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2.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2.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掌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10分钟)以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自然资源是什么?2.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3.为什么要保护自然资源?2. 课堂讲解(25分钟)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1.如何保护水资源?2.如何保护土地资源?3.如何保护生物资源?4. 展示与总结(15分钟)请学生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包括:1.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有没有掌握?2.学生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否有清晰的认识?3.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效的自然资源保护措施?教学反思是为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案知识摘要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知识结构)钢材 D.蔗糖)鱼 D.金矿3.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A.水力资源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D.铁矿资源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 .封山育林, 永不采伐D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5.下图中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①a 村落b 林地c 耕地 ② a 林地b 果园c 耕地③a 耕地b 林地c 村落 ④ a 林地b 村落c 耕地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回答6-8题。
6.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7.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8.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9. 读右图,与阴影部分含义相符的一项是()A.核能 B.地热能 C.水能 D.风能10.关于自然资源数量有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资源分布规律限制,数量有限B.受空间分布限制,数量有限C.受技术水平限制,数量有限D.受时间分布限制,数量有限二、综合题11.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分析下列问题。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明确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难点:各类资源的特点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资源案例,如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5. 总结:强调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掌握合理利用的原则。
2. 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资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2. 合理利用的原则:节约、高效、可持续。
3. 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技术手段、公众参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践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合理利用的原则和保护方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难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调控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4.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2. 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3. 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3.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自然资源的概念;2. 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3. 探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2. 掌握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2. 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合理利用、节约使用、保护生态环境;3.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2. 讲解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环保意识。
第三章: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过度开发、污染、生态破坏;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3.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实例,并进行分享。
作业:2. 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自然资源管理与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性;2. 掌握自然资源政策的内容;3. 培养学生的政策意识。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2)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3)采用案例研究、小组合作等方法,提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2)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3)提高学生参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自然资源的种类及其特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第2课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1.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第3课时: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2.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实际操作第4课时: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 教学难点:如何实施有效的自然资源保护措施第5课时:案例分析——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实践1. 教学重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2. 教学难点: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保护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人类活动的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等。
3.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自然资源保护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探讨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想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资源种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影响的理解;3. 学生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了解;4.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提出的建议;5. 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第二部分是以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我是这样处理教材内容:教学中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自然资源与分类;第二部分结合能源与资源分析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把教材的二三部分综合起来;第三部分把能源单独提出来,分析能源的状况与能源问题的解决。
由于能源问题比较广泛,复杂,所以让学生讨论就没有头绪,所以教学时以图为例,教会学生通过识图认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问题,给学生一个切实可行的讨论主题。
通过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学会分析现实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所以教学中采用可燃冰为线索,以学生活动设计为主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落实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学生。
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自然地理,在第四单元转化人文地理的学习中,难度大大降低,但高中学生不同与初中学生,内敛很多,习惯跟着老师学的传统模式,对于自主学习显得不是那么从容,并且合作与探究交流不太擅长,可能与我们高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与课堂容量大有关。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需要转化的教学格局,因此结合相对容易的教学内容,课堂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动起来,本节课就提供学生活动的平台。
而针对高一的学生,老师更应该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会。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为:“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案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入:(问题引入)材料:日本东京以南1200千米处有个冲之鸟岛,涨潮时只有两块小礁石露出水面0.45米,岛上既无人烟又无矿产,但日本政府于1987年投资300亿日元,用3年时间抢救加固这个小岛(修建了一个直径为50米的铁质环形防波堤,并用特种防水混凝土填充加固,并在一块岩礁上建了一座7米高的铁塔)。
问题:仅两块床垫大小的礁石,为何引起日本如此大的兴趣呢?【生】略【师】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日本政府拆巨资加固弹丸小岛,是为了获得对其专属经济区范围内资源勘探、开发等权利。
【师】(看人地关系示意图)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类要维持生存,必须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是联系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纽带,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请同学将书本打开到P101,阅读第一部分“自然资源的概述”,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及其分类。
【提问】棉花、原始森林、汽油、闪电、铁矿石、太阳能、焦炭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生】自然资源:原始森林、铁矿石、太阳能【师】自然资源的概念应把握其本质特点:⏹第一,自然属性,存在于自然界,即“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第二,经济属性,能够产生经济价值,即“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凡是既符合一、又满足二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提问】自然资源的涵义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试举例说明。
【生】略【师】自然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属于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受认知能力和科学水平的制约,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所包括的范围和种类会不断扩大,一些环境要素不断地被纳入资源的范畴,如气象、自然风光、海底锰结核和可燃冰等(图片)。
因此,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1湘教版 必修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突破思路高中学生对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已有初步的认识。
本节介绍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各不相同。
本节可采用“问题探究一同步理解一迁移运用”的思路,先明确自然资源的分类,然后以煤炭为例再扩展迁移到其他自然资源,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利用废旧轮胎发电英国伯明翰一家公司新建了一家工厂,拟用高温分解的办法从废旧汽车轮胎中“炼油”。
据称,从5万吨废旧轮胎中可提炼出2万吨燃料油。
英国苏格兰建成每年可焚烧800万只废旧轮胎的热电厂,向25万个家庭供电。
可燃冰有一种由天然气、甲烷的水溶液凝结成的冰,可作燃料用。
在世界的一些海洋中,由于大量死亡生物遗体沉积到海底,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环境下,经过分解逐渐演化成可燃性气体,并储存在海底裂缝和孔隙中,随着地质历史的变迁,酷寒的气候使这些海洋封冻,成了“万年冰”。
而可燃性气体也冻结在冰里,成为外形与冰酷似的天然气矿层。
“可燃冰”在温度很低时,能老老实实地以冰的状态“冬眠”,当温度升高时,开始融化,变成比原体积大100倍的气体,它不需要转化或分解即可以燃烧。
据勘察研究,“可燃冰”的储量比化石燃料的总和还多。
利用气象因子发电雨滴体积越大,落地速度越快,利用它发电产生的能量就越大。
雨能的介质是水,水的能量比空气约大900倍,在同等条件下,雨能的发电量超过风能。
利用雨能发电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雨滴所产生的力产生电流;二是雨水发电,是先由集流装置将雨水集中,然后再让雨水往下流动发电;三是雨滴和雨水能联合发电。
美国、日本等国正在建设这种大型雨能发电站。
日本科学家还提出以积雪发电的大胆设想,秋田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已获成功。
他们将高山上的雪水引来,冷却产生氟氯苯气体,在其受冷液化时放出很强的能量,从而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严寒与阳光一样,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能源。
在可能情况下充分利用天然低温,这与充分利用太阳能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现状3.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指可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自然物质、能源和其他自然元素。
根据资源的来源和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有生气资源:如森林、动物、昆虫、微生物等;•无生气资源:如岩石、矿物、地下水、土地等;•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水资源:如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大气资源: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 自然资源的价值和利用现状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如食物、住房、燃料、交通工具、医药品等。
但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资源利用过度、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等问题。
3.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矿产资源开采:地表裸露、矿产废料、采矿污染等;•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灌溉、围垦等;•工业生产: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城市建设:土地开垦、水源开采、垃圾处理等;•能源消耗:燃料燃烧、核能辐射等。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可再生能源;•推广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促进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在思政课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现状,更要带领同学们意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争取把环保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要善于抓住开展环保行动、支持环保组织、倡导绿色生活这些切入口,动员和引导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责任心。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2.多媒体教学3.分组讨论和PPT展示4.观察和实验四、教学建议1.每天课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新闻、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环保话题,激发同学的环保意识;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新闻案例和政策文件,激发同学学习自然资源保护的兴趣;3.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环保清洁行动等实践活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2)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3)提高学生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你们了解哪些自然资源?(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2.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个人建议;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1).
(09年广东文基第50题)50.图4为1987年与2004年 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黄河中下游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尼罗河谷地 印 度 河 谷 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
共同特征: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 活动: 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平 1)古代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 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 2)这几个古文明发源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哪些共 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同特征?
( ) 答案:1.D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 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 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 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 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境影响较大 ) 答案: 2. B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
后工业化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 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 活动: 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 不同的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 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资源的依赖 度如何?为什么? 性逐渐减小。
【例1】(2010· 江苏调研)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 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69.4
湘教版必修Ⅰ 地理: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中国能源结构特点的分析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法和学法多媒体教学案例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部分是一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自然资源的属性、特点,因教材理论性和概括性都教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结合举实例分析说明。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很多,指导学生明确按自然属性和再生性质分类即可,并重点剖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关于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材改变了以前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每一种自然资源的状况,而是以煤炭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过程单位: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科目:地理授课人:于洪亮五、教学过程。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课方案与测试【学习目标】自然资源见解与分类;不一样样期间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举措【讲课环节】【自主概括】 1、自然资源与分类【分组合作研究】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联合图填表格并分析有关问题第 1 组活动:联合以以下图与 P102 前煤炭期间与 P105 农业社会内容填表并思虑:找出生界文明地域并分析农业发展的优胜的自然条件。
联合 1 组活动并填表格—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时间18 世纪中期从前18世纪中期20 世纪 60 年月—20 世纪 60 年以来代初主要能源主要资源可能出现的环境产生变化的根本源因第 2 组活动:联合以以下图与 P103 煤炭期间与 P105 工业社会内容填表,并说出生界主要的工业地域并说出重工业产品的特点。
结合 2组活动并填表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时间18 世纪中期从前18世纪中期20 世纪 60 年月—20 世纪 60 年以来代初主要能源主要资源可能出现的环境产生变化的根本源因第 3 组活动:联合以以下图与P104 后煤炭期间与P106 后工业化阶段内容填表,找出生界主要的新兴电子工业发达地域,说出新兴工业产品的特点。
联合 3 组活动并填表格 ---后工业化社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时间18 世纪中期从前18世纪中期20 世纪 60 年月—20 世纪 60 年以来代初主要能源主要资源可能出现的环境产生变化的根本源因【合作研究】 3、中国能源问题及解决举措:联合图,增强读图能力,经过图表获得有关的信息。
基础训练: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据此达成1-2 题A、粮食B、钢铁C、龙卷风D、铜矿2、以下物质属于可重生资源的是A、优异铁矿石B、含硫低的煤矿C、保护较好的土地资源D、烧制石灰的石灰石经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重生更新,进而被频频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重生资源。
可重生资源的频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连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4)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三课时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相关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文材料。
【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首先,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短片。
请大家认真观看。
(播放短片《航拍中国》——阿尔泰山三号坑)导言:从短片中大家了解到:今天我们能够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的原材料都是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中获得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质也得益于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我们应怎样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如何协调发展?今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三课时: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题目)导言: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多媒体展示课标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再次走进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自然资源。
进入课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温故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然资源是怎样分类的?回答(总结):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在短片中观赏到了哪些自然资源?并按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类。
回答(总结):森林,冰川——可再生资源;稀有金属——非可再生资源总结:可以说可再生资源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我们开发可再生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也会造成资源的紧缺。
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进入课堂探究的第二个环节:知新导言:接下来我们将以石油资源为例,探究自然资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起的不同的作用。
最新湘教版必修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doc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归纳总结】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变化规律。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
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少
【随堂练习】
1. 简要描述当今能源消费构成的特征。
2. 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降?为什么?
3. 从长远看,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何处发展?
【板书设计】
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直接来自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
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
2.按性质分: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前煤炭时期——18世纪前,生产力不发达,以木柴和水力为基本能源
2.煤炭时期——产业革命后,煤炭取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
3.后煤炭时期:20世纪60年代,进入“石油时代”;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
2.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
3.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教材版本】高中«天文»〔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共1课时【教学内容剖析】本节教材的内容共分三局部,第一局部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引见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第二局部是以煤炭为案例剖析自然资源及其应用;第三局部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这局部外容对先生来说相对较容易,我是这样处置教材内容:教学中仍分三局部,第一局部引见自然资源与分类;第二局部结合动力与资源剖析不同社会形状下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把教材的二三局部综合起来;第三局部把动力独自提出来,剖析动力的状况与动力效果的处置。
由于动力效果比拟普遍,复杂,所以让先生讨论就没有眉目,所以教学时以图为例,教会先生经过识图看法中国动力消费结构与动力效果,给先生一个实在可行的讨论主题。
经过这样处置教材,让先生学会剖析理想效果,构成效果处置的思绪。
本节内容难度不大,所以教学中采用可燃冰为线索,以先生活动设计为主题,培育先生剖析效果的才干,在活动中充沛落实先生的天文中心素养。
【学情剖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先生。
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先生基本掌握了自然天文,在第四单元转化人文天文的学习中,难度大大降低,但高中先生不同与初中先生,内敛很多,习气跟着教员学的传统形式,关于自主学习显得不是那么冷静,并且协作与探求交流不太擅长,能够与我们高中教员的教学方式与课堂容量大有关。
把课堂交给先生,让先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员需求转化的教学格式,因此结合相对容易的教学内容,课堂无看法的给先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平台,让先生动起来,本节课就提供先生活动的平台。
而针对高一的先生,教员更应该设计出契合先生需求的活动,让先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兴味中学会。
【天文中心素养培育目的】本课对应的课程规范要求为:〝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消费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活与开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上: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
在过程与方法上: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西部煤炭富集地区开发方式的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法和学法:多媒体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前准备:
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班级分成4组,每9——10人一组)。
学习小组每组推举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噪音管理员,主持人的职责是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中心发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其发言代表全组同学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全组的智慧;噪音管理员主要任务是组织讨论的有效进行引导学生团结协作。
教师则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