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最终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二)教材内容1.土地改革: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包括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2.战略决战:详细讲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经过和意义,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的巨大胜利。
3.解放南京:叙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三)教材特点1.内容丰富:涵盖了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和解放南京等重要历史事件,全面展示了解放战争后期的历史画卷。
2.重点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如土地改革的作用、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3.史料丰富: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图片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2.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3.知道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
4.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通过绘制历史图表、制作历史手抄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
2.体会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图片,如解放军战士、战争场景等,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战争是如何走向胜利的?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土地改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三大战役分别介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主要战果等。
播放三大战役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程度和重大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渡江战役讲述渡江战役的背景和经过,强调其重要性。
展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战役的规模和影响。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教材通过描述重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新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矛盾和冲突,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认识。
但对于解放战争中具体的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难点: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解放战争的历史场景。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放战争的历史内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历史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回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解放战争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政策和战略方针,让学生对解放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呈现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其标志是什么?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二十二中 胡泽席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 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1949年4月
辽沈
平津
淮海
湖口
江阴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毛
泽
东
手
书
解放军攻占总统府
七 律
南京
江江阴阴
湖口口
合作竞学
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 国民党呢?
国民党方面: 国民党指挥失当,军队无心应战,腐朽统治 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怨恨。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解放军 国民党
东北 70万 55万
华北 20万 55万
华东 42万 60万
中原 20万 75万
西北 7万 30万
活动一:昨日重现
在那炮火连 天的岁月,假如 你是一位人民解 放军的高级参谋, 你会把战略决战 的首战放在哪里?
为什么?
东北
名称 东北 解放军 70万 国民党 55万
战果 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平津战役
傅作义和平改编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有 什么好处?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图为北平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城)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拉拢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10%
˃90%
20-30% 70-80%
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 时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 地政策。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
机成熟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
1.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 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B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B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天津
先打两头 瓮中捉鳖
使华北全境基 本解放
傅作义
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①和平解放北平,是人民的呼声;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并保护文物、古迹;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作战上策。
平津战役
指挥员:聂荣臻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物价飞涨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说明什么?
国
统
区
的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饥 民
国统区学生的“反饥饿” “反内战”示威游行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127 万人 1946年6月
东北 全境
长江中 下游以 北地区
华北 全境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本被消灭 ,大大加 速了人民 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
胜利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时间 1949年4月
经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 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小米加步枪
1亿多、小城镇、 乡村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 赢得农民”。
—1936年 毛泽东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经 过: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将抗战时期 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①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财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含视频)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A.《天津条约》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案】D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2.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B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这次战役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企图,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 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视频: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3、解放南京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探究主题二:解放战争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1:上图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场战役?中国共产党率先抢夺 东北地区,这是为什么?
视频:《亮剑》截取片段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知识导学 互动探究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
思考2:视频中李云龙让士兵写信回去问家里是否分到土地是指什么 历史事件?李云龙拿这件事来动员士兵起到了什么效果?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0张PPT).ppt
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 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地 点 东北 部 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将 领 林彪、罗荣桓 意 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概况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陈毅
时 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 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部 队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将 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意 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毛泽东
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 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两三 翼军 牵配 制合
1947年6月,为了把战争引向国 统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 鲁豫野战军12.4万人挥师南进, 千里跃进大别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 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
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得
民
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全记录》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进军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时间 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挺进大别山—概况
千里挺进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堂笔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主要内容:一. 从抗战胜利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展二. 胜利原因分析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四. 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及其胜利是20世纪世界革命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一. 从抗战胜利到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回顾整个起义和革命过程,无疑”人民解放战争“是其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它的依托是抗日战争胜利觉醒了民众,并使得国共两党加强了统一合作的倾向。
在胜利后,时局并不平静,美侵烦扰不断,国共矛盾逐渐加剧,终于爆发全面内战。
二. 胜利原因分析1. 党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流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阶级的革命先锋队。
在战争中,党不断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制定科学政策和计划,分析敌情和盟情,提高军队建设和作战能力,发扬内部民主和纪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和士气,群策群力,共同打赢人民解放战争。
2. 人民的积极参与人民是战争的创造者和主力军。
在军事上,人民参军入伍,打游击战,发动攻势、支援阵地,并协助抢修交通、联络情报等后方工作;在政治上,人民告密协助反渗透,投身思想宣传和文化教育,发动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热潮。
这些都是胜利的重要因素。
3. 天时、地利和人和人民解放战争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全民族革命斗争,是许多有利条件的综合体现。
如:(1)国际和平环境和冷战气氛的分化,为中国独立和自由奠定了社会大局的基础。
(2)国内政治和军事剿捕的分化,为军队发展和人民支援奠定了基础。
(3)民族复苏和统一的分化,为民主革命的进行和国内区域整合奠定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涉及重要战役、政策和战略策略,以及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重要战役和政策策略等细节知识掌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重要战役、政策和战略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政策策略。
2.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的课件。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资料:收集解放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4.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解放战争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解放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和政策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关键信息,概括总结战役特点和政策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内容,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东A.北•辽全单沈•境击第战(此二役处级A编)辑母B版.文平本津样战式役
C.渡江战• 役第三级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 第陈四级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 马第五高级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 第二后级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 第巩三固级 大大改善 • 第四级
国民党 危机• 第五级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反
饥
国
饿
统
游
区
行
的
示
饥
威
民
三单击大此战处编役辑简母况版标题样式
战役
作战部队
战役
解放
歼灭
名称
和指挥员
时间
地区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沈战役• 第东林二北彪级解、放罗军荣桓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单94击7年此夏处,编刘辑伯母承版、文邓本小样平式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 河第天二级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 第三级
• 第四级
影响:揭开• 第五了级 人民源自点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重
序幕
南京
武汉
2.三单大击战役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 党单的击力此量处严编重削辑弱母,版共文产本党样的力式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练习(含答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题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胜利完成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蒋介石C.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2题《孙子兵法·谋略篇》中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下列哪座城市的解放体现了上述策略( )A.南京B.北平C.沈阳D.天津第3题下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第4题适合填写在下图中“?”处的内容是( )三大战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第5题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
它记载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第6题平津战役前,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曾担心北平文物和古城墙会毁于战火,但它们最终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这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B.解放军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C.北平人民群众的全力保护D.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第7题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B.沈阳C.北平D.南京第8题“蒋介石搞重点进攻……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
”这一战略部署是( )A.转战陕北B.解放山东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陈赓挺进豫西第9题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
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A.刘伯承、邓小平B.谭震林、贺龙C.林彪、罗荣桓D.陈毅、粟裕第10题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
【八上历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题附答案)
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时间:15 分钟一、选择题1.1947 年7 月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列不符合该大纲规定的是( )A.没收地主的土地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1.答案 D 1947 年7 月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故选D。
2.(2018 山东德州中考)下图是发表于1947 年的一幅漫画。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转战陕北歼强敌B.千里挺进大别山C.关门打狗战辽沈D.大军合力战平津2.答案 B 根据漫画发表时间“1947 年”和漫画中的文字信息“刘邓”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 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2017 河南中考)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 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这一“行动”(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3.答案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C。
4.(2018 四川成都中考)1948 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4.答案 A 1948 年9 月,辽沈战役打响。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 一举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
2024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斗争第24课人民解放斗争的成功一、学习目标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能简述并驾驭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统治覆灭等史实。
3.理解人民解放斗争快速取胜的缘由。
二、自主预习1.抗日斗争成功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3.1947年夏,率领晋冀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4.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据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合作探究1. 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加这次探究会活动:请回答:(1)图片A.B.C.D反映了的斗争(或事务)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2)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四、随堂演练1.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目的是()A.探讨停战问题B.筹备政治协商会议C.争取国内和平D.争取时间,打算内战2.下列不属于《双十协定》内容的是()A.坚决避开内战B.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C.快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3.美蒋发动全面内战起先于()A.1945年8月B.1946年6月C.1947年3月D.1947年夏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务是()A.三大战役起先B.渡江战役起先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5.率西北人民解放军同敌人周旋的是()①彭德怀②陈毅③贺龙④刘伯承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2.《中国土地法大纲》3.刘伯承、邓小平4. 1949年4月三、合作探究1.(1)图片A:北伐斗争。
取得巨大成功,歼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
【补充习题】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C.孟良崮战役D.辽沈战役2. 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4.哪一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4.华北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古城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这是哪一战役的成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最彻底的土地法令是()A.《五四指示》B.《土地改革法》C.《平津土地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6.有关三大战役的表述,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A.发生在1948年秋至1949年初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C.奠定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7.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A. 减租减息政策B.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D. 交租交息政策8.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①③ B.④ C.①④ D.②③9.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10.下列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①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覆灭②辽沈战役③渡江战役④北平和平解放A.①②④③B.①②④③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时间目标?生: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3月陕北与山东解放区师: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处于战略防御战,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略进攻的序幕,一年以后,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战略大决战后,国民党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讲授新课:师: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其主要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战胜利后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人民翻身解放给与支持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生依据教材P114-115自主学习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政策改为实行()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年。
3、措施(1)颁布《》。
大纲规定:没收()土地,废除()的土地制度,实行(),按照农村人口()分配土地。
(2)制定了()总路线。
其内容是:依靠(),团结(),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的土地制度,发展()。
4、实行地区:所有解放区5、结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
6、意义(1)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B • B.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典范 • C.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 D.标志着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被解放
14
• 4.【湖南常德中考】《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 “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 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 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而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地,废除封建剥削。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பைடு நூலகம்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这两
次土地改革( )
B
• A.为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B.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 C.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 D.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13
25
思维拓展
• 10.【山东潍坊中考·时空观念】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 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D地 •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计划 •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 D.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26
• 11.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 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 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 却说:“民意。”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 (3)材料三中“伟大的事变”是哪一军事行动?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3
• 材料四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 ——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