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复习提纲
数学期末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第一章:1、极限(夹逼准则)2、连续(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连续,判断间断点类型)第二章:1、导数(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是否可导)注:连续不一定可导,可导一定连续2、求导法则(背)3、求导公式也可以是微分公式第三章:1、微分中值定理(一定要熟悉并灵活运用--第一节)2、洛必达法则3、泰勒公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4、曲线凹凸性、极值(高中学过,不需要过多复习5、曲率公式曲率半径第四章、第五章:积分不定积分:1、两类换元法2、分部积分法(注意加 C )定积分:1、定义2、反常积分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主要有几类:极坐标、求做功、求面积、求体积、求弧长第七章:向量问题不会有很难1、方向余弦2、向量积3、空间直线(两直线的夹角、线面夹角、求直线方程)3、空间平面4、空间旋转面(柱面)具体内容函数收敛比如函数的极限是a,那么我们可以叫他为函数收敛于 a 性质如果函数收敛那么极限唯一。
如果函数收敛它一定有界(有界是指函数定义域存在一个数使得函数值的绝对值大于等于这个数)。
绕口令:函数有界是函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因为可能极限不存在)证明极限的方法1求函数极限的方法定义证明设|Xn|为一数列,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不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N时,|Xn - a|<ε 都成立,那么就称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或称数列|Xn|收敛于a。
记为lim Xn = a 或Xn→a(n→∞)2利用左右极限左右极限存在并相等。
3利用极限存在准则一、单调有界准则,如单调递增又有上界者,或者单调递减又有下界者。
二、夹逼准则,如能找到比目标数列或者函数大而有极限的数列或函数并且又能找到比目标数列或者函数小且有极限的数列或者函数,那么目标数列或者函数必定存在极限。
4利用两个重要极限1)x->0时,sinx/x=1 2)x->无穷时,(1+1/x)^x=e x趋近0的时候5极限的运算法则。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数学内容,我们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复习提纲,涵盖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本次复习的主要内容:一、代数部分1.1 实数- 实数的分类及性质- 实数的运算规则1.2 函数-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常见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1.3 方程与不等式-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1.4 幂函数与二次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5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6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正弦、余弦、正切等)二、几何部分2.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 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2.2 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结构-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立体几何中的面积与体积计算2.3 解析几何-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直线、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解析几何中的图形分析与计算三、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 事件的运算(并、交、补等)3.2 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3.3 统计量与推断- 描述性统计量(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概率推断(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四、数学应用4.1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题型及解题策略- 数学竞赛中的常用技巧与方法五、数学思想与方法5.1 函数与方程思想- 利用函数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与方程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5.2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5.3 分类与整合思想- 分类与整合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利用分类与整合解决实际问题5.4 归纳与猜想-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利用归纳与猜想解决实际问题附录- 常见数学符号与公式- 解题策略与技巧- 模拟试题与解答希望这份复习提纲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知识,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做好充分准备。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必修1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这一章的易错点,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会丢分。
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掌握了这些,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
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最好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
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问题。
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
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点。
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等问题,需要着重回看课本例题。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这一章主要考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其实就是函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
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
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直接计算加得必有零点,连续函数在x轴上方下方有定义则有零点等等,这些难点对应的证明方法都要记住,多练习。
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需要你看懂定义,多画多做题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汇总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三视图和直观图的绘制不算难,但是从三视图复原出实物从而计算就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感,要能从三张平面图中慢慢在脑海中画出实物,这就要求学生特别是空间感弱的学生多看书上的例图,把实物图和平面图结合起来看,先熟练地正推,再慢慢的逆推(建议用纸做一个立方体来找感觉)。
在做题时结合草图是有必要的,不能单凭想象。
2019年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2019年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2019年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圆的方程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2)一般方程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3)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设圆,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平面和相交,交线是a,记作=a.符号语言:公理2的作用:①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②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③异面直线判定: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④异面直线所成角:作平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8)空间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a=Aa‖(9)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b2、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面面平行),(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某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3、空间中的垂直问题(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空间角问题(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①两平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平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平面的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②平面的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规定为.③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求斜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平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两相交平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④求二面角的方法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平面角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式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提纲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提纲数学是中考的重要内容,想要学好数学一定要找对方法,那么你是不是需要一份知识点提纲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提纲一.知识归纳: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x.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AB);2)真子集:AB且存在x0∈B但x0A;记为AB(或,且)3)交集:A∩B={x|x∈A且x∈B}4)并集:A∪B={x|x∈A或x∈B}5)补集:CUA={x|xA但x∈U}注意:①?A,若A≠?,则?A;②若,,则;③若且,则A=B(等集)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与、?的区别;(2)与的区别;(3)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①A∩A=A,A∩?=?,A∩B=B∩A;②A∪A=A,A∪?=A,A∪B=B∪A;③Cu(A∪B)=CuA∩CuB,Cu(A∩B)=CuA∪CuB;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2、圆柱的表面积3、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4、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5、球的表面积24R S π=(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31下下上上(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γβα、、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ααα⊂⇒⎪⎪⎭⎪⎪⎬⎫∈∈∈∈L L B L A B A 222rrl S ππ+= D CBAαLA·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复习提纲归纳
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2)第一讲集合 (2)★知识梳理 (2)★重、难点突破 (3)★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4)★抢分频道 (8)第2讲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9)★知识梳理 (9)★重、难点突破 (10)★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11)★抢分频道 (16)第3讲函数的表示方法 (17)★知识梳理 (17)★重、难点突破 (18)★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19)考点4:分段函数 (23)★抢分频道 (26)第4讲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29)★知识梳理 (29)★重、难点突破 (30)★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31)试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31)★抢分频道 (37)第5讲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 (40)★知识梳理 (40)★重、难点突破 (40)★热点考点题型探析 (42)★抢分频道 (49)第一章综合检测 (5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知识网络第一讲 集合 ★知识梳理一:集合的含义及其关系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的三个性质: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2.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属于 ∈不属于∉4.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集合 集 合 表 示 法 集 合 的 运 算集 合 的 关 系 列 举 法 描 述 法 图 示 法包 含 相 等 子集与真子集交 集 并 集 补 集函数函数 及其表示 函数基本性质单调性与最值 函数的概念函数 的 奇偶性函数的表示法映射 映射的概念集合与函数概念符号N*N 或+NZQRC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表示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相等集合A 与集合B 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B A ⊆且A ⊆B ⇔ B A =子集 A 中任意一元素均为B 中的元素B A ⊆或A B ⊇真子集A 中任意一元素均为B 中的元素,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是A 的元素A B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 ⊆φ,φB (φ≠B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①两个集合的交集:A B = {}x x A x B ∈∈且; ②两个集合的并集: A B ={}x x A x B ∈∈或; ③设全集是U,集合A U ⊆,则U C A ={}x x U x A ∈∉且交并补{|,}A B x x A x B =∈∈ 且{|,}A B x x A x B =∈∈ 或U C A ={}x x U x A ∈∉且方法:常用数轴或韦恩图进行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重、难点突破重点:集合元素的特征、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补三种运算。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简易逻辑】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三种形式:p或q、p且q、非p真假判断:p或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且q,同真为真;非p,真假相反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反证法步骤:假设结论不成立→推出矛盾→假设不成立。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第二章、函数(一)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练习:1、用单调性定义证明 1)(3+-=x x f 在),(+∞-∞上为减函数。
2、设)(x f 为奇函数,且在区间[a,b] (0<a<b)上是减函数,证明)(x f 在[-b,-a]上是减函数。
(二)指数函数(三)对数函数第三章、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2()1(111n S S n S a a n nn [数列的前n 项和] n n a a a a S ++++= 321(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 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d a a n n =-+1(常数),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12+++=n n n a a a ,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d n a a n )1(1-+=。
[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1.2)(1n n a a n S += 2. d n n na S n 2)1(1-+=[说明]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高中数学必修1 知识要点复习提纲(共44张)PPT课件
是R上的增函数
是R上的减函数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数值的大小
(1)1.72.5,1.73.
(2) 0.8-0.1 ,0.8-0.2
(3) 2.13.4,0.42.8
11
(4) 2 3 , 3 3
对数函数y=logax (a>0,且a≠1)
a>1
0<a<1
图y
y
0 (1,0)
象
x
0 (1,0)
x
定义域 : ( 0,+∞)
二、函数的定义域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f (x) 3 4 x (x 4)0 x 1 log 2 (x 1)
2、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1)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1,3], 求f(2x-1)的定义域
1 2 x 1 3 , 1 x 2 ,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为 x | 1 x 2 .
2)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0,5), 求g(x)=f(x-1)- f(x+1)的定义域
0x15, 1x6, 0x15,1x4,1x4,
函数的定义域为x|1x4.
三、函数的表示法
1、解 析 法 2、列 表 法 3、图 像 法
例 (1)已f知 (x)x24x3,求 f(x1) (2)已f知 (x1)x22x,求 f(x)
的n次方根.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3.根式
当n为正奇数时,n an a ,
当n为正偶数时, n an | a|a ,a0 a,a0
4.分数指数幂
(1)正数的分数指数幂:
m
an n am
m
,a n
1
n am
点此播放讲课视频
5.对数
axN xloaN g.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提纲)一、知识点概述- 数的性质和运算- 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 几何初步知识与直线、曲线的基本性质- 数据处理与统计- 概率初步二、具体内容1. 数的性质和运算-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整式的定义、加减乘除运算和基本性质- 分式的定义、加减乘除运算和基本性质- 方程、不等式的解集和解集的判断方法2. 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 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幂的定义、运算和基本性质- 根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二次根式和分式根式的化简- 代数等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的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集及解集的判断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解的性质3. 几何初步知识与直线、曲线的基本性质- 角的概念和性质- 同位角、对顶角及其性质-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性质-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 数据处理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事件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5. 概率初步-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计算- 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的概念和计算- 与事件的并、交、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三、复方法建议- 阅读教材,将知识点和公式复总结- 多做相关题和练题,加强巩固-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复时间- 找到研究方法,如归纳总结、拓展思维、思维导图等- 与同学互助研究,相互答疑解惑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数学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帮助你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完整版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及其运算一.集合的概念、分类:二.集合的特征:⑴确定性⑵无序性⑶互异性三.表示方法:⑴列举法⑵描述法⑶图示法⑷区间法四.两种关系:从属关系:对象∈、∉集合;包含关系:集合⊆、集合五.三种运算:交集:{|}A B x x A x B =∈∈且并集:{|}A B x x A x B =∈∈或补集:U A {|U }x x x A =∈∉且六.运算性质:⑴A ∅=A ,A ∅=∅.⑵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⑶若B A ⊆,则A B =A ,A B =B .⑷U A A =()∅,U A A =()U ,U U A =()A . ⑸U U AB =()()U A B (),U U A B =()()U A B ().⑹集合123{,,,,}n a a a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为2n C .简易逻辑一.逻辑联结词: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的语句,其中判断为正确的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为假命题.2.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3.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4.真值表:二.四种命题:1.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否命题:若q则p,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逆否命题:若┑P则┑q,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2.四个命题的关系:⑴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⑵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⑶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若p则q”是真命题,记做p q⇒,“若p则q”为假命题,记做p q,2.若p 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3.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若p q⇐,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且p q若p q,且p q,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p的充分条件是q,则q p⇒;若p的必要条件是q,则p q⇒.第二章函数指数与对数运算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如果n x a=,则称x是a的n次方根,0的n次方根为0,若0a≠,则当n为奇数时,a的n次方根有1n为偶数时,负数没有n次方根,正数a的n次方根有2个,其中正的n.负的n次方根记做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2.两个关系式:n a=||a na n⎧=⎨⎩为奇数为偶数3、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na=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na-=.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⑴m n m n a a a +⋅=;⑵m n m n a a a -÷=;⑶()m n mn a a =;⑷()m m m a b a b ⋅=⋅;⑸01a =,其中m 、n 均为有理数,a ,b 均为正整数二.对数及其运算1.定义:若b a N =(0a >,且1a ≠,0)N >,则log a b N =.2.两个对数:⑴常用对数:10a =,10log lg b N N ==;⑵自然对数: 2.71828a e =≈,log ln e b N N ==.3.三条性质:⑴1的对数是0,即log 10a =;⑵底数的对数是1,即log 1a a =;⑶负数和零没有对数.4.四条运算法则:⑴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⑵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⑶log log n a a M n M =;⑷1log log a a M n=. 5.其他运算性质:⑴对数恒等式:log a b a b =; ⑵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a b b=; ⑶log log log a b a b c c ⋅=;log log 1a b b a ⋅=; ⑷log log m n a a n b b m=. 函数的概念一.映射:设A 、B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二.函数:在某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 、y ,对于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做()y f x =,其中x 称为自变量,x 变化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y 的变化范围叫做函数的值域.三.函数()y f x =是由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映射.四.函数的三要素: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函数的解析式一.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x x x f 2)1(+=+,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二.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43f f x x =+,函数)(x f 的解析式.三.由函数)(x f 的图像受制约的条件,进而求)(x f 的解析式.函数的定义域一.根据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⑴整式:x R ∈⑵分式:分母不等于0⑶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⑷含0次幂、负指数幂:底数不等于0⑸对数: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二.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例如:已知()y f x =定义域为]5,2[,求(32)y f x =+定义域; 已知(32)y f x =+定义域为]5,2[,求()y f x =定义域;三.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一.基本函数的值域问题:二.求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函数的值域决定于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因此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往往取决于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常用解法有:观察法、配方法、换元法(代数换元与三角换元)、常数分离法、单调性法、不等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几何构造法和*导数法等.反函数一.反函数:设函数()y f x =()x A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得到()x y ϕ=.若对于C 中的每一y 值,通过()x y ϕ=,都有唯一的一个x 与之对应,那么,()x y ϕ=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 y ϕ=()y C ∈叫做函数()y f x =()x A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二.函数()f x 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x 、y 一一对应.三.求函数()f x 的反函数的方法:⑴求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⑵反解,用y 表示x ,得1()x f y -=⑶交换x 、y ,得1()y f x -=⑷结论,表明定义域四.函数()y f x =与其反函数1()y f x -=的关系:⑴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⑵若()y f x =图像上存在点(,)a b ,则1()y f x -=的图像上必有点(,)b a ,即若()f a b =,则1()f b a -=.⑶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函数的奇偶性:一.定义: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x ,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偶函数.二.判断函数()f x 奇偶性的步骤:1.判断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称可进一步验证,如果不对称;2.验证()f x 与()f x -的关系,若满足()()f x f x -=-,则为奇函数,若满足()()f x f x -=,则为偶函数,否则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三.已知()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区间M 、N ()MN ≠∅上的奇(偶)函数,分别根据条件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五.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包含0,则(0)0f =.六.一次函数y kx b =+(0)k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b =;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函数的周期性:一.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 T f x +=,则)(x f 为周期函数,T 为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2.如果函数)(x f 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x f 的最小正周期.如果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函数()f a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a . 函数的单调性一.定义:一般的,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属于此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x x <时满足:⑴()()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⑵()()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⑴取值;⑵作差、变形;⑶判断:⑷定论:*2.导数法:⑴求函数f(x)的导数'()f x;⑵解不等式'()0f x>,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⑶解不等式'()0f x<,所得x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复合函数[()]y f u=,则()=,可根据它们的单调性=,设()u g xy f g x确定复合函数[()]=,具体判断如下表:y f g x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函数的图像一.基本函数的图像.二.图像变换:三.函数图像自身的对称四.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第三章数列数列的基本概念一.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二.如果数列{}n a 中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事,它实质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解析式.三.数列的分类:按项的特点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摇摆数列按项数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四.数列的前n 项和:1231n n n S a a a a a -=+++⋅⋅⋅++n S 与n a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五.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在数列{}n a 中,11a =,1112n n a a -=+,其中1112n n a a -=+即为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求出数列中的每一项,同时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推断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至于猜测的合理性,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如上述数列{}n a ,根据递推公式可以得到:232a =,374a =,4158a =,53116a =,进一步可猜测1212n n n a --=. 等差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d ,则1(1)n a a n d =+-;若已知m a 、d ,则()n m a a n m d =+-三.前n 项和公式:若已知1a ,n a ,则12n n a a S n +=⨯;若已知1a 、d ,则1(1)2n n n S na d -=+ 注:⑴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倒序相加法的方法.⑵在数列{}n a 中,通项公式n a ,前n 项和公式n S 均是关于项数n 的函数,在等差数列{}n a 通项公式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关系,前n 项和公式n S 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关系.⑶在等差数列中包含1a 、d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四.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且2a cb +=.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 n a a d --=(2)n ≥2.利用等差中项证明:2a cb +=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 a an b =+4.利用前n 项和公式证明:2n S an bn =+六.性质:在等差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若2m n k +=,则2m n k a a a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和也相等,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3.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差数列.4.n a ,1-n a ,2-n a ,…,2a ,1a 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 -.三.等比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宇母q (0)q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q ,则n a =11n a q -;若已知m a 、q ,则n a =n m m a q -三.前n 项和公式:当公比1q =时,1n S na =当公比1q ≠时,若已知1a 、n a 、q ,则n S =11n a a q q--若已知1a 、q 、n ,则1(1)1n n a q S q-=- 注:⑴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错位相减的方法.⑵在等比数列中包含1a 、q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四.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a 、b 、c 满足关系式b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 n a q a -=(2)n ≥ 2.利用等比中项证明:2b ac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 n a aq =六.性质:在等比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即:若2m n k +=,则2m n k a a a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积相等,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3.若数列公比1q ≠-,则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比数列,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比数列。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
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
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
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数学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
数学高中三年级复习提纲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学科,对于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变得更加深入和复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数学知识,我整理了以下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顶点、轴对称等。
3.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图像、性质等。
4. 三角函数的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5.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绝对值方程、分式方程等。
二、数列与数列的表示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
2. 数列的运算:数列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3. 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等。
4. 数列的应用: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模型等。
三、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角、相交等。
2. 平面几何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垂直线的判定等。
3. 平面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的性质。
4. 立体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体、棱、顶点等。
5. 立体几何的性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性质。
四、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
2. 概率的计算:试验、事件的概率计算等。
3. 统计的基本概念:调查、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等。
4. 统计的应用:频率分布表、频率直方图、统计图表等。
五、解析几何1.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坐标变换等。
2.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直线方程、圆的方程、抛物线的方程等。
3. 直线与曲线的性质:直线的斜率、截距、曲线的切线、法线等。
六、数学思维与解题方法1. 数学思维与解题方法:归纳法、演绎法、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
2. 解题技巧:代数运算、图形分析、逻辑推理等。
3. 解题策略:分析问题、拆解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等。
以上是数学高中三年级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数学知识。
高考数学复习提纲:以题型为主轴
高考数学复习提纲:以题型为主轴【】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发觉有许多的数学知识点还没有明白得,而这些知识点往往确实是必考的知识点,查字典数学网对此做了相关的高考数学复习提纲:以题型为主轴,请同学们参考学习!那个话题事实上专门大,篇幅限制只能和考生探讨一下以题型为主线去复习的必要性。
初次学习和再次复习不同。
绝大部分考生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刻中进行的差不多上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这是初次认识初次接触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初次学习,那个过程强调的是认知、同意和把握。
而高三将近一年的时刻考生几乎接触的差不多上之前两年当中见过的明白得了的然而专门多差不多遗忘的内容,我们将那个过程称之为再次复习。
再次复习除了复原考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经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将知识点升华为考点,那个过程重视的是明白得、综合与应用。
两个过程截然不同,必定导致我们应对的策略也要有所变化。
学习和复习的主线不同。
学习的主线我们应该都专门熟悉,看一看教材的名目就专门明确了:高一高二两年当中一定是以章节为单位,一个知识点接一个知识点按部就班地介绍和学习。
每个章节内部也是差不多遵循定义定理公式经典例题实际应用练习如此由简到繁的内容安排。
而二次复习假如也采纳如此的模式,导致的直截了当结果确实是,考生按知识点分块的模式分章节去解题会专门顺利,一旦拿过来一份高考试卷,遇到里面的综合性题目却无从下手,这确实是平常考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没有解题思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提纲好的学习方法当然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比如你想学好数学,那么只要做好复习提纲就行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一数学必修二复习提纲1.函数的奇偶性(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高中数学;(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学数学的用处第一,实际生活中数学学得好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上解决工程类或财务类的技术问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表模版.docx
07 高中数学会考复习提纲(2)(三角函数)第四章 三角函数1、角 :(1)、正角、负角、零角:逆时针方向旋转正角,顺时针方向旋转负角,不做任何旋转零角;( 2)、与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都可以表示为集合{ |k 360 , k Z }( 3)、象限的角:在直角坐标系内,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2、弧度制 :( 1)、定义: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叫弧度制。
( 2)、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180弧度,1弧度 (18057 18'y)P ( x ,y )( 3)、弧长公式: l || r (是角的弧度数)rx 2 y 2扇形面积: S1lr1 | | r2r22x3、三角函数 ( 1)、定义:(如图)( 2)、各象限的符号:y y ysinytany secr++rx xcosx cotx cscrO_ryy_(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的角度 0 30 456090120的弧度26432 3sin12 31322 22cos13 2 1 012 222tan3 13—33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2)商数关系:(3)倒数关系: sin 2cos 21tansin tan cot 1cos1 tan 2sec 2cotcossin csc1sin1 cot2csc2cos sec_+ _+xOx O_x_++costan135 150180270 3603 53 24622 1 012 22 3 112213 0—3sincostan1cot1seccsc( 4)同角三角函数的常见变形: (活用“ 1”)①、 sin 21 cos2 ,sin1 cos2 ; cos 2 1 sin 2 ,cos1 sin 2;② tancos 2sin 22, cot tancos 2sin 22 cos2cotsincossin 2sin cossin 2 2 cot 2③ (sincos )21 2sincos1 sin2 ,1 sin 2| sincos |5、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一: sin(k 360 )sin cos(k 360 ) costan(k 360 )tan公式二:公式三:公式四:公式五:sin(180 ) sinsin(180 ) sin sin( ) sin sin(360 ) sincos(180 ) cos cos(180 )coscos( ) cos cos(360 ) costan(180)tantan(180) tantan()tantan(360)tansin() cossin()cossin(3)cossin(3)cos2222补充:cos( ) sincos()sin cos(3)sincos(3) sin2222tan( ) cottan()cottan(3) cottan(3)cot2222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S ( ): sin() sin coscos sinS ( ) :sin( ) sin cos cos sin C () : cos(a)cos cossin sinC (): cos(a )cos cossin sinT () :tan() tan tanT ():tan() tantan1 tan tan1tan tanT () 的整式形式为:tantantan() (1 tan tan )例:若 A B 45 ,则 (1 tan A)(1 tan B)2 .(反之不一定成立)7、辅助角公式 : a sin xb cosxa 2b 2a2 sin xb2 cosxa 2b 2aba 2b 2 (sin x coscos x sin )a 2b 2 sin(x)(其中称为辅助角,的终边过点 (a,b) , tanb) (多用于研究性质)a8、二倍角公式 :( 1)、 S 2 :sin 22 sin cos( 2)、降次公式: (多用于研究性质)C 2 :cos 2cos2sin2sin cos1sin 221 2 sin22cos21sin21cos2 1cos212 22 T :tan 2 2 tan cos 21cos21cos 21( 3)、二倍角公式的常用变形:①、1cos2 2 | sin|,1cos2 2 | cos|;②、11cos2 | sin|,11cos2| cos| 2222③、 sin 4cos4 1 2sin 2cos21sin 2 2;cos4sin 4cos2 ;2④半角: sin1 cos1cos, tan1cos 1 cos sin , cos2221cos sin 1 cos 229、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 1)、函数的周期性:①、定义:对于函数f( x),若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当 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f( x+T ) = f (x),那么函数 f( x)叫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这个函数的周期;②、如果函数 f( x)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这个最小的正数叫f( x)的最小正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及其运算一.集合的概念、分类: 二.集合的特征:⑴ 确定性 ⑵ 无序性 ⑶ 互异性 三.表示方法:⑴ 列举法 ⑵ 描述法 ⑶ 图示法 ⑷ 区间法 四.两种关系:从属关系:对象 ∈、∉ 集合;包含关系:集合 ⊆、Ü集合 五.三种运算:交集:{|}A B x x A x B =∈∈且 并集:{|}A B x x A x B =∈∈或 补集:U A {|U }x x x A =∈∉且ð六.运算性质:⑴ A ∅=A ,A ∅=∅.⑵ 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⑶ 若B A ⊆,则A B =A ,A B =B .⑷ U A A =()ð∅,U A A =()ðU ,U U A =()痧A . ⑸ U U A B =()()痧U A B ()ð,U U A B =()()痧U A B ()ð.⑹ 集合123{,,,,}n a a a 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21n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2n -,所有二元子集(含有两个元素的子集)的个数为2n C .简易逻辑一.逻辑联结词: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的语句,其中判断为正确的称为真命题,判断为错误的为假命题.2.逻辑联结词有“或”、“且”、“非”.3.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再加上一些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41.原命题:若p 则q逆命题:若P 则q ,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否命题:若q 则p ,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逆否命题:若┑P 则┑q ,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 2.四个命题的关系:⑴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⑵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⑶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若p 则q ”是真命题,记做p q ⇒, “若p 则q ”为假命题,记做p q ¿,2.若p q ⇒,则称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3.若p q ⇒,且p q ¾,则称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若p q ¿,且p q ⇐,则称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若p q ⇒,且p q ⇐,则称p是q 的充要条件;若p q ¿,且p q ¾,则称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p 的充分条件是q ,则q p ⇒; 若p 的必要条件是q ,则p q ⇒.第二章 函数 指数与对数运算一.分数指数幂与根式:如果nxa =,则称x 是a 的n 次方根,0的n 次方根为0,若0a ≠,则当n 为奇数时,a 的n次方根有1n 为偶数时,负数没有n 次方根,正数a 的n 次方根有2个,其中正的n n 次方根记做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2.两个关系式:n a =;||a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 3、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 na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m na-=.4、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⑴ m n m n a a a +⋅=; ⑵ m n m na a a -÷=;⑶ ()m n mn a a =; ⑷ ()m m m a b a b ⋅=⋅; ⑸ 01a =,其中m 、n 均为有理数,a ,b 均为正整数二.对数及其运算1.定义:若ba N =(0a >,且1a ≠,0)N >,则log ab N =. 2.两个对数:⑴ 常用对数:10a =,10log lg b N N ==;⑵ 自然对数: 2.71828a e =≈,log ln e b N N ==. 3.三条性质:⑴ 1的对数是0,即log 10a =; ⑵ 底数的对数是1,即log 1a a =; ⑶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4.四条运算法则:⑴ 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⑵ log log log aa a MM NN =-;⑶ log log n a a M n M =; ⑷1log log a a M n =.5.其他运算性质:⑴ 对数恒等式:log a bab =; ⑵ 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ab b =;⑶ log log log a b a b c c ⋅=;log log 1a b b a ⋅=; ⑷log log m n a a nb b m =.函数的概念一.映射:设A 、B 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的对应就称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二.函数:在某种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 、y ,对于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记做()y f x =,其中x 称为自变量,x 变化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y 的变化范围叫做函数的值域.三.函数()y f x =是由非空数集A 到非空数集B 的映射. 四.函数的三要素: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函数的解析式一.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已知x x x f 2)1(+=+,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二.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数的解析式;例如: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43f f x x =+,函数)(x f 的解析式. 三.由函数)(x f 的图像受制约的条件,进而求)(x f 的解析式. 函数的定义域一.根据给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定义域: ⑴ 整式:x R ∈⑵ 分式:分母不等于0⑶ 偶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⑷ 含0次幂、负指数幂:底数不等于0⑸ 对数: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二.根据对应法则的意义求函数的定义域:例如:已知()y f x =定义域为]5,2[,求(32)y f x =+定义域; 已知(32)y f x =+定义域为]5,2[,求()y f x =定义域; 三.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定义域. 函数的值域域,因此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往往取决于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常用解法有:观察法、配方法、换元法(代数换元与三角换元)、常数分离法、单调性法、不等式法、*反函数法、*判别式法、*几何构造法和*导数法等. 反函数一.反函数:设函数()y f x =()x A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得到()x y ϕ=.若对于C 中的每一y 值,通过()x y ϕ=,都有唯一的一个x 与之对应,那么,()x y ϕ=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 y ϕ=()y C ∈叫做函数()y f x =()x A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二.函数()f x 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x 、y 一一对应. 三.求函数()f x 的反函数的方法:⑴ 求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⑵ 反解,用y 表示x ,得1()x f y -= ⑶ 交换x 、y ,得1()y f x -= ⑷ 结论,表明定义域四.函数()y f x =与其反函数1()y f x -=的关系: ⑴ 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定义域与值域互换. ⑵ 若()y f x =图像上存在点(,)a b ,则1()y f x -=的图像上必有点(,)b a ,即若()f a b =,则1()f b a -=. ⑶ 函数()y f x =与1()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 函数的奇偶性:一.定义: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x ,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奇函数;如果满足()()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偶函数.二.判断函数()f x 奇偶性的步骤:1.判断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称可进一步验证,如果不对称;2.验证()f x 与()f x -的关系,若满足()()f x f x -=-,则为奇函数,若满足()()f x f x -=,则为偶函数,否则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三.已知()f x 、()g x 分别是定义在区间M 、N ()M N ≠∅上的奇(偶)函数,分别根据条件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五.若奇函数()f x 的定义域包含0,则(0)0f =.六.一次函数y kx b =+(0)k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b =;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0b =. 函数的周期性:一.定义:对于函数)(x f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 T f x +=,则)(x f 为周期函数,T 为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2.如果函数)(x f 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x f 的最小正周期.如果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函数()f ax 的最小正周期为||Ta .函数的单调性一.定义:一般的,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属于此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1x ,2x ,当12x x <时满足:⑴ 12()()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 ⑵ 12()()f x f x >,则称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⑴ 取值; ⑵ 作差、变形; ⑶ 判断: ⑷ 定论: *2.导数法:⑴ 求函数f(x)的导数'()f x ;⑵ 解不等式'()0f x >,所得x 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 ⑶ 解不等式'()0f x <,所得x 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3.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设()u g x =,则()y f u =,可根据它们的单调性[()]y f g x =4函数的图像一.基本函数的图像.三.函数图像自身的对称四.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第三章 数列 数列的基本概念一.数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二.如果数列{}n a 中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事,它实质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其有限子集的函数解析式. 三.数列的分类:按项的特点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摇摆数列 按项数可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四.数列的前n 项和:1231n n n S a a a a a -=+++⋅⋅⋅++n S 与n a 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五.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如:在数列{}n a 中,11a =,1112n n a a -=+,其中1112n n a a -=+即为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求出数列中的每一项,同时可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推断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至于猜测的合理性,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如上述数列{}n a ,根据递推公式可以得到:232a =,374a =,4158a =,53116a =,进一步可猜测1212n n n a --=.等差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d ,则1(1)n a a n d =+-;若已知m a 、d ,则()n m a a n m d =+- 三.前n 项和公式:若已知1a ,n a ,则12nn a a S n+=⨯;若已知1a 、d ,则1(1)2n n n S na d -=+注:⑴ 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倒序相加法的方法.⑵ 在数列{}n a 中,通项公式n a ,前n 项和公式n S 均是关于项数n 的函数,在等差数列{}n a 通项公式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关系,前n 项和公式n S 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关系.⑶ 在等差数列中包含1a 、d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四.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且2a c b +=.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 n a a d --=(2)n ≥ 2.利用等差中项证明:2a c b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 a an b =+4.利用前n 项和公式证明:2nS an bn =+ 六.性质:在等差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 即:若若2m n k +=,则2m n k a a a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和也相等, 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 3.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 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差数列.4.n a ,1-n a ,2-n a ,…,2a ,1a 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 -. 三.等比数列一.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宇母q (0)q ≠表示.二.通项公式:若已知1a 、q ,则n a =11n a q -;若已知m a 、q ,则n a =n mm a q - 三.前n 项和公式:当公比1q =时,1n S na =当公比1q ≠时,若已知1a 、n a 、q ,则n S =11n a a qq --若已知1a 、q 、n ,则1(1)1n n a q S q -=- 注:⑴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n S 的推导使用的是错位相减的方法.⑵ 在等比数列中包含1a 、q 、n 、n a 、n S 这五个基本量,上述的公式中均含有4基本量,因此在数列运算中,只需知道其中任意3个,可以求出其余基本量. 四.若a 、b 、c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a 、b 、c 满足关系式b =五.证明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的方法:1.利用定义证明:1nn a q a -=(2)n ≥ 2.利用等比中项证明:2b ac =3.利用通项公式证明:nn a aq =六.性质:在等比数列}{n a 中,1.若某几项的项数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即:若2m n k +=,则2m nk a a a ⋅= 2.若两项的项数之和与另两项的项数之和相等,则对应项的积相等,即:若m n k l +=+,则m n k l a a a a ⋅=⋅3.若数列公比1q ≠-,则依次相邻每k 项的和仍成等比数列, 即k S ,2k k S S -,32k k S S -成等比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