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课文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例1。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度,而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3.教学环境分析:音频、视频的幻灯片。
【教学目标】:
1.通过非等可能性试验,会分析、判断游戏的公平性。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方案。
2.经历试验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等可能性。
3.渗透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懂得看问题不要绝对化。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自学-----展示-----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掌握求可能性方法。
2. 学会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运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 求可能性方法的学习。
3. 列表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4. 树状图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5. 应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可能性大小的理解。
2.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难点:1.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2. 运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可能性的大小。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3.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可能性的大小。
2. 新课讲解:讲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介绍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解事件的概率。
4.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解题思路与方法。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可能性大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可能性大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2. 实例素材: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与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统计表、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学会如何将数据整理成图表。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如“家庭成员的喜好”、“一周天气变化”等,运用今天所学的统计方法,收集数据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表。
要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至少各制作一种,数据要真实可靠,图表清晰易懂。
2.结合可能性(概率)的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解答:
-抛掷一个骰子,出现偶数点的可能性是多少?
4.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
3.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的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统计表、统计图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使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统计图表。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学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描述数据的方法3. 概率的基本概念4.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5. 应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概率。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与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4. 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5.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有关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概率计算的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4.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数据分析与解释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概念,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
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案例引入主题。
讲解:讲解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
讲解:讲解如何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
实践:学生尝试解释给定的数据分析案例结果。
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数据分析实践中的表现。
作业:布置相关的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2. 让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初步概念及统计方法。
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3.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概率的计算。
4. 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方法的应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难点:概率的计算方法,运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统计和概率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统计和概率的案例素材。
2. 准备统计表格和概率计算工具。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第一章:统计的初步概念及统计方法1.1 统计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
1.2 统计方法介绍常用的统计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2.1 数据的收集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法等。
教授如何设计问卷,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2.2 数据的整理教授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法、排序法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表格整理数据。
2.3 数据的表示介绍常用的数据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教授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使信息更加直观易懂。
后续章节将继续按照您的要求提供,如果您有其他要求或者需要调整,请随时告知。
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概率的计算6.1 随机事件与必然事件引导学生理解随机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定义。
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大小的概念,能运用比较的方法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 学会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简单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1. 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引入可能性大小的概念。
2. 教学新知:讲解可能性大小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和理解可能性大小。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不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第二课时:收集和处理数据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概念。
2. 教学新知:讲解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这些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收集和处理数据,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用“正”字法收集数据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用“正”字法收集数据的概念。
2. 教学新知:讲解用“正”字法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这些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正”字法收集数据,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数据分析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数据分析的概念。
2. 教学新知: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这些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新知:讲解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这些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精选5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运用。
其中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对于这点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于数学经验,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数量少的反而出现的次数多时,学生可能将生活经验与之相联系,产生认识的迷惘,一旦处理不好会使整节课陷入混乱状态。
因此处理起来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导学生了解试验少的时候,试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试验结果将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学情分析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构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设想,打算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猜想——验证——感悟”,较终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认识。
从生活中来,就是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猜球”的情境,勾起学生已有的对于“可能性大小”的认知,初步判断出“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经验要通过验证才能上升到理论认识,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认知的关键之处。
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小组摸球,比较、分析数据,体验概括出当摸球次数少时,是有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的,但当摸球次数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显,从而使学生站在了数学的高度。
较后,通过“摸奖”游戏,让学生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较终完成对“概率”的初步体验。
到生活中去,就是尊重数学的基本使命——去指导,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创设了“闯关游戏”,让数学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回归生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主动的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可能性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如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
2.学会使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并能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掌握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判断。
2.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概率的基本概念: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2.统计图表的制作: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3.概率计算方法:讲解列举法、画图法等简单的概率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的概率概念、统计图表、概率计算方法等进行回顾和梳理。
2.方法总结:总结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如何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如何运用统计图表等。
3.情感态度:强调概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概率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a.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b.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c.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6.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a.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能性》教学设计(通用7篇)

《可能性》教学设计(通用7篇)《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内容:课本第71-74页的内容。
(奖牌给哪组)知识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让学生通过讨论“奖牌给哪组”,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平均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录像: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篮比赛,最后老师把比赛的结果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并提出思考:到底奖牌要分给哪一组?2.学生讨论并汇报。
有的学生说,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有的学生提出相反意见,因为第一组的人多,第二组的人少,不公平。
从而得出应该要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3.揭题。
二、探索新知。
1.让学生尝试解答。
2.生汇报。
第一种解法:分别用“总数÷人数”的方法,计算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篮球的个数。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第二种解法: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3.师小结:通过研究奖牌发给谁这道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何计算平均数?4.拓展:生活中,应用平均数解答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谁能举例?三、巩固练习:1.做书本第72页试一试。
本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销售量与今天的进货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数来进货的',但不是唯一的。
比如,可以联系气温的升高,可以联系休息日等问题。
2.做书本第73页练一练第一小题。
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汇报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可以在统计表上直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2) 学会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能够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数据观念。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数据收集的方法1.2 数据整理的方法1.3 数据描述的方法第二章:图表的运用2.1 条形图的绘制与应用2.2 折线图的绘制与应用2.3 饼图的绘制与应用第三章:概率的基本概念3.1 随机事件与必然事件3.2 概率的计算3.3 概率的应用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以检验学生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与可能性》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3. 教学素材:统计图表、案例分析材料六、第四章:统计量的计算与应用4.1 众数的计算与应用4.2 中位数的计算与应用4.3 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七、第五章:概率的拓展与应用5.1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的判断5.2 概率的乘法规则5.3 概率的加法规则八、第六章:统计与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1 统计与可能性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6.2 统计与可能性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6.3 统计与可能性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九、第七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7.1 随机变量的概念与性质7.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7.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十、第八章:统计与可能性在解决问题中的策略8.1 利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抽样问题8.2 利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估计问题8.3 利用统计与可能性解决决策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1 数据收集的方法:重点关注如何设计实验或调查来收集数据,以及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第一章:统计与可能性概述1.1 统计的定义与作用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统计在解决问题和决策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2 可能性的基础介绍概率论的基本概念解释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探讨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区别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数据收集方法解释如何设计问卷和调查表探讨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 数据的整理与展示介绍数据的整理过程和方法学习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展示数据探讨数据整理与展示对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三章:描述统计分析3.1 描述统计基础介绍描述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习计算和解释数据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性指标探讨描述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3.2 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学习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解释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绘制方法和意义探讨数据可视化对数据分析的帮助和影响第四章:概率计算与应用4.1 概率计算基础介绍概率计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学习计算事件的概率和条件概率探讨概率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 概率论的应用解释概率论在决策、风险评估和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学习使用概率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探讨概率论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五章: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5.1 统计推断基础介绍统计推断的概念和方法学习使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探讨统计推断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5.2 假设检验与置信区间学习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探讨假设检验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和限制第六章:抽样调查与样本分布6.1 抽样调查的原则与方法介绍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习不同类型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探讨抽样调查的可靠性和样本量的确定6.2 样本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解释样本分布的概念和特征学习如何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探讨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对统计推断的意义第七章:假设检验方法7.1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介绍假设检验的步骤和原则学习如何设置原假设、备择假设和检验统计量探讨假设检验的类型和判断准则7.2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学习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常见假设检验方法解释不同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探讨假设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限制第八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8.1 回归分析的基础介绍回归分析的概念和目的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估计探讨回归分析在预测和关系研究中的应用8.2 相关分析与Spearman 秩相关系数解释相关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学习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探讨相关分析在研究变量关系中的应用和限制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9.1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学习时间序列的预处理和趋势分析探讨时间序列分析在财经、气象等领域中的应用9.2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学习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等预测方法解释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参数估计探讨时间序列预测的原理和应用第十章:统计软件与应用10.1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R、Python 等)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学习数据导入、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探讨统计软件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和局限10.2 统计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解释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含义和统计意义探讨统计软件在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和商业决策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1. 统计的定义与作用难点解析: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5篇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与可能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统计与可能性》例3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例3教学设计《统计与可能性》例3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与可能性》例3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运用有序搭配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判断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事件可能性结果的探究分析过程,体验列举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会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1、出示单元主题图:回顾击鼓传花游戏中的公平性。
说明:要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关键是看男女生获得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图,提出问题:(1)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跳房子)(2)他们用什么游戏来决定谁先跳?(玩石头、剪子、布)2、通过游戏方式理解游戏规则。
两名学生玩“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感受这种游戏的多种情形。
3、判断游戏是否公平:(1)你认为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跳公平吗?(2)怎样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呢?(3)在例2的学习中,我们看图就能发现男、女生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十八分之九,那在这幅图中你能直接看出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吗?4、自主探究,验证规则公平性。
(1)小组讨论: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讨论之后,完成表格。
(2)汇报交流。
你罗列出了几种可能的结果?(多生汇报)哪9种?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填表情况汇报交流)预设:A无序排列的所有可能的结果B有序排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结合课堂生成,灵活处理。
(3)说明:像这样有序思考,能很快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能做到既不重复、不遗漏。
统计与可能性(1)教学设计资料范文文稿

统计与可能性(1)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标: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
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3、出示填空题。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统计和可能性》教学设计

《统计和可能性》教学设计《统计和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生活中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能用方块统计图表示问题的解决,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例题插图师:红红家的小院里养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哪几种;生:鹅、小鸡、小鸭师:现在看了图,你能很快地说出每种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生:能。
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
二、新授1、请学生说说可以用怎样的办法数出各种家禽的只数,再想一想可以用怎样的'办法表示各种家禽的只数。
2、请学生用摆一摆的方法一起对数据进行整理。
3、讨论:这种统计的方法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可以怎样改进?提出:统计一些物体用符号代替实物图,这样一来就比较方便了。
板书课题上:统计4、汇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问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呢?有层次的出示学生的作业(从不规范的到规范),逐步引导学生用符号来代替动物的头像,并且为了清楚的知道统计的对象,应该在下面写上名字。
最后让学生知道,不光可以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来表示。
5、只不过人们通常是用方块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方块表示一只小动物,那么在小猴的上面应该排几个方块呢?小兔和小熊的上面又应该排几个呢?下面请小朋友用小方块在作业纸上排一排。
(预先印好方块统计图,让学生在纸上用小方块排一排)6、学生操作,指名学生板演。
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呢?为什么这样排?7、小朋友们,你们排出的统计图是不是这样的呢?看了你排出的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呢?8、现在黑板上排出了两张统计图,比较一下,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9、我们刚刚排出的就是方块统计图,方块统计图可以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排,下面动物的名称可以用头像也可以用汉字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可能性课文教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四个袋子里分别装有4个球:1号袋有4个黑球;2号袋有4个白球;3号袋有3个黑球和1个白球;4号袋有1个1个黑球和3个白球
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
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六、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