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
运动疗法
②牵张训练:缓慢、持续牵拉紧张的肌肉可降低肌张力、 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为主动运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牵张 训练可分为被动牵张和自我牵张。被动牵张指借助于外力 (如采用手法或矫形器)进行缓慢持续的牵张。自我牵张 指利用自身体重使痉挛肌受到牵张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如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偏瘫上肢负重的方法缓解上肢以及 手指屈肌痉挛;截瘫患者斜床或起立床站立以缓解下肢屈 肌痉挛。
痉挛的康复治疗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一)康复治疗原则
根据痉挛的不同形式,可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全身性痉挛:主要是全身用药,包括口服和注射 系统性痉挛:采用神经干阻滞,也可口服用药 局部痉挛: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技术,一般不全身
用药
(二)康复治疗方法
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预防体位、物理治疗、 药物及手术治疗等
(2)水疗法:将痉挛侧肢体浸浴在温水中也有利于肌痉
挛的缓解。室温宜保持在22~25℃,水温宜在37~40℃。
理疗
(3)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减少静止 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 肌的不自主运动。因此,临床常用语痉挛型脑瘫和脑血 管意外患者上肢的屈肌痉挛的治疗。治疗时20~30min/ 次,1~2次/d。
胸骨柄 拇指
膝部
理疗
功能电刺激 脊柱旁电刺激 直肠电刺激 电极埋入性电刺激 振动治疗 温度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理疗
(1)冷疗法或热疗法:冷疗法或热疗可使痉挛的肌肉有 一过性放松,也可缓解疼痛,常在运动疗法之前使用。 冷疗的方法:将手足直接泡在冰水中15~20s,然后用 干毛巾擦干,反复5~6次至皮肤发红。热疗的方法:将 布袋在热水中升温至70~80℃,然后用毛巾包裹布袋放 在患部进行热疗,也可用红外线、蜡疗等温热疗法。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 手法治疗
? 被动牵伸、关节负重、肌腱挤压、轻刷和振动
? 功能性活动训练
? 床上翻身动作 ? 坐位/立位平衡的维持 ? 站起和步行训练 ? 痉挛肌的拮抗肌肌力训练
? 物理因子治疗
? 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温度刺激和超声波等 ? 直流电刺激 ? 热疗、冷疗、水疗
对患者躯干痉挛肌群的牵伸
被动牵伸患者髋关节屈曲肌群
? 短暂的、轻微, 2~8周内自然消失 ? 与注射技术、用量等有关
局部痉挛的治疗选择
药物 机制
注射处
受阻滞组织
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
局部麻醉剂 阻滞细胞膜的 神经周围或肌肉内 感觉和运动神经、肌
离子通道
肉、神经肌肉接头处
数分钟
乙醇
组织和血循环 神经周围或肌肉内 感觉和运动神经、肌
毁损
肉、神经肌肉接头处
量表评定 (4)
Penn痉挛频率量表
每天痉挛频率量表
1. 无痉挛
2. 肢体受到刺激可诱发轻度痉挛
3.
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4. 5.
频繁痉挛,痉挛发作>10次/小时
1. 无痉挛
2. 极少或1次痉挛
3.
1~5次痉挛 6~9次痉挛
4. 5.
10次以上或持续性收缩
﹤1h
石炭酸
组织和血循环 毁损
神经周围或肌肉内 感觉和运动神经、肌 肉、神经肌肉接头处
﹤1h
肉毒素 突触前Ach释放 肌肉内
肌肉内
72h
阻滞
数小时 2~36个月 2~36个月 3-6个月
手术治疗
? 部分严重或症状持久以及肌肉固定、挛缩 的患者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
? 被动牵伸、关节负重、肌腱挤压、轻刷和振动
? 功能性活动训练
? 床上翻身动作 ? 坐位/立位平衡的维持 ? 站起和步行训练 ? 痉挛肌的拮抗肌肌力训练
? 物理因子治疗
? 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温度刺激和超声波等 ? 直流电刺激 ? 热疗、冷疗、水疗
对患者躯干痉挛肌群的牵伸
被动牵伸患者髋关节屈曲肌群
? 短暂的、轻微, 2~8周内自然消失 ? 与注射技术、用量等有关
局部痉挛的治疗选择
药物 机制
注射处
受阻滞组织
开始时间 持续时间
局部麻醉剂 阻滞细胞膜的 神经周围或肌肉内 感觉和运动神经、肌
离子通道
肉、神经肌肉接头处
数分钟
乙醇
组织和血循环 神经周围或肌肉内 感觉和运动神经、肌
毁损
肉、神经肌肉接头处
量表评定 (4)
Penn痉挛频率量表
每天痉挛频率量表
1. 无痉挛
2. 肢体受到刺激可诱发轻度痉挛
3.
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
4. 5.
频繁痉挛,痉挛发作>10次/小时
1. 无痉挛
2. 极少或1次痉挛
3.
1~5次痉挛 6~9次痉挛
4. 5.
10次以上或持续性收缩
﹤1h
石炭酸
组织和血循环 毁损
神经周围或肌肉内 感觉和运动神经、肌 肉、神经肌肉接头处
﹤1h
肉毒素 突触前Ach释放 肌肉内
肌肉内
72h
阻滞
数小时 2~36个月 2~36个月 3-6个月
手术治疗
? 部分严重或症状持久以及肌肉固定、挛缩 的患者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
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康复科】 ppt课件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抗痉挛
本体感觉抑制技术:
① 轻柔挤压关节; ② 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
③ 缓慢推摩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
④ 缓慢转动体位; ⑤ 中等温度,但不能高于体温。 ⑥ 肌肉持续牵伸; ⑦ 远端固定、近端运动;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抗痉挛
PNF技术-节律性启动
方 法:在选择靶原动肌及运动方向后,依次进行 如下运动:数次被动运动、利用病变较轻肢体或 借助滑轮重锤系统等器械予以患肢数次主动 -辅助 运动、患者尝试性主动运动、成功后的轻抗阻运 动 作 用:改善靶原动肌的定向和发起运动的能力, 尤其适用于存有僵硬或严重痉挛的患者
增加肩后伸
牵张肩前屈肌群
患者背对桌子而坐 牵拉侧上肢后伸,手放在桌子上,伸肘、非 牵拉侧手放在肩部,身体向前并向下运动。
增加肩外展
牵张肩内收肌群 患者坐在桌旁,牵拉侧上肢放在桌上,伸肘,前臂旋前,非牵拉侧手放在上臂上面,身 体向下及桌子方向倾斜。
增加肩旋转
牵张肩内旋肌群 患者坐在桌旁,牵拉侧上肢放在桌上,屈肘,牵拉外旋肌时,肩内旋,前臂掌面向桌面 运动。牵拉内旋肌群时,前臂掌面离开桌面。
扶墙屈肘牵拉:
双手平放墙上,上身向前,同时屈肘,借助上身重量达到牵拉 目的。
伸肘分离牵拉:
患者背向床头,双手握住扶手。伸肘,上身向前,借助上身重
量牵拉屈肘肌群。
扶墙伸肘下蹲:
侧对墙壁站立,屈肘,前臂旋前,手掌平放墙上,下蹲并伸肘。
悬吊伸肘牵拉:
双手握住单杠,双足悬吊,借助身体重量牵拉肘部肌肉。
头颈部
胸骨柄
拇 指
控 制 关 键 点 抗 痉 挛
肩部
痉挛的其他康复治疗方法.ppt
康复治疗方法
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的预防体位、 物理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等
治疗目的是通过缓解肌痉挛,恢复患者的运 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治疗方法
1.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 2.采取正确体位; 3.物理治疗; 4.支架和夹板; 5.药物治疗; 6.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
1. 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痉挛与某些外界刺激有关,因此 在治疗肌痉挛之前,要尽量解除这些外界刺激因素,如压疮、 便秘、泌尿道感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等。通常在诱因解 除后,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夹板支具、理疗(电刺激、微波、反馈)
牵伸技术、被动活动、神经肌肉促进、去除诱因
注意事项
明确痉挛发生的原因,解除诱因 被动训练手法轻 注意训练体位,选择正确姿势 物理治疗为基础,辅助综合治疗
2. 采取正确体位: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良好体位的摆放, 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 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体位,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 者利用斜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
3.理疗
功能电刺激 脊柱旁电刺激 直肠电刺激 电极埋入性电刺激 振动治疗 温度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抗痉挛状态药物的剂量(mg)
利多卡因运动点或神经干注射
手术治疗
6.手术治疗:当痉挛经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效果 不明显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选择性脊 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及神经切断术等。
胫前肌肌腱分裂术
适用于由于胫前肌痉 挛导致足内翻,同时 由于小腿三头肌痉挛 导致足下垂。
胫前肌肌腱分裂后转 移在足两侧,使内外 肌力平衡,同时尽量 保持踝背伸肌力。
手术-腘绳肌延长术
膝关节屈曲畸形<45度 需要保留腘绳肌功能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痉挛的有益之处
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 相对保持肌容积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 降低麻痹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
24
痉挛的有害之处
阵挛、髋内收剪刀样和屈肌痉挛损害站立平衡 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屈肌痉挛或伸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 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形成挛缩的危险 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损害性功能 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持续的屈肌痉挛导致疼痛 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肌张力分类
低张力 (hypotonia)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正常张力 (normal tone)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高张力(hypertonia)
肌肉张力增加,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张力障碍(dystonia)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
•脊髓感觉和运动系统联合作用的 神经环路
•感觉神经元发出信号,与运动神 经元产生兴奋性联系,兴奋同一块 肌肉
α运动神经元 快速牵拉肌肉(+) 肌梭传入( Ia) (+)脊髓
r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收缩 梭内肌收缩
牵张反射:自主抑制 (Autogenic Inhibition)
肌肉牵张 (Ia 传入)
(+)α 传出 肌肉收缩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的“卡住” 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痉挛的康复治疗PPT课件
05
痉挛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原则
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安全性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疲劳、避免使用暴力、注意姿势和体位、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
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Bobath疗法
通过控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常姿势和 运动的发展。
Rood疗法
通过刺激皮肤、关节和肌肉等感觉器官,促 进运动功能和姿势的改善。
06
痉挛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痉挛的措施和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增强身体免疫 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减少血管痉 挛的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减少痉挛发生的 可能性。
痉挛患者的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
康问题。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 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
畅。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太极拳等,增强身体素
质。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 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
痉挛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质量提升
心理支持
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 配合,按时服药,不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常用的痉挛治疗药物
口服药物
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 适用于轻中度痉挛患者。
注射药物
如肉毒素、苯酚等,适用 于重度痉挛或口服药物无 效的患者。
痉挛期康复PPT课件.ppt
现痉挛
在患膝上加压
坐位:上肢体位同卧位,患侧下肢
可踩在矮凳上,增加屈髋、膝角度, 膝部沙袋加压或健腿翘在患膝16上
控
肩部
制
关
键
点 骨盆
头颈部
关键点
拇趾
胸骨柄
拇 指
膝部
17
分指板
18
AFO
19
抑制上肢痉挛
20
抑制下肢痉挛
21
正确坐位
22
坐位平衡分级
1级平衡:静态坐稳 2级平衡:自动态坐稳 3级平衡:他动态坐稳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 2级 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
地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不能活6 动
治疗目的
打破上肢的屈曲、内收痉挛模式和 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各种随 意控制的分离运动,提高平衡能力 完成坐位站位的转换,达到坐位 Ⅲ级平衡或站位Ⅰ~Ⅱ级平衡。
斜板站立
14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移动性活动
上下楼时出现明显上下肢肌 双手交叉上肢伸展置于体前或患
痉挛,尤其健腿先上、患腿 手支撑在扶手上或他人保护同上,
先下时出现膝过伸、足跟不 上楼时患腿先上,下楼时健腿先
能着地
下
步行出现患侧上肢屈曲挎篮,平衡杠内训练,患侧上肢伸直支撑 下肢膝过伸、足跟不着地 于双杠上,治疗师站在患侧控制
患手关键点,患手扶持拐棍/桌面 前后移动患侧下肢支撑时膝保持 10度左右,足跟着地
患膝跪在矮凳练习健腿前后摆动 抑制股四头肌痉挛
15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痉挛期康复医学PPT课件
5
痉挛与其他限制关节活动因素的区别 痉挛应与如下症状体征相区别: 肌肉或关节疾患造成的肌强直、肌肉 挛缩、肌腱挛缩或关节囊紧张; 外周神经或脊髓病变造成的痛性痉挛 (即为一种阵发性的和自发性的、迁 延一段时间、并伴有疼痛的单个或多 个肌肉的收缩)、破伤风强直、搐搦;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造成的僵硬、 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6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 1级 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 1+级 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 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 2级 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 地被移动
运动反应(Bobath、Rood、PNF) 躯干肌、上肢伸肌、髋带肌、下 肢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 闭链训练为主 中级操双侧为主 上肢屈肌 、下肢伸肌 坐位2-3级、站位1级 步态训练、床椅转移 对抗痉挛
12
偏瘫患者常用的抗痉挛体位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卧位体位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 患侧上肢伸展位,前臂旋前、后,用分指 患侧上肢屈曲置于胸前,手握拳,板将手指伸展,下肢屈曲位,足尖朝上, 下肢伸展外旋,足处于跖屈位, 足底用硬物支撑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以上 躯干屈向患侧 体位用枕头支撑 特殊体位:患膝、髋屈曲,用双手交叉后 抱住患膝保持可以帮助缓解痉挛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坐位站起时出现重心转向健 侧,躯干健侧旋转,患肢痉 挛模式出现,膝过伸、足跟 不着地
抑制痉挛的体位
双手交叉双上肢尽量向前伸展或 患侧上肢伸展位支撑某物(桌面、 椅背、辅助器等) 由治疗师在患者患侧控制拇指、 膝关节关键点,保持上肢伸展及 防止下肢过伸(膝屈曲5-10度) 患者两边放两个靠椅,患者双手 支撑靠椅站起
痉挛与其他限制关节活动因素的区别 痉挛应与如下症状体征相区别: 肌肉或关节疾患造成的肌强直、肌肉 挛缩、肌腱挛缩或关节囊紧张; 外周神经或脊髓病变造成的痛性痉挛 (即为一种阵发性的和自发性的、迁 延一段时间、并伴有疼痛的单个或多 个肌肉的收缩)、破伤风强直、搐搦;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造成的僵硬、 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6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 1级 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 1+级 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 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 2级 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 地被移动
运动反应(Bobath、Rood、PNF) 躯干肌、上肢伸肌、髋带肌、下 肢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 闭链训练为主 中级操双侧为主 上肢屈肌 、下肢伸肌 坐位2-3级、站位1级 步态训练、床椅转移 对抗痉挛
12
偏瘫患者常用的抗痉挛体位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卧位体位 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 患侧上肢伸展位,前臂旋前、后,用分指 患侧上肢屈曲置于胸前,手握拳,板将手指伸展,下肢屈曲位,足尖朝上, 下肢伸展外旋,足处于跖屈位, 足底用硬物支撑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以上 躯干屈向患侧 体位用枕头支撑 特殊体位:患膝、髋屈曲,用双手交叉后 抱住患膝保持可以帮助缓解痉挛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坐位站起时出现重心转向健 侧,躯干健侧旋转,患肢痉 挛模式出现,膝过伸、足跟 不着地
抑制痉挛的体位
双手交叉双上肢尽量向前伸展或 患侧上肢伸展位支撑某物(桌面、 椅背、辅助器等) 由治疗师在患者患侧控制拇指、 膝关节关键点,保持上肢伸展及 防止下肢过伸(膝屈曲5-10度) 患者两边放两个靠椅,患者双手 支撑靠椅站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上位结构中对运动功能具有影响的大脑白质与灰质 内的脑细胞及下行性神经束
病变统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 病理反射阳性
•脊髓前角细胞胞体、脊神经以
及第3-10颅神经的神经核和轴索
•病变
•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下降或缺如
•病理反射阴性
-
下运动神经元 12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
势的能力 具有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动功能的能
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
7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肢体组织物理特性
阻力增加
发生在肌肉、肌腱单位的 改变(如挛缩)
和/或
发生于节段反射弧内(如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的 改变
-
8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或 肌伸张反射(myotatic reflex)
•脊髓感觉和运动系统联合作用的 神经环路
•感觉神经元发出信号,与运动神 经元产生兴奋性联系,兴奋同一块 肌肉
α运动神经元 快速牵拉肌肉(+) 肌梭传入( Ia) (+)脊髓
r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收缩 梭内肌收缩
牵张反射:自主抑制 (Autogenic Inhibition)
肌肉牵张 (Ia 传入)
(+)α 传出 肌肉收缩
-
21
伸肌收缩
牵张诱发的运动神经元突触兴奋性增强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对肌肉的传入更敏感 兴奋阈(threshold)和增益(gain)
兴奋阈降低(低于正常的刺激) 增益增大(阈值不变,反射力增大)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脊髓上兴奋性改变
前庭脊髓外侧束 网状脊髓束 节段性反射功能改变
下行通路(如网状脊髓束)对接受皮肤和肌肉传入的 中间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或丧失
手指的精细动作减少 肌肉无力 运动缓慢 肌肉和肢体的选择性活动能力减弱
痉挛肌群的远期变化
僵硬(stiffness) 挛缩(contracture) 纤维化(fibrosis) 肌肉萎缩(atrophy)
对患者来说,阴性症状的改善更为重要
引起痉挛的常见疾患
儿童脑瘫 脑卒中 颅脑外伤
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 (局部)
下行通路(前庭脊髓侧路)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抑制性突触的输入降低
Renshaw细胞募集(recruitment)受抑制 I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Ib传入纤维
Renshaw细胞募集受抑制
Renshaw cell(闰绍细胞)
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它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 支的支配,其活动经轴突回返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反馈地抑制 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
牵拉肌腱 (Ib 传入)
(-)α 传出 肌肉放松
牵张反射:交互抑制 (reciprocal inhibition)
当主动肌因牵拉收缩时,拮抗肌必须放松。 拮抗肌的放松由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
生兴奋,抑制支配该关节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脊髓内除前角细胞以外的所有神经细胞胞体或神经纤维
痉挛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 肌肉张力增高、并伴有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临床上所指的痉挛
检查者被动牵拉肌群诱发肌肉张力增加的主 观感受
肌张力
肌肉的表面张力
生理学
被动拉长或牵拉肌肉时所遇到的阻力
临床上
被检查者肌肉放松,检查者按压肌肉或被动活动 肢体时所感觉到的阻力,来自于
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增强 阵挛(重复性牵张反射释放) 屈曲反射释放(病理反射) Babinski 征 粗大的协同运动模式(mass synergy patterns)
粗大的协同运动模式
上肢屈曲模式
上肢伸展模式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
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
Lance JW. Symposium synopsis. In: Feldman RG, Young RR, Koella WP (eds): Spasticity:Disordered Motor Control. Chicago, 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80
• 脊髓损伤 • 多发性硬化 • 神经系统退变性疾患
脑 出 血
脑 外 伤
-
脑 梗 塞
多 发 性 硬 化
17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目前仍不太清楚 可能的假说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牵张诱发的运动神经元突触兴奋性增强 脊髓上机制 其它?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兴奋性输入增强
节段性输入(segmental afferents)增加
痉挛的康复治疗
郭友华
痉挛的机制及临床评定
痉挛及肌张力的概念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痉挛的优劣处 常用痉挛评定量表介绍 痉挛评定80)对痉挛的描述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痉挛定义
–A moto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velocity-dependent increase in tonic stretch reflexes (muscle tone) with exaggerated tendon jerks, resulting from hyper-excitability of the stretch reflex, as one component of the upper motor neuron syndrome
组织的物理特性 肌肉或结缔组织内部的弹性 反射性肌肉收缩即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肢体被动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
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变为固定姿
痉挛的有益之处
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 相对保持肌容积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 降低麻痹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病变统称为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活跃甚至亢进 病理反射阳性
•脊髓前角细胞胞体、脊神经以
及第3-10颅神经的神经核和轴索
•病变
•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下降或缺如
•病理反射阴性
-
下运动神经元 12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
势的能力 具有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动功能的能
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
7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
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肢体组织物理特性
阻力增加
发生在肌肉、肌腱单位的 改变(如挛缩)
和/或
发生于节段反射弧内(如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的 改变
-
8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或 肌伸张反射(myotatic reflex)
•脊髓感觉和运动系统联合作用的 神经环路
•感觉神经元发出信号,与运动神 经元产生兴奋性联系,兴奋同一块 肌肉
α运动神经元 快速牵拉肌肉(+) 肌梭传入( Ia) (+)脊髓
r运动神经元
梭外肌收缩 梭内肌收缩
牵张反射:自主抑制 (Autogenic Inhibition)
肌肉牵张 (Ia 传入)
(+)α 传出 肌肉收缩
-
21
伸肌收缩
牵张诱发的运动神经元突触兴奋性增强
兴奋性中间神经元对肌肉的传入更敏感 兴奋阈(threshold)和增益(gain)
兴奋阈降低(低于正常的刺激) 增益增大(阈值不变,反射力增大)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脊髓上兴奋性改变
前庭脊髓外侧束 网状脊髓束 节段性反射功能改变
下行通路(如网状脊髓束)对接受皮肤和肌肉传入的 中间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减弱或丧失
手指的精细动作减少 肌肉无力 运动缓慢 肌肉和肢体的选择性活动能力减弱
痉挛肌群的远期变化
僵硬(stiffness) 挛缩(contracture) 纤维化(fibrosis) 肌肉萎缩(atrophy)
对患者来说,阴性症状的改善更为重要
引起痉挛的常见疾患
儿童脑瘫 脑卒中 颅脑外伤
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 (局部)
下行通路(前庭脊髓侧路)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抑制性突触的输入降低
Renshaw细胞募集(recruitment)受抑制 Ia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Ib传入纤维
Renshaw细胞募集受抑制
Renshaw cell(闰绍细胞)
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它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 支的支配,其活动经轴突回返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反馈地抑制 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
牵拉肌腱 (Ib 传入)
(-)α 传出 肌肉放松
牵张反射:交互抑制 (reciprocal inhibition)
当主动肌因牵拉收缩时,拮抗肌必须放松。 拮抗肌的放松由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
生兴奋,抑制支配该关节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脊髓内除前角细胞以外的所有神经细胞胞体或神经纤维
痉挛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 肌肉张力增高、并伴有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临床上所指的痉挛
检查者被动牵拉肌群诱发肌肉张力增加的主 观感受
肌张力
肌肉的表面张力
生理学
被动拉长或牵拉肌肉时所遇到的阻力
临床上
被检查者肌肉放松,检查者按压肌肉或被动活动 肢体时所感觉到的阻力,来自于
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增强 阵挛(重复性牵张反射释放) 屈曲反射释放(病理反射) Babinski 征 粗大的协同运动模式(mass synergy patterns)
粗大的协同运动模式
上肢屈曲模式
上肢伸展模式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
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
Lance JW. Symposium synopsis. In: Feldman RG, Young RR, Koella WP (eds): Spasticity:Disordered Motor Control. Chicago, 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 1980
• 脊髓损伤 • 多发性硬化 • 神经系统退变性疾患
脑 出 血
脑 外 伤
-
脑 梗 塞
多 发 性 硬 化
17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目前仍不太清楚 可能的假说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牵张诱发的运动神经元突触兴奋性增强 脊髓上机制 其它?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兴奋性输入增强
节段性输入(segmental afferents)增加
痉挛的康复治疗
郭友华
痉挛的机制及临床评定
痉挛及肌张力的概念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表现 痉挛的神经生理机制 痉挛的优劣处 常用痉挛评定量表介绍 痉挛评定80)对痉挛的描述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痉挛定义
–A moto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velocity-dependent increase in tonic stretch reflexes (muscle tone) with exaggerated tendon jerks, resulting from hyper-excitability of the stretch reflex, as one component of the upper motor neuron syndrome
组织的物理特性 肌肉或结缔组织内部的弹性 反射性肌肉收缩即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肢体被动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
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变为固定姿
痉挛的有益之处
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 相对保持肌容积 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 降低麻痹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