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和合理输血

合集下载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6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6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

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____人员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三、成立输血科,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备注,对本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四、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要求≥____%,成份输血率≥____%。

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如有违反规定的,按法规规定的处罚意见处理,并记入医技人员技术档案,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优,造成后果严重的年度考核评为不及格。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二)晋江市中医院输血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

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三、成立输血科,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院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备注,对本院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四、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存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临床输血适应症合格要求≥____%,成份输血率≥____%。

五、输血科及临床科室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能够帮助患者补充缺乏的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循环功能,并帮助恢复健康。

然而,输血操作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需要遵守一系列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可靠。

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首先,为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疗机构必须及时进行输血相关的检测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适应症,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以防止输血不相容的情况发生。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输血操作的管理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同时,医疗机构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和审核,确保输血操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此外,安全输血制度还包括对输血设备和耗材的选择和管理,以及对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在推行安全输血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规定和操作要求,并能够正确操作。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输血操作的监督和管理,例如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工作指引和标准操作程序来规范和统一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输血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在医疗机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可靠。

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密切关注输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以提高输血操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安全输血ppt课件精选全文

安全输血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中红细胞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 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现头部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 痛和胸闷等。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
第三阶段: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 管;又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肾小管内皮缺血、坏死,进一步加重 肾小管阻塞,导致少尿或无尿、急性肾衰竭或死亡。
敏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19
输血反应及护理
2、症状 (1)轻度反应: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
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2)中度反应:可发生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胸痛,
肺部听诊哮鸣音。 (3)重度反应:过敏性休克。
2024/9/25
医学文档
20
溶血反应是受血者的红细胞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 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反应。
2024/9/25
医学文档
23
输血反应及护理
1、急性溶血反应
(1)原因:急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主要原因为: ①输入异型血:大多数严重的急性溶血反应由ABO血型不相容引起,是输血反应
病情调节滴速。 9、再次查对 10、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输血知识的健康教育,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反映。
2024/9/25
医学文档
11
输血操作规程
11、输血过程中严密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12、如果需要输入2袋以上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时应输入少量生理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随身携带病历资料:患者在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血型、配血记录等病历资料,并确保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均知晓输血的目的和风险。

2. 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输血前,医护人员应确保采集到与病人所需血型相符的血液样本,并尽可能避免混样、交叉感染等操作失误。

3. 配血检查:配血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全血细胞凝集试验和不同血型抗体的检查,以确保血液配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密切观察病人:输血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呼吸等情况,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

5. 血液适宜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血液品质及适宜性,防止输血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6. 储存和运输:血液制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7. 消毒操作:输血前后,医护人员应采取严格的消毒操作,包括洗手、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交叉感染。

8. 输血感染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输血感染控制制度,明确相关的操作规范、监测要求和处置流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效果。

9. 输血后观察:输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并记录。

10. 报告和讨论: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和讨论制度,及时处理输血意外事件,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总之,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与输血相关的风险和感染。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5.每半年或者一年将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上报医务科。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1.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是解决临床用血紧张,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临床必须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降低治疗及手术中的临床用血,特别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用血量,以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
2.输血指征:1.Hb>100g/L普通不必输血。2.Hb<70g/L才需输血。3.Hb在70g/L~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除参考Hb及Hct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配血标本采集、运送、核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由2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标签的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样并在采血者栏双人签字。
2.配血标本需用EDTA抗凝剂抗凝(淡紫色管),采集血液不少于
偿献血,由血站进行初,复检,并负责调取合格血液。
10.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试验,血液及成份的接收入库,交叉配血,血液的发放与领取,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1.所有输血必须由经治医生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主治医师或者科主任审核,输血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晰,病人资料完整,有明确的用血时间和医生签名。
4.对成份血预约单(包括血浆)上的血型必须核查后才可预约,发现临床医生写错血型应记录在案,并通知该科室改正。
5.对于Rh阴性和其他希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血液中心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发展通知临床。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五篇)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五篇)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一)发热反应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制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过敏反应预防: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2献血员在采血前____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易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处理:1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2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3根据医嘱给予____%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三)溶血反应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处理:1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3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4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衰竭处理6出现休克症状,即按抗休克治疗(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大量输血一般是指在____小时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

常见的反应有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构橼酸钠中毒等处理。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可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输入库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____%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钠10ml,以补充钙离子。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二)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____]____件,以下简称《规范》)制定本措施: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配错血、临床抽错血)。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下的患者治疗。

然而,即便是普通的输血,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合理科学的用血原则。

本文旨在探讨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输血安全的重要性1.1 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输血是一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的操作,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安全控制,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因此,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1.2 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有时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通过严格的安全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是有限的,合理使用血液可以减少浪费,保证供需平衡。

通过科学的用血原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对血液资源的浪费。

二、合理科学用血原则2.1 临床血常规检查:在进行输血前,进行临床血常规检查是必要的。

通过检查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2 患者血型和配型检查:输血前进行血型和配型检查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本操作。

通过检查血型,可以避免因血型不匹配而引发的输血反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3 使用血液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选择输血的血液成分。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选择输注红细胞浓缩液;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输注新鲜冷冻血浆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血液成分,既能满足治疗需要,又能减少输血风险。

2.4 注意血液保存条件:血液是一种易变质的物质,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否则可能会失去其治疗效果,甚至引发输血反应。

在输血前,要确保所用血液的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

2.5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同时,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便及时调整输血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安全。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模版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模版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模版一、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预防输血相关感染的发生,保障受血者的生命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事输血操作的医务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输血:将血液制品经过特定途径输进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2. 输血感染: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感染病原体的情况。

四、安全输血措施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1 受血者选型:根据受血者的临床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血型。

1.2 输血风险评估:根据受血者的个体特点和输血前的相关检查结果,评估输血的风险。

1.3 术前告知:向受血者详细说明输血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征得其书面同意。

1.4 术前准备: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袋、输血管、输血质控记录表等设备和文件。

2. 输血过程管理2.1 输血过程管控:确保输血既定的操作流程,并按相关规定记录和反馈各项数据。

2.2 输血核对:在开始输血前,通过受血者的住院号、姓名、血型和再次核对的方式,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2.3 输血血袋质量控制:检查输血血袋的密封性、标示是否清晰,有效期是否过期,并记录在血袋标签上。

3. 输血感染预防措施3.1 输血前的感染筛查: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受血者存在的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2 输血血袋的储存和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将输血血袋储存于指定的设备中,并保证其存放的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3.3 输血管的选择和管理:根据受血者的临床病情和输血需求,选择合适的输血管,并在输血前进行消毒处理和相关检查。

3.4 输血操作的无菌控制:在输血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

3.5 输血后的感染监测:对受血者在输血后的感染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并按需进行病原学检测。

五、工作责任与监督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本制度,并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执行。

2. 各科室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开展输血操作,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
失血量达血容量的20%-50%时,输液和输红细胞 失血量达血容量的50%-100%,输液加输红细胞、 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
内科输血: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
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100g/L,一般不需要输注红细胞; 血红蛋白<60g/L,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60-100g/L之间,根据组织缺氧情况、心肺储备能力和
手术麻醉满意,术中顺利,术中出血不多。术后给予止血、止痛、对症治 疗,患者恢复好,手术切口I/甲愈合。
传统输血管理模式: 隶属于检验科
血库 业务工作单一
单纯血液中转作用
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科 开展项目增多
指导输血、评委员会
院长或分管 医疗院长
输血科
麻醉科
手术室
护理部
输血 临床科室
管理
制定临床输血管理 定期召开输血管理
规范
会议
临床输血管理 委员会
绿色 = 高岭土+肝素酶(KH) 黑色 = 高岭土(K)
R 时间 KH < K 提示血样本中有
肝素存在
普外科陈琪,凝血常规检测:PT20s,延长8s;PTA42%;PTR1.82; INR1.83;FIB3.12g/L; APTT35.7;TT12.9s;血栓弹力图检测各参数正 常,提示患者凝血功能正常;
➢ 据媒体和业内人士称“我国临床不合理用血达50%以 上”。我国血液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血液制品已 成为稀缺资源。 献血率 ➢中国9‰。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0 ‰ ~30 ‰ 。
总量供不应求 季节性“血荒” 结构性“缺血”
影响对患者的救治
怎样促进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积极采用现代输血管理模式 ➢严格输血指征,合理使用成分血 ➢严格输血评估,提高临床合理用 血水平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在进行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加强对输血工作的领导,确保输血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输血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输血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输血过程中的监控和评估,不断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安全。

二、输血前的准备第七条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并与患者或近亲属讲清利害关系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第八条责任护士凭取血通知单到血库取血,并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签名,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

取血过程中要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

第九条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第十条血液领出库后30分钟内进行输血,评估静脉穿刺有困难的患者,待静脉穿刺成功后再到血库取血。

血液一经启封不可再退回血库。

第十一条取血前先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如遇特殊情况(患者体温高、心率快等)先征求医生及检验科老师意见再进行取血。

第十二条输血前应将血袋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含钙药品、酸性及碱性药品等),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

三、输血过程中的管理第十三条输血时,须由执行者二人或以上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进行三查八对”,再次查对血液质量后并双签名。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必须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

第十四条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四、输血后的监控与评估第十五条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怎样安全合理输血?

怎样安全合理输血?

怎样安全合理输血?前言:在21世纪,输血正在成为现代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安全输血,能够挽救生命。

慢慢地,我们要考虑如何安全输血。

尽管从采血到输血的过程十分复杂繁重,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个输血过程中谨慎小心,便可以大程度降低输血风险,接下来的文章将为大家解答如何安全合理输血。

1.医疗输血的原因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输血呢?通俗的讲是患者的血不够,需要外界的输血来增加自身的血量,以更好的恢复健康,维持生命。

输血是一种日常的治疗手段,它是将血液或者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这样能够补充患者的血流量,补充患者机体不足的血液成分,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以保障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恢复到健康状态。

1.输血的风险我们了解到,输血确实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能够缓解那些对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需求的患者,但是输血的风险不容小觑,例如病人发生输血反应,血液凝滞,输血过程被感染很多传染病,或者发生输血并发症等等。

对于那些可输血可不输血的患者来说,如果医护人员给予不当的输血操作,导致患者承受患传染病的风险,那么这个结果对患者来说会是沉重的打击,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当然输血的安全性也不全针对患者来讲,那些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或者互助献血、公益献血的一些爱心人士,也同样会因为献血过程管理不当而感染上疾病,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我国每年因为献血过程患上艾滋病的人数不在少数,前一段时间,一位福建5岁女童因为输血感染艾滋病的消息令人震惊和痛心。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尽可能规避或减少输血的风险。

1.安全合理输血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安全输血方法对于降低输血风险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合理的输血呢?从血液的采集、来源、分离、检测、运输、贮存及输入等众多输血步骤环节一一把关,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便可以有效降低风险,重要的输血措施如下:1.血站要严格保证血液的质量,输血前应该做好化验和检查其中必须严格检查血液的外观,血液颜色是不是正常的,血袋是否在使用前完好无损,检查血液正常之后,还应该仔细核对患者,交叉配合试验以及球蛋白的检查结果,血液通常情况下是在冷藏箱里存放的,在使用时要保证血液取出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安全可靠,防止输血相关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而建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全输血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介绍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失血、贫血等疾病。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传播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输血制度。

二、安全输血制度的目的安全输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三、安全输血制度的主要内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医疗机构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 确认输血血型:对患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血型匹配。

- 确认输血需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输血的血液成份和数量。

- 准备输血设备: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管、输血袋、输血针等设备,并确保其无菌。

2. 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范:- 核对患者身份:在输血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赋予正确的患者。

- 核对血液标本:核对输血血液的标本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匹配。

- 输血前的检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实验室检查,确保患者适宜输血。

-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血液的性质,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引起输血反应。

- 输血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3. 输血后的处理措施在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措施:- 监测患者反应:在输血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病情发展,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 处理输血残留物:将输血所使用的输血管、输血袋等设备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记录和报告:对输血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血的时间、血液成份、输血量等信息,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输血安全和临床输血

输血安全和临床输血
FFP,FFP剂量10~15ml/kg。
4、心功能障碍:
循环负荷过重表现为全身静脉压升高—肺血管内血流增加 —肺活量↓—严重时病人死亡。 枸橼酸中毒—低血镁、低血钙—心功能障碍。
5、微聚物输入对微循环的影响。
微聚物主要由贮存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形 成的微聚颗粒组成。(大量输入库存血—肺微血管栓塞)
特殊输血
1、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输血; 2、非特异性抗体阳性(Coombs’试验 阳 性)
患者的输血; 3、稀有血型的输血;
总结
输血是‘双刃剑’。一方面输血疗法在临床救 治和急症抢救中具有重大意义,而另一方 面目前人类对于血液的认知仍然是十分有 限,输血风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事故 问题,随着性病、艾滋病的蔓延,输血风 险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
决定急性失血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或如何进行输血,应根据 患者失血前的身体情况、失血原因、失血速度及失血量等 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WHO输血指南中写明急性失血时需处 理问题的重要性顺序为:
1、补充和维持血容量; 2、改善供氧能力; 3、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4、维持止血功能
相对应的急性出血病人通常的输血方案为
病例1:医护人员在申请单上误将39岁写成 39床,护士只核对床号后抽取39床血标本测
血型并配血,输入后患者发生急性溶血性 输血反应,抢救无效后死亡。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主要有:
2、免疫性输血反应;(如血型不合输血溶血性反 应、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
动物实验发现:
单纯输注红细胞
血容量得到补充 血红蛋白得到恢复 组织间液缺失28%
输注全血
组织间液缺失30%
输注晶体液+红细胞
存活率达70%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范本安全输血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措施,避免输血相关的风险和感染的发生。

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输血措施和预防输血感染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1.输血前准备(1)患者确认:与患者核对相关信息,确保患者身份、血型、血液配型等。

(2)血液筛查:对供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包括血型鉴定、血红蛋白测定、传染病筛查等。

(3)血液保存:确保血液保存和运输的质量,按照规定条件保存血液,并核对血液有效期。

2.输血设备准备(1)输血器具: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输血器具,包括输血管道、输血袋、输血针等。

(2)输血设备检查:对输血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器具完好、无损伤,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3.输血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对输血部位进行消毒,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液和消毒方式,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

(2)输血采样:在输血前后,定期进行血液采样,检测血红蛋白、病原体感染等指标,确保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

(3)输血速度: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输血目的,合理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4)观察监测: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监测和记录,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指标。

(2)不良反应处理: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快速处理措施,包括停止输血、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适当的药物等措施。

5.输血感染预防制度(1)供血者感染筛查:对供血者进行感染筛查,包括肝炎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2)血液质量控制:确保血液的质量可靠,定期检测血液相关指标,并设立质控机构进行质检。

(3)输血器官消毒:对输血器官进行规范的消毒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输血相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安全输血操作规程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操作技能。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

安全输血制度安全输血制度是指为确保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性,预防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建立和完善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全输血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安全输血制度的背景和意义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拯救生命,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建立安全输血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全输血制度的内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a. 患者的血型鉴定:通过血型鉴定,确定患者的血型,以便匹配合适的血液制品。

b. 患者的抗体筛查:进行抗体筛查,排除患者体内存在的不良抗体,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c. 输血适应症评估:评估患者是否有明确的输血适应症,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d. 血液制品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如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等。

2. 输血操作流程a. 输血前的核对: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输血适应症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b. 输血前的抗体交叉试验:进行抗体交叉试验,确保输血的相容性。

c. 输血设备的准备:准备好输血设备,如输血管、输血袋、输血针等,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无菌。

d. 输血过程的监测:在输血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e. 输血后的观察和记录:输血结束后,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如输血量、输血时间等。

3. 输血质量控制a. 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如无菌、无致病菌等。

b. 输血设备的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和维护输血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c. 输血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评估。

4. 输血相关的风险管理a. 输血反应的处理:对于浮现输血反应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住手输血、赋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等。

b.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的筛查和监测机制,确保输血过程中不传播传染病。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

安全输血措施及预防输血感染制度一、安全输血措施的重要性安全输血措施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采取的各种措施。

输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输错血型、传染病感染等,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和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则是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以保证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输血感染的发生。

二、安全输血措施的内容1. 严格的血液筛查:在进行输血前,必须对供血者的血液进行严格的筛查,排除携带传染病的风险,如艾滋病、乙肝、梅毒等。

2. 确保血液的准确性:在输血前,需通过多重检验手段,确保血液的血型和配型的准确性,避免输错血型的情况发生。

3. 完善的输血标识:在进行输血时,需要对输血袋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输血者的姓名、住院号、血型、配型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严格的消毒措施:对输血操作的仪器、用具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规范的穿刺操作:针对输血时的穿刺操作,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以减少穿刺风险和感染风险。

6. 注意输血血液的储存和保存:输血血液的储存和保存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避免血液的质量下降。

7. 规范的输血速度控制: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输血过快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8. 密切观察输血效果: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三、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重要性1.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是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输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风险。

2.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是输血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对输血工作的规范和约束,有助于确保输血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预防输血感染制度有利于提高输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输血的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四、预防输血感染制度的内容1. 输血前的筛查工作: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筛查工作,包括供血者的病史、检查、血型配型等,以排除携带传染病的风险。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1.红细胞(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

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

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

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

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

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

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四、血液保护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五、安全输血(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O 输血安全战略
• 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系统并实施全面 质量管理
• 从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
•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
• 合理用血
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 无偿献血-挑选安全的献血员 • 严格筛选检测血液 抗HIV-1/2 HBsAg 抗HCV ALT • 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 • 自身输血 •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几百 / ul 结论:输新鲜全血不能有效提高病人的 颗粒白细胞计数
凝血因子
• 凝血因子活性每毫升血浆 1 IU
• 每单位全血含 100 - 120 IU
• 在全血保存中部分活性丧失
• 输入一单位全血约可升高活性
0.03 - 0.04 IU / ml
结论:不可能通过输新鲜全血纠正病人因
凝血因子活性低引起的凝血障碍
–所有病人均在英国发现,一例在法国, 但和 英国关系密切 –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类似 CJD 和疯牛病 –病原体 结构变异 PrP ( 细胞蛋白质Prion ) –在nvCJD病人扁桃体,脾和淋巴结中检出
脘 病 毒 Prion
• 传播方式
–疯牛组织污染的食物 –血?
• 在人类没有证据证明 prion 经血传播 • 在羊等动物实验提示有此可能
HCV HIV 10 + 3 2
为何必须合理用血
• • • • 血液资源宝贵 WHO 安全输血三大战略之一 献血制度处于向无偿献血过渡期 筛选检测不能做到绝对可靠(窗口期, 试剂敏感性,操作误差 ) • 有些病毒还没有检测或还不知道 • 临床存在不合理输血
–不必要的输血:保险血,营养血,人情血 –输新鲜血,全血,不愿意输血液成分 –输血剂量不够
–血小板 –颗粒白细胞 –凝血因子
血 小 板
• 每单位全血含 4 X 1010 • 采血和保存后部分失活 • 输注入体内最多能提高血小板计数 1000 / ul 结论:输新鲜全血不能有效提高病人的 血小板计数
颗粒白细胞
• 每单位全血含颗粒白细胞 0.5 X 10 9
• 采血和保存后部分会失活
• 输注入体内后最多升高粒细胞计数
– 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和输异体血有关 27%(异体血):12%(同基因血) – 和输血量有关
美国输血反应统计
感染后不落户于肝细胞 未证明病毒在肝细胞复制
输血和庚型肝炎病毒 (
血液筛检
• 必要性
无充分理由进行常规筛检
2 )
• 可行性
– 无获得文号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 抗体检测方法 ( 抗-E2 ) 仅反映接触史 – PCR 检测反映病毒感染状态
TTV
• 日本学者首先发现和命名 • 确认可以经血传播 • 临床意义( 肝炎?) 不明 • 对输血安全的影响不明
无偿献血的进展和现状
• 发达国家
–全血 完全实行无偿献血 –生产用血浆 一些国家已完全依赖无偿献血
芬兰 挪威 丹麦 澳大利亚 比利时 法国 新西兰 英国
• 推进方法
–教育 –政府政策支持
• 日本 内阁立法废止卖血 ( 1965 ) • 美国 FDA 要求血袋上标明血液来源性质 ( 1978 )
危险性的比较
无偿献血提高血液安全的机制
• 真实反映病史和相关生活习惯及行为 • 根据标准自我评估是否符合标准 • 配合实施 CALL-BACK 措施 • 新感染机率低
献血者素质→新感染率→窗口期率→漏检率
血液检测和输血安全
• 进一步提高常规检测的灵敏度,减少漏检
–改进试剂
–检测自动化
• 新技术的应用 -NAT 显著缩短窗口期
输血中的白细胞免疫反应
含白细胞(淋巴细胞)对病人不利
• • • • •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输入白细胞和恶性肿瘤的关系
– 输血使恶性肿瘤复发率升高 – 白细胞可能是促进肿瘤生长的因素
• 输入白细胞和细菌感染并发症的关系
• 提高保存效果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4 C 21-35 天 低温冰冻保存 一年 20-24 C 3-5天
• 为病毒灭活创造条件 根据各种血液成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 法进行病毒灭活
主要血液成份制品( 一)红细胞
• 浓缩红细胞 血球压积 70-80% • 加添加剂红细胞悬液
– 去除绝大部分血浆,血球压积 90% 以上 – 加添加剂: 红细胞保存效果好 粘性小,容易输注 – 提高血浆回收率,充分利用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
• 严格掌握适应症
杜绝人情血和营养血 减少和避免保险性输血
• 剂量
输血提升 Hb 0.4 - 0.5 克%/ 200ml血液
成 份 输 血
• 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
• 只给病人输注其需要的血液成份
成分输血优点
• 提高疗效
• 一血多用 ,充分利用宝贵血液资源
• 减少不良反应和付作用
• • • •
自动化 简化操作 降低成本 检测战略
5-6 小时可获得结果 MP-PCR USD 8.00/单位
– 对常规检测阴性的标本检测
– 检测混合标本
采供血 NAT 实施现状
• 美国 • 欧洲 已完成可行性研究 即将开始检测 从 99.7. 开始对原料血浆检测 即将对全血作常规检测 • 日本 从 97.11. 开始对原料血浆检测 从 99.7. 开始对临床用血检测 • 日本结果 HBV 78 + 8
• 洗涤红细胞 • 冰冻红细胞
主要血液成份制品(二)
• 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 FFP –冰冻血浆 FP
• 血小板
– 浓缩血小板 PC – 单采血小板
• 白细胞
– 浓缩白细胞 ( 白膜 ) – 单采颗粒白细胞
• 低温沉淀物
新鲜血和全血输注 -疗效
新鲜血和全血:对病人无特别的治疗 效 果-相关成分含量低
非甲-戊肝炎病毒
占输血相关肝炎
HGV5-10 %意不大 TTV • SEN-V
意义不大 可能为主要病原之一
输血和庚型肝炎病毒 ( 1 )
HGV 不能称之为肝炎病毒 没有证据证明HGV是肝炎的病因
–HGV 感染者未见肝炎病理变化 –HGV 感染对 HCV 肝炎病程无影响 –HGV-RNA 和 ALT 无相关性
小 病 毒 B19
• 经血传播 • 直径小,无脂质包膜,抵抗力强 • 临 床 损害造血组织
再障,慢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
• 检 测
血浆蛋白生产原料血浆检测
输血和新克-雅氏病(1)
• 克-雅氏病 ( CJD )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病变 老年性痴呆 –不经血传播,散发性,遗传性
• 新克-雅氏病 ( nv CJD )
常规血液检测的窗口期
抗-HIV 1/2 22 天
抗-HCV HBsAg
72 天 约 50 天
HIV 病毒感染过程和窗口期
HCV 病毒感染过程和窗口期
HBV病毒感染过程和窗口期
无偿献血 - 挑选安全献血者
• 无偿献血 保证献血者素质和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 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1 : 5 - 10
HIV 1/2
对输血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我国感染者和患者 超过20,711例( 至 2000.9. ) 估计实际为50万 献血者中检出数显著增加 HIV 阳性血感染率高
输血相关肝炎病毒
HBV和HCV 对安全输血的主要威胁 –HBV 人群中高感染率 –HCV 占输血后肝炎的 80-90 % 人群中较高感染率 常规筛检方法的长窗口期 -漏检较多 HDV和HEV 也可经血传播 HGV 是否属肝炎病毒? HAV 经血传播机会很少 非甲-戊肝炎病毒
输血和 SEN-V 病毒(1)
• • • • 人群中 非病毒性肝炎 献血者 高危人群 < 1 0 1 21.5 % % % %
提示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
输血和SEN-V 病毒(2)
输血后 NANEH 83 % 阳性 100例 NIH 的 NANBH 88 例 HCV 阳性 12例 NIH的 NANEH 10 例 SEN-V阳性 提示和输血及输血后肝炎密切相关
• 对输血安全的影响
–需继续研究以确定是否经血传播 –采取的措施
输血病毒安全性现状
• 目前输血已非常安全 • 离绝对安全还有相当距离 • 由于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特点和严重后果, 尽管发生很少,但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 继续努力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WHO 2002-3 年重点工作
WHO 总干事在执委会上提出 • • • • • • • 疟疾 AIDS 和结核 吸烟问题 母亲健康 血液安全 精神健康 癌症 心血管病 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 食品安全
• 减少输入可引起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的 血液成份
-白细胞 -血浆蛋白
成份输优点( 三 ) 充分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
• 临床需要
- 供血任务艰巨 - 随医疗事业发展需要更多的血 上海人均用血量 纽约的 1/5 我国人均用血量 美国的 1/10
• 来源
只能来自健康的献血者
• 成份输血使一血多用
成份输血优点(四) 有利于血液保存和病毒灭活
( 卖血 :无偿援 )
• HBV 携带者 6.3% : 0.6% • NANBH 50例/1000单位 :9例/100单位 • HIV-Ab 德国 0.15% (1.45mill) : 0.02% (4.67mill) • HCV-Ab 6.7% : 0.6% • NAT(HCV RNA)
–混合原料血浆 –凝血因子制品 –血浆蛋白制品 59% : 0% 44% : 11% 11/11 : 0/13
梅毒
输血传播病毒的原因分析
( 每千万检测合格的血液,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