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负数的开始,对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相反意义的量,以及后续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知识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乘除法等,但对负数的概念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可能会有新鲜感,但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可能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2.难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正数和负数的课件,包括具体实例和操作步骤。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温度、海拔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初一上册数学沪科版
初一上册数学沪科版一、教材内容初一上册数学沪科版主要涵盖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教材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与代数: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初步认识与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这些知识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2.几何与图形:初一上册会介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简单的计算。
3.数据与概率:初步接触统计学的知识,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的初步认识等。
二、教材特点1.系统性:教材内容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编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
2.实用性: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启发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问、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方法1.预习与复习: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课后复习则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2.积极参与课堂: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
3.多做练习: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总结与归纳: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家长辅导建议1.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家长应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
3.鼓励与支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4.共同学习: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总之,初一上册数学沪科版是一本注重基础、贴近生活的教材。
只要学生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加上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一上册数学沪科版的目录通常按照教材的编排逻辑和内容进行划分,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目录示例(请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目录可能会有所差异):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数轴1.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4 有理数的加减1.5 有理数的乘除1.6 有理数的乘方1.7 近似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用字母表示数2.2 代数式2.3 整式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2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4.2 线段、射线和直线4.3 角的概念和性质4.4 角的度量与计算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5.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5.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第六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1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6.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6.4 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7.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统计图表)7.2 数据的描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7.3 统计图表的应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第八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性质8.2 点的坐标与位置8.3 坐标的运算(平移、对称等)第九章:多边形9.1 多边形的概念和分类9.2 多边形的性质(内角和、外角和等)9.3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第十章:轴对称与旋转10.1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10.2 轴对称图形的应用10.3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10.4 旋转图形的应用这些章节涵盖了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数据与概率等方面。
精品课件-沪科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原教材 在1.7节近似数中
修订后的教材 删去
变化意图 《课标》中删去
线段的和 根据内容的逻辑要求,这部分内容更注 差 沪科版教材原来就有。重说理
《课标》中增加
等式性质: 对称性、
传递性
没有
将一次方 程和一次 方程组分 开
合在一起
增加
《课标》增加,落实《课 标》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和推理力
第四章直线与角
• 4.1 多彩的 几何图案 • 4.2 线段、射线、直线 • 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 •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 • 4.5 角的大小比较 • 4.6 作线段与角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知 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了解线段的中点概念 及性质,理解角的概念
《课标》了解近似数。) (2)增加“线段的和差”。 (《课标实验稿》没有,《课标》中增加“会比
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 义”)
(3)增加等式的性质。 (《课标实验稿》中没有,《课标》“掌握等
式的性质”) (4)增加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
七上教材内容及编写主要变化
内容 有效数字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决方法 •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 3.3 消元解方程组 •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学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 •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
念 •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 会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3)+(-5)=?
▶有理数减法
计算温差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第1章 有理数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 整课件
1.1 正数和负数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 整课件
1.2 数 轴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 整课件
1.3 有理数的大小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 整课件
1.4 有理数的加减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 整课件
1.5 有理数的乘除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 整课件
阅读与思考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86页 0129页 0152页 0154页 0399页 0461页 0695页 0729页 0783页 0865页 0924页 1158页 1201页 1256页 1302页 1330页
第1章 有理数 1.2 数 轴 1.4 有理数的加减 阅读与思考 数学活动 数学史话 复习题 2.1 用字母表示数 数学活动 1 数学活动 2 数学史话 复习题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3 消元解方程组 数学活动 小结·评价 第4章 直线与角
最新沪科版七年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5.2多个有理数相乘
-实际应用题: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例题区。标题区位于黑板顶部,清晰地标明课题和课时。知识点区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排列,包括符号法则、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例题区展示具体的例题和解题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2至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具有以下特点:
-认知水平: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规则,但依然需要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
-学习兴趣: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有趣和实用的知识更感兴趣,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板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课题和课时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
-例题和解题步骤
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使用清晰的字体和标记,以便学生快速识别和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冗余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板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结构。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算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PPT
全册课件
交网本 流络课 使只件 用供来
免源 费于
1.1 正数和负数
第1章 有理数
第1课时 认识正数和负数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正数和负数 0的意义 相反意义的量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我们有小学数学里学过哪些数?这些数能满 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吗?还会有新的数吗?
是( )
A.1 B.2
C.3
D.4
知识点 2 0的意义
知2-讲
1.0的意义: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0既表示没有,也表示有,它常用来表示某种量的基准; (3)0不是最小的数,它小于任何正数,大于所有负数. 2. 易错警示:(1)0是一个中性数,它没有性质符号,“+0”、
数和0;非正整数包含负整数和0.
总结
知2-讲
(1)非负有理数一定是有理数,它包含正有理数和0; 不要误认为是除负有理数以外的任何数;
(2)非正整数一定是整数; (3)找各类数时,要时刻考虑它是否包括“0”.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 B.正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整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0是整数,但不是分数 2 给出一个数-107.987及下列判断: (1)这个数不是分数,但是有理数; (2)这个数是负数,也是分数; (3)这个数与π一样,不是有理数; (4)这个数是一个负小数,也是负分数. 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1 正数和负数
第1章 有理数
第2课时 有理数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有理数及相关概念 有理数的分类 数的分类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5.4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引导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发现和总结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律。
4.知识点拓展: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如运算顺序的灵活运用等。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这是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容易混淆运算法则,导致运算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运算法则,并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运算,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风格,但需要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
主要知识点有:
1.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顺序:先乘后除,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2.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法则: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除法的运算法则与乘法相反。
3.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学生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_沪科版_初一_七年级_上册_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_全册PPT课件
三、归纳小结
定义: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 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三、归纳小结
按整数和分数分:
正整数
有理数
整数
零
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三、归纳小结
按性质(正数、负数)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正分数
七年级数学沪科版·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一)
授课人:XXXX
一、新课引入
公园 -1公里
学校 O
家 1公里
外婆家 2.6公里
公园 -1公里
学校 O
家 1公里
外婆家 2.6公里
公园 -1公里
学校 O
家 1公里
外婆家 2.6公里
二、新课讲解
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 一点作为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规 定在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 相反的方向为负方向;适当地取某一 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这种规定了原点、 正方向和长度单位的直线叫做数轴.
一、新课引入
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2、温度是零上10℃ 和零下5 ℃ 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注:正负是相对的
二、新课讲解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 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 这样的数是一种新数,叫做负数.
解: 点M表示 -3;点P表示-0.5; 点Q表示2.5
二、新课讲解
2.填空:
(2)某市“12315”中心2011年国庆期间受 理消费申诉件数:日用百货类比上年同期增长 了10﹪,家用电子电器类比上年下降了20﹪. 写出这两类消费商品申诉件数的增长率.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5.2角的比较与角的补(余)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第二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为角的比较与角的补(余)角。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角的度量知识的巩固,也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圆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角的比较、补角与余角的定义及其性质、应用补角与余角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巩固练习题: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与补角、余角的概念及其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在课程体系中,本节课的内容是连接基本角度概念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知识点如下:
1.角的比较: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掌握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2.补角与余角:理解补角和余角的定义,掌握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理解并掌握补角与余角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1.设计一些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安排一些研究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应用,并撰写简短的报告。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数轴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数轴上表示和比较数。
3.定期回顾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4.在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我会穿插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系列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知识的掌握。
2.安排一些实际问题解决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温度变化、楼层高度差等。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约在12至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具有以下特点:
1.认知水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发展,但仍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事物来理解抽象概念。
2.学习兴趣: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1.1用字母表示数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程标题、主要知识点、例子和练习题等。内容上,我会突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以及它们的运用。风格上,我会尽量使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线条,以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结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也是一种教学信息的载体,可以方便学生进行复习。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1.提问与解答:在讲解知识点时,我会适时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3.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1.1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即“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数的运算和代数初步知识的前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知识点有: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化问题,使问题更具有普遍性,便于分析和解决。
1.3 有理数的大小(课件,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2024)
3
1
1
<
(5)|
|
;
8
7
(6)3的相反数 > 5的相反数;
(7)-2的相反数 < -4的相反数;
(8)-3的相反数 > 5的相反数.
7.观察数轴,写出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整数.
解: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则可知绝对值小于5的整数有-4,-3,
-2,-1,0,1,2,3,4.
分层练习-基础
知识点一:利用数轴比较大小
正数 大于 0,0 大于 负数 ,正数大于 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
反而 小
.
4.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D
)
A.-2
B.-1
C.0
D.1
5.下列各数中,比-1 小的数是( A )
A.-2
B.0
C.1
D.2
分层练习-基础
6.下列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D )
1
1
A.- >-
2
3
B.-|-1|=-(-1)
沪科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有理数的大小
第一章有理数
目录/CONTENTS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新知探究
分层练习
课堂反馈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能利用数轴及绝对值的知识,比较两个有理数的
大小.(重点、难点)
情景导入
下图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旅游区的最低气温.
泰山-4℃
新知探究
2.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做一做:在数轴上分别表示下列各对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1)-1 与 -3; (2)-5 与 -2.
解:
-5
2024年秋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4 角(课件)
角有几个?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解:以B为顶点的角有3个,分别是
∠ABD、∠ABC、∠DBC,以D为顶
点小于平角的角有4个,分别是
∠ADE、∠EDC、∠ADB、∠BDC.
1.如图,下列各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
法表示同一角的图形是( B )
2.如图,在已知角的内部画射线,画1条射线,图中共有3个
在角的内部靠ຫໍສະໝຸດ 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1,2,3等 .
【学法指导】当顶点处不是一个角时,不能用一个字母表
示角.
1.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ECA是一个平角
B.∠ADE也可以表示为∠D
C.∠BCA也可以表示为∠1
D.∠ABC也可以表示为∠B
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的理解
1.如图,以B为顶点的角有几个?以D为顶点的小于平角的
=175°16'30″-42°÷6-330'÷6+12°36'150″
=175°16'30″-7°-55'+12°38'30″
=187°54'60″-7°55'=180°.
方法归纳交流 (1)度分秒的加法: 度与度、分与分、秒
与秒
分别相加,计算结束后,满60进 1 .(2)度分秒的减法:
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
位
分别相减,如果不够减,就向前一
借1 ,借1°就相当于借
60″ .
60' ,借1'就相当于借
钟表上有关角度的计算
2.如图,时钟指示4点10分,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为
65°.
[变式演练]时钟由2点30分到2点55分,时针走了
分针走了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1.1一元一次方程
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合适的解法求解。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会对如何选择合适的解法以及解法之间的转换感到困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以一个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小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0元,那么他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然后,我会揭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计算器等资源。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实物模型如天平秤等,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平衡概念,增强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计算器则可以作为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前置知识有: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基本的算术运算,以及简单的逻辑推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主要有: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即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解法,以及解法之间的转换;对于方程解的意义和应用的理解。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有理数、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初步等。
整个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恐惧心理,对数学缺乏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的掌握。
2.教学难点:对部分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辅资料、教学视频等。
3.教室环境:座位排列合理,方便学生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教材内容,通过PPT、板书等形式,展示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
沪科版数学教材目录(新)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第1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2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1.3有理数的大小1.4有理数的加减1.5有理数的乘除1.6有理数的乘方1.7近似数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章整式加减2.1 代数式2.2 整式加减本章复习与测试第3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1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2一次方程的应用3.3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5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3.6综合与实践一次方程组与CT技术本章复习与测试第4章直线与角4.1 几何图形4.2 线段、射线、直线4.3 线段的长短比较4.4 角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4.6 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本章复习与测试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整理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5.5 综合与实践水资源良妃现象的调差本章复习与测试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新)第6章实数6.1 平方根、立方根6.2 实数本章复习与测试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不等式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复习与测试第8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8.1 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8.4 因式分解8.5 综合实践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本章复习与测试第9章分式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 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第10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10.1 相交线10.2 平行线的运算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本章复习与测试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新)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1.1 平面内的坐标11.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本章复习与测试第12章一次函数12.1 函数12.2 一次函数12.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12.4 综合实践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3.2 命题与证明本章复习与测试第14章全等三角形14.1 三角形全等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本章复习与测试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5.1 轴对称图形1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5.3 等腰三角形15.4 角的平分线本章复习与测试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新)第17章二次根式16.1 二次根式16.2 二次根式的运算本章复习与测试第17章一元二次方程17.1 一元二次方程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7.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7.5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本章复习与测试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复习与测试第19章四边形19.1 多边形内角和19.2 平行四边形19.3 矩形、菱形、正方形19.4 综合实践多边形的镶嵌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20.1 数据的频数分布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20.3 综合与实践体重指数本章复习与测试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新)第21章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21.1 二次函数21.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1.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1.4 二次函数的应用21.5 反比例函数21.6 综合实践获取最大利润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2章相似形22.1 比例线段22.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2.4 图形的位似变换22.5 综合实践测量与误差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3章解直角三角形23.1 锐角三角函数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本章复习与测试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新)第24章圆24.1 旋转24.2 圆的基本性质24.3 圆周角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管你西24.5 三角形的内切圆24.6 正多边形与圆24.7 弧长与扇形面积24.8 综合实践进球线路与最佳射门角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5章投影与视图25.1 投影25.2 三视图本章复习与测试本章复习与测试第26章概率初步26.1 随机事件26.2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26.4 综合实践概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本章复习与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理数”中,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出 发引入有关内容,体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有理数加法
求0度冷藏室两次两次改变温度的结果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决方法 •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 3.3 消元解方程组 •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学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 •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
念 •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 会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谢谢大家!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 3)+(-5)=?
▶有理数减法
计算温差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5-(-4)
• “整式的加减”一章,无论是概念的引出, 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 题展开的
• “一元一次方程”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始终 ▶物理问题 93页例2行程问题
▶几何问题 93页例1(1)体积问题 ▶经济问题 95页例4销售中盈亏 ▶三农问题 95页例3问题 ▶存款利息问题 95页例3问题 ▶中外名题 部分与总体的比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体育问题 107页例1足球赛积分
• “直线与角”中,注意揭示几何图形基 本概念源于现实世界的抽象性特点
本章引入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如几何图形 ---点、线、面、体、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这些概 念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最基本的几何概念,必须注 意这些基本概念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初步了解这些概 念的抽象性特点,从而初步能用几何观点认识现实世 界。 章头图 第1节开头 点、线、面、体的关系 练习、习题中
第四章直线与角
• 4.1 多彩的 几何图案 • 4.2 线段、射线、直线 • 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 •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 • 4.5 角的大小比较 • 4.6 作线段与角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知 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了解线段的中点概念 及性质,理解角的概念
原教材 在1.7节近似数中
修订后的教材 删去
变化意图 《课标》中删去
线段的和 根据内容的逻辑要求,这部分内容更注 差 沪科版教材原来就有。重说理
《课标》中增加
等式性质: 对称性、
传递性
没有
将一次方 程和一次 方程组分 开
合在一起
增加
《课标》增加,落实《课 标》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 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章解读
•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会进行有理数的 大小比较。
• 理解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两数的意义 ,并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与相反数
•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理解绝对值的概 念。
• 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 本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组及其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
第四章 直线与角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是收集;数据的整理;如何从统计图
中获取信息
三、教科书内容的主要变化
1. 根据《课标》要求删去和增加的内容
(1)删去“有效数字”概念. (《课标实验稿》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概念。
• 理解并能区分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并能就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就 具体的统计图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并为决策 服务。
二、每章节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
第二章 整式加减
• 2.1 用字母表示数 • 2.2 代数式 • 数学活动一 • 2.3 整式加减 • 数学活动二 • 阅读与思考 归纳推理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本章重点是用字母来表示数。会用字 母表示数并会用字母来列简单的数量 关系。
• 本章是学习方程的基础,要求学生了 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代数式的 概念并会求代数式的值,掌握同类项 的概念并会进行整式的加减。
• 观察、思考、交流、归纳栏目 从观察入手,提出问题; 通过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反思加深认识; 通过探究探求结论、解决问题; 通过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 应注意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总 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 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各章内容 展开时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分在同一章的几 根据几年实验的反馈意见
节中
和教与学的情况进行调整
三元一次 方程组
没有
增加
《课标》增加的选学内容
• 注意本书的基础地位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七~九年级的基础内容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在“数与代数”中有着重要
的基础地位。 “直线与角”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开始。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分析数据进行估计的基础。 ▶蕴含的思想方法也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七年级上册(沪科版) 数学教材分析
主讲人——王玲
一、教科书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 1.1 正数和负数 • 1.2 数轴:数轴的三要素 • 1.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1.4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 1.5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方法 • 阅读与思考 翻币问题 • 1.6 有理数的乘方:次方 • 数学活动 • 1.7 近似数:表示方法 • 数学史话 负数
• 全书渗透许多数学思想方法
•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 问题的模型思想;
• 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 般规律的思想;(阅读与思考:归纳推理)
• “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 “整式的加减”中类比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 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
《课标》了解近似数。) (2)增加“线段的和差”。 (《课标实验稿》没有,《课标》中增加“会比
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 义”)
(3)增加等式的性质。 (《课标实验稿》中没有,《课标》“掌握等
式的性质”) (4)增加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
七上教材内容及编写主要变化
内容 有效数字
• “一元一次方程(组)”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 化思想等等。
•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中的模型思想、化归 思想、消元的方法。 ▶ 渗透 小结中出现数学模型
▶“画龙点睛”式的总结
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
• 把握好教学要求 • 采取“归纳式”进行教学,重视研究方法的引导 •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 利用好“综合与实践”与数学活动 • 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 会表示一个角,并会度量角的大小 • 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平分线的概念并
会用它的性质 • 会用尺规作图作角和线段。
第五章数据的处理
• 5.1 数据的收集 • 5.2 数据的整理 • 5.3 统计图的选择 •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了解数据的收集的方法并会收集简单的数 据能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