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合集下载

休克患者护理教案模板(共4篇)

休克患者护理教案模板(共4篇)

休克患者护理教案模板(共4篇)第1篇: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导致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因此创伤性休克较之单纯的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更加复杂。

休克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2.感染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4.神经源性休克5.过敏性休克病因: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分为四类: 1.交通事故伤约占总数的65% 2.机器损伤约占总数的12% 3.坠落伤约占12% 4.其他伤约占11%造成以上四类创伤的主要因素为“暴力”。

从动力学角度看,创伤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动能对机体的不利作用。

发病机制:造成创伤性休克的原因很多,但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性休克均与其他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相同。

机体在血容量降低的情况下,可发生神经—内分泌效应的改变,使体液发生转移,以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补偿血容量,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

当血容量继续下降,则保护机制减弱,组织细胞在低灌注流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增多,内环境失调,血流动力学改变,组织灌注流锐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传递,以及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

微循环障碍机制复杂,一般分为三期:1.微循环缺血期又称休克代偿期:此期若能及时补充液体,积极纠正血容量不足,休克可能好转,因此该期又称可逆性休克。

2.微循环淤血期又称休克失代偿期:此期由于大量血液瘀滞于毛细血管,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出,血液黏稠度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因而血压降低。

3.微循环衰竭期又称休克难治期:此期内由于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中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红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凝集,在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

细胞因持久血样,细胞膜损伤,溶酶提释放,细胞坏死自溶,并因凝血因子的消耗而产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护理创伤急救技术教案

护理创伤急救技术教案

护理--创伤急救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急救的概念解释急救的含义和重要性强调急救在护理工作中的关键作用1.2 急救护士的角色与职责介绍急救护士的职责和角色讨论急救护士在创伤急救中的重要性1.3 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解释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如迅速、准确、全面等强调急救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第二章:评估和准备2.1 现场评估介绍现场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对伤患意识的评估和呼吸、循环功能的观察2.2 急救设备和个人防护介绍急救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急救人员在使用设备时的个人防护2.3 急救药品的应用介绍常用急救药品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强调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第三章:心肺复苏3.1 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概念解释心肺复苏的含义和重要性强调CPR在创伤急救中的关键作用3.2 CPR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详细介绍CPR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强调按压深度和频率的正确性3.3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介绍AED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强调AED使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第四章:创伤急救基本技术4.1 止血技术介绍不同类型的止血方法和应用场景强调止血技术的正确操作和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4.2 包扎技术介绍包扎的目的和基本方法强调包扎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3 固定技术介绍固定方法和应用场景强调固定的正确操作和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第五章:常见创伤的急救处理5.1 颅脑外伤介绍颅脑外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观察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的重要性5.2 胸部创伤介绍胸部创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对呼吸困难和气胸的识别和处理5.3 骨折和脱臼介绍骨折和脱臼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正确的固定方法和搬运技巧第六章:开放性创伤6.1 开放性创伤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开放性创伤的分类,如枪伤、刀伤、炸伤等强调开放性创伤的紧急处理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6.2 清创和缝合技术介绍清创和缝合的目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无菌操作和预防感染的原则6.3 开放性创伤的急救处理介绍开放性创伤的急救处理步骤,如止血、清创、包扎等强调及时转诊和后续治疗的注意事项第七章:闭合性创伤7.1 闭合性创伤的分类和特点介绍闭合性创伤的分类,如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强调闭合性创伤的诊断和急救处理的重要性7.2 骨折的急救处理介绍骨折的诊断和急救处理方法,如固定、止痛等强调正确的搬运方法和避免进一步损伤的注意事项7.3 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处理介绍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如冰敷、加压包扎等强调观察伤情发展和及时转诊的必要性第八章:创伤患者的评估与监测8.1 创伤患者的初始评估介绍创伤患者的初始评估方法和步骤强调评估伤患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重要性8.2 创伤患者的持续评估与监测介绍创伤患者的持续评估与监测方法强调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的注意事项8.3 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工具介绍常用的创伤病情评估工具,如ABCDE评估法等强调使用评估工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第九章:创伤患者的护理与治疗9.1 创伤患者的护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创伤患者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如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伤情变化等强调护理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9.2 创伤患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介绍创伤患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如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强调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和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9.3 创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创伤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第十章:创伤急救的团队协作与沟通10.1 创伤急救团队的组成与角色介绍创伤急救团队的组成和各角色的职责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10.2 创伤急救团队的合作流程与技巧介绍创伤急救团队的合作流程和技巧强调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及团队协作的流畅性10.3 创伤急救中的沟通技巧与注意事项介绍创伤急救中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强调保持清晰的沟通渠道和及时反馈的必要性第十一章:特殊创伤的急救处理11.1 烧伤创伤的急救处理介绍烧伤的分类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冷却烧伤部位和防止感染的重要性11.2 枪伤和爆炸伤的急救处理介绍枪伤和爆炸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控制出血和防止休克的重要性11.3 高空坠落伤的急救处理介绍高空坠落伤的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强调颈椎和腰椎损伤的特殊处理和搬运技巧第十二章:创伤急救的设备与技术12.1 创伤急救设备的使用介绍创伤急救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的使用方法强调设备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2.2 创伤急救技术,如血管介入、气管插管等介绍创伤急救技术的方法和适应症强调技术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2.3 创伤急救中的模拟训练和操作演练介绍模拟训练和操作演练在创伤急救中的重要性强调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的必要性第十三章:创伤急救的后续处理与康复13.1 创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与康复治疗介绍术后护理和康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强调患者功能恢复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13.2 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与康复训练介绍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康复过程中的个体化和持续性的关注13.3 创伤患者的心理康复与支持介绍心理康复和支持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第十四章:创伤急救的法律法规与伦理14.1 创伤急救的法律法规介绍与创伤急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急救人员职责、急救操作规范等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保护患者权益的重要性14.2 创伤急救的伦理问题讨论创伤急救中的伦理问题,如知情同意、资源分配等强调伦理原则和道德决策在创伤急救中的重要性14.3 创伤急救中的法律和伦理教育与培训介绍法律和伦理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内容强调提高急救人员的法律和伦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第十五章:创伤急救的持续改进与研究15.1 创伤急救的质控和改进措施介绍创伤急救的质控方法和改进措施强调持续改进和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性15.2 创伤急救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介绍创伤急救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强调科研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和意义15.3 创伤急救的国内和国际发展趋势探讨国内和国际上创伤急救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的必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护理学科中的创伤急救技术,从基础概念到实践操作,再到后续处理和康复,涵盖了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颅脑胸部和骨折脱臼的急救处理、开放性和闭合性创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患者的评估与监测、护理与治疗、心理护理、团队协作与沟通、特殊创伤处理、设备与技术、法律法规与伦理以及持续改进与研究等多个方面。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灌注和氧供,进而引发的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状况。

急救护理在创伤性休克的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迅速纠正休克状态,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和表现1. 病因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

这些情况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管扩张、心排血量降低等,进而引发休克状态。

2. 表现创伤性休克的表现主要包括:- 血压下降:由于循环血量不足,患者的血压会明显下降。

- 心率加快:为了维持组织灌注,心脏会加快收缩频率。

- 皮肤苍白、湿冷:由于血液优先流向重要器官,皮肤血流减少。

- 尿量减少:由于肾脏灌注不足,尿量会明显减少。

- 意识改变:严重休克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三、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在急救护理开始前,首先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头后仰、下颚推前等方法,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通畅。

3. 停止出血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可能存在大量失血的情况,应迅速止血。

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提升患肢等方法,控制出血。

4. 给予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的关键步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静脉输液或使用血浆代血浆等方式进行复苏。

复苏的目标是维持血压稳定、恢复组织灌注。

5. 给予氧气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随着氧供不足的情况,因此给予氧气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面罩、氧气袋等方式给予患者纯氧。

6. 监测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创伤性休克患者可能伴随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

在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电解质水平,并予以纠正。

7. 保暖和舒适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低体温状态,应及时给予保暖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8. 密切观察和监测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课件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课件

2
抗生素使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3
止痛药物
根据伤员的疼痛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止痛药物进行镇痛。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监测与观察
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血压、心率、 呼吸、尿量等的监测,以及病情的评估与记录。
创伤性休克的原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外伤
外伤是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 之一,如交通事故、跌落、体 育意外等。
内出血
内出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伤性休克的常见病 理生理特点之一,可能由器官 破裂、动脉撕裂等引起。
骨折
复杂的骨折可能导致大量出血 和创伤性休克,需要紧急处理。
早期急救措施:ABC原则
1
保持呼吸
确保伤员有足够的氧气供应,通过面罩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急救护理的关键步骤
评估伤情
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了解伤员 的伤情和体征。
维持气道通畅
保持伤员的气道通畅,确保呼吸顺畅。
处理大出血
控制出血是急救护理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需要使用止血带和压迫等方法。
迅速转运
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医疗机构,以获得更高水 平的治疗。
抢救用药和液体复苏
1
输注液体
使用盐水或其他液体进行液体复苏,以补充伤员失血和保持循环稳定。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课 件
本课件旨在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内容包括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创伤性休克的原因和病理生理特点,早期急救措施:ABC原则等。
休克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机,常见于急性创伤等情况下,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组织灌 注不足。
分类
休克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神经性休克等,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 特的病理生理特点。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一、概述外科休克是指因急性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休克等原因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一种常见危重疾病。

此类病人需要接受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以保障其生命安全。

本文将针对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教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抢救环境准备1.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配备好抢救所需的设备和药品,并确保设备的功能正常;3.组织好抢救人员,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4.确保医生、护士等抢救人员的通讯设备和抢救用品随时准备就绪;5.准备好必要的检查设备和仪器,在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无效检查和操作。

三、抢救原则1.保障生命安全。

抢救时首先要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2.及时止血。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及创伤性休克病人,必须要及时止血,防止继续失血;3.补充血容量和纠正休克。

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液量,纠正休克状态;4.改善氧供。

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氧输送;5.防止感染。

及时处理伤口,防止感染,加强监护,预防合并感染。

四、护理措施1.临床观察(1)生命体征的监测。

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及时处理;(2)神志和精神状态的观察。

观察病人的神志和精神状态,判断其意识状态是否正常;(3)皮肤颜色、温度的观察。

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是否苍白,皮肤是否湿冷等情况,判断循环血容量的情况。

2.疼痛管理(1)注意疼痛的评估。

病人休克时,由于组织缺氧,常常伴有严重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病人疼痛的程度;(2)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

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3.导尿和监测尿量(1)导尿。

对于休克病人,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可能出现肾脏灌注不足,需要定期导尿,监测尿量,及时发现肾功能损伤;(2)监测尿量。

定时记录病人的尿量,便于医生了解病情的变化。

4.定期翻身(1)频繁翻身。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血液循环不足,从而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病情。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非常重要,这决定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

以下是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主要内容。

应确保自身安全。

在护理患者之前,首先要进行自我保护,防止自身受伤或感染。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进行初步评估。

初步评估应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以及其他伴随疾病或损伤的情况。

这有助于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为后续急救措施做出决策。

接下来,进行创伤性休克的具体急救措施。

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

1. 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大量失血,因此需要迅速控制出血。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提高出血部位的位置或者使用止血带来实现控制出血的目的。

2. 维持通畅呼吸道: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维持通畅呼吸道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头后仰、剪开紧身衣物或者使用吸引器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 快速输液: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补充流失的血液量,以维持合适的血容量。

可以通过静脉途径迅速给予液体,如生理盐水或者晶体液。

4. 给予供氧: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存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给予供氧。

可以使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氧气,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情况。

5. 疼痛控制: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随严重疼痛,可以通过给予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以提高其舒适度。

监测和记录。

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并及时记录。

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为后续急救护理提供参考。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控制出血、维持通畅呼吸道、补充血液量、给予供氧和疼痛控制。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并为其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授课教材《急救护理》主编:谭进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课课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授课专业授课专业护理授课班级授课类型授课类型授课课时授课课时 1 学时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输液、给氧等 6 种常用急救技能 2、能力目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技能的临床应用 2、职业能力的提高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如何提升学生技能的临床应用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学法:体验式学习法、问题解决式学习法教学用具教学用具 ECS 高端模拟人;录播回放系统;急救药品、用物等理论复习理论复习 1、如何对休克患者进行评估? 2、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操作要点是什么?教教学学设设计计设计车祸伤员急救的1 / 11工作任务,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全程根据教学场所的转换分为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包含若干模拟情景,每个模拟情境中都暗含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通过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每一项任务,成就感逐步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应用高科技教学设备(ECS)设置高度仿真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激兴趣、增知识、强技能、升情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怕挫折的自学能力。

教教学学过过程程整节课 45 分钟,以激趣、质疑、活动、巩固为教学模式分为 6 个步骤:第一步:引入任务时间安排:3 分钟第二步:小组讨论时间安排:5 分钟第三步:护理处置时间安排:20 分钟第四步:录播回放时间安排:10 分钟第五步:过程评价时间安排:---------------------------------------------------------------最新资料推荐------------------------------------------------------ 5 分钟第六步:强化巩固时间安排:2 分钟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副页)教研组外科教案作者:马海龙日期:2010 年 10 月 10 日实实践践教教学学过过程程教学过程示意图场景一:多媒体示教室步骤一:引入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提示导语:同学们,急诊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在某个十字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车祸的全过程被监视器拍了下来,视频已经传到了我们这里,接下来我们将观看这起车祸的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我们今天的课程与这起车祸有关。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因各种创伤引起低血容量,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休克(shock)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包括心力衰竭、出血、脱水、过敏、严重感染和创伤等)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引起的循环衰竭、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降低、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皮肤湿冷、静脉塌陷、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昏迷。

在休克状态下血流不足以提供细胞的营养需求和代谢垃圾的有效清除,这样可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休克患者病情常迅速恶化,如不及时抢救,组织器官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一)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机体在低血容量的作用下,发生神经—内分泌效应的变化,致使体液转移,重新分布,以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补偿血容容量的改变,稳定血流动力学。

这是机体必要的保护性反应。

当血容量丢失到一定程度,而保护性机制减弱,血管收缩延长,组织细胞在低灌流状态下所形成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使内环境失调,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不及时补偿,导致组织灌流锐减,细胞代谢障碍,最终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乃至衰竭。

1.体液转移与重新分布创伤失血致低血容量,使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最先发生神经一内分区效应,释放儿茶酚胶,使皮肤、内脏和肌肉的血管收缩,心动过速,以维持重要器官(心、肺、肾、脑)的血流。

组织细胞因灌注不足而开始无氧代谢,使乳酸大量形成,并发展为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使细胞进而损伤。

如休克延长,细胞发生肿胀,最终导致细胞发生损伤或死亡,器官功能衰竭。

2.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直按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传递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流动,包括三种体液循环系统:血液微循环、淋巴微循环、组织液微循环或超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机制错综复杂,一般可分为三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衰竭期。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任务背景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情况,常见于外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等情况下。

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患者评估、急救措施和监测要点等内容。

二、患者评估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伤情:包括既往疾病、过敏史、外伤类型和时间等。

2.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3. 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根据伤口的位置、大小、出血情况等来判断伤情的严重程度。

三、急救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2. 控制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等。

3. 维持血压稳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可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4. 给予氧气:在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以增加氧供。

5. 保持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出现体温下降,应采取保暖措施,如给予温热液体、盖上保温毯等。

6. 保护伤口:对于外伤患者,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监测要点1.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以评估血压的稳定性。

2. 心率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3. 呼吸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浅,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4. 意识状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出血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包括伤口出血、黏膜出血等,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急救护理注意事项1. 心理安抚: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抚和支持。

2.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与医生配合: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嘱执行护理措施。

4. 家属教育: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家属,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伤口护理、出血控制等知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外伤、出血、灼热等原因造成的体液和电解质紊乱、组织灌注不足等引起的一种严重症状,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危及生命。

因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非常重要。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一、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进行快速评估患者状况。

评估内容包括意识、呼吸、血流动力学、出血情况等。

快速评估有助于把握时间,并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便尽快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给予氧气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不畅,因此急救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氧气,以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维持生命体征的正常。

三、保护患者颈椎在救治过程中,切记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颈椎。

当现场发现受伤患者存在颈部伤势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颈椎固定,以免加重颈椎损伤或者导致神经功能损害。

四、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患者出血是导致休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出血。

具体措施包括停止出血、技术止血、压迫止血等,以防止患者出血过多,失去体液和电解质,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

五、及时输液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体液和电解质紊乱问题,因此,在院前急救中及时补液非常重要。

补液可以起到改善血流动力学、维持血流稳定的作用。

但具体输液种类和剂量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切记不可盲目输液。

六、注意维持患者体温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体温调节失常的情况,因此,在使用补液、输血等措施时一定要注意维持患者的体温,以防止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

七、及时送往医院当创伤性休克患者稳定后,急救人员应该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以便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送医途中,急救人员可以在抬运过程中继续监护患者的状况,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总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把握,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实现精准施救。

只有这样,才能尽早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或其他重大损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早期识别、体位调整、控制出血、液体复苏和休克监测。

一、早期识别:1.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皮肤状况,包括意识水平、烦躁不安、苍白或发绀等。

1.2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体温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评估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包括创伤部位、出血情况和伤口大小等,以便确定急救护理的紧迫性和方式。

二、体位调整:2.1 将患者平躺,保持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有助于维持脑血供和氧合。

2.2 抬高患者的下肢,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前负荷,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2.3 避免过度移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或引起进一步出血。

三、控制出血:3.1 快速评估和定位出血源,采取紧急止血措施,如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剂等。

3.2 高度怀疑内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或介入治疗,以控制出血源。

3.3 在控制出血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通气。

四、液体复苏:4.1 根据患者的伤情和失血程度,选择合适的液体复苏方案,如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等。

4.2 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3 注意避免液体过负荷或过度输血,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或再灌注损伤。

五、休克监测:5.1 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恶化或复苏情况。

5.2 使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如中心静脉压监测、肺动脉导管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和容量反应性。

5.3 根据监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支持治疗措施等。

结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ppt课件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ppt课件

12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技能迅速提升血压,又能改善
心脏、脑血管、肾和肠道等内脏器官的组织灌溉。
血管活性药物只要包括血管收缩剂、扩张剂及强心药
三类。血管收缩剂使小动脉普遍处于收缩状态,虽可暂时
升高血压但可加重组织缺氧,应慎重选用。临床常用的血
管收缩剂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PPT课件
1
开篇语
美国著名外科学家Walt说过:“死亡 和交税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件事,而 创伤就是终身面对的第三件事。”他 还说,即使所有外科疾病已被攻克, 创伤仍会存在。
PPT课件
2
那么什么叫创伤性休克呢
PPT课件
3
目录
一、创伤性休克的概念和病因
二、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PPT课件
9
四、护理措施
1.迅速补充血容量
2.改善组织灌溉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4.维持呼吸道通畅
5.维持正常体温
6.预防潜在并发症
7.心理护理 PPT课件
10
1.迅速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 (2)建立静脉通道 (3)合理补液 (4)记录出入量 (5)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PPT课件
三、诊断监测和治疗原则
四、护理措施
五、术前准备
PPT课件
4
一、创伤性休克的概念和病因
概念: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作用后,发生了
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量 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 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病因: 交通事故伤;
机器损伤;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一、急救措施1、立即控制创伤所致的大出血(1)加压包扎止血:用消毒敷料或消毒棉垫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填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松紧度以能达到伤口止血但不影响其远端血运为宜,同时应抬高损伤部位的肢体以减轻出血量。

(2)气压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的方法不能止血时。

将上肢抬高2小时,使血液回流.局部垫上松软敷料或毛巾布料,其上止血带环绕肢体缠扎两周勒紧,以不出血为止;但要及时记录开始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60分钟松开5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

2、快速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选择上肢静脉或深静脉置管,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

重度休克时应在10-30分钟内输入2000ml液体以扩容,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液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回心血量,然后输入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

3、立即采血、配血,通知血库备血。

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4、休克卧位:头及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

—20。

,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及分泌物,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4-6L/min,给氧浓度40—50%,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做好机械通气的准备。

6、严密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测各项生命体征一次,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及氧流量以防发生肺水肿及氧中毒.7、留置导尿,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出入量。

8、妥善固定骨折部位:避免搬动过程中骨折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器官的进一步损伤,适当镇痛,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利于防止休克、便于患者的搬运。

9、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先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分钟测一次血压。

血压平稳后每15-30分钟测一次,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速,严防药物外渗。

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等情况下。

它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代谢需求而引起的。

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

一、创伤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导致的循环血量不足,引起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

其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出血、烧伤等。

二、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神志改变等。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尿量减少、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方面。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判断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2.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3. 维持循环稳定:包括保持血压稳定、纠正酸碱失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复苏、输血等治疗。

4.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导致的创伤性休克,要及时控制出血源,止血是急救护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5. 维持体温稳定: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体温下降,要及时给予保暖措施,维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6.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等。

8. 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处于生命威胁状态,需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四、创伤性休克的护理注意事项1.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过度降温或过度升温。

3.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由于大量失血或严重创伤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和氧供应不足。

急救护理的目标是迅速识别和纠正引起休克的原因,恢复循环血容量,并确保足够的氧供应,以避免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一、快速评估和初步处理1.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和皮肤状况等生命体征,确定是否存在休克的迹象。

2. 给予氧气吸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供应。

3.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开始输液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进行补液。

4.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失血迹象,应迅速控制出血源,并采取措施防止继续出血。

二、补液和循环支持1.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失血量等因素,计算出预计的补液量。

一般情况下,可先给予快速输液以迅速恢复循环血容量,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2. 补液的选择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单一种类或联合使用。

3.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补液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以维持循环血容量在适当范围内。

三、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 休克患者易发生感染,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 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热情况。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3.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

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液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监测和支持器官功能1. 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以评估循环血容量和器官灌注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和支持治疗的措施。

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以评估氧合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氧疗和呼吸支持的措施。

3. 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以评估器官功能。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题: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创伤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

一、早期识别和评估1.1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1.2 了解患者的伤情和病史:包括是否有大出血、颅内损伤、骨折等情况。

1.3 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

二、有效止血和保持循环稳定2.1 控制出血源:包括压迫止血、包扎止血、手术止血等方法。

2.2 维持循环血容量:包括输液、输血、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

2.3 监测循环功能: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供应3.1 确保呼吸道通畅:包括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头部位置正常等方法。

3.2 给予氧疗:包括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措施。

3.3 监测氧合情况:包括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

四、维持体温和营养平衡4.1 保持体温稳定:包括保暖、降温等方法。

4.2 给予适当营养支持:包括静脉输液、胃肠道营养等措施。

4.3 监测体温和营养状况:包括监测体温、血糖、蛋白质等指标。

五、情绪支持和家属教育5.1 给予情绪支持:包括与患者交流、安抚等方法。

5.2 教育家属:包括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预后等内容。

5.3 提供心理援助:包括安排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措施。

结语: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早期识别和评估、有效止血和保持循环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供应、维持体温和营养平衡、情绪支持和家属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教案
授课教材《急救护理》主编:谭进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授课
专业
护理
授课班级授课
类型
授课
课时
1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
目的
1、知识目标:掌握创伤性休克患者输液、给氧等6种常用急救技能
2、能力目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
教学
重点
1、技能的临床应用
2、职业能力的提高
教学
难点
1、如何提升学生技能的临床应用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
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
学法:体验式学习法、问题解决式学习法
教学
用具
ECS高端模拟人;录播回放系统;急救药品、用物等
理论
复习
1、如何对休克患者进行评估?
2、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操作要点是什么?




设计“车祸伤员急救”的工作任务,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全程根据教学场所的转换分为三个场景,每个场景包含若干模拟情景,每个模拟情境中都暗
含若干小任务,每个任务的完成都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通过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每一项任务,成就感逐步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应用高科技教学设备(ECS)设置高度仿真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相互合
作,“激兴趣、增知识、强技能、升情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怕挫折的自学能
力。





整节课45分钟,以“激趣、质疑、活动、巩固”为教学模式分为6个步骤:第一步:引入任务时间安排:3分钟
第二步:小组讨论时间安排:5分钟
第三步:护理处置时间安排:20分钟
第四步:录播回放时间安排:10分钟
第五步:过程评价时间安排:5分钟
第六步:强化巩固时间安排:2分钟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副页)
教研组外科教案作者:马海龙日期:2010 年10月10日
实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示意图
场景一:多媒体示教室
步骤一:引入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导语:同学们,急诊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在某个十字路
口发生了一起车祸,车祸的全过程被监视器拍了下来,视频已经
传到了我们这里,接下来我们将观看这起车祸的视频,请大家仔
细观看,我们今天的课程与这起车祸有关。

多媒体展示:车祸视频
引入任务:观看完视频,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车祸的全过程,现
在有个任务要交给大家:车祸的伤员将送到我们病房进行抢救,
要求大家4人一组,自由组队,5分钟后进入病房,对伤员进行
急救护理。

现在请大家自由组队,进行准备。

教学目的:引入任务
教学要点:创造急迫的氛
围,让学生快速进入状
态。

车祸
伤员
急救
场景一:多
媒体教室
场景二:
模拟病房
场景三:多
媒体教室
步骤一:引入任务
步骤二:小组讨论
步骤
三:
护理
处置
情景模
拟一
情景模
拟二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一
任务六
步骤四:录播回放
步骤五:过程评价
步骤六:强化巩固




步骤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教学内容:
学生4/5人一组,自由组队,对案例进行讨论,人员分工,进行抢救前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
小组分组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

注意事项:
避免同一类型学生组队(成绩、性格等)。

场景二:模拟病房
步骤三:护理处置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情景模拟一:
患者在病房等待治疗,小组到达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课前准备:
布置病房,高度仿真医院急救环境。

任务一:问诊
问诊内容:
①一般情况:姓名:王某;性别:男;年龄:25岁
②病史摘要:早上7点左右上班途中被车撞倒,身体多个部
位受伤、出血,左下肢开放性骨折、大量出血。


后被送到医院。

③病人感觉:全身疼痛、发冷、口渴、头晕、呼吸困难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学设置:
教师通过模拟发声系统和学生进行对话,训练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注意事项:
注意音调、音色的变化,让学生有真实的感觉。

任务二:护理体检
体检结果:T:36.6℃,P:98次/分,R:24次/分,BP:80/60mmHg。

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口唇、耳廓有轻
微发绀,四肢温暖、湿润,神志清楚,烦躁不安,左
下肢开放性骨折,其余体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暂缺。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体格检查,特别是生命体征的测量教学设置:
设置ECS参数,表现出各项指标,不便于表现出来的由语言表现出来。

情景模拟二:
病人病情加重,学生对患者进行护理处置
任务一:开通2条静脉通道
操作要点:①三查七对②无菌原则③一针见血④评判性思维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静脉输液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在学生输液过程中,给学生设置障碍(关闭开关、改变流量等),锻炼学生评判性思维。

任务二:氧气筒给氧法
操作要点:①用物准备②检查安全性能③流量调节④健康宣教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氧气筒给氧法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1、设置一次流量变化,训练正确操作。

2、扮演家属,和学生对话,考察学生健康宣教水平。

任务三:选取正确体位
操作要点:①采取休克体位②方法正确③呕吐处理方法正确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体位选取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应激能力
③呕吐处理方法教学设置:
1、设置障碍,使学生不能通过摇床选取体位,训练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2、病人突发呕吐,训练学生应急能力。

任务四:止血、包扎
操作要点:①止血带部位②止血带是否与皮肤直接接触③包扎松紧度④包扎平整度
教学目的:①训练学生止血、包扎操作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为学生准备多种止血、包扎用具,训练学生评判性思维。

任务五: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
操作要点:①进行正确的心电监护连接②正确观看、报告病情变化
教学目的:①心电监护连接方法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设置至少一次的病情变化,训练学生观察能力。

任务六:青霉素皮试
操作要点:①三查七对②“三史“的查对③注射手法④结果的判断
教学目的:①训练青霉素皮试方法
②评判性思维教学设置:
设置过期药品,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场景三:多媒体示教室
步骤四:录播回放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过程一:录播回放
小组成员观看自己刚才的操作录像,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教学设置:
将学生护理处置全过程进行录像。

时间关系,可1倍快速回放或选择性回放。

过程二:小组讨论
小组观看完录像后进行小组讨论,对小组的操作进行自我评价。

步骤五:过程评价
过程一:自我评价
小组自我评价。

过程二:学生互评
由其他小组对此小组进行评价。

注意事项:
注意控制课堂纪律,保证评价顺利完成。

过程三:教师点评
由教师进行点评,注意只给出原则性错误,不点拨细节,给学生再次自我评价的机会。

全过程评价:①团队协作②人际沟通③护士素养注意事项:
1、评价标准如上一场景每任务的操作要点。

2、进行原则性点评,不点拨细节。

步骤六:强化巩固
教学过程教学提示
过程一:教师引导
在教师引导下列出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项操作注意事项: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式教学。

过程二:学生根据上一过程的总结,画出本次课的思维导图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进度,可
选择在课后完成。

教学后记
通过模拟人随时调整参数,引起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增强了学生护理技能训练的主动性。

通过高端智能模型编辑的“病人”,找出护理问题,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学生按角色分工要求为模拟病人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或配合医生抢救等。

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判断思维及应变处理能力,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让全科护理措施得以实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