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
中医眼科如何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有何特色方法
中医眼科如何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有何特色方法在当今社会,儿童视力问题日益凸显,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中医眼科在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优势。
中医认为,眼睛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精血上注于目,方能视物清晰。
因此,儿童视力发育不良往往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有关。
中医眼科调理儿童视力发育的特色方法之一是中药调理。
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肾不足的儿童,可能会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以滋补肝肾、明目;对于气血亏虚的儿童,则可能选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养血、养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按摩也是中医眼科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家长可以在孩子睡前,用手指轻轻按摩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按摩 1-2 分钟,力度适中,以孩子感到舒适为宜。
除了穴位按摩,眼保健操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按摩原理编制而成,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能够改善眼部的气血流通,调节眼肌的功能。
学校和家长应督促孩子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护眼习惯。
针灸在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由于儿童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可能较低,且针灸需要专业的操作,所以在儿童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但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视力问题,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后,针灸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食疗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有助于儿童视力的发育。
例如,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对眼睛的视网膜发育有益;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眼睛的细胞;猪肝富含维生素 A 和铁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改善眼部的营养状况。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实用版)
目录
1.眼科疾病的概念与范围
2.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特点
3.常见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介绍
4.中医眼科疾病的防治方法
正文
一、眼科疾病的概念与范围
眼科疾病是指影响眼睛和视觉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眼部组织结构疾病、功能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在眼部的表现。
眼科疾病范围广泛,涉及到眼表、结膜、角膜、巩膜、眼底等多个部位。
二、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特点
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具有较强的表象性和形象性,通常以疾病的症状、部位、形态等作为疾病名称。
如“飞蚊症”是指眼前有飘动的黑影,像飞蚊一样;“迎风流泪”是指在风吹的情况下,眼泪不自主地流淌。
三、常见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介绍
1.飞蚊症:眼前有飘动的黑影,如飞蚊一样,尤其在明亮背景下更加明显。
2.迎风流泪:在风吹的情况下,眼泪不自主地流淌。
3.目赤肿痛:眼睛红肿、疼痛,甚至影响到视力。
4.胬肉攀睛:眼结膜上生长出肉样突起,影响视力。
5.青光眼:眼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视野逐渐缩小,甚至失明。
6.白内障:眼内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
四、中医眼科疾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用眼卫生。
2.治疗:中医治疗眼科疾病主要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
根据病因病机,采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滋阴养肝等方法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具有较强的表象性和形象性,通过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对眼科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引言眼科疾病是指与眼睛相关的各种病症,如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眼睑炎等。
传统中医在眼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疗法,以改善眼睛的功能和缓解眼部不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
近视防治方案方案一:中药治疗针对近视患者,中医推荐使用如下中药:•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近视引起的眼部疲劳和充血。
•眉豆:可用来制作眉豆粥,具有明目、滋润眼睛的作用。
•玫瑰花:具有活血化淤、舒经止痛的特性,可用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近视引起的眼睛酸涩疼痛。
方案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可用于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睛明穴:位于眼球外侧眼角与眼外侧尾的交点,通过针灸刺激可以增强视力,减轻近视的程度。
•支离穴:位于眼睑下方,针灸该穴位可以缓解眼疲劳和眼压,改善近视。
方案三: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眼部锻炼方式,适用于近视患者。
以下为一组常用的眼保健操:1.闭目保眼操:闭上眼睛,用掌心轻轻按压眼窝,做着闭目养神的动作,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2.轻揉太阳穴:用双手的食指、无名指轻轻按摩太阳穴,有助于舒缓眼部不适。
3.远近视眼操:目视远处,再突然转向看近处的物体,重复几次,可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
散光防治方案方案一:中药治疗散光是指眼球屈光不正,导致近距离视觉模糊的疾病。
中医建议使用以下中药进行治疗:•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散光引起的视觉模糊。
•独活: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特性,可用于调理散光患者的眼部循环,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
方案二:针灸疗法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针灸穴位,用于治疗散光:•四白穴:位于眉毛外侧眼角与脑门发际交点,针灸刺激该穴位可以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散光患者视力。
•眼窝穴:位于眼眶下缘的凹陷处,针灸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眼睛的阴阳气血,缓解散光引起的眼睛干涩不适。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底出血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阴虚火旺、肝郁气滞、血热妄行、瘀血内阻等。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医生首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白是否充血、瞳孔大小及形态、眼底的色泽和血管形态等。
同时,也会留意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整体表现。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身体状况。
问诊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出血的时间、伴随的症状(如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是否有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等全身症状,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情志状态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等,通过脉象来判断患者的气血阴阳盛衰情况。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眼底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更准确地了解眼底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阴虚火旺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上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加减,其中知母、黄柏滋阴降火,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丹皮、赤芍凉血止血。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或抑郁,伴有胸胁胀痛等症状。
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瘀止血为法,常用的方剂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当归、桃仁活血化瘀。
血热妄行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多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
治疗则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清热凉血,赤芍、丹皮凉血散瘀止血。
瘀血内阻型的患者,眼底出血日久不吸收,或有血块形成,常伴有眼部刺痛、舌暗有瘀斑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
中医眼科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眼科医师执业范围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医眼科医师的执业范围。
你想想看,眼睛可是咱心灵的窗户啊,那中医眼科医师就是守护这窗户的神奇卫士!中医眼科医师能做的事儿那可多了去了。
他们就像眼睛的超级英雄,用各种奇妙的办法来保护和修复我们的眼睛。
比如说,他们能通过望闻问切,就像侦探一样,从细微之处发现眼睛的问题。
你说神奇不神奇?当我们眼睛觉得不舒服了,发干、发涩或者看东西模糊,中医眼科医师就会出手啦!他们会用中药来调理,那些草药就像是给眼睛的营养餐,让眼睛重新焕发活力。
这就好比给汽车加油,让它能跑得更顺畅。
他们还会用针灸呢!小小的银针扎在穴位上,就能起到大大的作用。
这就好像是给眼睛的电路重新接了一下线,让一切都恢复正常啦。
你说这针灸是不是很神奇?就像变魔术一样!而且哦,中医眼科医师还会教我们一些护眼的小妙招呢!比如怎么正确地用眼,什么时候该休息一下,做做眼保健操啥的。
这就像给我们的眼睛上了一道保险,让我们能更好地爱护自己的眼睛。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中医眼科医师,那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可咋办呀?难道就只能干着急吗?那可不行!所以说,中医眼科医师的存在真的太重要啦!他们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我们的眼睛照亮前行的路。
你说,我们能不感谢这些中医眼科医师吗?他们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我们的眼睛保驾护航,让我们能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他们的付出吗?我们可不能把他们的努力当作理所当然呀!总之,中医眼科医师的执业范围那是相当广泛和重要的。
他们是我们眼睛的守护者,是我们健康的捍卫者。
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可爱的中医眼科医师点赞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和应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以及病因病机学说等。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医眼科学主要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等综合疗法来调理眼部健康。
一、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1.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将宇宙万事万物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
在眼科学中,五行学说被运用于研究眼部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例如,在中医眼科学中,视力模糊可能与肝气不舒有关,故可以通过调理肝气来改善视力。
2. 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脏腑器官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经络可以诊断眼部疾病。
例如,中医眼科学中常用的“足三里”穴位,是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位之一,通过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改善眼部问题。
3.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它通过观察眼部来诊断全身疾病。
中医眼科学中常用的“十窗清静法”就是一种通过观察眼部状况来判断全身健康的方法,包括眼神、眼球、结膜、晶状体等多个方面的观察。
4. 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机制。
在中医眼科学中,通过研究病因病机可以确定疾病的治疗方法。
例如,干眼症可能与肝阴虚有关,治疗时可以通过滋阴清热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二、中医眼科学的临床应用1.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学非常重视中药的应用,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来改善眼部问题。
例如,白内障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延缓其进展;结膜炎可以使用中药眼药水来舒缓炎症。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疗法,它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在中医眼科学中,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理眼部健康。
例如,通过针灸可以改善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问题。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又一疗法,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眼部循环。
中医眼科医案大全
中医眼科医案介绍
中医眼科医案涉及多种眼病及其治疗方法,以下列举一些典型的医案以供参考:
医案一:
患者因“急性结膜炎”后未能及时休息并熬夜著述,导致眼涩痛、畏光,伴有咽干口燥。
经检查,发现双眼结膜微充血,角膜透明,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为暴风客热,治以清热泻火,祛风散邪。
处方为茅根、益母草、仙鹤草、茜草根、槐实、三七、血竭等药材,水煎后服用。
复诊时,患者视力有所提升,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
继续服药后,眼底出血基本吸收,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医案二:
患者为58岁男性,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01。
左眼黄斑有团状出血斑,色暗红,伴有斑块状灰白色的机化物,乳头下方有密集的点片状灰白色渗出物。
诊断为眼底出血。
处方为淮山药、茯苓、丹皮、女贞子、桑椹子、生地黄、焦山楂、麦冬、茜草根等药材,水煎后服用。
复诊时,患者视力有所提升,眼底出血完全吸收。
这些医案展示了中医眼科在治疗不同眼病时的思路和方法,包括清热泻火、祛风散邪、止血化瘀等。
然而,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灵活调整处方和用药剂量。
同时,中医眼科也强调预防和调护的重要性,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饮食调养等,以维护眼部健康。
请注意,以上医案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
如有眼部不适或疑虑,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治疗。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中医眼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针对眼部疾病开展中医诊断和治疗,其技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要求,才能确保诊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技术操作规范1. 眼外形检查:先让患者闭上眼睛,检查两只眼睛是否一致,眼裂大小是否对称,角膜是否有大小不一的瘤块,白睛是否出现糜烂,若出现可用目镜具体观察大小及形状;眼球上端及下端的是否有结膜颜色改变,若有必须给予详细记录。
2. 视觉功能检查:使用暗室或者半暗的室内,要求患者面向视力检查表,并用挡住一个眼睛的方法练习读字,然后换另一个眼眼测验,另一只眼要完全覆盖住。
注意检查距离和大小,尽力确认读取字母和数量。
3. 眼底检查:执行条件是必须使用目镜,小孔光源;首先让患者低头俯卧平板床,将音量调至室内安静,然后用不同放大的目镜观察视盘及黄斑区的颜色、状况是否正常,先检查一只眼,然后再检查另一只眼,最后将两只眼视力进行比对,得出检查结论。
4. 色觉检查:这项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
如果没有特别的测试设备,测试点可以使用数码显示屏幕。
测试流程如下:显示一些颜色混合的图形,将其隐藏部分突出,要求患者尝试将其识别并点击特定区域。
5. 角膜曲率测量:通过使用角膜曲率测量仪,描出角膜的曲率,观察是否过于弯曲或平坦,这些情况可导致近视或远视。
测试过程如下:先将麻醉药润湿眼球,距离仪器3mm放置一根眼睛测量棒,让患者保持注视,等待仪器发送声音,测试完成后记录测试结果。
6. 角膜厚度测量:使用超声波技术测量角膜厚度,可以发现青光眼和近视等等眼科疾病。
测试流程如下:涂上眼药水,然后将探头轻轻触碰到角膜,记录下数据。
7. 眼压测量:眼压测量通常是使用医用眼压计设备,测量眼压。
因为青光眼会导致眼压增加,因此这项测试非常重要。
测试方法如下:首先涂上眼药水麻醉眼眶,在眼睛表面放上药棉,然后由医生在药棉上施加一定的压力,检测测试结果。
中医眼科教案ppt课件
第七章 眼科治疗概要 第一节 眼科常用内治法 一、祛风清热法 二、泻火解毒法 三、利水祛湿法 四、理血法:止血法、活血化瘀法 五、疏肝理气法 六、补益法:补益气血法、补益肝肾法 七、退翳明目法
第二节 眼科常用外治法
第八章 胞睑疾病 第一节 针眼(西:麦粒肿) 〖病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睑腺体化脓性炎症。多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 肿。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1、胞睑局部痒肿疼痛 2、胞睑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 〖治疗〗1、初期局部热敷,点眼药。 2、脓形成后,切开排脓。 3、局部、全身应用抗菌素。 〖辨证论治〗
三、眦部睑缘炎
〖病因〗是一种主要侵犯外眦部睑缘的慢性炎症。多由莫 阿氏双杆菌感染所致,或与核黄素缺乏有关。 〖临床表现〗 〖治疗〗滴0.5%的硫酸锌溶液,口服复合维生素 B2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1、患眼睑弦刺痒灼痛。
2、眦部睑缘红赤,睫毛根部有鳞屑或溃疡。
第四节 上胞下垂(西:上睑下垂) 一、先天性上睑下垂 〖病因〗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常 因提上睑肌本身或支配提上睑肌和上直肌的动眼 神经上支发育不良所致。多为双侧。 〖临床表现〗 〖治疗〗手术矫治
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
(二)中层 葡萄膜 从前至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
络膜。 1、虹膜:棕色、兰色、灰色,呈环圆形,中央 有2.5-4mm的圆孔,称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 开大肌可调节瞳孔大小。虹膜将眼球前部腔隙分 为前房、后房。
2、睫状体:宽约6-7mm的环带组织,深褐色,前 1/3有睫状突,产生房水。后2/3称扁平部,与脉 络膜相连处称锯齿缘。 睫状体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睫状肌的舒缩对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眼球突出,这一症状在眼科中较为常见,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暗示着身体内部的健康问题。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球突出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理论。
中医认为,眼球突出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
从脏腑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都可能导致目窍失养,从而引发眼球突出。
肾主水,肾阴不足时,虚火上炎,也可能影响眼部。
此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目失所养。
在经络方面,眼部经络众多,如肝经、心经、肾经等都与眼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这些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瘀滞时,就可能导致眼球突出。
中医诊治眼球突出,首先会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形态、色泽,以及整体的面色、神态等。
比如,眼球突出明显,伴有目赤肿痛,可能是肝经实火;若眼球突出但色泽较淡,患者精神疲惫,可能是气血不足。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以判断其正气盛衰。
问诊则会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诱因、伴随症状,以及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通过触摸眼部及周边,感受其温度、硬度等,结合脉象,综合判断病情。
在辨证论治方面,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型、肝火上炎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等。
肝郁气滞型眼球突出,患者多有情志不舒的表现,如胸胁胀满、郁闷不乐。
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肝火上炎型,表现为眼球突出,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治法为清肝泻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往往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气血两虚型,患者常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
治疗需益气养血,归脾汤是常用的方剂。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眼科还有许多外治法。
针灸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等,以及远端的穴位如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等,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眼球突出的症状。
推拿按摩也是常用的方法,轻柔地按摩眼部周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
中医眼科如何治疗视力模糊和眼疲劳
中医眼科如何治疗视力模糊和眼疲劳在现代生活中,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度用眼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视力模糊和眼疲劳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
中医眼科在治疗这些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且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
中医认为,眼睛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则眼睛明亮有神;肾主藏精,肾精充足能滋养双目;而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为眼睛提供营养。
当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眼疲劳。
首先,中药调理是中医眼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视力模糊和眼疲劳,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比如,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可能会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其中枸杞、菊花、熟地、山药等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的作用。
如果是气血不足引起的,常用归脾汤来益气养血,改善眼部的营养供应。
针灸治疗在中医眼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眼周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可以疏通眼部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眼疲劳和提高视力。
此外,还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配合针刺身体其他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以调理脏腑功能。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用手指轻轻按摩眼周的穴位,每次数分钟,每天多次,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减轻眼疲劳。
同时,按摩头部的穴位,如百会、风池等,有助于改善头部的气血供应,对眼睛也有间接的滋养作用。
除了上述直接针对眼部的治疗方法,中医还注重整体的调理。
比如,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养肝明目的食物,如枸杞、菊花、猪肝、胡萝卜等。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眺望远方或者闭目养神。
中药熏蒸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将具有明目作用的中药,如菊花、薄荷、桑叶等煮水,利用其蒸汽熏蒸眼部,可以湿润眼睛,缓解干涩和疲劳。
中医还强调情志对眼睛的影响。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眼睛的健康。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摘要:1.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概述2.中医眼科疾病的分类3.常见中医眼科疾病及其症状4.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5.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正文: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概述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眼部疾病的命名。
中医眼科疾病繁多,涵盖了眼表、眼内、眼附属器等各个部位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眼部疾病通常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眼科疾病的病名不仅反映了疾病的临床表现,还体现了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
中医眼科疾病的分类中医眼科疾病可以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1.外感性疾病:如风邪、湿邪、热邪等引起的眼病。
2.内伤性疾病: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内在因素导致的眼病。
3.眼附属器疾病:如眼睑、结膜、泪器等部位的疾病。
4.眼底疾病:如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部位的疾病。
常见中医眼科疾病及其症状1.近视: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易疲劳,眼胀,头痛。
2.远视:看近处物体模糊不清,眼酸,眼痛,眼干。
3.老花眼:近距离阅读困难,眼睛疲劳,流泪。
4.结膜炎: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异物感。
5.角膜炎: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6.虹膜睫状体炎: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瞳孔缩小。
7.白内障: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眩光,色觉异常。
8.青光眼:眼痛,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缩小。
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制定。
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2.注意眼部卫生,避免脏手揉眼。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5.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病。
综上所述,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丰富多样,涵盖了眼部各个部位的疾病。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眼科疾病的中医辨证1·1 眼部疼痛的辨证1·2 红眼疾病的辨证1·3 高度近视的辨证1·4 视疲劳的辨证1·5 外伤性眼病的辨证1·6 眼底病变的辨证1·7 黄斑病变的辨证2·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药外敷治疗2·2 中药口服治疗2·3 穴位疗法2·4 中医保健调理二、常见眼科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1·红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1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2 铜绿假单胞菌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疱疹性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4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2·黄斑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早期黄斑病变的方法2·2 中医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方法2·3 中医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方法3·视疲劳的中医治疗方法3·1 中医药物治疗视疲劳的方法3·2 中医保健调理视疲劳的方法4·高度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物治疗近视的方法4·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近视的方法5·外伤性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5·1 中医药物治疗眼外伤的方法5·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外伤的方法6·眼底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6·1 中医药物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6·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眼科疾病诊断依据表格2·中医眼科治疗案例分析3·中医眼科保健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中医药业务管理、执业人员资格、中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简介中医眼科疾病是指与眼睛相关的疾病,包括眼睑、结膜、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眼部组织和结构的疾病。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主要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命名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常见中医眼科疾病病名1. 翳障翳障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眼睛中有一层浑浊的物质遮挡了视线,导致视力模糊或完全丧失。
翳障多由湿热、痰浊、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翳障常使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半夏、丹参等。
2. 眼疾眼疾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病名,泛指各种眼部疾病。
眼疾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损伤、遗传等。
中医治疗眼疾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治疗,如金银花、菊花、石斛、地黄等。
3. 眼丹眼丹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眼球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的丹斑,形状如丹砂。
眼丹多由湿热、血瘀等因素引起,常伴有视力模糊、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眼丹常使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丹参等。
4. 翳膜翳膜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眼睛中有一层浑浊的膜覆盖在角膜上,导致视力模糊。
翳膜多由湿热、痰浊、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翳膜常使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半夏、丹参等。
5. 眼中风眼中风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突然发生的眼部血管阻塞,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或完全丧失。
眼中风多由气血不足、痰浊、湿热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眼中风常使用补益气血、化痰祛湿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
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眼科疾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按摩等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化瘀、补益气血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内服或外用,如口服中药汤剂、草药眼药水、草药眼膏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中医眼科疾病是指中医学认为与眼睛有关的各种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眼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与全身的经络、脏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调理和平衡,不仅仅针对眼睛本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及其解释:1. 眼干症:中医上又称“病愈痧”。
病理表现为眼睑及结膜干涩、眼睛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
常见于长时间用眼过度、眼泪分泌不足和机体缺乏充足的阴液。
2. 眼疲劳:中医上又称“目力困乏”。
病理表现为用眼过度后眼睛疲劳乏力,视物模糊,甚至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
常见于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或用眼过度,导致肝经郁滞,气血运行不畅。
3. 病毒性结膜炎:中医上又称“白浊”。
病理表现为结膜发红、痒痛,眼间歇性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常见于风热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结膜炎。
4. 红眼病:中医上又称“赤眼病”。
病理表现为眼睛充血、发热、畏寒、头痛、寒战等。
常见于外感风热或风寒病邪侵袭而引起的炎症。
5. 青光眼:中医上又称“翳痲”。
病理表现为眼压升高、视力逐渐下降、视野缩小,严重可导致视力丧失。
中医认为青光眼多由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眼压升高。
6. 白内障:中医上又称“障冷”。
病理表现为晶状体混浊,视力逐渐模糊、失明。
中医认为白内障多与肾虚导致的阴精亏损和肝火上扰有关。
7. 眼睑下垂:中医上又称“上陷”。
病理表现为眼睑松弛下垂,视力受到影响。
中医认为眼睑下垂多由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8. 远视:中医上称为“目远障”。
病理表现为近物模糊,远处物体清晰。
中医认为远视多由肝经郁滞、肝火上炎,肾虚等因素导致。
9. 斜视:中医上又称“瞳射症”。
病理表现为眼球不协调运动,导致偏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斜视多与肝火上炎、肾虚等因素有关。
10. 眼底出血:中医上又称“血涌”。
病理表现为眼底出现出血,视力模糊等症状。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多由气滞血瘀引起。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及其解释,中医眼科疾病还包括其他诸如青少年近视、眼睑炎、虹膜炎、葡萄膜炎、继发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麦粒肿:中医称为针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感染性疾病。
2.霰粒肿:中医称为胞生痰核,是险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3.沙眼:中医称为椒目。
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4.眼睑炎:中医称为睑弦赤烂、风弦赤烂,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眼脸皮肤炎症。
5.眼睑下垂:中医称为上跑下垂、睢目、睑废,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6.结膜结石:中医称为睑内结石,是由结膜上皮陷洼或深部管状隐窝等处堆积的脱落上皮细胞和退行性结缔组织的凝固物。
7.脸内翻倒睫:中医称为倒睫拳毛。
是由眼脸内翻引起的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
8.急性泪妻炎:中医称为漏晴疮,是由鼻泪管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
9.慢性泪袁炎:中医称为窍漏、眦漏、漏睛。
是由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引起的慢性炎症。
10.过敏性结膜炎:中医称为暴风客热,是由过教原引起的结膜过敏反应。
11.慢性结膜炎:中医称为白涩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
12.巩膜炎:中医称为炎疳、乌轮赤晕,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巩膜炎症。
1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医称为聚星障,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炎。
14.化脓性角膜炎:中医称为凝脂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
15.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中医称为睡神紧小,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虹膜睫状体急性炎症。
16.慢性虹膜睫状体炎:中医称为睡神干缺。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虹膜睫状体慢性炎症。
17.青光眼:中医称为五风内障,是由眼内压升高引起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
18.老年性白内障:中医称为因翳内障、如银内障,是由年龄相关性晶状体混油引起的视力下降。
19.玻璃体混浊:中医称为云委移睛。
是由玻璃体液化、变性或出血引起的视力下降。
20.视神经姜缩:中医称为青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姜缩和视力下降。
21.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称为高风内障、高风雀目,是由造传因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变性。
中医眼科的病例
中医眼科的病例小张,女性,24岁。
因为眼睛发痒、红肿、流泪等症状前来就诊。
经检查,患者双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泪液过多。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
中医诊断为“目赤泪多,风热侵袭”。
根据中医理论,小张患有目赤泪多,可以归为“目赤”、“目痒”、“泪多”等证候。
中医认为,目赤是眼部炎症引起的症状,多数为外感风热、热毒上火所致,也有少数因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内因引起。
眼痒则可以归结为风热、风寒、湿热等病因,或者是肝肾亏虚、脾虚等内因。
泪多也可以从风热、湿热、虚火等病因角度考虑。
中医治疗小张的过程,主要是配合症型辨证施治。
因为小张属于目赤泪多、风热侵袭的症状,所以在方药的选择上,以解表清热、平肝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
方药一般包括银翘散、简易感冒颗粒等中药。
此外,中医眼科还可以采取多种辅助治疗方法,如针灸、中医按摩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眼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中医按摩可以通过对局部穴位的按摩刺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增强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眼病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一般还会对食疗、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
食疗中医会建议食用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莲藕、西瓜、木耳、菊花等。
运动方面中医会建议一些适当的眼部保健运动,如眼部按摩、眼球运动、眼袋按压等,以增强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减少疲劳,预防眼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眼科治疗视力疾病的方法丰富多样,可以通过配合症型辨证施治、配合针灸、中药、食疗、运动等方法,全面治疗眼部疾病。
对于较为严重的疾病,中医也可以与西医进行配合治疗,发挥优势,为病人的康复做出贡献。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摘要:一、中医眼科疾病概述二、中医眼科疾病分类1.外眼病2.内眼病3.眼表病三、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2.针灸治疗3.中医外治疗法四、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生活起居2.饮食调养3.眼部保健操正文:中医眼科疾病病名繁多,涵盖了外眼病、内眼病、眼表病等多个方面。
中医眼科疾病治疗主要采用中药、针灸、中医外治疗法等方法,注重调和阴阳、气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同时,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调养,辅助眼部保健操,以预防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中医眼科疾病概述中医眼科疾病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眼部疾病。
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为主要目标,强调个体差异,辨证论治。
二、中医眼科疾病分类1.外眼病: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等部位的疾病。
如:麦粒肿、霰粒肿、结膜炎等。
2.内眼病:包括眼球、眼内组织、视神经等部位的疾病。
如:近视、远视、老花眼、青光眼等。
3.眼表病:包括角膜、结膜、巩膜等部位的疾病。
如:角膜炎、结膜炎、巩膜炎等。
三、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草药进行内服或外敷。
中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眼周穴位,调和气血,改善眼部功能。
针灸治疗对于一些眼科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3.中医外治疗法:包括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四、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眼部休息。
2.饮食调养:合理搭配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坚果等。
3.眼部保健操:进行眼部保健操,如:转眼、瞪眼、揉眼等动作,以缓解眼部疲劳,预防眼科疾病。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症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症眼球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眼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球突出症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眼球突出症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首先,肝开窍于目,肝经气血不畅、肝郁气滞等情况可能导致目睛失养,从而引发眼球突出。
其次,肾主藏精,肾精不足则无法滋养眼部,使得眼球的稳固性受到影响。
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眼部得不到充分的滋养,也可能出现眼球突出。
此外,火热之邪上攻于目,如风热火毒、痰火郁结等,也可能是致病因素。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时,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眼部的形态、色泽,包括眼球突出的程度、眼周有无红肿、瘀斑等。
同时,还会查看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以了解整体的气血状况。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气息的强弱。
问诊则着重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眼痛、视力变化等,以及患者的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及相关部位,通过脉象来判断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触摸眼部可以了解其质地、温度等。
在治疗上,中医眼科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内治法主要是通过中药方剂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内部环境,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眼球突出症,患者往往有情志不舒、胸闷胁胀等症状。
治疗时常用疏肝理气的方剂,如逍遥散加减,以疏解肝气,恢复眼部气血的正常运行。
肾精不足型的患者,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治疗多采用补肾填精的方法,如六味地黄丸加减,以补充肾精,滋养眼部。
脾胃虚弱型的眼球突出症,患者常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治疗宜健脾益气,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增强脾胃功能,化生气血,滋养目睛。
对于火热之邪上攻导致的眼球突出症,如风热火毒型,患者多有眼部红肿热痛、口渴咽干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5第八篇眼科第三十四章黑睛病证第一节聚星障聚星障是因外感风邪,挟热化火,致黑睛上始生细小星翳,或为串珠、树枝、地图样,同时伴有涩疼、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和其它病毒性角膜炎。
[诊断]1 抱轮红赤,黑睛星翳,或聚或散,轻者仅为点状或星状,进而连成串珠或形如树枝,如连缀成片形如地图状。
2 轻症者患眼仅有干涩不适,重者则有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严重或反复发作者,视力下降及至失明。
3 黑睛荧光素染色阳性。
4 病变区黑睛知觉减退。
5 常有外感风热或眼部外伤等诱因。
[辨证论治]1 风热犯目症状: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
例方:银翘散。
2 风寒犯目症状:黑睛星翳,抱轮微红,流泪羞明,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发散风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
3 肝火炽盛症状:星翳渐次扩大加深,白睛混赤,胞睑红肿,羞明流泪,头痛溲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例方:龙胆泻肝汤。
4 湿热蕴蒸症状: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溲黄便溏,口粘,舌红苔黄腻,脉濡。
治法:化湿清热。
例方:三仁汤。
5 阴虚邪留症状:病情日久,迁延不愈,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
治法:滋阴散邪。
例方:加减地黄丸。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银黄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药物治疗。
2 针灸疗法可选用睛明、四白、丝竹空、合谷等穴,视病情酌用补泻手法治疗。
3 西医疗法236 第三十四章黑睛病症可局部选用抗病毒类眼药水;病情笃重者,可使用干扰素,必要时慎重选择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疗法标准]1 治愈:黑睛星翳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症状消失。
2 好转:黑睛星翳减少或缩小,荧光素染色阳性。
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
3 未愈:黑睛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症状无改善。
第二节黄液上冲黄液上冲是因目珠为邪热所伤,灼津为脓,积于黑睛与黄仁之间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前房积脓。
[诊断]1 黑睛与黄仁之间的下方有脓液积聚,因毒邪的不同,脓液可为黄色、白色或绿色呈水平面或月牙形,随病情轻重而增减。
常伴有黑睛溃疡。
2 胞睑红肿,白睛抱轮红赤或混赤,或黑睛生翳,溃疡混浊,或瞳神紧小。
3 有剧烈的头眼部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 本病应与花翳白陷,疳积上目等相鉴别。
[辨证论治]1 热毒炽盛症状:黄液上冲,抱轮红赤,目珠赤涩疼痛,羞明流泪,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
例方:通脾泻胃汤。
2 阴虚火旺症状:黄液上冲,反复发病,白睛混赤,瞳神干缺,口舌生疮,口干咽燥,阴部溃疡,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例方:知柏地黄汤。
[其他疗法]可酌情选用扩瞳剂、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积脓全部吸收,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
2 好转:积脓基本吸收,眼痛、畏光、流泪症状明显减轻。
3 未愈:积脓未减少,症状无好转。
237第三十五章瞳神病证第一节瞳神紧小瞳神紧小是因邪热灼伤或外伤等原因伤及黄仁以致展缩失灵,瞳神缩小,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前部色素膜炎(即虹膜睫状体炎)。
[诊断]1 瞳神紧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细小或如羊脂状物附着,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
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
或见白膜粘着瞳神边缘,甚则闭封神瞳。
2 可有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力下降,或见眼前有似蚊蝇飞舞。
3 可有目珠破损或其它黑睛疾病史,或有结核、风湿等病史。
4 抗“O”、血沉、X线胸片等检查,有助病因诊断。
[辨证论治]1 肝经风热症状: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全身症可见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
例方:新制柴连汤。
2 肝胆火炽症状: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灰色沉着物,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胆。
例方:龙胆泻肝汤。
3 风湿夹热症状:瞳神紧小,抱轮红赤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黑睛后有灰色沉着物,神水浑浊,常伴有头重胸闷,骨节酸楚,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
例方:抑阳酒连散。
4 肝肾阴虚症状:病势较缓或病至后期,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瞳神多见干缺不园。
口舌生疮,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养肝肾。
例方:杞菊地黄丸。
[其他疗法]患眼必须使用1%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散瞳。
可酌用消炎眼药水点眼。
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生素药物作球结膜下注射。
[疗效标准]1 治愈:眼部病变消退,畏光疼痛流泪等症状消除。
2 好转:眼部病变减轻,畏光疼痛流泪症状减轻。
3 未愈:畏光疼痛流泪及眼部病变无变化或加重。
238 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第二节血灌瞳神血灌瞳神亦称血灌瞳仁,是各种原因导致目内之血溢于脉外,积滞在瞳神的黄仁前方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前房积血。
[诊断]1 黑睛与黄仁之间(即前房),有血液积聚,积血呈液平面或血液充满前房。
2 视力模糊,畏光,流泪,眼胀痛。
3 多有外伤及手术史,或在消渴病、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疾病的晚期。
[辨证论治]1 络伤出血症状:发生于撞击伤目之后,血灌瞳神,目珠胀痛,视力障碍,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止血为先,活血为后。
例方:十灰散、祛瘀汤。
2 气滞血瘀症状:血灌瞳神,黑睛混浊,视力下降,眼珠刺痛,舌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例方:桃红四物汤。
[其他疗法]1 中药针剂可用血栓通注射液作静脉点滴。
2 西医疗法半卧位。
静脉滴注20%甘露醇。
瞳孔的散缩,依据积血量多少而定。
[疗效标准]1 治愈:积血吸收,症状消失,视力恢复。
2 好转:积血明显吸收,视力部分恢复。
3 未愈:积血如故,症状未减。
第三节绿风内障绿风内障是因暴怒忿郁,气郁化火,风火痰浊上攻,或脾胃虚寒,饮邪上泛,致黑睛气色混浊,瞳神散大不收,黑睛呈隐隐绿色,伴有同侧偏头痛及眼球剧烈的疼痛,视力急剧下降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
[诊断]1 瞳神散大,风轮气色混浊,呈哈气状,隐隐呈淡绿色,抱轮红赤。
2 发病急骤,视力锐减,头眼剧烈疼痛,恶心呕吐。
3 眼压升高可至6.7~10.7kpa(50~80mmHg),前房浅,房角关闭。
4 本病应与瞳神紧小,天行赤眼相鉴别[辨证论治]1 肝胆火炽,风火攻目症状:发病急剧,头痛如劈,眼珠胀痛欲脱,连及目眶,视力急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浮肿,黑睛呈雾状混浊,瞳神散大,瞳内呈淡绿色,眼珠变硬,甚至胀硬如石,全身症状有恶心呕吐,或恶寒发热,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239例方:绿风羚羊饮。
2 痰火动风,上阴清窍症状:起病急骤,头眼剧痛诸症与肝胆火炽者同。
常伴身热面赤,动辄眩晕,恶心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治法:降火逐痰,平肝熄风。
例方:将军定痛丸。
3 肝郁气滞,气火上逆症状:眼部主症具备,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闷嗳气,食少纳呆,呕吐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法: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例方:丹栀逍遥散。
4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症状: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观灯火有虹晕,眼珠变硬,心烦失眠,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舌绛少津,脉弦细而数或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平肝熄风。
例方:知柏地黄丸。
5 肝胃虚寒,饮邪上犯症状:头痛上及巅顶,眼珠胀痛,瞳散视昏,干呕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例方:吴茱萸汤。
[其他疗法]1 针灸疗法1.1 体针可取晴明、攒竹、瞳子骱、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等穴,针刺治疗。
1.2 耳针可取耳尖、目、眼等穴埋耳针或压王不留行子治疗。
2 西医疗法2.1 局部宜及早频用1~2%毛果芸香碱眼药水等缩瞳剂。
2.2 口服醋氮酰胺等。
静脉滴注20%甘露醇等脱水剂。
2.3 手术疗法眼压下降后,可做抗青光眼手术。
[疗效标准]1 治愈:眼压稳定在2.74kPa(21mmHg)以下。
2 好转:眼压下降至2.74kPa~3.25kPa(21~24mmHg),加点降眼压药可基本正常。
3 未愈:眼压未降,眼部诸症及全身症状无改善。
第四节圆翳内障圆翳内障主要是指因高龄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混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或棕色的翳障,导致失明的眼病。
相当于西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也包括各种原因继发的(胎患内障、震惊内障除外)晶珠完全混浊的白内障,是国内外首位致盲,但可手术复明的眼病。
240 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诊断]1 视力模糊,逐渐加重,渐至不辨人物,仅存(但定会有)光感。
无眼红、眼痛、流泪等其它不适。
2 裂隙灯检查见晶体混浊。
2.1 皮质性老年性白内障分四期2.1.1 初发期:皮质中出现水隙,空泡和板层分离,仅见周边部皮质首先楔状混浊,或后囊膜下色微黄,中心视力可正常,仅有轻度视物模糊或飞蚊症样感觉。
2.1.2 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饱满,前房变浅。
视力明显下降,此期可继发绿风内障。
近年来也有将初发期至近成熟期的漫长过程统称为进行期者。
2.1.3 成熟期:晶状体全部混浊,虹膜投影阴性,前房深浅恢复正常,视力终至失明。
2.1.4过熟期:晶状体皮质混浊呈液化状,核下沉,前房加深,此时可出现视力突然好转,目前此期病人已很少见到。
2.2 老年性核性及混合型白内障混浊从晶状体中央的核开始,呈棕色混浊,向周围发展,影响视力。
3 继发性白内障有明确的原发病史可查。
4 本病应与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相鉴别。
[辨证论治]1 肝肾两亏症状: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治法:补益肝肾。
例方:杞菊地黄丸。
2 脾虚气弱症状: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
例方:补中益气汤。
3 肝热上扰症状:头痛目涩,眵泪毛臊,口苦咽干,脉弦。
治法:清热平肝。
例方:石决明散。
4 阴虚挟湿热症状:目涩神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治法:滋阴清热,宽中利湿。
例方:甘露饮。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障眼明片、磁朱丸、石斛夜光丸等药物治疗。
2 针刺疗法可取睛明、球后、攒竹、鱼腰、臂、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刺治疗。
3 西医疗法外用白内停、卡林-U等眼药水点眼。
晶珠全混,翳定障老,此时药物治疗已无能为力,若瞳人展缩如常,光定位及色觉良好者,可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第三十五章瞳神病症2411 治愈:手术或药物等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且稳定者。
2 好转:视力稳定或有提高,晶体混浊未见进展或有减轻,观察6个月以上。
3 未愈:视力进行性下降,混浊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