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合集下载

人格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类型

人格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类型

人格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类型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在心理构造、行为特征以及情绪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在人格心理学中,个体差异和人格类型是两个关键概念。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相关研究以及对个体理解和干预的重要性。

一、个体差异的概念和研究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构造、行为表现和情绪反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的综合结果。

个体差异的研究旨在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特征以及对个体的影响。

个体差异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以及神经科学技术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研究者探索个体差异在智力、情绪、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例如,有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差异的大部分可以归因于基因的不同表达。

而在情绪方面,环境和个体经验对情绪反应的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个体差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多样性。

通过对个体差异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人类行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二、人格类型的概念和分类人格类型是描述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式。

研究者通过对人格特征的测量和评估,将个体分为不同的类型。

最著名的人格理论之一是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MBTI),该理论将人格类型分为四个维度: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和判断/知觉。

根据MBTI理论,每个人的人格类型可以由上述四个维度的组合确定。

例如,一个人可能是外向的、感觉型、思考型和判断型,被归类为“ESTJ”类型。

人格类型理论提供了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来描述和分类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然而,对于人格类型的分类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人格类型是过于简化和武断的,无法完全捕捉个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其他研究者采用了更复杂的模型,如五大人格特质模型(大五模型),将人格分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等五个维度。

三、个体差异和人格类型的重要性个体差异和人格类型研究对人类理解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发展及个体差异

心理发展及个体差异
心理发展及个体差异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页,共36页。
课程大纲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三节 学生的个体差异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页,共36页。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页,共36页。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
•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儿童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 导下可以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或者差距,这距离或差距就 是最近发展区。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8页,共36页。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9页,共36页。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观
1、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社会因素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6页,共36页。
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获得了 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
同一性,方向明确
目标,失去信心
成年 初期
亲密感 对孤独感
爱情婚姻
乐于与他人交往,感到和他人相 被排斥在周围群体之外,疏离于社会
处具有亲密感
而感到孤独寂寞
成年 中期
繁殖感 对停滞感
养育子女
关爱家庭,支持下一代发展,富 过于自我,满足私利,产生颓废感,
• 1、基本观点
两种因素具有相互作用、依存关系,任何一因素的作用在大小、性质上 都依赖于另一因素。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合并。
• 2、代表人物
皮亚杰学派
(1)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2)影响发展的四种因素: 机体的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维列鲁学派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3页,共36页。
环境决定论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题答案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题答案

《幼儿园工作规程》练习题1.幼儿园教育应以( D )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A.学习B.上课C.玩耍 D .游戏2.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A )小时A.2B.3C.4D.53.中班幼儿是指年龄为( C )岁的幼儿。

A.2-3B.3-4C.4-5D.5-64.幼儿入园需进行( B ),合格者方可入园。

A.心理健康测验B.体格检查C.智力测验D.学习能力测验5.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是( A )A.体育B.智育C.德育D.美育6.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C )目标的范畴。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1.幼儿园的任务是什么?答: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题一、选择题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C)颁布的。

A.1996年7月B.1996年9月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2.幼儿园教育是( B C )的奠基阶段。

A.基础教育B.学校教育C.终身教育D.社会教育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 B )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4.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 B )为主。

A.管理人员评价B.教师自评C.家长评价D.社会评价5.《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C )。

A.感受能力B.表现能力C.创造能力D.思维能力6.《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不包括( B )。

A.终身教育的理念B.“以知识为本”的幼儿教育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D.“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7.教师在幼儿学习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 C )。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对于心理异常的判断,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本文将从心理异常的表现、影响和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心理异常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焦虑、恐惧、行为异常、社交障碍等。

这些表现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

因此,对于这些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判断和干预。

其次,心理异常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情绪低落可能导致个体对生活失去兴趣,影响工作效率;焦虑和恐惧可能导致个体无法正常社交和交往;行为异常可能导致个体做出危险行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因此,及时判断心理异常,对个体进行干预和治疗,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对于心理异常的判断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是持续时间,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不是偶发或短暂的情绪波动;其次是影
响程度,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
一定的负面影响;再次是自我意识,个体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异常,是否主动寻求帮助和治疗;最后是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异常是
否导致个体无法正常社交和交往,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异常的表现、影响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对于心理异常的判断,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和治疗,帮助个体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异常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心理异常对
个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一、简答题1、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并解释各种方法的含义。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2)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被调查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心理反映等的方法。

(3)问卷法:研究者用来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中收集各种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4)实验法:有目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的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经出对个案的深入分析以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6)投射法: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一种方法。

4、心理学在历史上有哪几大学派,各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科学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学派,代表人物是冯特。

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该学派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该学派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

人格差异

人格差异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盖赛尔在观察婴儿的心理表现时,发现婴儿的气质表现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婴儿表现平静,不着急,慎重对待周围的事情;第二类婴儿急急忙忙,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伶俐,反应快;第三类婴儿动作不规则,注意和性情不稳定,但才气焕发。
(一)胆汁质
《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脾气暴躁,气力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李逵的气质叫做胆汁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爆的脾气。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着”,但难持久,如同一阵狂风、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这种人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这种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但表里如一。
(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主要涉及了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依赖程度。心理学家
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这个场中包含了各种人、物和事。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这种人称之为场独立性。而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把这种人称之为场依存性。
四种气质显示了人们“四季”般的天性。但是,我们还会发现有的人既像燕青又像黛玉;有的人有时表现出燕青的气质,有时又表现出李逵的气质。事实上,单纯地属于这四种典型气质之一的人并不多,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四种气质相互混合、渗透,兼而有之。有些人是两种气质的混合型,如多血——胆汁型、抑郁——粘液型;有些人是三种气质的混合型,有些人则是四种气质的混合型。

人员素质测评随堂答案

人员素质测评随堂答案

1.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他却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指素质的()A 内在性B可分解性 C 表出性 D 稳定性参考答案:C2.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A 选拔性素质测评B 配置性素质测评C 开发性素质测评D 考核性素质测评参考答案:D3.在人事管理中,晋升测评以及人员录用与招聘多属于()A 无目标测评B 常模参照性测评C 效标参照性测评D 综合测评参考答案:B4.在素质测评中要求整个素质测评过程对于每个被测评者来说,有利性相对平等,不是对某些人特别有利而对其他人不利。

这体现了选拔性测评操作中的()原则。

A 公平性B 公正性C 差异性D 准确性参考答案:A5.下列中哪几项是素质测评的功能?A 评定B 反馈C 监督D 预测参考答案:ABD6.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表现在哪四个方面?A 评定B 诊断C 反馈D 其它功能参考答案:ABCD7.素质测评的评定功用体现在哪几方面?A 促进派与形成作用B 激励与强化作用C 信息反馈作用D 导向作用参考答案:ABD8.与其它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考核性测评的特点表现为。

A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依据或证明,是对求职者的结构与水平的鉴定B 考核性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C 具有概括性的特点D 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参考答案:ABCD9.心理素质只包括心理健康素质。

参考答案:×10.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

参考答案:√11.按测评内容划分,有选拔性素质测评、诊断性素质测评、配置性素质测评、考核性素质测评与开发性素质测评。

答题:错. (已提交)12.在人事管理中,晋升测评以及人员录用与招聘多属于无目标测评。

答题:错. (已提交)13.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主要内容是心理素质。

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特性你知道几个

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特性你知道几个

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特性你知道几个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个体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心发展是指个体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变化,涉及到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等方面。

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性对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以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特性:一、连续性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婴儿期开始到成年期,个体会经历从无知无能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婴儿期的个体经历着快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而后逐渐掌握各种技能和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身心发展是相互关联的,身体的成长和认知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个体的发展。

二、个体差异:每个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些个体在某方面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在另一方面可能相对滞后。

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教育和培养计划,满足每个个体的特殊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阶段性发展:个体身心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根据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究,个体身心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个体在不同阶段需要面对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了解这些阶段性特征,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在不同阶段为个体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

四、双向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双向的,即身体和心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身体的变化和发展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认知,而个体的情绪和认知也会对身体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身体健康的个体更容易拥有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认知能力。

因此,身体和心理的双向发展需要同时关注。

五、关系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关系中发生的。

个体与家庭、朋友和教育环境等社会环境的关系对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认知刺激,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同时,个体的身心发展也会影响其社会关系,身心健康的个体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特性是连续性发展、个体差异、阶段性发展、双向发展和关系发展。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结构的差异。

4、能力个体差异表现在能力性别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具体体现:能力水平有高低差异,呈正态分布。

如有人智力超常,有人智力不足。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具体体现: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

如有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增长: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3、能力结构的差异具体体现: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类型或结构上的差异。

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论述的,有人在空间智力方面表现优异,有人在音乐智力方面表现优异。

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4、能力的性别差异具体体现: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研究发现,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性别差异。

40年代,韦氏智力量表问世,使智力测验不仅能考察一般智力因素,还能测查特殊智力因素。

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拓展: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或行为特点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

正是由于这种“全面”的差异性,才使得人与人之间各有千秋,千差万别。

但另一方面,个体差异又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育教学情景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是在部分心理特征上有明显的或根本的差异。

11个体差异

11个体差异

第十一章个体差异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都存在差异,而心理学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个体在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比起人与人之间的共性来说,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关注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相对于它的重要性,个体差异的研究受到了实验心理学家的冷落,因为实验心理学家首先感兴趣的是发现和解释行为的一般规律。

而且由于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变量往往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验研究的自变量选择、因变量测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中独有独特的困难。

所以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由关心实践和应用的心理学家们用非实验的方法进行的。

但尽管如此,个体差异的一些重要规律的得出还是得归功于实验方法的介入。

本章将会在介绍个体差异实验研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介绍能力和人格个体差异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旨在解决如下问题:1.个体差异研究中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各有何任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2.个体差异研究的自变量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自变量构成了个体差异研究的哪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两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因变量是什么,为何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定义?4.个体差异研究的两类自变量在能力和人格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为什么?5.能力研究与人格研究中因变量各有哪些,各因变量相应的具体测量手段都有哪些?第一节个体差异的研究变量个体差异的研究方法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

由于能力和人格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变量难以操作等特点,实证和两方面的研究并未完全结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仍是十分紧密的。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旨在通过任何可用的手段测量个体差异来进行预测,并尽力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经常要根据一个人特定的能力和个性来做出一些关于个人的重要决策。

例如,根据个体特定的个性来选择工作,或根据能力的测量结果来进行选拨。

个体行为差异的心理分析

个体行为差异的心理分析

个体行为差异的心理分析引言个体行为差异是指人们在相同环境下,对于同一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这种差异性是非常广泛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行为差异,比如对待同一问题的态度、处理事务的方式以及对于压力的应对能力等。

个体行为差异的心理分析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指导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体行为差异的心理原因,并探讨个体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改变策略。

个体行为差异的心理原因个体行为差异往往是由多种心理原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行为差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个体对于环境刺激反应的差异与基因有关。

某些基因可能会使个体更容易对压力产生焦虑反应,而另一些基因则可能增强对压力刺激的适应能力。

此外,有些基因还与个体的性格特征相关,比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冲动,而有些人则更加理性。

社会经验社会经验是影响个体行为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观察来学习和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也会促使个体表现出差异化的行为特征。

心理发展阶段个体行为差异还与他们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理发展经历了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心理需求。

不同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完成程度、心理需求满足程度等方面会有差异,进而导致个体行为特点的差异。

影响个体行为差异的因素除了上述心理原因外,个体行为差异还受到其他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家庭背景家庭背景是影响个体行为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会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模式以及家庭价值观等,都会对个体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也会对个体行为差异产生一定影响。

教育心理学-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个体差异
智力差异 认知方式 性格差异 融合教育
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的差异
智力差异
认知方式
性格差异
融合教育
个性特征的差异 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p55-59)
1.特征差异:阿尔伯特-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 卡特尔-16PF 苏联心理学家-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2.类型差异:机能类型 向性说 独立-顺从说 两维分类说 社会生活方式说
参考文献
[1]赵笑梅,陈英和. 智力个体差异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7,03:451-457. [2]田丽丽,张权权,吴海勇. 个体智力与人格的差异:进化遗传学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 教育,2009,02:121-125. [3]郭永玉,李静,胡小勇. 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S1:88-97. [4]陈少华,曾毅. 人格分化假设:大学生样本的证据[J]. 心理学探新,2013,01:47-51. [5]郭庆科,姬如静. 国外关于智力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3,05:102-107. [6]周小李. 对有关性别与科学的智力迷思之批判性反思[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05:35-39. [7]李亚真,张瑞彬. 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共情能力研究———以高等医学 类院校为例[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25-29. [8]李寿欣,宋广文. 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 国外社会科学,1999,01:20-25. [9]贺雯. 认知方式研究的进展[J]. 心理科学,2001,05:631-632. [10]徐增杰,李寿欣. 认知方式研究的趋势与展望[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3:4955.

心理学B卷(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心理学B卷(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1.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

3.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包括:扩散和集中规律和(相互诱导)规律。

4.依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5.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再造想象)。

6.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7.在出乎预料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就是(应激)8.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即(挫折承受力)。

9.人类有四种气质类型,它们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0.人格差异表现在气质(性格)、动机和自我上的差异。

11.保证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就是(能力)。

12.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或说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是(心理健康)。

二、名词解释1.遗忘: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2.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3.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4.意志: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三、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在1879年诞生的,创始人是(C、冯特)。

A、华生B、弗洛伊德D、马斯洛2.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B、艾宾浩斯)。

A、爱因斯坦C、爱迪生D、艾里斯3.刚吃过甜的东西之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比较酸,这是(C、感觉的对比)。

A、感觉相互作用B、感觉适应D、联觉4.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是注意的(B、分配)。

A、范围C、稳定性D、转移5.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就是(A、幻想)。

B、理想C、空想D、思想6.借助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是(C、抽象思维)。

心理学的性格和个体差异

心理学的性格和个体差异

心理学的性格和个体差异人的性格是指在长期的生命历程中,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面貌的相对稳定的组合。

性格影响着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方面面,对其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个体差异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个体之间在心理过程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有些个体乐观自信,有些则悲观消极,这些积累起来构成了人们不同的性格和个体差异。

了解性格和个体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更合理地调整情感和行为,更顺利地适应社会,进而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性格的主要特征性格是个体长期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面貌,反映了个体在处理信息、观念、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在心理学中,通常将性格分为五大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五大维度以“大五模型”(Big Five Model)为代表,称为五因素人格模型(Five Factor Personality Model)。

神经质是指个体的情感稳定性。

神经质高的人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紧张、易激惹、害羞和敏感;神经质低的人情绪稳定,自信、镇静、平和和乐观。

外向性是指个体的社交性。

外向性高的人好交际、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富有创造性、好冒险;外向性低的人喜欢独处、思考和反省,趋向沉静、保守和追求安全感。

开放性是指个体的开放程度。

开放性高的人好奇心强、富于想象力、独立思考、自我创造;开放性低的人注重实际、喜欢事实和经验,偏向于接受传统和常规。

宜人性是指个体的亲和力。

宜人性高的人温和、慷慨、有同情心、善于合作;宜人性低的人意志坚定、独立自主、不易变通。

尽责性是指个体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尽责性高的人勤奋、目标明确、自律、细心、精确;尽责性低的人可能偏向于过度放松、力不从心、缺乏决心和毅力。

个体差异的来源个体差异指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方面的变异。

产生个体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生理、环境和文化等。

基因如何影响个体差异?从遗传学的角度,性格和个体差异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1.个体差异方面: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其中包括遗传差异和环境差异。

遗传差异是指个体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在心理方面的表现不同;环境差异则是指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个体心理特征的影响不同。

个体差异在个性心理学中被认为是稳定的特征,它通过测量和比较个体的心理特征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2.行为特征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在行为上的差异。

行为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个性心理学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研究个体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异。

例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紧张和焦虑,而有些人则更具冷静和应对能力。

这些行为特征不仅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内心理机制的调节。

3.心理机制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揭示人们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心理机制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应对问题和形成认知决策等方面所具有的方式和模式。

个体的心理机制包括思维、情绪、动机、价值观等,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对个体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机制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和个性特征。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个体差异、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三个方面。

这些特征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稳定特征,它们反映了个体在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差异。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以及这些特征和机制对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影响,从而为人类行为和心理调适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是指生命历程中普遍存在的五个发展规律,它们是:全面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遗传环境互动性和可塑性。

这些规律对于理解人类的成长和发展过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特点,以及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等方面。

一、全面性全面性是指人类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没有单一因素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全部成长。

这种全面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与心理:生理与心理是密不可分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到情感状态,而情感状态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2. 智力与情感:智力水平高低并不代表情感稳定或者优秀。

3. 社交与自我:社交能力强并不代表自我意识强烈或者自尊心高涨。

4. 语言与思维:语言能力对思维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人类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这种阶段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婴幼儿期:主要任务是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发展基本的感官和运动能力。

2. 幼儿期: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意识,掌握语言和思维能力,开始社交活动。

3. 学龄前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算术等,同时发展社交技能。

4. 青春期: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身份认同,探索性行为,并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

5. 成年期:主要任务是建立职业生涯、家庭关系,并保持身心健康。

三、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指每个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来自于遗传基因、环境刺激或者其他因素。

这种个体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力水平:不同人智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2. 性格特征: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是独特的,有些人外向开朗,有些人内向沉静。

3. 社交技能:不同人的社交技能存在差异,有些人善于交际,有些人相对孤僻。

4. 情感状态:不同人的情感状态也存在差异,有些人情感稳定,有些人比较容易焦虑或者抑郁。

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内容进行总结

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内容进行总结

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内容进行总结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认知、情感、记忆、思维等各种心理活动过程。

感知是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选择和加工来自外界的信息;认知是个体对信息进行理解、解释和加工的过程;情感是个体对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方面;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回忆;思维是个体在解决问题、创造和推理方面的能力。

2. 心理发展: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变化和成长。

心理发展研究主要包括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各个阶段,并探讨各个阶段的特点、发展任务及影响因素。

3. 个体差异: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

个体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文化差异、人格差异等。

性别差异指男性和女性在认知、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同;年龄差异指不同年龄段个体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同特点;文化差异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人格差异指个体在个性特质和心理结构上的差异。

4.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交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幸福感;而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功能、行为和情绪等方面发生了异常的状态。

心理障碍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精神疾病,以及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

总体来说,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体心理过程、心理发展、个体差异、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

个体差异下的幼儿个性化教学策略

个体差异下的幼儿个性化教学策略

个体差异下的幼儿个性化教学策略在幼儿教育领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学习方式和发展需求。

因此,如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一直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幼儿个体差异的表现、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个性化的作用,最大化幼儿的学习效果。

幼儿个体差异的表现幼儿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身心发展水平:每个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存在差异,比如在语言表达、运动协调等方面会有较大差异。

兴趣爱好:幼儿对于不同事物和活动的喜好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孩子对运动、音乐感兴趣,而有的孩子则更喜欢绘画、阅读。

学习方式:不同的幼儿在学习时更倾向于运用视觉、听觉还是动觉等不同的感知方式,这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社交能力: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互动时表现出的社交技能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孩子更内向羞涩,有的则更外向活泼。

情绪特质:幼儿在情绪管理和情绪表达方面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较为稳定,有的则更加敏感。

这些个体差异的表现,都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和针对性地采取教学策略。

教师的角色定位面对如此多样的幼儿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当:成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活动,引导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成为幼儿情绪的调控者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和把握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成为幼儿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因材施教,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成为幼儿成长的伙伴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共同见证他们的成长历程。

只有当教师充分发挥好这些角色,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个体差异的需求,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个性化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个性化教学策略: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直观教学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人的心理过程个体差别

人的心理过程个体差别

人的心理过程个体差别
人的心理过程的个体差别在三观方面体现得到。

人的心理过程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的联系的心理过程。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一切科学的概念、定义、定理、定律都是思维概括的结果。

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倾向性、素质、气质、兴趣、志向等影响着人们的相互关系。

在一定的社会空间中,由于人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会形成一种“社会心理气氛”。

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环境性:环境性指个体在工作态度、工作需要、工作动机以及行为习惯。

等过程中较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或。

左右的人格特征。

学习性:学习性是指员工身上体现出来。

的具有强烈学习动机和进取愿望、十分注重自身人力资本积累的人。

实利性:实利性的本质是指个体以追求个人财富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1、个体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并解释各种方法的含义。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2)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被调查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心理反映等的方法。

(3)问卷法:研究者用来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回答中收集各种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4)实验法:有目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的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经出对个案的深入分析以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6)投射法:就是让被试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一种方法。

4、心理学在历史上有哪几大学派,各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有哪些?答:(1)科学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学派,代表人物是冯特。

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该学派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该学派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

(5)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研究对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研究任务:(1)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完成组织既定目标(2)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教育(3)建构与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6、当前我国企业员工主要的人格特征包括哪些方面?(1)环境性:环境性指个体在工作态度、工作需要、工作动机以及行为习惯等过程中较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或左右的人格特征。

(2)学习性:学习性是指员工身上体现出来的具有强烈学习动机和进取愿望、十分注重自身人力资本积累的人格特征。

(3)实利性:实利性的本质是指个体以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

(4)复杂性:复杂性是指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员工心态上表现出的多面性。

7、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激励机制(2))压力机制(3)约束机制(4)保障机制(5)选择机制(6)环境影响机制8、简答有哪几种人性假设,其对应的理论是什么?(1)经济人假设麦格雷戈的“X理论”(2)“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学说(3)“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麦格雷戈的“Y理论”(4)“复杂人”的假设超Y理论”,即权变理论9、简答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特征:(1)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4)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5)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10、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人们往往通过哪些途径来认识自己?答:(一)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自我概念不但与他人的实际反应有密切关系,而且也与个人对他人反应的估价相关联。

(二)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

角色理论是自我知觉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知觉理论。

(三)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

(四)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

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的观察与分析:另一是对已有的心理经验的回忆与反思。

内省法虽然较主观,但与其它方法配合,也会收到正确认识自我的良好效果。

11、什么是知觉?知觉有哪些特性?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特性:(1)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3)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

(4)恒常性: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

12、简答民族文化的五个维度(1)权利距离指数—聚焦于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2)个人主义—聚焦于社会对于个人成就及人际关系的认同程度;(3)女性气质—关注对于传统女性的工作角色及男性成功、控制、权力的社会角色模式的认同程度;(4)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聚焦于对于不确定性及含糊性的容忍程度;(5)长期取向文化—关注一个组织是否愿意长期忠诚于传统的、先前的思想和价值观。

13、什么是整合同化理论是将企业多元的价值观转变为一个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即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使全体员工接受。

14、造成社会知觉出现错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第一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从众心理效应;心理相容效应;错误的逻辑推理;以己度人;归因倾向。

15、什么是自我和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有哪些要素构成?自我: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切个体能够称之“我的”之总和。

它既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也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人的事业、成就、名誉、地位、财产、权力等。

狭义的自我,仅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与控制。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构成要素: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16、简述性格差异与管理人的性格即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影响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

科学研究与管理实践表明:人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等是使企业和单位人际关系和谐,有凝聚力的重要心理品质;相反,对人冷淡、刻薄、嫉妒、高傲,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扯皮、拆台、凝聚力差与士气低落的局面。

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

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又同人的某些性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独立性强的人抱负水准高,适应能力强,有革新开拓精神,有时难免武断;而依赖性强的人自信心弱,易受传统束缚,创造力和竞争性也差。

性格与效率。

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有的人智力水平不高,能力也不强,但非智力因素优异,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如有事业心、责任心、恒心,为人勤奋好学,则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同样能够在学习、工作方面取得成就。

相反,如果单凭小聪明。

没有好的性格品质,为人懒惰、浮躁、对知识不求甚解、浅尝辄止,那么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会很高。

性格与领导类型。

勒温(K.Lewin)等人通过对团体的实验研究提出的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的领导。

不同类型的领导在管理中起的作用不一样。

通常,专制型治乱效果好,民主型是成熟的领导,放任型最差。

不仅性格特征会影响领导类型,而且领导类型对被领导者的性格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专制型领导与教养方式会使人产生冷淡、攻击、依赖、服从、情绪不稳等性格特征;民主型领导与教养方式会使人产生积极、友好、合作、独立、直爽、社交情绪稳定等性格;放任型领导与教养方式会产生无组织、无纪律、无目标、放任自流的性格。

在管理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利用性格特征:(1)重视培养和塑造员工的优良性格(2)对不同性格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3)人员选拔和使用,尤其要重视性格品质考核非凡才智+敬业精神17、什么是态度?态度的成分有哪几方面?态度的性质有哪几方面?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人、事件、物、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

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是指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理解,以及赞成或反对。

情感成分是指个人对于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与轻视、同情与挑剔、喜欢与厌恶等。

意向成分是指个人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定势作用。

又称为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应。

态度具有以下这些性质:1、态度不是遗传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2、态度必须有一个特定的对象。

3、态度具有相对的持久性。

4、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5、态度的核心是价值。

18、什么是心理学?19、心理现象的分类20、什么是意识21、观察计划的内容22、什么是半结构性访谈23、什么是社会知觉二、论述题个体差异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