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认识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2、明确干旱是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能够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理解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二、重难点
重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欣赏,询问学生视频播放的是我国是哪个地区?你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了解学情,学生在学习前对西北地区有哪些认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体验西北风情,感悟区域发展。
了解一个区域我们一般从地理位置(在哪里)、自然特征(有什么)、人文状况(怎么样)这些方面,还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出示本节的学习攻略。
(回顾区域地理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思路)
模块一自主学习明确位置
活动一: 1、指图说出西北地区的范围;
2、说出位于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让学生读图获取范围信息,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
活动二:看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
学法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三个方面描述。
【学生活动】
思考: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比较,海陆位置上主
要有什么差异?你认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位置的
差异,加深对西北地区位置的理解,由此,感知地
理要素的相互影响。
位置气候)
模块二了解自然体验风情
1、地形特征
【学生活动】
(1)读图圈出图5-25中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2)小结:西北地区地形以和类型为主。
(通过学生读图圈画主要地形区,总结西北地区地形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新疆地形区分布。
出示真有趣,让学生对照新疆的“疆”
字感受新疆的特色地形,激发学生读图认知的积极性。
)
2、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
(1)对照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2)对照中国降水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进行读图指导,引导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归纳气候特征,并分析本区河流分布,数量上稀疏,以内流河为主,找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进一步加深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气候河流)
【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讨论:自东向西,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植被景观自东向西变化,思考原因,感知内部环境的差异,也理解地理要素的影响。
)
【总结提升】结合前面所学,总结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地形、气候特征、植被景观变化的学习,感知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干旱。
【合作探究2】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的原因。
通过总结归纳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合作探究其形成干旱的原因,加深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认识。
【学生活动】
以开门大吉形式练习,设置四道选择题,学生自主选择,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模块三探索人文感悟发展
1、人口与民族
西北地区人口稀疏,大约只占全国的4%。
________约占全区人口的2/3。
(直接用鲜明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这里的民族,简单易懂。
)
读图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原因。
(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干旱自然环境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
2、农业生产
(1)畜牧业
通过读图,获取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以畜牧业为主。
降水少,牧草广布,适
合发展畜牧业,感知自然环境对生产的
影响。
微课视频:介绍西北地区畜牧基地
的分布及对放牧方式的影响。
学生通过视频获取信息,降低难度。
小结:内蒙古牧区从东向西植被景观有差异,造成人们畜牧活动方式差异,这是受海陆位置影响;新疆牧区主要是山地牧区,山地植被垂直变化显著,人们适应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牧场是地形因素影响的。
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们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式发展生产和生活。
得益于西北地区广阔的牧场,西北地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制造品,不仅供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其他省市,并出口到国外,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过渡: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只有畜牧业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西北地区的人民如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的。
通过图片感知西北地区沙漠绿洲奇迹,发展了种植业,成为我
国的瓜果棉基地。
这些农业分布在哪里呢?想一想,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是水源不足,种植业选择在水源相对充足的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
【合作
探究3】
(1)举例说出你吃过的西北地区的瓜果
(2)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西北地区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理解地理要素影响,并理解西北地区绿洲农业发展成为我国瓜果基地) 3、工业生产
西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
、 、
等。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工程,促进西北地区发展。
发展问题: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活动,观看视频《阻击沙漠》。
西北地区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人们要因地制宜,实现人地和谐,共创美好家
园。
【学生活动】
1、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么设计
西北地区发展?
2、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你认
为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通过观看视频和小小设计师活动,
了解西北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探索解决策略。
)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
技能方法和情感价值方面总结提升。
《西北地区》学情分析
1、学生方面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基
础地理知识和能力,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
上册也都是区域地理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西北地区》是中国分区地理,在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部分已经涉及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概况,很多知识点已经不陌生,有所接触,只是在分区地理部分学习得更细致或者是侧重某个方面突出。
2、中考要求方面
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是必考内容,近几年中考难度加大,不单纯考查知识点,而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更侧重地理能力的考查,要求比较高,同时区域地理综合性考查也比较明显。
《西北地区》效果分析
课标方面:《西北地区》在课标中的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本节教学中我围绕课标要求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多项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以活动形式理解干旱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参与度方面:在这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参与到教学设计中组
织的各项活动,如看图、指出、标出、说出、填出等,难易程度适度,面向了全体学生,学生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增加对知识的感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参与度比较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达成度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快速准确的完成达标测试中对应的题目,并且能够进行订正。
《西北地区》教材分析
《西北地区》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八年级下册是中国分区地理,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分区地理部分的衔接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西北地区》是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区,既要理解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抓住西北地区的突出特征,又要认识区域内也有一定差异性。
因此教材选取西北地区干旱的突出特征进行介绍,选用大量图像、阅读、活动等形式进行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难度,也有利于突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
在教材设计中,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是显性的,而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则是隐形的。
所以,我按照教材设计,以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来认识其干旱的显著特征,又以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和影响来理解干旱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
A、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北方地区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雨热同期
D、雨热异期
3、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山脉的阻挡③终年积雪④冰川广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4、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A、额尔齐斯河
B、黄河
C、长江
D、塔里木河
5、西北地区的耕地作业主要分布在水源及灌溉条件较好的绿洲、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植被因素 D、土壤因素
6、新疆生产的棉花纤维长,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A、品种优良
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沃
D、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二、综合题
7、读新疆略图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分)
(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 分)
(2)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
制约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
是。
在农牧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是。
(3)甲河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少量山地降水。
下列四幅图中,能代表该河水量变化的
是(填字母)。
(2 分)
《西北地区》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以方法指导、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从【自主学习明确位置】、【了解自然体验风情】、【探索人文感悟发展】三个模块层层递进认识我国的西北地区,突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渗透了地理要素相互影响,以及方法技能的应用,最后还进行情感价值升华,一个区域的发展我们对它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
通过这次准备、讲课、研讨活动,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1、充分应用地图,体现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教学以图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充分利用地图的直观性,让学生自己观察图、分析图、指出图、
描出图、说出图,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多方面灵活应用地图,让学生学会、习惯用图。
2、放手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感知知识,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
不硬塞知识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助手,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要更加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创设更多丰富多样、学生可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和积累知识。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眼,以及持久的学生兴趣,树立大地理观,并学会用地理知识来服务生活。
每个学生都是生活中的个体,主要的感知都是来源于生活,怎样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我以后要多思考和研究的。
4、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我讲的这节课中有些学生放不开,不敢说,我相信有部分学生是会的,只是不敢说,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相信自己,大胆的说出想法和已知的知识,不断由学生补充,积少成多,并且也要思考是否活动设计得不当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学生解决不了的知识就是教师需要精讲点拨的部分。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不断回答问题,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知与不知,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以后我要多注意和学生互动,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西北地区》课标分析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在中国地理地域差异部分,对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部分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遵循第一条标准,首先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然后重点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既了解其干旱的突出特征,也通过自然景观变化了解其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后面通过大量活动(瓜果特别甜、植被变化、放牧方式差异等)用事例认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降低了难度,又增
强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灵活应用综合性的能力,理解了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培养了学生地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