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价键的观点,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2.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并理解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化学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共价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类型的共价键,区分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含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分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准备相关化学实验器械和试剂,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准备教室练习题和思考题,供学生课后稳固知识。
4. 确保教室整洁,课前安置好黑板和白板。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实验探究和教室小结。
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共价键的物质图片,如氯化钠、氯化氢分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结构特点,并引出共价键的观点。
同时,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共价键实例,如石墨烯、钻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起首,介绍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包括电子配对理论、杂化理论等。
接着,通过展示一些典型共价键的模型,如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等,帮助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本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与水反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用激光笔照射装有氯化氢分子的溶液,观察到丁达尔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共价键的存在形式和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质中共价键的差别,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结束前,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共价键的观点、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际应用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有机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并鼓励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诠释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重点]: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学生讨论][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板书]二、键参数1.键能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
②单位:kJ/mol[生阅读书33页,表2-1]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过渡]2.键长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②单位:1pm(1pm=10-12m)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设问]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2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2O键角105°V形CH4键角109°28′正四面体[小结]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二第一节共价键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知道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2.理解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3.能应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了解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共价键[学生用书P16]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
2.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类型 s-s型H—H的s-s σ键的形成 s-p型H—Cl的s-p σ键的形成 p-p型Cl—Cl的p-p σ键的形成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σ键的强度较大(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 p-p π键p-p π键的形成特征π键的电子云具有镜面对称性,即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3)判断σ键、π键的一般规律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一个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附件1共价键(第一课时)学案共价键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课本理解氯气的形成。
2.理解共价键的含义;知道结构式的含义。
二预习内容:理解共价键的含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结构式的含义三提出疑惑: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共价键含义,知道结构式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难点:共价键的含义、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学习过程:根据HC1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共价键1、共价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共价键①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成键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成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①电子式:HC1C12H2H2ON2H2SCH4H2O2NH1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N2HC1H2ONH3CO2CH4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共价键课程设计
共价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共价键的定义、类型和特点;2. 学生能够描述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解释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3. 学生能够运用共价键的概念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共价键知识分析分子结构,预测化合物的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构建方法,形象地展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共价键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共价键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3. 学生能够关注与共价键相关的科技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价键的内涵,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思维活跃,对化学现象充满好奇心,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教材《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中“共价键”章节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共价键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共价键的定义与特点;- 共价键的分类:单键、双键、三键;- 共价键的极性与非极性。
2. 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 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与原理;-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共价键的性质:键长、键能、键角。
3. 共价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共价键与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共价键与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共价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共价键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第三课时:共价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针对共价键的教学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对于共价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共价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
3.3共价键第一课时共价键的形成(A)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价键的概念;通过对具体物质的拟人描述,理解共价键形成的原理。
(2)理解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互相结合,学会一些常见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结构式书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氯化氢的生成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氯化氢形成过程的讨论,让学生用抽象思维去感受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变化,在科学研究中敢于质疑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在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概念。
2.难点常见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配比及电子式书写。
三.教学用品漂粉精、锌粒、浓盐酸、集气瓶、薄塑料片、闪光灯氯原子与氢原子成键的微观动画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难,但要让抽象问题具体化,这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而要一点一点引出,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慢慢体会,所以采用了先直观后拟人化再动画引出知识点,这样后面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在知识点上得以互补,构建出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1)回忆氯气在氢气中安静燃烧的现象,再看氢、氯气混合气体光照爆炸的实验,用强烈的反差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学生描述现象,揭示反应方程式。
(3)教师简单讲述反应不同现象的原因后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氢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特点,讨论氢原子与氯原子是怎样形成氯化氢分子的?[突破重点方法]:以氢原子与氯原子为例,分析这两个原子如何达到稳定结构,通过一段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拟人的对话,请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共用电子对”,接着想象它如何作用于氢原子与氯原子使这两原子同时达到稳定结构。
给出一段氢与氯的对话。
氢:我的第一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氯老哥,你如果给我1个电子,就成为稳定结构了。
高中化学必修2《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中的第三单元“共价键原子晶体”的第一课时,在本课中教材对共价键的成因在电子云和能量的角度做了进一步的细致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内容十分抽象,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分析最简单的氢原子电子云重叠形成氢分子这一过程中氢分子的能量与核间距的关系入手,让学生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实质,并以成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及电子云伸展方向为依托引出共价键的饱和性与方向性,接着再对共价键的类型进行介绍,要求学生能判断常见分子共价键中的σ键和π键或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将来学习“杂化”及分子空间构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知识重在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与思维方法,重在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化学以至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微观物质研究的科学思想。
通过本节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为分子的立体结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书写一些简单物质电子式的能力,在《必修2》中也初步了解到了什么是共价键,在本学期的前一个专题中也已掌握了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清楚“泡利不相容原理”和S电子云、P电子云在空间的形状,清楚从电负性来判断离子键和共价键,但是对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还不甚清楚,而将来对分子空间的构型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清楚共价键的形成的本质和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难度较大。
三、设计思想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设法以尽可能形象化的手段解决相对抽象的问题。
只要在教学中紧抓一切都应服从于体系能量最低原理,就能有效地突破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而形成共价键这一基本要点,才可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随后的σ键和π键。
《共价键》 教学设计
《共价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包括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本质和特征。
学生能够区分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并能判断常见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
学生能够用电子式、结构式表示共价键及共价分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共价键的学习,感受微观世界的奥秘,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概念、形成条件和本质。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判断。
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对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如氢气(H₂)、氧气(O₂)、氯化氢(HCl)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分子中的原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从而引出共价键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共价键的概念结合导入环节的分子结构模型,讲解共价键的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强调共用电子对的概念,举例说明,如氢气分子中两个氢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使两个氢原子结合在一起。
2、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总结出形成共价键的条件:一般是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且当两种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时,容易形成共价键。
通过具体例子,如氯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气分子,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氢分子,帮助学生理解。
3、共价键的本质从电子云的角度解释共价键的本质。
当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两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的能量降低,从而使原子结合在一起。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子云的重叠情况。
4、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氢分子为例,讲解共价键的饱和性。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共价键
《共价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共价键”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原子间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价键,了解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知道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等类型。
2.学业要求能说出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区别。
能比较σ键和π键的联系和区别。
能说明H2、Cl2、HCl、乙烷、乙烯和乙炔等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
新旧人教版教材在本节内容上没有较大的改动。
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我们学过电子云,如何将电子云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改为“我们学过原子轨道,如何将原子轨道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将“电子云”变更为“原子轨道”,使得化学用语更加规范。
新人教版教材注重前后知识衔接的逻辑关系,前面学习的内容,在后续内容中不断得到应用。
在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中运用电子云轮廓图形象地描述了原子轨道,到本节中再介绍共价键时,可以直接采用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共价键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原子轨道与共价键知识的前后衔接。
三、学情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通过必修一化学键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共价键,通过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运用电子云轮廓图形象地描述了原子轨道,并掌握常见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在本节中再介绍共价键时,可以直接采用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共价键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原子轨道与共价键知识的前后衔接。
本节课的学习也会对之后《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二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中期,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但仍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共价键》教案
《共价键》教案一、共价键(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电子云重叠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共价键的实质。
2、知道共价键的基本类型σ键和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3、学会判断常见分子共价键中的σ键和π键。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归纳、推理、判断,掌握学习抽象概念的方法,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深刻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
(2)通过动画演示和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2)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分子的某些性质,并能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σ键、π键的特征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上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和模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指导学生从s、p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成键的探究入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共价键(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四、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关键在于设法以尽可能形象化、生动化的手段解决相对抽象的问题。
只要能在教学中有效突破电子云按不同方式进行重叠而形成共价键这一基本要点,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两种共价键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流程图知识铺垫(能层、能级、电子云和原子轨道)→过渡引入→探索新知(对比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电子云角度分析共价键→学生自主探究s、p轨道以何种方式重叠程度比较大→利用分类思想归纳总结共价键的两种类型——σ键、π键→对比探究σ键、π键的共性和差异性)→学以致用(探究利用电子云重叠方式判断共价键成键的规律)→习题巩固强化→归纳总结六、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复习】书写H、Cl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每一层为一个能层【提问】为什么Cl原子核外电子第一能层最多容纳两个电子,第二能层却能容纳8个电子?【说明】能层还可以分为不同的能级,第一能层只有一个能级,我们称为s能级,第二能层有两个能级,分别为s能级和p能级,其中p能级含有3个轨道。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说出σ键和π键的差别和一般规律。
3.通过σ键和π键的学习,差异性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4.通过σ键和π键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教学难点:σ键和π键的差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推测、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设问]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例:H2的形成[讲解、小结][板书]一、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的本质: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是共价键的本质。
思考1:为什么H2S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1,为什么H2S分子是V字形分子?为什么两个键的夹角约为90o ?[板书]2、共价键的特征(1).饱和性a. 共价键的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共价键的“饱和性”。
b. 共价键的饱和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的数量关系和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总数练习1:试用原子结构知识和共价键的饱和性解释NH3、H2S的成键情况?[板书](2).方向性:a.在形成共价键时,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概率出现最大的方向重叠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方向性的特征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板书]3.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思考2:大家知道氮元素是活泼非金属元素,但为什么N2非常稳定,不易参加好多反应?(1). σ键的形成σ键:原子轨道中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a). s-s σ键的形成s-s σ键:两个s轨道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s-s σ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共价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4.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响的本质【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疑心、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学设计【复习旧知识】①什么是离子键?哪些类型物质含有离子键?②用电子式表示NaCl ,CaF 2的形成过程。
【探究】〔1〕画出H 、C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2〕分析H、Cl 的原子结构。
〔3〕H、Cl 要到达稳定结构,要怎么办?〔4〕H 2、Cl 2、HCl 的物质中含有离子键吗?〔5〕怎样让Cl 2各原子均到达8e 的稳定结构?是通过得失电子吗?【强调】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使Cl 2各原子均到达8e 的稳定结构,我们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板书】C l l .. ... :: .. C C l .... ... : .. ... :: C l l ... ... :: . C C l l ... . +【思考】 氢气的形成过程呢?【讲】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要到达稳定结构就需要得到一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1. 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2. 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3. 使学生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个电子要到达8电子稳定结构也需要得到一个电子,两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都可以到达稳定结构,像氯化氢分子这样,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二.共价键1、定义:相邻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相互作用。
【讲】请同学们观看如下共价键,分析共价键形成的微粒,成建性质,归纳总结出书写共价键时的考前须知?【板书】(1) 成键粒子:原子(2) 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间的相互作用【问】那么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够形成共用电子对呢?〔对照离子键形成的条件〕【讲】得或失电子能力较强的形成离子键,得或失电子能力较差的一般形成共用电子对,这也就说明了形成共价键的条件。
《共价键》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四、共价键的分类:
极性键
等等
0
r0
r
r0
v
V:体系能量 r:核间距
0
r0
r
两个核外电子自旋方向
相同的氢原子靠近
v
V:体系能量 r:核间距
0
r
讨论一下: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自旋↑)
提示: 1、钠原子与氯原子间可形成共价键吗? 2、为什么He分子是单原子分子没有共价键? 3、两个H原子一定可以形成氢分子吗? 4、两个H原子隔着“万水千山”能成键吗?
(自旋↑)
(自旋↓)
试析:HF 、H20 、 NH3 、F2的成键过程。
成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重叠的轨道
S---S
H2 HF
H2O NH3 F2
H H F
H O H N F
S---P
S---P
S---P P---P
· ·· H·+ ·F · · ·
· · · H· F · · · ·
p—s
p
· · · · · · F·+ · F · · · · · ·
1两原子电负性相同或相近2一般而言成键原子应有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3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在空间上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的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核间电子出现的机率体系的能量从而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
原子晶体
( 第 一 课 时 )
水 分 子 模 型
HOH
雪花的外部结构
水 分 子 间 的 整 齐 排 列
水 分 子 模 型223N原子的电子轨道表示式:
N2的结构式:
N
N
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
四、共价键的类型
1、按成键时轨道重叠方式
《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2
《共价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2. 能够正确描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3. 了解共价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及形成条件,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2. 教学难点:共价键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进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如电子显微镜、电极等,以便进行电子显微实验。
3. 准备实例材料,如常见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等,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4.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活动方式,使学生掌握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刚石、氯化钠、干冰等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并思考这些物质为什么具有如此特殊性质。
引出共价键的概念和概念形成的基本条件。
2. 展示实验视频:通过播放氯化钠晶体形成过程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到阴阳离子通过共价键相互吸引而形成的晶体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深入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原子电性、电子云重叠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4.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同时,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典型化学反应中的共价键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价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6. 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条件,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共价键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离子键的概念和电子式的书写。
2、通过对HCl形成的化学本质探讨,理解共价键的概念。
3、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物质的形成过程。
4、初步学会常见共价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5、初步认识共价键的极性和共价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判断。
●方法与过程:1、通过与离子键的对比学习,发现问题,寻找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稳定物质的途径,从而深刻理解共价键的实质。
2、通过对氯化氢形成过程的讨论,让学生用抽象思维去感受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变化,在科学研究中敢于质疑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借助多媒体工具,运用对比发现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进一步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并逐步形成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共价键的概念及常见物质的电子式的书写三、教学难点:共价键的形成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结论-延伸;多媒体演示五、教学过程辨析:1.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
2.非金属原子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3.只有非金属原子才能形成共价键4.请写出NaOH 、Na 2O 2、NH 4Cl 的电子式5.关于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 . 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丢失电子,因而不能形成共价键B .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C . 共价键也存在电子得失;D . 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可以是单质分子,也可以是化合物分子 6.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是A .BaCl 2B .NaOHC .(NH 4)2SO 4D .H 2SO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价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
3.3共价键
第一课时共价键的形成〔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得共价键的概念;通过对具体物质的拟人描述,明白得共价键形成的原理。
〔2〕明白得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互相结合,学会一些常见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结构式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氯化氢的生成实验,培养学生观看、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氯化氢形成过程的讨论,让学生用抽象思维去感受微观世界中物质的变化,在科学研究中敢于质疑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看、讨论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在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概念。
2.难点
常见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配比及电子式书写。
三.教学用品
漂粉精、锌粒、浓盐酸、集气瓶、薄塑料片、闪光灯
氯原子与氢原子成键的微观动画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内容并不难,但要让抽象咨询题具体化,那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而要一点一点引出,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慢慢体会,因此采纳了先直观后拟人化再动画引出知识点,如此后面知识就容易明白得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在知识点上得以互补,构建出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2.流程图
3.流程图讲明
〔1〕回忆氯气在氢气中安静燃烧的现象,再看氢、氯气混合气体光照爆炸的实验,用强烈的反差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爱好。
〔2〕学生描述现象,揭示反应方程式。
〔3〕教师简单讲述反应不同现象的缘故后提出咨询题:通过分析氢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特点,讨论氢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样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突破重点方法]:以氢原子与氯原子为例,分析这两个原子如何达到稳固结构,通过一段氢原子与氯原子之间拟人的对话,请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共用电子对〞,接着想象它如何作用于氢原子与氯原子使这两原子同时达到稳固结构。
给出一段氢与氯的对话。
氢:我的第一电子层上有1个电子,氯老哥,你假如给我1个电子,就成为稳固结构了。
氯:氢小弟,我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再得到1个电子就稳固了,得到电子的心情比你还迫切。
你反正只有1个电子,给我罢了,上次钠也专门大方,给我1个电子的。
氢:这如何能够?我只有1个电子,把它给你,我就一无所有了。
钠原子与我不一样,它是金属,失去1个电子后正好成为稳固结构,它因此乐意。
我是非金属,只要得到1个电子就成为2个电子的稳固结构。
氯:那我们商量商量。
〔4〕学生小组讨论氯与氢是如何样结合成稳固的化合物,得出各式各样的结合可能性:氢给氯一个电子;氯给氢一个电子;共用一对电子……
〔5〕Flash动画演示:氯原子与氢原子形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
〔6〕讨论氢原子与氯原子形成分子的特点,归纳共价键的概念。
〔7〕以表格形式列举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异同点,学生讨论归纳,教师补充指导。
从以下几方面归纳:成键元素;成键微粒;成键条件;共价键实质。
〔8〕在对共价键明白得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写出氯化氢分子电子式,教师用电子对偏移理论讲明化合价。
〔9〕列举四个常见的共价化合物〔HF、H2O、NH3和CH4〕,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什么缘故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互相结合?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教师从旁指导。
[突破难点方法]:提示学生:研究相关原子形成共价键时,要达到饱和电子层结构,各
需要多少数目的共用电子对。
〔10〕教师小结电子配对法规律——缺几个电子就拿出几个电子共用。
〔11〕结构式的书写。
〔12〕学生课堂总结
五.教学案例
1.主题引入
导入新课时要善于创设情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共价键的形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微观世界看不见也摸不着,学起来会觉得枯燥乏味,在课的引入上一定要有直观的东西引起学生的注意。
因此本节课采纳实验情形法导入,在已学过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能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基础上,以另一种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实验再次引出氯化氢这种物质,使学生对氯化氢再次产生爱好,这对后面探讨氯化氢的微观构成有关心。
2.课的展开
教学素材:漂粉精、锌粒、浓盐酸、集气瓶、薄塑料片、闪光灯
氯原子与氢原子成键的微观动画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
实验:氢、氯气混合气体光照爆炸的实验
课的高潮:
通过教师的引导,话题引到氯化氢上,提出氢原子与氯原子到底是以何种方式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是氢原子把电子给了氯原子吗?或是氯原子把电子给了氢原子?依旧氯原子和氢原子共用电子?〔教师作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回忆氯化钠的形成。
得出结论:形成一个物质时,一定要让构成微粒达到稳固结构。
〕学生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讲明等学习活动,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
〔那个过程中同学们争辩不休,但最后能达成一致。
〕为了验证结果,教师展现了Flash动画,通过动画清晰地看到氢原子与氯原子从原子到氯化氢分子的微观变化。
得出共价键概念后,学生试着写出氯化氢的电子式。
教师进一步提出H2O、NH3、CH4这三种物质的电子式该如何书写?这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可适当把咨询题化解为几个小咨询题一一解答。
如:氯原子和氢原子什么缘故会各拿出一个电子共用?是不是所有原子形成共价键时都会拿出一个电子共用?接下来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什
么缘故共价化合物中原子间按一定数目比互相结合?可提示学生:原子形成共价键时,要达到饱和电子层结构。
并独立完成这几个物质的电子式,〔教师从旁指导〕。
在学生回答以下咨询题和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始终处在探究的氛围中。
随着教师的参与和学生的探讨,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3.课的总结
本教案中通过氯与氢的对话,让学生以审判员的身份进入课堂学习,比一比谁的判决最合理,一来激发学习爱好,二来加深对共价键的明白得,最后通过微观动画演示氢与氯的成键过程,使学生加深经历。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差不多贯穿了教师的引导地位,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
在一堂课立即终止时,让学生自己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回忆,能够达到巩固、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重点。
4.作业布置〔略〕
五.教学反思
本教案中通过氯与氢的对话,让学生以审判员的身份进入课堂学习,比一比谁的判决最合理,一来激发学习爱好,二来加深对共价键的明白得,最后通过微观动画演示氢与氯的成键过程,使学生加深经历。
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差不多贯穿了教师的引导地位,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
氯气与氢气反应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现象不如理论明显,在本节教学中的实验辅助性不强,可在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演示。
宝山区通河中学邹龙园金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