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及条件;
2. 掌握全反射的现象和原理;
3. 能应用全反射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全反射的定义;
2. 全反射的条件;
3. 全反射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怎样理解全反射;
2. 如何应用全反射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装置:玻璃棒、热水、黑色胶布等;
2. 展示物品:光纤、反射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光纤等物品引起学生对全反射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全反射的探究欲望。
二、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及条件
1. 首先介绍全反射的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会完全反射,不会透射到光疏介质中。
2. 然后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三、实验演示
1. 利用实验装置进行全反射的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全反射的原理。
四、讲解全反射的应用
1. 介绍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光纤为什么能传输光信号。
2. 分析全反射在反光镜、显微镜等器材中的应用。
五、解决问题
设计几道全反射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全反射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总结全反射的定义、条件、现象及应用,并列举一些全反射的实际应用。
七、课堂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物理选修一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一全反射教案
1. 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全反射的现象和原理;
3. 能够利用全反射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4. 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2. 全反射的现象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准确描述全反射的现象;
2. 能够用全反射的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透明长方形容器、水、激光笔;
教学资料:课件、课本、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入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钻石闪烁、昆虫的复眼、水中的鱼儿等,引起学生对全反射的好奇和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即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完全反射。
3. 实验操作
利用透明长方形容器、水和激光笔进行全反射实验。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观察光在容器内部的反射情况,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自行计算临界角,并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误差。
5. 现象解释
让学生利用全反射的原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昆虫的复眼能够看到360度的景象等。
6. 实践应用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全反射的原理,设计一个可以实现光的传输和隔离的装置。
七、课堂总结
回顾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意义。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八、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习题;
2. 思考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上是高中物理选修一全反射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word版第一章:全反射的概念与条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定义。
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像和实例。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玻璃和水来观察全反射现象。
第二章:全反射的数学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sin(\theta_c) = \frac{n_2}{n_1} \]解释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例题计算全反射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全反射角度的方法。
第三章:全反射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光纤的传输原理。
解释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全反射望远镜。
3.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光纤通信的实验装置,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全反射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全反射的观察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解释实验中如何观察全反射现象。
4.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现象。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实验教案设计
【引言】本文的主题是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全反射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全反射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实验技能。
全反射实验是一项需要学生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光路,实现对光的全反射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的实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而全反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
2、培养思维能力。
全反射实验涉及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学生需要通过观测实验数据,分析规律和现象,同时,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全反射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光的折射和反射。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光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需要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特点。
2、全反射现象。
学生需要搭建实验装置来观测全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出全反射角和临界角的关系,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推导。
3、光导纤维。
学生需要了解光导纤维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加深对光导纤维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全反射实验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光学知识和全反射实验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互动式实验。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搭建,通过互动式实验形式,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3、自主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全反射实验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口头报告。
学生需要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对实验的理解,同时,需要回答教师和同学的问题。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1一、教材分析《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的必修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本节就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
(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四、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一、二册的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和视频,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空间。
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全反射》 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了解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对全反射现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感受物理学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
(2)临界角的计算和应用。
2、教学难点(1)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光纤通信中的光线传输、钻石的闪耀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2、知识讲解(1)光的折射定律回顾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常数。
(2)全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让一束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逐渐增大入射角,观察到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有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是全反射。
(3)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全反射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4)临界角的概念及计算引入临界角的概念,即当折射角为 90°时的入射角。
通过公式 sinC = 1 / n(其中 C 为临界角,n 为光密介质对光疏介质的相对折射率)计算临界角。
3、实验探究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全反射实验,探究不同介质、不同入射角对全反射现象的影响,并记录实验数据。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5、知识应用(1)介绍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水镜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三物理下册《全反射》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3.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全反射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和一个装满水的鱼缸,将棱镜斜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光从水中射出时发生了全反射,从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通过全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
首先,我会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接着,我会详细讲解临界角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解临界角。
此外,我还会介绍全反射的物理原理,如斯涅尔定律、反射与折射的关系等,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全反射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全反射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需要分析以下问题:
全反射教学设计范文
全反射教学设计范文引言全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经常在光学、光通信等领域应用。
在教学中,对于全反射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更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全反射的定义以及其产生原因;2.掌握全反射的光路现象,了解全反射的规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能够运用全反射的知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增强对全反射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全反射的光路现象和规律,了解全反射的应用;难点:全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自主实验法2.小组合作法3.讨论交流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放映全反射的实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全反射实验,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为后续课程创造学习情境。
2.自主实验(40分钟)在教室内设置实验区域,学生按照自我思考的方案进行全反射实验。
通过自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全反射的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全反射的特点、规律。
同时,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4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顺序进行全反射实验,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全反射器,并对其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各小组要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做到相互开放、相互提升。
4.讨论交流(3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的顺序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讨论全反射的规律以及与折射的区别,加深对全反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全反射现象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检测评价(10分钟)通过期末测试的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答对率达到80分以上者评为合格,不足者补充学习。
物理教案-全反射
物理教案-全反射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计算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的临界角的方法。
3.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全反射2.全反射的条件3.光的临界角的计算公式4.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全反射的条件。
2.光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实验装置与实验材料。
3.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介绍物理教案的主题:全反射。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遇到过什么全反射的现象吗?”步骤二:讲解什么是全反射在黑板上或课件上展示全反射的定义,并通过实例阐述全反射的原理。
举个例子: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线会被全反射。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便会沿着界面方向传播。
步骤三:介绍全反射的条件1.教师在课件或黑板上列出全反射的条件。
即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2.通过实例和图片,解释全反射的条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四:讲解光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1.教师在黑板或课件上写出计算临界角的公式:$n_1 \\cdot \\sin A = n_2\\cdot \\sin C$,其中n1为光密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疏介质的折射率,A为入射角,C为临界角。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公式计算临界角。
步骤五: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讲解光纤通信中全反射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光纤可以传送信号?”并解释原理。
步骤六:实验演示根据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全反射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全反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步骤七:总结对全反射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概括性讲解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对于进一步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以及光的传播速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七、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全反射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
2.理解光的全反射。
3.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4.知道全反射棱镜、光导纤维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会定性画出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或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的光路图。
2.会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3.会用全反射解释相关的现象。
4.会计算各种介质的临界角。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节实验中“让入射光正对半圆形玻璃砖中心从曲面入射”是在设计实验时设计者为突出主要矛盾而控制实验条件达到略去次要矛盾的高明做法。
【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
【教学用具】光学演示仪(由激光发生器、带量角度的竖直面板、半圆形玻璃砖等组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甲到黑板前完成图1及图2两幅光路图(完整光路图)图1 图2(估计学生甲画图时会遗漏反射光线)师:光在入射到空气和水的交界面处时,有没有全部进入水中继续传播呢?生: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去。
(学生甲补画上反射光线)师:很好。
甲同学正确地画出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生:小于入射角。
师: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折射角…生:大于入射角。
师:对。
那么如果两种介质是酒精和水呢?请乙同学到前面来完成光路图。
图3 图4学生乙顺利完成两图。
(二)进行新课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给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概念。
(2)让学生指出图1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再指出图2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一种介质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其实是相对的。
(3)(投影片出示填空题)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本题让学生共同回答)2.全反射(设置悬念,诱发疑问)师:在图2和图3中,折射角都是大于入射角的。
高中物理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物理光学知识中的全反射为主题,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产生条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掌握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不再折射而是完全反射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全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具有光的传播基本知识储备。
此外,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但全反射作为光学中的一个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全反射的定义,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即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2)掌握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物理定律进行计算;(3)了解全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光纤通信、光学仪器等;(4)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5)能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相互交流、互补不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全反射现象,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全反射的原理;(4)通过案例分析、实际应用介绍,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知识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2)通过探究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物理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5)通过全反射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全反射的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 全反射的条件:a.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b.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3. 全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分析全反射过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光纤通信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对全反射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如光纤传输、液面上的光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全反射现象。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让学生明确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全反射的原理。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物理本质。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全反射-人教版选修3-4教案
全反射-人教版选修3-4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光的全反射;2.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和特点;3.了解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了解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实验观察;2.如何理解全反射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运用LED灯和玻璃杯进行实验。
•观察导师如何将突起的光线反射到玻璃杯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0分钟)•定义全反射的概念;•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在此过程中介绍什么是临界角;•讲解全反射在光导纤维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3. 实验操作和观察(30分钟)•将水倒入玻璃器皿中;•在水面上放置一个钱币,在不同角度观察钱币的状态,记录下结果;•调整入射水的角度,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观察钱币状态,并记录下结果。
4. 总结归纳(10分钟)•请同学汇报实验结果;•对比不同角度下钱币的状态,引出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和特点;•给出全反射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如光导纤维、摄影、望远镜等。
5. 练习课(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同学巩固掌握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
五、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引导同学观察物理现象,并且独立发现全反射的规律性。
•演示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全反射的特点。
六、教学媒体•LED灯;•玻璃杯;•玻璃器皿;•钱币。
七、教学总结全反射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在光学、通信、光电子学等领域都有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讲解,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掌握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并且理解了全反射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9篇全反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现象,掌握发生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能力目标能判断是否发生,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能运用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目标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初中没有学过,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2、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现象产生的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同起来.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到: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②随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4、要让学生会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建议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讲过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时没有折射光线.'教学设计示例(-)引入新课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现象.(二)教学过程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实验.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的条件: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现象.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强调::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A、产生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探究活动(一)1. 利用光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光纤的发展和过程.(二)实验研究:题目:“海市蜃楼”实验模拟内容: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做法如下:先在玻璃缸析出时为止,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再在蔗糖溶液上面缓慢加入清水,加入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
光的折射全反射现象教案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让学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并能够解释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全反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光的全反射现象: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全反射的数学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应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兴趣。
2. 光的折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透镜成像、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
3. 光的全反射现象: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分析全反射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水下的物体看起来更亮等。
4.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学现象。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光学现象。
六、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小测验等方式进行评估。
2. 评估内容: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光学现象。
2. 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等。
全反射教案
13.2全反射——王晓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教学重点:(1)临界角的概念。
(2)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1)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教学用具:(1)全反射现象演示仪、半圆柱透明玻璃(半圆柱透镜)。
(2)烧杯,水,蜡烛,火柴,试管夹、镀铬的光亮铁球(可夹在试管夹上).(3)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演示Ⅰ: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二)新课教学1.全反射现象.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通常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满足了某种条件,光线不再发生折射现象,而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那么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产生全反射现象呢?2.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而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演示Ⅱ:将半圆柱透镜的半圆一侧靠近激光光源一侧,使直平面垂直光源与半圆柱透镜中心的连线,点燃烟雾发生器中的烟雾源置于激光演示仪中,将接线板接通电源,打开激光器的开关.一束激光垂直于半圆柱透镜的直平面入射,让学生观察.我们研究光从半圆柱透镜射出的光线的偏折情况,此时入射角0°,折射角亦为零度,即沿直线透出,当入射角增大一些时,此时,会有微弱的反射光线和较强的折射光线,同时可观察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反射光线就越来越强,而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2)临界角C: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表示.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3.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1)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Ⅰ.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这个实验,学生会有另一番感受.(2)用激光演示仪的激光光源演示光导纤维传播光的现象,或用弯曲的细玻璃棒进行演示,配合作图来解释现象:从细玻璃棒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玻璃棒就像一个能传光的管子一样.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μm到100μm左右,而且是由内心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光线在内心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果把光导纤维聚集成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的纤维就可以传递图像.(3)让学生阅读大气中的光现象——蒙气差,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课堂小结:1.全反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之一,产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是: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2.全反射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在用全反射的知识解释时,特别要注意是否满足两个条件.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逻辑推理,一般是依据条件要叙述清楚,根据要给充分,结论要简明.3.为了给后面全反射棱镜的学习打基础.临界角是几何光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高中阶段不深入讨论临界的情况. 作业布置:1、课本53页问题与练习第2、6题2、完成学案内容板书设计:13.2全反射 1.全反射:2.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2)临界角C :n C 1sin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3.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教学反思:。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实验现象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全反射的实验现象3. 全反射的应用4.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5. 科学思维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全反射的实验现象和应用3.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2. 实验法: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4. 提问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光纤通信,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3. 实验: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法了解学生对全反射概念、条件和实验现象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器材:如光具座、激光笔、透明介质等,用于进行全反射实验。
3.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全反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2. 第3-4课时:进行全反射实验,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
3. 第5-6课时: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液面测量等。
2. 介绍全反射的相关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讨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
高中物理全反射原理教案案例
高中物理全反射原理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及条件。
2.掌握全反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全反射现象的定义、条件及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折射现象,提问: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回答:光会发生折射现象。
2.探究全反射现象(1)教师演示全反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这个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学生回答: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教师讲解全反射现象的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达到一定角度(临界角)后,折射角为90°,此时光线完全反射回原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3.分析全反射条件(1)教师提问: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学生回答: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4.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问题:全反射原理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2)学生举例:光纤通信、光学镜头等。
(3)教师讲解全反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一: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将光信号在光纤内传输。
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
案例二:光学镜头光学镜头中的全反射现象,可以提高镜头的聚光能力,使光线聚焦更加清晰。
全反射镜头还可以减小镜头体积,降低成本。
5.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全反射现象的定义、条件及实际应用。
6.课后作业1.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全反射原理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2)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光的色散现象,请大家提前预习相关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入全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全反射条件,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全反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物理全反射小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小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和特点;
2. 掌握全反射的原理和规律;
3. 观察并实验验证全反射的发生。
【实验器材】:
1. 粗直尺;
2. 透明玻璃板(可替换为水平界面);
3. 水;
4. 光源。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板平放在桌面上;
2. 用粗直尺将一束光束射向玻璃板的一侧;
3. 观察光线在透明玻璃板内的传播情况;
4. 改变入射角度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全反射现象;
5. 测量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并计算全反射临界角。
【实验数据记录】:
| 入射角度(度) | 反射角度(度) |
|--------------|-------------|
| | |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绘制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的图表,并通过计算得到全反射的临界角。
分析全反射条件的发生。
【实验讨论】:
1.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2. 全反射的临界角是多少?
3. 在实际生活中,全反射现象有哪些应用?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造成光源照射到眼睛内;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
【延伸实验】:
1. 在水中进行全反射实验;
2. 制作一个全反射光纤。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全反射的现象和原理,同时也学习到了全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加利用所学知识,探索更多的物理现象。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全反射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本课主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曾经观察到过什么能够反射光线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二、讲解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全反射是指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的现象。
2. 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全反射才会发生。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5分钟)
1. 讲解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在光纤通信和显微镜中有广泛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应用全反射的实际意义。
四、概念检测(10分钟)
1. 提问: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全反射?
2. 让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1. 练习一: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30°,求此时的临界角是多少度?
2. 练习二:如果一个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45°,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全反射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行探究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反馈评价: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掌握情况,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进行及时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交流
观察实验现象
三分钟
思考讨论并交流
三分钟
交流 计算
1 n
【教师】下面是几种常见物质的临界角。水晶看上去光彩夺目,非常漂亮。 因为水晶经过一定的方式切割,进入其中的光线经过多次全反射后射出,因 此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光线射出,所以异常耀眼。 自然界中的全反射现象 1、 炎热夏天柏油马路被“淋湿” 因为贴近热路面附近的空气层稀薄,比上层空气的折射率小,从远处物体射 向路面的光线,也可能发生全反射,远远看上去,路面显得特别明亮,就像 观察现象认真思 用水淋过一样。 考 2、为什么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 水中的气泡是光疏介质,光线从水射入气泡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全反射, 有更多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会感觉气泡特别亮。 【教师】全反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光导纤维,请同学们下去先自学 光导纤维的有关知识,并去查一查它的一些应用。 课堂小结
三分钟
1、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2、 全反射的概念以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 临界角的概念以及临界角的计算 4、 生活中发生的全反射现象的解释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二节 全反射 一、 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 二、 全反射 1、 概念 2、 条件 三、 临界角 1、 概念 2、 计算 四、现象解释
学生总结收获 两分钟
三分钟
思考并回答
一分钟
完成光路图
【教师】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如何变化? 【教师】请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没?(如果学生没人回答,教师提出问题,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会先增大到九十度,此时再增大入射角会出现什么情 况?) 出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器材并开始实验。 (若没借到实验器材,就动画模 拟) 【教师】将白纸固定在黑板上,放上半圆形玻璃砖。1、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等于 0°,未改变传播方向。2、转动玻璃砖,增大入射角。提示可看到反 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变大,折射光线越来越弱, 反射光线越来越强。3、折射角增大到 90°,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 再增大入射角,还是只有反射光线。 过渡:光线全部被反射,这就是全反射。 (板书主课题) 【教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折射角达到 900,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 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现象。 (三) 临界角 【教师】而折射角等于 90°时对应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 C 表示。 全反射的条件 【教师】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光线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入射角大于折 射角,因此折射角不可能达到 90°) 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计算 【教师】临界角如何计算,具体点,光从玻璃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 如何求?假设玻璃的折射率为 n。 【教师启发】临界角是怎样一个角?(折射角为 90°时对应的入射角) 折射率 n 如何求?(从真空射入玻璃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 sin 900 1 弦之比) n sin c sin c 【教师】根据光路可逆原理, 因此,临界角的计算公式:sinC=
全反射
秦丽娟
(一) 、概述 《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 2-3 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全反射是对光的折射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多为 概念,同学易于接受,因此在设计本课时,运用实验直观演示,另外全反射的应用介绍的比较多。 (二)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光密介质; 2、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3、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程引入,创设情境; 2、通过理论推导,锻炼逻辑思维,得出所要学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 (三)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全反射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进行解释 (四) 、资源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选修 2--3 ·相关实验器材,半圆形玻璃砖、白纸、激光笔 ·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下面几种有趣的现象。炎热的夏天柏油 马路像被“淋湿”了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老师前不久拍到的视频。从这 个角度看,马路是湿的,往前走一点,马路不再是湿的了。原来马路本来不 是湿的,因此是被“淋湿” 。第二个现象,水中的气泡看上去特别的明亮, 非常好看。第三个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光纤灯,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 但是为什么光能够沿着弯曲的光纤传播?今天我们要来解释 这些现象,但是我们目前的知识有限,需要先来学习相关的知密介质的概念。 2、 图片展示几种常见的介质。提问:水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让学生 体会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相对性,并加以强调。 过渡:下面我们来研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情况。 (二) 全反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的入射光线。 请一位同学完成光路 图。 【教师】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和折射角谁大?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 视频,并思考问 题。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