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3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感知力从整体到 局部,通过知觉分化过程而来。儿童笔下简化图 形并不是儿童缺乏绘画技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 未分化的反映。
儿童先会画圆,才会画矩形。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 发现比方形和直线型更早。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 为主阶段,不能分辨形状。圆圈不能代表圆形性, 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务性。
陈一鸣,涂鸦期到写实期十年中所画图画, 认识在开始模糊,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发 展,语言丰富,思维能力发展。
第二:儿童的绘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 质变的过程。
量的积累表现为感知、绘画技术和生活 经验的增加;
质的变化表现为儿童绘画在不同时期表 现的事物特征。
第三: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圆,然后 才会画点。物理学原理和儿童绘画时 坐姿、画姿解释儿童为什么先会画线。 其次用弧线与圆的联系解释为什么从 画线发展到画圆。最后用儿童手臂大 肌肉发展比手腕小肌肉发展早,解释 儿童为什么不是先画点,后会画线, 而是先会画线,后会画点。
成长中人应该了解存在明显变异世界中的 关联性与相似性,以统合为基础,以艺术 对于这个统合性的贡献为基础;
用卢梭话来说,儿童“应该全然依赖具体事 物”,儿童应该通过感觉培养来认识世界, 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来学习,因为唯有 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抽象思维打下 坚实基础。
第二,荣格的心理类型概念和集体无意识概 念来说明儿童美术。儿童美术特征是是人 类演化中残留于内心的一种原型的遗迹, 曼陀罗、圆、星星,何种文化社会,人类 共通性,艺术能表达这种共通性。
第三,儿童绘画时,面对的是观察到的事物 转化为二维平面的艰巨任务,创造出它所 见物体具等同结构的形象。再现一些形状, 不等同该物体。
再现头部形状,不能真的去运用眼前这个 头的形状,重新发明或创造一个形状,运 用创造出来形象,体现可触摸物体中圆形 性。
第四,有些完形给人的感受是愉悦,在特定 条件下视觉刺激物被组织最好、最规则 (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 简单明了性的完形。儿童画不是依样画葫 芦,对原物大幅度改造之后形象,看上去 极为简约。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 把外表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或好的)图 形倾向。儿童画大多是二维,较规则的圆 形和椭圆形。不顾及原型简洁为准。
《艺术与视知觉》,探讨艺术形式与视知觉关系, 揭示视觉简化倾向和组织本能说明完形性质。
《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揭示视知觉 的理性本质,弥合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 术与科学的裂缝。
第一,探索美术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思 维联系在一起。画不是它所代表事物的复 制品,是原事物的等同物。画面上东西仅 仅包含原事物某些性质,不是全部性质, 画中图形选择和安排,主要取决原事物“结 构”,这些图形表达原事物形式基本方面。
第四,在解释图示与儿童心目中的心象之间 的关系,儿童一直在设法摆脱现实,,要 创造一些相当固定且属于个人的东西—— 逃避现实,儿童有一种感情或“爱好”“独立 于概念的思想(概念的思想已发展到相当 的程度),那是知觉经验和其他躯体经验 的残留,儿童“负荷”者这种感情或“爱好”,, 心中心象与之不相适合,创造一种视觉符 号,自发而自由地表达自己感情。
第三:定型期(3岁——7岁)。其特点 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 呆板到有生气,并有时间、空间观念, 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来分辨性别与 年龄,还能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
第四:写实期(7岁以后)。能以绘画技 术反映客观现实。
(二)对陈一鸣的绘画发展过程做出了概括 性总结
第一: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 发展的良好资料。
第五: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 深的的客观现实。儿童首先注意会 动东西,其次是有声音东西,再次 是色彩鲜艳和形状奇特东西。人形 画中,首先出现会动眼睛,其次是 嘴巴,再次是鼻子。先看见走动着 的腿,手比脚先出现。
第六:儿童绘画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 实践分不开。
第七:对完形心理学以唯心观点解释知觉的 固定性意见。陈鹤琴坚决反对用完形心理 学对知觉固定性解释来说明儿童绘画。对 与物体形状、方向、颜色,完形心理学都 是有固定性的,唯心,完形和心理学认为 物体各种固定性不是靠生活经验和教育实 践得来,也不是知识思想产物,是最原始、 简单、天真、自然现象。陈鹤琴认为物质 固定性是儿童多种感知和联想及思维结果, 实际生活经验获得,不是原始、简单、天 真、自然现象。
研究学前儿童画架绘画:
学前儿童绘画不是偶发行为,儿童人格特征 对儿童绘画风格和样式产生重要影响。案 例,儿童对图形大小、色彩、位置和空间 的处理,与儿童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幼小儿童选择和使用蜡笔时, 表达需要吧、情绪、意义与他 使用画架颜料表达很不相同。 画表达观念,颜料画画倾向于 表达情感。
四、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智力 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每个儿童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方式 画人物形象,与众不同灵活性。
儿童绘画受教育影响。
练习过绘画人物儿童比没有受到这 种学习训练的儿童会获得较高分数。
儿童美术的主要方面是认知领域的, 许多与美术无关的能力也影响儿童 美术行为。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著名
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 创建了蜚声世界的研究机构“零点 项目”。 1979,重大课题,研究人类潜能本 质及其开发,年仅36岁初级研究人 员——发展心理学霍华德。加德纳, 1983年专著《智能的结构》。
(二)不同时期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 征表现:
与罗比。凯斯教授合作进行中美儿童透 视画发展阶段的跨国文化研究,根据 皮亚杰理论设计方案。
被试者中美两国4、6、8、10岁儿童,按 照指示语画一幅图。
指示语:请画这样一张图画,在公园里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拉着手,他们的孩 子在前面,在他们后面远远地有一棵树。
(一)智能的定义
传统智能是解答智力测验试题的能 力。智能岁年龄、学历、经历变化 不大,每个人与生俱来属性或能力。
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 看不见,无法测量。后天因素对智 能有较大影响。
(二)加德纳智能种类 参考证据: 有关正常儿童和超常儿童成长的研究
信息; 脑损伤后认知技能受损情况; 对特殊儿童如超常儿童、白痴专家、
结果表明:绘画发展的趋势与文化背景 差异关系不明显,不同年龄之间,存在显 著差异。
第一:前轴阶段(4岁)。儿童只能 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 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
第二,单轴阶段(大约六岁)。儿 童能够把两种表现协调起来,沿着一 条基地线安排一系列物体形象。
第三,双轴阶段(大约8岁),儿童能 够处理两条参照轴线,表现出物体的背景。
外部事物刺激是儿童绘画本源。
二、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 童美术教育思想
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著有《3——4岁儿童绘 画表征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4——5岁 儿童绘画特征研究》《5——6岁儿童绘画 特征研究》。
第一:涂鸦期(1岁半——4岁), 属于无目的乱画,杂乱线条,缺乏 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后期,出现 简单目的,不能成形,无色彩变化, 单色笔。
一、爱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的理论 二、 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三、艾修勒和哈特微克的美术是儿童人
格表现的理论 四、古德伊纳夫和哈里斯的美术是儿童
智力发展水平指标的理论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第一节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
一、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学前儿童美 术教育思想
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的开拓者,1914毕 业于北京清华学堂, 1923年创办南京市鼓 楼幼稚园,从事儿童心理学和教育研究的 实验园地,熟悉西方儿童审美偏爱和儿童 绘画发展研究。长子陈一鸣为被试和观察 对象,十几年跟踪观察研究。幼儿绘画团 体研究。
主讲:朱翠华
学习内容提要
一、国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主要 介绍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儿童美 术教育理论
二、 国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主要 介绍各流派的基本思想
第一节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 育相关理论
一、以陈鹤琴为代表的我国早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二、 以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 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第一节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相关理论
主要特点:
(一)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 时期
第一:涂鸦期(1——2岁)。波形 图,从左下方向右上方重复画弧线; 乱丝图,画着不同方向的曲线和直 线;圆形图,顺时针方向画圆圈。
第二:象征期(2岁——3岁)。普 遍性的象征阶段,圆圈可代表物, 又可代表人;类别性的象征阶段, 以一种图形代表一类事物;个别性 的象征阶段,能表现事物的“我”。
科学与艺术之间有联系,空间智能 本身联系着科学和艺术。
人类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运 用组合在一起几种智能完成。
第四:儿童绘画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 认识。绘画技能在早期远远落后于感知水 平。
涂鸦期,儿童绘画表达技能和认识水平相差 很远。象征期,儿童绘画表达能力有进一 步发展,不能画出所知道,谈不上实际看 到的,定型期,绘画技能逐渐接近认识水 平,画知道的不画所看见的。写实期绘画 技能和认识水平接近,渐渐画出实际看见 事物。
二、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融的理论 英国当代著名艺术教育家、文学家、艺术理
论家和评论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今日之艺术》《现代绘画简史》《重获机
器人》,重要《通过艺术的教育》。
第一,柏拉图对艺术在教育上的功能的 意见,即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个人 不幸,个人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教 育制度缺失。艺术是个人借以达到内 心世界和他所生存的社会秩序之间的 和谐的过程,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方 能解脱人类心灵所受压制,达到自我 实现教育目标。
将儿童美术看做帮助确定儿童成熟程度的一 项指标,1924古德伊纳夫《通过绘画测量 儿童的智力》,1963哈里斯《儿童画用以 测量儿童的智力成熟度》,儿童智力发展 的成熟程度代表儿童具有形成概念的水平, 而形成概念的能力是一种智慧的能力。
儿童画中所显示细节多少,画人物时所显示 人物各部分细节多少,可作为儿童智力成 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第二:象征期(4岁——5岁)。凭主观 知觉印象描绘物体粗略形象,象征物 体外形轮廓,是不完全、遗漏的,表 现瞬间、不明确感情和意图。
第三:概念画期(5岁——8岁)。知觉写实 期,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画传达各 种意念,用线条勾画平面的二次元轮廓形 象较完整,并注意用相应色彩表达。
第四:写实期(8岁——15 岁),进入自然描绘阶段, 能根据事物特点作画,出现” 三次元期“的立体体验。
患孤独症儿童的研究成果; 过去一千年人类认知进化的资料; 交叉文化认知。
艺术三大特征:形象性、情感 性、审美性,情感在人的智能 方面其主要作用,语言智能、 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与艺术活 动有直接的联系。
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重要智能。
空间智能是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 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应用和操作这 种模式的能力。
第五,儿童美术表现的目的,各种类型儿童, 甚至有写实表现技能天才儿童,不是用画 表现知觉形象,也不是表现锁锢感情,“探 子”自发伸向外在世界。
第六,教育不仅是一种完成个人化历程,统 整历程,个人独特性与社会统一性协调, 教育即艺术,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 教育应以艺术作为基础。
三、艾修勒和哈特微克的美术是儿童人格表 现的理论
(二)陈鹤琴的“刺激——反应”说
儿童喜欢绘画,非“天赋说”和“生理机能 说”“天赋说”认为儿童绘画来自于儿童内心 一种冲动。“生理机能说认为儿童为了满足 手动生理需要,动觉刺激和动觉快感。
认为是外界事物刺激,脑子留下一个深刻 印象,借画图表达出来。
图画是儿童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语言表 达困难,受刺激一定要表达,图画来表达。
第四,双轴联合阶段(10岁)。儿童能 够以联合方式处理两条参照轴线,为一些 列物体定位,能比较恰当地确定物体在空 间的位置。
第二节 西方学前儿童美术 教育相关理论
一、阿恩海姆,德国,曾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不满希特勒法西斯统治,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 籍。格式塔心理学派追随者,1956——1960美国 美学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