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八上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八上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华东师大版八上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战果 歼敌 47万 万 意义 解放东 北全境
指挥
参战部队
战略方针
1948.9— ( 辽沈 11.2(52 天)
1948.11 —1949.1. (65天) 天 1948.12— 1949.1.13 (64天) 天
林、罗 东北野战军 关门打狗
淮海
刘、邓、中原、华东 中间突破、 中原、 中间突破、歼敌 长江以北 陈 野战军 分割歼灭 55.5万 的华东和 粟、谭、 中原地区
二、渡江战役
湖口 500多公里 多公里 江阴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月 日 南京解放,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月 日 解放。 年
渡江胜利的意义
渡江作战是解放江南的第一步,南京的解放 渡江作战是解放江南的第一步 南京的解放 标志着建立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 标志着建立 年的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 陆覆灭。 陆覆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列举辽沈、淮海、 战役和渡江战役 2、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 、 利的主要原因。 利的主要原因。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373 万人
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沈阳 A.沈阳 B.徐州 B.徐州 C.北平 C.北平 D.天津 D.天津
6、“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C ) 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7、被陈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B ) 被陈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D.渡江战役 8、国民党统治中国达( B )之久 国民党统治中国达( A.12年 A.12年 B.22年 B.22年 C.25年 C.25年 D.30年 D.30年 9、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B )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PPT课件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PPT课件
.
南京

12
.
13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
14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43万人
——陈毅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战略后方,具
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
.
8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
返回
9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的进攻矛头该 指向哪个地区?
比较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的时间 说明了什么?
这两次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却是 基本相同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 多方向跨区域的大规模歼灭战。
.
1
1.知识记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 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比较变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 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 较理解其作战意图。
.
2
1948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
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军队52万余人。
林彪、罗荣
桓、刘亚楼、
1948.9.1 2-1949-
1.13
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上海解放;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2 、能力方面:通过对三大战役作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辨异能力;通过对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3、情感方面:通过对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利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国民党失道少助,共产党得道多助,并进一步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教学要点1、重点:辽沈战役2、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详略得当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电影片段。

那么大家清不清楚这是什么时候的战役?当时中共中央是怎样部署三大战役的?这几场战役又各自在哪举行的呢?中共还发动了哪些战役呢?好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新内容:一、三大战役1、背景: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师:自1946年6月起,我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敌我双方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

分组讨论一下:这时的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思考回答)填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1948年秋)师:中共中央经过对形势的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组织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出示地图)2、辽沈战役师:假如你是中共中央军委的一名主要成员,你会将首次战役放在哪一个地区?(华东、华北、东北)生:(讨论)师:(总结)说的真棒!第一,在东北我军有10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仅有48万,我军占有局部优势;第二,敌军孤守在沈阳,长春,锦州三地,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

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在举棋不定;第三,东北土地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密集,对巩固战略大后方,对推动全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若先打华北,我华北解放军会受到华东、东北两地敌军的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会促使敌人下决心撤退东北军队,实现战略收缩。

华师大版八上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1

华师大版八上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1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灭教学难点:1、辽沈战役:这是战略大决战的第一步,分析战略决战第一步在东北展开的原因。

2、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

3、对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为标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把握战局:以刘邓、设置情、指导学生根据沈战役必须取胜的重要性。

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得出先打锦胜利的原因之一。

内容,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本课总结:(播放《中国人民进行曲》)聆听着战略反攻的号角,在经历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硝烟,感受百万雄师强过大江的豪迈气势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这里,让我们再次重温这样一段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就在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次向这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回首过往,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就让我们从自身作起,为国家、为民族的崛起去奋斗!作业:《目标与检测》板书: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时间: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战绩:解放东北全境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战绩: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的广大地区基本解放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底平津战役战绩:解放华北全境时间:1949年4月21日——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战绩: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华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华师大版
项羽
再见!
9、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分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 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战役胜利的意义: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至此解放区在长江以 北基本上连成一片。国民党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大大 加快。
将革命进行到 底——渡江战役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元旦
北平和谈中他们 各自的意图是什 蒋介石:“求和”声明 么?目的:缓兵之计
阻止人民解放军解 放全中国,企图划 江而治
平津战役
张家口
③北平 ①
辽沈战役
锦州

长春

沈阳

天津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碾① 庄
淮海战役
陈官庄
② 双堆集
想一想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 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 3、对傅作义部队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 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 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 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 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识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教学要点】要点: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新课探究】一、战略决战1、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表现。

1948年秋,国民党不得不收缩兵力,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中共中央组织人民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P112),注意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人物、参战部队、战果及形势,填写下表。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4.21——4.23)①指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

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问题探究
•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发动侵华战争。在1 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了;在 1937年开始的抗击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中, 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其你运用做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 生不同的结局。 •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清政府政治腐 朽,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 (2)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 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 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法侨的 支持。
(
D A
)
D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 )
2.三大战役不包括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3.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 A沈阳 B张家口 C北平
C)
D天津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
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1948.11.7 -1949.1.10)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山 东
徐州
碾庄
河南 双堆集
陈官庄
安 徽


淮海战役: 中原逐鹿 六十万对八十万 1948年11月4日,华野司令部在曲阜发布 《淮海战役攻击命令》,我军采取了“中间突 破、分段歼敌”的作战方案,在徐州古战场展 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决战。
沈阳
黑山 营口

锦州
塔山
河 北
辽宁
辽沈战役:
关门打狗,决战黑土地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 47万余人,使敌军从长期占有的数 量上的优势,迅速跌为弱势。
三大战役 之
时 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地 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参战部队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指 挥 员 概 况 意 义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失民心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民众支持
胜利的根本原因
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选择题
1.下列战役中进行最早的是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平津战役:战和并用 铸剑为犁 采用了“翁中捉鳖”的战术,1948年12月5日, 我东北野战军先前兵团攻占密云。 12月20日,完成分割包围敌人于塘沽、天津、北 平、新保安、张家口。 22日,攻克新保安。24日,收复张家口。 1949年1月14日,对天津发起总攻,俘虏敌警备 司令陈长捷。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 7.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 一负的关键在于( A)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的英勇抗战 B.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 • C.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D.日本 侵华兵力相对不足 •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 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 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 之后?( B ) •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三大战役 D、解放华东
1、渡江战役;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2、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 党反动统治覆灭;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 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和南京国民政府。
谢 谢
制作
• • • • • • • • •
练一练 一、单项选择
1.百团大战发生在 ( B)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中 2.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起止时间是 ( D) A.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 B. 1932年1月到1945年5月 C. 1936年12月到1945年9月 D. 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 3.关于台儿庄战役,正确的叙述是 (D.) A.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B.歼灭日军10万人 C.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 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 得的重大胜利
• 4.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C ) • A.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 B.中共“七大”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 • C.中共“七大”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 • 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中国的光明前途准 备了条件 • 5.被日本占领了长达半个世纪,终于在1945年10月回到 祖国怀抱的是( C) • A.旅顺 B.大连 C.台湾 D.福建 • 6.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 诞生 D.抗美援朝的胜利
陈毅司令员说: 民工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担架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牲畜 船只 挑子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543万人 30.5万副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1、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筹粮 结合课文以具体史实说明。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 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三大战役 之
时 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北平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 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 放。 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争取傅作义 接受和平改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地 点 参战部队
概 结
况 果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国民党 军损失 47万多
解放地区
东北 为解放江 南奠基
辽沈 1948.9.12 战役 ─ 11.2 淮海 1948.11. 6─ 战役 1949.1.1 0 平津 战役
1948.11.29 — 1949.1.31
华东解放军 陈毅,粟裕 谭震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聂荣臻
55万多
52万多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7、被陈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B)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国民党统治中国达( B)之久
A.12年
B.22年
C.25年
D.30年
9、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华北
防国万 线民雄人 土党狮民 崩军横解 瓦队渡放 解长长军 。江。百
进司毛 军令泽 的发东 命布、年 令向朱月 。全德 国总日 ,
1949 4 21
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时 间:1949年4月21日—23日 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 战 线:
推翻国民党统治 战略目标:
意 义: 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
3、辽沈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 B ) A.沈阳 B.锦州 C.长春 D.吉林 4、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 B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天津
6、“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C)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 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 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 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
三大战役慨况表
三大 战役
时间
部队和 指挥员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中原解放军 刘伯承,邓小平
1、_________年____月,为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1945 8
毛泽东在周恩来、张治中等人的陪同下,到达 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并达成和平建国的
双十协定 “___________”
2._________年____月,蒋介石单方面撕毁
双十协定 中原解放区 “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发动疯狂
材料分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 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答:1、这首诗反映的是什么战役?这次战役的起止点 是什么?2、“钟山”指哪个城市?它于什么时间解放的? 它的解放有什么意义?这个城市曾经有十个政权在此建都, 是哪十个?3、诗中的“霸王”指谁? 3、项羽
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946 6
3、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敌我力量对比表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共 产 党 国 民 党 上 130万 升
1948年8月
机 动 兵 力
士 气
后 方
280万

高 昂
巩 固
下 430万 降 365万

低 落
危 机 四 伏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 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 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 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 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