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8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8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5af4d75b0c22590103029d88.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惠凤燈[主龄心血管不良事井(Major Adverse C ardio\ ascular Even(s f MACE〉通常大于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25-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25-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https://img.taocdn.com/s3/m/f4523c32ad51f01dc381f125.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https://img.taocdn.com/s3/m/b13e6446ff00bed5b8f31d44.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得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 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得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得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得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得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得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得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得并发症得发生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得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与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
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与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与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得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得“围术期团队”就是围术期评估得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得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得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与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得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就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得手术、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就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得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s)进行FC得评估、图2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颜色对应于表2中得推荐等级)步骤1:对于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拟行手术得患者,首先评估手术得紧急性。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8330629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3.png)
谢谢观看
▪ 左心室壁厚,室内压高,小动脉壁又受心室壁收缩的压迫,以致 左心室冠状动脉血流暂时中断,舒张早期,左心室内压力下降, 70%~90%的冠状血流进入心肌,灌注速率最大。
术前相关检查
▪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仍然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血管狭窄≤50%可诊断为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血管狭窄>50%可诊断为冠心病;血管狭窄>70%,临床常出现心绞痛症状, 达到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最低标准。
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 围术期需要停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包括: ①裸金属支架放置至少1个月后,3个月后最佳; ②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放置至少1年后,若手术推迟的风险超过缺血 或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可考虑缩短至6个月行择期手术; ③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放置至少6个月后。
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
术前用药管理
▪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阿司匹林术前尽量不停药,若需停药,术前停 药5~7天,改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前12~24小时停药;血小板P2Y12受体阻 滞剂如氯吡格雷、替卡格雷,术前停药5~7天,改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前 12~24小时停药;华法林术前停药4~5天,改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前 12~24小时停药。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需急诊手术,若术中或术后 大量出血,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但不建议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近期服 用华法林者如需急诊手术,术前可给予维生素K及新鲜冰冻血浆紧急对 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 右冠状动脉在后面房室沟中下行,有分支至窦房结、房室结和左心室后 上部,在后面室间沟中是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供应左、右心室的后壁。 但是冠状动脉的走向可有各种变异。
冠状动脉的生理
▪ 冠状动脉灌注的独特性在于其灌注是间歇性的,而不像其他器官 一样是持续性的。
▪ 由于右心室压力和张力低,而冠状血流灌注压高,故无论收缩期 或舒张期,冠状血流都可以进入右心室。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3891a0915f804d2a16c186.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3459dc52ea551810a687f9.png)
中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危 手
头颈部、胸腹部手术
1-5%
术
骨科手术
前列腺手术
低
内镜手术
危 手
体表手术
<1%
术
乳腺手术
白内障手术
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
➢冠心病患者发生PMI的死亡率为10-15%,此 与住院患者非手术相关的非Q波心梗死亡率 类似。 围术期心肌缺血的机制?
决定心肌氧供的因素
冠脉张力 开放情况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 “金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ECG
V4、V5、V6 和Ⅱ、Ⅲ、aVF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移 >0.1mV
ST段抬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V4、V5、V6 和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定位诊断
• I、aVL—高侧壁 • II、III、aVF—下
壁 • V1~V3—前间壁 • V3~V5—局限前壁 • V1~V6—广泛前壁 • V5~V6—前侧壁 • V7~V9—正后壁 • V3R~V5R—右室
对于特殊原因,手术必须在患者接受双联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进行的患者,围术期最好 不要中断以上治疗,尤其是对于置入药物洗 脱支架的患者。
而对于一些小量出血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 后果的手术(如神经外科手术,眼球后部手 术,前列腺手术等),术前必须停用双联抗 血小板治疗者,可在围术期给予肝素、低分
内容
一.冠心病的定义及分型 二.术前检查及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三.手术时机的选择 四.术中麻醉管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性斑块和脆弱的斑块
管 腔
脂 核
稳定性斑块
稳定性心绞痛
纤纤维维帽帽 中中层层
管腔
脂核
易损斑块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f19bd4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6.png)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原则及注意事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如下:1. 个体化麻醉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麻醉管理计划,包括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监测指标的设定。
考虑到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应在麻醉管理中特别注意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 心电监测:在手术中应用心电监测仪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征兆。
如果患者有持续心电图异常或心肌缺血的表现,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氧输送和调整药物。
3. 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应考虑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时调整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4. 心功能保护: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易受损伤,手术麻醉过程中应避免或减少心肌缺血和损伤,例如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正常体温、避免低血压和低血氧等。
5.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尽量减少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可使用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药物,如引导剂等。
6. 合理使用血小板抗聚集药物:冠心病患者手术后易发生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7. 术后监测和护理: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还需加强护理,遵循术后护理原则,包括卧床休息、疼痛管理、避免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手术类型、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和相关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个体化处理。
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28ab02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e.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结构的转变,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麻醉学会制定了《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旨在指导冠心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中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
麻醉前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麻醉前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等。
评估的重点是判断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评估,并筛查出高风险患者。
麻醉技术选择对于冠心病患者,尽量选择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等非全身麻醉技术。
若必须进行全身麻醉,应选择靶控输注麻醉(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和传统麻醉。
而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尽可能选择无创、非侵入性的手段如内镜检查,避免外科手术等有创操作或仅进行 PD 线、皮下移植口等最小化侵入手术。
输液管理冠心病患者术中应维持有效的血容量与水电解质平衡。
麻醉时,应尽可能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率,在需要加速心率时应优先考虑使用β 受体激动药,而不是使用其它药物。
在对病情不确定的冠心病患者使用高容量静脉输液时应注意血容量过度负荷导致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也应避免使用甘露醇。
还应注意应用与HD管抗凝一血的一致性,以防出现回路内凝血现象。
术后镇痛术后镇痛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恢复更快,但同样也存在风险,如呼吸抑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例如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非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对于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镇痛。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肝和肾功能状态,以避免不良反应。
围术期护理冠心病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上也需要格外注意。
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血氧饱和度的正常维持。
在恢复期间,监测心电图和麻醉后的血压和心率,防止出现心肌缺血等意外。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048938be23482fb5da4c3b.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 ,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MET)s进行FC的评估。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完整版)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783ebf90c69ec3d4bb7585.png)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完整版)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居围术期死因首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病日趋年轻化,伴发心脏病接受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预后与麻醉处理是否合理密切相关,且每一类心脏病围术期处理原则不尽相同,麻醉方式及药物对不同心脏病影响各异。
对于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全国性专家共识。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根据国内合并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例数较多的多家大型医院临床管理经验,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形成《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20)》。
本共识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不具强制性,仅供麻醉专业人员参考。
1.伴发心脏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术前总体评估要求麻醉医生术前需要对合并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进行详细的麻醉风险评估,明确手术时机是否合适,明确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并做好应对措施。
因此,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心血管疾病知识,熟知各种心脏疾病的血流动力学要求,熟知各种麻醉方法及不同的外科术式对不同心脏病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风险,熟知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及数据解读,熟知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与各类心脏病的对应关系,明确围术期尤其术中出现意外后心内科、心外科干预方式及心脏辅助措施的应用。
因此,术前应明确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拟接受手术的风险及患者的活动耐量,制定好完整的麻醉计划并做好出现各类型心血管事件的应急准备,最大程度降低该类患者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2.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2.1 术前把控2.1.1非心脏手术术前冠脉CTA及造影指征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金标准,非心脏手术前进行冠脉检查指征包括:(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确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需要进行冠脉造影;(2)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血管类手术患者,建议术前进行冠脉CTA 或冠脉造影;(3)对于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电图(ECG)提示ST段改变并且接受中高危手术的患者,尤其曾经有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者,建议术前行冠脉CTA检查。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45e1335616fc700aba68fc35.png)
效的。
LOGO
三、实验室检查
4. 非心脏手术前的无创药物负荷试验 对于非心脏手术心脏风险高危且体能状态差的患者(<
4METs),如果试验结果会改变治疗方案,应进行无创药物 负荷试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或药物负荷心肌灌注 成像)。对于心脏风险低危的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常规使用 无创负荷试验筛查是无效的。
1.治疗心动过速
单次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例如丙泊酚、阿片类药物)及 给予吸入麻醉药物
2.治疗高血压
单次经静脉给予麻醉药物(例如丙泊酚、阿片类药物)、 给予吸入麻醉药物及硬膜外追加局麻药物。
高血压患者术中出现持续性的心肌缺血,可泵注硝酸甘油
3.治疗低血压
起始治疗方案包括减浅麻醉深度及加快液体输注
步骤4: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低(<1%) (见表1),无需进一步检测,患者可以开始手术。
步骤5: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高(见表1), 则需要评估患者体能状态(FC)(见图1),如果患者 具有中度、较好或优秀的FC(≥4METs),无需进一 步评估即可进行手术。
LOGOΒιβλιοθήκη 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
LOGO
二、术前用药管理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ARB)以往在围术期持续使用,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 患者。ACEI与ARB可能引起围术期低血压,建议手术当 天早晨暂停给药。如果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血容量不 足或肌酐急性升高,则需要暂停ACEI和ARB。 5.可乐定 长期服用可乐定的患者应继续服用,突然停药可 能会诱发反弹性高血压。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0ba7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0.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是指在为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时,为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而采取的麻醉措施。
特点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需要考虑患者的冠心病病情,以及手术对患者的生 理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 图变化。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重要性
01
02
心肌梗死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 肌梗死,导致心肌缺血、心肌坏
死。
心力衰竭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加重心力 衰竭,导致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心源性猝死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心源性猝死,导致突然 死亡。
03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评估与
准备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评估
病史采集
TH桥术后,非心脏手术麻醉的风险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麻醉医生需全面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 况、搭桥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在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 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确保手术安全。
案例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
总结词
风险评估与预防
无创监测
通过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监测患者的心功能状况。
有创监测
通过心导管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有创检查手段,获取更准确的心 功能数据。
遥测监测
通过遥测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便于及时发现 和处理异常情况。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麻醉技术
1 2
全身麻醉
通过吸入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全身 麻醉状态,适用于大型手术或时间较长的手术。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 麻醉ppt课件
•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概述 •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挑战与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麻醉期管理流程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305db216fc700abb68fcbf.png)
麻醉管理
术后管理
BP维持在基础值±20%范围内,或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 75~95 mmHg 保持心率(HR)在较低及正常范围内(50~80 次/min)
保证正常灌注的基础上防止液体负荷过重
维持患者术前体温或36 ℃及以上 全麻患者维持正常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维持血 钾、血镁、血钙在正常范围,防止低镁导致冠脉痉挛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DAPT)患者的术
前安全把控
术前把控
麻醉管理
术后管理
5.DAPT治疗6个月后考虑非心脏手术:
存在冠脉分叉病变、多枚及重叠支架、左心 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心肌缺血风险 的心肌梗死患者
6.需要采用深部神经阻滞或椎管内麻醉:
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术前5d停药,普拉格雷 术前7d停药,拔除留置管后即刻可酌情恢复 常规剂量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冲击剂量的 使用需间隔6 h以上
麻醉管理
术后管理
选择对循环抑制较轻的药
A
物,采用缓慢诱导的方式
插管前可予气管内或静脉 给予利多卡因或β-受体阻 B 滞剂来降低喉镜和气管内 插管造成的刺激,避免长 时间喉镜操作
A
麻醉诱
导及气
管插管
B
C
可给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 素或去氧肾上腺素等,保
C
证BP下降不超过基础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及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冠心病血运重建指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DAPT)患者的术
前安全把控
术前把控
麻醉管理
术后管理
1.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
择期非心脏手术最好延迟 1年(IB),3个月内不推荐进行 需要中断DAPT的择期手术
2.近期心肌梗死接受DAPT的限期手术,6周后进行。 接受PCI,DAPT 1月后手术。若接受高危出血风险手 术,可考虑术前桥接治疗,若接受低危出血风险的手术, 可继续DAPT
2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2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5daea4a1fab069dc51220119.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得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得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得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得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得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得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得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得并发症得发生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得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与术后即刻管理.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与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与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得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得“围术期团队”就是围术期评估得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得密切沟通。
表1、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得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与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得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就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得手术.图1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就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得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 ent,METs)进行FC得评估。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围术期管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围术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fcd8c75901020206409c20.png)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围术期管理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术中管理以及麻醉风险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36例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
结果36例患者手术中,有1例术中发生室颤,经积极抢救成功,顺利出院,其余绝大部分患者,均能平稳度过围术期,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麻醉方法和科学严谨的围术期管理,维持患者术中心肌氧供与氧需的平衡,是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的关键。
标签: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氧供需平衡冠心病的基本矛盾是心肌氧供与氧需之间的矛盾,供需之间失去平衡,轻则引起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为了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术中管理以及麻醉风险进行探讨,现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36例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年龄该组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
年龄31~40岁1例,41~70岁33例,71~80岁2例。
1.1.2 冠心病及其他并发症情况36例中有9例并发陈旧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心肌梗死系发生于手术前7个月,1例心肌梗塞发生于手术前2个月,其余为手术前5~19年不等,10例术前并发心绞痛,16例并发高血压,4例术前有脑血管意外和偏瘫病史,14例术前长期服用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等药物。
36例中15例心电图大致正常,其余均有各种不同的心电图改变,其中8例有2种或2种以上改变。
1.1.3 手术种类36例患者中胸科手术3例,胸壁手术1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9例,头颈部3例,泌尿外科手术2例,上肢手术5例,腹部手术及背部手术13例。
1.2 麻醉方法36例患者中有9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4例,腰硬联合麻醉5例),3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其余均为全麻。
1.2.1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腹部以下的手术,阻滞较完善,镇痛满意,肌松良好。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https://img.taocdn.com/s3/m/dc0e2a01650e52ea5518986b.png)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肌氧供需失衡所致。安静 状态下心肌组织对冠脉血流的氧摄取率即接 近最大值,当心肌氧耗加大时,主要靠增加 冠脉血流来增加心肌氧供。正常冠脉扩张时, 通过增加冠脉血流可使心肌供氧增加4-5倍。 如冠脉发生病变,无论是动力性冠脉痉挛还 是解剖性冠脉狭窄,均会影响应激状态下的 冠脉血流增加这一代偿机制,使心肌氧供需 失衡,产生心肌缺血。
哪些因素增加非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心肌梗 死的危险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充血性心衰是 围术期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另外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 潜在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 高龄、高危手术及一般状态极差的病人。 高血压本身不增加一般病人围术期发生心肌梗死的 危险,但对于存在有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衰和 休克病人高血压使其危险性大大增加。
缺血性心脏病人麻醉时机的选择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例, (67 ±4) 岁。心梗发生至手术 间隔72-175d。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保留 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 结果 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中心电图监测无缺血性 ST-T 改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随访至出院,无一例出 现急性心衰和心肌梗死。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应放宽时间 限制。急性心梗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不仅与心 梗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还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对 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及外科手术性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稳 定围手术期心脏功能十分重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调整心血管用药
抗高血压药 一般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最好为140/ 90mmHg。如术前一天血压仍较高,术晨应口服一次抗高血 压药。 洋地黄 主要用于控制房颤病人的心室率,根据心率决定用 药时间和剂量可用手术前或手术当天。 利尿药 常用于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的术前准备,如使用利尿药 的时间较长应特别注意发生低血钾,术前需补钾纠正,一般 主张术前2天停药。 β受体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 围术期使用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术前不应停药,至少在手术前7天开始服用,使心率减慢至 60次/min左右,应用至手术前一天。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围术期管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围术期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07b16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8.png)
MEDICAL TREATMENT冠心病的基本矛盾是心肌氧供与氧需之间的矛盾,供需之间失去平衡,轻则引起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为了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选择及术中管理以及麻醉风险进行探讨,现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36例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年龄该组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
年龄31~40岁1例,41~70岁33例,71~80岁2例。
1.1.2冠心病及其他并发症情况36例中有9例并发陈旧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心肌梗死系发生于手术前7个月,1例心肌梗塞发生于手术前2个月,其余为手术前5~19年不等,10例术前并发心绞痛,16例并发高血压,4例术前有脑血管意外和偏瘫病史,14例术前长期服用美托洛尔、硝酸甘油等药物。
36例中15例心电图大致正常,其余均有各种不同的心电图改变,其中8例有2种或2种以上改变。
1.1.3手术种类36例患者中胸科手术3例,胸壁手术1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9例,头颈部3例,泌尿外科手术2例,上肢手术5例,腹部手术及背部手术13例。
1.2麻醉方法36例患者中有9例采用椎管内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4例,腰硬联合麻醉5例),3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其余均为全麻。
1.2.1椎管内麻醉适用于腹部以下的手术,阻滞较完善,镇痛满意,肌松良好。
因伴以交感阻滞,可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利于改善心功能。
近年来推荐采用罗哌卡因(耐乐品),具有起效缓和,阻滞平面广,心脏毒性低和感觉运动分离的特点。
1.2.2全麻术前用药:肌注吗啡0.1~0.15mg/kg,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用药常规静注力月西1m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mg/kg(肌松药慎用泮库溴铵,因其可引起心率增快,增加心肌氧耗),芬太尼5~10ug/kg,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
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
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
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
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
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
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图2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颜色对应于表2中的推荐等级)步骤1:对于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拟行手术的患者,首先评估手术的紧急性。
如果情况紧急,需先明确有可能影响围术期管理的临床危险因素,然后在合理的监测和治疗下进行手术。
步骤2:如果手术较紧急或为择期手术,首先需明确患者是否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如果有,则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uideline-directed medical therapy,GDMT)。
步骤3:如果患者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病情稳定,则需结合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评估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见表1)。
比如,对于低风险的手术(眼科手术),即使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患者的MACE风险仍然较低;而对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即使合并较少的危险因素也可能使MACE的风险升高。
步骤4: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低(<1%)(见表1),无需进一步检测,患者可以开始手术。
步骤5: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高(见表1),则需要评估患者体能状态(FC)(见图1),如果患者具有中度、较好或优秀的FC(≥4METs),无需进一步评估即可进行手术。
步骤6:如果患者FC较差(<4METs=或未知,临床医师应咨询患者和围术期团队,以明确进一步的检测是否会影响患者手术决策和围术期管理[如选择原来的手术或术前需要接受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GB )或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治疗]。
如果有影响,可行药物负荷试验。
对于FC未知的患者,也可行运动负荷试验。
如果负荷试验结果异常,可根据结果的异常程度,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手术;之后患者可在GDMT 下进行手术,也可考虑替代治疗,如无创治疗(如癌症的射频治疗)或对症治疗。
如果负荷试验结果正常,可根据GDMT 进行手术。
步骤7:如果检测不影响患者手术决策和围术期管理,可按GDMT 进行手术或考虑替代治疗,如无创治疗(如癌症的射频治疗)或对症治疗。
表2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推荐分级与证据水平具有B或C级证据的建议并不意味着该建议权重较轻。
指南中涉及的许多重要的临床问题并不适合开展临床试验。
虽然随机试验不可行,但是可能存在一个非常明确的临床共识,认为某个特定的测试或治疗是有用的或有效的。
可从临床试验或登记处获得有关不同亚群的有用性/有效性的数据,如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史和先前服用阿司匹林史。
比较有效的建议(Ⅰ级和Ⅱ级;证据等级A和B),研究支持对治疗方法的直接比较。
2.高心脏风险当患者处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状态(表1),建议请心脏病专家在术前和术后的医疗管理中紧急会诊。
3.紧急或急诊手术无论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与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相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4.近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MI)(过去四周)以及不稳定或严重心绞痛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极高。
如果手术不可避免(例如紧急或急诊手术),以预防、监测和治疗心肌缺血作为麻醉目标尤为重要(见后面的“麻醉目标”章节)。
尽管尚无随机试验支持这项建议,ACC / AHA指南建议新发心肌梗死的患者需等待4到6周后行择期非心脏手术。
对于某些不稳定或严重心绞痛的患者,心脏病专家推荐在非心脏手术之前完成冠脉血运重建(见图2)。
5.近期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近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PCI)史的患者如果在6周内进行非心脏手术,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需要再次紧急血运重建手术)。
这一风险主要与在手术诱发的高凝状态下过早停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关(即阿司匹林加上P2Y12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
(1)择期非心脏手术建议延迟至PCI术后至少6个月进行,最好一年,以便不间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
(2)既往PCI 患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时机对球囊扩张及植入裸金属支架(BMS)的患者,择期非心脏手术应分别延迟14 d和30d;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择期非心脏手术最好延迟至1年后。
对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共同决定及权衡停止或继续抗血小板治疗和手术的相对风险。
如果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后手术延迟的风险大于预期缺血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择期非心脏手术可考虑延迟180 d。
对于围术期需要停止双联抗血小板的患者,裸金属支架植入30 d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12个月之内不推荐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对于围术期需要停止阿司匹林的患者,不推荐球囊扩张后14d内择期非心脏手术。
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如需要非常紧急或急诊手术,如果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大量出血,则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
但是,不建议基于预防目的而提前预定或输注血小板。
其他关于近期接受过PCI治疗的患者麻醉管理与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管理相似(见后面的“麻醉目标”)。
6.非心脏手术前冠脉血运重建如果根据现有的临床实践指南有血运重建的适应证,非心脏手术前可行血运重建;如果仅为减少围术期心脏事件,不推荐非心脏手术前常规冠脉血运重建。
二、术前用药管理1. β受体阻滞剂术前已经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继续服用常规剂量,包括手术日晨和整个围术期,以尽量减少心动过速或局部缺血。
不建议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心脏病专家会诊后认为有非常明显的指征。
2.他汀类药物术前已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在整个围术期内继续服用。
需要他汀类治疗但未开始服用的患者,建议其术前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
3.阿司匹林对于大多数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或二级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患者,剂量将维持到非心脏手术术前5d〜7d。
在围术期大出血风险过去后重新开始治疗。
对特定类型的外科手术(如颈动脉、末梢血管或心脏手术)和PCI术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P2Y12 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卡格雷)的患者,围术期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是不同的:(1)颈动脉手术:来自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的指南共识推荐阿司匹林用于症状性和无症状的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患者。
我们建议在CEA之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81mg~325 mg),并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继续服用。
虽然有其他药物可用,但阿司匹林是CEA后研究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颈动脉斑块去除后,阿司匹林通常被认为足以进行术后治疗。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氯吡格雷可用作替代药物。
(2)外周血管手术: 对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下肢)的患者,任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添加其他抗血栓药物的决定,都需要基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或三重抗血栓治疗适应证的个体化决策。
(3)心脏手术: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CVD)均应终生接受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血管事件。
因此,大多数CABG患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直至手术日。
对于新诊断CVD(尚未服用阿司匹林)和需行CABG的患者,术前开始阿司匹林治疗应个体化,应权衡手术延迟时间、手术出血风险以及术前启动药物治疗的潜在风险。
如果手术等待超过5d,多数情况会启用阿司匹林治疗。
如果等待时间不到5d,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的决定需要平衡过量出血的风险与潜在的益处。
(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或裸金属支架后初始4周~6周但需要行紧急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应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除非出血的相对风险超过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获益。
对于植入冠脉支架但必须停止P2Y12 受体阻断剂才可以手术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推荐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术后应尽快开始P2Y12 受体阻断剂治疗。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以往在围术期持续使用,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ACEI与ARB可能引起围术期低血压,建议手术当天早晨暂停给药。
如果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血容量不足或肌酐急性升高,则需要暂停ACEI和ARB。
5.可乐定长期服用可乐定的患者应继续服用,突然停药可能会诱发反弹性高血压。
6.其他心血管药物围术期建议继续使用大多数其他长期服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和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