绍•《尚书》:内容与特点2.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图片、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启发:通过提问带动学生思考,例如:“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巨著,你们知道史记有什么特点吗?”、“史记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书?”•图片呈现:提供与《史记》相关的图片素材,或使用PPT演示,让学生在视觉上了解《史记》的相关内容。
•视频播放:通过播放与《史记》相关的视频,在视觉上展现《史记》的内容和魅力,吸引学生。
(2)教学重点:结合《史记》的内容重点,进行知识点详解和分析。
•五帝本纪:对黄帝、颛顼、尧、舜、禹的历史介绍与评析。
•夏本纪:对商汤、太甲、太康、仲康、相、比、虞、夏后氏、少康等人物介绍,并分析其对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尚书》:对《尚书》的内容、特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3)知识运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做一些课堂练习,以检查掌握情况。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增强学生记忆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如何对待学习历史,文化古文的理解等。
三、评价方式(1)小测验: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小测验,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导读《史记》文言文导读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导读《史记》文言文导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edd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c.png)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导读《史记》
文言文导读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文言文导读《史记》文言文导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 通过导读《史记》文言文,使学生了解古代史书的特点和意义。
-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 选择《史记》中的重要章节,对文言文进行导读。
- 导读内容包括文言文翻译、重要名词解释等。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史记》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分段导读文言文,对生词进行解释和讲解。
3. 配合相关历史背景,讲解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思考,加深对文言文和历史的理解。
5. 分组小练,让学生互相讲解和解释文言文句子。
6. 结合现代语境,分析《史记》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导读过程中的参与和理解情况。
- 对学生的解释和回答进行评价。
- 提供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研究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
- 《史记》文本
- 名词解释辞典
-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黑板
六、教学扩展
-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代史书,如《资治通鉴》等。
- 继续进行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训练。
- 开展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探讨《史记》中的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
该教案旨在通过导读《史记》文言文,帮助学生加深对古代史书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并培养对历史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史记选读课程纲要
![史记选读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34e7d6671eb91a37f1115cb4.png)
二、课程纲要《史记》选读一、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首先,能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了解历史,品评人物智慧与得失。
其次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再次也让学生体会司马迁的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走进了中国文学的殿堂,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手法。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欣赏本纪、世家、列传三种艺术形式,理解写作的一些基本技法,体会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无所不包的内容。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增加文学底蕴和历史底蕴。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史记》作品,能对其进行比较透彻分析,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历史人物,并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掌握经世做事的技巧和道理,成为每个同学为人处世的必修一课。
②将《史记》中的写作技法,经过每一课时的研习、模仿,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技能,使学生作文形成“亮点”。
3、价值目标:让学生品读史记作品,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品读体会作品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从而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二课时《项羽本纪》/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三课时《外戚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四课时《外戚世家》/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五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六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七课时《孔子世家》/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八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九课时《卫将军骠骑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课时《李将军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一课时《魏其武安侯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第十二课时《孙子吴起列传》/精彩研习/问题探讨/技法归纳/实践演练三、教材编写原则(一)教材体系突出“阅读品评”《史记》选读精选了《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篇目,旨在通过阅读品评,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了解历史,品鉴历史,品鉴历史人物。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史记》大阅读课教案(共2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史记》大阅读课教案(共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a7a8902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a.png)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序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学习司马迁的这篇自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阅读《史记》。
二、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让学生编写内容提要)
(1)自叙家世谱系。(1—3)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
3.总结写《史记》的目的。
4.总结:
为完成家族的使命,父亲的遗愿,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效仿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成王事”,成就一家之言。
四、布置作业
课下同学们再仔细阅读《史记》中其他历史故事。如果你有更好的分类阅读的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2.“时”又指什么呢?
一是指时代、机遇。二这个“时”还有利用有限生命之意。
司马迁之所以选择了自请腐刑,是因为他感到自己肩负的修史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如果这时候去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司马迁以最大的勇气,忍受了“最下”至“极”的屈辱,赢得了完成《史记》的生命和时问。
四、学习司马迁的求实精神和不屈人格。
(2)叙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临终的嘱托,立志创作《史记》。(4—6)
(3)阐述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7—10)
(4)叙自己忍辱写《史记》。(11)
(5)《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和规模。(12—13)
三、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小组合作探究
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
板
书
设
计
阅
读
反
思
检查人签字:时间: 年 月 日
《史记》_教案(3篇)
![《史记》_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5e012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b.png)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体例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史记》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学会阅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史记》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史记》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2)理解《史记》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史记》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介绍《史记》的作者、成书时间、体例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篇章结构,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篇章。
2. 课堂讲授(1)讲解《史记》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2)分析《史记》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文化内涵。
3. 课堂练习(1)阅读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篇章。
2. 课堂讲授(1)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篇章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2)分析篇章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文化内涵。
3. 课堂练习(1)阅读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024年度《史记》阅读指导课课件
![2024年度《史记》阅读指导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ecf6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6.png)
探讨《史记》在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
2024/3/23
8
人物形象塑造与艺术手法探讨
分析《史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 方法和技巧,如通过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外貌描写等方面刻画
人物形象。
探讨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 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对比、烘托
03
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盛世表现,以及
后期衰落的原因和影响。
12
时代背景对《史记》创作的影响
政治背景
阐述秦朝灭亡后,汉朝建立的政 治背景,以及司马迁在汉朝政治
中的地位和经历。
文化背景
分析春秋战国至汉朝时期的文化传 承与发展,探讨司马迁所受的文化 熏陶和影响。
社会背景
探讨汉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如经济 、民生、风俗等方面,以及这些背 景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确定阅读目标
明确自己希望通过阅读《史记》获得哪方面的知识和体验,从而有 针对性地选择阅读篇章。
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史记》作者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对于理解作品有 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
选择合适的版本
《史记》版本众多,选择合适的版本对于阅读体验和理解深度至关重 要。建议选择权威出版社的校注本或全译本。
10
03
历史事件还原与时代背景剖析
2024/3/23
11
重大历史事件回顾及影响分析
2024/3/2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01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裂局面,以
及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和影响。
《史记》教学大纲
![《史记》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15c4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0.png)
《史记》教学大纲《史记》教学大纲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经典之作,《史记》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
在学习和教授《史记》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史记》教学大纲。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史记》是一部极其广泛而丰富的历史著作,涵盖了从上古时代到秦朝的历史内容。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将《史记》的内容分为几个主要的部分,每个部分设立一个教学单元。
例如,可以将《史记》的前言和纪传部分作为第一单元,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他的写作意图和方法。
第二单元可以涵盖《史记》中的上古时代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等朝代的历史。
第三单元可以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第四单元可以介绍秦朝的兴起和统一中国。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记》的内容。
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章节和事件进行深入讲解。
例如,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可以重点介绍《史记》的前言和司马迁的写作观点,以及《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和《本纪》等章节。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可以重点讲解《史记》中的《夏本纪》、《商本纪》和《周本纪》等章节,帮助学生了解上古时代的历史演变。
在第三和第四单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变革。
除了讲解《史记》的内容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史记》相关的项目和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传记,或者制作一份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报告。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史记》中的知识。
最后,我们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考试、小组讨论和作业评分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史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史记》阅读指导课课件(.
![《史记》阅读指导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d7ca2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9.png)
《史记》阅读指导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史记》的部分章节,详细内容涵盖《史记》的文学特色、历史价值以及其中的名篇精选,如“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
通过这些篇章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到《史记》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史记》的基本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观念。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从名篇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史记》的文言文阅读理解,以及其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深入挖掘。
教学重点:《史记》中的名篇精选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这些篇章中汲取人生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史记》相关课件、名篇篇章、文学鉴赏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到《史记》在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 讲解:《史记》的文学特色、历史价值,以及名篇精选解读。
3. 例题讲解:以“项羽本纪”为例,详细讲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史记》阅读指导2. 内容:(1)文学特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历史价值:贯穿古今,史料丰富(3)名篇精选:项羽本纪、吕不韦列传等(4)阅读方法:逐字逐句,理解大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阅读《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分析淮阴侯刘邦的性格特点。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史记》文学特色的理解。
2. 答案:(1)刘邦性格特点:机智、果断、知人善任等。
(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史记》名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史记》导读 (Introduc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一、课程目的、任务:在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重人文教育的传统遭到了冷落与忽视。
国内许多高校把教育重点放在灌输知识,培养技能方面,对于本民族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心灵轨迹的教学建设却相当薄弱。
《史记讲读》作为中文系本科同学的专业必修课程,与《论语讲读》,《庄子讲读》,《文选讲读》形成讲授国学专书的系列课程,将“故纸堆”与“新思想”有机结合,对人文教育进行重构与强化,具有非常鲜明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史记》概述,《秦本记》、《项羽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表序》、《平准书》、《齐太公世家》、《陈丞相世家》、、《苏秦列传》、《匈奴列传》、《儒林列传》、《游侠列传》等原典的研读,司马迁与黄老之学、儒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等等。
三、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1)本课程注重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四部经典正好具有塑造民族精神的根源性与派生人文内涵的核心地位。
本项目又把教师研究性的“讲”与学生深入细致的“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扎扎实实研读具体作品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传统的浸染,把握住传统文化的内在实质,具备根源性的人文素养而不为外在时尚,商业炒作所左右。
(2)本课程本着“大中文”理念,打破文、史、哲学科的人为界限,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
不是如选修课那样的“散兵游勇”,而是将四部国学专书融会贯通,链结聚合,帮助学生走进中华文化的内在血脉,使学生在深入、细致研读原典的基础上还能够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整合能力。
(3)本课程注重从原典着手,避免“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不良学风,不是泛泛而谈的专题,浮光掠影的通论,断章取义的节选,而是深入于传统文化的内在血脉,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原滋原味的了解。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史记讲读》,王冉冉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史记》三家注本,中华书局,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1947年版。
黄福銮编:《史记索引》(《二十四史索引》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远东学术研究所,1963年版。
钟华编:《史记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7年版。
张枕石、吴树平编:《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史记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版。
吴树平编:《史记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4年版。
段书安编:《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杨燕起俞樟华编:《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9年版。
张新科、俞樟华:《史记研究史略》,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王利器主编:《史记注译》,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明]凌稚隆辑校、〔明〕李光缙增补、[日]有井范平补标:《史记评林》,台北:地球出版社(影印本),1981年版。
张大可编:《史记论赞辑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杨燕起等编:《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韩兆琦编注:《史记选注汇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陈维新、于大成编:《史记论文集》,西南出版社,1978年版。
黄沛荣编:《史记论文选集》,长安出版社,1982年版。
张高评编:《史记研究粹编》,复文出版社,1985年版。
《司马迁与史记论文集》第一~三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1996年版。
李长之:《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汉京出版社,1983年版。
张维岳编:《司马迁与史记新探》,崧高出版社,1985年版。
张大可:《司马迁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徐文珊:《史记评介》,维新出版社,1973年版。
刘咸炘:《太史公书知意》,鼎文出版社,1981年版。
孙德谦:《太史公书义法》,中华出版社,1985年版。
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钱穆:《史记地理考》,三民出版社,1968年版。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杨燕起:《史记的学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水泽利忠主编:《史记正义的研究》,日本汲古书院,1995年版。
张家英:《史记“十二本纪”疑诂》,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赵生群:《史记文献学丛稿》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论史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宋嗣廉:《史记艺术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郭双成:《史记人物传记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李少雍:《司马迁传记文学论稿》,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何世华,台北:《史记美学论》,水牛出版社,1992年版。
张新科:《史记与中国文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可永雪编著:《史记文学成就论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本课程作业是:选取教材中一篇,写作论文。
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要求通读《史记》,熟读所选文本,参考有关《史记》的论著。
作业占总评分数的百分之四十。
考试采用闭卷,占总评分数的百分之六十。
六、讲授大纲:第一章《史记》概述1、后人对史记的的基本评价2、《史记》的实录精神。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学术功力。
史识超卓,将个人感情渗入史书之中却又能秉持公心,博极群书却又能“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严谨的史学态度。
3、太史公对史体的创例与破例。
《史记》的两种重要史法——互见法与迭见法。
《史记》深刻的史学精神。
《史记》丰富的史学内容与详备严密的史学体系。
4、《史记》的文学成就:在文人被"俳优视之",文学被视为“雕虫小技”的时代,司马迁的“重文”倾向。
文人传记在《史记》中的地位。
《史记》纪传体例以及人物,事迹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影响。
《史记》典故对后世诗文的影响。
《史记》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体例与“文学即人学”。
《史记》不仅能够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很好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史记》将曲折生动的情节与琐碎却又有味的细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司马迁在《史记》中注入真挚浓郁的情感,《史记》的章法、句法乃至用词都颇有独到之处。
第二章《秦本记》1、了解秦国从一个诸侯国发展为大一统帝国的历史进程。
以本篇为个案,理解《史记》的互见法与“原始察终”的史学理念。
理解《史记》的“立例”与“破例”。
2、掌握“三良”,“由余兴秦”,“五羊皮”,“穆公赦贼”,“孟明雪耻”五个典故,能对前人的《秦本纪》评点有一个整体了解。
3、联系《史记》的其他篇章为《秦本记》定位,体会司马迁的“史心”。
第三章《项羽本纪》1、掌握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2、理解此篇的文学技巧:立体化,“复综性”的人物形象塑造。
内心描写与形象描写、事件记叙的有机结合。
泛写与特写的有机结合。
悲剧氛围的营造。
“摇曳法”。
“泣数行下”与《汉书》中“泣下数行”的不同文学效果。
“有节制的互见法”。
第四章《吕太后本纪》1、联系本篇与《孝文本纪》中缇萦,《货殖列传》中巴寡妇清的事迹与司马迁的态度,体会《史记》中颇为进步的女性观。
2、参看《外戚列传》,体会司马迁对外戚作为汉代一种政治力量的评判。
3、联系本篇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陈丞相世家》,《李将军列传》,《六国年表序》等,体会《史记》中对“公德”与“私德”的不同态度。
第五章《孝文本纪》1、理解本篇中“互见法”的使用所达成的效果。
2、“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是本篇的关键语,由此出发理解司马迁对孝文帝的历史评判。
比照《秦始皇本纪》,体会诏令文书在此篇中的作用。
参考教材后的文化史拓展,理解废肉刑、倡节俭、简丧礼的历史功过。
3体会诏令文书在此篇中的作用。
对孝文帝的“仁政”、“德治”能正确评价。
4掌握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联系后世相关诗文,思考“圣主”与“贤臣”并不完美的搭配。
第六章《表序》1、深入细致阅读《三代世表序》、《十二诸侯年表序》、《秦楚之际月表序》,理解司马迁的史学态度、史学精神及对历史发展之大局的深刻体认。
2、《三代世表序》中“疑则传疑,信则传信”的史学态度。
《六国年表序》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观念。
《十二诸侯年表序》中的政治理想以及对由“王道”到“霸道”再到礼崩乐坏之“仁义陵迟”历史过程的勾勒,并从中体会司马迁在史学精神方面与《春秋》的传承关系。
《秦楚之际月表序》中对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对“天人之际”的辩证认识。
3、深入细致阅读其他表序,体会司马迁的重要历史理念及对历史进程言简意赅的描述。
4、《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中“仁义”为本,“形势”为末的历史理念。
5、将各表序贯穿起来,再参之以各表,体会从三代到武帝时期政治模式的变迁。
第七章《平准书》1、联系《货殖列传》,了解从高祖立国到汉武帝时的财经政策,尤其是汉武帝改革财经政策的背景、财经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其效果、影响。
均输法的实质。
改革币制、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官卖、卖官鬻爵、财货抵罪,尤其是平准、均输等财经政策的历史功过。
2、司马迁“以礼义防于利”,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等经济思想。
3、参看《酷吏列传》,理解武帝时财经政策与酷吏政治的关系。
参看《封禅书》《匈奴列传》《大宛列传》等,理解武帝时财经政策与穷兵黩武、奢靡腐败的关系,体会司马迁对大一统封建王朝繁荣背后之诸多隐患的揭示。
第八章《齐太公世家》1、齐国六百余年历史中重要人物与事迹。
本篇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2、司马迁“略小取大,举重明轻”的剪裁技巧。
本篇与《管晏列传》之关系。
联系本篇与《鲁周公世家》《《晋世家》等相关篇章,具体理解《史记》中“互见法”与“迭见法”之不同。
3、将本篇与《周本纪》《孝文本纪》《伯夷叔齐列传》等篇章综合对照,体会司马迁对“立德”与“立功”的辩证认识以及对儒家正统观念局限之处的超越。
4、理解本篇与黄老之学的关系。
第九章《陈丞相世家》1、本篇主要事迹与所形成的重要典故。
2、联系《吴起列传》《商君列传》《万石列传》《张丞相列传》等,参照司马光《资治通鉴》关于“三家分晋”的一段论赞,认识司马迁“德才”观的超前性及对“长者政治”的批判。
3、理一步理解司马迁与黄老之学的关系。
第十章、司马迁与黄老之学1、了解《史记》中表现黄老之学的重要篇章,系统把握司马迁对黄老之学的评价与运用。
2、由《乐毅列传》了解黄老之学的传承谱系;由《太史公自序》所引《论六家要旨》理解黄老之学的主要观念。
3、由《太史公自序》、《齐太公世家》、《陈丞相世家》、《曹相国世家》、《循吏列传》理解黄老之学“虚无”、“无为”、“因循“”、“阴谋”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