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一. [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2、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第一章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本节知识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及所受的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2、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四. [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五、 [ 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绘制地理示意图。
[ 教学过程 ]教学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程看书思考总结:1、请学生看书 P31思考: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导入新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2、大气运动的根本力,激发学习的兴课根本原因。
原因:高低纬度间趣。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总结。
温度的差异。
(地面冷热不均)地表冷热的不均匀是如何造成大思考气运动的呢?承启复习提问: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纬思考、回答温故而知新,进一度变化规律?观看资料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在不同纬 欲望。
度、不同地区的不均匀分布规律。
假设地面上有 A 、B 、C 三地,用三 条线表示等压面,( 1)冷热均匀 状态受热一致情况下 A 、B 、C 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 1、结合教材,合作化均一致,等压面平直。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学校:年级及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4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每个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知道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能用图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知道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探究法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教学难点】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军训中,大家都非常辛苦。
那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是比较喜欢阴天呢?还是晴天呢?[学生回答] 阴天![教师讲述] 为什么是阴天?[学生回答] 因为阴天比较凉快![教师讲述] 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阴天的时候比较凉快呢?我们这节课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浏览课本43页的内容,同时观察图2-23,找出大气分为哪三个层,每个层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流层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课方案模板课题纲要学科地理学段高中年级高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材版本湘教版课程名称《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学习内容剖析1. 教材剖析教材主要就是解说六大知识点: 1.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色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色? 3.什么是地面辐射?什么是大气逆辐射?你能画出二者的关系表示图吗? 4.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其强弱受什么要素影响? 5.影响地面辐射的要素有那些? 6.何谓温室效应?要点在于叙述清楚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 学情剖析学生对大气的垂直分层级不一样层次的气体成分已有一点大概的认识,可是还不足以支持对这节课的理解,需详尽加以增补。
3. 教课目的(含重难点)学生要理解以下几点并能学会绘图来表示整个对流层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及特色 2.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观点 3.影响地面辐射的要素二、教课环境选择□简略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挪动学习环境三、教课过程设计教课环节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使用说明1.神七发射过程中挨次经过了大气的哪几层? 2.跟着高度的上涨,对图 1:大气垂直分层表示图大气垂直分层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如何变图 2:神七宇航员太空活动图化的? 3.与人类最亲密的是哪一层,为何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流层大气的(二 )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PPT 演示加过程演示表示图受热过程(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要素知识建立及练知识建立图展现练习反应习反应四、教课评论设计1.评论方式与工具□讲堂发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试□其余2.评论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绘、评论表等)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六、备注技术环境下讲堂教课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课不测及相应的应急方案等准备好纸质资料,以备时时之需。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对流层大气的概念。
2. 强调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什么是大气?对流层大气有何特殊之处?2. 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并展示相关图片。
3. 强调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章节二:太阳辐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加热作用。
2. 掌握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1. 太阳辐射的定义及单位。
2. 太阳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3. 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阳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示图法:展示太阳辐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太阳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展示太阳辐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3. 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章节三:地面辐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面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加热作用。
2. 掌握地面辐射的强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内容:1. 地面辐射的定义及单位。
2. 地面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3. 地面辐射的强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面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示图法:展示地面辐射强度与温度关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解地面辐射的定义、单位及作用。
2. 展示地面辐射强度与温度关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3. 举例说明地面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章节四:大气逆辐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逆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加热作用。
2. 掌握大气逆辐射的强度与温度关系。
教学内容:1. 大气逆辐射的定义及单位。
2. 大气逆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作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一、导学习目标:1. 大气的垂直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2.运用图形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重难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
二、思预习案1、大气的垂直分层:层、层、层-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吸收选择性,平流层的吸收紫外线;对流层的吸收红外线;反射散射(1)地面辐射:从波长来看,地面辐射属于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3)大气逆辐射:射向的大气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
温度(℃)探究案探究一:根据下图描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
探究二:晴天与阴天比较,哪个昼夜温差大,为什么?探究三: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探究四、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那些?详细说明纬度位置对地面辐射的影响。
三、议1、对议2、合议四、展五、拨:请将遗漏的知识点记下六、检1.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 太阳辐射B. 地面辐射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2. 天气复杂多变的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对流层和平流层3. 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主要原因是()A. 云层的反射强烈B. 大气的吸收强烈C. 大气的散射强烈D. 地面反射强烈 4 “晴空蔚蓝”的主要原因是() A. 蓝色光被空气分子散射B. 云层对蓝色光的反射作用C. 大气吸收了除蓝色光以外的其它光线D. 大气对蓝色光的折射作用七、总八、练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A.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B.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 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6. 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B. 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7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 昼晴夜阴B. 昼阴夜阴 C. 昼晴阴夜晴D. 昼阴夜晴。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其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位置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气象现象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3. 太阳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影响4. 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作用5. 对流层大气温度分布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加热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特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流层大气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位置和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解释对流层大气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如密度、温度等。
3. 阐述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介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在对流层大气加热中的作用。
4. 分析影响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因素:讨论纬度、地形、季节等因素如何影响对流层大气的受热。
5. 总结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对流层大气温度分布的特点。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气象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晴朗天气下的气温变化等,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
9.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对流层和高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差异。
教学设计与反思: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1、2、3题归纳如下:
作用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较大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作用
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散射作用
无选择性
颗粒较大的尘埃等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升温
短波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
穿透大气大气吸收
地面保温
地面辐射
地面升温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射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气逆辐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好的掌握并理解了大气的受热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整体应该是满意的。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并举例说明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现象时很精彩最让老师兴奋了。通过举例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期望的水平了。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个别学生对大气逆辐射理解不到位。
选择性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红外线
第4题: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加上地面反射,最后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约占47%。
四、提出思考问题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包括哪几个环节?
2、大气是如何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3、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天气有何关系?
4、保温作用的强弱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内容相对比较基础,但是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可能会记忆混乱。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既是老师授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
3.刚才我们提到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吸收红外光,臭氧能吸收紫外光,说明大气是不是对太阳辐射有一种削弱作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太阳辐射的基本内容。看这个图,先来明确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波长由短到长可以分为哪几个光区?每个光区的波长范围是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光区的辐射能量最多?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三种光在经过大气层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表格中的文字,找出体现削弱作用的词语。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吸收、反射和散射。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这三种作用。首先,太阳辐射在经过高层大气时,氧原子要吸收紫外光,再经过平流层时,臭氧要吸收一部分紫外光,最后经过对流层时,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要吸收一部分红外光,那大家看一下,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什么作用?同学们现在思考两个问题:①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②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所以我们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夏季多云的晴天气温为什么不太高呢?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主要有云层、尘埃,不具有选择性。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形成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择性。参与的大气成分主要是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那阴天时的天空为什么灰蒙蒙的呢?此时主要参与的大气成分是颗粒较大的尘埃、雾、小水滴,不具有选择性。因此散射作用有两种情况。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记忆大气削弱的形式和效果;正确运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术语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2.通过读图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结合活动中的问题解释相关的现象,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在对大气增温过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对现象的解释中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精神和学用结合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2.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设置悬念导入法提问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夜晚温度则降至-183℃,昼夜温差是不是非常大?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导入新课。
(二)环节二:新课讲授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展示资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格。
问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大气对太阳的辐射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由于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所以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一部分被地面吸收。
问题:根据图片,说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具体为多少?大气吸收了多少?反射和散射了多少?学生回答:地面吸收47%,大气吸收19%,而散射和反射了34%。
教师活动:通过PPT演示,由此可见大部分可见光能够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能量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
这个过程为“太阳暖大地”。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教师活动:通过PPT继续动态演示大气受热过程,引导学生试着在稿纸上绘制示意图。
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绘图展示。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通过边绘边讲的形式,对大气受热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
(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以后向外辐射能量,我们称之为是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一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少而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呢?教师总结:大气吸收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2.3 大气环境第一课时对流层的受热过程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1、大气的垂直分层是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基础。
2、大气受热过程:本段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4)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2、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难点: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准备:课件和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导入】位于非洲中部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赤道上的白雪公主”,即地处热带,山顶却终年积雪,这是什么原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便能明白,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原因了。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让学生阅读课本图2-23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完成活动的问题。
(提问)1、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如何变化?通过看图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递减,对流层大气上热下冷,并且对流运动显著。
其次,由于对流运动显著,各种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我们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
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原因在于平流层含有臭氧层,臭氧通过吸收紫外光而增温,气温下冷上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运动,适合飞机飞行。
3、高层大气: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因此气压低,海拔2000-3000米处为大气层上界。
高层大气含有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学校:年级及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第2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4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每个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知道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能用图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知道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探究法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教学难点】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军训中,大家都非常辛苦。
那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是比较喜欢阴天呢?还是晴天呢?[学生回答] 阴天![教师讲述] 为什么是阴天?[学生回答] 因为阴天比较凉快![教师讲述] 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阴天的时候比较凉快呢?我们这节课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浏览课本43页的内容,同时观察图2-23,找出大气分为哪三个层,每个层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师
〔提问)人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生
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髙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激励性评师
价,并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
问题探究:读上图
(自主学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生线长波辐 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 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 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 反,故称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
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非常好。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地面放岀师.
师(激励性评价并岀示巩固训练)
投影:
1.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都有选择性
B.
大气的反射、散射无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
C.
大气的吸收和反射无选择性,散射具有选择性
D.
大气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吸收相当数量的 光易被大气分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生(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射丫(包括X7%占太阳辐射能43% 50%线)的比例
0.40小于0.175波长(微米)〜大于0.76
0.76 0.40〜0.75
对流层大气中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二氧化碳、水几乎完全经过大气层时绝大部分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及特点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3. 太阳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影响4. 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5. 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其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动画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设置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对流层大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对流层大气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讲解对流层大气的概念、特点,以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对对流层大气的影响。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其原理。
5. 总结提升: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小测验等。
3. 评价内容:对流层大气的概念、受热过程、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对流层大气的保温作用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气象学》、《大气物理学》等。
2. 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气象学网站、学术文章等。
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八、教学建议1. 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对流层大气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新授课教学设计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新授课教学设计贵州省独山县高级中学陶锐林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分析:“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标的表述虽然简洁,但它包含的内容却不简单。
从大气环境有关各条“课标”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其中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知识的重要补充,尤其是解释了“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一原理,同时也是后面我们学习大气运动、天气、气候的理论基础之一。
教材内容中,出现了较多的陌生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些许难度。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并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环节(如阅读、思考等)。
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课堂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初中教材基本没有涉及,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同时知识较为抽象本身的难度也大,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应用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在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有用地理”,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导入新课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
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生师回答得非常好。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三节大气环境推进新课师师生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投影:师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师激励性评(1(2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因此,(2)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
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师生 (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
投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7%(包括X γ射提问: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生 (读表后回答)按波长由短到长分别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为7%,波长范围是040微米以下。
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50%,波长范围是0.40~0.76微米之间。
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43%,波长范围是大于0.76微米。
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提问)这些光线在经过大气时被大气削弱的情况是否相同,为生 (合作讨论后回答)不相同。
紫外光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2、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对前面第一章节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本节知识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及所受的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2、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绘制地理示意图。
一,是今后学习大气环流的重要基础。
本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
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优势,协作探究突破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知识要应用物理学科的知识进行讲解,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同时,课堂秩序要掌握好,以免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