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课堂教学实录
(高密四中侯宗凯)
(一)导入新课,确定学习重点。
老师:中国的寓言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就是一篇广为传颂的代表作品。我国愚言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其中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应首推庄子,他的寓言作品想象丰富,文笔洒脱,气势壮阔。今天我们学习的《庖丁解牛》就是他的寓言代表作。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有两个:一,理清文章思路。二,辨析并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句。(4分钟)
(二)交代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
老师:这篇课文我们采用小组讨论、抢答、小组与小组互相竞赛的办法来解决。现在,我们把组分一下(每四人组成一组,并确定组长)。请同学们看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下发早已印好的思考题)。我们共设计了14道题目,每答对一个,小组得分2分;其他不在问题纸上的题目,每答对一个小组得分1分。学完课文后,上报得分情况,看一下哪个组合作得好,问题解决得快,解决得多。(2分钟)
(三)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现在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学生朗读。4分钟)
(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教师:我们开始讨论问题。讨论时间15分钟,组长组织讨论并做好答案。
(开始讨论)
(五)班内交流讨论的结果。
(学生抢答,教师点拨)
1.“庖丁解牛”这个题目该怎么解释?学生回答后提示“解”此处不能理解为“割、杀、宰”,而应释为“分割、肢解”。
2.课文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句子有哪些?最有表现力的动词有哪几个?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触、倚、履、yǐ@①”四个字,并指明“倚”与“yǐ@①”的不同)
3.通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绘可以看出庖丁解牛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你能用最恰当的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学生:登峰造极、炉火纯青、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出神入化、左右逢源。(老师让学生记下)
教师:同学们找的这些成语都很恰当,概括出了庖丁高超的解牛技艺。他已经不是在解牛,而是在合着《桑林》优美的旋律表演着一组优美的舞蹈动作。
4.教师:用两个字概括第一段段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牛)
教师提示:在这一段中同学们要注意“为”的用法。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这个句子中,“为”应该解释为“替”或“给”,是一个介词。
5.教师:看到庖丁如此高超的解牛技艺,文惠君感觉如何呢?请用三个字概括第三段段意。
(学生回答)
教师:因为有这样的疑问,就自然地引出了庖丁的回答。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三段。
6.庖丁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熟练的程度,用他的话说是因为什么?
学生:“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教师:他的解牛技艺能够如此精湛,原因就在于他喜欢研究事物本身的规律。因为能够抓住规律,就超过了一般的技术领域。注意这句话中“进乎技矣”的解释:“乎”,介词“于”,“进”即是“超过”,“技”指“技术领域”。继续回答下面的问题。
7.庖丁解牛有哪三个阶段?他在解牛过程中遵循了一个怎样的解牛原则?
(学生回答)
教师:庖丁在刚解牛的时候,所见到的无非就是一头完整的牛,因为这时他对牛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未尝”(板书),应该解释为“未曾”,几年过后,一头牛在他眼前成了一件可以随意拆卸的东西,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因为几年之后,他的解牛技艺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对牛的认识也从外部深入到了内部结构。现在我们也把技艺达到很高的程度称作“目无全牛”(板书)。到了现在他的解牛技艺又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呢?谁起来翻译一下?
(学生翻译:“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教师:只凭意念来解牛,真正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学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8.庖丁谈完他的解牛过程后,接着把自己同其他厨师进行了对比。哪些厨师?他们怎样解牛?庖丁的刀用了多少年?解了多少牛?现在刀刃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
教师:在解牛过程中,他能够“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请哪位同学起来翻译一下这句话?
(学生翻译)
教师:点拨后,用画好的牛的草图演示“游刃有余”,并对它现在的意思作出解释。
9.庖丁解牛的技艺如此高超,在一些关键地方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10.庖丁解牛后的表情怎样?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学生回答)
11.用三个字概括第三段段意。
(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庖丁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庖丁的解牛技艺之所以到如此程度,关键在于什么呢?
学生:抓住了事物本身的规律。
教师:非常正确。现在我们一齐朗读这段文字。
(学生齐读第三段)
教师:下面我们讨论最后三个问题。
12.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话感受怎样?他说的这句话该怎样读?(从语气、句式上)
学生:应该是心悦诚服。
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这句话。
教师:同学们要注意文惠君的身份地位,这样才能想象出他的手该怎样放,头怎么样,眼神如何。谁站起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
教师:比刚才好多了。我朗读一下,同学们看怎么样?
教师表演,并提示本段应该注意的词语为“族”。(板书)
13.用三个字概括第四段段意。(学生回答)
14.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作者的本意是否也是这样?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做事情也应该象庖丁解牛一样注意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同时要注意庄子的这则寓言主要在于揭示养生的道理,消极避世,逃避矛盾,这一点是我们要正确认识的。
(六)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理清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和应该注意区别的词语、句子(详细提示),同学们课后注意朗读和掌握这些词语。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
(七)公布各组得分情况。(下课)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足字旁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