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化学的领域,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尤为重要。

肝脏是人体的一座“化工厂”,负责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胆囊则像一个小仓库,储存胆汁,帮助我们消化脂肪。

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来了解这些器官的健康状况。

首先,得先说说肝功能检测。

肝功能是判断肝脏健康的“晴雨表”。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通过一系列血液检测来评估肝脏的状态。

比如,转氨酶,这可是检测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

ALT(丙氨酸转氨酶)和AST(天冬氨酸转氨酶)是两个关键的酶。

ALT主要存在于肝脏,AST则在心脏、肝脏和肌肉中都有。

要是这两个指标偏高,那肝脏可能正在“发火”,比如肝炎、脂肪肝等等。

接下来,就是胆红素的检测。

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一种物质,主要通过肝脏代谢。

如果胆红素升高,可能会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俗称“黄疸”。

总的来说,胆红素分为直接和间接。

直接胆红素升高,往往意味着肝脏无法正常排出胆红素;而间接胆红素升高,则可能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

这就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然后,我们还得关注凝血功能。

肝脏是合成许多凝血因子的地方。

若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就会减少,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和INR(国际标准化比率)。

这些检测能帮助我们了解肝脏的合成功能是否正常。

再说说肝炎病毒的检测。

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中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尤为常见。

通过血液检测,可以查找这些病毒的抗体或抗原。

这对早期发现肝炎、进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

特别是乙型肝炎,它的潜伏期长,很多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所以,定期筛查很有必要。

接下来,我们就转向胆道的检查。

胆道的健康对消化系统也非常重要。

我们通常会用超声波来观察胆囊、胆管的形态和功能。

胆石症是一个常见的胆道问题,超声波能很清楚地显示出胆囊中的结石情况。

如果胆石较大,可能会导致胆囊炎,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此外,胆汁酸的检测也是很有意思的。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肝脏功能是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对肝脏功能的评估和检查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肝脏功能评估方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用的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

1. 肝酶肝酶是在肝细胞内或肝脏上皮细胞中合成的酶类,其中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它们在肝细胞被损伤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酶来评估肝脏功能的正常程度。

其中,ALT和AST是最常用的两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ALT和AST的血清水平很低,ALT在20 U/L以下,AST在40U/L以下。

如果ALT和AST的水平升高了,说明肝细胞遭受到了损伤。

而且,AST/ALT比值也可以提供有关肝脏损伤类型的有用信息。

2. 胆红素胆红素是由红细胞代谢产生的黄色物质。

肝脏将胆色素转化为胆红素并排出体外。

如果肝脏出现了问题,胆红素的排泄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胆红素的水平可以用来评估肝脏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应该在17.1 µmol/L以下。

如果胆红素水平升高,说明肝脏正常的清除胆红素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3. 蛋白质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

因此,在肝脏功能受到损伤时,蛋白质的合成也会受到影响。

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是评估肝脏蛋白质合成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血清白蛋白水平应在35-55 g/L之间,血清球蛋白水平应在20-40 g/L之间。

如果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清球蛋白水平上升,说明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受到了影响。

4. 凝血功能肝脏在体内对凝血和脱球蛋白酶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可以影响凝血。

如果肝脏出现损伤,肝细胞将无法产生足够的凝血因子,从而导致出血风险。

正常情况下,血浆含有许多凝血因子。

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是常用的评估肝脏凝血功能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PT应在10-14秒,APTT应在25-40秒。

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临床意义:
1、升高 ①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食物及剧烈运动之后 ②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脉系统分流 2、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31
凝血功能检测
32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①除组织因子及vW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凝血抑制因子大部分都在肝脏合成 ②纤维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代谢 ③凝血因子半衰期远远短于清蛋白,肝脏疾病早期可用凝血因子做过筛实验 ④酒精和肝炎病毒均可移植骨髓的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⑤肝硬化和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导致DIC,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 增加 ⑥胆汁淤积时胆盐缺乏,维生素K吸收减少,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不能被 激活,凝血障碍 ⑦因子Ⅶ部分在肝外生成,肝病时多数正常或偶有升高 ⑧纤维蛋白原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合成潜力大,改变不明显;和因子Ⅶ皆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升高还与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18
二、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
肝脏合成,是蛋白酶抑制物(Pi),占血清中抑制蛋白酶活力的90%左右 分子较小,可同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主要依赖于M型蛋白的浓度 有多种遗传表型,各种遗传表型对蛋白酶的抑制能力不同 PiMM 100% PiMZ 80% PiSS 60% PiSZ 35% PiZZ 15%
参考值 0.2~0.6g/L
21
测定铜蓝蛋白(Cp)的临床意义
Wilson病(常染色体隐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因血浆Cp减少,游离铜增加,铜可沉积在肝引起肝硬化,沉积在脑基底核的 豆状核引起豆状核变性,又称肝豆状核变性 但病因不全是Cp减少 患者其他相关指标变化: 血清总铜↓,游离铜↑,尿铜排出↑
22
四、血清前蛋白(PAB)测定
前清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又称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 并能运输维生素A 半衰期较短,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的损害 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变的影响

肝肾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

血 非 正常 溶黄 肝黄 阻黄 + 增 增 结 -
粪 (颜色) 黄
尿 尿胆红素 尿胆原 + ++ + 增 不定 减少
不变 加深 增 变浅 变浅白色
不变 增
四、胆汁酸(bile acids)检查 (一)、胆汁酸的类型
1、种类
胆酸(cholic acid,CA)
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
尿

尿胆红素
尿胆原 粪便 颜色
阴性
阳性
浅黄色
血清 STB CB 增加 正常
UCB
尿
增加
尿胆红素
尿胆原 粪便 颜色
阴性
增加
变深
血清 STB CB 增加 增加
UCB
尿
增加
尿胆红素
尿胆原 粪便
阳性
不定
颜色 变浅或正常
血清 STB CB 增加 增加UCB尿不变或微增
尿胆红素 强阳性
尿胆原 粪便 颜色 变浅或白色 减少
尿素与肌酐的临床意义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Urea轻度增高 >7mmol/L Cr正常或轻度增高 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Urea中度增高17.9-21.4mmol/L Cr中度增高442μmol/L
尿毒症:
Urea > 21.4mmol/L
Cr 可达1.8mmol/L
(四)氨甲酰血红蛋白 (carbamylated hemoglobulin,CarHb)
肾脏清除率(clearance) (1)定义: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每分钟)将多少毫升血浆 中的某物质清除出去。(ml/min)。 (2)表示方法 U V C= ———— P C:清除率(ml/min) V:每分钟尿量(ml/min) U: 尿中测定物质的浓度(mmol/L) P: 血中测定物质的浓度(mmol/L)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ppt课件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ppt课件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
肝脏的基本功能
物质代谢功能 – 蛋白质、氨基酸、糖、脂类、维生素、激素、胆红素、铁、铜、
锌及其他金属等物质代谢 生物转化作用 –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末产物及由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
毒物或从肠道吸收来的非营养物质 分泌与排泄功能 – 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药物、解毒产物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降低 –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性贫血。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背景
– 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也主要来源于肝脏内源性胆固醇 (cholesterol)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LCAT全部由肝脏合成,在 L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 酯。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及LCAT合成减少,由于LCAT的减少或 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 肝脏利用食物中脂类及由脂肪组织而来的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 酯及磷脂等,并能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以 及酰基转移酶等。
– 测定血浆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改变,是 评价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
– 在胆道阻塞时,患者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 蛋白x(Lipoprotein X,LP-X).同时血液中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
➢参考值
白蛋白
a1球蛋白 a2球蛋白 b球蛋白
r球蛋白
0.62-0.71(62%-71%) 0.03-0.04(3%-4%) 0.6-0.10(6%-10%) 0.07-0.11(7%-11%) 0.09—0.18(9%-18%及电泳图谱
自动化电泳仪及电泳图谱
临床检查
血浆蛋白含量 蛋白组分的分析(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血氨浓 度检验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18
胆红素代谢检测内容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测定 尿内胆红素检查 尿中尿胆原检查
19
•No Image
23
一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TB
1.参考值: 成人:TB 3.4-17.1 µmol/L 2.临床意义: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 隐性黄疸:34.2 µmol/L TB17.1 µmol/L 轻度黄疸:TB 34.2-171 µmol/L 中度黄疸:TB 171-342 µmol/L 高度黄疸:TB 342 µmol/L
9
10
2 肾病型: 清蛋白及γ球蛋白减低, α2及β球 蛋白增高,尤以α2球蛋白为突出, 见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
11
12
3 M蛋白血症型: 清蛋白轻度减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
增高,在γ区带、β区带或β与γ区带之 间出现基底窄、峰高尖的M蛋白,见于多 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13
临床意义:轻、中度急性肝炎,血清AST, AST-m 正常;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血 清中AST-m ,
36
二 碱性磷酸酶测定
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是一组在 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多种磷酸单酯化合物的酶,主要分 布在肝、骨、肾、小肠和胎盘中,血清中ALP大部分 来源于肝和骨,
不良、蛋白丢失过多、消耗增加, 2 TP、G↑见于:慢性肝病、M蛋白血症、自身
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及慢性感染, 3 G↓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及先天
性低球蛋白血症, 4 A/G或倒置见于:A和/或G,如严重的肝损
伤及M蛋白血症,
6
二 血清蛋白电泳 serumproteinelectrophoresis,SPE

诊断学肝脏实验室检查

诊断学肝脏实验室检查

诊断学肝脏实验室检查一、肝功能检查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ALT 和 AST 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

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而 AST 则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 和 AST 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酶活性升高。

ALT 对肝损伤的诊断较为敏感,尤其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其水平常显著升高。

但在一些慢性肝病,如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AST 升高可能更为明显。

2、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P 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肠道等组织中,GGT 则主要存在于肝内胆管上皮和肝细胞浆中。

胆汁淤积时,ALP 和 GGT 常显著升高,可用于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

此外,在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疾病中,GGT 也可能升高。

3、胆红素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导致黄疸的发生。

总胆红素升高提示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梗阻性黄疸,如胆管结石、胆管癌等;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黄疸;而肝细胞性黄疸则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4、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其水平降低常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如肝硬化、重症肝炎等。

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白球比(A/G)降低对于诊断肝硬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凝血功能检查肝脏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当肝脏严重受损时,凝血功能会发生异常。

常见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PT 和 INR 延长常见于严重肝病,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

三、病原学检查1、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如乙肝五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丁型肝炎病毒(HDV)抗体、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等。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明确是否感染相应的病毒性肝炎以及感染的阶段。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内脏之一,其功能在体内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肝脏疾病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常用的是实验室检查。

本文介绍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几项:1.1 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酶类。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该酶就会被释放出来并进入到血液中,我们就能够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的水平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了损伤。

正常人的谷丙转氨酶的值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当肝脏受到损伤时,其值会出现明显的升高。

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谷丙转氨酶的检查是非常常见的一项。

1.2 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也是肝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酶类,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该酶会被释放出来并进入到血液中。

与谷丙转氨酶不同的是,谷草转氨酶对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的灵敏度要稍低一些。

但是谷草转氨酶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项。

1.3 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大部分产生于肝脏,其在生物体内有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肝脏疾病中,肝脏细胞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下降。

正常人的白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在肝脏疾病中由于肝功能下降,其水平会下降。

因此白蛋白也是肝脏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1.4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胆汁色素的代谢产物,将其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肝脏的排泄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会由肝脏排泄掉一部分,但当肝脏本身出现一些问题时,总胆红素就无法排泄出去,进而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

因此在肝脏疾病的检查中,总胆红素检查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

1.5 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在体内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在肝细胞受到损伤后,硝酸还原酶的水平会下降,因此通过检查其水平可以判断肝脏损伤的程度。

硝酸还原酶在肝炎和肝硬化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是检查肝脏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功能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三、HBV五项指标结果的意义: -----------------------------------------------------------------------------------------HbsAg HbeAg 抗HbcIgG 抗HbcIgM 抗Hbe 抗HBs 检测结果分析 -----------------------------------------------------------------------------------------+ + (+) + 急或慢性HB,HBV 复制活跃,大3阳 + + + 急或慢性HB,HBV 复制减弱 + + + HBV复制停止, 小3阳 + 既往HBV感染, 未产生抗HBs + 病后或接种HB 疫苗后获得性免疫
四、胆汁酸代谢检查 [临床意义]血清胆汁酸增高见于 1、肝细胞损伤时。 2、胆道梗阻时。 3、存在门脉分流。 4、进食后一过性增高。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肝胆疾病 时血清酶变化的机制有: 1、肝细胞损伤时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使 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升高。如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ALT )等。 2、肝合成的酶,当患肝病时,这些酶活性 降低,如凝血酶。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比白蛋白更能 早期反映肝细胞损伤。 四、血浆凝血因子测定:肝损害的较早 期,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就可降低, 纤维蛋白原降低。 五、血氨测定:严重肝损害、上消化性 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时增高。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 (一)胆红素肠肝循环复习: 胆红素→入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结合 胆红素→胆道排泄→在细菌作用下生成 尿胆素原→大部经肠道排泄,约20%经门 脉入肝,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重新 随胆汁排入肠腔。 极少量尿胆原入体循环从尿中排泄。

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清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
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 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 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总蛋白<60g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
精品课件
11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肝脏除合成胆固醇、 脂肪酸等脂类外,还能利用食 物中脂类及脂肪组织的游离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及 磷脂等,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主要来源于肝脏。
当肝细胞损伤时,脂肪代谢发生异常,因此测定血浆 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的改变, 是估计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
精品固醇酯测定
肝外病变 1. STP 、A↓: 肾病综合征、甲亢、恶性肿瘤等 2. γ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SLE、疟疾等。
精品课件
9
1.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浓度增加, 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 皮质功能减退等。
精品课件
10
2.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①肝细胞损害: 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
方法:醋酸纤维膜法及琼脂糖凝胶法
精品课件
15
蛋白电泳的血清正常值
清蛋白 α 1 球蛋白 α 2 球蛋白 β 球蛋白 γ 球蛋白 AFP M带
0.62~0.71 (62%~71%) 0.03~0.04 (3%~4%) 0.06~0.10 (6%~10%) 0.07~0.11 (7%~11%) 0.09~0.18 (9%~18%)
参考值 正常血清中LP-X为阴性
精品课件
31
临床意义
1.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血清LPX阳性有助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2. 肝内、外阻塞的鉴别诊断 LP-X的定量与胆汁淤积程度相关,肝外阻塞比肝

肝功能检查标准

肝功能检查标准

肝功能检查标准肝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验项目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合成、代谢、解毒、排泄等多种功能。

因此,肝功能检查对于评估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肝酶、肝功能代谢、肝功能合成和肝功能排泄等方面。

其中,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

肝酶水平的升高通常是肝细胞损伤的表现,可用于评估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等肝脏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肝功能代谢方面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和胆固醇等。

胆红素是血液中的一种黄色色素,由肝脏合成和排泄,其水平的升高可提示肝细胞功能异常或胆道梗阻等情况。

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一种成分,主要在肝脏合成,其水平的测定可用于评估肝功能代谢的情况。

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其水平的增加可提示脂肪代谢异常或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合成方面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功能等。

肝脏合成大部分体内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等。

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之一,其水平的下降可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异常。

球蛋白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其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

凝血功能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功能之一,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肝功能排泄方面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胆红素排泄率和胆汁排泄功能等。

胆红素排泄率是指胆红素从肝脏排泄到胆道的速度,其测定可用于评估肝脏排泄功能的情况。

胆汁排泄功能是指胆汁从肝脏排泄到十二指肠的功能,其测定主要通过胆红素、胆汁酸和胆固醇等成分的测定来评估。

总之,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肝酶、肝功能代谢、肝功能合成和肝功能排泄等方面的检查项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程度和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
⑴ 阻塞性黄疸上升,与黄疸程度平行 ⑵ 原发性肝癌 阳性率95%以上 ⑶ 酒精性肝病 γ-GT多明显升高,ALT轻度↑ ⑷ 急性肝炎 恢复期尚增高→未愈 ⑸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持续增高→不稳定或恶化
(四)单胺氧化酶测定(MAO)
MAO能反映纤维化的生化过程,MA0在肝硬化及早期 肝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 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4.肝硬化: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5.急性心肌梗塞时AST增高,与心肌坏死范围和
程度有关。 6.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肾梗塞等转氨酶轻
度升高。
(二)碱性磷酸酶测定(ALP)
1.ALP广泛存在于肝脏、骨骼、肠上皮、胎盘、 肾脏、成骨细胞和白细胞中含量丰富。 2.血清ALP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系统疾病, 尤其是对黄疽类型的鉴别更具有参考意义。 3.当肝内、外胆道阻塞使胆汁排泄不畅时,AL 胆汁淤积的酶学指标。
肝脏功能检查
温州医科大学 检验医学院
余方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主要内容
1.肝脏功能的基本概念 2.血清蛋白质的检测 3.血清胆红素检测 4.血清酶学检测 5.肝纤维化检测
肝脏的基本功能
1.代谢功能:三大物质(糖、蛋白质和脂类)的分 解和合成代谢 2.排泄功能:对胆红素和某些染料的排泄 3.解毒功能:生物转化功能(同化、异化) 4.物质合成功能: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 的生成及对活性凝血因子的灭活清除
球蛋白:20-30g/L
A/G:1.5-2.5:1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前一天晚餐禁食或少食含高脂肪的食物,早晨空腹抽血 2.0ml于干燥试管中,注意不要溶血,及时送检
血清蛋白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

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
总蛋白升高同时有球蛋白升高
临床意义
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血液浓缩
总蛋白及清蛋白减少
肝细胞损害、营养不良、消耗过多、血清水分过多
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慢性肝脏疾病、M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炎症
临床意义
球蛋白减少 生理性、免疫功能抑制、先天性低 -球蛋 白血症
A/G比值 肝功能受损、M蛋白血症
尿液检查
结合型 (DBIL)
非结合型 结合型 / (IBIL) 总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红素
正常人 < 6.8 1.7-10.2 0.2-0.4 正常 阴性
溶血性 轻度增高 明显增高 <0.2 明显 阴性
黄疸
增高
肝细胞 中度增高 中度增高 0.2-0.5 正常或 阳性
性黄疸
轻度增高
梗阻性 明显增高 轻度增高 >0.5 减低或 强
(二)α1抗胰蛋白酶(AAT) 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抑 制活力,能对抗以丝氨酸为活动中心的蛋白酶,胰蛋 白酶、胰凝乳酶、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纤溶 酶及凝血酶等。 (三)铜蓝蛋白 辅助Wilson病的诊断。
(四)血清蛋白电泳
参考值: (醋酸纤维膜法) (+) Alb 1 2 (-)
62-71 3-4 6-10 7-11 9-18 (%)
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早期无异常。随病情加重,电泳图可改 变, 增加
M蛋白血症: 区、β区或 β区与 区间 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 α2及β球蛋白↑, 结缔组织病 球蛋白↑
(五)血清前白蛋白
(prealbumin,PAB)
由肝细胞合成,电泳时出现在Alb之前,半寿期约2 天
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三 胆红素代谢检测P358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

临床意义
• 1.急性肝炎 TBA显著增高,可以达到正常人水 平的10-100倍,若持续不降者常转化为慢性肝 炎
• 2.慢性肝炎 TBA明显增高,若空腹胆汁酸> 20umol/L,应考虑在活动期
• 3.肝纤维化 肝脏对胆汁酸的代谢能力减弱, TBA在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均会增高,程度一 般在4倍以上。
临床意义
• 1.血清胆红素测定的意义 • 黄疸 • 隐性黄疸:总胆红素17.1-34.2 umol/L • 轻度黄疸:总胆红素34.2-171 umol/L • 重度黄疸:总胆红素大于342 umol/L
2.黄疸的鉴别
• 3.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 不灵敏, 但如果肝脏疾病中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提 示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如果病毒性肝炎 时,血清胆红素愈高,肝细胞损害往往愈 严重,而且病程较长
• 可特异性的反映肝损伤,是药物中毒引起肝损害的 敏感指标,其特异性与敏感性高于其他肝功能检测。 在病毒性肝炎中,有30%患者血清ALB正常而PA降低, 多数患者血清PA下降超过。肝脏有疾病时血清PA的 变化较ALB的变化更为敏感。
• PA的检测同时用于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而白蛋白 经常用于检测肝脏疾病或者肾脏疾病
• 4.乙醇性肝病 当乙醇性肝病发生严重肝损伤, TBA明显增高,而轻、中度肝损伤时增高不明 显。中毒性肝病时也会增高。
• 5.胆汁淤积 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胆 管阻塞初期,胆汁分泌减少,TBA增高显著
• 各类肝胆疾病的TBA的增高:急性肝炎和 肝癌均为100%,肝纤维化为87.5%,慢性肝 炎、胆道疾病也达65%以上。说明肝胆疾病 中TBA测定比传统肝功能指标任何一项都敏 感。
• 2.AST/ALT比值:
• ①.<1,急性肝炎

肝损伤实验室检查指标

肝损伤实验室检查指标

肝损伤实验室检查指标一、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是评估肝脏功能状态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反映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肝脏损伤时ALT会明显升高。

2.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肝脏、心肌、肾脏损伤时的常见检测指标。

3. 总胆红素(TBIL):反映肝脏排泄功能,肝脏损伤时可能出现胆红素升高。

4. 直接胆红素(DBIL):反映肝脏排泄功能及肝细胞损伤程度。

5. 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肝脏损伤时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

二、肝炎病毒检测肝炎病毒检测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和免疫状态。

2. 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检测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和感染状态。

3. 甲肝病毒检测:检测甲肝病毒抗体,了解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

4. 其他肝炎病毒检测:根据需要检测其他肝炎病毒的相关指标。

三、肝脏肿瘤标志物检测肝脏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用于肝脏肿瘤的辅助诊断和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甲胎蛋白(AFP):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2. 铁蛋白:与肝癌相关的标志物,可与AFP联合用于肝癌的诊断。

3. 糖链抗原19-9(CA19-9):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四、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免疫状态和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免疫球蛋白: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肝病患者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

2. 补体: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补体水平异常。

五、血液常规检测血液常规检测可提供肝损伤相关的间接证据,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了解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

肝损伤可能导致贫血。

2. 血小板计数:评估凝血功能。

肝脏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肝损伤可能影响血小板计数。

3.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类型。

6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

6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

第二节
临 床 常 用 生 物 化 学 检 测 2. TC↓: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①甲亢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
急性肝坏死。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 等。
第二节
临 床 常 用 生 物 化 学 检 测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二)甘油三酯测定(TG) 【参考值】 ①0.56~1.70mmol/L。 ②合适水平:≤1.70mmol/L。
肝 脏 病 常 用 的 实 验 室 检 查
【参考值范围】 谷氨酸脱氢酶法11 ~ 35μmol/L
【临床意义】 1、升高 ①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②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如肝硬化、肝癌、 重症肝炎等)、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 系统分流形成 2、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第二节
③升高:>1.70mmol/L。
第二节
临 床 常 用 生 物 化 学 检 测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临床意义】
1.TG↑:
①冠心病
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 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旁腺功能减 退症、肾病综合征、高脂饮食和阻塞性黄 疸等
第二节
血 清 脂 质 和 脂 蛋 白 检 测
2. TG↓:
肝 脏 病 常 用 的 实 验 室 检 查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临床意义】
⑴肝胆系统疾病 各种肝内、肝外胆管阻塞性疾 病,ALP明显升高,且与血清胆红素升高相平 行;累及肝实质的疾病,ALP正常或轻度升高 ⑵黄疸的鉴别诊断 ⑶骨骼疾病 升高 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血清ALP
⑷生长中儿童、妊娠中晚期血清ALP生理性增高
定性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1、尿胆原增多 肝细胞受损,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 损害;红细胞破坏增加,如溶血性贫血。 2、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见于胆道梗阻,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
原理: 被检血浆 + PT试剂(Ⅲ+钙离子) 使 凝血酶原 → 凝血酶 观察血浆凝固时间。 参考值: 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 11~13s。 需同时设正常对照,相差≥3s有诊断价值。 (检测第一阶段外源途径功能)
组织因子 (兔脑、胎 盘、肺组 织浸液 ) Ca2+ 血浆
原理:
血清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PH8.6(碱性)的 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泳动。由于血清中 各种蛋白质颗粒大小、等电点和分子量的不同,泳动 速度也不同。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次分为清蛋白 (小、多、快)、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 γ球蛋白五个区带,这种方法称为血清蛋白电泳。 方法:醋酸纤维膜法及琼脂糖凝胶法
1.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
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浓度增加,
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 皮质功能减退等。
2.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①肝细胞损害: 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 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清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 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 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 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总蛋白<60g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临床意义
它反映血浆因子Ⅱ 、V、 Ⅶ 、X含量, 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 也是诊断胆汁淤积,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
Ⅶ、X是否减少的重要实验室检查。 在暴发性肝炎时,如PT延长、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 都降低,可诊断为DIC。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原理 内源性胆固醇80%是由肝脏合成; 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LCAT)全部由肝脏合 成; 在L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 上,生成胆固醇酯; 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及LCAT合成减少,导致胆固 醇酯的含量减少。
肝功能检查的目的
了解肝脏有无损害及损害程度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
选择用药和观察药物疗效 协助诊断病毒性肝炎和肝癌 评价肝脏的储备能力(如术前检查)
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
一、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蛋白电泳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血氨测定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三、胆红素及胆汁酸代谢功能试验 四、染料排泄功能试验-靛青绿滞留率试验(ICG) 五、血清酶学检查 六、其他检查
蛋白质代谢功能撿查
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测定 原理: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在肝脏合 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血清清蛋白的含量是反映 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清蛋白是人体血清中的 主要蛋白质组分,每天合成约120mg/kg,半衰期为 19-21天,分子量66 000,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维 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换及营养等方 面起重要作用。
游离脂肪酸。 肝脏除合成胆固醇、 脂肪酸等脂类外,还能利用食 物中脂类及脂肪组织的游离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及 磷脂等,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主要来源于肝脏。 当肝细胞损伤时,脂肪代谢发生异常,因此测定血浆 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的改变, 是估计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α1
β↓,γ↑: 慢性活动性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 α2、β↑(脂蛋白的主要成分),清蛋白↓、γ↓ (相对):NS,糖尿病肾病。 M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A↓、单克隆γ明显增高,亦有β↑。在γ 区带、β 区带或与γ区带之间可见结构均一、基底窄、峰尖高 的M蛋白。 结体组织病伴有多克隆γ ↑。 AFP带-原发性肝癌。
(七)血氨测定
参考值
18—72μmol/L
临床意义
1.升高 ①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②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如肝硬化、肝癌、重 症肝炎等)、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 统分流形成等。 2.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三酰甘油及
参考值
总胆固醇
~6.0mmol/L 胆固醇酯 2.34 ~ 3.38mmol/L
2.9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 = 3:1
临床意义
1.肝细胞受损时,卵的酯化障碍,胆固醇酯 减少; 肝细胞严重损害如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能衰 竭时,血中总胆固醇也降低。 2.胆汁淤积 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血中 出现阻塞性脂蛋白X,同时肝合成胆固醇能力增加, 血中总胆固醇增加,其中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 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比值↓ 3.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中总胆固 醇减少。
、α2、
㈤血清前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前清蛋白由肝脏细胞合成,分子量比清蛋白小 (62 000),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向阳极的泳动速度较
白蛋白快,电泳谱上位于清蛋白之前。
前白蛋白半衰期(1.9d)较其他血浆蛋白短,因
此它比白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型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㈥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七)血氨测定
原理 来源:1、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及未消化的蛋白
质在大肠杆菌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氨。2、血液中的 尿素渗入肠道,经大肠杆菌分解作用生成氨。肠道中 的氨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肝脏是唯一能解除氨
毒性的器官,肝脏将大部分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 正常的关键,严重肝损害时,如果80%以上肝组织破 坏,氨就不能被解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积聚,引起肝 性脑病。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反应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含量,其灵敏 性稍差,但能判断肝病预后,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 期的特征。也是诊断胆汁淤积,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 赖因子Ⅱ、Ⅶ、X是否减少的重要实验室检查。
在暴发性肝炎时,如PT延长、纤维蛋白原及血小 板都降低,可导致DIC的发生。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原理
当胆道阻塞、胆汁淤积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 胆汁内的磷脂逆流入血,血中出现大颗粒脂蛋白, 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LP-X),它是一种异常的低密 度脂蛋白。
参考值
正常血清中LP-X为阴性
临床意义
1.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血清LPX阳性有助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严重肝病时,因子Ⅸ、X、Ⅺ、Ⅻ合成减少,致使 APTT延长;维生素K缺乏时,因子Ⅸ、X不能激活, APTT 亦可延长。
3、凝血酶凝固时间(TT)测定
TT 延长主要反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或结构 异常和FDP的存在,因子Ⅶ 、Ⅸ、X也有影响。肝硬化 或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DIC时, TT是一个常用 的检测手段。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AFP) 乙型肝炎的免疫学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肝脏合成与分泌除γ 球蛋白、von Willebrand因子以 外大多数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凝 血因子、抗凝血因子、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及各种转运 蛋白。肝脏广泛受损时,上述蛋白质合成障碍,尤其 清蛋白,出现低清蛋白血症 → 水肿、胸腹水和出血倾 向。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通过鸟氨 酸循环合成为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维持血氨水平正 常。当肝硬化患者肝细胞严重损伤,尿素合成排泄减 少,血氨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肝性脑病。
血清蛋白测定的正常值
方法:总蛋白 (STP)— 双缩脲法


球蛋白 (G)— 溴甲酚绿法 清蛋白 (A)— 溴甲酚绿法 总蛋白(STP)= 清蛋白+球蛋白 参考值(成人): STP 60 ~80 g/L (6.0~8.0g/dl) A 40 ~55 g/L (4.0~5.5g/dl) G 20 ~30 g/L (2.0~3.0g/dl) A/G 1.5~2.5:1
4、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
HPT能反映因子II、Ⅶ 、X 的综合活性,试验 灵敏度高,但由于其灵敏度太高,故与预后相关 性较差。
5、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
AT-Ⅲ主要在肝脏合成,70%一80%凝血酶由 其灭活,它与凝血酶形成1:1共价复合物而抑制 凝血酶。严重肝病时AT-Ⅲ活性明显降低,合并 DIC时减低更显著。
蛋白电泳的血清正常值



清蛋白 α1球蛋白 α2球蛋白 β 球蛋白 γ 球蛋白 AFP M带
0.62~0.71 0.03~0.04 0.06~0.10 0.07~0.11 0.09~0.18
(62%~71%) (3%~4%) (6%~10%) (7%~11%) (9%~18%)
血清蛋白电泳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降低一般与清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
高同时有球蛋白升高。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
数量成正比,清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升高
由于肝脏代偿能力强、清蛋白的半衰期较长,故只有
当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和在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 清总蛋白的改变
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时STP、A、G 及A/G多为正常,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
②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③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 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④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
⑤血清水分增加:
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 较少见有先天性低清蛋白血症。
3.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称为高蛋白 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 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常见原因: ①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 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②M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 白血症等。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 ④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 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