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任廷凯
西方建筑风格发展及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摘要: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是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建筑思潮,对正逐步融入世界建筑发展潮流的中国建筑界产生过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建筑思潮不仅仅受此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建筑"无限广阔的创造范围里",还包括了中国国内所固有的建筑传统思想的制约和世界上其它建筑思潮如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的影响,因而表现出更具特色和多样性。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技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是先后影响建筑发展的主流思潮,为了把握这些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本文先对其进行归纳和简化分析,再对比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情况,简浅地谈淡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产生历史回顾早在世纪就已经有现代主义思潮的荫芽,体现在许多文化领域中,建筑艺术领域中真正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芝加哥学派等。
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是一个随着艺术、技术的发展,不断简化装饰,强调功能和技术的过程。
.装饰的简化:“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装饰上从自然形态吸取营养。
它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建筑形式的改变。
新艺术运动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一种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其主题是模仿自然生长的草木曲线,是现代建筑简化与净化过程中的步骤之一。
在其影响下的代表是维也纳学派,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另一位建筑师鲁斯提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功能的重视: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之一沙利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先驱,提出“形势追随功能”的口号,其功能的含义包括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身的表现、建筑形式的象征性功能等。
.现代工业为背景:德意志制造联盟以贝伦斯为代表,主张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当时社会要求;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
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它形成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出现了这种设计倾向。
在将近30年的发展演变中,它是先由在建筑领域中兴起、壮大,后来扩展至影响到了其他的设计领域。
在众多后现代设计思潮中,有较大影响的是流派:“后现代主义”、“原型主义”、“极少主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对大众文化进行巧妙地加工,经过隐喻的、联想的、游戏的,讽刺模拟的过滤,把这种文化脉冲释放出来。
1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介绍任何重大历史现象产生,都是由其传统血脉与显存多种因素相互产生的。
就西方艺术发展而言,即使某些派别高调地否定传统,它也是无法分割的,两者像是父与子的联系,不是说断绝父子关系就能割断血脉传承。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展出来。
下文介绍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背景,以及反主流设计的简单介绍。
当西方国际反主流设计风格蓬勃发展时,设计领域开始对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产生了怀疑和批判。
在此期间,出现了“波普艺术”和“激进主义”,成为了反主流设计的核心艺术思潮。
在本文中主要就“波普艺术”展开介绍,并附上该设计思潮的代表作品。
“波普”(POP)一词源自于英文“Popular”的缩写,是“通俗、大众、流行”的意思。
“波普艺术”产生于英国,后再美国盛行起来,与当时流行的波普文化、反正统文化运动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波普艺术借用商业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发展出具有明显商业艺术特征和大众文化特点的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的最早标致来自英国该派的代表人物——理查德·汉密尔顿的拼贴画《什么是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
“波普艺术”在广泛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领域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汉密尔顿曾说:“波普艺术,是由高度职业化的专家为大量观众所制作的艺术品。
”倾向不同,设计风格各异总体上是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相符合,在20世纪60年代仍占据主流地位,但有一直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涌现出来。
围绕形态特点和技术支持总结西方建筑发展脉络
围绕形态特点和技术支持总结西方建筑发展脉络
西方建筑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以石材和大理石为主要材料,追求对称美和规则美。
建筑形式主要有三种:柱式建筑、圆形建筑、拱式建筑。
技术支持方面,主要采用手工加工的方式。
2.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导,建筑形式主要有教堂和城堡。
中世纪建筑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如尖拱、凯旋门和植物纹饰等,这些技术使建筑更加复杂。
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提倡对古典建筑的复兴和再创作。
巴洛克时期强调“超越自然”,形式追求曲线美和装饰美。
技术方面,砖石结构、拱桥、穹顶、壁画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4. 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建筑将机器生产和大量制造相结合,使建筑更加快速和规范化。
建筑形式多样,技术方面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自动化控制系统、电梯等先进技术。
总体来说,西方建筑从一开始就重视对称和规则美,后来又在形式和技术方面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现代的西方建筑注重环保、节能和创新,形式多样,技术不断更新,如3D打印和智能化系统等。
东西建筑十讲阅读随笔
《东西建筑十讲》阅读随笔目录一、书籍概览 (1)二、第一讲 (1)(一)东方建筑风格简介 (3)(二)西方建筑风格简介 (4)三、第二讲 (5)(一)东方建筑历史发展概况 (6)(二)西方建筑历史发展概况 (7)四、第三讲 (9)(一)东方建筑元素与符号介绍 (11)(二)西方建筑元素与符号介绍 (12)五、第四讲至第五讲 (14)(一)东方建筑特色概述 (15)(二)古代东方建筑案例分析 (16)(三)现代东方建筑案例分析 (18)六、第六讲至第十讲 (19)一、书籍概览《东西建筑十讲》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建筑学入门读物,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带领读者领略东西方建筑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本书不仅涵盖了从古埃及到现代主义的众多经典建筑作品,还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技巧。
在“书籍概览”我们将简要介绍本书的核心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们将概述书中的十个章节是如何按照时间线索和地理区域来组织材料的,以及这些章节是如何串联起东西方建筑史的发展脉络的。
我们也会提到书中的一些特色栏目,比如“建筑艺术之旅”和“建筑知识窗”,这些栏目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有趣的阅读体验。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关于东西方建筑的知识,还能培养一种跨文化的审美眼光和批判性思维。
无论你是建筑爱好者还是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相信《东西建筑十讲》都会成为你探索建筑世界的好伙伴。
二、第一讲当我们谈论建筑时,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是石头、木头和混凝土的堆砌吗?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载体吗?我们更应该说,我们在谈论人类对于空间、功能和美学的无尽追求。
这正是《东西建筑十讲》一书所探讨的核心主题。
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物理结构,它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老的庙宇到现代的摩天大楼,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反映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东西建筑十讲》中,我们将一起穿越时空,探索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艺术,感受它们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文化震撼。
外国建筑史
11820123感悟西方建筑姓名董思楠班级工业设计一班学号 11820123学校天津城市建设大学指导老师张楠关键词中西方建筑艺术建筑特色艺术语言西方古代建筑是以神庙和教堂为主,宗教引导着世俗;中国古代建筑则以家居和皇宫为主,世俗改变着宗教。
这种建筑功用上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各自对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西方,石制建筑有利于高耸而不利用采光的特点刚好可以满足宗教建筑神秘、幽暗,而又指向上苍的要求;石制建筑不利于建造而有利于保存的特点又刚好可以满足宗教建筑不求急用、唯求永恒的理念。
在中国,木制建筑不利于高耸而有利用采光的特点刚好可以满足世俗建筑宽敞、明亮,而又安居大地的要求;木制建筑有利于建造而不利于保存的特点又刚好可以满足世俗建筑不求永恒、唯愿速成的需要。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宗法文化”的相继衰落,使得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也不再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而只是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生活需要。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以其不仅密度较高而且跨度较大,不仅施工周期短而且使用寿命长的综合优势,同时取代了东方的木头与西方的石头。
这样一来,东西方建筑原来因功用与材料的不同而导致的造型上的差别渐渐减少。
面对着现代建筑因工具理性和经济效益引导下的趋同性发展,一种新的、融会古今、杂糅东西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正在涌现。
现代主义建筑前期史在文化、领土以及技术变革这些背景的回溯意义上,与文艺复兴、乃至18世纪都有着深远的脉络渊源。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1930年生,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著有《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
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伦敦AA(建筑协会)建筑学院接受培训,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威尔讲席教授。
他曾任教于本学科内许多一流的院校,其中包括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苏黎世ETH学院,阿姆斯特丹伯拉杰学院,洛桑EPFL 及维吉尼亚大学。
建筑系馆发展史
空间的心理环境
空间的心理环境又可以解释为建筑的氛围,影响的 是空间对我们心理的满足,一个好的建筑系馆不 仅要在功能上满足建筑学学生老师的需求,同时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的标志与学习的空间,它必 须要在心理上让大家得到满足。我觉得通过一些 细部的设计反应空间的心理环境。如建筑整体的 风格,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合理的交通流线建 筑入口及走道等公共空间 合理的空间组织也能给人一种好的心理环境
B楼(明成楼)
• 1987 年建成的建筑城规 学院明成楼,体形简洁、 富于雕塑感,具有现代建 筑特征。从平面布局上看, 设计依据不同的内容及活 动进行组织布局,采用小 空间围绕核心大空间,再 将各大空间串联起来的设 计手法。整个设计虽然大 致成对称布局,但是由于 主入口位置不在中轴线上, 使得整栋建筑的重点偏移, 形成强烈的不对称感,可 以说是学院派和包豪斯的 一次融合。
A楼文远楼
• 建于 1954年的文远楼是三栋建筑系馆中 早的一栋,在现代建筑传入中国的时期, A 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包 豪斯”的现代建筑风格。平面按功能灵活 布置,大空间位于两端,中间为教室、 办公等小空间。靠近入口处为阶梯教室, 以利于疏散。立面造型不对称设计,为 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学生在室内进行 设计的需要,用大开窗的设计来大量采 集自然光线。
• 包豪斯校舍是由格罗皮乌斯在1925年设计的。这个校 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它不再是用古典建筑语言 写成的诗篇而是用现代建筑语言发表的宣言。校舍
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学生宿舍、办公区和休闲区 5个部分组成。 与巴黎美术学院完全按照古典建筑的语法的设计 不同,格罗皮乌斯通过功能上的分区使建筑呈现了 不对称的箱体组合,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 和方向各不相同,没有主次之分,既独立分区, 又方便联系。这种平面形式因此成为了早斯现代主
西方建筑史发展脉络框架及分类
感悟:经过我的整理和学习,我认为中西方古代建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建筑背景,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方面。
1、建筑材料的差异: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
2、建筑背景的差异: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3、建筑风格的差异:西方古典建筑呈现一种由简单的几何形体到力求复杂,装饰华丽的风格特点,而中国古典建筑呈现出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的风格,而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得中国古典建筑有明显的等级区分。
4、建筑色彩的差异:西方古典建筑色彩富于变化,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室内室外颜色的对比与统一,用色大胆又十分和谐,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带来美的享受。
中国古典建筑根据等级的不同,皇室多用黄色红色等显示尊贵,普通建筑多为青瓦红砖木材的原有色带给人朴素,轻盈,小巧玲珑的感觉。
不同的建筑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相信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试题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新古典主义2、解构主义3、有机建筑4、包豪斯5、工艺美术运动6、表现派7、德意志制造联盟8、古典主义9、芝加哥学派10、粗野主义11、密斯风格12、帝国风格13、草原式住宅14.、风格派15、CIAM16、国际式17、雅典宪章18、浪漫主义建筑19、典雅主义20、新陈代谢派21、功能主义22、高技派23、“净化”建筑24、先浪漫主义建筑25、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26、理性主义建筑27、后现代主义28、“装饰即是罪恶”29、西塔里埃森30、贝瑞二、简述<答>题:1、如何理解“少就是多”的内涵和意义2、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反应了设计人什么样的观点?简要评述其观点。
3、简要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看法。
4、结合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简述风格派建筑的特点和意义。
(或)结合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谈谈风格派艺术是怎样把握绘画、雕刻和建筑的5、在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密斯、柯布西耶与阿尔托、赖特的作品既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又有一些不同之处,简述这些不同及意义。
6、简要论述现代建筑在空间方面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及意义。
7、简要评价本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建筑的主要现象。
8、简述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巴黎瑞士学生宿舍的空间布局手法特点及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9、简述风格派、构成派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影响。
10、简述密斯凡纳德罗在设计中如何处理结构、空间、形式的相互关系。
11、简要评述一下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
12、简述“ARCHIGRAM”派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构想,归纳其基本的指导思想。
13、美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从“板式”建筑逐渐转变为“塔式”建筑的原因何在。
14、简要评述“装饰即是罪恶”的内涵及意义。
15、简要评述密斯与赖特在空间观念及空间艺术上的异同。
16、从建筑评论的角度简要评述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外国建筑史
高原
• 二、古埃及建筑史的三个主要时期:
第一、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三千纪.建筑代表:金字塔
• 第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建筑代表:城市, 神庙的基本型制。 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建筑代表:神庙
三、古埃及的建筑特点:
玛斯塔巴
早期的国王陵墓,也是仿效其生前的住 宅而建的,占用很大的土地面积, 做有很多的墓室。陵墓的地上部分 大体都是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 状,这种台式的陵墓叫做“玛斯塔 巴”(Mastaba原意是"凳子",后来 他们在平台上再加上几层以显示伟 大,一直加上去就成了金字塔),出 现了最早的砖。
伊瑞克先神庙:
第五节
古代罗马的建筑
古罗马广场
真正开始整体地安排一个城市的布局,以广场为中心,对庙宇、房屋、道路、 水道等民用建筑进行全面的规划。
君士坦丁凯旋门(Arch of Constantine)
中央是一个大的拱,两侧是两个小拱,三个拱除了大小不同,其它完全 一致。而两个小拱的拱顶正好是中央大拱的起拱处。四根同样的科林斯式 柱(罗马人在三种柱式中似乎偏爱科林斯式,这和其象征意义倒没有什么 关系,主要是因为同样的柱径,它的柱式允许的总高度最高),既把三个 拱分割开又把它们融合在一起。
• “抹角拱” • (Squinch,注意穹窿是怎样通 过它坐落在四方的墙上的) • "帆拱“ • (Pendentive,四个连续的帆拱。 注意,它们的上面可以很方便地 加上穹窿,而下面已经是四方的 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
马赛克(Mosaic)技术
• 东欧的小教堂
格拉尼查茨教堂
加洛林修道院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罗马的水道工程(Aqueduct)
设计美学之西方建筑-建筑风格区分
法国古典主义
17世纪到18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 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法国极力推 崇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 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 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 饰丰富多彩。 代表建筑:卢浮宫东立面
洛可可Leabharlann 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 饰风格,样式雕琢华丽、 纤巧繁琐。崇尚自然,喜 用曲线造形,不对称构图, 色彩柔和娇丽。
设计美学之西方建筑
——建筑风格区分
180412
风格演变
西方建筑史也是一部螺旋上升的历史, 即『古典-革新-回归古典-再革新』这 样一个脉络在前进
古典建筑 Ancient Greek architecture & Ancient Roman architecture:主要就是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
古希腊:梁柱体系,石材 干搭接,三角楣
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 饰风格,样式雕琢华丽、 纤巧繁琐。崇尚自然,喜 用曲线造形,不对称构图, 色彩柔和娇丽。
新古典主义建筑
关键词:形式古典,结构 现代
0
0
THANKS
赫淮斯托斯神庙
赫拉神庙(西西里岛)
古罗马:拱券结构,初级穹隆,罗马混凝土
拱券结构主要分筒形拱和 十字拱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特点:帆拱, 中心化平面,马赛克装饰 艺术
哥特式建筑
主要特征: 1.空间上长、窄、高,给人一种向上的动 势。
2.结构上,两圆心尖券、肋拱、 飞扶壁,使得结构轻盈,尖十 字拱的运用使得内部空间不等 跨等高,节奏感强烈。飞扶壁 平衡了侧面推力,使侧墙面可 以开窗。集束柱使柱子到拱券 的连接不被横向打断,增强竖 向感。
3.立面上,两圆心尖券、尖塔、 三段式布局、玫瑰窗等。
东西建筑十讲
内容摘要
作者指出,这种材料使用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然资源的不同理解和利用方式。 在第三讲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东西方建筑结构的差异。西方建筑主要采用梁柱结构和砖石结构, 而东方建筑则主要采用斗拱结构和木架结构。作者指出,这种结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对空间 和结构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在第四讲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东西方建筑装饰的差异。西方建筑装饰以雕塑和绘画为主,而东方 建筑装饰则以木雕、砖雕和石雕为主。作者指出,这种装饰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对艺术和审美 的不。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每个讲座既能够独立阅读,又能够与其他讲座相互,方便 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阅读的内容。
《东西建筑十讲》这本书的目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将全书分为十 个讲座,每个讲座又分为多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展开。这种 结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了解全书的内容和结构,同时也方便读者根据自己 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阅读的内容。每个讲座和小节都使用了清晰的标题和简明扼要 的文字描述,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每个主题的核心内容。
,详细解析了东西方塔式建筑的形式与特点;第五讲“墙”,讨论了围墙和 城墙在东西方建筑中的发展历程和特色;第六讲“桥”,对比了东西方桥梁建筑 的设计风格与构造特点;第七讲“石窟”,分析了东西方石窟艺术的起源、发展 和影响;第八讲“园林”,探讨了东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景手法;第九讲 “装饰与象征”,描述了东西方建筑中装饰元素和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表现;第十讲“现代与未来”,讨论了现代东西方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东西建筑十讲》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东西建筑十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从功能涵义的演化看西方建筑的发展
的理解不 同, 随之体现在对 “ 筑” 建 一词 的概念 的解 释也不 同。
任何概念都是现实 的反映 , 而作为被反 映者 的建筑 , 乃是一种 历史的限定 , 种变 动的价值 , 一 因此 , 筑的概念也总是处 于不 建 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和变化表现为词义 的转义 。 即
护” 这种庇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建筑功能的最原始的体 现。 , 纵 观西方建筑几千 年的发展史 , 在不 同的时期 , 对建筑 功能涵义
3 现代主 义—— 功 能原 则
随着技术的发展 , 人类具备了各种技术手段以提高生 活水
平。 尤其是 l 8世纪的工业革命 , 他不仅仅只是科学技术上 的伟
们 带来 的新生事 物集 中体现在 “ 机器” , 上 它是第一个具有 “ 另
类生命” 的人工 产品。在 工业 革命产生 的一个世纪后 , 1 1 以 91 年格罗皮乌斯设计 的法古斯工厂为 标志的现代建筑 登上 了历
史的舞 台, 它是建筑史上 的一块重要 的里程碑 。 工业革 命后 , 筑材料技术 、 建 结构技术 、 备技术 、 工技 设 施 术 等方 面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混凝土 、 钢材和玻璃等人工材 料 的发 明, 框架结构等新 的结构形式及 电梯这样 的新设备的出
Ke r s f n t ni l ai n; d e i m; s—mo e i m y wo d :u c o mp i t i c o Mo r s Po t d r s n - n ・
1 概
述
要放在 了次要的位置 。
“ 考察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 , 开纷 繁多样 、 抛 目不 暇接 的形 成风格 , 建筑的原始 目的是为人类提供一种 肉体 和精 神上 的庇
外国建筑史(东南大学)建筑_考研_笔记
建筑史一、外国建筑史发展之脉络、框架(古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前)1、原始社会建筑2、古代埃及建筑(B.C.32C—B.C.1C)·金字塔·太阳神庙·卡宏城古代西亚建筑(B.C.30C—B.C.7C)·土坯墙琉璃饰面·新巴比伦·乌尔城观象台·萨尔贡王宫古代印度建筑(B.C.3000—B.C.7C)·谟亨约达罗城·石窟古代希腊建筑(B.C.3000—B.C.146)·阿索斯广场·雅典卫城·梁柱·古希腊柱式·埃比道鲁斯剧场3、古代罗马建筑(B.C.750—A.D.345)·《建筑十书》维特鲁威·古罗马五柱式·万神庙·拱券4、拜占廷建筑(395—1453)·帆拱·希腊十字·装饰·圣索非亚教堂·圣马可教堂5、初期基督教建筑与罗马风建筑(4—12世纪)·比萨大教堂建筑群6、哥特建筑(Gothic)(12—16世纪)·尖券、飞券·飞扶壁·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公爵府7、文艺复兴建筑(15—18世纪)·坦比衰多·圆厅别墅·帕拉第奥母题·圣马可广场巴洛克风格(BAROQUE STYLE)(17世纪以后)·圣卡罗教堂8、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卢佛尔宫东廊·凡尔赛宫·和谐广场洛可可风格(ROCOCO STYLE)二、外国建筑史发展脉络框架(近代现当代部分:18世纪下半叶以后)1、复古主义思潮(18使60s—19世纪末)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巴黎万神庙·美国会大厦浪漫主义(ROMANTICISM)·英国会大厦折衷主义(ECLECTICISM)·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9使50s)英国·英国肯特“红屋”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s)(比利时布鲁塞尔)·贝伦斯·青年风格派(德)·凡德费尔德·高迪米拉公寓维也纳学派·瓦格纳《现代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洛斯“装饰是罪恶”斯坦纳住宅·“分离派”(Secession)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3、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19世纪70s)·詹尼·马凯特大厦·沙利文4、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1907年成立)·彼得贝伦斯·透平机车间·法古斯工厂5、表现派(Expressionism)(一战后德国)·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未来派(Futurism)(一战前意大利)·圣泰利亚风格派(De Stijl)又称新造型派、要素派(1917年荷兰)·蒙德里安·线条与色彩构成派(Constructivism)(一战前后俄国)·马列维奇·形体、空间、色彩构图·里特弗尔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6、正统现代主义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20s—50s)·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Bauhaus格罗皮厄斯·法古斯鞋楦厂·包豪斯校舍勒·柯比西埃·《走向新建筑》·萨伏伊别墅·郎香教堂密斯·范·德·罗·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法恩斯沃思住宅·西格拉姆大厦赖特·草原住宅·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博物馆阿尔托·帕米欧肺病疗养院·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玛丽亚别墅7、多元论建筑(Phural Archi)(50s至今)粗野主义(50s—60s)·柯比西埃·史密森夫妇·鲁道夫典雅主义(50s—60s)·密斯·斯通·雅玛萨奇·约翰逊隐喻主义(象征主义)(50s至今)·小沙里宁·盖里·夏隆新乡土或地方主义(50s至今)·阿尔托·查尔斯摩尔光亮式(银色派)(50s至今)·SOM 利华大厦·Iohns 水晶教堂探索新颖空间和共享空间的创作(70s至今)·约翰波特曼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电讯派(60s英国)·詹姆斯特林新陈代谢派(建筑电讯派在日本分支)·丹下健三·黑川纪章奇异建筑倾向8、后现代主义建筑(Post Mordenism)(70s—80s盛行于美国)·罗伯特文丘里·詹克斯·查尔斯摩尔·格雷夫斯·汉斯9、晚期现代主义(Later Mordenism)(70s至今)·新造型·光技派·新现代派·高技倾向10、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哈迪得·艾森曼·盖里·屈米·拉维莱特公园三、重要的名词解释和绘图1、方失碑·崇拜太阳神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H/宽=10/1;·起初摆在建筑群的中心,后来布置在庙宇大门两侧,现存最高者达30米;2、爱德府霍鲁神庙的牌楼门3、玛斯塔巴——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4、金字塔的演变过程:5、古埃及柱子形成·一般柱H=5D,柱间距一般是一个柱径6、卡纳克孔斯神庙——古埃及神庙代表·柱廊围绕的大庭院,形成几个大大小小的封闭空间,建筑物一进比一进封闭,室内地坪越往后越高,天花越往后越低,体内部空间越来越阴暗矮小,造成威严神秘的气氛;·埃及阿蒙神庙形制:7、金字塔剖面示意:8、建筑材料:·主要利用土坯、芦苇和纸草,后来有了砖和石料;·古埃及第一座使用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9、新巴比伦城·空中花园: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看花木盛装的小山。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创造和规划园林,以展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
以下是对西方园林发展史的详细介绍:1.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7世纪-公元5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园林的起源地。
古希腊人通过建造神庙和竞技场等建筑,展示了他们对秩序和几何学的热爱。
在园林方面,他们注重植物的配置和空间的规划,追求和谐与平衡。
古罗马时期,园林中开始出现喷泉、雕塑和装饰性建筑,表现出对装饰和辉煌的追求。
2.中世纪时期(约公元5世纪-14世纪)在中世纪时期,欧洲出现了教会园林、城堡园林和庄园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园林。
这些园林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教会园林通常包括草药园和果园,以提供医疗和食用植物。
城堡园林则注重防御功能,包括高墙、塔楼和壕沟等设施。
庄园园林则是为了展示贵族的地位和财富,以华丽的装饰和建筑为主要特点。
3.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追求古典主义美学,强调秩序、平衡和对称。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园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们以台地园为主要特点,通过设置层层叠叠的花园和草坪,展示出一种有序而典雅的美。
4.巴洛克时期(约公元17世纪-18世纪)巴洛克时期是西方园林的一个充满激情和浪漫的时期。
巴洛克园林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官的体验,通过使用夸张的装饰、大规模的排场和强烈的对比来创造出激动人心的效果。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通过宏大的规模、复杂的结构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巴洛克园林的特点。
5.现代时期(约公元19世纪至今)现代时期是西方园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生态环保的概念。
现代园林的设计风格多样,包括极简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园林设计中。
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西方建筑概述
西方建筑概述一、引言西方建筑是指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点。
西方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特点特征和代表作品等方面全面介绍西方建筑。
二、西方建筑的历史发展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以希腊神庙为代表,注重对称、均衡和秩序,使用白色大理石和多柱廊式结构。
•古罗马建筑:借鉴古希腊建筑,强调实用性和工程技术,如古罗马水道、圆形竞技场和巨大的公共浴场。
2. 中世纪的建筑风格•罗曼式建筑:厚重的墙壁、拱顶和圆顶,如罗马式大教堂和城堡。
•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顶、尖拱和飞扶壁,如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高卢式建筑: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风格,以杜奈散列教堂为代表,注重对称和几何形式。
•文艺复兴建筑:弗洛伦萨圣母百花圣殿、圣彼得大教堂等,强调人文主义和对古罗马建筑的回归。
4. 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庄严浮华的表现形式,如凡尔赛宫和巴洛克教堂。
•古典主义建筑: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为模仿对象,追求纯粹和对称,如新古典主义美国国会大厦和法国巴黎凯旋门。
5.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机能主义:功能至上、简化和流线型设计,如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建筑作品。
•国际风格:简洁、规整和纯粹的表现形式,如荷兰诺特丹米立斯广场。
•后现代主义:崇尚个性、异质和装饰性,如法国爱塔尔耶洛夫大楼和美国西雅图太空针。
三、西方建筑的特点特征1.遵循对称和几何原则:西方建筑强调对称和几何形式,注重建筑的整体均衡和秩序。
2.注重空间和体量:西方建筑追求空间感和大体量的表现,如高大的尖顶、广阔的教堂和宏伟的宫殿。
3.利用材料和技术:西方建筑使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如大理石、砖石、木材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
4.建筑艺术与功能结合:西方建筑注重建筑艺术与功能的统一,既尊重建筑的美学价值,又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建筑发展的脉络
学完艺术鉴赏这门选修课后,给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尽管我是一名艺术系的学生,经常接触到关于艺术的知识,而且在课堂上领略到很多的艺术领域的事情,但是去深刻的谈论关于艺术的东西,自己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得继续学习。
关于建筑,我觉的它也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建筑不仅包含了建筑技术,材料的使用,但它本身的设计就各个方面的包含了艺术,它的轮廓,建筑的各种形式,颜色的使用等等,都是艺术的体现。
在我自己看来,建筑中尤其是现代建筑的美学思想越来越强,无论建筑的内部设计还是外观设计都包含很强的美学思想。
在这里一起探索探索关于西方建筑的发展脉络。
在西方各种语言中,“建筑”一词都源于古希腊语。
古希腊人把建筑师称为是“创始者”。
在他们心目中,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以建筑为本——建筑是艺术和美学之源。
建筑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宗教信仰,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因素不断赋予建筑新的内容和形式,从原始的洞穴,巢穴到今天的城市综合体便是这一过程的缩影。
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与拓展。
建筑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物质空间环境,而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的,因此建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它时刻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建筑。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埃及式=敬畏的时代,那时代的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早期基督教式=虔诚与爱的时代,哥特式=渴慕的时代,文艺复兴=雅致的时代,各种复兴式=回忆的时代。
”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西方文明,了解西方历史,它的建筑艺术是不可不知的。
西方古典文化的光辉无疑是由具有天才智慧的古希腊人和勇敢于实践的古罗马人所创造出来的。
在建筑领域,他们创造了一种以石头为材料,以梁柱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在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漫长过程的发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处。
而在这一过程中,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传统都曾因为历史的变迁而中辍,惟有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两千多年来能在欧洲一脉相承,在世界形成了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建筑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西方古典建筑。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西方建筑史主要是指欧洲及其北美。
因为从古希腊时代起到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欧洲一直十西方建筑文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中心又逐渐偏移到北美,而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欧洲和北美同样是西方文明及其建筑艺术的主要脉络。
以下我们来介绍下西方建筑史的发展历程。
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古希腊的建筑艺术达到鼎盛时期,以雅典卫城及其神庙为代表的一个个建筑杰作横空出世,它们简单而纯净,和谐而完美,具有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但是到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被古罗马所取代,罗马人兴建的凯旋门,广场,竞技场,剧场,大浴场,住宅和宫殿雄伟壮观,富丽堂红,它们和古希腊建筑一道被视为垂范千古的经典,成为西方建筑文化最深刻的根源。
古罗马人在建筑领域取得了独创性的成就,古代罗马的建筑非常有名,罗马建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体现国家强大以及歌颂独裁者的大型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物既有纪念意义,有能为城市自由民提供公共场所,同时也满足了贵族生活需要。
罗马人最杰出的成就表现在市政工程方面,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桥梁,广场等设施。
在这里有必要提下斗兽场,公元前75年至公元82年出于享乐的目的,奴隶主在罗马建造了一个最著名的圆形斗兽场——洛系姆竞技场,它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
它是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规模十分宏伟,场内可以容纳5万多观众。
另外,为了庆祝军事远征
的胜利,罗马帝国兴建了大量的凯旋门,凯旋门是古罗马的重要建筑,帝国时期,凯旋门的建造十分频繁,几乎每次战争胜利必建,到公元4世纪,仅罗马城就有36座。
除此之外,记功柱是罗马帝国纪念性建筑的另一种形式。
接下来,西方的建筑进入中世纪,在中世纪的一切行为都受到“神”的支配,基督教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视先前辉煌的希腊和罗马艺术为仇敌,捣毁一切古代的建筑和艺术品,特别是在其初期,这种现象最严重。
在1000多年的发展中,西方建筑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始终是欧洲建筑的主体:二是伴随着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分裂,东西欧洲的建筑风格逐渐各树一帜,其中,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建筑影响十分广泛,而在罗马风格建筑之后兴盛于西欧的哥特式建筑,则体现了中世纪建筑的最高成就。
査士丁尼造就了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作是圣索菲亚教堂。
拜占庭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早期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者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元穹顶。
穹顶结构被加以变化,形成由大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圣索菲亚就是圣智慧的意思。
像以前的罗马帝国皇帝一样,査士丁尼要为他和他的帝国建造一座真正的纪念碑。
他任命人重修了圣索菲亚教堂,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穹顶的使用,穹顶是东方教堂最显著的特色,从这可以看到日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教堂的影子,而西部的巴西利式教堂则是哥特式教堂的前身。
威尼斯最著名的圣马可教堂也受到了拜占庭的影响,它的四翼顶部也加盖了小穹顶,这样的内部空间以中英穹顶下方为中心,向四翼伸展。
十字架教堂传到东欧,许多穹顶成了洋葱头形状,在那里拜占庭建筑样式染上了斯拉夫人的民族色彩和地方情调。
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信奉人文主义的艺术大师们又把西方建筑从宗教天国拉回了人间大地。
在这一过程中,大师们特别注重研究古代经典建筑,大力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再创造,为世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杰作。
此后直到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艺术思潮更迭频繁,四五百年间先后出现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等不同的建筑风格。
其间,教会势力,享乐之风,绝对君权,异国情调和百年战争都曾称为艺术蜕变的催化剂。
然而,西方建筑却始终都为脱离文艺复兴的传统——每当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艺术大师们总要回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光荣和伟大,从数千年前的经典建筑中汲取再创造的营养和力量。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文化一直是西方建筑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18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开始以后,机器大工业生产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
建筑物日益商品化,城市迅猛发展,建筑类型大量增加,对建筑的功能要求也日趋复杂,形式和内容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十分严重,因而在二百年间,建筑师不断地进行建筑形式的探求。
西风建筑的传统形制和美学体系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设计的核心从以往的注重,明显地转移到追求技术和功能上,它直接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成熟和向全世界的扩散。
随着现代建筑的形式和发展,建筑学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
主要体现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意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技术和艺术特点;反对不合理的外加的建筑装饰,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突出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统一;将建筑艺术处理重点放在空间组合和建筑环境的创造;重视建筑的社会性质,强调建筑同公众生活的密切关系,重视建筑的经济性。
这些现代建筑基本理论的建立,标志着建筑学完成了又一次重大的飞跃。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于现代建筑中出现的某些忽视精神生活的需求,忽视民族和地区文化差异的倾向,特别是某些建筑师的设计手法公式化的倾向,产生了怀疑,重新探讨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等问题,在建筑风格上又出现了多元化倾向。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建筑流派,其中以后现代主义较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