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合集下载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

面恒载标准值9.2kN/㎡面活载标准值 4.0kN/㎡梁承担面荷载宽度b 0= 3.0m 1梁上墙高 3.0kN/m2梁上墙每米荷载情况4;见右边项3梁上墙线荷载标准值15.0kN/m4梁跨度 L= 3.6m5梁宽度 b=250mm6梁高度 h=600mm7a s =36mm8h 0=564mm9梁自重标准值 3.75kN/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q=72.4kN/m梁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80.0kN梁跨中正弯矩 M=203.7kN·m混凝土选用 C 30f c =14.3N/㎜2a 1=1f t = 1.43N/㎜2b 1=0.8钢筋选用2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钢 3; HRB400级钢f y =300N/㎜2x=127.597x =0.226x b =1337.006mm 2取钢筋直径 ¢=22实取4根实配钢筋面积A S =1520.531mm 2OK!A smin =303.15<A sA smax =3697.02>A s箍筋 ¢=8@150OK!实配箍筋面积A SV =335.1032mm 2=--=)2(12001bf Mh h f b f A c y c S a a120厚预制空心板含灌缝 2.10kN/㎡120标准砖墙加抹灰 2.84kN/m 120多孔砖墙加抹灰 2.48kN/m 240标准砖墙加抹灰 5.00kN/m 240多孔砖墙加抹灰 4.28kN/m 240砼砌块 3.43kN/m 370标准砖墙加抹灰7.34kN/m 370多孔砖墙加抹灰 6.23kN/m 200砼砌块 2.86kN/m 受弯构件经济配筋率钢筋混凝土板(0.3~0.8)%矩形截面梁(0.6~1.5)%T形截面梁(0.9~1.8)%。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梁梁的平面表示方法:集中标注-1、梁编号2、截面尺寸3、箍筋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6、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7、梁支座上部筋8、梁下部钢筋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钢筋公式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算法1:hc-保护层+15d算法2:取0.4LaE+15d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左、右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斜段角度:高度主梁高>800mm a为60度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2356层梁正截面配筋计算表

2356层梁正截面配筋计算表

3C18(763) 3C14(462)

计算项次 M(kN·m) ʏrem(kN·m) h0
'
梁跨中配筋计算 梁HG 跨间 122.94 92.21 660.00
梁GF 跨间 20.74 15.56 360.00
梁FE 跨间 113.55 85.16 660.00 22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06 0.006 359.549 0.002 350.000 3C14(462) 462.000 0.003 113.60 85.200 660.00 22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06 0.006 359.708 0.002 350.000 3C14(462) 462.000 0.003 120.35 90.263 660.00 22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1 0.007 381.15
2200.000 bf 判别截面类型 第一类T型截面 ɑs 0.007 6 ξ As ρ
min
70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12 0.012 120.751 0.002 200.000 3C14(462) 462.000 0.005 29.320 21.990 360.000 70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17 0.017 171.139 0.002 200.000 3C14(462) 462.000 0.005 45.890 34.418 360.000 700.000 第一类T型截面 0.03 0.027 269.19
min
AS,min 实配筋 AS ρ M(kN·m) ʏrem(kN·m) h0
'

2200.000 bf 第一类 T型截面 判别截面类型 ɑs 0.01 0.007 ξ As 415.07 ρ

正截面配筋计算

正截面配筋计算

项 次
1 2 3
考虑情况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按梁(纵肋)净距sn考虑
肋形梁 肋形板
独立梁
肋形梁 肋形板
l0/3 b + sn

l0/3

l0/6 b+sn/2

按翼缘高度hf' 考虑
hf'/h0≥0.1
0.1>hf'/h0≥0.05
b+12hf' b+6hf' b
b+12hf' b+12hf'
b+5hf' b+5hf'
x xb b h0
b
m in
A bh S A S,m in m in
2 M f bh ( 1 0 . 5 ) u, m ax 1c 0 b b
2 0
2 M 0 h 砼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x h 1 fcb
2、基本公式的应用之一:截面设计
M A f h x 2 u s y 0
降低使用(已建成工程)或修改设计。
④判断截面是否安全。
若M≤Mu,则截面安全,若M > Mu,则截面不全。
4.5 单筋T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T形截面优点:其承载力既不会降低,又可节省砼,减轻自重。故其受 力比矩形截面合理,在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般应用的几种情况: 1、独立T形梁(图a),工字形截面梁如屋面梁、吊车梁。 2、整体现浇肋形楼盖中的主梁和次梁的跨中截面, (如图d中的Ⅰ-Ⅰ截面) 3、槽形板(图b)、预制空心板(图c)等受弯构件。
④选配钢筋(根据页361、362进行钢筋配置)。
(4)第二类T形截面基本公式计算法

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横梁正截面配筋计算
①根据结构和工况来计算横梁的受力状况。

首先,需要根据横梁的结
构形式确定计算面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工况计算横梁的荷载情况,包括
水平受力、垂直受力及抗剪力三部分,其次,根据荷载情况,横梁截面设
计应力、构件受力及应力的分布情况。

②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分析横梁的受力状况。

针对横梁的受力情况,应首先根据结构的设计要求对横梁截面进行极限状态的受力分析,在确定
各构件受力及构件受力的分布情况后,可根据建筑材料的性质及其他设计
要求,结合相关规范计算出横梁的偏心受力状况及横梁截面的受力设计值。

③依据设计值确定横梁的支座位置及配筋要求。

在综合分析横梁各构
件的受力状况后,还需要确定横梁的支座位置并设计加筋方案,配筋的要
求是以设计值为标准,确定横梁的受力情况、支座位置和配筋要求,并考
虑到构件的耐久性。

④确定横梁正截面配筋量。

按照设计值及其他设计需要,确定横梁正
截面的钢筋配筋量,主要包括正筋布置量、裙边筋量以及横向筋布置量。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上部纵向钢筋配筋率ρ=As/bho;其中As—上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b—梁的截面宽度;ho—梁的截面的有效高度。

例如:梁的截面为200mm×500mm;上部配2根直径20mm 的钢筋,ho=500-45=455mm,b=200mm,As=941mm²;
ρ=As/bho=941/200×455=0.0103=1.03%
当梁较高(Hw≥450mm)时,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竖向裂缝,同时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2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两根腰筋之间用φ6或φ8的拉筋连系,拉筋间距一般为箍筋的2倍。

当楼板跨度较小时,楼板配筋受钢筋直径、最小间距制约,楼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宜采用HPB300钢筋。

当楼板跨度较大或跨厚比较大时,楼板配筋主要受承载力控制,与HPB300相比,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常数限值由0.20减小到0.15,且强度高,当釆用HRB400钢筋可比采用HPB300钢筋节约钢筋20%左右。

当跨厚比较大时,楼板截面相对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钢筋抗弯力臂小,造成钢筋的浪费,且楼板挠度不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减小跨厚比,可以明显减少配筋量。

综合考虑结构安全、刚度以及配筋经济等因素,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现绕混凝土板板厚比作了以下规定: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
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

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梁柱正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书 2

梁柱正截面斜截面配筋计算书 2

8、截面设计8.1 框架梁截面设计梁设计内力的选择梁利用弯矩与剪力进行截面设计,具体来说,利用弯矩设计纵向钢筋,利用剪力设计箍筋。

所以弯矩与剪力不需取同一组工况的内力。

分别取最大值为设计内力即可。

具体设计内力的选择见下文各个杆件截面设计。

设计思路:对于边跨梁,首先利用跨中正弯矩设计值,以单筋T 形截面来配置梁底纵筋(因为跨中梁顶负筋一般配置较少,以单筋截面设计带来的误差较小);然后根据“跨中梁底纵筋全部锚入支座”的原则确定支座的梁底纵筋,利用支座负弯矩设计值以双筋矩形截面来配置梁顶纵筋。

纵筋的截断、锚固以构造要求确定。

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所以不考虑钢筋的搭接。

然后按《高规》有关要求配置抗剪箍筋,验算梁抗剪承载力。

设计参数:梁砼:C30(2214.3/, 1.43/c t f N mm f N mm ==);纵筋:HRB335(2003mm N f f y y ='=);箍筋:HPB300(2/270mm N f yv =); 纵筋保护层厚:'35a a mm ==。

现以底层梁截面设计来说明其计算过程: (1)边跨AB 截面设计 a 、跨中截面设计设计内力:m kN m kN M RE ⋅=−−−→−⋅==⨯35.3929.4685.0γ按T 形单筋截面设计,首先确定截面几何参数:''0min (,,12)3f n f lb b s b h =++ (4.7)其中:mm l 15003450030==;()mm s b n 45002504500250=-+=+;()1.0215.0)355001000>=-=h h f ,不需考虑'12f b h +;所以,mm b f 1500='。

mm a h h s 465355000=-=-=()m kN m kN h h h b f f f f c ⋅>⋅=-⨯⨯⨯⨯=⎪⎭⎫ ⎝⎛'-''35.39175.890210046510015003.140.1201α 属于第Ⅰ类T 形截面。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

梁配筋计算梁摘要: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

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

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1.荷载:1.1:例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1.2.定量分析: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25*0.25*0.6=40KN /m。

梁钢筋计算实例

梁钢筋计算实例

梁钢筋计算实例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楼板、墙体等上部结构的重力荷载,并将其传递到下部结构中。

在梁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梁的钢筋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我们以某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梁钢筋计算的演示。

假设我们有一根梁,其长度为4.5米,宽度为0.3米,高度为0.5米,要求根据设计荷载计算出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我们需要计算梁的设计荷载。

假设该梁所承受的设计荷载为20kN/m,根据梁的长度和宽度,可以计算出梁的自重为:自重 = 长度× 宽度× 高度× 混凝土密度混凝土密度一般取24kN/m³,代入数据计算可得:自重= 4.5m × 0.3m × 0.5m × 24kN/m³ = 16.2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梁的活载荷载。

假设该梁所承受的活载荷载为10kN/m,根据梁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活载荷载的总值为:活载荷载 = 活载荷载× 长度代入数据计算可得:活载荷载= 10kN/m × 4.5m = 45kN根据设计要求,梁的荷载组合为1.4倍的自重加上1.6倍的活载。

所以,梁的设计荷载为:设计荷载= 1.4 × 自重+ 1.6 ×活载荷载代入数据计算可得:设计荷载= 1.4 × 16.2kN + 1.6 × 45kN = 120.6kN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根据设计荷载和梁的尺寸,可以计算出梁的弯矩。

梁的弯矩计算公式为:弯矩 = 设计荷载× 梁长度² / 8代入数据计算可得:弯矩= 120.6kN × (4.5m)² / 8 = 304.5kNm根据梁的弯矩和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可以计算出梁的钢筋面积。

梁的钢筋面积计算公式为:钢筋面积 = 弯矩/ (0.87 × 抗弯承载力× 梁高度)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一般取为5MPa,代入数据计算可得:钢筋面积= 304.5kNm / (0.87 × 5MPa × 0.5m) = 1114.6mm²根据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可以计算出梁中所需的钢筋数量。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周黎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年(卷),期】2014(030)007
【摘要】本文叙述了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特征,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粱正截面设计计算的原理,并根据房建类设计规范和交通类设计规范提出了截面有效高度的假设方法,总结了进行梁正截面配筋计算的小技巧。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周黎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75
【相关文献】
1.双向偏压状态下异形柱正截面配筋计算的快速算法
2.圆形截面灌注桩正截面均匀配筋计算可视化
3.不对称配筋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正截面配筋计算
4.Mathcad在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中应用
5.L形剪力墙正截面配筋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量, 而不 知道 钢筋 的数量 又无 法确 定受压 区高度 , 所
的作用 , 真正起作用 的其实是受压 区边缘到钢筋 的 那一部分截面 , 这一部分截面的高度就称作截面有 效高 度 J I l 。 。如 果 推 广 到 一 般 , 更 严谨 地 说 , 截 面 有
效高度 是受 压 区边缘 到钢 筋合力 作用 点 的距离 。 二、 钢 筋混 凝土 梁正截 面设 计计 算原理
力, 而 力矩 一旦 增加 , 混凝 土会开 裂 , 这时 , 受拉 区混
( I )
0 ,
厶・ I h o 一 - 4 - - I ≥ y 0

, 、
( 2 )
凝土的作用就基本上可 以忽略不计 了。因此 , 当梁 达到其 承 载能力 极 限状 态 时 , 受 拉 区只 考 虑钢 筋 的 抗拉作用 , 而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配筋计算公式正是按承
Vo L 3 O To t a lN 3 6 7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配筋计算与技巧
周 黎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交通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5 )
摘要 : 本文叙述 了钢筋混凝土梁正截 面的破坏特征 , 分析 了钢 筋混凝 土粱正截 面设计计 算的原理 , 并根 据房 建类设计 规 范和交通类设 计规 范提 出了截 面有效高度 的假设 方法, 总结 了进行梁正截面配筋计算的小技 巧。 关键 词 : 截 面有效 高度 ; 正截 面承 载力; 混凝土保护层
得到 h 。 。因此 , 到底 怎么取值是一个 问题。 目前市面上房建类和交通类的教材在这一问题 上 的说法大体一致 , 认为 当钢筋为单排时可以假定 口 , : 3 5- 4 5 m m, 当钢筋为多排时可 以假定 = 6 0~ 8 0 a r m。这一说法 比较笼统、 简单 , 的取值与混凝 土保护层厚度有直接关 系, 事实 上房建类 的混凝土 结 构设 计规 范 和交 通类 的混 配筋 计 算 步骤 中可 以看 到 , 首 先 要

截面配筋计算使用说明:

截面配筋计算使用说明:

截面配筋计算使用说明:(一)、参数说明M--弯矩设计值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C--砼强度等级b--梁宽度 h--梁高度 a--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xsmax--αs最大值ρmin--最小配筋率a’--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fy’--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bf’--T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宽度hf’--T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xs--αs rs--γs as'--受压区钢筋面积 as--受拉区钢筋面积类型--根据受压翼缘承受的弯矩值与M进行比较大小而判断类型ρ--配筋率(二)、使用技巧在as'中输入受压区钢筋面积然后单击双筋梁计算按钮即可按受压区钢筋为已知的情况进行计算,若不填的话按受压区钢筋为未知的情况进行计算。

双筋梁计算前注意清除计算结果,否则会将as'空格里的值作为已知值进行计算,这样会给你带来你所不想要的计算结果。

梁斜截面配筋计算使用说明:(一)、参数说明V--剪力设计值 fyv--箍筋强度设计值 C--砼强度等级b--梁宽度 h--梁高度 a--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hf’--T、工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 hf--T、工形截面受拉区的翼缘高度ρsv--配箍率ρsvmin--最小配箍率(二)、使用技巧如无弯起筋的话,与弯起筋相关的两个参数可按默认值;如为知形梁,与T、工字形梁相关的两个参数可按默认值不用修改,以此类推。

清除按钮可不用,每次计算会自动将结果的计算结果清除掉而显示出新的计算结果。

受扭构件配筋计算使用说明:(一)、参数说明V--剪力设计值 T--扭矩设计值fyv--箍筋强度设计值 fys--纵筋强度设计值 C--砼强度等级b--梁宽度 h--梁高度 a--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stl--受扭纵筋值ρtl--受扭纵筋配箍率ρtlmin--受扭纵筋最小配箍率 Ast1/s--受扭箍筋值 Asv/ns--单肢受剪箍筋值ρsv--配箍率ρsvmin--最小配箍率(二)、使用技巧清除按钮可不用,每次计算会自动将结果的计算结果清除掉而显示出新的计算结果。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

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和公式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
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
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
(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梁高-2×保护层+2d)×2+14d或24d;
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1。

横梁配筋计算

横梁配筋计算

横梁截面配筋计算一、横梁计算条件矩形梁:b=1000mm,h=1000mm,计算跨径11600mm;保护层厚度60mm。

通过采用midas-gen软件进行模拟得出纵梁在荷载情况下受到的弯矩和剪力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1-1纵梁剪力分布图图1-2 纵梁弯矩分布图二、横梁跨中截面配筋(一)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1)已知条件砼 C35,f c=16.70N/mm2,f t=1.57N/mm2,纵筋 HRB400,f y=360N/mm2,f y'=360N/mm2,箍筋 HPB300,f y=270N/mm2。

弯矩设计值 M=1440.40kN·m,剪力设计值 V=0.00kN,扭矩设计值 T=0.00kN·m。

(2)计算要求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二)截面验算(1)截面验算:V=0.00kN < 0.250βc f c bh0=3924.50kN 截面满足截面配筋按纯剪计算。

(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按双筋计算:a s下=60mm,a s上=60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56 < ξb=0.518(2)上部纵筋:A s1=2000mm2,ρ=0.20% < ρmin=0.20% 按构造配筋A s1=2000mm2。

(3)下部纵筋:A s=4453mm2 ρmin=0.20% < ρ=0.45% < ρmax=2.50% (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受剪箍筋计算:A sv/s=-4070.37mm2/m,ρsv=-0.41% < ρsvmin=0.14% 按构造配筋A v/s=1396mm2/m(五)配置钢筋(1)上部纵筋:计算A s=2000mm2实配6E22(2281mm2 ρ=0.23%),配筋满足。

(2)腰筋:计算构造A s=b*h w*0.2%=1880mm2实配6d20(1885mm2ρ=0.19%),配筋满足。

24,主梁配筋计算示例(精)

24,主梁配筋计算示例(精)
建筑结构与抗震系列微课
主梁配筋计算示例
2015.11
授课人
杨晓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主梁承载力计算的步骤 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例题
思考题
Page 2
1、主梁的计算步骤
1)选择截面尺寸 2)荷载计算 3)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4) 分别按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条件计算纵向钢 筋、箍筋→确定附加横向钢筋→确定构造钢筋。
Page 11
Page 12
Page 13
Page 14
请思考如下问题: (1)附加箍筋的作用是什么? (2)附加箍筋的计算步骤是什么?
Page 15
谢谢
2015.11
Page 3
2 、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1)附加横向钢筋包括: ①附加箍筋(优先采用) ②吊筋
Page 4
附加横向钢筋
规范规定:第一道附加箍筋距离次梁边的距离为: 50mm,吊筋的弯起点距离次梁的距离也是50mm,实 际工程附加箍筋的间距一般也是50mm
Page 5
2)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公式:
(规范9.2.11)
Asv-承受集中荷载所需的附加横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F-作用在梁的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α-在梁附加横向钢筋与梁轴线间的夹角(45度或60度) fyv-附加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Page 6
如集中力F全部由附加箍筋承受,则所需附加箍筋的总 截面面积Asv为:
如集中力F全部由吊筋承受,则所需吊筋的总截面面积 为Asb为:
间距取s=50mm ③按式mnA主梁的集中荷载 ④若附加箍筋不足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再按式
2fyvASbsinα+mnAsv1fyv≥F 计算所需附加吊筋的面积

梁板的配筋计算方法

梁板的配筋计算方法

梁板的配筋计算方法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