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1) (总复习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第1课时)》参考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第1课时)》参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该领域将小学阶段学习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整理。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有效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发展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
先来想一想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能把我们学过的统计图的特点整理一下吗?二、分类整理,发现规律1、自主整理,小组交流请同学们先独立整理,然后再把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统计表。
提问: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折线统计图?什么情况下要选择扇形统计图?3、整理可能性的知识谈话:除了刚才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我们还学过很多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你能自己整理一下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吗?全班交流。
三、讨论交流,应用提高1、完成应用与反思练习1谈话:今天我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
你认为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先在小组内完成统计表,再填写在班级的统计表中。
学生搜集数据并整理填写。
提问:观察统计表,如果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观察、分析统计图,你能说明一下近视是否与看电视有关吗?做完这个统计表,你想对班里的同学说点什么?想一想,近视除了跟看电视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调查班里患近视的同学,完成统计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为大家分享我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教材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
具体包括:统计表的填充与分析,概率的计算,以及如何利用统计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填充和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 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掌握统计表的填充和分析方法,理解概率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生活中遇到的统计和概率问题。
2. 复习统计表的填充和分析:以课本为例,让学生回忆并讲述统计表的填充和分析方法。
3. 复习概率的计算:通过实例,让学生回顾并掌握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4. 运用统计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统计表的填充和分析方法2. 概率的计算3. 实际问题解答七、作业设计人数性别年龄男生女生总计60 ??(1)抛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2)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桃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 男生:30人,女生:30人,总计:60人。
2. (1)正面向上的概率:1/2(2)抽到红桃的概率:1/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统计表的填充和分析方法、概率的计算以及如何运用统计和概率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答仍存在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16统计、可能性|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16 统计、可能性(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其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内容1. 统计学:复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应用。
2. 可能性:复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组合和排列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学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和应用;概率的计算;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统计图表、PPT。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学和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统计学和概率的基本知识,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其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16 统计、可能性。
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3. 布局:清晰、简洁、有条理。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其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16 统计、可能性|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16 统计、可能性|北师大版本次教案主要涵盖六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的统计和可能性部分,对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概率的概念,能够区分事件和试验;2.能够运用频率的概念,能够按照给定的规则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3.能够进行数据分类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4.能够计算自然数列、等差数列的和,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统计学习:理解概率、计算事件发生概率、绘制统计图表;2.数列学习:计算自然数列、等差数列的和。
教学难点1.理解概率:事件和试验的区别、频率的概念;2.绘制统计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概率1.了解概率1.介绍概率的概念,区分事件和试验。
2. 计算事件发生概率1.讲解频率的概念,给出计算概率的公式;2.操作示范:通过实验计算概率。
3.练习题1.练习概率计算的题目。
第二课时:统计1. 数据分类1.讲解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2. 绘制统计图表1.讲解柱状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2.操作示范:根据给定数据绘制图表。
3. 练习题1.练习数据的分类和统计图表的绘制。
第三课时:数列1. 自然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概念1.讲解自然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计算数列的和1.讲解计算自然数列和等差数列的和的公式;2.操作示范:通过实例计算数列的和。
3. 练习题1.练习计算数列的和的题目。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1.综合练习所有学习内容。
注意事项1.学生应提前做好预习并准备必要的学习工具;2.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理解难点和重点;3.老师在课后应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和答案。
总结本次教案主要以六年级下册数学内容中的统计和可能性部分为主线,对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总结,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概率、数据分类和数列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数学思维和计算方法,对数学的学习也更有信心和兴趣。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6.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等。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统计数据,如“同学们喜欢的水果排名”、“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统计与可能性问题的兴趣。
4.情感态度作业: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短文,反思自己在统计与可能性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鼓励学生分享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5.家庭互动作业:
-设计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的统计与可能性问题,如分析家庭成员的购物习惯、讨论家庭预算分配的可能性等,让学生与家人共同完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统计与可能性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与可能性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统计与可能性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总复习 统计与可能性
总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112页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的认识,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情感目标: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统计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的认识,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可能性的大小问题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说明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复习要求。
并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二、指导复习1.梳理知识。
可能性的大小{2.练习。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为1?哪些为?哪些为0?(2)口答:有6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参加一个迎新年摸奖活动,从袋中各摸一张卡片,其中只有一张卡片中奖,男同学中奖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3)想一想。
下表是五年(3)班全体学生的身高情况:从这个班级中任选一个同学,他的身高在140~149cm之间的可能性比大吗?(4)按要求设计方案。
袋子里放两种颜色的球,要使袋子中摸出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袋子里可以放几个球,两种球各几个?三、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12页第1、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课内作业:从《配套练习》中挑选一些题目。
2.课外作业:《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文档说明(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
统计与可能性讲课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大小,掌握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判断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数据清洗、数据排序。
3.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概率。
4. 可能性的大小: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5. 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抽样调查、概率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可能性的大小,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统计与概率知识。
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表格、统计软件等,辅助教学。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统计与概率的定义及意义。
(2)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3)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如调查方法、数据清洗、数据排序。
(4)讲解数据的描述与分析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讲解可能性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讲解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抽样调查、概率计算。
(4)开展课堂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统计与概率基本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描述与分析方法、可能性大小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能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2、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3、培养概率素养,增强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培养公正、公平的意识,促进正直人格的形成。
4、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求中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理解中位数意义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要运用中位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研究游戏的等可能性。
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
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
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秘密:游戏不公平。
板书:公平抛出问题:用什么办法决定让谁先报数才算公平?结论:骰子每一个面的大小不同,它出现的可能性也就不同。
而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能公平、公正。
【设计意图】安排“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寻找公平、公正,进而把问题过渡提升到等可能性上,让学生意识到等可能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练习巩固等可能性1、三名同学玩跳棋, 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
小丽选择了红色。
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公平吗?学生自由讨论,分别说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理由你为什么这样猜?预设:可能,因为上图只有3种颜色不可能,因为每种颜色的量不同教师:怎么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2、三名同学玩跳棋, 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
六年级教案统计与可能性
六年级教案统计与可能性第一章:引入统计与可能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与可能性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出统计与可能性的概念。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统计与可能性的概念。
2. 举例: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和可能性事件。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统计数据和可能性事件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章:收集和整理数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让学生实际操作收集和整理数据。
2.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数据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数据分析。
3.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讲解数据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2.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的实践活动。
第四章:概率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概率。
培养学生对概率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概率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概率。
4.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讲解概率计算的意义和方法。
2.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计算概率。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概率计算的实践活动。
第五章:概率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概率应用的思维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概率应用的方法和实例。
让学生实际操作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5.3 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讲解概率应用的意义和方法。
2.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教案.学案
统计与可能性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
重点复习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在复习中,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统计知识,明确各统计图之间的区别,建立统计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讨论后汇报。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量与整体的关系。
3.什么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设计意图:在复习扇形统计图意义的基础上,复习学过的统计图的种类及特点,在对比中进一步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
⊙复习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120页11题。
①根据统计图分别算出每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②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黄瓜:300×30%油菜:300×20%芹菜:300×15%西红柿:300×35%③如果黄瓜和西红柿每平方米产量都是8 kg,黄瓜和西红柿一共能产多少千克?(300×30%+300×35%)×8④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还能获取哪些信息?(小组合作,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根据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1.小红收集的各种邮票如上图。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可能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可能性》。
详细内容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概率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如何正确地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算器以及与概率相关的实际问题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个简单的抽奖活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亲身体验随机事件和概率的概念。
2. 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率的运用。
3. 练习:在讲解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概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率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1/2,因为硬币有两面,正面和反面,每次抛掷只有两种可能的结果;红桃牌的概率为1/48,因为一副扑克牌中有52张牌,其中红桃牌有13张,所以随机抽取一张红桃牌的概率是13/52,即1/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概率的奥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计划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2.学会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并能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掌握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判断。
2.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概率的基本概念: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统计图表的制作: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概率计算方法:讲解列举法、画图法等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概率概念、统计图表、概率计算方法等进行回顾和梳理。
2.方法总结:总结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如何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如何运用统计图表等。
3.情感态度:强调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概率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a.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b.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c.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6.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a.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5篇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与可能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总复习教案
黔西县第八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4.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小组讨论后学生各自画出统计图,然后集体交流,展开部分学生的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扇形统计图里的扇形大小表示什么?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表示什么数量?你从条形统计图里知道了些什么?四、全课总结谈话:说说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统计整理与复习(1)1、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数据。
板书设计2、可以看数据的分布情况,也可以找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可以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师随笔黔西县第八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计算出男、女生汉字录入速度的平均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比较。
全班反馈,并说说这里的平均数分别表示男生小组和女生小组的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在书上标出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指名学生汇报各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提问:一年级学生中有几颗锯齿的人数最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2)提问:你能计算出两个年级中没有锯齿的人数各占百分之几吗?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23)提问:哪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好一些?你是怎样比较的?3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评议。
4.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1)出示统计图。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后交流指导哪些信息,包括每组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追问:各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你是知道的?指出:各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可以直接从直条上数出,也可以用各小组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可能性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
2. 教学重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假设我们有10个学生,其中有6个男生,4个女生,我们想要知道在这个班级中,男生的比例是多少?2. 统计方法的讲解:讲解统计的定义、统计方法,以及如何计算男生的比例。
3.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讲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4.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讲解可能性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关于统计与可能性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关于统计与可能性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板书设计:板书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的定义与方法、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其特点、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彩色笔绘制一张关于你最喜欢的季节的统计图表,并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2)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3个蓝球,2个绿球,请计算从这个袋子里随机取出一个球,取出红球的概率是多少?2. 作业答案:(1)略(2)取出红球的概率 = 5 / (5 + 3 + 2) = 5 / 10 = 1 / 2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对统计与可能性的复习,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三下《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参考教案
课题
第一节复习课
数学第六册
教学
目标
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制作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2)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4、回答问题。
(1)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2)问题:学校规定,1分钟达标成绩是110个,三(1)男同学达标人数是几个,占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3)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3、回答问题。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 )人。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1、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教学
难点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2002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2、制作统计图。
(1)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统计与可能性总复习》教学设计
在回顾中整理在思考中分析——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1)”《统计与可能性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109、110页例1,练习二十二第1、2题。
【设计理念】当今社会处在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各种数据和现象打交道,面对各种复杂的数据和现象,人们必须建立统计意识,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信息,以便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义务教育第一、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统计量。
学生通过两个学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统计概念,逐步形成了依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1、结合本课特点,充分利用课前小研究,进行课前调查。
本节课基于学生学习初步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对小学阶段的统计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整理。
由于本课回顾的内容比较多,如何能将调查、制作、整理、分析几大项内容在一节课中完成,如果要面面俱到,比较难完成。
所以,教学时“调查、设计、制作前置”,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主对统计知识用“图”的形式进行整理,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其次,让学生提前设计个人情况调查表,确定调查主题,进行调查、数据记录、整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制作,最后是重点观察、描述、分析数据,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
2、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校的课改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练促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和课中鲜活的“生活视频与图表情境”,让学生发现统计的“特点特性”和独有的“价值”,感受其“需要”,体悟其“作用”,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主线”思想,也是有效落实统计教学目标必须追寻的路径,是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思维,进一步构建和发展统计思想、形成初步的统计能力的前提。
3、课堂着眼点在于让学生结合不同的数据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各种统计图表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明确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之《统计与可能性》部分
上课时间:年月日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教材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提问: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统计与可能性(1) (总复习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1)(总复习教案)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5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依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驾驭简洁统计量的根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依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
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驾驭简洁统计量的根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驾驭简洁统计量的根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有关统计的学问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展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必须的依次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探讨,集体沟通〕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试验以及干脆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得。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3、出示填空题。
〔〕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改变状况〔〕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各局部同总数的关系。
〔〕统计图能清晰地干脆比拟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依据数据特点进展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⑴引导视察教材供应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展比拟,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其次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展比拟,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开展改变趋势。
〕⑵思索: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拟适宜?为什么?⑶鼓舞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探讨这两种统计图的构造和特点。
统计与可能性 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事件的统计分析和概率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据和概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统计学基础知识–数据的分类与表示方法–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2.概率计算方法–事件的概率定义–概率的计算公式与性质–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条件概率的计算3.统计与概率的应用–样本调查与数据分析–掷硬币和掷骰子的概率计算–标准正态分布的应用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介绍统计与可能性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于数据和概率的兴趣,并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于统计与概率的重要性。
步骤二:讲授统计学基础知识1.数据的分类与表示方法: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介绍数据的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等表示方法。
2.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介绍均值、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的度量方法,以及离均差、方差、标准差等离散程度的度量方法。
3.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介绍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进行标准正态分布的计算和查表。
步骤三:讲授概率计算方法1.事件的概率定义:介绍事件的基本概念,并以实例说明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概率的计算公式与性质:介绍概率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性质,包括加法法则、乘法法则等。
3.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介绍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概率计算方法。
4.条件概率的计算:介绍条件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步骤四:讲授统计与概率的应用1.样本调查与数据分析:介绍如何进行样本调查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数据的解读与推断。
2.掷硬币和掷骰子的概率计算:以实例说明如何计算抛硬币和掷骰子的概率。
3.标准正态分布的应用:介绍标准正态分布的应用领域,如z检验和正态分布的置信区间计算。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统计与可能性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拓展学生对于统计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可能性(1) (总复习教案) Statistics and possibility (1)
统计与可能性(1) (总复习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5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
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
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
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
(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5、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2、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
三、复习“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
(一)集体讨论复习:
1.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二)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
发芽粒数
5
7
8
9
10
次数
1
2
4
1
1
(1)这10次试验中,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总的发芽率是多少?
(2)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
(三)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
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
2、依次比较每组两个直条,说说没有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有1颗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
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
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
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
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
5、引导回答,六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
6、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
(四)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
1、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
(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3、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
(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因为男生体重的数据中,有8个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高于平均数,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
)
考虑到《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所以将潘老师设计的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上。
在复习统计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统计图的特点,有关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练习题来分析。
教材提供的的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与一般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有所不同,需要加以指导,要让学生都能看懂这幅统计图。
第3题中涉及的计算较多,需要指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数据现分别计算出两个年级的学生总人数,然后再计算。
讨论第6题时要让学生看到由于男生体重的10个数据中出
现了2个极端数据,所以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这种情况下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
重点
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
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统计表,并说说从
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
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让学生体会到:中
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
据自身特点不同,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具有的代表
性也就有所区别。
本节课不仅要学生能够会绘制统计图,更要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会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让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
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
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一
个数。
中位数:正中间的一个数。
平均数:总数÷份数。
学生不容易判断的是用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哪个数据更具代表性。
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让学生计算中位数要注意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完成p114页第4题时,学生的估计能力不是很好,当然这要在充分读清楚题意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估计。
如:本课中各档节目所占的百分比是容易估计得到的,但时间不太容易掌握,因此先不估计时间。
在画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意所描的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是直线的连在一起画,不是直线时,要一段一段画。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
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统计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身特点不同,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区别。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