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
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方案]
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六淫名词解释
六淫名词解释
六淫是中医学中常用的六种外界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概念,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条件。
1. 风:风是空气流动的状态,也是一种气象现象。
在中医看来,风具有容易传播、变幻无常的特性。
风可以引起感冒、风湿等疾病,常表现为头痛、鼻塞、嗓子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2. 寒:寒是寒冷的环境条件。
寒气可以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阳气不足,使人体出现寒性疾病,如寒邪侵袭导致的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
寒性症状常常包括寒战、手脚冰凉、喜欢喝热水等。
3. 暑:暑是高温炎热的环境条件。
暑气容易引起人体阳气上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中暑、高温痉挛、中暑等疾病。
暑性症状包括口渴、出汗、头晕、嗜睡等。
4. 湿:湿是指高湿度的环境条件,湿的特点是降低水分的蒸发速度,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
湿气容易导致中滞、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湿邪疾病,如湿疹、风湿病等。
湿性症状包括浮肿、不想动、皮肤湿滑等。
5. 燥:燥是指干燥的环境条件,燥气容易导致人体液体流失,引起干燥症状,如干咳、干嘴、皮肤干燥等。
燥湿邪犯人体还可导致燥湿病症,如沙眼、热痱、湿疹等。
6. 火:火是指高温、高能量的环境因素,火邪可以导致体内阳
气过盛,气血燥热,出现火热病症,如高热、便秘、口舌生疮等。
火症状常常包括面红、口渴、口唇发红、舌苔黄等。
总之,六淫是中医学中用于描述外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六种气候条件,它们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和不适症状。
了解六淫,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中的六气解释
中医中的六气解释中医中的六气解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外界自然界的六种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这六种气候条件分别是风、寒、暑、湿、燥和火,也称为“六淫”。
中医中的六气解释不仅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第一步:风风是六气中的一种,指的是外部环境存在的风气。
风具有活跃、温润的特点,但长时间暴露在风中会使人体耗气伤阳,受凉感冒,引起风痹等疾病。
中医认为,阳是人体的正气,风能够扰乱人体阳气的运行,从而影响人的健康。
因此,人们应该注重保护自己,避免暴露在强风环境中。
第二步:寒寒是六气中的另一种,指的是外部环境的低温条件。
寒是能够凝滞万物的力量,容易使人体体温降低,导致人体气机不畅,出现感冒、风寒、关节疼痛等疾病。
对此,中医认为,人的体内阳气足够,就能够承受外部的寒气,保持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应该在寒冷季节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外部寒气对身体的伤害。
第三步:暑暑是六气中的另一种,指的是外部环境的高温炎热条件。
暑能够消耗人体的正气,引起体内阴阳失衡,出现中暑、夏季感冒等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主要来自阳气,而暑气可以消耗人体阳气,因此应该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第四步:湿湿是六气中的另一种,指的是空气中的水分过多所形成的潮湿环境。
湿气能够影响人体的脾胃功能,诱发湿疹、脚气等疾病。
中医认为,身体的正气主要来自脾胃,湿气能够扰乱人体脾胃的功能,因此应该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
第五步:燥燥是六气中的另一种,指的是外部环境的干燥条件。
燥气能够伤人体液津,引起干咳、口干舌燥等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液津来自于肾,应该注意多喝水,保持身体内液体的平衡。
第六步:火火是六气中的最后一种,指的是高温或燃烧所产生的热气。
火能够耗人体阳气,引起上火、口舌生疮等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主要来自脾胃和肾,因此应该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引起上火。
总结:六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涵盖了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和火等六种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医里关于六气的知识
中医里关于六气的知识在中医理论中,六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六种气候条件,即风、寒、暑、湿、燥和火。
这些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医里关于六气的知识,包括六气的特点、与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调养方法等。
一、六气的特点1. 风:风气多见于春季,其特点是具有活动性、瞬间性和变化性。
风邪容易传播和入侵人体,引起感冒、头痛、关节痛等症状。
调养方法:避风,穿戴适宜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按摩头部和颈部,增强抵抗力。
2. 寒:寒气多见于冬季,其特点是寒冷、收敛和凝滞。
寒邪容易侵袭人体,引起寒痹、胃痛、腹痛等症状。
调养方法:保暖,避免受寒,穿戴保暖衣物,多运动,饮食宜温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3. 暑:暑气多见于夏季,其特点是炎热、燥热和上升。
暑邪容易伤津伤液,引起中暑、烦渴、口干舌燥等症状。
调养方法:避暑,适当休息,避免暴晒,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室内通风。
4. 湿:湿气多见于夏季和雨季,其特点是湿重、沉滞和浊浊。
湿邪容易滞碍运行,引起湿痹、泄泻、浮肿等症状。
调养方法:保持清洁,保持室内干燥,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多吃利湿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 燥:燥气多见于秋季,其特点是干燥、收敛和阻滞。
燥邪容易伤津伤液,引起皮肤干燥、咽喉干燥等症状。
调养方法:保湿,多饮水,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少食辛辣食物,增加水分摄入。
6. 火:火气多见于夏季和炎热的环境,其特点是炎热、上升和烈性。
火邪容易伤阴伤津,引起口舌生疮、烦躁易怒等症状。
调养方法:降火,避免暴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水果蔬菜,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二、六气与五脏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医理论,六气对五脏有着直接的影响,每一种气候条件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脏腑。
下面将介绍六气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1. 风与肝:风是肝脏对应的气候,受到风邪的侵袭会导致肝气郁结、头痛、眩晕等症状。
2. 寒与肾:寒是肾脏对应的气候,受到寒邪的侵袭会导致肾阳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风寒暑湿湿澡火是中医理论中常用的六种病邪,它们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危害。
理解和认识这些病邪的危害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介绍风寒暑湿湿澡火六种病邪的危害,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方法。
一、风邪危害及预防风邪在中医理论中被描述为一种气候病邪,其特点是外感性较强,易变易动,容易传播。
风邪进入人体后,往往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引起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正常情况下,风邪在人体表面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进一步侵袭机体内部,导致风寒、风热等病症。
预防风邪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抵抗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尤其是避免长时间遭受寒冷和湿冷气候。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参加体育锻炼等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风邪对机体的伤害。
二、寒邪危害及预防寒邪是指寒冷的因素进入人体,导致寒冷病症,如感冒、关节疼痛等。
寒邪容易对人体的阳气产生不良影响,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肌肉紧张等问题。
此外,寒邪还容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预防寒邪的方法首先要保持穿衣合理。
在寒冷的天气中,要选择保暖性好的衣物,同时注意腹部、背部、脚等局部的保暖。
其次,注意加强对饮食的调理,适当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辣椒、大蒜等,可以起到辅助驱寒的作用。
此外,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减少寒邪对身体的危害。
三、暑邪危害及预防暑邪是指暑气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其特点是易袭人体,容易导致中暑等病症。
暑邪容易导致人体阳气亢盛,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出汗过多、脱水等问题。
此外,由于暑邪与湿邪相伴而生,还容易引发湿热症状,如口干燥、烦躁不安等。
预防暑邪的关键在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酷热的天气中,人们应该选择适当的衣物,减少阳光直射的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在中午时分暴露在烈日下。
此外,保持室内的通风和湿度,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喝温凉的饮料,可以有效减少暑邪对身体的危害。
中医中的“六邪”指的是什么?-温元通脉灸
“六邪”先说风、寒、暑、湿、燥、热,它们也被叫做“六邪”、“六淫”、“六气”,属于外感病邪。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记载:“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正常情况下,它们是天地自然的六种气候变换,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
但要是太过,在人体正气、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就会变成“病邪”侵入人体。
它们是怎么侵袭我们的呢?主要和天地气候的变换,我们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比如说在春夏交替温度忽冷忽热,添加衣物不及时,就容易头晕脑热导致感冒;常年居住或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患有风湿骨痛。
它们能够作为单独的病邪侵袭我们的身体,也能两三种一起侵袭,让人生病。
比如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痹等等。
它们也能相互交融。
比如说: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六邪”的特性风邪:凡具有轻扬开泄(容易出汗怕风)、善动不居(病点游移不定,导致四肢关节疼痛)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多侵袭人体的上半身。
寒邪: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发热恶寒、不出汗)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它是阴邪,容易损伤阳气。
寒邪侵袭身体会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就是它引起的。
湿邪:凡具有重着粘滞(觉得身体沉重、大便粘腻不爽)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它是阴邪,容易损伤阳气,侵袭我们的下半身体。
燥邪: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在秋天的时候扰人致病最多,易伤肺,易损伤津液。
热邪:也有人叫做“火邪”,凡具有炎热向上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
它是一种阳邪,容易扰人心神,让人伤风动血。
这里的风是肝风,耗伤津液,让筋脉失养,出现手脚颤动等等;“动血”指的容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像是吐血、便血等等。
暑邪: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
凡夏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是阳邪容易伤人津液心气,扰人心神。
在夏天多雨的时候,空气湿度,它又容易带着“湿邪”而来。
所以说在夏天的时候要多用艾灸除湿,提升免疫力和正气,免的暑邪和湿邪一起侵袭身体。
中医知识:外感六淫
中医知识:外感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风、寒、暑、湿、燥、热(火),本是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因素,合称为"六气"。
人生存在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自然界各种气候变化"打交道"。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各种自然气候的变化具有充分的适应能力,自然气候有序的变化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如果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协调关系被打破,不能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就会导致疾病。
此时,六气相对于人体就成为致病的因素,中医学把这类致病因素叫做"六淫"。
六淫可以是气候的反常变化,也可以是正常的气候因素。
当气候发生反常变化时,人群中多数人不能适应,所以会有较多的人感受外邪而生病,只有体质特别强健的人才可以避免。
但是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也会有一部分人感受外邪而生病,是因为这部分人体质较弱,或因为某种原因降低了他们对正常环境的适应能力,于是就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六淫致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2)六淫邪气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以相互兼挟侵入人体而使人发病。
如风邪可兼寒、湿、燥、热等邪,而形成风寒、风湿、风燥、风热等证。
(3) 六淫所致疾病的性质可以与其原始性质一致,也可以因个体的体质因素及其反应性的差异而发生转化。
如感受寒邪,可以入里化热,湿邪蕴积日久也可以化热。
感受各种邪气,还可以因其体质不同而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疾病,中医学把这种现象叫做"从化"。
如素体阳盛或阴虚者,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素体阴盛或阳虚者,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素体湿盛或脾虚者,感受外邪后易从湿化等。
(4)六淫邪气往往从外感受而发病,或从皮肤侵入肌表,或从口鼻侵入肺卫。
因此,外感六淫早期多先出现表证,然后逐步向里传变。
此外,临床上还有某些并非感受六淫外邪,而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类似于风、寒、湿、燥、热(火)的病理变化,中医学称为"内生五邪"、"内生五气"等,如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热(火)之类。
风寒暑湿燥热,中医的致病因素---六邪致病
风寒暑湿燥热,中医的致病因素---六邪致病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在正常情况下,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六气已具有了适应能力,故六气对人体是无害的。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反常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属于外感性的致病因素。
“1 寒邪寒具有寒冷、凝结特性,为冬季的主气,从小雪、大雪、冬至,到小寒计四个节气,为冬令主气。
寒为水气而通于肾,故称冬季为寒水当令的季节。
因冬为寒气当令,故冬季多寒病,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
此外,淋雨涉水,或汗出当风,也常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为基本特征。
①寒易伤阳:寒为阴气的表现,其性属阴?故寒为阴邪。
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所以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
阳气受损,失于温煦之功,故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
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寒”。
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寒”。
如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以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
②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之谓。
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赖阳气的温煦推动,才能畅通无阻。
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易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风寒暑湿湿澡火是中医理论中所讨论的六种邪气,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些邪气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损害,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每种邪气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风邪是指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由于人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的风寒感冒等一系列疾病。
风邪的特点是突然发作,症状多样,例如头痛、恶寒、鼻塞、咳嗽等。
为了预防风邪的侵害,我们应该注意保暖,尤其在寒冷天气时要穿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凉。
寒邪是指气温较低引起的一种邪气。
寒邪的特点是寒冷刺骨、局部僵硬和痛感。
寒邪容易导致关节疼痛、肌肉紧张等问题。
为了预防寒邪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多进行适度运动,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暑邪是指气温过高时,人体无法及时散热而带来的一种邪气。
暑邪的特点是燥热、出汗多、口渴、头晕等。
在夏季高温天气时,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适当室温。
湿邪是指气温潮湿或环境潮湿所引起的一种邪气。
湿邪的特点是黏重、沉滞、留恋的感觉。
湿邪容易导致湿疹、皮肤瘙痒等问题。
为了预防湿邪的侵害,我们应该保持室内清爽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澡火是指洗澡时使用过热的水或待在过热的环境中所带来的一种邪气。
澡火的特点是燥热、腰膝酸软、尿频等。
在洗澡时,我们应该控制水温,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尤其是对于体虚的人来说更应该注意。
火邪是指口腔部位炎症引起的一种邪气,如口腔溃疡等。
火邪的特点是口疮、热感、口干等。
为了预防火邪的危害,我们应该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综上所述,了解和预防风寒暑湿湿澡火对我们身体的危害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个人体质,合理安排生活和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邪气的侵害。
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的挑战,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邪气中的六
一、邪气中的六,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本身是对人体无害的,可通过自身调节而产生适应能力,所以正常六气不易使人生病。
二、六淫致病的原因:指风、寒、暑、湿、燥、火,是外感性疾病的统称,季节性与地域性(阴、阳、气候)影响,单一性与相兼性、转化性(由表入里)、外入性。
1、风邪的特性: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白病之长。
主要表现为:头痛、汗出、咳嗽、肢体颜麻木不仁、口眼歪斜,等。
2、寒邪的特性:寒冷、凝滞、收引(寒为水而通于肾,冬季防寒保温)主要表现为:行脚冰凉、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微细,等)3、暑邪的特性:暑为火所化,主滑面散,且多挟湿(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主要表现为: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状。
4、湿邪的特性: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
湿气所伤:湿困脾胃、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院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屈伸不利、胸前作闷。
湿邪外袭肌表致:湿滞经络关节“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侵袭人体即下部。
5、燥邪的特性:燥胜则干、易伤肺、与肺气相通。
主要表现为:各种干退的症状和体征,如:凉燥、恶寒重、无汗,等。
6、火邪的特性:有火热特性,有火的轻扬上升的特性。
火有“内火、外火之分”具有烧灼、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之特性。
火邪所伤:易致肿病、易扰心神,如:面红耳赤、心烦、汗出、舌质红绛、斑疹、吐血,等药浴的特点:通通经活络清养心安神排排毒养颜调女性修复补温元固肾其中以透骨草、香石藤、过山龙、九节风(鸡血藤)等多种草本药配成瑶浴药方。
产妇:第一天泡药浴:除异味、去秽气;第二天泡瑶浴:缩阴、收腹、修复受损阴道;第三天泡神奇药浴:迅速恢复体力、提高免疫力。
舒经活络:成份:透骨草、香石藤、过山龙、青风藤、牛漆、千年健、徐长卿、海风藤、独活、上山虎、五加皮。
作用: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强经健骨、修复组织、祛风除湿用于扭伤、关节炎痛、扭伤肿痛、手脚肿痛、腰腿筋痛舒经活络:改善肝胆经、三焦经、经络问题,肝胆问题泡此药浴、风湿骨痛。
细说:风寒暑湿燥火
细说:风寒暑湿燥火细说:风寒暑湿燥火搜狐母婴社区 11-28 14:49 大病因,又称病邪。
《病因因别论》说:“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其实病因繁多,不外就两种,一是外因,一是内因。
外因自外感受六邪,也称六淫;内因自内而伤谓之七情,外加劳逸。
探讨病邪对人体的影响,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在此只讲外因。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总称。
原本是自然界六种气候现象,《内经》称之“六气”。
“六气”的正常变化,不足以使人致病。
当气候变化异常,并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能成为致病因素,这就是“六淫”。
淫为太过,和浸淫之意。
亦可理解为令人致病的六气。
六淫之名系由《素问。
至真要大论》说的“风淫与内”、“热淫与内”。
中概括而来。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首先多与气候有关,居住环境有关,四季气候有关,又叫“时令病”。
其次,六淫外邪,即可单独致病,亦可合并致病。
如湿邪困脾,寒邪直中,暑邪外袭即是单独致病;风寒束表、风热犯肺、湿热中阻即为两邪致病,甚至有三邪致病,如《素问。
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再次六淫入人体途径不外有三:肌腠而入,即由表及里;或从口鼻而入,即自上而下;或两者同时受邪。
因六淫之邪,多从外受,固有“外感六淫”之称。
在下分别论述。
风邪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以春季主气,固风邪病以春令居多。
风邪是外感六淫中最常见的病邪。
风为阳邪,其性轻阳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动,其性轻扬,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出现汗出恶风之症。
易袭阳位,就是风邪易袭人的上部,如头部,五脏中最高的肺位,固伤于风者,头部清窍及呼吸道症状为多,阳经和肌表等属阳的部位,固表证多与风邪入侵有关,《伤寒论》所云“太阳中风”证,即见恶风、寒出头痛、脉浮缓等表(虚)证。
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本为气的激烈流动,固其致病多见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以风邪为主者为“行痹”,症见游走性关节疼痛。
黄帝内经对六邪的论述
黄帝内经对六邪的论述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对于疾病的成因以及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述说。
其中,黄帝内经对于六邪的论述尤为重要。
六邪,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和火邪,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外界因素。
黄帝内经认为,这六邪是人体所无法避免的,只有通过合理的调理和防范才能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首先是风邪。
风邪是指外界寒冷、湿热等因素,能够入侵人体并引发疾病。
黄帝内经指出,风邪具有善行动的特点,能够迅速扩散到全身各个部位。
因此,在遇到寒冷、湿热等情况时,人们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及保持室内通风。
其次是寒邪。
寒邪是指寒冷的气候或者寒冷的物质对人体的侵袭。
黄帝内经认为,寒邪主要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不畅。
因此,人们在寒冷天气中应该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受寒,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以防止寒邪的侵袭。
接下来是暑邪。
暑邪是指炎热的天气或者炎热的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认为,暑邪主要会伤及人体的气血阳气,导致人体气虚、血瘀等症状。
因此,在夏季高温天气中,人们应该注意避免暴晒,合理安排室内外活动时间,同时也要调理饮食,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以减轻暑邪对人体的伤害。
然后是湿邪。
湿邪是指潮湿、潮湿环境或者潮湿物质对人体的侵袭。
黄帝内经认为,湿邪主要会导致人体的气血运行受阻,湿气停留在体内,引发湿热、湿气等症状。
因此,人们应该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同时也要合理调理饮食,少食寒凉湿腻的食物,如螃蟹、绿豆等,以减轻湿邪对人体的影响。
其次是燥邪。
燥邪是指干燥的气候或者干燥的物质对人体的侵袭。
黄帝内经认为,燥邪主要会伤害人体的津液,导致津液亏损、皮肤干燥等症状。
因此,在干燥的季节或者环境中,人们应该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多喝水以补充身体的津液,同时也要注意保养皮肤,使用保湿品等。
最后是火邪。
火邪是指炎热、火热等因素对人体的侵袭。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
中医思维理解六邪之风寒暑湿湿澡火危害和预防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有一种观念,即存在六种邪气或外界因素,它们分别是风、寒、暑、湿、湿澡和火。
这些邪气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它们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探讨风邪的影响。
风邪是一种外界因素,具有迅速传播的特点。
它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粒或飞沫传播,进入人体侵害我们的身体。
当人们暴露在刮风的环境中时,很容易由于风邪的入侵而导致感冒或类似的疾病。
同时,风邪还容易引起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风邪的侵害,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刮风的天气下暴露在外,并适当增加衣物来保护自己免受风邪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寒邪的危害。
寒邪是指低温环境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当人体过度暴露在寒冷的气候中时,它会直接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寒邪可能导致体温降低,引起感冒、头痛、关节疼痛和腹痛等症状。
此外,寒邪还可能削弱人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在寒冷的天气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穿上足够的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暑邪的危害。
暑邪是指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威胁。
当人们在炎热的夏季环境中暴露时,他们很容易受到暑邪的侵害。
暑邪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引起中暑、头晕、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暑邪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暑邪的危害,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炎热的环境中,减少外出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以保持体内的湿润。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湿邪的危害。
湿邪是指湿度过高对我们身体产生的影响。
当人们在潮湿的环境中暴露时,他们很容易受到湿邪的侵害。
湿邪可能导致身体的湿重感,引起乏力、食欲不振、肌肉松弛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湿邪还可能导致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等。
为了预防湿邪的侵害,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暴露,并保持身体的干燥。
此外,湿澡也是一种邪气,它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六邪的名词解释
六邪的名词解释在中医理论中,六邪是指影响人体健康的六种外邪。
这六种外邪分别是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和火邪。
它们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以及气血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们将对六邪进行详细的解释。
风邪是一种常见的外邪,它与风有关。
风邪具有外袭性和活动性,容易使人感到头晕、头痛、鼻塞、流涕、嗜睡等症状。
风邪容易引发风痹、风湿等疾病。
寒邪是寒冷的外邪。
寒邪具有收敛、凝固的特性,容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寒症,如肢体冰冷、畏寒、喜暖、关节疼痛等。
寒邪还容易引发感冒、关节炎等疾病。
暑邪是夏季的外邪,与高温、潮湿等因素有关。
暑邪具有炎热、腐败的特性,容易让人感到烦躁、口渴、出汗等。
暑邪还容易引发中暑、暑热等疾病。
湿邪是一种潮湿的外邪,与湿气、雨水等有关。
湿邪具有浊滞、黏腻的特性,容易导致人体湿热、湿气内停等症状,如浑身沉重、腹泻、尿黄等。
湿邪还容易引发湿疹、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燥邪是一种干燥的外邪,与干燥的气候有关。
燥邪具有干燥、烈性的特性,容易使人体津液不足,出现口干、咳嗽、便秘等症状。
燥邪还容易引发肺燥、皮肤干燥等疾病。
火邪是一种炽热的外邪,与炎热、过度活动等因素有关。
火邪具有炙烤、燃烧的特性,容易导致人体阳气偏盛,出现口渴、咽痛、目赤等症状。
火邪还容易引发热病、火焰伤等疾病。
六邪对于人体的危害是相似的,它们都可以导致人体阴阳失衡,气血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而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活血化瘀,中药可以通过调养身体的气血来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而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对于六邪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增强自身的健康意识,以便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和应对六邪的侵袭。
比如,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我们可以避免暴晒,多喝水,注意清凉饮食,以防止被暑邪侵袭;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保暖措施,多吃温热食物,以防止寒邪的入侵;当感受到外邪袭击时,我们可以及时求医,采取中医的治疗方法来调节身体,恢复健康。
中兽医基础,六淫的名词解释
中兽医基础,六淫的名词解释
六淫的名词解释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淫,邪也,过也,甚也。
泛指“六气”的太过、不及或不应时而有,成了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的一类病因。
六淫不但影响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性,并可助长病原体的繁殖,故实际上包括着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或从口耳、或从肌肤侵犯人体,皆自外而入,而出现“表”的病证,故又称外感六淫。
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农历六月)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是中医病因理论的重要内容。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中医语言在表达“六淫”概念时,运用了自然隐喻这一认知手段。
自然隐喻作为实体隐喻的一种类型,即是指人们将自然界中天、地、水、火、海、月、星、风、寒、暑、湿、燥、火、雾、雨、云等表达各种自然现象的具体概念投射到抽象的认知域而形成的。
也就是说,中医的“六淫”概念来源于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是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条件,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
“六邪”是什么东西?
“六邪”是什么东西?“六邪”是什么东西?橘杏缘 2020-06-30“六邪”先说风、寒、暑、湿、燥、热,它们也被叫做“六邪”、“六淫”、“六气”,属于外感病邪。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记载:“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正常情况下,它们是天地自然的六种气候变换,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
但要是太过,在人体正气、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就会变成“病邪”侵入人体。
它们是怎么侵袭我们的呢?主要和天地气候的变换,我们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比如说在春夏交替温度忽冷忽热,添加衣物不及时,就容易头晕脑热导致感冒;常年居住或工作在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患有风湿骨痛。
它们能够作为单独的病邪侵袭我们的身体,也能两三种一起侵袭,让人生病。
比如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痹等等。
它们也能相互交融。
比如说: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六邪”的特性风邪:凡具有轻扬开泄(容易出汗怕风)、善动不居(病点游移不定,导致四肢关节疼痛)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多侵袭人体的上半身。
寒邪: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发热恶寒、不出汗)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它是阴邪,容易损伤阳气。
寒邪侵袭身体会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就是它引起的。
湿邪:凡具有重着粘滞(觉得身体沉重、大便粘腻不爽)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它是阴邪,容易损伤阳气,侵袭我们的下半身体。
燥邪: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在秋天的时候扰人致病最多,易伤肺,易损伤津液。
热邪:也有人叫做“火邪”,凡具有炎热向上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
它是一种阳邪,容易扰人心神,让人伤风动血。
这里的风是肝风,耗伤津液,让筋脉失养,出现手脚颤动等等;“动血”指的容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像是吐血、便血等等。
暑邪: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
凡夏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是阳邪容易伤人津液心气,扰人心神。
在夏天多雨的时候,空气湿度,它又容易带着“湿邪”而来。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是中医学中描述自然界六种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理论。
这六种气候变化本是自然界正常现象,但当它们异常变化或人体正气不足时,便会成为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风邪风邪为百病之长,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
风邪侵袭人体,多从皮毛而入,使腠理疏泄,导致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风邪还易与其他邪气相结合,如风寒、风热等,使病情更加复杂。
二、寒邪寒邪具有收引、凝滞的特点,易伤阳气。
当寒邪侵袭人体,会出现畏寒、肢冷、脉紧等症状。
寒邪致病,多表现为疼痛、拘挛等,如寒邪侵袭关节,可导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三、暑邪暑邪具有炎热、升散的特点,易耗气伤津。
暑邪侵袭人体,常见发热、口渴、汗出、乏力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中暑,出现神昏、抽搐等危急重症。
四、湿邪湿邪具有重浊、黏滞的特点,易阻气机。
湿邪侵袭人体,会导致头身困重、四肢酸楚、大便溏泄等症状。
湿邪还易与其他邪气相结合,如湿热、寒湿等,使病情更加缠绵难愈。
五、燥邪燥邪具有干燥、涩滞的特点,易伤津液。
燥邪侵袭人体,会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燥邪致病,多表现为干咳、便秘等。
六、火邪火邪具有炎上、耗气伤津的特点,易生风动血。
火邪侵袭人体,会导致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出血、神昏等症。
《中医基础理论六淫》七、六淫的相互转化六淫之间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风邪可以转化为寒邪,寒邪日久可化热,湿邪蕴久可生热成湿热,燥邪亦可转化为火邪。
这种转化过程体现了中医学“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病理观,因此在治疗上,要根据六淫的转化特点,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八、六淫与人体正气的关系六淫能否致病,不仅取决于邪气的强弱,还与人体正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正气旺盛,六淫难以侵袭;正气不足,六淫则乘虚而入。
因此,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生保健的根本在于培补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
九、六淫的防治原则1. 未病先防:在六淫气候变化之际,及时调整生活作息,顺应自然,避免邪气侵袭。
中医所说的“六邪”,到底指的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六邪”,到底指的是什么?///古人云:万病之源皆因六邪。
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邪又称为“六淫”,《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中提到:“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
”又说:“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热)是天地自然的六种气候变换。
而当气候变化异常,如春天当温而反寒、秋季当凉而反热;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骤冷骤热,人体不能与之适应而得病,于是这六气就成为致病因素,得名“六邪”。
另一方面,即使是正常的气候变化,因人的正气不足,适应能力低下,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六邪在中医病因学与发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先来了解的是六邪各自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01风邪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多从皮毛肌腠侵入人体而产生外风病证。
●特点1. 风邪为阳邪,其性开泄,多侵犯人体的头面、咽喉、皮肤、腰背等属于阳的部位。
2. 风邪善行而数变,指的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发病急骤的特点。
3.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
02寒邪凡具有寒凉、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生活中,气温骤降、涉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寒邪侵体。
●特点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感受寒邪,阳气受损,失于温煦,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
2. 寒邪凝滞,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引起“不通则痛”,其疼痛的性质多表现为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
3. 寒性收引,故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里闭塞,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症状;侵犯经络关节部位,可见肢体屈伸不利、筋肉关节拘挛作痛等症。
03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为基本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生活中多因气候或居处潮湿、冒雨淋水、水中作业等,使人体外感湿邪致病。
●特点1. 湿为阴邪,最易困阻脾阳,以致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或停聚。
黄帝内经对六邪的论述
黄帝内经对六邪的论述
答:《黄帝内经》对六邪的论述如下:
1. 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东方生风,风生木……”。
风气季节上与春天相应,脏腑上与肝木相应,木曰曲直,其性升发条达,故春季多风邪为患,肝气偏旺。
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故疏风解表药无论辛温药与辛凉药均属阳药。
中医治病以调理阴阳偏盛偏衰为原则。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阳药治疗阳邪,与中医理论相悖。
总之,《黄帝内经》对六邪的论述深入而广泛,深入到了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黄帝内经》原典或咨询中医专家。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六淫邪气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六淫邪气理论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非常完整。
其中,六淫邪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六淫邪气理论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中医实践中的应用。
概念六淫邪气是指外界的六种气候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
它们可以通过身体的经络、经脉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六淫被认为是导致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了解六淫邪气的特征和对人体的影响至关重要。
分类及特征1. 风邪:风是最常见的六淫邪气,具有能够迅速传播和变化的特点。
风邪容易导致感冒、头痛、风寒湿痹等疾病。
2. 寒邪:寒邪具有寒冷之性,容易侵袭人体的表层,特别是肌肤、筋骨等组织。
寒邪引发的疾病包括寒邪感冒、寒痹等。
3. 暑邪:暑邪与炎热天气密切相关,也可以通过病菌传播。
患有暑邪的人容易出现中暑、暑湿病等症状。
4. 湿邪:湿邪具有潮湿、重滞的性质,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引发湿邪证。
湿邪可导致湿困、湿热等病症。
5. 燥邪:燥邪容易伤及肺脏、皮肤等干燥脆弱的部位,引发肺燥、燥咳等疾病。
6. 火邪:火邪具有炎热性质,易于引发炎症和火热病证,如火热感冒、湿热病等。
应用中医理论认为,六淫邪气可以直接侵袭人体或与体内的正气相交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六淫邪气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在诊断中,中医师通过观察和问诊,判断病人体内的邪气类型,如风寒感冒、湿困等。
这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中,中医师会针对不同的邪气类型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感冒中,如果是风邪为主,医师会采用祛风解表的治疗方法。
此外,中医也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正气,减少六淫邪气对人体的侵袭。
比如,在寒冷天气中,人们可以选择穿暖和衣物,并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停留。
总结六淫邪气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描述了外界气候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风、寒、湿、燥、暑、热六邪怎么理解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
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风邪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
风邪的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
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3、风性主动。
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
4、风为百病之长。
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
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邪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的致病特点: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邪凝滞。
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
“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
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3、寒性收引。
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
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邪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着。
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
3、湿性粘滞。
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
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燥邪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的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致病具有干燥的特点,因此也易损伤津液。
2、燥易伤肺。
由于燥邪秋季袭人致病最多,而秋季的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形通,最易受邪,因此,燥易伤肺。
热邪凡具有炎热向上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
热邪的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燔灼向上,易耗气伤津。
2、火性炎上。
“火曰炎上”,因此火热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点,易侵袭人体上部。
3、火热易伤风动血。
“生风”是指热邪侵犯人体易引起“肝风内动”,热邪引起的肝风内动,又称“热极生风”。
其生风的机理有两点:一是热邪耗伤津液,使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颤动;二是热盛易助阳,使肝阳升动不止,阳气升动无制则化风。
“动血”是指热邪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皮肤发斑等。
其机理也有两点:一是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
4、火热易扰心神。
5、火邪易致疮痈。
暑邪凡夏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
暑邪致病根据轻重分为两种:一为伤暑,二为中暑。
中暑病情为重。
暑邪的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扰神。
3、暑多挟湿。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是多雨的季节,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
中医学认为在外感六淫(风、寒、湿、燥、暑、热、又称‘六邪’)邪气当中,风为六淫之首。
也就是说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这是因为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开张而津气外泄,进而使人体的防护功能减弱,外邪乘虚而入。
所以寒、湿、燥、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风为百病之长,它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多兼其它邪气同病。
平时常把六淫邪气引起的外感病,叫作伤风或冒风。
因此,为了抵御和避免风邪的侵袭,需要加强卫表的能力,使人体自身皮肤腠理固密以御风邪的侵袭。
例如经常参加室外锻炼;老年人、体质较差的人员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合理的饮食,纠正偏食、挑食的毛病;起居作息要有规律等等都是加强卫外能力的好办法。
此外,风邪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
如风疹块(寻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
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风邪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即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疏松张开,津气外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六淫致病的特点1.外感性一是指病邪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自外而来;二是指感受六淫之邪,初期多见表证。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多暑病等。
3.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而干燥等。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犯人体而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如表寒证可入里化热形成里热证。
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
三、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一)风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邪致病引起外风病。
风邪致病一年四季皆有,但以春季为多见。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具有轻扬、向上、向外、升散的特性。
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以自然界的风具有走窜流行、善动不居之性,说明风邪侵犯人体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
如风气盛所导致的“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3)风性主动风在自然界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风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动摇、震颤的症状。
如临床上常见的因受外伤,再感受风邪,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
(4)风为百病之长长,始也,首也。
风为百病之长,存两个含义,一是指风为外感致病因素的先导,六淫中的其他五气多依附于风侵袭人体而发病,所以古人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二是指风邪致病广泛,风邪极易侵犯人体,无处不到,引起多种疾病。
(二) 寒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滞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为病导致外寒病。
寒邪多见于冬季。
寒邪为病有伤寒和中寒之分。
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中寒”。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性质属于阴,其气清冷,寒邪侵犯人体,导致阴寒偏盛,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2)寒性凝滞而主痛凝,凝结;滞,阻滞。
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结阻滞不通。
由于血、津液“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而“不通则痛”,故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
寒邪所致疼痛的特点是,遇寒加重,得温减轻。
(3)寒性收引收,收缩;引,牵引。
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
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三) 湿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致病引起外湿病。
外湿病多见于长夏季节,此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时期。
2.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属于阴,湿邪侵犯机体可损伤机体的阳气;湿为有形之邪,侵犯人体,易留滞脏腑经络,阻碍气机的运行。
(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
湿邪侵犯人体可使人体出现沉重、重着的症状。
“浊”,即浑浊、秽浊不清之意。
湿邪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质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
(3)湿性粘滞粘,粘腻;滞,停滞。
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
由于湿性粘滞,停滞于某些脏腑组织,难以化解,故湿邪为病,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为病易侵犯人体的下部。
(四) 燥邪1.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侵犯人体,出现一系列的干燥症状,成为燥病。
燥邪致病多见于秋季,有凉燥和温燥之分。
初秋时节,夏季之余热与秋季之燥邪相结合形成“温燥”;秋末时节,初冬之寒气与秋季之燥邪相结合则形成“凉燥”。
2.燥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干燥;涩,涩滞。
燥为缺乏津液的表现,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机体的阴液,使皮肤、孔窍失于滋养而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畅的症状。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
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燥邪伤人,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生理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咳,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