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落日的幻觉(黄天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3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3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能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以课文为导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难点:以课文为导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问题导入:信息技术手段:图片展示展示三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图一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外面的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请同学们数数图二中有几个黑点?(一个也没有)图三中有几个转动的飞轮?(一个也没有)分明没有,却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却看成了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就叫——幻觉。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天祥的科普说明文——《落日的幻觉》。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之前,利用图片激趣,启发鼓励学生大胆畅想,这样,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推动下,学习变得相当主动。

)(二)寻落日之美: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多媒体播放视频,欣赏落日的美景。

让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描述看到的落日景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并勾画文中描绘了日落之时哪些美丽又奇特的景观。

(圈画关键语句作答)(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轮美奂的图片和唯美的音乐声中走进文本,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探落日之谜: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1.默读课文4--7段,在书中划找、标注、造成这些幻觉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学生结合文本并参照落日图片解释幻觉产生的科学依据。

填表格,梳条理.(课件展示)(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研读文本,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讨论,突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精神。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
布置作业
课下观察日出的景色,写一段描写的文字。(若有兴趣也可以查找资料,模仿本文写一篇
事理说明文。)
提示: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事理说明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见识了落日那神秘的幻觉,懂得了它产生的科学原理,它按照逻辑顺序,综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让我们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常识,也领略了它优美的语言,更懂得了一个道理:眼见未必为实!所以我们要用知识去炼就金睛,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力争做一个生活的智者!
精读课文
评析语言
1、从语言的角度看,1、2段和3-7段有什么不同?
前者生动,后者平实 。全文语言科学准确,这是所有说明文语言都必须具备的特点。
2、齐读并赏析第二自然段,本段是对落日的景象进行的生动的描写的段落,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到生动的描写的?
词汇优美 修辞手法 画面丰富 合理想象
运用拓展
出示《雪景》图片,为其作生动的描写并语展。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举例子: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
引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列数字 作比较: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作比较 打比方: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课Βιβλιοθήκη 题20落日的幻觉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日落时的幻觉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

2023最新-《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5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5篇】《落日的幻觉》是由黄天祥写的一篇说明文。

它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落日的幻觉》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一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2、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了解掌握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

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

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让学生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幻huan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吟咏yinyo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绮qi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绚xuan丽:灿烂美丽。

殷yan红:带黑的红色。

殷yin勤殷殷yin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

端,方面、项目。

2、课文题目是“落日的幻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作者在第二段描写了日落时的哪些景象?明确要点: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告诉我们日落的景象同样壮观、美丽、神秘而迷人。

最新-《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最新-《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精选16篇《落日的幻觉》是由黄天祥写的一篇说明文。

它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1《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天成教育集团沈明亮教学目标:1、品读描写落日的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2、默读课文相关段落,能根据需要筛选相关信息,概括说明内容的要点,把握说明的中心。

3、研读重点语段,通过语句排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逻辑的严密性。

4、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的中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关于落日描写语句的品读1、导入:观察提供的一幅有关落日的图片,请学生略作思考,说一句话。

用抒情的方法讲一下自己看了这幅画后的感受用描写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用说明的方法讲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引出关于《落日的幻觉》中描写落日语段的学习2、品读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2)正音,全班齐读(3)请学生讲讲这样的描写落日,美在何处?(4)根据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由“幻觉”一词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第二板块:关于说明文主体语段的阅读1、概括4~7各段说明的主体,提炼各段的中心句快速默读课文第4~7段。

思考:示例:第7段作者从利用科学仪器观测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并没有真正变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5段作者从这些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第6段作者从这一角度,说明了太阳的原因。

2、根据4~7段中心的提炼,概括全文说明的中心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觉》一文,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这一事理。

3、研读课文第5段,打乱顺序排序,体会说明文语言和结构的严谨性排序(5241637)为什么这么排序?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可否互换顺序?为什么?能不能根据全文来找出必须这样排序的理由第三板块:关于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认识审美世界和科学世界的不同举例说明(笑、月亮)课后推荐阅读书目:审美世界: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科学世界:李海沧《长河落日扁》《落日的幻觉》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快速阅读中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所说明的知识。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等奖3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等奖3篇

1、《落日的幻觉》教案一等奖设计缘由:拿到八下语文书,翻看目录,我看到了一篇陌生的文章《落日的幻觉》,而且它吸引了我的眼球。

这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我翻看了文本后,有些失望,它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优美散文,而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者给读者解说了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

于是我在想,学生看到《落日的幻觉》会不会有我同样的感受呢?到班里了解了一下,学生果然有我一样的感觉。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落日”本身给人的是一种情绪化的感觉,想到的也不免是情感的抒发。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应该关注到这样的一种情况。

于是我想以“落日”为话题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课,但是又得凸显科技说明文这一重点。

第一课时预习《落日的幻觉》,理解文章内容,知道是一篇介绍落日幻觉形成原因的文章。

课后让学生感受“落日”,写一篇以“落日”为题的文章。

第二课时,补充了一篇散文和一篇小说,与《落日的幻觉》进行对比阅读。

下面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体会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功用,能说出科技说明文的功用;2、感受不同文体的语用思维;3、能说出科技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的描写时的不同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一、师:我们已经读过《落日的幻觉》、《观长江落日》和《落日》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分别是什么文体呢?《落日的幻觉》是什么文体?生:科技说明文。

师:那《观长江落日》是什么文体?生:(有说)记叙文,(有说)写景的文章师:是写景的散文。

师:《落日》是什么文体?它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小说。

师:《观长江落日》是散文,《落日》是小说,再加上诗歌、戏剧,这就构成了文学四大体裁。

二、师:今天我们关注散文、小说、科技说明文。

我们读文章关键在于有所得,那么读了这三篇文章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读了《落日的幻觉》,你获得了什么?生1:我懂得了为什么会产生落日的幻觉。

师:他用了一个“懂得”来表达收获。

生2:读《落日的幻觉》,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天空中出现神秘蓝灰色暗弧和亮弧时,西方填空会出现迷人的紫色。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

《落日的幻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落日的幻觉》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主要内容、作者观点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讨论,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落日的幻觉》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落日的幻觉》的背景资料、相关评论、修辞手法解析等。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落日的幻觉》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3. 内容讲解: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4. 修辞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5.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写作中。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环节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作的能力,检查他们对文章内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确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

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落日的幻觉》是由黄天祥写的一篇说明文。

它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下面为大家了初二语文《落日的幻觉》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一导入两张幻觉图片导入二欣赏落日谈谈感受三根底知识1、小组代表竞读课文。

2、小组代表上黑板给词语注音,词语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3、小组代表听写词语比赛。

听写了:幻觉、吟咏、变化多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夕阳无限好4、抢答:“夕阳无限好”出自哪首诗歌,请把全诗背诵出来。

四我读我画我赏(1-3)1、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自然段,另外三位同学上黑板一边听一边画出落日图。

之后点评。

2、讨论这个自然段用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第二自然段的“躺”和“缩身”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二自然段的分号有何作用。

5、改第一段的双重否认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6、改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为陈述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7、用书中的`原话答复“落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8、第三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1、引导大家阅读4到7自然段,讨论了形成落日幻觉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并且概括出关键信息。

完成课后表格.2、讨论这几段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六课堂拓展延伸1、结合《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进展比照阅读。

2、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段描写文字。

七人生的启迪?比方:幻觉带来灵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仍是水等板书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落日的幻觉》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 1课时学法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显得重要。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导入课文1、欣赏落日图片,交流你所积累的落日诗句。

2、诵读老师积累的诗句。

3、美丽的落日,实际上却大多是幻觉。

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

二、明确学习目标,实践有效课堂1、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2、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三、自主学习探究,整体感知课文1、明确自主学习的要点;2、学生自学探讨。

全班分两大组,一组探讨说明内容和顺序,一组探讨说明方法和语言。

步骤:独立学习,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在笔记本上整理归纳;随时提出疑问,批注在课本上;质疑讨论。

(可随时在黑板上板书展示。

)3、全班合作交流。

(各组代表组织交流。

)①说明内容A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文章介绍了落日的幻觉这类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B落日的幻觉集中在哪个小节?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集中在第2小节,朗读。

C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重点研读第4、5两节。

见表格②说明顺序A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有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B介绍原理时为什么不按介绍幻觉现象的顺序?说明幻觉的原理时,从复杂到简单,从主到次。

③说明方法引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④说明语言A课文讲的是科学知识,必须准确严谨。

B课文讲得通俗易懂,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重点研究“生动形象”,课文生动形象吗?诵读1、2段,说明文的语言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说明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作者通常采用生动说明,其方法有:1)多用描写性语言;2)善用各种修辞;3)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词。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文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如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

2. 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本解析技巧。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落日的幻觉》全文。

2. 知识点讲解: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

3. 文本解析:分析文本结构、论述手法、观点态度等。

4. 实践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落日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基本概念,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掌握知识点。

4. 文本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论述手法、观点态度等,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日落时的天空颜色、太阳的位置等。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文理解: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作业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4. 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表现,了解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落日的幻觉》课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地球自转、大气折射等知识的补充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4. 实践道具:如地球仪、模型等,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作者笔下的落日景象,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基本情节,包括作者对落日的观察和感受。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理解这些手法在描绘落日景象中的作用。

3. 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落日的幻觉》的基本情节,修辞手法的分析,自然观和人生观的讨论。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对自然观和人生观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落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落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落日的幻觉》,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划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在描绘落日景象中的作用。

4. 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自然景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和表达。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看法和感受。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体验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 邀请一位画家或摄影师,让学生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自然景观的。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

C3-20《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落日现象的科学解释。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感受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落日幻觉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落日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见景象。

提问:你们知道落日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美丽的景象吗?2.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着重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落日幻觉的产生原因。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落日幻觉是由大气折射、散射和反射作用产生的。

4.语言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折射”、“散射”、“反射”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5.课堂讨论提问:你们认为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将科学原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的?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尝试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7.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以“我眼中的落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落日美景及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落日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通过课文分析,使学生理解落日幻觉的产生原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的把握。

3.学生对落日幻觉的科学原理的掌握。

4.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折射、散射和反射的科学原理。

2.分析课文中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和生动的描述来阐述复杂现象。

教学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4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4篇)

落日的幻觉教案(优秀4篇)《落日的幻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重点)2、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重点)3、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绮(qǐ )丽殷(yān )红坠落(zhuì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 )吟咏(yín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绮丽: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殷红: 黑红色。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2.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全文结构。

并运用已学的事理说明文的知识,简要谈谈本文的说明顺序。

第1段: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推测人们对待落日的心理。

第2段: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

第3段:明确指出日落时的种种景观是幻觉现象,引起下文。

(过渡段)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落日时大气层增厚,黄、红色短波光穿透能力大(光线散射)。

第5段:落日时的紫光是因为暗弧和亮弧的产生及人眼的叠合效应。

第6段:落日变扁的原因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落日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它从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原理,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落日的幻觉篇二教学目标:了解日落时的幻觉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

学会透过表面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顺序、方法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利用课内外知识分析“落日变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说明】本文属于“略读课文”,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为了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特别设计了一份“自主学案”(后附),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成果,分享彼此快乐1、同学们:拿出昨天的《学案》,前后桌进行交流,现在就开始吧。

2、同学们,讨论暂停片刻,现在我们准备上课。

3、师生问候。

二、图片激趣,问题导入(4分钟)1、我们一起洗洗眼睛:①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黑点?——黑点在闪烁,在飞舞。

有没有同学上台数数,告诉大家,几个?——贴近点,再近点,几个?——同学们,没有,一个也没有。

②再看一幅: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1个、2个、3个、4个,你看到了几个?有没有同学上台数数,告诉大家,几个?——贴近点,再近点,几个?——同学们,没有,一个也没有。

③同学们:分明没有,却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却看到了是,用一个心理学专业属于术语就叫——(一起告诉我)就叫幻觉。

奇妙啊!好,2、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和“幻觉”有关。

我们一起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

①一起告诉我,它是什么文体?(科普说明文)②但是,书本158页,《研讨与练习》一“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说是事理说明文,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为什么既是事理说明文,也是科普说明文。

三、明确学习目标,实践有效课堂(1分钟)同学们,这个问题可不简单,一旦解决了,我们就能很好地实现了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1、明确了本文的说明内容、顺序、方法等;2、掌握了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3、可能还会有其它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请期待。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一、导入:视觉小游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视觉小游戏。

请看屏幕上这幅图,思考:图中有几个圆轮在转动?(实际上图片是静止不动的)②图中共有几个黑点?(实际上并没有黑点)其实刚刚呢同学们都是被老师的问题所迷惑了,所以才产生了一些错觉。

教师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天祥先生写的《落日的幻觉》。

(出示ppt)古诗文中,有许多诗人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过落日。

比如:昨天学习的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示图片)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示图片)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落日景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细心观察过。

请大家欣赏这些落日画面。

(出示ppt)二、走入课本,感悟课文:1、刚刚听到很多同学在惊叹这美丽的落日,落日到底让我们产生了哪些幻觉了,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这几个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a、本文是什么文体?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c、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再次让学生回顾一下说明文的分类。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b、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

c、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2、现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3、学习课文之前,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ppt)给字词注音和古诗的解释3、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自读提纲,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落日的五种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理,完成课后表格。

落日的幻觉

落日的幻觉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及其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感受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二、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细致地观察、学会用生动形象的描写语言去说明一种自然景象。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相关知识。

教师:查找图片,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1.视觉小游戏:展示下面三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

学生思考:请学生仔细数数,图1中共有几个黑点?图2中红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图3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紫色球哪一个更大?图1图2图3教师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天祥先生写的《落日的幻觉》。

2.观赏落日.3.绘落日.———的落日,请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描绘.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一)学生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

把握说明对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多媒体出示问题:a、本文是什么文体?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c、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明白落日让人产生了哪些幻觉和产生幻觉的原因.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落日的五种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理,完成表格。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指导学生填完表格,让学生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4、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文介绍了落日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

《落日的幻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2、学会运用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探索的能力。

2、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探索的能力。

3、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三、教学方法: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媒体及教材教具设计:黑板、水杯、乒乓球、筷子。

六、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在小学时,我们学习了《两小儿辩日》,两小儿面对太阳,曾问出了孰大孰小的问题,大圣贤孔老夫子面对这个问题都难以回答?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今天跟老师一起走进黄天祥笔下的《落日的幻觉》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2、强调字音qǐyān zhuìxiāng 绮丽殷红坠落镶xuàn shuāi āi yín绚丽衰减尘埃吟咏Bóyǎn yùn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蕴含3、积累词语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产生虚假的感觉。

吟咏:声调抑扬地念、唱,引申为歌颂。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绚丽:有文彩的,色彩华丽。

殷红:带黑的红色。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很多。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语出晋李密《陈情表》。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4、本文是什么文体?说明对象是什么?并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文体是文艺性的事理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三)再读课文,品读赏析1、找出文中关于落日的五种幻觉及其产生幻觉的原因,完成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落日的幻觉(黄天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研读课文主体,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题,“落日的幻觉”是什么意思呢?“落日”就是夕阳,你能说说有关夕阳的古诗句吗?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

晋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几多的感慨与无奈。

这是诗人眼中的落日。

科学工作者眼中的落日又会是怎样的呢?“幻觉”按字典上的解释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难道诗人们眼中的落日都是虚假的?都是海市蜃楼/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看看真正的落日是个什么样子?
检查预习:吟咏yín绮丽qǐ绚丽xuàn殷红yān日薄西山bó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作者讲到了落日的哪些幻觉?这些幻觉又是怎样产生的?
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三、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举例子、作比较。

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
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四、课堂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段。

大家说说这段的语言描写如何?谈谈感受。

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示例:
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赛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

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

那时恰好有一股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

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的。

普照山秋行:
等着,等着,天色由黎明的鱼肚白色,逐渐成淡蓝色。

大家全神贯注的凝视对面的山峰,中央山脉的顶峰亮了,接着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轮的旭日跃升而出。

先是一角、半圆、全圆,刹时万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又是崭新的一天!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文学性、知识性均很强的说明文。

我们在了解了有关落日的幻觉的科学原理同时,也充分领略了优美文学语言的无穷魅力。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一些说明文的常识,课后要好好消化。

板书设计:
幻觉:深黄、殷红暗弧、亮弧紫光变扁变大
落日原理: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眼睛叠合折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