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教学设计和反思

合集下载

全反射教学设计和反思

全反射教学设计和反思

《全反射》教学设计和反思【课程分析】《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中的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知识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为基础,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本节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必修1、2和选修3-1、3-2的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片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

教学教学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设计思路】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应用”的研究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以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方法为依据,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一种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气氛,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2) 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3) 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认识光纤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高考二轮复习《全反射》教学设计

高考二轮复习《全反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光路图,再结合几何关系,具体求解。

(4)求光的传播时间的一般思路(1)全反射现象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即v=c n。

(2)全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程应结合光路图与几何关系进行确定。

(3)利用t=lv求解光的传播时间。

三、解决全反射问题的基本步骤(1)确定光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2)应用sin C=1/n确定临界角。

(3)根据题设条件,判定光在传播时是否发生全反射。

(4)若发生全反射,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的临界光路图。

(5)运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函数关系以及反射定律等进行分析、判断、计算。

内容讲解例1:(2017·全国卷Ⅲ·34(2))如图6,一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O点是半球的球心,虚线OO′表示光轴(过球心O与半球底面垂直的直线).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现有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半球的底面上,有些光线能从球面射出(不考虑被半球的内表面反射后的光线).求:(1)从球面射出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到光轴距离的最大值;(2)距光轴R3的入射光线经球面折射后与光轴的交点到O点的距离.例2:[2019·全国卷①,34(2)]如图8,直角三角形ABC为一棱镜的横截面,①A=90°,①B=30°。

一束光线平行于底边BC射到AB边上并进入棱镜,然后垂直于AC边射出。

(1)求棱镜的折射率;(2)保持AB边上的入射点不变,逐渐减小入射角,直到BC边上恰好有光线射出。

求此时AB边上入射角的正弦。

解析(1)光路图及相关量如图所示。

光束在AB边上折射,由折射定律得sin isin α=n①式中n是棱镜的折射率。

由几何关系可知α+β=60°①由几何关系和反射定律得β=β′=①B①联立①①①式,并代入i=60°得n=3①(2)设改变后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α′,由折射定律得sin i′sin α′=n①依题意,光束在BC边上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θc,且sin θc=1 n①由几何关系得θc=α′+30°①由①①①①式得入射角的正弦为sin i′=3-2 2①例3:(2020·湖南怀化模拟)如图10所示,将一个折射率为n=3的正方体玻璃砖放在空气中,正方形ABCD是它的一个截面,边长l=60 cm。

《主题八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八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全反射现象的观点和原理。

2. 能够理解全反射现象在平时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全反射现象中的临界角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水槽、激光笔等。

3. 准备相关科技应用案例,如全反射镜、光纤通信等。

4. 设计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5. 准备教师讲解和答疑的资料和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引入本课的主题。

实验:用光照射一根通明的圆玻璃杯和一张涂有油的纸片,结果油不会渗透进纸片,但是当用一个更大、更尖锐的玻璃杯斜罩住这个玻璃杯时,油会沿着更尖锐的玻璃杯壁渗透进去。

这就是全反射现象,它是由光线的特性产生的。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们产生兴趣并集中注意力。

2. 讲解讲解全反射的基本观点,包括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诠释为什么在玻璃杯尖端入射时,油会沿着玻璃杯壁渗透进去的原因。

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现象。

3. 互动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诠释为什么这些应用是可能的。

通过讨论和诠释,可以增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实例展示展示一些实际的全反射应用,如医学上的内窥镜、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板等。

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应用的全反射现象,并诠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5. 实验操作让学生们亲自操作一个简单的全反射实验,例如观察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偏折情况。

这不仅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全反射现象,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6. 总结和延伸总结全反射现象的基本观点和应用,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外继续探索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和新的钻研领域。

可以引导他们阅读相关文献,开展钻研性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机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21机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全反射现象的概念和原理。

2. 理解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全反射现象在特定环境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素材。

3. 设计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全反射现象。

4. 搜集并整理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入全反射现象,例如:光导纤维传递信息、全反镜汽车驾驶夜间倒车、全反镜军用夜视仪等等。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的全反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可以演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实验,逐渐改变入射角,观察光线是否仍然完全返回原来介质中。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现象。

3.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全反射现象的相关知识,包括全反射的条件、临界角等概念,并通过动画模拟光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原理。

同时,讲解全反射现象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例如光学纤维通信、全反镜等等,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实际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利用到全反射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互动:在讲解和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展示他们的创意方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全反射实验教案设计

全反射实验教案设计

【引言】本文的主题是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全反射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机会,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个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全反射实验教案的设计。

【教学目标】全反射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实验技能。

全反射实验是一项需要学生通过搭建实验装置、调整光路,实现对光的全反射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的实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而全反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经验。

2、培养思维能力。

全反射实验涉及到光的折射和反射,学生需要通过观测实验数据,分析规律和现象,同时,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全反射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光的折射和反射。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的光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需要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特点。

2、全反射现象。

学生需要搭建实验装置来观测全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出全反射角和临界角的关系,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推导。

3、光导纤维。

学生需要了解光导纤维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加深对光导纤维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全反射实验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光学知识和全反射实验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互动式实验。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搭建,通过互动式实验形式,加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3、自主探究。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全反射实验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口头报告。

学生需要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对实验的理解,同时,需要回答教师和同学的问题。

《主题八 第一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八 第一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 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观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激光笔、水杯、水盆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包含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视频。

3. 准备教材和参考书,以便学生查阅。

4. 设计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 预先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基本观点,理解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现象,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简单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观察其在水中的弯折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光的折射的基本观点和折射定律,可以通过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讲解全反射现象,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全反射现象,让学生观察水中的光线弯曲现象,诠释为什么在光线射向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4. 教室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知识的掌握情况。

5. 案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折射和全反射案例,如眼镜、水中的光线传播、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原理。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7.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折射和全反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诠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建良好的教室氛围。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高三物理下册《全反射》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下册《全反射》教案、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梯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全反射现象。
2.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
3.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全反射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和一个装满水的鱼缸,将棱镜斜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光从水中射出时发生了全反射,从而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通过全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
首先,我会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射向低折射率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接着,我会详细讲解临界角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解临界角。
此外,我还会介绍全反射的物理原理,如斯涅尔定律、反射与折射的关系等,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全反射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全反射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需要分析以下问题:

全反射教学设计范文

全反射教学设计范文

全反射教学设计范文引言全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经常在光学、光通信等领域应用。

在教学中,对于全反射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更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掌握全反射的定义以及其产生原因;2.掌握全反射的光路现象,了解全反射的规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能够运用全反射的知识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增强对全反射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全反射的光路现象和规律,了解全反射的应用;难点:全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自主实验法2.小组合作法3.讨论交流法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放映全反射的实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全反射实验,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为后续课程创造学习情境。

2.自主实验(40分钟)在教室内设置实验区域,学生按照自我思考的方案进行全反射实验。

通过自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全反射的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全反射的特点、规律。

同时,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4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顺序进行全反射实验,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全反射器,并对其进行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各小组要积极交流、互帮互助,做到相互开放、相互提升。

4.讨论交流(3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的顺序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讨论全反射的规律以及与折射的区别,加深对全反射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全反射现象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检测评价(10分钟)通过期末测试的方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答对率达到80分以上者评为合格,不足者补充学习。

《第四章2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2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基本概念,理解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及物理原理。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全反射现象,并能够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严谨的物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全反射的物理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深化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高中物理教材、全反射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材料:准备用于演示全反射现象的光学器材,如半圆形玻璃砖、光源等。

3. 教学环境:准备多媒体教室或物理实验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实验教学。

通过好的,根据您提供的开头,我会继续为您续写:3. 教学环境:除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应准备物理实验室,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室应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以满足各种实验教学的需求。

同时,教室和实验室的布置应考虑到学生的舒适度和学习效率,营造一个既安静又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物理实验室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为了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我们应不断改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教学过程:一、导引激发兴趣课堂起始,教师通过简短的引导性语言和实际生活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展示相关的实验设备与案例,提出课题的引导问题:“全反射,为何如此神秘又如此重要?”这个问题要设计得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的动画或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光在特定条件下如何发生全反射现象。

《全反射》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设计

《全反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的内容,是高考考察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之后学习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高二这个时期的学生通过一年半对物理的学习,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3)了解全反射的应用;(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方法方面:(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的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自我评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和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方法为依据。

本节主要知识内容是全反射现象和全反射条件。

我希望通过灵活运用推理假设,实验验证,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希望这能是一节内容丰富的方法教育课。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进行信息交流,努力形成了一种和谐、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全反射的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将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2. 全反射的条件:a.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b. 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3. 全反射的应用: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在分析全反射过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光纤通信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及应用。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

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对全反射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深入探究全反射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如光纤传输、液面上的光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全反射现象。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让学生明确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全反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全反射的原理。

4. 引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全反射过程,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物理本质。

5. 分析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潜望镜等,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主题六 第一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六 第一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 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全反射现象及其临界角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激光笔、水杯、水盆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展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3. 准备学生实验:进行简单的折射和全反射实验,加深理解。

4. 准备相关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引入光的折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问题,引入光的折射的概念和性质。

实验一:筷子在水中变弯折步骤:(1)准备一支筷子,一盆水和一张纸巾。

(2)将纸巾折叠成一个小三角形的形状,然后把筷子放在纸巾上面。

(3)将纸巾和筷子一起放入水中。

(4)观察筷子在水中的情况,是不是变弯折了?学生讨论和解释现象的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概念,以及光的折射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应用。

利用实物、模型和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3. 互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例如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海市蜃楼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实验: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光的折射的理解。

实验二:硬币在水中的倒影步骤:(1)准备一个玻璃杯,倒入一些水。

(2)将一枚硬币放入杯中,然后从杯子的上方观察硬币的位置。

(3)慢慢将杯子倾斜,让学生观察硬币的倒影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其原因。

5.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全反射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现象。

通过实验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过程和原理。

6.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光纤通信、水下探测器等,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主题九 第一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九 第一节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折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能利用折射规律解释现象。

3. 了解全反射现象,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全反射现象。

2. 教学难点: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激光器、水槽、光屏、玻璃砖等。

2. 教材和课件:准备相关教材和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讲解。

3.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可能出现的疑问。

4. 教室布置成讲堂形式,方便学生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基本概念,理解折射规律和全反射条件,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引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五个环节。

1. 引入:首先,我会向学生介绍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中的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现象。

同时,也会引入全反射的概念,并解释其在某些光学器件中的应用,如防眩光的眼镜、真空紫外光检测等。

2. 讲解:接下来,我将详细讲解光的折射规律,包括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折射率等概念。

同时,也会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

在讲解全反射时,我将介绍全反射的条件,并解释其在光学器件中的作用。

3. 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验。

例如,通过实验观察光在水和玻璃中的折射现象,或者通过全反射实验观察光线在满足特定条件下的现象。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4. 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这个环节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最后,我将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9篇全反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现象,掌握发生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能力目标能判断是否发生,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能运用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目标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初中没有学过,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2、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现象产生的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同起来.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到: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②随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4、要让学生会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建议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讲过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时没有折射光线.'教学设计示例(-)引入新课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现象.(二)教学过程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实验.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的条件: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现象.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强调::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A、产生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探究活动(一)1. 利用光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光纤的发展和过程.(二)实验研究:题目:“海市蜃楼”实验模拟内容: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做法如下:先在玻璃缸析出时为止,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再在蔗糖溶液上面缓慢加入清水,加入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

4.2+全反射

4.2+全反射

4.2全反射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程地位】“全反射”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的内容,是光学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也是进一步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内容的深入理解。

2.【内容安排】教材对于本节课的安排是开篇给出“光疏介质”“光密介质”的定义,通过半圆形玻璃砖实验引出“全反射”现象以及“临界角”的概念,随后给出临界角和折射率的关系式以及对应习题,最后介绍了全反射棱镜与光导纤维的应用。

3.【教材反思】这四部分内容虽能做到循序渐进,但这样安排却不能带给学生直观体验。

学生不清楚“全反射”是什么,灌输式的教学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设计逻辑性不够,过渡衔接不自然。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三角函数及其运算,具备了学习全反射的基本知识储备。

2.【能力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存在困难】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缺乏深入思考,不能对全反射的现象进行准确解释,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分析1.【物理观念】理解光的全反射,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2.【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全反射的现象,推理总结出全反射现象的规律,并运用全反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对全反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能够关注全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临界角的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全反射现象的本质和发生条件。

三、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复习光的折射和折射率提出问题:1.计算此介质的折射率。

2.若光从此介质射向空气,分别计算当入射角为450 ,530 ,600折射角的正弦值为多大?学生计算并讨论。

新课教学:(一)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1.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是相对的, 若n 甲>n 乙,则甲相对乙是甲是光密介质,若n 甲<n 丙,则甲相对丙是甲是光疏介质。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

物理《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实验现象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全反射的实验现象3. 全反射的应用4.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5. 科学思维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全反射的实验现象和应用3.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2. 实验法: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4. 提问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光纤通信,引出全反射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3. 实验: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和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法了解学生对全反射概念、条件和实验现象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器材:如光具座、激光笔、透明介质等,用于进行全反射实验。

3.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全反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实验现象。

2. 第3-4课时:进行全反射实验,引导学生探讨全反射的应用。

3. 第5-6课时: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液面测量等。

2. 介绍全反射的相关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讨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

【教学设计】《全反射》(人教版)

【教学设计】《全反射》(人教版)

《全反射》【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更科学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仪器、物品[教学重点]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教学难点]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了全反射现象制成的;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也是由于全反射的原因而呈现的自然现象全反射现象演示仪1、全反射现象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通常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若满足了某种条件,光线不再发生折射现象,而全部返回到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叫全反射现象那么满足什么条件就可以产生全反射现象呢?2、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而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空气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而水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既然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预料,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就会增大到90°,如果入射角再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演示Ⅱ将半圆柱透镜的半圆一侧靠近激光光源一侧,使直平面垂直光源与半圆柱透镜中心的连线,点燃烟雾发生器中的烟雾源置于激光演示仪中,将接线板接通电源,打开激光器的开关.一束激光垂直于半圆柱透镜的直平面入射,让学生观察.我们研究光从半圆柱透镜射出的光线的偏折情况,此时入射角0°,折射角亦为零度,即沿直线透出,当入射角增大一些时,此时,会有微弱的反射光线和较强的折射光线,同时可观察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逐渐增大,反射光线就越来越强,而折射光线越来越弱,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2)临界角C 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符号C表示.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C就是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可得:(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3、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1)引入新课的演示实验Ⅰ被蜡烛熏黑的光亮铁球外表面附着一层未燃烧完全的演示Ⅰ将光亮铁球出示给学生看,在阳光下很刺眼,将光亮铁球夹在试管夹上,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的内焰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现象发生了,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好奇的学生误认为是水泡掉了铁球上黑色物,当老师把试管夹从水中取出时,发现熏黑的铁球依然如故,再将其再放入水中时,出现的现象和前述一样,学生大惑不解,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全反射现象碳蜡混和物,对水来说是不浸润的,当该球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在其外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当有光线透过水照射到水和空气界面上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而正对小球看过去会出现一些较暗的区域,这是入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区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来看这个实验,学生会有另一番感受(2)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用灯光来照射尾灯时,尾灯很亮,也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制成的仪器.在讲完全反射棱镜再来体会它的原理就更清楚了.可先让学生观察自行车尾灯内部的结构,回想在夜间看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它,从而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3)用激光演示仪的激光光源演示光导纤维传播光的现象,或用弯曲的细玻璃棒进行演示,配合作图来解释现象:从细玻璃棒一端射进棒内的光线,在棒的内壁多次发生全反射,沿着锯齿形路线由棒的另一端传了出来,玻璃棒就像一个能传光的管子一样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只有几μm到100μm左右,而且是由内心和外套两层组成的,光线在内心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果把光导纤维聚集成束,使其两端纤维排列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的纤维就可以传递图像(4)让学生阅读大气中的光现象——蒙气差,海市蜃楼,沙漠里的蜃景本节课实验效果不明显,下次应该用激光枪,使效果明显,学生易于理解。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机械建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物理高教版机械建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原理。

2. 掌握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全反射现象的实验演示和实际应用案例。

2. 准备相关实物和模型,如光纤、全反射棱镜等。

3. 设计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水槽,向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食盐,用激光笔发出激光照在水面上。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应该可以看到光线在进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当光从水中射向水面时被反射回来,然后继续射向另一侧的空气时也会发生偏折,从而进入到另一侧的介质中。

这一实验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其原理的愿望。

进一步讲解:这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2. 探索与讨论布置学生小组活动,探索与讨论日常生活中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如眼镜片、浴室镜子、汽车驾驶室内的后视镜等。

讨论这些现象的工作原理,并尝试总结出全反射现象的应用特点。

3. 讲解与演示讲解全反射现象在光学仪器制造中的应用,如全反射棱镜、全反射镜头等。

通过实验演示这些仪器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增强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4. 总结与反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其它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通过反馈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5. 作业与延伸布置一些与光的全反射现象相关的作业,如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全反射现象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如建筑、船舶制造等。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基本原理。

2. 掌握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其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全反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全反射现象的实验演示和实际应用案例。

2. 准备相关实物或模型,如光纤、全反射棱镜等。

3. 准备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准备课后作业,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入全反射现象,例如:光导纤维传递信息、全反镜汽车驾驶夜间倒车、全反镜军用夜视仪等等。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实验器械包括:全反镜、水槽、激光笔、水。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入射角足够大时的偏折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全反射现象的存在,加深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3. 讲解知识: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对全反射现象的知识进行讲解。

包括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件、临界角等观点。

同时,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室互动: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5. 安置作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安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扩展知识。

6.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掌握全反射临界角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2节《全反射》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2节《全反射》的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全反射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7.注重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阶段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8.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全反射在科技发展中的前沿应用。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参观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全反射棱镜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解决全反射相关问题。
5.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全反射知识点的掌握。练习题目要具有层次性,涵盖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全反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计算题:训练学生运用斯涅尔定律进行临界角的计算。
-应用题:让学生将全反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并记录下来,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反射》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程分析】
《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光》中的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知识以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为基础,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本节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必修1、2和选修3-1、3-2的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片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

教学教学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上,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应用”的研究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以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方法为依据,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一种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气氛,真正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2) 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3) 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认识光纤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医生利用光导纤维制成的内窥镜检测病人身体的视频(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光导纤维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答案就隐藏在第七节全反射内容里面。

看谁能找到并进行分析!
二、探究规律,把握真理
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从光的折射入手,把水、水晶、金刚石两两组合让学生画一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通过画图让学生体会:一是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二是折射率大小具有相对性。

阅读课本P48-P49页了解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2、实验探究全反射的条件(1)探究实验方案 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按上图演示过程进行实验操作,并请学生注意观察1)入射角的变化对发射光和折射光的影响;2)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达到某一特定值以后,反射光消失即发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有助于学生弄清楚“临界角”的含义,深刻理解全反射现象。

)结
合课本P50思考与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临界角的含义? 2、发生全反射现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3、如何计算临界角?请同学结合上述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本P49-P50的内容,先独立思考,若有疑问可小组讨论分析解决,若仍有问题可小组之间讨论解决。

学生总结: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刚好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折射角叫临界角,用字母C表示。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等于光密介质的临界角。

(强调是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不同的介质,由于折射率不同,在空气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不一样的。

介质的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

老师启发学生用光路可逆的思想,由折射率的定义式计算某种介质在空气中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

即: Cnsin90sin°=,故nC1sin= 。

(方案2)若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可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总结。

(2)演示实验加深理解演示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例如:1)将空试管放在水槽中,然后从其正上方观察试管壁,将会发现试管壁是银白色的。

2)让学生回忆戴有防水镜游泳时,从水下观察水上景物的情景。

有的学生未体验过,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介绍全发射棱镜并让学生进行演示,然后画出全反射棱镜的光路图,进一步了解全发射棱镜对光的作用:将光路改变900或1800(如图所示)。

(3)回顾课前视频,观察光导纤维对光的作用。

老师给学生出示光导纤维,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课本P51-P52相关内容,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若有疑问可小组讨论解决。

思考:1、光导纤维的结构。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直径只有_____到______,而且分为______和薄薄的_____两部分,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_______。

2、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光的全反射。

3、多媒体视频演示光纤的应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总结光纤通信的主要优点。

学生总结:光纤象无线电波那样也能用来传递信息。

载有话音、图像及各种数字信号的激光从光纤的一端输入,就可以沿光纤传到千里以外的另一端,实现光纤通信。

而且光纤通信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损耗低的优点。

三、学以致用拓展认识
{课件投影} 1、关于全反射,你还知道哪些?请同学举例。

除光导纤维外,还有海市蜃楼、沙漠中的蜃景、自行车尾灯、水中和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比较明亮等。

投影模拟动画“海市蜃楼”,请同学们讨论、解释。

2、光从介质a射向介质b如果要在a、b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那么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a 是光密介质,b是光疏介质 B、光在介质a中的速度必须大于在介质b中的速度 C、光的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D、必须是单色光
3、光从折射率为2的介质中以400的入射角射到介质与空气的界面上时,能发生全反射吗?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重点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学生的兴趣很浓厚,但由于课堂上实际条件的限制,光学实验的效果是大打折扣,这未免让老师和学生都很失望并深感遗憾。

但幸亏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很给力,我们老师可以选择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视频弥补现场实验的不足,点亮一下课堂的物理特色,或找一个合适的光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借助录像机将实验现场录制下来到课堂上播放,学生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进行实验,排除了多媒体的认为操作性,增添了实验的可信度。

有多媒体的帮忙,我们可以将很多课堂上或生活中受条件制约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还给物理课堂,体现物理课堂的物理特色甚至更加丰富多彩,这是我们物理教师的安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