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合集下载

幼师口袋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师口袋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师口袋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一、学习目标1.了解口袋的概念和功能;2.探究不同的物品能否装进口袋里;3.发现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可以装进口袋里的。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条口袋巾;–一只毛绒玩具;–一支粉笔;–两张卡纸;–一条绸带;–一只橡皮;–一把剪刀;–一张桌子。

2.学生准备:–清洁双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拿出一只口袋巾,问学生:“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回答:“口袋巾,可以擦嘴巴、擦汗等。

”•教师接着问:“除了擦嘴巴擦汗,口袋巾还有什么用?”•学生思考一下,如果有学生回答出了口袋的功能,老师可以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如果没有,建议老师先介绍一下口袋的功能,比如可以防止物品掉落,方便携带等等。

2. 探究不同的物品能否装进口袋里•教师展示一只毛绒玩具,问学生:“这个玩具能放进口袋里吗?”•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再拿出一支粉笔询问学生:“这支粉笔能不能放进口袋里?”•学生回答:“可以。

”•教师把不同的物品都展示出来,让学生发现有些物品可以放进口袋里,有些则不行。

3. 拓展应用•教师发现学生都能够区分哪些物品能够装进口袋里,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放进口袋里呢?•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答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程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 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口袋的概念和功能以及哪些物品能够装进口袋里。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小班幼儿园学生上,旨在让学生了解口袋的概念和功能以及探究哪些物品可以装进口袋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品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果有时间和条件,可以让学生尝试把物品装进口袋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虽然这节课很简单,但是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给幼师们一些启示,亦或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孩子进入理性认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教案标题: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性质,并学会用简单的科学实验方式来观察和探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口袋模型或布袋2.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如球、块状物、绳子、纸张等)3.实验工具(如放大镜、测量尺等)4.实验记录表格5.图片或视频资源(可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师生互动:老师用一个口袋模型向幼儿们展示,并让他们猜猜里面装着什么。

2.导入主题:通过引导性问题,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些东西能装进我们的口袋里,而一些东西不能呢?”等,激发幼儿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探究活动:1.实物观察:老师分发各种物体给小组,让幼儿们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2.探究问题:老师引导幼儿们思考,有哪些物体能装进口袋里,有哪些物体不能。

并鼓励幼儿们发表各自的观点。

3.实验探究:老师分发放大镜、测量尺等实验工具,并示范和解释如何使用。

随后,让幼儿们进行实验,尝试装进口袋的物体,观察结果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同时,鼓励幼儿们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思考。

4.分享发现: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思考,让其他小组进行鼓掌评价。

拓展活动:1.观看图片或视频:老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口袋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们对口袋的进一步思索。

2.制作口袋:让幼儿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口袋,并尝试装进各种不同的物体。

同时,鼓励幼儿们观察和描述各种物体的特点。

3.合作实验:老师可以为小组提供一个装满物体的大口袋(用一个大布袋装上各种物体),让幼儿们合作观察并推测里面有哪些物体,并尝试用合适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4.口袋互动游戏:老师可以准备一些装在袋子里的问题卡片,让幼儿们抽取并回答问题。

例如,“从口袋里抽出一个红色的球,你能告诉我它的形状吗?”等。

总结反思:1.学习成果展示:幼儿们可展示自己制作的口袋,并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和实验结果。

《神奇的口袋》小班教案(11篇)

《神奇的口袋》小班教案(11篇)

《神奇的口袋》小班教案(11篇)《奇妙的口袋》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愿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摸一摸带来的乐趣。

2、初步了解物体具有软和硬等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感觉。

3、能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活动预备:1、每人1个小布袋,袋口是有松紧的,便于手伸入其中。

2、每人的布袋里分别装有软硬不同的物体,如:玩具娃娃、积木、海洋球、水彩笔、软糖、海绵、棉花团、软糖、橡皮球等。

3、2只小动物玩具〔其中1只是长毛绒的软软的小猫,另1只是木头或塑料做的硬硬的恐龙〕作为归类的标记,分别放在两只筐边。

活动过程:1、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

〔1〕创设“奇妙的口袋”情境,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

老师:魔术团里有一位奇妙的老爷爷,老爷爷有一个奇妙的口袋。

里面有许多许多好玩的东西,你想看一看吗?〔2〕引导幼儿猜想口袋里的物品及其特征。

老师:口袋里会有什么?不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有哪些东西?〔3〕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

老师:摸了之后的感觉怎样?会是什么东西呢?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1〕老师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抓一抓、捏一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舞幼儿用“似乎”或“可能”等词语,大胆地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

老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像什么?可能是什么呢?〔3〕取出摸到的物品,师幼共同检验幼儿的猜想。

3、游戏:按要求从口袋中摸出相应的物体。

〔1〕幼儿依据老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体。

老师:请你摸出一个软软〔或硬硬〕的东西。

〔2〕当幼儿摸出后,鼓舞幼儿说出物体名称,丰富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老师:你摸到的这个软软〔或硬硬〕的是什么东西?4、游戏“送礼物”。

〔1〕师幼共同合作,将摸袋中软硬不同的物体加以归类。

〔2〕老师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送礼物。

老师:摸摸捏捏这两只小动物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软软的礼物送给谁?硬硬的礼物送给谁?〔3〕幼儿分组自由从摸袋中摸出软硬不同的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小动物面前的筐里。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物体和材料的特性。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五章:认识不同的物体和材料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不同的物体和材料,培养他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触摸法、问答法教学内容: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如木块、金属片、塑料球等。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物体的质地,如光滑、粗糙等。

通过问答法,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物体的认识和感受。

2. 第六章:物体的比较和分类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比较和分类,培养他们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教学方法:比较法、分类法、问答法教学内容: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引导幼儿将相似的物体进行分类。

通过问答法,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物体的比较和分类结果。

3. 第七章:物体的排序和排列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排序和排列,培养他们的顺序感和逻辑能力。

教学方法:排序法、排列法、问答法教学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排序,如大小、高矮等。

引导幼儿将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通过问答法,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物体的排序和排列结果。

4. 第八章:物体的组合和分解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组合和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组合法、分解法、问答法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将简单的物体组合成复杂的图形。

引导幼儿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物体。

通过问答法,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物体的组合和分解过程。

5. 第九章:物体的运动和变化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答法教学内容: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如移动、旋转等。

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通过问答法,让幼儿表达自己对物体运动和变化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1. 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样本,如木块、金属片、塑料球等。

《神奇的口袋》小班教案(通用15篇)

《神奇的口袋》小班教案(通用15篇)

《神奇的口袋》小班教案(通用15篇)《神奇的口袋》篇1【教案目的】1、能用手感知物体的软、硬、冷、热、光滑、粗糙的特性。

2、能用较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3、有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兴趣,发展触摸感知力。

【教案准备】布袋若干、内装有积木、海绵、粗抹布,丝绸、小热水瓶、小冰水瓶等质地、形态各异的材料。

【教案流程】1、出示神奇的口袋,引起活动兴趣。

请2~3名幼儿随意摸出几件物品,感知口袋中有不同的物品。

2、幼儿练习用触摸感知物体的特征。

(1)幼儿随意在布袋里摸物品并说出其特征。

(2)游戏:听指令取物。

请幼儿按照老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品。

3、共同小结: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我们用手摸一摸,就可以知道这些东西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冷,有的热,有光滑,有的粗糙。

《神奇的口袋》小班教案篇2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

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

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

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奇妙的口袋》教案

《奇妙的口袋》教案

《奇妙的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到口袋中的物品的奇妙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口袋中的常见物品,如球、纸飞机、糖果等。

2. 学习物品的奇妙变化,如球变大、纸飞机飞起来、糖果消失等。

3. 探索物品变化的原因,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体验口袋中物品的奇妙变化。

难点:理解物品变化的原因,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神奇的口袋,口袋中放入一些常见的物品,如球、纸飞机、糖果等。

2. 准备一些道具,如放大镜、磁铁等,用于展示物品的奇妙变化。

3. 准备一些科学原理的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体验: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口袋中的物品,让学生亲自体验物品的奇妙变化。

3. 探索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说出物品变化的原因。

4. 科学原理讲解:教师运用道具和资料,讲解物品变化的科学原理。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口袋中物品奇妙变化的体验,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和解答。

3. 考察学生对物品变化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神奇的口袋和道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引入神奇的口袋,让学生猜测口袋中的物品和它们的变化。

2. 展示口袋中的物品,让学生亲自体验物品的奇妙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说出物品变化的原因。

《奇妙的口袋》教案

《奇妙的口袋》教案

《奇妙的口袋》教案奇异口袋教案。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

只有做好教案才能尽可能地满意同学的学习需求。

的编辑为您搜罗了“《奇异的口袋》教案”的相关资讯下面是具体介绍,请保藏我们以便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文章和消息!《奇异的口袋》教案【篇1】设计意图:薄壳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平安帽、拱桥、拱形屋顶等,但这样的学问内容在学校、学校的教材中才会消失,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通俗易懂的了解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我们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鸡蛋壳、铅笔、纸、积木等,通过幼儿自己亲自动手做试验,来感知体会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消失的不同现象,或许不是全部的幼儿试验都能胜利,但假如他们在活动中能认真观看,喜爱探究,这也是我们活动的一个收获。

活动目标:1、探究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消失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操作中能认真观看、乐于探究。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活动预备:2、分组操作材料:针筒、卡纸条、书、积木、装水的盆、托盘若干,红色笔一支1、提问: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究竟是谁先啄破了蛋壳?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你们情愿来做个试验吗?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

3、老师、幼儿共同小结:蛋壳的'凹面比较简单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三、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试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1、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2、幼儿做试验。

3、幼儿沟通试验的结果。

4、老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简单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简单破。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第一章:介绍奇妙的口袋教学目标:1. 引起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材料:1. 准备一个神秘的口袋。

2. 各种小物品,如塑料球、小纸片、小木块等。

教学步骤:1. 向幼儿展示神秘的口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邀请幼儿猜测口袋里有什么。

3. 让幼儿轮流摸出口袋里的物品,并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引导幼儿探讨不同物品的质地、形状和颜色。

第二章:探索口袋里的声音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

2. 提高幼儿的听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材料:1. 准备一个神秘的口袋。

2. 各种发出不同声音的小物品,如小铃铛、小木块、小塑料杯等。

教学步骤:1. 向幼儿展示神秘的口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邀请幼儿猜测口袋里有什么。

3. 将口袋里的物品一个一个地放进口袋,让幼儿听声音并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引导幼儿探讨不同物品发出的不同声音。

第三章:观察口袋里的色彩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知。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材料:1. 准备一个神秘的口袋。

2. 各种不同颜色的物品,如彩色小球、彩色纸片、彩色木块等。

教学步骤:1. 向幼儿展示神秘的口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邀请幼儿猜测口袋里有什么。

3. 让幼儿轮流从口袋里取出物品,观察并描述他们的颜色。

4. 引导幼儿探讨不同颜色的物品。

第四章:探索口袋里的形状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形状的认知。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材料:1. 准备一个神秘的口袋。

2. 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如圆形小球、方形纸片、三角形木块等。

教学步骤:1. 向幼儿展示神秘的口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邀请幼儿猜测口袋里有什么。

3. 让幼儿轮流从口袋里取出物品,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形状。

4. 引导幼儿探讨不同形状的物品。

教学目标:1. 巩固幼儿对颜色、形状、声音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教学步骤:2. 邀请幼儿展示他们对奇妙的口袋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2. 帮助幼儿感知和了解常见物品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五种不同的物品,如气球、塑料袋、木块、铁罐、纸杯等。

2. 了解这些物品的性质和特点,如气球可以吹鼓、塑料袋可以装东西、木块可以堆叠等。

3. 通过探索和实验,让幼儿发现物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奇妙口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五种不同的物品,如气球、塑料袋、木块、铁罐、纸杯等。

2.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奇妙口袋(可以是小布袋或塑料袋)。

3. 准备记录用的纸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神奇的口袋,提问:“你们猜猜,这个口袋里有什么秘密呢?”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2. 探索:教师将五种物品随机放入口袋中,让幼儿轮流摸出一个物品,并描述它的特点。

3. 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装东西进塑料袋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物品的性质。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物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都是物品、有的可以动、有的不能动等。

5. 创作: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奇妙口袋创作,可以是装东西、装饰或编写故事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索和实验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如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3. 搜集幼儿的提问和回答,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

4. 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分享等。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科学探索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过程。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科学探索区,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

3. 主题拓展:开展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观察植物生长、探索动物世界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如幼儿的参与程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物品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五种不同的物品,如气球、塑料杯、纸片、小石头、铃铛等。

2. 了解这些物品的性质和特点,如气球的弹性、塑料杯的透明度、纸片的轻盈、小石头的坚硬、铃铛的声音等。

3. 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和探索这些物品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1. 五个不同物品的实物,如气球、塑料杯、纸片、小石头、铃铛等。

2. 口袋五个,分别放入上述五种物品。

3. 教学场地布置,以便进行游戏和操作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五颜六色的气球,引起他们的兴趣,告诉他们今天要上的课程是关于奇妙的口袋。

2. 展示:教师分别将五种物品放入五个口袋中,让幼儿观察和触摸,感受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3. 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看”游戏,让他们通过触摸和观察,猜出每个口袋中的物品是什么。

4. 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如吹气球、倒水、抛纸片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索物品的性质。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或身边的五种不同物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并尝试用词语描述。

2. 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兴趣,组织相关的科学活动,如探索更多物品的性质、进行科学实验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游戏化教学,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探索。

2. 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观察和体验物品的性质。

3. 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和延伸活动成果,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口袋》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旨;2.听懂并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3.能够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教学内容1.故事《奇妙的口袋》;2.词汇掌握:口袋、小石子、积木、老鼠、婴儿、糖果;3.表演评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故事片段。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出示故事《奇妙的口袋》封面,让幼儿猜猜故事会讲述什么内容;2.词汇闯关游戏:教师出示词卡,让幼儿们认识生词,并将生词进行分类。

教学步骤第一步:故事导入1.教师简述故事情节:讲述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可以装下所有东西,但如果口袋里装满了东西,就超出容量了,不能再装新物品。

有一天,主人公不小心捡到了口袋,于是开始了他的奇幻之旅;2.教师询问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语言学习1.教师将故事中的语言进行逐一解释,让幼儿能够准确地理解故事情节;2.教师读着故事,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并给予大小声音、语调、情感等方面的引导。

第三步:角色扮演1.教师让幼儿们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2.教师将故事情节进行分段,让幼儿们按照情节进行表演;3.教师给出表演评价标准,并对幼儿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课后巩固1.教师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进行“大家说”环节;2.按照课堂上分类出的单词,教师出示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认知游戏;3.给幼儿留下一个语言练习题:“口袋里装了什么物品?”。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幼儿进行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既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又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好地传达了教学目的和思路,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评价,让幼儿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幼儿的个性化引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尊重。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水果和蔬菜,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五种常见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香蕉、橙子、草莓和番茄等。

2. 学习水果和蔬菜的名称,并能够正确地连线。

3. 通过游戏“奇妙口袋”,让幼儿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五种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的图片,以及对应的名称标签。

2. 准备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有水果和蔬菜的模型。

3. 准备一张大的白纸,用来记录幼儿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科学活动,让他们猜一猜神奇的口袋里有什么。

2. 观察:教师展示水果和蔬菜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 实践:幼儿分成小组,轮流从神奇的口袋里摸出水果和蔬菜,并正确地连线它们的名称。

4.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和蔬菜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和口感等,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fruit and vegetable。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表现和表现。

2. 关注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回答,以及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目的和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科学探索,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制作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科学角,展示幼儿的科学作品和探索成果,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同学能够听懂、仿照、说出故事中相关的单词。

2、同学能够了解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场景、事件。

3、同学能够通过叙述、绘画、游戏等形式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等。

2、幼儿园小班同学绘画用具、贴纸、颜色泥等。

3、教学小道具:口袋、各种演员纸牌等。

三、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走进教室,派发一只口袋给每个同学。

让同学猜想这只口袋里能装下什么东西?以此来激发同学的古怪心和想象力。

2、故事叙述老师带领同学阅读《奇妙的口袋》。

在叙述过程中,依据情节打开,向同学呈现不同的场景、角色。

老师可以激励同学积极参加到故事中,引导同学依据文字描绘本身脑海中的画面。

3、口袋探究老师引导同学将本身的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对这些东西打开简短的描述,通过这样的互动增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4、绘画游戏让同学用颜色泥、贴纸、彩笔等绘制本身心中的口袋和故事主角。

老师要引导同学在画作中表达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和情感。

5、游戏环节老师准备各种形象的演员纸牌,让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让同学通过演出感受故事中的情境、人物和气氛。

6、小结与反思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同学在探究口袋、画画和表演游戏中的发觉和收获。

同学进行自我反思,回答以下问题: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四、教学策略与特点:1、基于情景模拟和探究此课程基于情境模拟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寓教于乐、情境引导等方式,使同学在无形中感受到学问的吸引力和引领效果。

2、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故事叙述、绘画、游戏等方式,让同学在活动中愉悦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并培育他们的探究本领和古怪心。

3、引导同学自动参加在教学中,老师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励同学自动参加,让同学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培育他们的自我掌控力、自动性和合作精神。

五、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程的教学、察看和评估,反思本身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总结以下几点:1、激励同学表达在口袋探究和绘画游戏中,发觉部分同学表达欠佳,意象表达不够丰富。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不同材质和特征的物品。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的物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感官体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有各种不同材质和特征的物品。

2.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小礼物,礼物中包含一些物品,供幼儿观察和探索。

3. 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卡片等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猜测口袋里有什么。

2. 观察:教师从口袋里取出一些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 探索: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礼物中的物品,并尝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一些有趣的物品,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有趣的物品展览”、“物品用途大比拼”等,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实物展示:通过展示真实的物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通过观察、触摸、讨论等方式,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3. 小组合作:通过分组活动,让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情况,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幼儿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内容。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 奇妙的口袋

幼儿园小班综合教案奇妙的口袋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分享和合作的乐趣。

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的主题为“奇妙的口袋”,主要通过故事讲述、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环节,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口袋中的奇妙世界。

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口袋。

2. 在口袋中放入各种小物件,如小玩具、水果模型、小石头等。

3.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
1. 引入主题: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奇妙的口袋”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物展示: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口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口袋的特征。

3. 探索活动:每个幼儿轮流从口袋中取出一件物品,描述其特征,并猜测可能的用途。

4. 分享交流:幼儿之间互相分享自己在口袋中找到的物品,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5. 手工制作: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自己的“奇妙口袋”,并在其中放入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教学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或制作自己的“奇妙口袋”,并将它们带到幼儿园来分享。

教学总结:
教师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强调幼儿在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力,了解他们对“奇妙的口袋”主题的兴趣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口头表达和手工制作,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情况。

3. 在幼儿分享自己的“奇妙口袋”时,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的进步。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奇妙的口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口袋中物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的物品,如:球、纸飞机、小汽车等。

2. 学习用耳朵听、用手摸、用眼睛看的方式,来了解物品的特征。

3. 通过分享和交流,了解不同物品的用途和玩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口袋中物品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物品特征。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口袋一个,各种物品(球、纸飞机、小汽车等)若干。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神奇的口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观察与操作:教师将口袋中的物品逐一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用耳朵听、用手摸、用眼睛看的方式,来了解物品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物品特征与同伴分享,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看”游戏,加深幼儿对物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所学的内容,培养幼儿的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

6. 活动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物品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价幼儿在分享和交流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关注幼儿在游戏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在分享和交流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游戏环节可以设置不同难度,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口袋》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口袋》

小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口袋》一、教案概述•课程名称:奇妙的口袋•年龄段: 3-4岁•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3.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物品分类概念;4.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5分钟)–园丁老师打开一个装满彩色纸片的口袋,并告诉幼儿们这个口袋很神奇,可以装很多东西。

–园丁老师让每个幼儿在老师指导下,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纸片,然后按颜色将纸片分成几组。

2.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园丁老师解释游戏规则:每组幼儿需要根据纸片的颜色,找到对应颜色的物品。

–园丁老师向每组幼儿展示一张物品卡片,并告诉他们需要找出相同颜色的物品放在卡片旁边。

3.游戏进行:(15分钟)–园丁老师将每组幼儿带到不同的游戏区域,每组游戏区域放置一个分类箱和一组不同颜色的物品。

–幼儿在园丁老师的指导下,将物品按颜色放入分类箱。

–幼儿需要合作完成任务,每组至少找到4个物品进行分类。

4.游戏总结:(5分钟)–园丁老师将每组的分类箱展示给全班,鼓励幼儿自豪地说出他们的成果。

–园丁老师引导幼儿思考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三、教学反思这堂《奇妙的口袋》的游戏教学收获颇多。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不仅培养了观察力、记忆力和合作意识,还学会了物品分类概念,提升了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度。

他们积极地观察和思考,试图将每个物品正确地分类。

通过合作,他们有效地完成了任务,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游戏的时间控制上还不够精确,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的小组完成得比较早,有的小组则较为拖延。

这导致有些幼儿在等待其他小组完成时感到无聊。

下次我将更加准确地安排游戏时间,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

另外,我还发现有些幼儿在分类时出现了困惑。

虽然在游戏前有介绍过物品的分类方式,但仍有一些幼儿对颜色分类不够准确。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及教学反思(共五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及教学反思(共五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及教学反思(共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及教学反思《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学习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软硬、光滑、长短等特征。

2、培养幼儿愿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每人一个小口袋,分别装有各种不同的物体。

2、请配班教师帮助说情景式环境的引语,教师扮成神奇老爷爷的样子。

3、小红花若干份糨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式环境,激发幼儿动手触摸的兴趣。

(配班教师)今天呀,有位神奇的老爷爷要给我们大家送来一样神奇的礼物。

“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让我们赶快把神奇老爷爷请出来吧!(配班教师扮成神奇老爷爷的样子走进教室说:小朋友们好,我是神奇老爷爷。

我呀今天带来一个非常神奇的口袋,里面有许多的宝物。

你们想知道有哪些宝物吗?我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出个难题,不准你们打开口袋用眼睛看,要想个有趣的好办法来猜猜里面到底是什么?你们快想吧来告诉我好吗?)二、引导幼儿通过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觉。

1、师:小朋友的办法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请几位小朋友试一试吧!2、幼儿用手触摸物体教师进一步提问幼儿物体的特征(你摸的宝物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

3、幼儿游戏,感受触摸的乐趣小朋友想不想有个神奇的口袋呀?神奇老爷爷呀也为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神奇的口袋,神奇老爷爷想和你们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发出指令如:请你摸一个硬硬的物体,第一个按要求摸到的幼儿上台拿朵小红花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谁的衣服上的小红花最多谁是胜利者。

教学反思: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奇妙的口袋小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奇妙的口袋小班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设计奇妙的口袋小班语言教案教案设计:奇妙的口袋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课程,旨在通过一个奇妙口袋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材章节:语言领域故事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听懂并讲述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让幼儿听懂并讲述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幼儿的创意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课件、奇妙口袋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奇妙口袋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看,这个口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们猜猜,这个口袋里有什么秘密?”2. 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用PPT呈现故事课件,讲述故事《奇妙的口袋》。

故事内容:有一天,小兔子捡到了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可以拿出各种物品。

小兔子用口袋里的物品帮助了其他动物,把口袋分享给了大家。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小兔子为什么会帮助其他动物?”、“小兔子把口袋分享了给谁?”引导幼儿回答,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每张图片都有一个物品缺失,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贴纸将缺失的物品补充完整。

5. 创意思维训练(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以“我的奇妙口袋”为主题,发挥创意,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奇妙口袋。

六、板书设计板书主题:奇妙的口袋板书内容:1. 故事梗概:小兔子捡到神奇口袋,帮助动物,分享给大家。

2.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创意思维、分享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一个关于奇妙口袋的故事,并将故事内容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奇妙的口袋》引导幼儿学会了分享,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含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同学能够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温度对物质的影响;(2)同学能够感性理解气体的存在状态;(3)同学能够通过试验察看、探究、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同学通过赏识科学试验视频,激发古怪心和探究欲望,自动参加课堂活动;(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同学彼此交流,促进同学的社会本领和合作本领。

3、情感态度目标:(1)培育同学的试验探究本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2)培育同学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环保的紧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试验察看、探究、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2、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将试验结果的察看转化为科学理论的理解;2、如何引导同学把探究结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1、引入:贴有“奇妙的口袋”字样的装满摆脱、氢气和氧气的小瓶子显现在教室中央,询问同学这个“口袋”是不是很奇妙。

2、探究:(1)通过赏识科学试验视频,引导同学探究气体的存在状态和物质的变化规律。

(2)组织同学小组合作进行试验,察看水的沸腾、水的冻结过程,通过察看、探究,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

(3)组织同学进行试验,察看氢气与氧气的反应以及摆脱与电极反应后的变化。

3、总结:(1)回忆气体试验的过程与结果,同学将总结得出气体在高温下能转化为新的物质,这个物质是液体。

(2)回忆摆脱试验的过程与结果,同学将总结得出电极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可致使摆脱的效果最后消失。

(3)进一步总结,同学将得出不同温度、不同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

4、拓展:探究环保的紧要性,从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身边的日常事例加以说明,提高同学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同学小组合作试验察看记录表,针对处理方式和试验结论评分;2、同学课后练习作业,考查同学的探究本领和总结水平。

1、扩大试验范围在试验中加添更多的物质和察看条件,以使同学更好地把握物质的变化和变化规律,也能在试验中培育同学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本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口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具有软、硬的特征,体验运用触觉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能够按要求将物体按照软硬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愿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准备】
1、一个神奇的大口袋(里面放有各种软硬不同的物体)
2、两个分类筐(上面有软硬标记)
3、欢快的音乐
【活动重点】能够运用触觉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活动难点】能够按要求将物体按照软硬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式环境,激发幼儿动手触摸的兴趣。

我是神奇老爷爷,今天我呀带来一个非常神奇的口袋,里面有许多的宝物。

你们想知道有哪些宝物吗?我今天要给小朋友们出个难题,不准你们打开口袋用眼睛看,要用手摸一摸、猜猜里面到底是什么,好吗?
二、引导幼儿通过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觉。

1、让我们来请几位小朋友来摸一摸吧!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物体,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幼儿说说物体的特征(你摸的宝物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幼儿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幼儿说出软软的···,硬硬的···
3、教师小结
像海绵、布娃娃这样能捏动的物体就是软软的;像石头、积木这样捏不动的物品就是硬硬的。

三、玩“送礼物”的游戏,进行软硬归类,巩固幼儿对软硬的认识。

1、教师以“送礼物”的游戏情境导入,出示两个贴有标记的分类筐,帮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请幼儿将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来的物品按照要求分别送给小猫(软软的)和小狗(硬硬的)。

2、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

3、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的礼物送对了嘛?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什么是软软的?还有什么是硬硬的?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