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发展史.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b3671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e.png)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石油的开采则离不开石油工程钻井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从钻井技术的历史发展、现阶段的钻井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钻井技术的历史发展
人类对石油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真正的工程钻井技术起源于19世纪。
当时,人们还是用手工方式进行钻井,效率低下且危险性大。
直到20世纪初,随着石油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钻井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191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台旋转钻机,标志着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从机械时代开始。
二、现阶段的钻井技术
在现阶段, 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和成熟。
旋转钻机、立管钻井技术、定向钻井技术、动力定向钻井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钻井作业更加安全、高效和环保。
特别是水平井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对储层的开发利用率大大提高,为石油产量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会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无人作业、智能控制系统、数据分析预测等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将推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向着更加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新型材料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的推广等也将为钻井技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的钻井技术将会更加高效、环保、智能化。
希望我国在这方面也能够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为我国的石油工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12d52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b.png)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石油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工程。
而钻井技术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效率和成本。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技术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1. 传统钻井技术最早的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都是依靠人工劳动完成的,使用简单的手动工具进行钻井作业。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石油勘探和开采进入了机械化时代,出现了钻机、顶钻等机械化设备,采用机械钻井技术进行石油开采。
2. 钻井技术的革新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钻井技术也得到了革新,出现了旋挖钻机、水平定向钻井技术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钻井的效率和安全性。
3. 钻井技术的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钻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出现了智能钻机、自动钻井系统等先进技术,使得钻井作业更加精准、高效。
二、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特点1. 高效节能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进步,钻井设备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节能环保成为了当前钻井技术的重要特点。
新型的钻井设备不仅能够提高钻井速度,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2. 安全可靠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作业,而现代的钻井技术能够大大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
智能钻井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井下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危险,保障钻井作业人员的安全。
3. 数据化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钻井作业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数据化管理。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钻井作业的各项参数,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4. 精准定位随着水平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现代钻井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精准定位。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扩大开采范围,提高采收率。
三、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未来,智能钻井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国近代钻探史
![中国近代钻探史](https://img.taocdn.com/s3/m/2d3aa3fb770bf78a6529541a.png)
中国近代钻探史
发展了多种功能的探矿技术装备。 发展了多种功能的探矿技术装备 。 由引进、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 由引进、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能生 产制造满足地质调查、矿产与资源、 产制造满足地质调查、矿产与资源、水 资源勘探、 资源勘探、工程勘察等需要的各类钻机 和坑探设备,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 和坑探设备,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工 具、仪器等,我国已成为探矿机械生产 仪器等, 大国。 大国。
中国近代钻探史
50 年来, 探矿工程随着地质工作的发 50年来 , 展而壮大成长, 展而壮大成长 , 全国十几个部门都建 有探矿工程管理体系, 有探矿工程管理体系 , 建立健全了各 项管理制度、 标准、 规程, 项管理制度 、 标准 、 规程 , 创办了多 所院校探矿工程专业和探矿科研机构、 所院校探矿工程专业和探矿科研机构 、 60 多个探矿机械仪器厂、 专业技术刊 60多个探矿机械仪器厂 、 物 、 学术团体等 。 我国探矿工程技术 学术团体等。 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近代钻探史
新中国成立至今,勘探过168个矿种中有154 新中国成立至今,勘探过168个矿种中有154 个矿种动用钻探、坑探工程, 个矿种动用钻探、坑探工程,在探明众多矿 产地中地质部门投入实物工量:机械岩心钻 探超过1 探超过1亿m,坑探470万m,浅井720万m,槽 坑探470万 浅井720万 探 1.5 亿 m3 。 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水文地质 、 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钻探工作量。 工程地质钻探工作量。山东胶东金矿储量与 产量居全国之首, 1958-1997 年投入钻探工 产量居全国之首 , 1958-1997年投入钻探工 作量逾90万 ;长江三峡选址1955-1980年共 作量逾90万m;长江三峡选址1955-1980年共 投入钻探工作量逾13 万 投入钻探工作量逾 13万 m 。 地质部门探矿工 程队伍多年保持在10万人左右, 程队伍多年保持在10万人左右,其中技术人 员逾7500人 员逾7500人。
卓筒井(了解)
![卓筒井(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a4a6fb069dc5022aaea00b5.png)
卓筒井--中国古代钻井史上的创举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说:“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探井或凿洞的技术,肯定是中国人的发明……”,他还认为,这种技术大约在12世纪以前传到西方各国。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油气井最早的开凿者,而且是世界上钻井工艺技术的先驱。
中国古代的钻井技术,起源于人们寻找水源的手工挖掘劳动之中。
早在秦朝就已有开凿的盐井。
到汉朝,钻凿盐井地区已经相当普遍,井深达60余丈,到唐朝井深达80余丈。
我国发明了世界上最先出现了人力机械冲击式顿钻钻井技术。
到了北宋中期,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 1048年)在四川开凿盐井的实践中,我国古代钻井技术有了新的发现——成功地钻凿出了小口径井。
当时把这种口径只有“碗口大小”的小口井称“卓筒井”。
关于卓筒井的施工方法,在苏轼(1036∽1101年)《东坡志林》中曾有记载。
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卓筒井,井口不过碗口那么大,可打井深数十丈,这在900多年前确实是一大奇迹。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四川射洪县人马骥撰写一篇《盐井图记》,曾经详细描述了“卓筒井”的钻凿施工程序:“勘察井位”—“竖井架”—“下套管”—“凿小窍”—“建井架”—“吸卤”—“动力”—“处理事故”—“扫孔”。
这种钻井程序与现代石油钻井程序有大致相似之处。
到了明代,我国古代的“卓筒井”(顿钻钻井技术)的技术已趋于更加完善的程度。
当时的钻凿设备与现代顿钻设备相比,主要构造和原理相似。
钻头设计的科学性、多样性、制作之精巧也与现代顿钻钻头相似。
由于钻井技术的重大突破,钻井深度大大提高,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1820年前后),我国的钻井深度已达三四百丈,即超出1000米。
1840年打出了世界领先的1200米深的“磨子井”。
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它是“活着的恐龙”!没有它,就没有海湾战争!……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石油之父”的卓筒井!价值属于全中国的光荣与骄傲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钻井发展史
![钻井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b4194830029bd64783e2cb0.png)
石油钻井概述
钻井技术的发展
目前钻井技术的现状
1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概述
1.石油钻井的概念 所谓石油钻井是指为了勘探和开发地 下石油和天然气而在地表钻凿一个通往地 下油气层直径很小的井眼的工作。
2.石油钻井的种类
A.把钻井按钻井的目的进行分类
2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观察井: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了解地下动态的井 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 最终采收率,而调整原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救援井:为了救援而钻的井。
5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概述
B.把钻井按井斜角不同分类:
直井、定向井、水平井
直井:井口与井底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定向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钻达目的层,井口 与井底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水平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以井斜角 >85°的角 度进入目的层。
11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施工工序
1. 定井位 2. 道路勘察 3. 基础施工 4. 安装井架(塔型井架) 5. 搬家 6. 安装设备
钻井的基本工艺过程
7. 一次开钻 8. 二次开钻 9. 钻进 10. 起钻 11. 换钻头 12. 下钻
钻井施工
13.完井电 测
钻前施工
完井施工
14.下套管固井
12
参数井:为了解区域构造,提供岩石物性参数而钻的井。
构造井:为了了解地质构造特征、验证物探成果,并编 制地下某一标准层的构造图。
探井:为了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及其埋藏位置(预探
井),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及取得油气开发所需 的地质资料(详探井),圈定油气藏边界及其储量
钻井工艺基本介绍
![钻井工艺基本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a79c161caaedd3382c4d306.png)
钻井作业的基本操作
• N) O) P) Q) R) S) T) U) 完井作业 裸眼完井,射孔完井,筛管完井 地层泄漏破裂试验 取芯作业 套管试压 盘管作业 套管回接作业 钢丝作业
5. 钻井作业工艺过程:
钻头尺寸 钻进深度 36" 26" 17-1/2" 12-1/4" 8-1/2" 200M左右 400M左右 下入套管尺寸 套管下入深度 30" 20" 200M左右 400M左右 1000M左右 目的层 目的层 备注 封堵淤泥层,安装海底 井口导向架 封堵淤泥层或软地层, 安装井口头 封堵易垮塌的泥页岩地 层,为后期左右做准备
C)三开钻井工艺
• 1) 钻具基本结构:12-1/4”钻头+(马达) +扶正器+无磁 钻铤+MWD+短接+8” 钻铤+扶正器+8”钻铤+振击器+短接 +钻杆 2) 钻进井深到目的层,采用定向钻井钻 到生产层,采用高聚合物泥浆。 3) 下入套管为9-5/8”套管,套管下入深 度要根据完井方式来选择。
4. 钻井作业的基本操作
• A) 开钻 B) 起下钻:从井中起出管串或将管串下入井 中 C) 组合下部钻具:即组合钻头,马达,扶正 器,钻铤,振击器,加速器等下部钻具 D) 下套管 E) 固井 F) 防喷器(BOP)试压
钻井作业的基本操作
• G) H) I) J) K) L) M) 组装或拆卸升高管及防喷器 打捞作业 射孔作业 处理泥浆 侧钻(开窗作业) 测井作业 压井作业
海洋钻井平台(种类)
• E) 潜式钻井平台(底部沉箱加水后与 海床接触,坐在海床上,作业水深浅, 可以移动) • F) 半潜式钻井平台(可以移动,作业水 深较深,NH2号作业水深300M,NH5,6 号作业水深500M) G) 钻井船(可以移动,作业水深较深)
第1节 钻井技术的发展演变
![第1节 钻井技术的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b7f8d97baf1ffc4ffe47acd4.png)
四、旋转钻井
钻井液的循环过程是这样的:钻井液首先由泵从泥浆罐中吸入,增加液 压之后通过立管和水龙带进入钻柱内孔,通过钻头水眼到达井底,然后从井 底携带岩屑由环空上返,返到地面后流至固相消除设备,最后再流回泥浆罐。
四、旋转钻井
旋 转 钻 井
机械钻机
四、旋转钻井
顶驱
水龙头 方钻杆 转 盘
钻
杆
扶正器
用钢丝绳把顿钻钻头送 到井底,由动力驱动游 梁机构,使游梁一端上 下运动,并带动钢丝绳 和钻头产生上下冲击作 用,使岩石破碎。
曲 柄 连 杆
提 升 滚 筒
钻头
四、旋转钻井
起源于工厂常见的在木头和金属上用旋转
工具钻孔而同时清除钻屑的实际工作。
四、旋转钻井
旋 转 钻 井
1901年用旋转钻机打出纺锤顶的万吨油井后,又发明了黏土泥浆 。在井场上挖一个泥浆池,用救火用水龙带往池子里加水,把牲 口赶到池子里用脚踏,“搅拌”成黏土泥浆,用泵灌注到井下去 。
二、小口径顿钻钻井
扇泥筒关键部件皮钱有着与单向阀相同的
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比如 现代固井用的分级箍以及采油时用到的抽油
泵,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固井用分级箍
抽油泵
二、小口径顿钻钻井
在防止井壁坍塌保持井壁稳定所采用的方法以及设备
一口井钻凿完成之后要加以巩固防止井壁坍塌。我国古代通过用下入木柱的
入清水使岩屑与清水混合成泥浆,然后用吞泥筒把泥浆提出地面的方法,吞泥筒
又名扇泥筒。
二、小口径顿钻钻井
扇泥筒的工作原理是:当扇泥筒下放接触泥水时,井内泥水对筒底皮钱产生的 压力迫使皮钱向内张开,泥水进入筒内,扇泥筒提起时井下泥水对筒底的压力消失。 相反,筒内泥水在重力作用下对皮钱产生向下压力,使皮钱向下运动,皮钱因受筒 壁凸出部的阻碍而关闭泥水不漏失。
现代钻井技术发展概况
![现代钻井技术发展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c523e9d47f1922791688e843.png)
(二)影响钻井技术发展的因素 1、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要求 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目标 增加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增加储量 扩大勘探领域:海洋、沙漠、戈壁、 深部地层。 各种钻井新技术正是在这种形势的要求下而相继产生。 典型的钻井新技术有:水平井、大位移井、欠平衡压力钻 井、小井眼井、超深井、分支井、多底井、导向钻井等。 2、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拖动了钻井技术的 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使钻井工程走向智 能化有了可能。典型的技术有:数据的实时采集(地面的综合 录井仪、井下MWD、LWD、FEWD)、数据的远程传输、导 向钻井等。
B 、 科学化钻井施工 钻井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采用最优措施,并用必要的手 段对钻井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几项配套技术 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技术 油气井压力控制技术 钻井液固相控制技术 C、 油气层保护 钻井液体系与地层配伍 钻进过程中尽量避免或减轻钻井液对地层的伤害 综合录井的概念 集地质录井和钻井工程录井为一体的录井称为综合录井。 完成综合录井任务的仪器为综合录井仪。 综合录井与科学化钻井的关系 综合录井仪采集和计算的100多个参数中有70%以上的参 数是钻井工程参数,所以利用综合录井仪实时监控钻井工程施 工,是保证科学化钻井实施的重要手段。
1、钻井装备与工具 装备 电动钻机 顶部驱动系统 连续软管钻机 工具 钻头 各种井下工具等 2、智能化水平
测量 传输 控制 MWD/LWD/FEWD
3、特殊工艺井技术 4、管理水平
一、钻井发展简史及科学化钻井
(一) 钻井发展简史(以旋转钻井为例)
(1)概念阶段(1901--1920) 开始把钻井和洗井两个过程联系在一起, 并使用了牙轮钻头和注水泥封固套管的工艺。 (2)发展阶段(1920--1948) 这个时期的钻井工艺、固井工艺、牙轮钻 头、钻井液等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了大功率钻井设备。 (3)科学化钻井阶段(1948--1968) 这个阶段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使钻井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突出的技术成就有: 高压喷射钻井 高效牙轮钻头 (镶齿、滑动密封轴承钻头) 优质钻井液(低固相、无固相不分散体系钻井液) 优选参数钻井(优选钻压、转速和水力参数) 以上技术使钻井速度产生了大的飞跃。 地层压力检测技术、油气井压力控制技术、钻井液固相控制技术 平衡压力钻井技术。 以上技术使钻井速度又一次产生了大的飞跃。 (4)自动化钻井阶段 (1968至今)这个时期主要体现电子仪表、自动测 量和计算机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例如:钻井参数的自动测量、综合录井仪、 随钻测量技术等。由于以上技术的应用,才得以实现最优化钻井、自动化钻 井。
钻井技术发展的故事
![钻井技术发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6b0d8202d276a200292e5e.png)
钻井技术发展的故事08-12-30 作者:编辑:石油之光编辑人类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天然露头产出的石油和沥青了,最早是用容器在水面上撇取原油,后来发展到挖坑采油,又从挖坑发展到坑下凿井。
因为是用手工工具,这类井的深度很有限。
1965年,我国湖北大冶铜绿山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000多年)的矿井,挖掘深度已达50多米,已经采用木质辘轳来提升矿石。
西晋张华著《博物志》中记述“临邛火井一所,从(纵)广五尺,深二、三丈”。
即现今四川邛徕地方有一口气井,是人工挖成的,上口宽约1.6米,深约10米。
而《太平广记》记述的“陵州盐井”,“周围四丈,深五百四十尺”,按三尺为一米计算,已经深达180米左右了。
而且说,坑壁用木材作井栏框架,以支撑保护井壁,防止坍塌。
缅甸人大约在11世纪初也开始手工挖坑、凿井采油。
缅甸的仁安羌油田上至今保存着一口人工挖的井。
人下井到井底去挖土时,井口上悬挂一面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去。
《俄罗斯石油技术史》一书记述,18世纪采油主要来自人工挖的坑,无需井壁支持。
1766年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省的彼尔沙,有人挖坑采油,坑深2.8米。
大致也在那个时候,沙俄的克里木、库班、切列金半岛上也都有人挖坑取油。
中国古代的冲击钻井人工挖坑、凿井,深度很有限。
后来发明了用简单的机械,用冲击的原理来打井。
这就是顿钻的开始。
这种没有动力机,靠人力或畜力来带动的钻井技术,其发源地在中国。
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这样写道:“今天在勘探油田时所用的这种钻探井或凿井的技术,肯定是中国人的发明”。
大约北宋中期开始(大约公元1041一1048年间),我国出现了人力冲击钻进的简单机械,用它来钻“卓筒井”。
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写的《东坡志林》一书中记述:“自庆历(公元1041--1048年)、皇佑(1049--1050年)以来蜀始创卓筒井,用圆刀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
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
我国钻井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钻井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70007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c.png)
我国钻井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时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石油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石油工程领域涌现出了更多的新型技术,极大的提升了我国石油工程的开采效率,使我国石油产量越来越多,从而不断满足了我国对石油能源的日益渴求。
在石油钻井工艺当中,其钻井工艺也有了巨大的改变,使其摆脱了传统钻井工艺的尴尬局面,大幅度提升了钻井作业的开发效率。
本文通过对我国钻井工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对当前我国钻井工艺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必要的分析,明确了我国钻井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钻井工艺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与研究,来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我国的钻井工艺,从而推动我国石油工程领域开采水平的整体发展。
标签:钻井工程;钻井工艺;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我国石油工程领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使我国石油开采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满足了我国对石油能源的极度渴求。
而石油工程领域中的钻井工程,相信大家都会熟悉,钻井工艺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目前上来看,钻井工艺如今已经具备了成熟的雏形,许多新型钻井技术都已经被应用于钻井工艺之中,这就使得钻井作业不仅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上升。
纵观我国钻井工艺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钻井工艺虽然总体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依旧较为落后,如何对钻井工艺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工艺进行优化与改善,才是未来我国钻井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我国钻井工艺发展历史说起我国的钻井工艺,在古代,我国的钻井工艺可以说是领先于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但是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钻井工艺的发展一直都非常缓慢。
在十八世纪中期,外国列强又入侵我国,我国又进行了多年的内战,致使钻井工艺的发展速度更为缓慢。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钻发出的钻井工艺流入到中国台湾,当时我国的钻井工艺基本上都是沿用外国其他国家的工艺,致使我国对钻井工艺的发展停滞不前。
直至新中国的建立,随着对我国石油领域的越来越重视,才使得我国钻井工艺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那个时候的钻井工艺通过学习苏联等国家的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那个时候石油开采项目也越来越多,国家还特别设立了钻井设备的制造商,为石油钻井提供了众多的专业人才,发展至今,我国钻井工艺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对钻井进行相关的测量,并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和传输,还能够利用手动控制使其从地面探测深入到了地下探测当中,实现了对地下信息的全面收集与检测,以减少钻井对地层的侵害。
喷射钻井
![喷射钻井](https://img.taocdn.com/s3/m/a44120212f60ddccda38a017.png)
6 喷射钻井技术6.1 概述喷射钻井是钻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它使钻井速度大幅度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在机泵条件、钻具结构、泥浆性能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水力参数的优选,使钻头水马力、射流冲击力、喷射速度达到极大值,强化井底清洁和水力破岩,从而提高钻速。
6.1.1喷射钻井的发展(1)30年代采用大排量,大水眼,低泵压,未取得任何进步;(2)40年代中期汉泊尔公司采用减少喷嘴直径和排量,提高泵压,钻速大幅度提高;(3)50年代肯达尔、戈因斯建立了喷射钻井水力设计三大理论。
使喷射钻井完全进入了优化设计阶段;(4)六、七十年代水力设计进一步完善,出现了许多新的水力设计方法。
开始研究井底流场,喷嘴组合,直径及长度对井底净化的影响。
由上述可知:采用大机泵、高泵压、合适的排量和喷嘴直径,能大幅度提高钻速。
6.1.2喷射钻井的提出出发点:净化井底,减少重复切削,辅助破岩,提高机械钻速。
(1)水力因素对井底的作用*漫流对井底岩屑的横向推力作用;*动压力梯度对井底岩屑的冲击作用。
(2)岩屑在井底的运移过程:*离开破碎坑;*运移到钻头边缘;*环空举升。
(3)压持作用*静压持作用:由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之差引起;*动压持作用:由钻头牙轮滚动将岩屑压回井底;*垫层作用:泥浆在井底压差作用下形成泥饼,叫垫层。
由于垫层使岩屑很难破碎。
6.1.3主要内容(1)研究在机泵条件、钻具结构、泥浆性能一定的条件下,使钻头水功率、射流冲击力、喷射速度最大,水力能量的一次分配;(2)研究井底流动规律,水力能量的二次分配。
为喷嘴合理布置提供理论基础。
6.2 喷射式钻井的基本原理。
6.2.1射流的结构特性(1) 射流是具有一定压力的流体通过孔口泄出的流束。
分为自由射流和非自由射流。
喷嘴射流属于淹没非自由射流。
(2) 射流结构组成和参数射流结构组成如图所示:结构:由等速核,边界层(扩散层)组成。
结构参数:扩散角α;表示射流分散程度; 扩散系数如下式:)2/(2αtg a = (1)极距如下式:)2/(2/00αtg d J = (2)等速核V 0,在等速核内速度相等; (3) 射流动压力在等速核内动压力为:2200v P ρ=(3)在等速核外动压力为:22v P k ρ=;0P P k λ= (4)式中,λ为射流衰减系数。
论述石油钻井的发展历史
![论述石油钻井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83ace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7.png)
论述石油钻井的发展历史
石油钻井是从地球深处开采石油的一种方法。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人们用工具从地下石油井中提取石油。
到了19世纪初,石油钻井的技术开始显著改进。
1790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用蒸汽驱动的钻探机,它能够在更深的位置进行钻探。
1870年,美国人改进了这个设计,发明了现代钻井机。
此后,石油钻井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石油被发现和开采。
到了20世纪,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
现代液压钻机(Hydraulic drilling machines)在20世纪初期被发明,大大加快了钻井速度。
1960年代,人们又发明了海上钻探平台,使得在深海进行石油开采成为可能。
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钻井机械越来越智能化,可以自动化地完成很多工作,大幅提高效率。
总的来说,石油钻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不断完善,石油钻井能力和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未来,人们将会发明更先进的技术来更好地利用石油资源,同时也会更加注重环保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古代钻井技术
![中国古代钻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8c3778783d049649b6658d1.png)
人类最早钻井活动是从中国开始的钻井就是人们从地表向下挖掘一个筒形的通道,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汲取地下水。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钻井大体经过了挖掘井技术、顿钻井技术和旋转钻井技术三个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中,中华民族都是处在该项技术的最前列。
公元前1500年前后,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井”字,春秋战国时期的井深已达50余米,到唐朝时已超过140米。
这个时期属于人工挖掘井阶段,井的直径大约为1.5米,人可以从井筒下到井底。
中国古代钻探技术历经两千年的发展。
到北宋的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我国古代钻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出现顿钻井技术。
钻井井筒直径有碗口大小,井深可达130米左右,古称卓筒井。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了我国古代钻井技术后极为赞叹,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史》一书中写到“今天用于开采石油与天然气的深井就是从中国人的这些技术中发展起来的”,并指出“这种技术大约在12世纪以前传到西方各国”。
1835年(道光6年),我国打成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卓筒井”,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寨,深度达1001.42米。
19世纪末期出现的旋转钻井技术,实际上是在我国顿钻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石油天然气井,我国古代称“火井”。
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公元61年):“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
”即在今陕北神木县附近的鸿门火井处建立祠庙。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曾有“火井温泉在何处?”的诗句。
据《蜀中广记》一书记载,明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在我国四川省的嘉州,在钻盐井或天然气井的过程中,由于钻出了石油后即改为油井。
明清时期,我国四川钻凿油气井的技术就很普遍了,井深都在1000米左右。
(摘自石油工业出版社《走进石油》丛书)中国古代钻探技术编辑词条分享中国古代钻探技术始自钻凿井盐。
井盐钻探按照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井盐钻探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大口浅井阶段(公元前 3~11世纪)。
石油钻井平台的发展史
![石油钻井平台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da45ef619e8b8f67c1cb945.png)
石油钻井平台的发展史1896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为开发由陆地延伸至海里的油田,从防波堤上向海里搭建了一座木质栈桥,安上钻机打井,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油井。
最初的海上勘探采用这种栈桥或人工岛的方式。
1920年,委内瑞拉在马拉开波湖利用木制平台钻井,发现了一个大油田。
1922年,苏联在里海巴库油田附近用栈桥进行海上钻探成功。
1936年以后,美国又在墨西哥湾的海上开始钻第一口深井,1938年建成世界上最早的海洋油田。
20世纪40-60年代,随着焊接技术和钢铁工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钢质固定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等钻井装置。
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首次用钢结构钻井平台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石油开发的热潮。
1950年,出现了移动式海洋钻井装置,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
1951年,沙特阿拉伯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
1960年,中国在莺歌海开钻了中国海上第一井---"英冲一井",水深15米。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建成各种大型复杂的海上钻井、采集、储输设施,促进了海上油气开采的迅速发展。
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遍及世界各大洋。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钻井最活跃的近海区域,正在作业的就有19000多口井。
在海湾地区作业的近海钻井船有120多艘。
美国路易斯安那娜州沿岸有钻机近百座。
挪威、巴西等国的海上石油钻探兴旺。
20世纪80年代,海上勘探的国家已逾100个,海上产油国超过40个。
近20年中,海洋原油产量的比重在世界总产油量中增加了一倍。
目前,海洋能源资源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主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海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恒一介绍,海洋能源开发要瞄准四大战略领域:第一是海洋石油的深水领域。
全球海洋石油资源量44%在深水。
第二个领域是L NG(液化天然气)领域。
进入21世纪,世界油气12项重大发现中有八项在海洋,其中七项是天然气。
钻井的发展历史
![钻井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62db65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8.png)
钻井的发展历史钻井是一项重要的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本文将从古代钻井技术的出现开始,逐步介绍钻井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钻井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古埃及人利用木质杆和石头制成的钻头,通过人工力量进行钻井。
这种简单的钻井技术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水井和矿井的开掘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钻井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公元前4世纪,中国古代工匠发明了一种称为“天杆”的钻井工具。
天杆是由一根长杆和一个旋转钻头组成,通过人力旋转杆子来实现钻井的目的。
这种钻井技术在中国古代的石油开发中被广泛使用。
到了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钻井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改进。
1785年,英国工程师伊德沃斯(James Watt)发明了一种蒸汽动力驱动的旋转钻机,使钻井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钻机利用蒸汽动力来带动钻杆旋转,从而实现了更深、更快速的钻井作业。
19世纪末,美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创新。
1866年,美国人尼克尔(Nicholas van der Graaf)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旋转钻机,该钻机采用了电力驱动,大大提高了钻井的效率和精度。
此后,电力钻机逐渐取代了蒸汽钻机,成为主流的钻井工具。
20世纪初,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钻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
190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斯佩克特(Anthony F. Lucas)成功地使用了旋转钻机在地下1500英尺深处钻探到了大规模石油储量。
这次重大的发现引发了全球性的石油热潮,促使钻井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加,钻井技术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950年代,射孔技术的出现使得在油井中制造小孔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了油井的产能。
1960年代,钻井液技术的发展使得在钻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井底压力和井壁稳定性,大大提高了钻井的效率和安全性。
进入21世纪,随着深水钻井和超深井钻井的需求增加,钻井技术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和突破。
钻井工程设计知识
![钻井工程设计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eb69516844769eae009ed85.png)
绪
二、钻井的发展史
论
1、2100多年前,在四川自贡,为了获得地下的盐,应用的是 顿钻法。
2、1521年钻盐井偶得石油。
3、1820年及鸦片战争前夕,钻井深度突破1000米,中国第一 口油井在陕西延长油矿。
4、1835年在四川钻成了一口天然气井——兴海井,井深达 1200m,是当时世界上最深的井。
5、美国1859年8月在宾夕法尼亚洲泰特斯维尔小镇打了第一口 油井。前苏联在1863年打了第一口井。
绪
一、石油钻井概述
论
1、石油钻井的概念:指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
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孔眼,一直达到地
下油气层的工作。 2、石油钻井的种类: (1)按钻井目的分类: 探井 参数井:为了解区域构造,提供岩石物性参数。 预探井:为了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及其埋藏位置。 详探井: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及取得油气开发所需的地 质资料。 边探井:圈定油气藏边界及其储量。
考虑探井的加深选择不同型号的钻机;
根据技术下深的提升载荷不同型号的钻机。
四、渤钻钻机状况
电动钻机 58台,约占 中石油电动钻机总数的 22%。
7000米钻机51台,约占中 石油7000米钻机总数的25%。
一、钻井设备的选择
顶驱47套,约占中石油
顶驱总数的26%。
国内独有、技术先 进的端岛模块钻机 4 部。
二、设备的安装
主要工作:设备就位、校正、固定等。 安装质量应达到“七字标准”和“五不漏”要求。 “七字”标准是:平、稳、正、全、牢、灵、通。 “五不漏”是指: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不漏电、不 漏钻井液。
一、钻井设备的选择
三、钻机选择的原则
根据设计的井深进行选择不同型号的钻机; 根据所钻的井的类型选择不同型号的钻机;(直井、定向井)
早期世界海洋钻井装备小史
![早期世界海洋钻井装备小史](https://img.taocdn.com/s3/m/0689ddfa52ea551811a68789.png)
早期世界海洋钻井装备小史作者:伊然来源:《石油知识》 2018年第5期伊然1887 年世界上首次开展了海上石油勘探工作,在未来的 50 年间,海洋钻井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 世纪 40 年代,世界范围共有 3 个国家开展了海上石油勘探工作,它们所采用的方法都是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利用固定的平台进行勘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技术不断提高,人们对石油等天然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使得海洋钻井平台技术也不断提高,从钻井平台以及设备等方面而言,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主要变现为海洋钻井平台的数量逐年增多,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目前世界上可移动的海洋钻井平台就已经高达 700 多台,海洋钻井平台的种类也层出不穷。
栈桥式钻井平台1897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为开发由陆地延伸至海里的油田,美国人威廉姆斯从防波堤上向海里搭建了一座76.2米长的木质栈桥,把钻机放在上面打井,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海上钻井。
由于栈桥与陆地相连,物资供应就方便多了。
另外,钻机在栈桥上可以随意浮动,从而在一个栈桥上可打许多口井。
1920年委内瑞拉搭制了木制平台进行钻井。
1936年美国为了开发墨西哥湾陆上油田的延续部分,钻成功第一口海上油井并建造了木制结构生产平台,两年后,于1938年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油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木制结构平台改为钢管架平台。
1964-1966年英国、挪威在水深超过100米、浪高达到30米、最高风速160千米/小时、气温至零下且有浮冰的恶劣条件下,用这种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北海油田的开发,标志着人们开发海上油田的技术已臻成熟。
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在近海开展石油商业活动,原油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坐底式钻井平台在海边搭架子,造栈桥基本上是陆地的延伸,与陆地钻井没有差别。
能否远离岸边在更深的海里钻井呢? 1932年,美国得克萨斯公司造了一条钻井驳船“Mcbride”,上面放了几只锚,到路易斯安那州Plaquemines地区”Garden“岛湾中打井。
0钻井发展史
![0钻井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75fe636b90d6c85ec3ac653.png)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施工工序
1. 定井位 2. 道路勘察 3. 基础施工 4. 安装井架(塔型井架) 5. 搬家 6. 安装设备
钻井的基本工艺过程
7. 一次开钻 8. 二次开钻 9. 钻进 10. 起钻 11. 换钻头 12. 下钻
钻井施工
13.完井电 测
钻前施工
完井施工
14.下套管固井
14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的基本工艺过程
封井器
15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的基本工艺过程
16
第一部分 绪论
目前钻井技术现状
目前钻井技术现状
钻井范围:
– –
井眼直径:100mm~500mm 井的垂直深度;12262米(前苏联科拉半岛 上的SC3井),我国在胜利油田正在打一口 预计井深7000米的科探井,塔里木油田以
钻井技术的发展
2.钻井方法的发展
(1)人工掘井:1521年之前 (2)人力冲击钻:1521~1835 年,是靠人力、捞砂筒、特 殊钻头、悬绳、游梁等来完 成的。 实际上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及 自由落体的下落冲击作用来 钻井的。 特点是: 1)破岩与清岩相间进行。 2)冲击力小,破碎效率低。 3)设备简单,起下钻方便。
观察井: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了解地下动态的井 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 最终采收率,而调整原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救援井:为了救援而钻的井。
7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概述
B.把钻井按井斜角不同分类:
直井、定向井、水平井
直井:井口与井底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定向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钻达目的层,井口 与井底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水平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以井斜角>85°的角 度进入目的层。
84-第一节钻井的历史
![84-第一节钻井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689016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1.png)
第一节 钻井的历史井,是人类探查地下资源并将它们采出地面的必要通道。
钻井,就是围绕井的建设与信息测量而实施的工程。
钻井工程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一个油气田中,钻井工程往往要占总投资50%以上。
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
对用于开采、勘探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产井、注水井、探井、观察井、以及专为用做检查水洗油效果的检查井等)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应保证钻出的井对油气层的污染最少,固井质量高,能经受开采几十年长期的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
因此改进钻井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速度,是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
人类的钻井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一般可归结为四种方式的历史变革,即:1)人工掘井;2)人工冲击钻;3 )机械顿钻(绳索冲击钻);4 )旋转钻井。
当今,全世界广泛采用的钻井方式是旋转钻井,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用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第一口天然气井早在公元前250年在四川成都双流一带凿成;在公元1303年以前,中国陕北延长、延川等地已钻成了油井;公元1521年,中国四川乐山也钻了油井。
四川自贡市,是中国古代钻井科技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深钻技术)的摇篮。
整个自贡市就是一个古代钻井的大型展览场,树立着高达50~100m各式各样的古钻塔和建于1835年的世界最深的深钻井(井深达1001.42 m),这些古钻井持续不断地生产卤水与天然气长达160多年(1835~1989年),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钻井技术传到西方,欧洲主要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实验,并且创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绳索冲击的钻井方法,最终导致了旋转钻井方法的诞生,并于1901年开始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
一般认为机械顿钻(美国,1859年)是现代石油钻井的开始。
1834年,欧洲人把中国钻井技术应用于打盐井,1841年开始用于钻油井;1848年,俄国钻成他们的第一口油井;1859年美国人德拉克(E·H—Drake)上校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湾地区采用绳索冲击钻井方法钻出第一口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油井,井深只有21.64m,普遍被认为是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28852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e.png)
探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
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指利用钻井设备和技术,在
地下进行钻孔工作,以获取石油、天然气等烃类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
钻井技术的发展经
历了从传统机械钻井到智能化、数字化钻井的转变,推动了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高效升级。
传统机械钻井是第一阶段的发展,起源于1859年美国德州的第一口石油井。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动钻头和推送钻柄,将钻头切割地层,进而获取石油。
机械钻井设备简单,
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但存在钻井效率低、作业现场危险度高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机械钻井的局限逐渐显现。
钻头与井壁之间的摩擦力、下压力
等难以掌握,且无法获取到高质量的地质数据。
这推动了钻井设备技术的升级,迈进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智能化钻井是第二阶段的发展,属于基于传感器、计算机视觉、云计算、大数据等智
能技术的自动化钻井设备。
智能化钻井可实现钻井操作智能化,提高操作效率、降低钻损、降低生产成本与风险,并可实现准确掌握地质数据,指导后续勘探开发工作。
数字化钻井是第三阶段的发展,其与智能化钻井类似,但着重于数据处理。
数字化钻
井可以收集、传输、处理和分析钻井现场的沉积物学、地球物理、物性和地质信息,优化
钻井方案,提升生产效率和适应性,并为今后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基础。
总之,钻井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钻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围绕着如何提升效率、减少安全风险、降低投资成本等方
面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井技术的发 (2)人力冲击钻:1521~1835 年,是靠人力、捞砂筒、特 殊钻头、悬绳、游梁等来完 成的。 实际上是利用了杠杆原理及 自由落体的下落冲击作用来 钻井的。 特点是: 1)破岩与清岩相间进行。 2)冲击力小,破碎效率低。 3)设备简单,起下钻方便。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技术的发展
支 架 悬 绳 井 壁
游 梁
钻 头 井 底
10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技术的发展
(3)机械顿钻(冲击钻): 1859~1901年
钻井技术的发展
优点:
– –
设备简单; 起下钻方便。
支架 游梁
缺点:
靠冲击作用破岩,钻头功 率小,破岩效率低,钻井 速度慢; – 破岩和清岩相间进行。
参数井:为了解区域构造,提供岩石物性参数而钻的井。
构造井:为了了解地质构造特征、验证物探成果,并编 制地下某一标准层的构造图。
探井:为了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及其埋藏位置(预探
井),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及取得油气开发所需 的地质资料(详探井),圈定油气藏边界及其储量
(边探井)。
6
石油钻井概述
12
钻井技术的发展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技术的发展
3.旋转钻井技术的发展
(1)概念时期(1901~1920年):这个时期内开始将钻井和洗井 结合在一起,并使用了牙轮钻头和注水泥固套管技术。 (2)发展时期(1920~1948年):这个时期牙轮钻头、固井工艺、 钻井液等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了大功率钻井设备。 (3)科学化钻井时期(1948~1968年):这个时期钻井技术有了 迅速发展。采用了喷射钻井,镶齿、滑动密封轴承钻头,低固相、 无固相不分散体系钻井液及固相控制技术,总结出了影响机械钻 速的有关因素,采用了地层压力检测、井控技术及平衡压力钻井 技术。 (4)自动化钻井时期(1968~现在):发展了钻井参数自动检测、 综合录井、随钻测量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发 展了优化钻井、井口机械化自动化工具、自动化钻机、井眼轨迹 遥控及自动闭环控制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
钻井工程
第0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钻井发展史 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力学特性和压力特性 钻进工具:钻头、钻柱 钻井液:组成、类型、性能、防塌和保护油气层 钻进参数优选:钻压、转速、钻进方程、水力参数 井眼轨道设计及轨迹控制:轨道设计、防斜理论与技术、
定向钻井工艺与技术
第六章 油气井压力控制:地层压力的平衡与控制 第七章 固井与完井:井身结构、套管柱、油井水泥、完井技术 第八章 其他钻井技术及作业:事故处理、取心、套管开窗侧钻 步玉环 电话:8390255 8394360(O)
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概述
A.把钻井按钻井的目的进行分类:
区域普查井 :基准井、剖面井、 参数井、构造井 探井:预探井、详探井、边探井 开发井:生产井(油井、气井)、
注入井(注水井、注气井)
特殊用途井:检查井、观察井、调整井、 救援井等。
5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概述
基准井:在区域普查阶段,为了了解地层的沉积特征和 含油气情况、验证物探成果而钻的井。 剖面井:是为了研究地层岩性、岩相变化,为寻找含油 气构造而钻的井。
C.把钻井按井深不同分类:
浅井 H<2500m, 中 深 井 2 5 0 0 < H<4500, 深 井 4500<H<6000,超深井 H>6000m。
8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技术的发展
1.钻井的发展史
钻井技术的发展
210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了钻井,应用的是顿钻钻井 方法,这是在四川自贡,目的是为了获得地下的盐。 1521年钻盐井偶得石油,这是我国的第一口油井。 1835年在四川钻成了一口天然气井——兴海井,井深 达1200m,是当时世界上最深的井 到1820年,及鸦片战争前夕,钻井深度突破1000米, 中国第一口油井在陕西延长油矿。目前日产量还有200 公斤 1859年8月在宾夕法尼亚洲泰特斯维尔小镇才打了一口 20m深的油井,也就是所谓的世界上的第一口油井; 前苏联在1863年才打出20m深的井。 9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生产井:在进行油田开发时,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而 钻的井。 注入井:开发后期为了提高采收率及开发速度,而对 油田进行注水注气以补充和合理利用地层能 量所钻的井。
检查井:油田开发到某一含水阶段,为了搞清各油层 的压力和油、气、水分布状况,剩余油饱和
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
悬绳 井壁 钻头 井底
11
钻井技术的发展
第一部分 绪论
钻井技术的发展
(4)旋转钻:1901年发展起来的。 旋转钻井是靠动力带动钻头旋转, 在旋转的过程中对井底岩石进行破 碎,同时循环钻井液以清洁井底的 钻井方法。 旋转钻井又分为转盘钻井、井下动 力钻具钻井、顶部驱动旋转钻井。
特点是: 1)破岩与清岩相接进行。 2)旋转动力大,转速高,破碎效率高。 3)设备复杂,起下钻繁琐。
1
钻井工程
主要参考书:
1. 《钻井工艺原理》(上、中、下),石油工业出版社, 刘希圣教授主编。 2. 《钻井工艺技术基础》石油大学出版社,王瑞和教授 编著。 3. 《钻井工程》 郝瑞主编(中等专业用书)。 4. 《实用钻井工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情报研究所, 徐云英主编。 5. 《喷射钻井理论与计算》石油工业出版社,张绍槐编 著。 6. 《最优化钻井理论基础与计算》石油工业出版社,郭 学增编著。
观察井: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了解地下动态的井 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 最终采收率,而调整原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7 救援井:为了救援而钻的井。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概述
B.把钻井按井斜角不同分类:
直井、定向井、水平井
直井:井口与井底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定向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钻达目的层,井口 与井底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 水平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迹以井斜角 >85°的角 度进入目的层。
2
第0章 钻井发展史
石油钻井概述
钻井技术的发展
目前钻井技术的现状
3
第一部分 绪论
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概述
1.石油钻井的概念 所谓石油钻井是指为了勘探和开发地 下石油和天然气而在地表钻凿一个通往地 下油气层直径很小的井眼的工作。
2.石油钻井的种类
A.把钻井按钻井的目的进行分类
4
第一部分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