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宋诗美学风格特征-燕山大学学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4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16No 42015年12月

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

Dec.2015

略论宋诗美学风格特征

李素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㊀[收稿日期]㊀2014⁃12⁃12

㊀[作者简介]㊀李素军(1988 ),女,河南平顶山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㊂

[摘㊀要]㊀宋诗和唐诗相比,表现出极强的美学个性和风格特征㊂论文第一部分探讨宋诗作为一种美学风格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作为立论基础;第二部分从表现技巧㊁内容㊁情感等方面厘清宋诗与唐诗的不同之处,同时概括宋诗的主要风格特征;第三部分从时代环境㊁作者㊁文体本身论述宋诗风格的形成原因㊂论文意在将宋诗作为一种美学范式提出,论证其作为一种独立美学风格的价值㊂

[关键词]㊀宋诗;唐诗;美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2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DIO]10.15883/j.13⁃1277/c.20150403704㊀㊀诗分唐宋,孰优孰劣,是中国诗歌史上聚讼已久的一大公案,其间是非也许永远无解,因为格调本乎性情,价值评判必然夹杂着个人的前理解和审美趣味,但是如果把二者视为两种美感的永恒对照,辨析其风格,厘清其特征,也许对我们理解中国诗歌不无小补㊂

风格,一般被理解为由作品的统一性而来的形象㊂所谓宋诗风格,是在与唐诗审美观照对比视野下提出的问题㊂然而一代之诗,常因它的风格不同,可以分为若干时期,如唐诗又分为初盛中晚;即使是在同一个时期,各家亦各有面貌,风格并不常常一致,如李白的高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㊂现在要概括出有宋一代诗歌的共同特征,则类似于老子所说的 强名 ,尤其是在时下反本质主义的风气下,更显得不合时宜㊂那为什么还有必要从风格这样一个总体的角度来审视宋诗?换言之,它的可行性和合法性是什么?

其一,宋诗可以被提炼出一个统一的风格㊂

昔人所说的宋诗,实际上是指几位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影响所及者而言㊂更具体的说,是想摆脱

唐人面貌,呼吸在自己时代的空气中,投出自己的精神气力,以创作自己所要求的诗的人们而言㊂假设从有代表性的作家中间,舍其小异,以抽出其共同的方向,共同的风规,或许亦有可能㊂ [1]459相比唐诗的异彩纷呈,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宋诗的创作时间较为集中(至多按时间分为南北宋,且诗风基本无大的落差),创作队伍也较为规整(基本上是团体作战,最有名的帮派是江西诗社),因而它们可以被评价为一个较为完整的风格体系㊂北宋初期主要有白体㊁西昆体㊁晚唐体三派,代表作家有王禹稱㊁杨亿㊁九僧等,沿袭唐风,模仿白居易㊁李商隐㊁晚唐诗人,未能形成宋诗的独特风格㊂作为诗歌全盛期的北宋中期和后期,前有欧阳修㊁梅尧臣㊁苏舜钦,以及王安石㊁苏轼,后有以黄庭坚㊁陈师道领导的江西诗社,正是他们开始展露出宋诗被后人指称的一些弊端,如过分的才学气,散文化,书卷气等,江西诗派对于该趋势的登峰造极尤其功不可没㊂南宋虽然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提出了 活法 等主张来为僵化的诗坛还魂续命,其作诗表现手段也进一步提高,风格也日益精致工稳,但势力强盛的江西诗派已具备了明确的理论,变为普遍的空气压力㊂所以,宋代诗坛的总

38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体风格可以说已成定局㊂

其二,从风格的角度审视宋诗可以更为全面

地看问题㊂唐诗和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基

本体格和审美范式,此后的诗人很难摆脱唐音宋

调的影响,不入于唐,便出于宋㊂如钱钟书所言, 夫人禀性,各有偏至㊂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沈潜者近宋,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

之畛域㊂ [2]4 唐诗㊁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㊂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㊂ 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㊂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㊂ [2]3他举例说,唐朝的杜甫㊁韩愈㊁白居易㊁孟郊,是唐人之开宋调者㊂宋朝的张耒㊁姜夔㊁九僧㊁四灵,则是宋人之有唐音者㊂就某一个诗人而言,也是可以包含有唐宋两种风格的, 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㊂ [2]3因此,唐诗㊁宋诗这两个名词本身,也就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代称,不能仅仅用狭隘的朝代的眼光去衡量㊂而且,对其风格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诗歌史上唐音宋调的迭盛迭衰,互为起伏的现象㊂①

其三,提倡宋诗的独特风格,有助于宋诗从唐

诗的阴影中摆脱出来㊂早在南宋,严羽就把盛唐

与以苏㊁黄为代表的宋诗,作了概括而集中的比

较,他认为: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

可求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

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

穷㊂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

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㊂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㊂且其作多务使事,

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复终篇,不

知着到何在㊂ (‘沧浪诗话㊃诗辩“)此语一出,宋诗的罪名就成了盖棺定论,长期以来一直盛行着崇唐抑宋的论调,宋诗甚至是作为唐诗的一种附庸存在㊂如钱钟书先生所以为的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㊂恰似做算学,只是在前人除不尽的题目上,在小数点后面多除几位 [3]11,不能说没有受到上述观念的影响㊂众所周知,完全没有师承的创造,在文化上几乎是不可能的,问题是看能不能由传承走向创造,自辟庭户㊂从对后世的影响看,宋诗完全可以当得起唐诗之外的一种风格,唐音宋调,乃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不必入主出奴,是丹非素,重此轻彼㊂以上从宋诗自身的特点,从中国诗歌史的全局关照,从消除诗歌研究历史的既成偏见等方面论证,宋诗可以而且应该被看作一种迥异于唐诗的美学风格㊂

我们费许多力气替宋诗拨乱反正,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唐诗对宋诗确实有着很大的影响㊂面对盛唐难乎为继的局面,宋人或顺水推舟或揭竿而起,然而总难逃脱唐诗苑囿㊂旧时意象旧时情怀,一如宿命般余音袅袅,挥之不去,他们不得不追求新变㊂这也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弑父情结的体现,唐音成为宋体的 影响的焦虑 ㊂ 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

看看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㊂ [3]10所以,在以唐诗为参照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宋诗得以形成自己风格的表现㊂

其一,就技巧而言,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㊂宋诗诸人的风格,并不尽相同,但有一共同倾向,即要从唐诗较浓丽膏腴的风格中摆脱出来,所以从最为明显也最为方便的形式下手,要在用意㊁用字上有别于唐诗惯用的格套,以开辟出新的境界㊂他们作诗讲究锤炼语言,强调无一字无来处,从运思造境到雕字琢句和韵调音节,都是费尽周折,如江西诗派提出的夺胎换骨㊁点铁成金诸法㊂律诗至唐朝已臻化境,但宋诗于此更为精细,极尽对偶的工切㊁匀称㊁自然和意远之能事㊂

但是,这种情形不能说完全没有弊端,钱钟书先生对此曾有极为深切的认识: 从古人的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语句,从古人的诗里孽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地凭栏眺望一番,内容就愈来愈贫薄,形式也愈变愈严密㊂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发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了对具体事物的感受性㊂ [3]14于是,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就可移作对宋诗的评价㊂但是,作为风格的这种平淡之中要藏有山高水深,需要有意境之高深配之以精约的语句,才可以达到,有点类似于庄子所言的 道 的境界㊂正如梅尧臣所言: 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㊂必能状难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