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钜作诠释之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ć橫軸代表聲音發生的時間點與 時值長度ć顏色之深淺代表聲音發 生時間點上之振幅大小Ğ力度ğć 垂直軸顯示泛音分布之廣度與形態 Ğ音色ğĄ圖1是Į詮釋į第8小段 的聲圖呈現Ă聲圖清楚地顯示此段 不僅包含多種的線性諧波樂音Ğ頻 率垂直軸上之直線分布ğĂ還摻雜 許多短小點狀式的各種噪音ă脈衝 噪音聲響Ğ時間橫軸之各種點狀分 布 ğĂ 而力度在 1:42 與 1:48 兩 處 相 對明顯地加大許多Ğ整體顏色之深 淺分布ğĄ
韋辛 格之 Į 詮 釋 įĶ 聽覺樂 譜 ķ ĞAural Scoreğ是自從史托克豪森 的Į電子研究二į樂譜之後Ă極少 數被製作成樂譜的電子音樂Ă它或 多或少地提供人們對此作品在分析 與欣賞上之參考Ą
三、技術使用 Į詮釋į一曲之創作使用了 幾乎 所有之電子音樂 技術 與一 部 分 的 磁 帶技術 Ğ Schrader, 1982, p.97ğĂ這些技術包含了環行調 變ĞRing ModulationğĈ把單 一音訊與另一音訊互相結合來 改變他們之聲音ć同步並疊法 ĞSynchronization overdubbingğĈ 在另一個聲音之上並疊不同 聲音材料之手法ć反響效果 ĞReverberationğĈ塑造電子音樂
驗Ą李給替同時也對語音學領域進 行大量的研究Ğ這也許是受到史托 克豪森的影響ğĂ語音學的研究與 電子音樂有著直接的關係Ă兩者都 重視聲音的噪音內涵ă封波的特徵 與泛音頻譜的分布等方面的研究Ą 李給替在語音學以及磁帶技術的經 驗Ă奠定了日後他創作電子音樂的 深厚基礎Ą 在語音學的研究過程當中Ă 他聽到了許多類似語言音調之各式 聲音姿態與音色Ă於是決定創作一 首Ķ想像式之電子音樂對話ķĄ他 嘗試將各式的電子聲音姿態及音色 與人聲之獨白ă對話或多人爭論作 一連結Ă透過電子音樂Į詮釋į的 創作Ă將人類言語與音樂之間建立 起一個 橋樑 Ă 最 後 Ă 把 種種人 類 語言的面相 清楚 地 Ķ 詮 釋 ķ 出 來 ĞWehinger, 1970, p.19ğĄ 肆、作品分析 一、音樂視覺化 一如上述Ă大部分的電子音 樂並沒有任何之記譜或樂譜Ă電子 音樂作品基本 上屬 於一種 Ķ 無 樂 譜ķ的音樂類型Ă一大部分仍只是 存在於磁帶或光碟上Ą面對沒有記 譜 之 情 況 Ă 要對它 進行分 析 與 欣 賞Ă實在有些不易Ă因此需要一些 方法將電子音樂作視覺化的呈現Ą 本文之研究與分析依據Ă主要是借 助於一種電腦上聲音之視覺化呈現 方式 ę 聲圖Ğsonogram ğĂ如圖 1 所 示 Ą 聲 圖 顯示 的 垂 直 軸 代表 聲 音之 頻率 Ğ Hz ğ 高 低 Ğ 音高 ğ 分
一Ă此作品創作於1958年Ă長度是 3 分 47 秒 Ą 李 給 替 在 Į 詮 釋 į 之創 作上Ă是將一個抽象概念與一個特 定的音樂結構結合在一起Ă此抽象 之想法是一種Ķ想像式之對話ķĂ 透過此想法導向於聲響元素的特別 形變與處理Ă最後Ă將它與一種非 常個人式的音樂結構設計與安排結 合Ą 在聲響結構設計上ĂĮ詮釋į 一曲是音樂史上最複雜的電子音樂 作品之一Ą李給替將聲音依特徵分 類Ă然後以個人非常獨特的手法Ă 將 聲 音 組成 從所謂的 Ķ 文字 ķă Ķ單詞ķăĶ語言ķ至Ķ句子ķ等 不同長度單位與脈絡意義的結構片 段 Ă 最 後 依 據這些 片 段的音樂 潛 能Ă將人類語言以電子音樂表現出 來Ą 此作品在語音學上之著墨顯 示了Į詮釋į與德國作曲家史托克 豪森 之 Į 青 少年 之 歌 į 在創作想 法 上 的相似 性 Ğ Schrader, 1982, p. 97ğĂ後者 使用真實人聲Ă而Į詮 釋į則完全以純電子聲響為素材來 虛擬人聲的對話Ą若把此作品相較 於法國作曲家亨利的具象音樂作品 Į聲樂練習曲įĂ它更說明了後來 作曲家對語言結構潛力的認知的確 是相對地增加不少Ą 參、《詮釋》之創作背景 在開始創作Į詮釋į之前Ă 李給替在西德電台電子音樂工作室 Ğ WDR ğĂ 以電子 合成技術 以及 磁 帶技術 在 聲 音 上 作了大 量 的實
ᓮ༽ᖆ
,UI[Y/YY[K
電子音樂鉅作《詮釋》之賞析
曾毓忠
Che-Wei CHANG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The Appreciation of Great Electronic Music Work“Artikulation”
壹、音樂藝術表現之新模式 電子音樂屬於現代音樂的一 個 支 流 Ă 它不 同 於現代器樂音樂 就 如 同 電 影 不 同 於 傳 統戲 劇 一 般 ĞRisset, 2004ğĄ然而Ă此一新的 音樂卻很少被音樂學家ă理論家ă 研究者以文字作充分的討論Ă更遑 論是對它的欣賞Ą究其原因Ă不僅 是因為它是音樂藝術表現上的一種 新形式Ă而且它在創作模式上也相 當不同於以音符與節奏為依據的傳 統器樂音樂ć再者Ă它通常由極豐 富寬廣之電子合成聲音建構而成Ă 這種音樂形式很難用大多數人可以 理解的傳統五線譜來記錄Ă這些因 素導致它很少被人們所討論Ą 在國內Ă對於電子音樂的分析 與研究更是極度地缺乏Ă大家對此 一新的音樂形式也是相當的陌生Ă 因此Ă它是一個亟待大家來共同開 發的新領域Ă唯有透露大家對此議 題之共識與努力Ă方能加強國人對 於電子音樂之認識Ă提昇對於電子 音樂欣賞的興趣Ą由於篇幅之限Ă 本文將僅針對匈牙利作曲家李給替 所創作之 重 要電子音樂 鉅 作 Į 詮 釋į一曲進行分析Ă期透過本文拋 磚引玉之探討Ă能或 多或少地幫助 人們瞭解電子音樂的創作手法ă技 巧ă聲響建構方式Ă以及作品中之 美學表現Ą 貳、《詮釋》結合音樂與人類語言 Į詮釋į是匈牙利作曲家李 給替所創作之少數電子音樂作品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圖 Į詮釋į第小段的視覺化呈現ę聽覺樂譜
不 同空 間 效果 ć 速 度 改變 Ğ Speed changeğĈ連續改變磁帶速度Ă產 生 滑 音 效果 ć 封 波 Ğ Enlelope ğĈ 封波整型產生連續性的力度變 化 ć 多 音軌 Ğ Multi-track ğĈ 分 配聲源之空間座落位置ć磁帶 剪 接 Ğ cutting and splicing ğĈ 磁帶片段之剪短或拼接ć聲音 向位ĞpanningğĈ產生聲音之 空間與位置之移動變化ć濾波 Ğ filtering ğĈ 改變聲 音之 頻 譜內 涵以變化聲音之音色Ą 四、音高設計與混合音建構 Į詮釋į與史托克豪森的Į研 究第二號į有著類似的電子音產生 方式Ă兩者均使用了電子加法合成 Ğadditive synthesisğ技術於電子音 的建構上Ă兩者的不同只在於音律 的設計方式不同ĄĮ研究第二號į 先 以 頻率 100Hz 重覆 相 乘 以 1.07 的 方式產生一系列的音高 Ă 再經由 加法 合成 而得到 混 合 音 Ă 而 Į 詮 釋 į 的 許 多 諧 波 頻 譜 Ğ harmonic spectrumğ是分別由相差63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