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下北师大版《认识角》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认识角》教学反思15篇

《认识角》教学反思15篇

《认识角》教学反思15篇《认识角》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角》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角》教学反思1一、从生活情境出发,感知角的表象本课教材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来初步感知角,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

这一节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

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在抽象出三个角时,同时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我们抽象出来的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二、参与观察讨论,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是直直的)。

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再来指导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其中是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后及时完成“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再次寻找情境中的角,巩固对角的认识由于学生已经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为了加深对角的特点的认识,我们又安排了“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的书本上、三角尺上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既能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能及时对某些错误的认识进行纠正与弥补。

《认识角》教学反思2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2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2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我分享的《认识角》教学反思2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阅。

《认识角》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P62—64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课件,两个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

)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

(课题:认识角)师:我们先来摸一摸角,说说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预设体会: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一)认识角1、抽象出几何角(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角。

(课件出示抽象出角)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吗?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师巡回指导)3、角的各部分名称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1)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4、画角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并且给它改个名字,看看它应该记作什么(师边看边指导)。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

如: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难点突破不好,为进行补救,我又自制了教具进行了突破。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2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角》教课反省二年级《认识角》教课反省1《认识角》是我们低数组大组报告课,对刘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有以下几点学习的地方。

第一、切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的常有物件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五角星、扇子等等,从而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经过对教的认识找寻四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足表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壤。

第二、从直观形象的事物下手,重视让学生亲身感知。

教的观点比较抽象,关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说、归纳,依据低年级小孩的年纪特点,刘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身感觉、领会。

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察看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经过这样不一样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三、着重学习过程的着手操作,刘老师多次让学生着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不过环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取踊跃的感情体验。

第四、教课重点、难点突出,教课过程层次清楚。

由认识角的形状,教课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用不一样的资料做角,领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相关,并研究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

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涨,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二年级《认识角》教课反省2一、数学知识 **** 于生活。

本节课从学生熟习的国旗,钟面,剪刀引入,将新知识的学习成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上,从生活中引入,逐渐确定“角”的表象,从而表现了数学知识 **** 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二、合理创建机遇,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

教课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指引学生主动参加,经历知识的形成和研究过程,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自主研究的空间,学生经过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让多种感官合作来初步认识角,成立“角”的表象。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共8篇)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共8篇)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共8篇〕第1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认识角》教学设计长宁中心小学毛雪缘【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p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场,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纯熟地掌握这局部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根底。

【学情分析^p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历。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详细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能较低。

这局部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承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理论活动中经过独立考虑,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

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理论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认识角_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认识角_北师大版

认识角教学反思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会比较角的大小。

这节课采用直接导入法,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事实证明,起到了预设的效果。

在新课之前,我们对学生关于这部分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生活中的角都有初步的认识,只不过对角的印象比较模糊。

所以,上课时,我借助了剪刀、钟表、红领巾来辅助解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到了平面图形中的角。

这节课,我在认识角的这一部分共安排了三个环节:认识角的样子,做角,画角。

教材中原来没有画角的部分,画角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画角,而是通过画角,进一步感知角的特征。

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设计的这个游戏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地发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但是对于边的长短却没有关注。

课前准备的教具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于是我便拿出了两个边的长短差得很多的角,让学生们来比较,希望可以引起学生对边的长短的关注,完善他们对这一知识的认识。

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把桥洞的下面两处当成角的现象。

原因在哪里?我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

这是因为学生第一次认识不封闭的平面图形,在理解上有难度。

在新授的时候,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还没有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让学生马上应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达不到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程度。

我想如果在前面环节再进行深化,巩固一下可能就会更好了。

在这节课中,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一、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在这节课中,丁老师共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

第一次是安排学生四人合作,通过选用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做角。

学生在合作时,充分展示了集体力量的作用,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做角。

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在小组汇报中,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二次是安排同桌两个人交流角的组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设计含反思问题收集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教学的,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为进一部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情境中找到角。

数学思考: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角的过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情境中的数学。

情感态度:在与同伴合作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法指导:渗透式教学德育渗透:让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用数学语言来交流教具准备:多媒体PPT、三角尺、学具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通过观看一个小动画来呈现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问:为什么圆停不下来?3.请同学们摸一摸学具图形的四周,有什么感觉?(引出尖尖的部分在我们数学上叫角)(设计意图: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探讨学习。

)二、观察探究,聚焦新知1.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角2•能否找出图片中的角呢?(在图形中抽象出角)(小结角的共同之处:两条直线共同经过一点)让孩子们对角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中找角,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来源于生活。

概括角的特点,让孩子对角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内化升华活动一1.让孩子用身体来摆一摆角,另一个孩子来说3.同桌合作用牙签来摆一摆角,展示孩子的作品(有孩子摆成三角形、正方形)问这个图形是叫角吗4.展示角的摆法活动二1.请同学们画一个角,巡视交流角的正确画法2.课件展示角的画法及各部分名称3.教师板书展示角的画法及各部分、读作、记作4.小结角的特点(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直直的两条边)(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摆一摆,增加体验感。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这一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第二课时是结合直观操作的的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直观的认识角。

首先,我想谈谈自己的设计理念:1.2023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以生为本,开展生本教学是我设计的重点。

尊重学生,循循善诱,积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平等对话,生生多边互动,使课堂交流融洽畅通,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迸发智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

2.新课标还指出图形的认知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知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①所以课上先让学生发现红领巾、数学书封面、剪刀这些熟悉的物品上的“角”,结合生活实物初步感知角。

引出角后我通过“找角”、“摸角”、“认角”、“辨角”、“画角”、“标角”、“剪角”层层提升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多维度、多层次建立起对角的认知。

②练习环节设置三关。

第一关慧眼识角这是对本节课最基本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第二关火眼标角,通过由易到难、由单一图形到组合图形标角数角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并整体观察;第三关巧手剪角,这是对本节学习内容的拓展与拔高,让学生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发展思维,并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三关挑战难度逐级递进,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

3.低年级的教学应该更有趣味性,在课程设计时将整堂课以“认识角这新朋友”为情境贯穿始终,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感悟:当然在课程实施中,也有自己感到不尽人意的地方。

1.由于课堂学生积极讨论,现场生成的内容多,对时间的把握上还需提升;2.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要更加细化,在小组进行交流汇报时,应该充分放手,相信学生,不要急于去追问学生;3.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可以更加具体、丰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一、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用数学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剪刀、钟面等生活中的材料,丰富教学资源,使数学教学贴近了学生生活,这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如:课伊始,学生拿着三角尺,在指角、摸角,说角等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由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接下来老师又适时地引出了角的符号。

学习用符号表示角、读角,渗透符号化的意识,为下一步学习打好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体现了课标中所倡导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再回归于生活。

教师又设计了欣赏中外建筑中的角,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喜欢数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在图形中找角这一及时训练,学生把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与角的图形对应起来了并通过辨认作出了判断,从而强化了形成的表象,培养了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二、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做数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贯穿数学过程的始终,我设计了指角、摸角、表示角、读角、找角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三、大胆“放”促其“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摸角找角的特点时,学生并没有如期说出“角的边是直直的”这一特点,只是说滑滑的。

而掌握这一特点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

但我并没有着急引导学生说出来,而是在下一环节游戏辨认角的活动中,有两个有一边是弯弯的图形,学生在辨认时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认为是,一种认为不是,我让学生讨论,并再拿三角尺摸一摸,感受边到底是直直的还是弯弯的。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认识角》教学反思1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画面的角及实物角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初步了解角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

在课的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并通过观察实物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从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通过指一指、折一折、摸一摸,动手操作具体感知角的顶点和边,了解角的组成,然后通过动手做一个活动的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及大小变化,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三、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尤其是做角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思维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自主参与。

四、发挥想象,训练提高。

这节课的练习是我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我让同学们在“蓝猫对话室”里和两位小朋友开开与心心一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增加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比较数学课本表面上的角和课堂练习本上的角,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把练习放在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情境中,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教材上练习八的习题穿插在整堂课中,避免了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学生利用角来创作画,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精选6篇)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精选6篇)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精选6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反思这节课,我能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

这节课的尝试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关注生活经验,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经历角的含义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当中看到过或听说过哪些角,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在找角摸角画角分辨角等活动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使他们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亲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及时评价学生让他们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利用学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究性和趣味性,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

不足之处:1、时间把握不够准确,预设的活动没有按时完成。

2、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2本课教学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如何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忽视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直观物体的依赖性强。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让他们自己感受直角。

《认识角》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角》教学反思 15篇

《认识角》教学反思 15篇《认识角》教学反思 1《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

这节课也曾听过一些公开课,有过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但大体的也主要是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三块内容。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也作了一定的思考:一、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说对于角的认识他们是比较模糊的,只是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

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这节课当中发展他的认知水平。

由此,我在教学导入的环节,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化的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地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以及认识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

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接受角的形象。

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另外正确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形成。

角虽然出现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认识了。

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了解学生基础的环节“关于角,你听到过或者知道些什么?”,学生究竟有怎样的基础呢?这个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也就是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一向来都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直至到了新的课程标准出台才有了“经历、体验”这样的词语。

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的体验,因为文科更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来理解__的意蕴,那么在理科中又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字眼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首先,我用多媒体出示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请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圆形没有角,其它三个图形都有角,由此提出问题,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特点,揭示本节课课题。

接着让学生找生活中有角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多媒体选取剪刀、三角形纸片、钟面这三个实物抽象出三个角的基本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让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其次,让学生摸一摸、折一折上面的角,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从而更好的体会角的组成,并适时告诉角各部分名称,最后我让学生基于已经形成的对角的初步认,来进行比角,通过实践,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有关。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看,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

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通过FLSH动画,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很清晰、明了的知道如何比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整节课,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1384字。

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反思(15篇)

二年级下认识角教学反思(15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能找出它们上面的角吗?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

(课件红线标示)师:(出示红领巾图)你在红领巾的什么地方发现角?(学生上前指一指)(课件红线标示)师:(出示钟面图)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课件红线标示)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显示)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1.师:仔细观察,说一说角长什么样子?生:尖尖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朋友,想不想见一见?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生自由回答。

师:最后一个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生摆三角形师:现在请你拿掉一个小棒,现在你还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师将领着大家一起去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二、找角,指角,感受角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

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师示范指角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课件出示,从中找角)3、摸角,感受角师:看完这些角,同学们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学生拿出三角板,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

三、学角1、师示范画角,师:下面同学们说着,老师画一个角好吗?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生:直的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

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生:直直的师:在看看这个点呢?生自由回答。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师: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

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边”)那么怎样来标记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再写上数字1记作:∠1 读作:角1师:这里只有一个角,我呢用数字1来标记,同学们还可以给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数字2、3等,还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理解角的概念。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直观操作、归纳等机会,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尝试用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内容分析:1.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角的概念,角作为一个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想象的角不尽相同,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建立角的概念,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画一画,认一认,标一标等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于角的认识。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将为进一步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际,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能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能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本62.63页,小棒若干,三角板等教学策略:一、整节课通过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提供丰富感性材料,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认一认、标一标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引导学生画一画角,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三、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思考,辨析正误;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发思考,激趣导入1.问题思考师:四根小棒能摆出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根小棒能摆出什么图形呢?(三角形),两根小棒能摆出什么图形?两人一组,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摆出的是什么图形?师指名两位同学把摆出的图形展示到黑板上,相机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角。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认识角》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一、成功之处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角的物品,如三角板、剪刀、时钟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从而引出课题。

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注重操作,加深理解在认识角的特征时,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亲身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的特点。

同时,我还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角、用一张纸折角,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通过这些操作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角的特征,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引导观察,比较大小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的变化,让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既直观又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角。

如教室中的角、书本上的角、操场上的角等。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拓展练习,如让学生数出图形中的角的个数、判断哪些图形是角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不足之处1. 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明了,存在重复啰嗦的现象。

这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简洁明了、准确规范。

2. 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评价有时不够及时、准确。

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

《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

《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辨角、数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学生自学画角是进一步感知角;辨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最后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第一次试讲我用大的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但学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

后来在正式讲时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玩变角游戏,在游戏中就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接着,我把黑板上画的一个角的一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一条边延长,体会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

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角的大小会不会变?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还有学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有关,那剪刀的两条边就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那是魔法剪刀了。

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

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认识角》课后的教学反思2这周讲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时认识角和认识直角,在认识角这一课堂活动中由于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述,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尽管如此,一节课还是没有讲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教学反思
窑头完小刘京平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角又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

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找角—记角—折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较角这样一系列活动来进行,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以提升。

具体操作:
1、“找”中悟数学
《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密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角出发,让学生在张开的剪刀、每天带的红领巾、时针分针成角的钟面上找角,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实物上的角,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状,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

在进一步观察中比较寻找共同点,让学生自己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去尝试折一个角,画一个角和做一个角,最后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要角色,以加深对角的深刻了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生活中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以发展。

2、“动”中思数学
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

低年级的孩子要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感知抽象的角的形状以后,让学生记住它的样子,然后让他们亲自动手用自己准备的硬纸片创造角,再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两条边是平平的直直的,从而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最后抽象出“角有两条直直的边、一个尖尖的顶点”,这个结论是在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感知中发现的,比起老师给与的印象深刻得多,效果自然是大不相同的。

正如皮亚杰所说:“只有要求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3、“玩”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突破本节教学难点,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做角,同桌玩角中来发现奥秘。

学生在“玩一玩”的过程中体验“角的张口可大可小”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张口的大小变化导致角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大小有关”的结论。

从而较好的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接着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小组合作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出优化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总之,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悟,主动获取新知,充分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

以上就是我在《认识角》这节课后进行的教学反思。

更多的是想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实验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和帮助,以此来更好的完善我们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