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要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前沿2002年第8期

实践中课题

42

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形成县域特色产业并使之健康发展,应具备优势、龙头、基地、环境、创新五个要素,五个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促进,缺一不可。

(一)优质要素———特色产业发展的前提

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既要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又要找准本地传统产业和资源优势中的亮点,使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有机结合。有优势才会有特色,有特色才会有竞争力。

不同区域都不同程度地有发展某种产业的多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即凸显的或潜在的优势。这些优势概括起来有三种基

本情况,即自然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优势和综合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是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利用的最便捷、成本较低、启动较容易的主要和首选途径。与自然资源一样,人力资源、科技、资金、信息等社会经济资源对特色产业发展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如果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都不占优势,照样可以发展起特色产业,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在国内国际大市场中配置资源的。因此,只要有组织生产要素发展特色产业的人才,没有资源可以引进资源,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不论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挖掘与提高使特色产业占有优势,还是通过拓宽思路,全面看待资源优势,使特色产业具有顽强

[关键词]县域经济;特色产业;要素[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2)08-0042-02

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要素分析

张东旭

约束机制包括监督和淘汰两层含义。在企业家经营过程中,政府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对他们进行监督约束。一是实行任职资格考核;二是实行年度的业绩考核和任期审计制度,认定企业家的年度经营情况;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作用,董事会、监事会或职代会等的监督约束机构必须真正运转起来;四是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监督和评价机制。制度好可以使好人不做坏事,有利于培养人,事实上这也是对企业家的另一种保护。淘汰是竞争的结果,淘汰其实就是一种筛选,通过竞争淘汰,解决不胜任者的退出机制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竞争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加快,企业家真正进入市场,使企业和企业家在市场上能双向自由选择。这既是对企业的鞭策,也是对企业家的鞭策。

在约束机制中,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和激励机制配套的制度,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已建立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还有待建立。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5月颁发。按规定,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以及在企业进行改制、改组、兼并、出售、拍卖、破产等国有资产重组的同时,应当按国家现行规定进行审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对该企业领导人员的调任、免职、解聘、退休等退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已列入稽察特派员稽察的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按照《国务院稽察特派员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凡是由于违法违规等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并不得继续担任或易地担任领导职务。这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重要警示作用和约束作用。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6页。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教授)

责任编辑林娜

理论前沿2002年第8期实践中课题

43

的生命力和无穷的活力,都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优势,依托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进而转变为特色产业优势,使比较优势真正成为形成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有利条件。

目前,仍有许多县(区)在资源优势观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影响着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优势缺乏观念。不能客观地认识县情,分析市场,理不清思路,把形不成特色产业归咎于本地没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基本条件。其实,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扬长避短,或充分发挥政策作用,就可以寻找到自身的优势亮点。二是盆地意识观念。包括狭隘的区域观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维意识以及封闭式开发的旧观念。这种对当地自然资源认识的盲目性,局限了思路,丧失了其他可能捕捉到的发展机会。

(二)龙头要素———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

县域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分散的农户和多变的市场之间的特殊矛盾,决定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是必须有龙头组织带动。

在生产者与市场之间建立龙头组织有利于把分散的生产者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变生产特色产品的农户或小企业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龙头组织既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容量来确定特色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又根据特色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来确定初级产品生产的规模。这种依据市场导向生产的安排就非常有利于化解市场风险,解决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小生产者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因此,龙头带动是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关键。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层层建龙头。一些地方走入了“县县抓龙头、层层建龙头”的误区,结果,“龙头企业”有名无实,“龙头市场”有场无市。二是封闭型运作。有些地方扶持特色产业时,囿于本区域的范围和条件,形成自我封闭的运作体系。三是利益机制不健全。有些龙头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侵蚀农户应得利益,同时把市场风险推向农民,不能很好地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三)基地要素———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

特色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它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空间条件,即基地。

特色产业的实体性要素及其组合需要空间占位,它的运作及产业关联更需要广阔的区域空间。一般情况下,对区域优

势条件的选择,是特色产业的必然要求。区域化、规模化是特色产业的一般规定性。正如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既需要有与特色产业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质的规定性,也必须具备量的规定性。前者关系到特色产业生产力的形成,后者关系特色产业生产力的发展规模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环境要素———特色产业发展的保障

政策环境是特色产业体制、市场、效益及科技、服务等驱动因素的重要保障。特色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通过制定政策,营造出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制度环境。首先是产业

政策。当地政府要根据本地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区域性特色产业政策。其次是协调管理政策。各部门之间应密切配合,解决好特色产业经营中的项目选择、部门沟通等方面盲目性大、较分散、障碍多、效率低、不成规模等问题。

市场环境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地实践证明,市场越大越稳定,市场发育程度越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对特色产业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服务环境是特色产业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必须转变观念,发展服务实体,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特色产业服务活动。法律环境是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特色产业经营要求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

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创新要素———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

从目前一些县域特色产业的优势状况来看,尽管有些特色产业具有一定的创新倾向,但与创新性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一些产业虽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但这种优势仍属主要以小而弱、小而散的企业(包括大量手工作坊式家庭工厂)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规模优势”,成规模的龙头企业少,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或集团更少,专业化与协作水平不高,因而基础脆弱,整体凝聚力、实力、效益不高,难以实现更大规模扩张,形成更大规模优势。二是一些产业虽在初浅加工和中低档产品生产、销售上形成了一定优势,但在精深加工及优化度上尚未形成优势。三是在有些产业中虽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品,但各产业绝大多数产品不具有质量、

品牌竞争优势及多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许多产品仍以数量多、价格低为主要竞争优势,尚停留在传统竞争优势的阶段。所以,只有搞好特色产业的创新,才会有县域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本文作者:中共河北省蔚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林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