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课程标准》解读.ppt
合集下载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完整解读课件(共89张PPT)
第五部分
课标内容
内容如下
课标目录
一
四
二
五
三
六
一
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
(此部分内容是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前言基础上整合、调整,故只呈现2022年版 课程标准内容。)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 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 要地位。
课程目标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口口,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 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 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 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 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 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 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课程目标
(三)学段要求 依据“六三”学制设定学段要求。“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 年级)主要参照“六三”学制第三 学段(5、6年级)确定,适当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第三学段(6、7年级)在“六三”学制第三学段 (5、6年级)基础上合理提高要求,并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确定,使“五四”学制 6、9年级进阶更加科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课堂PPT)
•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 号、感叹号。
2
25
阶段目标:
• 第二学段:(3-4年级) • (三)习作: •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 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
10
• 一、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 能力
• 二、适当降低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 三、多认少写为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 四、先认先写,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 五、高度重视写字的姿势与习惯 • 六、给足时间、强化指导
2
11
• 一、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学段目标与内容 • (一)第一学段(1~2年级) •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原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原800—1000个)个左
2
5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 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 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 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 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
28
综合性学习
• 是以加强语文课与其他课程,与生 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与 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 号、感叹号。
2
25
阶段目标:
• 第二学段:(3-4年级) • (三)习作: •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 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
10
• 一、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 能力
• 二、适当降低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 三、多认少写为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 四、先认先写,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 五、高度重视写字的姿势与习惯 • 六、给足时间、强化指导
2
11
• 一、新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要求的学段目标与内容 • (一)第一学段(1~2年级) •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原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原800—1000个)个左
2
5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 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 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 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 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
28
综合性学习
• 是以加强语文课与其他课程,与生 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与 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
价值: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 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 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特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 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 紧密结合。 要点: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 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 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积累——2011版课标关键词之二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 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 规律。
语文课到底学什么?
用课文的语言丰富学生语言, 用课文语言规范学生语言, 用课文语言发展学生语言。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内化
案例(一):《“死”了十二次》
“死”了十二次
(课程基本理念)
课标提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理 念。
(教学建议)
两个属性(工具性、人文性)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人文性是依托工具性表 现出来的重要属性。没有工具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无所 依傍。游离于工具性之外的人文性,必将抹杀学科特点。
夏丏尊曾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 解作
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只解作 种菜的
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 ,就会
完整版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全文PPT
再比如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3+2)×4=5×4=20和3+2×4=3+8=11两种方法解释,一种方法是讲故事,前者:操场上来了一队同学,每排3名男同学、2名女同学,一共4排,问共有有多少名同学?同学数=每排的人数×排数,后者:操场上有3名同学,后来又来了一队同学,2名同学一排,一共4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几名同学。同学数=原有同学数+后来同学数。
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具有发展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会贯穿始终。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三会”
(4)如何认识万:10000与万的区别 认识数的关键数位与计数单位,比如何读2002,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认数的整体性:把计数单位从整数拓展到分数和小数,分数2/3的数位是1/3,体现了认数的一致性,同样的数位才能比较大小,1/2和1/3比较大小需要通分,小数0.1的数位是1/10,0.01的数位是1/100,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三、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分数与小
主题二:数量关系(1)用字母表示数不讲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字母表示、得到代数式如何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符号意识)丢番图用字母表示未知傲:仍然是算术韦达用字母表示方程系数:代数的开始字母是数的更高层次的抽像:从理性具体上升到理性一般,普适阶段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字母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a+b=b+a。
(三)内容的设置体现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
数与运算领域的修订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单纯介绍概念,新概念的引入要涉及概念的性质或者比较,这就是负数移到初中的理由,在过去小学数学课程中只介绍负数,没有比较、没有计算,二是不单纯介绍方法,新方法的引入要让学生感悟必要性,不是为了教而教,这就是方程移到初中的理由,在过去的教学中小学数学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很少,主要是未知数没有代数思想,仍然是算术,没有让学生感悟学习方程的必要性。
对《义教课标》的理解与实施.ppt
1500(阅读) 1200(听力)
3500(阅读) 2000(听力)
800(口头) 500(笔头)
1500(口头) 1000(笔头)
词汇教学建议
2. 用多种方式真实呈现词汇 ❖在语境中完整呈现读音、词形、语义、语法
行为、语用等 ❖同一语境用不同语音、语调反复呈现 ❖同一语境用不同情感、动作反复呈现 ❖在近似语境中反复呈现读音和词形 ❖在最近发展区之内,扩展呈现 ❖在生活相关话题,扩展呈现
王蔷 教授认为:
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能从outcome出发,以 行为动词描述学生能够做什么,就会使课堂 教学从教师讲解转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 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ABCD 教学目标表述模式
Audience (学生)Behavior (行为,要可测量) Condition (条件)Degree (程度)
❖删除了实验稿词汇表中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为什么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1.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 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出 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 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
2.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 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学生脱离语境地学习单词的 词性,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 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运用词汇
英国语言学家Jack Richards提出人的母语理 解词汇量和运用词汇量的比例是:5:1 。我 国英语教育专家认为,外语学习者的理解词 汇量与运用词汇量的比例可以是:3:1
运用词汇与理解词汇建议
理解词汇量
运用词汇量
小学 700(阅读) 500(听力)
400(口头) 200(笔头)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 汲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们提供许 多旨。——加拿大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 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 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 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 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 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表现性目标
2、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
• 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 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 度。
• 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出发,将“过 程与方法”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
•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 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也有新的理解。
捕捉信息能力 文化选择能力 交际合作能力 想象联想能力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 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以上第一学段) •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
字的习惯。(第二学段) •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 •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
春天 柳树 布谷 梨花
春风 小草 燕子 杏花
春雨 嫩芽 蜜蜂 桃花
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 珍珠 海带 鱼虾 港湾 渔船 晚霞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 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 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 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 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 泉。
——爱因斯坦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本质
三、语文课程具体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 2、阅读目标 3、写作目标 4、口语交际目标 5、综合性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
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 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 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3、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 了什么
语文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 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 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 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 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 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 文素养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 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 运用的实用功能、课程的 实践性特点;
人文性: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 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 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理念:
2、阅读目标
阅读理念: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
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 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 过程。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 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 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
应鼓励学生作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 者。……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 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 ——英国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
• 语言智能 • 数学逻辑智能 • 音乐智能 • 空间智能 • 身体运动智能 • 人际交往智能 • 自我认识智能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 力的新要求
钱学森《关于形象思维研究的 通信》:
语言学的重点都是讲有关抽象思维 的语言的,要研究形象思维,不能走这 条路。老实讲,你们这些中文科教师, 如果用语句结构、语法分析这套教学法, 我看教不出有艺术思维的好学生!
三个维度相互交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过程与方法 • 知识与能力
知情意行,浑然一体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的整
合
——确定性目标与模糊性目标
——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展开性目标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目标解读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杨传凯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语文素养与课程总目标 三、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 2、阅读目标 3、写作目标 4、口语交际目标 5、综合性学习目标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语文课程应与时俱进
• 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 吸收语文教育经验和相关学科新成果 •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
课程改革总要求:
•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 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内容“难繁偏
旧”的现状 •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现状 • 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二、语文素养与课程总目标
1、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文素养 2、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 3、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了什么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 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 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 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 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 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表现性目标
2、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
• 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 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 度。
• 从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出发,将“过 程与方法”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
•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 对语文的“知识与能力”也有新的理解。
捕捉信息能力 文化选择能力 交际合作能力 想象联想能力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 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以上第一学段) •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
字的习惯。(第二学段) • 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 •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
春天 柳树 布谷 梨花
春风 小草 燕子 杏花
春雨 嫩芽 蜜蜂 桃花
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 珍珠 海带 鱼虾 港湾 渔船 晚霞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 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 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 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 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 泉。
——爱因斯坦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本质
三、语文课程具体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 2、阅读目标 3、写作目标 4、口语交际目标 5、综合性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
什么是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 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 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 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3、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 了什么
语文课程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 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 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 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 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 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1、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 文素养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 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 运用的实用功能、课程的 实践性特点;
人文性: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 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 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程理念:
2、阅读目标
阅读理念: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
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 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 过程。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 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 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
应鼓励学生作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 者。……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 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 ——英国
(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
• 语言智能 • 数学逻辑智能 • 音乐智能 • 空间智能 • 身体运动智能 • 人际交往智能 • 自我认识智能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 力的新要求
钱学森《关于形象思维研究的 通信》:
语言学的重点都是讲有关抽象思维 的语言的,要研究形象思维,不能走这 条路。老实讲,你们这些中文科教师, 如果用语句结构、语法分析这套教学法, 我看教不出有艺术思维的好学生!
三个维度相互交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过程与方法 • 知识与能力
知情意行,浑然一体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的整
合
——确定性目标与模糊性目标
——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展开性目标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目标解读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杨传凯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语文素养与课程总目标 三、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识字写字目标 2、阅读目标 3、写作目标 4、口语交际目标 5、综合性学习目标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语文课程应与时俱进
• 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 吸收语文教育经验和相关学科新成果 •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
课程改革总要求:
•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 • 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内容“难繁偏
旧”的现状 •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现状 • 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二、语文素养与课程总目标
1、语文课程性质、理念与语文素养 2、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 3、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