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_学基础课程标准[详]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刖言 (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 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 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 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 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 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 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 病人的护理需求。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 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 护理学导论(二)课程编码:(三)学分:2(四)总学时: 36(五)授课时期: 第二学期(六)适用对象及层次: 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七)先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八)后续课程: 外科护理学二、课程性质:三、《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入门课程, 主要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 以及护理学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 具有一定的专业框架知识, 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并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为学生在护理专业实践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

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课程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护理专业所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2)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3)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

2.能力目标(1)会运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良好沟通。

(2)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需求, 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 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3)思想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 热爱护理专业, 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培养良好的护理道德。

(2)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护士的自身价值。

(3)能够养成求真务实、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护理行为习惯。

(4)能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 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主要的护理理论;2健康与疾病的概念;3病人的不同需要;4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5文化在护理中的含义;6不同成长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7病人的压力及其来源;8.正确应用护理程序;9进行病人教育四、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一.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 护理的概念, 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护士的角色, 护士的特征要求, 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护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护理实践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和统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保证护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包括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发展历程、理论基础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健康评估与护理诊断。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健康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健康史采集、健康风险评估等内容,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

三、基础护理技能。

包括基本护理技能、常见疾病护理技能、急救技能等内容,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安全转移、卧床护理等。

四、药物知识和药物管理。

学生需要学习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等知识,以及药物的计算、给药途径、药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五、感染控制。

学生需要学习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隔离原则、洗手消毒等内容,以及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技能。

六、伦理与法律。

学生需要学习护理伦理、护理法律、患者权利保护等内容,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七、心理护理。

学生需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以及掌握基本的心理护理技能。

八、护理信息管理。

学生需要学习护理记录的原则和方法、护理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内容,使其具备良好的护理信息管理能力。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保证护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学校和教师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生应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集护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人文精神于一体, 是在学生具备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 为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打基础的衔接课程, 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是护士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和社区基本需要所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护士执业考试四个考试单元(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中的“专业实践能力”的考试项目。

《护理学基础》是临床护理和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贯穿于护理对象对健康需求的始终。

课程内容按工作过程进行整合、序化,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条件, 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 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进行训练, 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每项技能中强调职业素养的养成,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护理对象的综合能力。

同时,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 帮助学生认识作为一名护士的自身价值, 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专业态度, 发展护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为学习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临床护理课程, 及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 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一)知识能力1.描述基础护理技术中的主要概念。

2.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3.能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 运用护理基本知识, 联系实际, 应用于病情观察, 护患沟通, 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

4.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查对制度、节力原则、限度隔离制度。

(二)职业能力1.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铺床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各种注射法及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导尿术、心肺复苏等操作。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和目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掌握护理过程、护理技术和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护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护理学的定义、范畴和基本原则,讲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引导学生对护理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护理过程:介绍护理过程的基本概念、步骤和内容,培养学生进行系统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能力。

3. 护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复苏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4. 护理管理:介绍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护理团队的能力。

5. 护理伦理学: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护理伦理规范,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模拟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

3.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与护理学相关的论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四、考核方式和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40%。

4. 通过该课程的要求:平时成绩需达到60分以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需达到60分以上。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作者:李晓红。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4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4

引言: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安全、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本教学大纲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通过系统地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概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过程与异常、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沟通与教育、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

每个大点下分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学生全面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人体结构与功能1. 细胞结构与功能a. 细胞的组成与特点b.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 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结构与功能a. 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功能b.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c.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d.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e.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命过程与异常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正常生理过程a. 呼吸过程与生理性呼吸形式b. 循环过程与心血管功能c. 消化过程与消化功能d. 泌尿过程与排泄功能3. 生理改变与生活适应a. 正常老化过程和常见老年疾病b. 妊娠与分娩的生理变化c. 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问题三、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1. 基础护理概述a. 基础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b. 基础护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c. 基础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2. 常见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a. 体温测量与记录b. 血压测量与监测c. 心电图技术与解读d. 注射技术与注意事项3. 基础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评估a. 体征观察与监测b. 病情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应用c.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四、护理沟通与教育1. 护理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2.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方法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非暴力沟通方法c. 情感沟通与支持3. 护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a. 预教与课堂教学b. 实践指导与技能训练c. 患者健康教育与促进五、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1. 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与目的2. 护理研究方法与设计a. 定量研究方法与设计b. 定性研究方法与设计c. 混合研究方法与设计3. 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与提升a.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b.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与实施c. 护理实践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总结:《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设置涵盖了护理学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最新版

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最新版

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最新版引言护理教育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对于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的最新版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课程目标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的最新版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护理学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和运用护理学理论和基本概念,深入了解护理学的各个领域和专业实践的要求;2.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和临床实践技巧,能够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合作;3.具备科学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运用护理科学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4.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高度的道德伦理和法律意识。

课程设置根据最新版的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

理论课理论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理论、护理职业历史和发展、护理伦理学等;2.护理学专业课程:包括儿童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3.护理研究方法:包括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护理实践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等。

实践课实践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临床实习:学生在临床环境中进行护理实践,学习与临床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协作,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2.护理技能训练:包括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等;3.模拟实验:通过模拟环境进行护理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应急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被提出和推广。

这些教学方法包括:1.问题导向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或虚拟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技能实训:通过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生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机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了解一定的生理学新成就和新进展。

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各主要系统的生理活动的规律、生理特点、神经、体液调节的机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学基本的实验手段、实验操作、研究方法。

关注生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本课程以人体解剖学、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免疫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内科护理等后续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人体生理学,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自身调节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控制原理等。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兴奋性、内环境、反馈、负反馈的概念;2.熟悉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特点;3.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方法和水平;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3.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4.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重点:兴奋性、阈值、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难点: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教学建议:重点介绍兴奋性、内环境、反馈、负反馈的概念,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三)素质目标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总学 108学时。

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内容

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内容

护理教育学课程标准内容一、引言护理教育学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护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提高其护理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护理教育学课程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对护理科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和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突发状况;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5.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护理科学概述•护理定义和范围•护理职业发展历程•护理伦理与法律规范2. 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3. 护理技能与操作•基本护理技能:体温测量、脉搏观察、血压测量等•床位护理:翻身、更换床单等•导尿、换药等特殊技能4. 疾病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护理: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5. 护理管理与协调•护理计划与实施•病情观察与评估•护理记录与交接班6. 专科护理•妇幼护理•老年护理•重症护理•康复护理7. 护理教育与健康宣教•护理教育原理和方法•健康教育与宣教的基本知识四、培养方法护理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具体的培养方法如下:1.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护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护理操作训练,如体温测量、病人护理等,以提高其护理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病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和处理护理问题,培养其协调和决策能力。

五、考核与评价护理教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综合考试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考核来评估其对护理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技能的运用情况。

六、总结护理教育学课程的内容涵盖了护理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二〇一二年九月《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属性1.课程的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本课程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链接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3.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所属系部:护理学院课程类型:护理专业课适用专业:护理本科学(四年制)课程学时:162学时(理论学时:81,实践学时:81)二、课程描述《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专业必修课,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5.了解国内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1. 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2.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四、课程内容五、课程考核本课程过程考核(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测验、案例讨论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而成)占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采用技能操作考核形成,依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根据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50%。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护理学基础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护理专业课程的标准,以指导护理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护理专业课程标准旨在确保护理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从事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护理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诊疗与护理等方面。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地与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交流。

-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估护理实践中的各种情境。

-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伦理和职业素养,能够遵守护理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保护患者的权益。

课程内容1. 护理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护理理论和护理伦理学等。

2. 护理技能培训:包括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如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

3. 护理实践课程: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患者进行接触和护理。

4. 护理管理和领导:培养学生具备护理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协调护理团队的工作。

5. 专业选修课程:提供一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

教学方法- 组织讲授:通过系统的讲授,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和相关知识。

-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和实际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护理案例,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课堂演示:教师进行护理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

评估方式- 笔试考试:用于评估学生对护理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 护理技能考核: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

- 实践表现评估:通过临床实践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课堂参与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演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学生们打好护理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具备扎实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首先,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应当全面、系统地覆盖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方法与技能、护理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要求符合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其次,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质量应当得到重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求全面客观,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法应当灵活多样,教学手段要求多样化,教学手段要求符合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要求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教学方法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教学方法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具备扎实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护理学教育的发展需求,适应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适应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生需求。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推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技能,包括观察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等;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素质目标: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护理学基本概念等。

2. 临床常见疾病的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

3. 护理技能操作:包括基础护理技能,如生命体征监测、给药、输液、输血等;以及专科护理技能,如手术前后的护理、分娩室护理、新生儿护理等。

4. 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表现、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和素质表现等方面。

五、教学条件与支持1. 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实验设备: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

3. 教材选用: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参考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技术等;了解护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注射、输液、吸氧、吸痰等;具备初步的急救和观察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护理学基本理论:包括护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要求学生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 护理操作技能:包括注射、输液、吸氧、吸痰等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急救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急救技能和观察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4. 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职业行为等职业素养,要求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职业形象,尊重患者隐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基地: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属性
1.课程的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非师类)专业必修课,它包含护理学导论部分与基础护理学部分,该课程是一门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在护理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技能的桥梁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临床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其后续课程为: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技能,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在课程中还要注意
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运用整体护理观和护理基本理论,评判性分析临床基础护理有关问题和患者的身心需要,学会运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基础护理技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实现护理学“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最终目标。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的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意义,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2.能系统全面地描述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3.具有较扎实的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与知识;
4.全面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5.了解国外护理学最新发展状况及有关知识获取途径。

能力目标
1. 能规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能对操作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2. 能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干预患者的健康问题,提供适合患者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
3.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心理护理的能力;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具备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能力;
5. 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 确立积极的专业态度、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级职业情感;
2.养成实事、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严谨慎独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3. 培养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及良好的护士职业礼仪;
4. 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
5. 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
6. 具备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理念。

三、课程容及实施
1. 课程结构
模块一:总论部分(即护理学导论),建议理论讲授33h,见习及病案讨论3h。

模块二:个论部分(即基础护理学),建议理论讲授67h,实践77h。

2.具体容和要求
模块一:总论部分(即护理学导论)
四、教学条件
1.教学设备
2.教学师资
3. 教学资源
国同类专业相同课程精品课程;模拟病房、示教室、操作练习室、多媒体课件,VCD光盘;见习医院;实习基地;护理专业参考用书、专业报刊等。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为护理学专业的考试课。

本课程过程考核(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测验、案例讨论及作业的完成
情况综合而成)占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采用技能操作考核形成,依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根据试题的参考答案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50%。

其中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本课程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以综合考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与技能掌握及素质情况,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目标的掌握程度。

WORD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