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能人才政策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承担实习见 习任务、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由 当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1.技能培养
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
出国培 训(研修) 和引进国 外先进培 训资源 用人单位 制定参加培 训人员的薪 酬制度和激 励办法 参加紧缺 职业培训, 企业可给予 培训和鉴定 补贴
1.技能培养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
• 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营管 理者业绩考核内容之一,定期向职业代表大会报告
非公有制企业
• 积极支持、推动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工作
2.技能培养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高技能人才
培养工作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展高技能人才 培养的多种渠道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业合作培养制度
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1.技能培养
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 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 结合的培养体系。
对照
一 级:高级技师 二 三 四 五 级:技 师
对照 对照 对照
副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工程师,讲师 助理工程师,助教
级:高级技能 级:中级技能 级:初级技能
2.考核评价
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
大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 和比例限制
“瓶颈”
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阻碍产业升级
高技能人才工作
总体要求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 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 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 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 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重要意义
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源自文库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工人 阶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必然 要求; 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 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 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技能人才 配置状况
及实体等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 资质评估的必要条件
4.竞赛选拔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各种形式 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为发现和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对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 人才,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或优先 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5.技术交流
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高 技能人才主题活动
技能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
-- 初级技能者多;高技能者少; -- 单一技能者多,复合技能者少; -- 传统技能者多,现代技能者少; -- 短训速成者多,系统培养者少。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学历文凭制度 (教育部门为主导) 学科分类和学科体系 职业资格制度 (劳动部门为主导) 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
普通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
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学历文凭考试
职业技能鉴定
学历文凭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技术技能型人员系列
荣誉级:中华技能大奖 全国技术能手
对照
学术工程型人员系列
荣誉级: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政府津贴获得者 高级工程师,教授
2)建立质量督导人员和考评人员诚信考核制度;
3)实行定期质量通报制度。
一个机制:
健全鉴定工作的违规退出和惩治机制。对于 受到举报,存在违规行为并经查实的鉴定机构, 第一次予以通报警告,并限期改正,第二次取缔 其开展鉴定活动的资格。
3.岗位使用
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
技师聘任制
关键岗位 技能带头人
中专、技校、 职高19.8%
高中31.8%
(根据2004年劳动保障部对 40个城市抽样调查报告)
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 待遇上两个“不高”(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
• 投入上两个“不平衡”(政府、企业); • 培养上两种“倾向”(重学历、轻技能;重考试、 轻能力); • 发展中两对“矛盾”(市场对技能人才需求与国家 培养能力不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质量要求与教师传 授技能水平差异(教与学))
主要环节
技能培养 考核评价 岗位使用 竞赛选拔
技术交流 表彰激励 合理流动 社会保障
主要环节
完善两个 工作体系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岗 位 使 用 竞 赛 选 拔 技 术 交 流 表 彰 激 励 合 理 流 动 社 会 保 障
健全六项 工作机制
1.技能培养
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 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 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 各类社会团体的作用
1.技能培养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 培养的多种途径 行业
• 做好本行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 • 提出本行业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标准 • 指导本行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 战略,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 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 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 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高 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的基础作用,健全完善企 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 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和发展壮大。
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 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
作用,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 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鼓励企业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
在进行重大生产决策、组织重大技术革新和 技术攻关项目时,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应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
目标任务(一)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
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
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
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 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技能劳动者比 例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格局。
目标任务(二)
到“十一五”末,高级技工(职业资格三级)水 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 %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 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 队伍的梯次发展,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高、中、 初级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形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格局。
1.技能培养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 培训示范基地
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
院校和培训机构
公共实训基地
有条件的城市,可多方筹集资金 根据本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 布局合理、技能含量高、面向社
会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两大体系
我国职工队伍素质基本状况
高级技师 0.6% 初级工 43% 技师 3.4%
高级工 17%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初级工
中级工 36%
(根据2005年劳动保障部抽样调查报告)
全国技术工人受教育程度构成情况
小学及以下 本科及以上 4.5% 2.4% 初中30%
大专、高职(含 高级技校)11.5%
关于进一步加强 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
政策框架解读
我国就业的基本形势
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 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
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 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 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 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挖掘和保护具有民族 特色的民间传统技艺
参与高新技术开发 同业技术交流 与科技人员交流 绝招绝技和技能成 果展示
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 参与国际间交流活动
6.表彰激励
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引导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引导和督促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情况,完善对高技能人才的 激励办法,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 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实施有利于鼓励优秀高技能人才创新 创造的收入分配制度
1.技能培养
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开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
企业
• 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
• 依法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和岗位培训 • 推行企业培训师制度和名师带徒制度,建立技师研修制度 • 依托车间班组,通过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技术比赛等形 式,促进岗位成才 • 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培训和研发攻关活动
主要问题
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
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主要问题
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上的不能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 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 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政府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 协调指导委员会
研究制定发展规划
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 指导协调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
1.技能培养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学校
调整教育结构 深化教学改革
确定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 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培养
对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结合,并在
………………………………(国发[2005]36号)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6] 5号)
文件地位
《意见》共分七大部分,19条,7400字。 《意见》是建国以来中央和国务院专题论述高
技能人才工作的第一份政策性文件,是今后一个 时期指导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培训工作的重要纲领 性文件,在我国职业培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义。
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 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机制:
---
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
---
院校职业资格认证;
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政策法规体系 运行管理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 四个体系 技术支持体系
质量督导体系
三个制度: 1)推行鉴定机构质量认证制度;
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校, 中央财政在实训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
鼓 励 普 通 高
校毕业生参加 职业技能培训
1.技能培养
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 提供实习场地 选派实习指导教师 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
企业
支持企业为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实行校企合作的定向培 训费用可从企业职工教育 经费中列支
快车道——标志着高技能人才工作进入快车道 新动力——为高技能人才工作注入巨大新动力 新篇章——必将揭开职业培训事业崭新的一页
高技能人才
地位作用
高技能 人 才
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
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 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力资源供求结构:
城镇劳动力供给2400万
-- 城镇新增劳动力 -- 上一年结转 1000万人 1400万人
能够安排1000万
-- 经济增长拉动就业 800万人
-- 自然减员
200万人
供大于求1400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1995年-2005年)
5%
4.0%
4%
4.3% 4.2%
失 3% 业 率 2%
1% 0%
3.1% 3.1% 3.1% 3.0% 3.1% 2.9%
3.6%
681 553 577 571 575 595 520
800 827 839 770
失 业 人 数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单位:万人
2001年-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化趋势
88000 86000 84000 82000 80000 78000 76000 2001 2005 2010 2015 2020 劳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