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原卷版)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原卷版)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2021·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①,云帆②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③,适远④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⑤北望心。

百年⑥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①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

②云帆:白帆。

③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

④适远:到远方去。

⑤君恩:指唐代宗之恩。

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

⑥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2021·凯里市第三中学高一月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①水阁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晩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可以登高怀远,也有菊花配螃蟹的习俗。

②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作的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

B.此时作者年事已高,他从心底里服老,尾联的两句“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正是这样的心理写照。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阅读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诗人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商隐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官员B. 平民C. 将军D. 皇帝3. 以下哪首诗是王维创作的?()A. 《登鹳雀楼》B. 《鸟鸣涧》C. 《夜泊牛渚怀古》D. 《凉州词》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5.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A. 潮汐B. 草木荣枯C. 雨雪D. 风云变幻6.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史记》?()A. 破釜沉舟B. 画龙点睛C. 亡羊补牢D. 指鹿为马7.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高兴C. 讲解D. 说服8. 《离骚》是哪位诗人的代表作?()A. 屈原B. 宋玉C. 嵇康D. 陶渊明9. 以下哪个诗句出自《诗经》?()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发生在哪个章节?()A. 第一回B. 第七回C. 第十四回D. 第二十一回二、判断题:1.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2.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家为僧。

()3. 《师说》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4. 《满江红》是岳飞表达抗金救国壮志的词作。

()三、填空题:1.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

3. 《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______”。

4. 《登飞来峰》中“飞来山上千寻塔”的下一句是“______”。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

蹊,小路。

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

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

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

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宋]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

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

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江声不尽草木秋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

“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

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

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

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

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

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表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遗憾。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考题专项强化训练(山西专用)专题04: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原卷版)一、(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班级开展“探寻文人风骨”主题活动。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蓃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1.周敦颐喜爱莲花“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却并不妖艳,赞扬其高洁的品质;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古仁人的情怀,明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

(根据加点字的意思填空)2.声声问句觅知音。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周敦颐发出“对于莲花的喜爱,”的感慨,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高呼“”,悲凉慷慨,读之令人感喟。

【明其志·汲取精神养分】3.班级制作“诗词中的文人风骨”主题版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找出适合张贴在版面上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诗句:理由:4.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探究,同学们对“文人风骨”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请结合【甲】【乙】两篇文言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王含①作庐江郡,贪浊狼藉②。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③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

”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敦默然。

旁人为之反侧④,充晏然神意自若。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含答案解析)(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客发笤溪①叶燮②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三)(6分)5.(6分)(1)诗句运mT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

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竞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㈢古代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6分,每小题各3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8.(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

(3分)(2)开头两句整理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3分)8.(1)答案:描写了江南早春风光:云蒸霞蔚,梅柳摇曳,春水荡漾,春和景明,黄莺啼唱,一池浮萍生机盎然,凸显出江南春天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特征。

(评分要点:分析意象2分,指出特征1分。

)(2)答案:整理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心的矛盾心情。

(评分要点:紧扣“独有”“偏惊”作分析2分,指出游宦他乡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

山歌无名氏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1、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5、古诗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

20套古诗词鉴赏阅读训练与答案(一)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D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月黑见渔灯,孤光①一点萤。

微微风簇②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拥起。

1.本诗把“渔灯”比作“”,突出了环境的“”。

(用诗中词句作答)2.有人评价这首诗“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请分别概括“静”和“动”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一、1.萤/一点萤;黑。

2.“静”指起风前黑夜中只有一点渔灯的孤寂场景;“动”指起风后灯影在水中由一点散作千万的生动情形。

【参考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洒落无数的星星。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甲】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乙】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的岸。

②寒漪(yī):水上波纹。

③腔:曲调。

1.请指出这两首诗描写的内容在地点、时间上的相似之处。

2.两首诗分别通过哪些不同的人物行为,刻画出怎样一种共同的人物形象?1.地点都是农村;时间都是晚上。

2.甲诗描写渔夫归来不系船就睡觉,乙诗描写牧童横坐在牛背上随口吹短笛,都刻画出了悠闲自在的人物形象。

【参考译文】《江村即事》:渔翁夜钓归来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村晚》: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田上[唐]崔道融雨足①高田②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③未明。

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二十篇(答案版)

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二十篇(答案版)

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二十篇(答案版)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城中蛾眉女【唐】寒山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A.首联中“珠佩”“珊珊”描绘出一位城中美女珠光宝气、光彩照人的形象。

B.颔联中“花前弄”“月下弹”展现了她平日里悠闲自在、富贵雅致的生活。

C.颈联中“长歌”“短舞”“万人看”说明“蛾眉女”在社交宴会上备受瞩目。

D.尾联以“未必长如此”来讽刺贵族们这种花天酒地的堕落生活不会长久。

答案1.D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

(3分)寄杜北山①【南宋】王磁②倦客萧萧两鬓秋,柳丝无力绊归舟。

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

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

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

【注释】①杜北山:宋代诗人。

②王镞(zī):南宋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头发花白稀疏,秋意萧索,表现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

B.颔联写晨风里树叶萧萧而下,夜月中游子寄居他乡,表现了诗人的落寞。

C.颈联通过“乡国梦”“古今愁”,道出诗人归心之切、愁思之浓。

D.尾联通过“青天阔”“望海楼”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2.D(尾联没有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的意思)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

(3分)旅宿 [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首联直接破题,写诗人住在旅馆没有好友相伴,独自忧愁而伤感。

B 颔联是“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写出羁旅之人深愁难眠。

C 颈联极言家乡迢远,梦到拂晓才得归,流露出诗人梦短情长的幽怨。

D 尾联勾勒出家乡美丽的风光,慰藉了诗人的思乡之苦。

3.D 【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总4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

2023届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古诗文对比阅读(一)(含答案)【丙】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丙】勾践卧薪尝胆①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③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①选自《史记》,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

②苦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③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兵围会稽,勾践屈膝称臣求和之耻辱。

5.【甲】【乙】【丙】三部作品按创作年代先后排序,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身自耕作()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三篇作品中的人物都面临了人生中的“难”:(8分)(1)【甲】诗中,诗人最初面对“难”时的行为表现是“□□□□”;(2)【乙】文中,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在经历了“难”之后的结果是,主要是因为这些“难”对于他们具有“”的作用;(3)【丙】文中,勾践面对“难”的行为表现可以用□这一成语来概括。

9.三篇作品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意义各有侧重。

(6分)【甲】诗启发我们:【乙】文启发我们:【丙】文启发我们:答案5.(2分)B6.(2分)(1)(被)选拔、(被)任用(2分)(2)劳作、劳动7.(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重点字词:“故”“任”“于”)8.(1)(2分)停杯投箸(拔剑四顾);(2)(2分)最终获得了成功(有所成就);(2分)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2分)卧薪尝胆9.(2分)(1)面对困境,要有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2分)(2)人才是在忧患中造就的(忧患可以磨炼人的意志)(2分)(3)“知耻而后勇”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古诗词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一、秋霁①寄远杜牧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②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平芜:平旷原野。

(1)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

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横”写出了“烟”的范围之广,化抽象为具体,渲染了缥缈朦胧的范围。

“直”写出了“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2)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二、时人见寒山(唐)寒山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

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

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潇洒快意,意境上显得超凡脱俗。

选项中“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说法错误。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在,不理会他人目光的洒脱快意之情。

三、牧童曲[唐]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①稠。

陂②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③。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④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⑤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选自《古诗词赋观止》,南京大学出版社)[注释]①禾黍:通指农作物。

②陂(bēi):水边,水岸。

③垅头:指高的坡岭。

④白犊:小牛犊。

⑤吹叶:将叶片放在唇边,吹作声响。

⑥“官家”句:典故出于《魏书•拓跋晖传》,北魏时,拓跋晖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其车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便派人在路上到处生截牛角。

1.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是“”(用诗中原句填空)。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习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习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其二)孟郊①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②,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呴如哀弹。

【注】①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为此时所作。

②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肌肤上印着席子的花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秋月写起,诗人感觉连可寄托乡思的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且自己一生的壮志已经消磨殆尽,景况凄凉。

B.第二联采用虚写,寓意深长,既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也写梦想破灭。

句中的“滴”“梳”二字妥贴而形象。

C.第三联写病和愁,用“印病文”说病卧已久,用“转愁盘”说愁思不断,而第四联则写诗人在无奈中宽慰自己。

D.尾联融情于景,以景结情,用枯桐取喻,也是诗人自况,借梧桐树的声音如琴音哀鸣,来寄托诗人心中之情。

2.苏轼评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请简要分析诗中之愁。

参考答案:1、B2.①仕途失意孤单之愁。

首联“老客”包含其毕生奔波、仕途失意的遭遇,“单”字透漏出人单势孤的感慨。

②生活穷困难耐之愁。

住房破陋,冷风吹骨,寒夜难眠,既实写居处的简陋,生活穷困,也喻梦想破灭,为一生壮志、人格消损而寒心。

③老病无奈之愁。

“席上印病文”,指病卧已久,“转愁盘”,愁思不断。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织妇辞孟郊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两句直呼“夫”,表明“妾”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

B.诗歌前六句叙述平淡,七、八句转质问,顿生波澜,深沉有力,令人深思。

C.七、八句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同样包含着自己的控诉。

D.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浅近,感情真实,诉说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

④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

②立根:扎根。

破岩:岩石缝隙。

③坚劲:坚韧刚劲。

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

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

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诗歌阅读。

望天门①山李白天门中断②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两岸青山相对④出,孤帆⑤一片日边⑥来。

[注]①天门:指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夹江对峙,好像是天设的门户。

②中断:指两山从中间断开。

③至此回:指长江流至天门山,猛地转变,向北流去。

④相对:互相争比。

⑤孤帆:指一只小船。

⑥日边:指太阳偏西。

(1)填空。

A这首诗用“”描写山的险峻,用“”描写山的秀美。

B这首诗用“”描写水的湍急,用“”描写一叶孤舟。

(2)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阅读专题训练
1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B.颔联总写秋色,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也笼罩在一片夕阳的余晖中。

C.颈联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D.尾联写诗人遇到不相识的人,因兴致高而想长歌一曲以抒发愉悦之情。

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
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答案:D“徙倚欲何依”抒发的应该是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情。

2 挽文丞相
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珲,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安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何须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

1.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徒把金戈挽落晖”一句写文天祥不顿形势凶险,奋力抵抗,想要挽救行将覆灭的宋王朝。

诗人把文天祥比作神话中的英雄鲁阳公,手持金戈,力挽残阳,显得十分悲壮。

B.南冠象征宋末南部抵抗力量,北风暗指来自北方的蒙古族的军事力量;“南冠”与“北风”句内成对,“吹”字使整个画面平添无限悲凉气息,突出命运的无奈。

C.“子房本为韩仇出”写张良雇勇士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的故事,行动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诗人拿张良的这一壮举跟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作对比,表达的是对文天祥的赞美之情。

D.颈联中,鼎湖指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在此暗指宋君蒙难;“鹤归”写的是丁令威化鹤的故事,在诗人看来,文天样的忠魂亦已化鹤成仙,无须回来。

注释: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南冠:楚冠,比喻囚犯。

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

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

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

后佐刘邦灭秦兴汉。

宁:岂。

祚(zuò):皇位。

移:转移。

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

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

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

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

月明华表鹤归迟:《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

何不学仙冢垒垒。

’遂高上冲天。

”这里以鹤归隐喻
文天祥之死,言文天样若魂归江南,定当有城郭如故而人民非的感叹。

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

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译文: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

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张良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

诸葛亮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他岂能料到。

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迟迟不见您的魂魄归来。

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如今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答案:D 项“文天祥的忠魂无须回来”理解错误,表达的是当世再无像文天祥一样的抗元志士。

3 自蓟北归
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1.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有边地马鸣声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之哀。

B. “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胡天”指塞北的天空,是边塞诗常用意象。

C. 颈联借用汉代田广明等将军出击匈奴的典故,暗喻唐军死伤惨烈的情形,含蓄蕴藉。

D. 尾联抒发了诗人久战不胜的彷徨与伤感。

译文: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注释:蓟(jì)北:指蓟门以北。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

驱(qū)马:驰马。

苍茫:空阔辽
远,没有边际。

豁(huò)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而歌“长剑归来”,后受到重用。

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答案:D 项,“谁怜”与“独”字,渲染诗人“不得意”的情绪,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之情。

4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首联写三十多岁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到自己终于要实现抱负了,于是发出“宦情多欲阑”的感慨。

B. 颈联描写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描画出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C. 尾联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D. “渔竿”运用借代手法,代指隐逸生活;“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

:注释:高冠:长安西部的高冠峪,因山内石帽峰恰似巨人头戴高帽故名,有著名的高冠瀑布,
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

一命:最低等的官职。

周代的官秩为九命,一命最低。

《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岑参初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职位低微。

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阑:尽,残。

自怜:自伤;自我怜惜。

汉王褒《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

”旧业:祖传家业。

微官:小官。

涧水:指从高冠峪流过的溪水。

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

药栏:芍药之栏。

泛指花栏。

五斗米:指官俸。

渔竿:钓鱼的竹竿。

此处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译文: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答案:A“阑”是将尽的意思,“宦情多欲阑”应为“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