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护理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

《内科护理学》就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与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就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就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它包含了医学与内科学基础理论、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就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就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

近年来新的诊断检查技术及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促使临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随内科学的进展,内科护理学也相应发生变化,本课程将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危急重症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医疗护理、健康指导规律性阐述, 并将疾病的医学与护理知识有机地融合,其内容在广度与深度、新技术的建立与掌握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内科护理学》注重课程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从课程综合化、训练综合化、考核综合化方面,实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加强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军队学院的《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不仅要适应现代医学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满足人们对疾病预防、治疗与健康的知识的需求,还应培养适宜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掌握平战时卫生联勤保障相关知识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该课程符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内科护理学》就是建立在基础与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本课程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全人”的医学模式,通过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整体护理理念、护理程序的临床思维模式与工作方法,使学生形成整体护理观,引导学员应用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临床思维,对疾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确定护理依据、护理评价,学会全面深入的整体护理思维模式与方法,培养其专业意识,增强护理专业自主性、独立性,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提高学员的具体临床应用能力与水平。

《内科护理学》就是一门临床护理的主干学科,随着临床医学各专科的快速发展与伤病员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需求,临床学科发展迅猛,新进展、新业务、新技术临床运用日新月异,特别就是微创技术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精细。因此,课程教学还要根据各系统各学科的特点与不同,精选、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理论课与见习课比例保持在3:1;紧密结合临床新进展,通过临

床见习与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使学员充分认识《内科护理学》在护理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

内科护理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临床护理学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也参考了国内外医学院校《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设置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疾病到病人、由现存到潜在,由个体到共性,由病房到社区,由治疗到预防保健。此外,还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学时规定,以便适应其她后续课程的学习。

护理四年制学员,就是直接由高中阶段跨入医科大学学习,学生已经历由中学到大学,由公共基础课程到医学基础课程的适应学习过程,已学习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部分,掌握了医学课程的学习方法,而《内科护理学》就是学员接触的首门临床课,与基础课的教学存在不同,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系统学习与临床实习两个阶段。系统学习包括课堂理论讲授部分与临床护理见习;临床实习则就是要求学生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内科各系统病人实施护理,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去观察与判断病情,发现护理问题,并能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与措施,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适量应用专业英语词汇及短语,提高学员英语水平,适当掌握医学专业英语。使学生能较为全面系统地获得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与危急重症病人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常见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能力。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块教学设计中,90学时的理论课安排在教室教学,由六个系统的临床学科教员承担,课堂讲授,明确教学目的,讲解教学难点,将学生的知识连贯、系统化;临床见习则把学员以小组的形式轮流到各病区,在临床老师精选病例、操作项目后,通过老师示范、病例分析讨论、操作观摩,学生学习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空间与情景,学员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人联系,既巩故与强化已学知识,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理解同类疾病病人护理时存在的个性化;通过个案病例分析讨论,培养学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集体互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团队精神与评判能力,并对所学内容归纳总结。此外,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外教学以弥补课堂内教学的不足。

课程评价包括形成、环节与课程考核三部分。形成评价部分主要以教学任务布置、师生见面、教学联系、教学讲评、教学观摩、评教评学、教学总结等会议方式进行,通过形成评价促进教与学沟通,达到教学相长。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一就是通过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学督导专家随堂听课,对授课教员的授课情况及时点评并提出意见与建议;二就是每月学员对授课教员的授课质量进行测评及教员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评估,经教学督导对测评结果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反馈给三级学科与教员。三就是课程结束时学员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促进教员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精选与重组教学内容,即提高教员教学水平,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满足学员的学习要求,增强学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课程考核就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终理论考核与临床见习。在理论考核中实行教考分离,并采纳“国家执业护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加大临床综合运用分析题型的考核比例,侧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观察能力。临床见习考核主要通过学员在见习中表现及见习日志书写,通过临床见习,使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