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非特异性染色
总结词
非特异性染色是由于抗体与非目标组织成分的交叉反应导致的。
详细描述
非特异性染色是免疫组化实验中常见的问题,通常是由于抗体与组织中非目标成分的交叉反应。为了减少非特异 性染色,可以尝试降低抗体浓度、增加洗涤步骤或使用阻断剂等方法。
背景染色
总结词
背景染色是由于组织中其他成分的非特异性染色或由于抗体与组织中其他成分的交叉反应导致的。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及常见问题 的分析

CONTENCT

• 免疫组化基本概念 • 免疫组化结果解读 •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 免疫组化技术新进展
01
免疫组化基本概念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标记的抗体在组织 或细胞中检测特定抗原的方法。
免疫组化可以与其他技术如原位杂交、原位PCR等联合应用,以同时检测抗原和 相关基因的表达,提供更全面的分子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
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可以相互补充,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分析的免疫组化技术 ,通过高分辨率数字成像系统获取组织切片图像,利用计算 机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
数字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组织切片分析 ,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特别适合大规模临床筛查 和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组化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
04
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抗原 的表达,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来源。通过 对不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医生对肿 瘤进行准确的诊断。

免疫组化如何看结果

免疫组化如何看结果

免疫组化如何看结果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可以对细胞内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

这篇文档将介绍免疫组化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通常会使用一种特异性的抗体来标记目标蛋白质。

这种抗体可以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染色剂或荧光染料来检测免疫复合物的存在。

在观察免疫组化结果时,一般会使用显微镜对标本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或图像分析方法来分析结果。

在目视观察方面,可以根据样本中标记的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解读。

例如,如果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呈现染色,那么可以认为该蛋白质在细胞核中高表达;如果目标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呈现染色,那么可以认为该蛋白质在细胞质中高表达。

此外,还可以评估染色的强度和范围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强度较强且范围广泛的染色可能表示蛋白质在该细胞或组织中的高表达。

此外,图像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计算某个区域中染色的像素数目或染色强度的平均值,可以对某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客观和准确的结果,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解读免疫组化结果时,还需要考虑一些潜在的因素。

例如,染色反应的时间、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可能会影响结果的解读。

因此,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需要注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可比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知识来解读结果。

特定蛋白质的高表达或低表达可能与某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联。

因此,在解读免疫组化结果时,需要结合相关的临床和病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在解读结果时,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或图像分析方法来分析和定量评估免疫组化结果。

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性,结合相关的临床和病理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结果分析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准确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情况。

通过对免疫组织染色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免疫反应的程度和位置,从而为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围绕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展开讨论。

1. 实验结果描述在开始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

描述应当包括样本编号、实验日期、染色报告等基本信息,并对结果进行文字描述,如颜色的强度、分布情况、阳性细胞数量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图像或照片进行结果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表达实验结果。

2. 染色结果的分析根据染色结果的颜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免疫反应的程度和位置。

通常,颜色较深且阳性细胞较多的区域表示目标分子的高表达区域,而颜色较浅或无阳性细胞的区域则表示其低表达或无表达区域。

通过对颜色和阳性细胞数量的定量分析,可以量化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并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和分类。

3. 阳性细胞计数和分布情况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阳性细胞的计数和分布情况是结果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染色结果图像的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阳性细胞的数量,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验证。

此外,还可以通过细胞计数的分析,了解阳性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目标分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4. 结果的统计学分析除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还可以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等统计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等统计检验,以评估不同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此外,还可以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规模的实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

5. 结果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最后,要将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到生物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上。

通过对目标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而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

此外,还可以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其他实验数据进行综合,构建更完整和准确的分子机制模型。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再通过染色或荧光技术来观察和分析结果。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免疫组化染色法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其中,我们选择了抗体A作为主要的检测抗体,用于对待测样本中目标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辅助抗体B,用于与抗体A结合并提供染色或荧光信号。

2. 样本来源本实验使用的样本来自于XXX组织/细胞,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信息。

样本的来源可能对结果的解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结果分析时进行综合考虑。

3. 实验结果分析3.1 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高度表达。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强阳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深色的染色信号或明亮的荧光信号。

强阳性表达可能具有以下几个意义:3.1.1 与生理功能相关某些蛋白质的强阳性表达可能与特定的生理功能相关。

例如,在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中,强阳性表达可能意味着该蛋白质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1.2 指示疾病状态在疾病的诊断中,某些蛋白质的强阳性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乳腺癌的诊断中,HER2/neu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是肿瘤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3.2 弱阳性表达弱阳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低度表达。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弱阳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浅色的染色信号或弱荧光信号。

3.2.1 可能存在变异弱阳性表达可能意味着目标蛋白质表达量较低,但仍存在。

这可能与样本来源、疾病进展阶段或其他因素相关。

3.2.2 值得进一步研究虽然弱阳性表达表明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低,但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特定生理或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阴性表达阴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未被检测到。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阴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无染色信号或荧光信号。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了解细胞或组织中不同蛋白的分布、定位以及数量的变化,从而为研究细胞功能和疾病机制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首先,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从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角度入手。

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抗体的选择、染色剂的使用、标本处理的方法等。

因此,在进行结果分析时,需要对实验的质量进行评估。

例如,我们可以检查染色的强度和均匀性,以确定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结合相关的文献和背景知识。

免疫组化实验通常会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目标蛋白的功能和研究背景,以确定其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组的结果来分析蛋白表达的差异,从而推断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在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局限性。

尽管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免疫组化实验可能会受到非特异性染色、交叉反应和背景噪声的干扰。

此外,由于不同实验室和操作者之间的差异,不同实验结果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时,我们需要对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并结合其他实验方法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在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研领域,免疫组化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和组织中不同蛋白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物学过程的机制。

在临床应用中,免疫组化实验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免疫组化实验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和预后。

然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免疫组化实验只能提供静态的信息,无法反映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通过特定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方式,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颜色反应,从而得出关于该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结论。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实验结果描述在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

描述应该包括实验样本的来源、处理方法、实验抗体及其稀释倍数、染色方式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颜色和形态特征等信息。

例如,可以描述实验使用的抗体是针对肿瘤标志物CA125的,样本来源于人体卵巢癌组织,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并观察到染色结果具有明显的细胞膜表达。

二、结果分析1. 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高水平表达。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明亮的染色,通常是在细胞膜、细胞质或核内。

这种结果表明目标蛋白质与相关疾病或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或疾病诊断标记物。

2. 弱阳性表达:弱阳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较为淡色,并且通常在少数细胞中出现。

这种结果可以表示目标蛋白质在特定细胞类型或条件下的表达受到抑制,或者表达水平较低对于疾病进展的影响较小。

3. 阴性表达:阴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未被检测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明显的染色。

这种结果可能表明目标蛋白质在该细胞类型或该疾病中不表达,或者实验方法存在技术问题导致无法检测到目标蛋白质。

4. 零值控制: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通常会设置阴性对照或零值对照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零值控制是指阴性对照样本在实验中未出现任何染色反应。

这一结果证明实验方法的特异性良好,不会对非特异性信号产生干扰。

三、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是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重要环节。

在解释时,需要结合实验目的、已有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际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实验结果的阳性或阴性表达情况,可以推测目标蛋白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篇1:免疫组化(IHC)经验超全总结做过病理实验的人都知道,实验看似容易,但真想把它做好,还是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积累和摸索经验。

我从事病理实验已有6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做过许许多多病理相关实验,刚开始啥也不懂,一味按照网上操作流程来做,但做的结果往往并不是十分理想, 最终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学习,在论坛内学习、请教,并结合实践操作,我经历了初级一一查找资料和摸索方法;中级一一问题求助和不断总结:髙级一—难题解答和经验分享这三个阶段,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比较?要求做冰冻切片的不一泄能做石蜡切片,这是我向一老师请教得出的结论。

因为作石蜡切片时要髙温烤片,可能会破坏组织的抗原性,如果组织的抗原性较稳左,则可作石蜡切片:但是要求做石蜡切片的,可作冰冻切片。

冰冻切片的优点是能够较好的保存组织的抗原免疫活性,做免疫组化时不需抗原修复这一步。

缺点是细胞内易形成冰晶而破坏细胞结构,可能会使抗原弥散:切片厚度较石蜡的厚, 做的片子没石蜡的漂亮。

当你买一抗时,目录上都写着做什么样的切片,如果它写着只能做冰冻,就不能做石蜡,如写着两者都可,那就都能做。

石蜡切片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且容易存放在室温,而冰冻切片比较麻烦,一立要存在-80oC的低温冰箱中,尤其是用来做原位杂交的切片,为了防止RNA降解, 保存一贯很重要。

由于石蜡切片可以切到左右,所以原位杂交探针容易渗透到组织中去, 容易成功,而且得到的颜色/形态都较冰冻切片好。

二、一抗的选择要点和技巧是什么?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的选择。

由一种克隆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叫做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能目标明确地与单一的特异抗原决左簇结合,就像导弹精确地命中目标一样。

列一方而,即使是同一个抗原决左簇,在机体内也可以由好几种克隆来产生抗体,形成好几种单克隆抗体混杂物,称为多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它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检测和定位生物样本中的特定分子或细胞结构。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细胞或组织中目标分子表达的定量或定性信息,从而深入了解生物样本的免疫状态、疾病特征以及分子信号通路等。

一、实验设计和步骤回顾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通常,一个免疫组化实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样本制备:包括样本收集、固定和切片等处理;2)抗原去脱:去除组织或细胞中的内源酶和抗原,在此过程中通常使用蛋白酶和其他处理方法;3)抗体染色:使用特异性抗体靶向检测目标分子,一般为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的抗体;4)显色和图像捕获:对染色后的组织或细胞进行显色反应,并获取显微镜图像;5)结果分析:对图像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分析方法1. 定性结果分析定性结果分析旨在确定目标分子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通过对显微镜图像的观察,可以判断目标分子是否存在于组织或细胞中。

对于荧光标记的抗体染色,我们可以观察到标签的荧光信号,并确定是否与目标结构共定位。

对于酶标记的抗体染色,可以通过显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目标分子的存在与否。

同时,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的结果也是定性分析中的重要参考。

2. 定量结果分析定量结果分析可以进一步测量目标分子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对于荧光染色,可以利用荧光定量仪或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荧光强度来定量目标分子的相对表达水平。

对于酶标记的染色,可以通过显色反应产生的色素强度来进行定量测量。

在定量结果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设置适当的对照组,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三、结果解读和讨论在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之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在解读结果时,我们需要考虑样本制备是否符合要求,抗体染色的特异性是否良好,显色和图像捕获的质量等因素。

同时,我们还需要将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照,探讨实验结果与已有知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技术,通过特定的抗体与标记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对样本中特定抗原的定位和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实验结果概述免疫组化实验主要通过荧光染色或酶标染色的方式来呈现结果。

通常,结果会呈现为显微镜下的图像,显示出特定抗原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情况。

2. 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图像,可以对特定抗原在样本中的存在与否进行定性分析。

当目标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出现染色反应,通常为荧光或酶标信号的显现。

如果结果图像中有明显的染色信号,则说明目标抗原存在于样本中。

反之,如果没有染色信号,则说明目标抗原可能不存在或浓度较低。

3. 定量分析在一些情况下,科学家需要对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这可以通过计算染色信号的强度或数量来实现。

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是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信号的强度进行测量。

通过对多个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目标抗原在不同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量差异,从而进一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和疾病相关性。

4. 结果解读和讨论在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最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首先,需要分析目标抗原在样本中的定位和分布情况。

例如,抗原可能位于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膜上。

其次,可以比较不同样本中的抗原表达差异,如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的差异。

最后,可以将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结果进行比对,以验证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 结论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研究特定抗原的功能与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目标抗原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表达量及变化的有用信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结合其他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解读,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目标抗原的定位、定量和变化的重要线索。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通过染色反应来显示该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实验可以提供关于细胞功能、病理状态以及疾病预后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探讨其中的数据和意义。

1. 实验设计免疫组化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实验设计的影响。

在进行实验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合适的抗体选择、适当的试样处理和固定、充足的阳性和阴性对照以及恰当的染色方法。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对于准确解读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2. 观察结果观察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时,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2.1. 细胞定位根据实验的目标,观察目标蛋白质的定位情况。

目标蛋白质的定位可出现在胞质、核或细胞膜等位置。

定位的结果有助于了解目标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2.2. 过程表达和相对强度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可以对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观察染色结果的颜色强度,并与阳性和阴性对照进行比较,可以初步了解目标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

2.3. 阳性细胞/组织的百分比在观察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时,通常会评估阳性细胞/组织的百分比。

例如,在肿瘤样本中,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肿瘤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3. 数据分析对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图像分析软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像分析软件可以从定量和定性方面评估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产生可视化的统计结果。

3.2. 数据统计与图表展示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计算平均表达水平、标准差和显著性差异等。

将结果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实验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3.3. 结果解读与比较将实验结果与基准值、对照组或其他相关实验进行比较,进一步解读结果中的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可以揭示目标蛋白质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作为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免疫组化实验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并通过染色反应来检测分子的存在和定位位置,从而提供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应用和解读。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第一步是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的观察和评估。

通常,免疫组化实验后的标本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染色反应,而反应的强度则取决于目标分子在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通过观察染色的颜色强度和分布范围,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的表达情况。

一般来说,染色越强,表示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越高。

然而,仅凭免疫组化实验的染色结果进行定性判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解读。

为了准确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常会使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数字图像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获得更加客观的结果。

数字图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计算染色物的光密度。

通过光密度值的计算和比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目标分子表达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光密度越高表示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越高,反之则较低。

除了光密度,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来计算目标分子在特定区域的表达强度。

通过在数字图像上划定感兴趣的区域,计算其中目标分子的表达强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检测目标分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表达变化。

另外,在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可能的干扰因素。

例如,免疫组化实验中的染色剂和抗体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反应,导致某些背景噪声。

此外,不同的样本处理和实验条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结果的解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和对比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并确保所得的结论是可靠和可重复的。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分析方法,它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的表达水平。

该实验主要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并产生可视化信号来实现。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判定和分析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抗体的选择、染色的强度和分布等。

首先,在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时,抗体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抗体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体需要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与目标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此外,抗体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灵敏度,以便能够捕获并检测到目标分子的最低表达水平。

其次,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需要考虑染色的强度和分布。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荧光染色和酶标染色等。

染色的强度可以反映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而染色的分布则可以提示目标分子的亚细胞定位或组织定位。

通过评估染色的强度和分布,可以对目标分子的表达及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

另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还需要结合负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的结果。

负对照组通常是将待测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位点堵塞或与非特异性抗体结合,以排除非特异性染色的可能性。

而阳性对照组则是使用已知表达目标分子的样本进行染色,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通过与负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的比较,可以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此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还可以应用定量分析方法。

免疫组化实验通常使用染色强度的定量参数,如光密度或荧光信号强度来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

这可以通过计算图像中目标区域的颜色强度来实现。

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目标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其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联。

最后,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应该结合其他相关的实验数据和研究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往往只能提供目标分子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而无法直接确定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因此,需要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手段和研究结果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的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的判定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的判定

(1)首先要确定免疫组化技术是否合格,合格的染色结果应该是背景颜色浅淡或无着色,而阳性标志物清晰和定位明确。

切片中的正常组织可以作为最简便的对照来判断染色结果的可靠与否,例如用Vimentin抗体,间质成纤维细胞利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胞浆应呈阳性。

肯定为阳性的对照组织却呈阴性,待测组织的染色结果也就不可靠;这现象常是由于抗体失效或过度稀释、组织中抗原严重丢失等。

另一种现象是全片呈非特异性染色,实质细胞、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无区别地都呈黄色(以HRP酶标法DAB为底物显色而言),抗原无明确定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抗体质量问题、组织固定不佳、洗涤不充分、组织中有能作用于底物的内源性酶(如过氧化物酶)、底物变质或显色时间过长等。

上述两种情况都表明染色失败,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2)不仅要判断所检组织中有或无阳性标记物,还要注意阳性信号的分布部位和形态特征。

一般说来,阳性信号应与被测抗原所在的部位一致。

此处所说的部位包括组织和细胞的不同区域。

如免疫复合物的Ig和补体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系膜区或间质血管壁上;细胞表达的抗原可在胞浆内、核内、胞膜上或细胞外基质。

病理医生应对于拟测抗原分布于何处有所了解。

例如Ki—67、PCNA、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蛋白等定位于胞核;EMA、Ki—1、LCA等为胞膜型抗原,但有时也在胞质中。

大部分细胞抗原位于胞质内,其中亦有区别,有的阳性颗粒弥散于整个细胞的胞质,有的则呈斑块状局限于胞浆某处。

还有些抗原同时分布于胞质和胞膜(如胃肠腺癌细胞的EMA),或核与胞质(如S—100、HMB—45)。

同一种抗原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可定位不同,因而分布的特点也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时应作具体分析,不要轻易地否定或采用。

病理医生应了解以下几个与判断结果有关的因素。

①细胞内的阳性标志物不一定是该细胞自身表达的抗原,而可能是吞噬或吞饮的抗原物质;如间质中的巨噬细胞可摄入其他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因而常呈非特异性的阳性表现;恶性肿瘤细胞侵袭破坏相邻的组织后也可摄入正常细胞的抗原,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可与邻近的正常上皮呈现相同的上皮细胞抗原;甲状腺内的转移癌细胞可以呈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反应,固而可能被误认为甲状腺原发癌;但肿瘤细胞的吞噬只是近距离的,阳性细胞位于残存的正常组织附近;②肿瘤细胞和其相应的正常细胞在抗原表达的质和量方面都可有所不同;抗原的定位也可偏离一般规律,如正常细胞的膜型抗原在癌细胞却可定位于胞质内。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通过对细胞内或组织切片中目标分子的免疫染色来观察、分析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情况。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意义。

1. 实验设计与控制免疫组化实验前,首先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检测的目标分子以及合适的抗体选择。

同时,合理设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以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目标分子的表达变化。

控制变量的同时,还需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结果解读与定量分析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常见的结果表达形式是显微镜下对目标分子免疫染色的图像。

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在不同组织、细胞种是否存在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差异。

同时,需着重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使用专业软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计算光密度或荧光强度等指标,以实现对不同样品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3. 结果分析与比较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时,需要将不同样品之间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以探究目标分子的表达变化与信号定位。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1) 目标分子的表达量分析:通过计算光密度或荧光强度等指标,对不同样品中目标分子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比较。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均值、标准差等分析,以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信号定位与定量:通过观察光学显微镜下的染色结果图像,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位情况。

同时,也可以使用数字化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信号进行定位与定量,以精确描述目标分子在特定位置的表达情况。

(3) 目标分子与疾病发生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疾病样本中目标分子的表达和定位进行研究,可以分析目标分子与疾病的关联性。

比如,某一分子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某种癌症的发生相关性等。

4. 结果讨论与展望在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从结果出发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揭示目标分子的功能与潜在作用。

免疫组化结果vim

免疫组化结果vim

免疫组化结果vim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

在免疫组化中,Vimentin(Vim)是一种中间丝蛋白,通常被用作肿瘤标志物或作为细胞间质的标记。

Vimenti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细胞的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相关。

免疫组化结果vim通常包括对组织样本中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通常涉及观察Vimentin在组织中的染色强度和分布模式,而定量分析则可能涉及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来测量染色强度的程度和范围。

从临床角度来看,免疫组化结果vim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例如,高水平的Vimentin表达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增加相关联,这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

另外,研究人员也可以利用免疫组化结果vim来探索Vimentin 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其他蛋白质或生物标志物的关联性。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Vimentin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新的治疗策略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线索。

总之,免疫组化结果vim对于临床诊断和疾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信息。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组化实验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免疫组化实验通过对样本中特定蛋白的抗体反应进行检测,以便了解该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分布规律。

本文将重点介绍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技术。

一、实验结果的基本概念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我们会选取适当的抗体与标本进行反应,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后得到的结果通常会以图像的形式呈现。

以下是实验结果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1.阳性反应与阴性反应阳性反应是指样本中目标蛋白和抗体发生了明显的反应,在组织切片中形成明显的染色。

阴性反应则是指,样本中的目标蛋白与抗体没有出现反应所致,组织切片中没有出现染色情况。

2.强度与分布免疫染色结果的强度通常可以由直观观察获得,可以根据染色程度的相对强弱将结果分为多个等级。

此外,还可根据反应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将免疫染色结果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如何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对于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我们通常要进行如下分析:1.分析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免疫组化实验可以协助我们了解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分布规律。

在分析结果时,我们主要应该关注以下问题:(1)该蛋白是否有表达?(2)该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如何?(3)该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组织形态、位置是否有关系?(4)如果存在多个该蛋白的亚型,各亚型是否同时表达?2.测定蛋白的定位除了了解组织中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来确定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1)蛋白在哪里?(2)蛋白是否和其他蛋白有联系?(3)蛋白是否有特定的定位?3.定量分析在以往的免疫组化实验中,我们主要通过观察染色分布的强度来判断样本是否为“阳性反应”。

而在现代分析工具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测量,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样本的特性。

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定量分析:(1)染色强度如何?(2)染色程度与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3)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了染色的结果?总之,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分析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同时需要注意其他生化、分子和基因学实验的相互支持。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

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1•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2•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 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 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3•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4•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5•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 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 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和组织切片相互作用的方法,用于检测和定位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通过观察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子水平变化,并从中推断出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病理变化。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组织切片。

通常,组织切片是通过石蜡包埋和切片制备的。

然后,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抗体,并确定最佳的抗体浓度和反应条件。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

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分析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观察组织切片的染色情况。

正常的染色应呈现出明显的染色反应,并且染色反应应该出现在目标蛋白所在的细胞或组织区域。

如果染色不明显或者染色反应位点有其他异常情况,我们需要重新评估实验操作步骤和条件。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的染色强度。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并根据染色反应的颜色深浅来判断染色强度。

常见的判断标准有阴性、弱阳性、中等阳性和强阳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精确的染色强度数值。

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分析还需要考虑染色的定位情况。

正常情况下,我们期望目标蛋白的染色结果在细胞或组织的特定位置出现,如细胞核、细胞浆或细胞膜等。

如果染色结果出现在不适合的位置,或者出现在其他异常位置,我们需要仔细评估实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染色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通过对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定性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目标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是阳性还是阴性。

同时,通过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其他样本进行比较。

总结而言,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染色情况、染色强度、染色定位以及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通过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准确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的情况,为生物学研究和病理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篇1:免疫组化(IHC)经验超全总结做过病理实验的人都知道,实验看似容易,但真想把它做好,还是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去积累和摸索经验。

我从事病理实验已有6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做过许许多多病理相关实验,刚开始啥也不懂,一味按照网上操作流程来做,但做的结果往往并不是十分理想,最终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浏览和学习,在论坛内学习、请教,并结合实践操作,我经历了初级——查找资料和摸索方法;中级——问题求助和不断总结;高级——难题解答和经验分享这三个阶段,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比较?要求做冰冻切片的不一定能做石蜡切片,这是我向一老师请教得出的结论。

因为作石蜡切片时要高温烤片,可能会破坏组织的抗原性,如果组织的抗原性较稳定,则可作石蜡切片;但是要求做石蜡切片的,可作冰冻切片。

冰冻切片的优点是能够较好的保存组织的抗原免疫活性,做免疫组化时不需抗原修复这一步。

缺点是细胞内易形成冰晶而破坏细胞结构,可能会使抗原弥散;切片厚度较石蜡的厚,做的片子没石蜡的漂亮。

当你买一抗时,目录上都写着做什么样的切片,如果它写着只能做冰冻,就不能做石蜡,如写着两者都可,那就都能做。

石蜡切片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且容易存放在室温,而冰冻切片比较麻烦,一定要存在-80oC的低温冰箱中,尤其是用来做原位杂交的切片,为了防止RNA降解,保存一贯很重要。

由于石蜡切片可以切到4μm左右,所以原位杂交探针容易渗透到组织中去,容易成功,而且得到的颜色/形态都较冰冻切片好。

二、一抗的选择要点和技巧是什么?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的选择。

由一种克隆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叫做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能目标明确地与单一的特异抗原决定簇结合,就像导弹精确地命中目标一样。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抗原决定簇,在机体内也可以由好几种克隆来产生抗体,形成好几种单克隆抗体混杂物,称为多克隆抗体。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一般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但亲和力相对小,检测抗原灵敏度相对就低;而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稍弱,但抗体的亲和力强,灵敏度高,但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可以通过封闭等避免)。

应用范围的选择。

有的一抗只能用于WB(Westernblotting)或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免疫沉淀等;甚至表明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

种属反应性的选择。

这一点很重要,表明这种抗体可能存在种属差异,且这种抗体适合检测哪种种属动物体内的抗原。

种属来源,一般兔来源的多是多克隆;而小鼠来源的多是单克隆,但也有另外。

根据此来源来选择相应的二抗。

生产厂家的选择。

不同厂家的同一种抗体,它的实际效价稳定是不同的,有的做免疫组化效果较好,有的WB效果却更好一些。

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Triton-X100?TritonX-100化学名称为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是一种去污剂。

在免疫组织化学(10μm 以上厚切片)和免疫细胞化学中一般用TritonX-100作为细胞通透剂,在膜上打孔。

其作用原理TritonX-100可以溶解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上的脂质而使抗体及大分子结构的物质进入胞浆和胞核内,故在细胞免疫组化时尤为推荐使用,这样抗体就能顺利进入胞内与相应抗原结合。

TritonX-100既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也有抗氧化作用。

四、封闭血清的选择原则是什么?膜上或切片上有剩余的位点可以非特异性吸附抗体,造成后续结果的假阳性。

封闭血清一般是和二抗同一来源的,血清中动物自身的抗体,预先能和组织中有交叉反应的位点发生结合,否则在后面的步骤中如果和二抗发生结合,会造成背景。

也可以用小牛血清、BSA、羊血清等,但不能与一抗来源一致。

五、抗体孵育条件的比较?一抗孵育温度有几种4oC、室温、37oC,其中4oC效果最佳;孵育时间这与温度、抗体浓度有关,一般37oC,1-2h,而4oC过夜和从冰箱拿出后37oC复温45min。

二抗一般室温或37oC,30min-1h,具体时间需要摸索。

六、一抗4℃孵育后为什么要进行37℃复温?一方面,防止切片从4oC直接放入PBS易脱片。

另一方面,使抗原抗体结合更稳定。

一般不需要,但对表达较弱的抗原可能有用,4oC 和37oC时分子运动方式不同,前者分子碰撞机率和运动速度小于后者,后者结合更快,但敏感性也提高了并易造成非特异染色。

其实,我更赞同后一种说法,因为我尝试把肝脏或睾丸片子从4℃过夜拿出后,直接用PBS洗没发生过脱片现象。

事实胜于雄辩。

七、DAB显色时间如何把握?DAB显色时间不是固定的,主要由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时间,到出现浅棕色本底时即可冲洗。

DAB显色时间很短(如几秒或几十秒)就出现很深的棕褐色,这很可能说明你的抗体浓度过高或抗体孵育时间过长,需要下调抗体浓度或缩短抗体孵育时间。

若很短时间就出现背景很深,还有可能是你前面的封闭非特异性蛋白不全,需要延长封闭时间。

DAB显色时间很长(如超过十几分钟)才出现阳性染色,一方面可能说明你的抗体浓度过低或孵育时间过短(最好一抗4oC过夜);另一方面就是封闭时间过长。

八、免疫组化结果如何分析?阳性着色细胞计数法。

在40倍光镜下,随机选择不重叠的10个视野,人工或机器计数阳性着色细胞,每组3-6张不同动物组织切片,然后进行组间比较即可。

灰密度分析法。

通过在不同组别和不同动物组织切片上选择相同区域、相同条件下用imageJ进行灰密度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即可。

评分法。

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组织切片分别按染色程度(0-3分为阴性着色、淡黄色、浅褐色、深褐色)、阳性范围进行评分(1-4分为0-25%、26-50%、51-75%、76-100%),最终可以分数相加,再进行比较。

对于以上这几种方法,各有利弊,请细心选择。

要想得到正确结果的前提是你要做出着色均匀、背景很浅的高质量切片。

九、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组织抗原修复,抗原修复的条件是什么?由于组织中部分抗原在甲醛或多聚甲醛固定过程中,发生了蛋白之间交联及醛基的封闭作用,从而失去抗原性。

通过抗原修复,使得细胞内抗原决定族重新暴露,提高抗原检测率。

修复方法从强到弱一般分为三种,高压修复、微波修复、胰酶修复。

修复液也分为若干种(具体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大量的中性的、高pH的等)。

微波修复,我们一般用6min*4次,效果不错。

十、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灭活时间和浓度是什么?一般3%过氧化氢灭活时间短点,可以10min左右;而0.3%过氧化氢则可以适当延长封闭时间,一般10-30min。

用甲醇配置过氧化氢比双蒸水或PBS好在保护抗原和固定组织作用,过氧化氢孵育时间过长易引起脱片。

现用现配,配好后4oC避光保存。

十一、如何才能充分脱蜡?蜡不溶于水,如果脱蜡不干净,少许蜡存留于切片上,将会引起染色不均匀、阳性物时隐时现、真假难辨、背景染色增加等。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切片在染色前必须彻底脱蜡,目前用于脱蜡的试剂主要是二甲苯,因它脱蜡力强,脱蜡时间较短;脱蜡的时间要根据季节,室温和试剂的新鲜程度决定。

如果在夏天,室温较高,脱蜡试剂也新鲜,则脱蜡时间不需很多,3-5min就已足够。

如果在冬天,室温较低,脱蜡试剂也较陈旧,则脱蜡时间需要延长,10-20min或更长。

当天切的切片,烧烤2小时后进行染色,切片带有温度时进行脱蜡可加速脱蜡的过程,如果预先切好烤好的切片,在染色前,还必须对切片进行加温10-20min,然后再行脱蜡,这样脱蜡速度加快,效果会更好。

总之,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室温,不同的试剂来决定,脱蜡的时间,原则上是要彻底、干净、完全地脱去切片上的蜡。

十二、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组织非特异性染色?缩短一抗/二抗孵育时间、稀释抗体来控制。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一抗用多克隆抗体易出现非特异性着色,建议用单克隆抗体看看;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在肝脏、肾脏等组织含量很高(含血细胞多的组织),需要通过延长灭活时间和增加灭活剂浓度来降低背景染色;非特异性组分与抗体结合,这需要通过延长二抗来源的动物免疫血清封闭时间和适当增加浓度来加强封闭效果;缩短DAB孵育时间或降低DAB浓度/过氧化氢浓度等;适当增加PBS冲洗次数和浸洗时间,在一抗、二抗或SP孵育之后的浸洗尤为重要;防止标本染色过程中出现干片,这容易增强非特异性着色。

十三、苏木素复染时间的把握?苏木素复染时间要看当时的室温、溶液的新旧、目标抗原的定位等情况,一般数秒-数分钟。

不过这个如果染色不理想可以补救的。

即染色深则分化时间稍长些即可;染色浅则再置于苏木素中染色即可。

盐酸酒精是分化,氨水是返兰。

作用不同。

片子复染完后流水振洗,然后置于盐酸酒精中数秒(动作一定要快)后拿出流水振洗,在放入氨水中返兰即可。

如果分化的颜色过浅,可以复置于苏木素中染色。

十四、PBS的清洗方式选择、次数和时间的选择?单独冲洗,防止交叉反应造成污染。

临床上每天检测的病例很多,所用的抗体种类及项目也多,如果在加入一抗孵育完后,将它们在一个缸内洗,这样就会造成交叉污染,影响最后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单独地进行冲洗,冲洗的PBS为一次性,保证切片没有相互交叉污染的机会。

温柔冲洗,防止切片的脱落。

冲洗切片,取出切片,将PBS从上轻轻地冲洗,让PBS自上而下流下来,不要拿起切片将PBS对准切片冲洗,这样由于冲出的PBS有一定的冲击力,很容易使切片周边引起松动,导致切片的脱落。

冲洗的时间要足够,才能彻底洗去结合的物质。

冲洗切片有人提出用微振荡器振染,振下未结合的各种物,使之不产生背景,此种做法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很容易导致切片的脱落。

切片的冲洗据实践认为,用一小烧杯柔和地于切片上冲洗,就能彻底冲洗去未结合的物质,无需附加其它条件,冲洗好于切片上再注入PBS,持续2min左右就完全足够了。

PBS的pH和离子强度的使用和要求。

刘彦仿指出中性及弱硷性条件(pH7-8)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酸性条件则有利于分解;低离子强度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高离子强度则有利于分解。

我们目前常用的PBS的pH在4-6,浓度是0.01M,根据本室十几年来的使用情况,认为该溶液价格便宜配制方面,使用效果好。

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在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过程中,用得最多的试剂就是缓冲液,因为切片在整个染色中,抗体的加、换、切片的冲洗,DAB的配制都离不开缓冲液。

可见缓冲液在整个染色中都起至关键的作用,缓冲液的过酸或偏碱,都将影响染色的结果。

十五、脱片产生的原因和如何防止脱片?多聚赖氨酸玻片质量的问题。

我原先是买的,后面补做第二批时用的病理科老师自己做的片子,要好一点。

组织切的不好,切片机的问题例如比较老的旧的机器切得厚或者不均匀,或者切片者手法不好等。

组织的问题,我用的组织癌症的很多,越是癌症组织有坏死之类越容易脱。

没烤好,时间短温度不够之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